CN113905884A -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884A
CN113905884A CN202080041298.4A CN202080041298A CN113905884A CN 113905884 A CN113905884 A CN 113905884A CN 202080041298 A CN202080041298 A CN 202080041298A CN 113905884 A CN113905884 A CN 113905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film
roll
film
polypropylene
film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12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葭道子
富永刚史
日当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27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20018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827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20018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5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2Form of non-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14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8Organic dielectrics of synthetic material, e.g. derivatives of cellulo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3Thin- or thick-film capaci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423/12Polyprop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卷,能够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一种聚丙烯膜卷,其由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满足下述(1A)和(2A)的物性。(1A)通过下述(a)至(c)的方法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a)在将上述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b)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上述宽度方向设为0°,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进行测定。(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上述(b)中测定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A)在上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Description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中,作为例如高电压电容器、各种开关电源、转换器以及逆变器等滤波用电容器及平滑用电容器等,使用利用了树脂膜的电容器。在这样的电容器中,树脂膜作为电容器用电介质膜,例如通过如下方法等构成电容器:(i)在该电介质膜上,例如通过金属蒸镀或含金属糊剂的涂布/干燥、金属箔或金属粉的粘接等方法,制成设有金属层等导电层的所谓“金属化膜”的方法;(ii)将未设置金属层等导电层的该电介质膜和金属箔或通过与(i)同样的方法等设置金属层的金属化膜等其他导电体进行层叠。电容器用电介质膜也被用作对近年来需求高涨的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驱动电动机进行控制的逆变器电源设备用电容器。
例如,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容器的树脂膜而利用的聚丙烯膜,近年来,由于电容器的小型化及高容量化,要求使膜的厚度变薄、增大电极面积。另外,从降低成本的要求出发,要求提供一种膜的加工宽度变宽、以较宽的宽度对薄的膜进行精加工而成的聚丙烯膜卷。
然而,由于聚丙烯膜的柔软性高,因此当以薄且宽的宽度输送膜时,容易产生褶皱、松弛。输送中的膜的平坦性的降低在蒸镀工序中使蒸镀膜的厚度不均匀化。
作为抑制聚丙烯膜的输送中的褶皱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膜卷,其是将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的膜卷,卷最表层的平均硬度为84.0~94.0°,并且卷最表层的宽度方向的硬度偏差为±2.0°以内。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用聚丙烯膜卷,其是将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的电容器用聚丙烯膜卷,分别规定了宽度方向上的卷直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和卷的两端的直径之差H。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34182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95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聚丙烯膜卷的硬度控制为规定值,能够防止蒸镀工序中的膜卷的卷绕偏移、纵向褶皱、输送中的蛇行等问题。
然而,虽然聚丙烯膜卷的硬度是膜卷的精加工品质之一,但其是膜自身的厚度、硬度、芯的材质、壁厚、膜间的空气量、内部应力、膜表面间的摩擦等各种构成要素的复合特性。如此,决定卷的硬度的要素非常多,对决定卷的硬度的主要要素进行区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卷的硬度只不过是得到了精加工品质的标准。因此,即使控制卷的硬度的平均值、分布、偏差等,也无法充分消除加工时的褶皱、松弛,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不一定是电特性优异的电容器元件。
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宽度方向上的膜卷直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和膜卷的两端的直径之差H分别控制为规定值,能够防止卷绕偏移发生频率等故障。但是,即使控制膜卷的上述R和上述H,从膜卷得到的膜的加工时的褶皱抑制效果、松弛抑制效果、作为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高温高电压下的电特性也不一定优异。
在这样的状况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卷,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并且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利用了该电容器膜卷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卷,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并且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利用了该电容器膜卷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的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的聚丙烯膜卷中,(1A)将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的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设定为小于5°,并且(2A)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以及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将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设定为0.2%以下,由此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也能够抑制因聚丙烯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另外,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的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将厚度为20μm以下、宽度为200mm以上的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的聚丙烯膜卷中,在(1B)规定的条件下,将从连接将聚丙烯膜从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即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设定为20mm以下,且(2B)将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设定为0.2%以下,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聚丙烯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本发明是通过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反复进行研究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包含以下方案。
方案1.一种聚丙烯膜卷,其是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的,所述聚丙烯膜卷满足下述(1A)和(2A)的物性,
(1A)通过下述(a)至(c)的方法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
(a)在将所述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
(b)将所述测定用样品的所述宽度方向设为0°,测定所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
(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所述(b)中测定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A)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即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的形变率(ε1)和宽度方向的形变率(ε2)以及对角方向的形变率(ε3)分别处于0.6%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
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宽度为200mm以上。
方案4.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
方案5.一种聚丙烯膜卷,其是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的,
所述聚丙烯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下,宽度为200mm以上,
所述聚丙烯膜满足下述(1B)和(2B)的物性,
(1B)在温度23℃、湿度60%的环境下,从所述聚丙烯膜卷将所述聚丙烯膜以卷出张力3N/m、速度2m/min卷出时,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所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为20mm以下,所述剥离线为所述聚丙烯膜从所述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
(2B)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硬度的情况下,硬度的平均值Mave为88°以上且96°以下,硬度的最大值Mmax与最小值Mmin之差ΔM小于4°。
方案7.根据方案5或6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的形变率(ε1)和宽度方向的形变率(ε2)以及对角方向的形变率(ε3)分别处于0.6%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
方案8.根据方案5~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至少单面的表面粗糙度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4μm以上且0.08μm以下,最大高度(Rz)为0.3μm以上且0.9μm以下。
方案9.根据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为10000m以上。
方案10.根据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所述聚丙烯膜卷用于在所述聚丙烯膜的单面或两面层叠金属膜而制造电容器用金属化聚丙烯膜。
方案11.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膜卷,其是在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的所述聚丙烯膜的单面或两面层叠金属膜而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卷,其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明,也能够提供利用了该电容器膜卷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聚丙烯膜卷,其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发明,也能够提供利用了该电容器膜卷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测定从连接聚丙烯膜从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即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特征在于,由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且满足下述(1A)和(2A)的物性。
(1A)通过下述(a)至(c)的方法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
(a)在将上述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
(b)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上述宽度方向设为0°,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进行测定。
(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在上述(b)中测定出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A)在上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通过满足上述(1A)和(2A)的物性,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特征在于,由厚度为20μm以下且宽度为200mm以上的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且满足下述(1B)和(2B)的物性。
(1B)在温度23℃、湿度60%的环境下,将上述聚丙烯膜从上述聚丙烯膜卷以卷出张力3N/m、速度2m/min卷出时,从连接上述聚丙烯膜从上述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即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上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为20mm以下。
(2B)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通过满足上述的厚度和宽度,进而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从而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利用了该聚丙烯膜卷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及电容器元件进行详细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数值范围的“~”是指以上和以下。即,α~β的表述是指α以上且β以下、或者β以上且α以下,作为范围而包含α以及β。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各成分的含有率的“质量%”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表示将非晶性热塑性树脂膜设为100质量%时的含量的比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电容器”的表述包含“电容器”、“电容器元件”以及“膜电容器”这样的概念。另外,有时将“聚丙烯膜”省略表述为“膜”、将“聚丙烯膜卷”省略表述为“膜卷”、将“金属化聚丙烯膜”省略表述为“金属化膜”、将“金属化聚丙烯膜卷”省略表述为“金属化膜卷”。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不是微孔性膜,因此不具有多个空孔。另外,聚丙烯膜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但优选由单层构成。
<1A.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特征在于,由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且满足上述(1A)和(2A)的物性。
上述(1A)的物性是与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相关的物性。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在第一方向及与其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双轴上实施了拉伸。聚丙烯膜通过双轴拉伸而使聚丙烯在面内取向,因此具有双折射。在聚丙烯膜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位成为光的前进速度慢(相位延迟)的方位,因此被称为滞相轴。
例如,在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首先,将流延生坯片沿流动方向(MD方向)拉伸,接着,将该片沿横向(TD方向(宽度方向))拉伸。在该情况下,关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滞相轴,存在第二方向的横向的折射率比第一方向的流动方向的折射率大的倾向。在此,第二方向的横向为滞相轴。
在横向(TD方向)的拉伸中,在完全向横向实施拉伸的情况下(在完全向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实施拉伸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定义的滞相轴角度为0°。然而,实际上,拉伸时泊松收缩应力、机械外力、膜的热塑性等发生作用,无法完全向横向(TD方向)拉伸,存在滞相轴角度大于0°的倾向。另外,在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存在越是双轴拉伸膜的两端则滞相轴角度越大的倾向。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说上述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越小,则光学取向轴相对于第一方向的流动方向(MD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横向(TD方向)的正交两个方向的方位的偏移越小。因此,在制作金属化膜时,加热时的斜向的收缩变少,容易实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热收缩的匀整。其结果,能抑制加工时的褶皱、松弛,能够适宜地使用膜。
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并不是由双折射等表示的光学取向强度的各向异性,即不是取向的大小和方向本身,而是表示第二方向与滞相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成的角度,即滞相轴角度的宽度方向上的变动幅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卷宽度方向(加工宽度方向)上将上述差控制得较小。优选将上述差控制得较小的理由在于,即使对作为柔软的原材料的聚丙烯赋予基于双轴拉伸的取向强度而赋予一定的机械加工强度,金属蒸镀加工时引起的热尺寸变化量也无法充分地减轻,反而抑制卷宽度方向上的取向方向的偏移、变动有助于面内方向的收缩的方位的匀整,能够得到蒸镀膜不均少的金属化膜。
如此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能够作为加工时的褶皱、松弛所引起的卷绕偏移也显著消除、电容器元件的成品率也优异、成本上也适当的聚丙烯膜卷使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设定为小于5°,且也满足后述的(2A)的物性(聚丙烯膜卷的圆周长度的比例ΔX设定为0.2%以下),因此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能够抑制金属膜的膜厚的偏差。进而,从该聚丙烯膜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虽然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即可,但从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更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更进一步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进而还抑制因聚丙烯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以更高的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的观点出发,可举出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下限值为0°。
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上述(2A)的物性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Xmax-Xmin)/Xave)为0.2%以下。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上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为0.2%以下即可,但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为0.19%以下,更优选为0.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7%以下。另外,关于上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的下限,例如可举出0.00%、0.01%等。
聚丙烯膜卷的上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关于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在规定的条件下卷出聚丙烯膜时形成的剥离线,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优选为20mm以下。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剥离线S是聚丙烯膜1从聚丙烯膜卷10剥离的部分与未剥离的部分的边界线。一般而言,从聚丙烯膜卷卷出聚丙烯膜时,剥离线在宽度方向x上不成为直线状,而是以从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向另一端(即,从剥离线的一端部x1向另一端部x2)描绘圆弧(剥离线S朝向卷出方向L的圆弧)的方式形成。聚丙烯膜卷的厚度越薄、宽度越宽,则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上方通过目视确认聚丙烯膜卷的情况下,透明的聚丙烯膜卷被剥离的部分和未被剥离的部分隔着边界线而外观不同,因此剥离线能够通过目视来识别。
聚丙烯膜卷的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作为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mm以下,特别优选为10mm以下。另外,对于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的下限,例如可举出0mm、2mm等。
此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MD)的形变率(ε1)、宽度方向(TD)的形变率(ε2)和对角方向(45°)的形变率(ε3)分别优选处于0.6~1.5%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6~1.4%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0.6~1.3%的范围。
聚丙烯膜的形变率是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测定得到的值,具体而言,能够通过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厚度例如为6.0μm以下,对于卷绕有薄的聚丙烯膜的聚丙烯膜卷,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A)和(2A)的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此外,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A)和(2A)的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宽度为200mm以上即可,但从适当地满足上述(1A)和(2A)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对于卷绕有宽度较宽的聚丙烯膜的聚丙烯膜卷,优选为400mm以上,更优选为600mm以上,作为优选范围为600~1200mm,进一步为600~1000mm。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对于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10000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0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的上限,例如可举出100000m。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优选为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A)和(2A)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关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优选拉伸倍率(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倍率)、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的拉幅机入口速度比,如后述的<2.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中记载的那样。
如后所述,上述(1A)及(2A)的物性受到聚丙烯膜的拉伸条件等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沿流动方向拉伸时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以下,也分别称为“纵向拉伸温度”及“纵向拉伸倍率”)、沿宽度方向拉伸时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及拉伸角度(以下,也分别称为“横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倍率”及“横向拉伸角度”)、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的拉幅机入口速度比等,来调整上述(1A)及(2A)的物性。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拉伸条件的例子在<2A.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中进行后述。另外,本说明书中,“纵向”与“流动方向”为同义,“横向”与“宽度方向”为同义。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包含聚丙烯树脂作为树脂。优选的是聚丙烯膜的主成分为聚丙烯树脂,更优选构成膜的树脂成分为聚丙烯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成分”是指在聚丙烯膜中以固体成分换算计含有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9质量%以上的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以下,对聚丙烯膜所含的聚丙烯树脂进行详细说明。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树脂只要能够得到具备上述(1A)和(2A)的物性的聚丙烯膜卷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可用于形成聚丙烯膜的树脂。作为聚丙烯树脂,例如可举出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等丙烯均聚物;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长链支化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等,优选可举出丙烯均聚物,其中,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可举出等规聚丙烯,进一步优选可举出在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聚丙烯均聚而得到的等规聚丙烯。聚丙烯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组合。
聚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5万以上且45万以下。若使用这样的聚丙烯树脂,则在双轴拉伸时得到适度的树脂流动性,流延生坯片的厚度的控制变得容易。例如,容易得到适于小型且高容量型的电容器用途的、极薄化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因此优选。另外,难以产生流延生坯片和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不均,因此优选。
作为聚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而算出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7以上且12以下。另外,分子量分布(Mw/Mn)更优选为7.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上,特别优选为8以上。进一步地,分子量分布(Mw/Mn)更优选为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如果使用这样的聚丙烯树脂,则在双轴拉伸时能得到适度的树脂流动性,并且容易得到没有厚度不均的极薄化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因此优选。另外,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耐电压性的观点出发,这样的聚丙烯树脂也优选。
聚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Mw/Mn)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装置进行测定。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示差折射系统(RI)内置型高温GPC测定机的HLC-8121GPC-HT(商品名)进行测定。Mw及Mn例如如下测定。作为GPC柱,将东曹株式会社制的3根TSKgel GMHHR-H(20)HT连接使用,将柱温度设定为140℃,使作为洗脱液的三氯苯以1.0ml/10分钟的流速流动,得到Mw和Mn的测定值。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的标准聚苯乙烯制作与该分子量M相关的标准曲线,将测定值换算成聚苯乙烯值,得到Mw及Mn。
聚丙烯树脂在230℃、载荷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得到的膜的拉伸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7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6g/10分钟以下。另外,从提高聚丙烯膜的厚度精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3g/1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0.5g/10分钟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MFR可以依据JIS K 7210-1999进行测定。
聚丙烯树脂的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优选为94%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超过96%。另外,聚丙烯树脂的上述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优选为98.5%以下,更优选为98.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下。聚丙烯树脂的上述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优选为94%以上且99%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上且98.5%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适度高的立构规整性,树脂的结晶性适度地提高,初始耐电压性及长期间的耐电压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成型流延生坯片时的适度的固化(结晶化)速度,能够得到期望的拉伸性。
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是能够通过高温核磁共振(NMR)测定而得到的立构规整性的指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高温型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装置(高温FT-NMR)、JNM-ECP500进行测定。观测核可以使用13C(125MHz),测定温度可以使用135℃,溶解聚丙烯树脂的溶剂可以使用邻二氯苯(ODCB:ODCB和氘代ODCB的混合溶剂(混合比=4/1))。基于高温NMR的测定方法可以参照例如“日本分析化学·高分子分析研究恳谈会编、新版高分子分析手册、纪伊国屋书店、1995年、第610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测定模式可以设为单脉冲质子宽带去耦,脉冲宽度可以设为9.1μsec(45°脉冲),脉冲间隔可以设为5.5sec,累积次数可以设为4500次,位移基准可以设为CH3(mmmm)=21.7ppm。表示立构规整性度的五单元组分率是基于来自相同方向排列的单元组“内消旋(m)”和不同方向的排列的单元组“外消旋(r)”的五单元组(pentad)的组合(mmmm和mrrm等)的各信号的强度的积分值,以百分率来计算的。来自mmmm和mrrm等的各信号例如可以参照“T.Hayashi et al.,Polymer,29卷,138页(1988)”等来归属。
关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主成分的上述聚丙烯树脂,可举出直链聚丙烯树脂。直链聚丙烯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优选使用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或、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特别优选并用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优选为均聚丙烯树脂。作为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下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的并用,可举出下述树脂A-1与下述树脂B-1、下述树脂A-2与下述树脂B-2、下述树脂A-3与下述树脂B-3的组合作为优选组合。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上述聚丙烯树脂,不限定于以下的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A>
(直链聚丙烯树脂A-1)
23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4.0~10.0g/10min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A-2)
重均分子量Mw为34万以下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A-3)
分子量分布Mw/Mn为8.8以上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B>
(直链聚丙烯树脂B-1)
230℃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小于4.0g/10min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B-2)
重均分子量Mw超过34万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直链聚丙烯树脂B-3)
分子量分布Mw/Mn小于8.8的直链聚丙烯树脂。
在并用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直链聚丙烯树脂B的情况下,其含量比率优选含有55质量%以上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45重量%以下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更优选含有60~85质量%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40~15质量%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特别优选含有60~80质量%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A和40~20质量%的上述直链聚丙烯树脂B。
(添加剂)
聚丙烯膜可以进一步含有添加剂。“添加剂”通常是聚丙烯树脂中使用的添加剂,只要能够得到聚丙烯膜,就没有特别限制。添加剂中例如包含抗氧化剂、氯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必要的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着色剂等。用于制造聚丙烯膜的聚丙烯树脂可以以不对聚丙烯膜造成不良影响的量含有这样的添加剂。
(芯)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是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的。芯为圆柱状或圆筒状,沿着芯的圆周方向卷绕有聚丙烯膜。
作为芯的材质,只要聚丙烯膜卷满足上述(1A)及(2A)的物性,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变形少的塑料、纤维增强塑料、纸、金属(铁、SUS、铝等)等。其中,从轻量且高强度、容易满足上述(1A)及(2A)的物性的方面考虑,优选纤维增强塑料。作为纤维增强塑料芯,例如可举出将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成型为圆筒形状,并在其中含浸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固化性树脂并使其固化而成的芯等。
芯的尺寸可以根据作为目的的聚丙烯膜卷的大小来设定。作为芯的圆径截面的外径,例如可举出50~500mm左右,更优选可举出100~300mm左右。
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的初始耐电压性高、长期的耐电压性优异。而且,由于也能够非常薄,因此容易表现出高的静电电容。因此,能够极其适合地用于小型且5μF以上、优选10μF以上、进一步优选20μF以上的高容量的电容器。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得到满足上述的(1A)和(2A)的物性的聚丙烯膜卷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制造方法,在<2A.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中详细叙述。
<2A.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
作为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以下方法,可举出例如依次包括接下来的工序1~5的制造方法。
(1)将含有聚丙烯原料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加热熔融的工序1
(2)挤出上述加热熔融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2
(3)将上述挤出的树脂组合物冷却并固化而得到流延生坯片的工序3
(4)将上述流延生坯片在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拉伸得到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工序4
(5)一边将双轴拉伸聚丙烯膜裁切(分切)为规定的宽度,一边将聚丙烯膜卷绕于芯,得到聚丙烯膜卷的工序5
以下,对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聚丙烯原料树脂的制造)
聚丙烯膜中可包含的聚丙烯原料树脂可以使用通常公知的聚合方法来制造。聚丙烯树脂的制造方法只要能使用所制造的聚丙烯树脂而最终得到聚丙烯膜,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这样的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例示气相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淤浆聚合法。
对于聚丙烯原料树脂中所含的聚合催化剂残渣等引起的总灰分,为了提高聚丙烯膜的电特性,优选尽可能少。总灰分以聚丙烯树脂为基准(100重量份)优选为50ppm以下,更优选为4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30ppm以下。另外,聚丙烯膜中的总灰分以聚丙烯树脂为基准,优选为0.1ppm以上,更优选为1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ppm以上。
(工序1~3:流延生坯片的制造)
作为用于制造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拉伸前的片的“流延生坯片”例如可以使用如上述那样制造的聚丙烯原料树脂,经由上述的工序1~3来制造。
将作为树脂组合物的聚丙烯树脂颗粒、干式混合后的聚丙烯树脂颗粒(和/或聚合粉末)或预先熔融混炼而制作的混合聚丙烯树脂颗粒等供给至挤出机,进行加热熔融(工序1),通过过滤器后,加热熔融至优选170℃~320℃,更优选200℃~300℃,从T型模头熔融挤出(工序2),利用保持在优选92℃~105℃的至少1个以上的金属滚筒进行冷却、固化,由此能够成型流延生坯片(工序3)。
从对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1A)和(2A)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成型流延生坯片时的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优选为92~97℃,更优选为93~96℃,进一步优选为94~95℃。若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处于这些优选的范围,则能够使β晶百分率为优选的范围,能够在膜表面形成微细的粗糙度。若低于92℃,则膜表面变得平滑,滑动差,有在加工机的辊上产生褶皱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超过97℃,则膜表面被过度粗糙化,因此在从膜卷卷出膜时,容易产生卷绕偏移,另外,膜有在加工机的辊上蛇行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该β晶百分率通过X射线法测定,优选为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以上且20%以下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该值是不含β晶成核剂时的值。前述的β晶百分率的范围容易满足电容器特性和元件卷绕加工性这两物性,因此优选。
β晶百分率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强度测定得到,可以通过“A.Tu rner-Jonesetal.,Makromol.Chem.,75卷,134页(1964)”中记载的方法算出,称为K值。即,通过来自α晶的3个衍射峰的高度之和与来自β晶的1个衍射峰的比来表现β晶的比率。
上述流延生坯片的厚度只要能够得到聚丙烯膜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05mm~2mm,更优选为0.1mm~1mm。
(工序4: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造)
在工序4中,通过沿流动方向及宽度方向拉伸上述流延生坯片来进行制造。拉伸进行在纵向及横向上双轴取向的双轴拉伸,作为拉伸方法,可举出同时或逐次的双轴拉伸方法,但优选为逐次双轴拉伸方法。
作为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例如,首先将流延生坯片保持在135~147℃(纵向拉伸温度)左右的温度,使其通过设置有速度差的辊间而在流动方向上拉伸为3~74.00~4.95倍(纵向拉伸倍率),立即冷却至室温。接着,将该拉伸膜导入拉幅机,以拉幅机入口速度比0.98~1.014倍,在150℃以上的温度(横向拉伸温度)下沿宽度方向拉伸为7~11倍(横向拉伸倍率)左右后,实施松弛、热固定(热固定温度为158~168℃左右),以拉幅机速度的1.01~1.20倍左右的速度用拉幅机出口的牵引辊进行卷绕。所卷绕的膜在20~45℃左右的气氛中实施了熟化处理后,能够裁切成所期望的产品宽度。
在上述制造工序中,纵向拉伸温度、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倍率、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熔融时的树脂温度、流延膜的MFR、横向拉伸后的宽度方向的松弛率、松弛温度、热固定温度等是对上述(1A)和(2A)的物性产生影响的参数,对它们进行适当调节。在这些参数中,纵向拉伸倍率和拉幅机入口速度比分别是对上述(1A)和(2A)的物性造成的影响大的参数。关于这些参数的一部分,以下示出其调整范围的一例。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参数,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范围。
<纵向拉伸温度>
从容易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纵向拉伸温度优选为135~147℃,更优选为137~147℃,进一步优选为140~145℃。作为纵向拉伸倍率对滞相轴角度产生影响的理由,可认为是由于纵向拉伸后的纵向拉伸膜在纵向拉伸温度的影响下具有可塑性,通过以上述拉幅机入口速度比产生的张力发挥作用,对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造成影响。
<纵向拉伸倍率>
从容易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纵向拉伸倍率优选为4.00~4.95倍,更优选为4~4.9倍,进一步优选为4.2~4.8倍。若纵向拉伸倍率为优选的范围,则在制膜时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膜断裂得到抑制,生产率优异。另外,得到的膜的机械强度适度高,加工性优异。若低于4.0倍,则存在施加力时的形变率(伸长变化)变大的倾向,容易因加工机的张力而产生褶皱。另一方面,若超过4.95倍,则由于形变率小,因此在卷绕时对膜卷的追随性差,存在不均匀地卷入空气的倾向。因此,膜在卷绕重叠的膜间的空气层大的部位变形,在加工时容易在特定部位产生褶皱、松弛。
<横向拉伸温度>
从容易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横向拉伸温度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55℃以上且1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5℃以上且低于160℃,特别优选为155℃以上且159℃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横向拉伸温度为上述的范围,只要将拉幅机温度设定为上述的范围即可。
<横向拉伸倍率>
从容易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7~11倍,更优选为8~11倍,进一步优选为9~11倍。
<拉幅机入口速度比>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受到拉幅机入口速度相对于沿流动方向拉伸而得到的纵向拉伸膜的比(拉幅机入口速度比)的影响。从容易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拉幅机入口速度比(拉幅机入口速度/MD膜速度)优选为0.98以上且1.014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上且1.01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1以上且1.01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2以上且1.012以下,特别优选为1.003~1.010。通过将该比调整为1.014以下,能够将纵向拉伸膜的张力抑制得低至不挠曲的程度,能够适当地将滞相轴角度的宽度方向的变动幅度(最大-最小)抑制得较小。作为对滞相轴角度产生影响的理由,可认为是由于以拉幅机入口速度比产生的张力向纵向拉伸工序内的纵向拉伸膜传播,从而对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产生影响。存在如下倾向,即:若提升(提高)拉幅机入口速度比(拉幅机入口速度/纵向拉伸膜速度),则滞相轴角度的宽度方向的变动幅度(最大-最小)变大,若减低(降低)上述比,则滞相轴角度的宽度方向的变动幅度(最大-最小)变小。
另外,圆周长度的比例ΔX具有根据纵向拉伸倍率和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而变化的倾向。若过度提高纵向拉伸倍率或拉幅机入口速度比,则存在变大的倾向。在膜卷的卷绕时,由于在不均匀地卷入空气层的同时局部卷绕得较硬,因此圆周长度差变大。其理由在于,若过度增加纵向拉伸倍率或拉幅机入口速度比,则存在双轴拉伸后的形变率变小的倾向,因此在裁切的卷绕时,膜对辊的追随性变差(难以伸长),存在不均匀地卷入空气的倾向。因此,在卷绕重叠的膜间的空气层大的部位产生偏差,圆周长度差变大。
通过这样的拉伸工序,能够制造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优选对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表面赋予使卷绕适性提高、且使电容器特性也良好的适度的表面粗糙度。
(工序5:分切以及向芯的卷绕工序)
在工序5中,一边将工序4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裁切(分切)为规定的宽度,一边将聚丙烯膜卷绕于芯,得到聚丙烯膜卷。例如,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将工序4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绕成卷,准备裁切前膜卷。接着,从裁切前膜卷卷出膜,在卷出方向用切割机(分切部)进行裁切,将裁切后的聚丙烯膜卷绕于芯,得到聚丙烯膜卷。在工序5中,在卷绕裁切后的聚丙烯膜时,能够采用一边使用具备接压辊的卷绕装置对聚丙烯膜赋予卷绕表面压力一边进行卷绕的方式。此时,裁切时的卷绕张力和卷绕表面压力以及接压辊的橡胶硬度分别是对上述(1A)和(2A)的物性造成的影响大的参数。
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1A)和(2A)的物性、进而将最短距离ΔL适当地设定为20mm以下的观点出发,工序5中的卷绕张力优选为30~75N/m,更优选为40~70N/m,进一步优选为50~65N/m,特别优选为50~60N/m。另外,工序5中的卷绕表面压力优选为200~440N/m,更优选为250~420N/m,进一步优选为300~400N/m,极其优选为320~400N/m。
另外,工序5中的卷出张力与卷绕张力匹配而设定,优选为30~70N/m,更优选为30~65N/m,进一步优选为35~60N/m。
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的(1A)和(2A)的物性、进而将最短距离ΔL适当地设定为20mm以下的观点出发,工序5中使用的接压辊的橡胶硬度优选为35°~65°,更优选为40°~60°,进一步优选为40°~55°。若橡胶硬度为优选范围,则表面橡胶与膜卷的形状相匹配地适度地变形,因此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容易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地施加。由此,得到的膜卷内部的空气层均匀化,因此在卷出膜时,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小。若橡胶硬度低于35°,则表面橡胶相对于膜卷的形状过度变形,因此得到的膜卷内部的空气层变少,卷绕得较硬。因此,在卷绕重叠的膜间容易产生粘连,在卷出膜时,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大。若橡胶硬度超过65°,则表面橡胶难以追随膜卷的形状,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且容易局部卷绕得较硬。在所得到的膜卷的内部,由于在宽度方向上空气层存在不均,因此在卷出膜时,存在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大的倾向。
<1B.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特征在于,由厚度为20μm以下且宽度为200mm以上的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
关于上述(1B)的物性,对于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聚丙烯膜卷出时形成的剥离线,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为20mm以下。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剥离线S是从聚丙烯膜卷10剥离了聚丙烯膜1的部分与未被剥离的部分的边界线。通常,在从聚丙烯膜卷卷出聚丙烯膜时,剥离线在宽度方向x上不成为直线状,而是以从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到另一端(即,从剥离线的一端部x1到另一端部x2)描绘圆弧(剥离线S朝向卷出方向L的圆弧)的方式形成。聚丙烯膜卷的厚度越薄、宽度越宽,则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上方目视确认聚丙烯膜卷的情况下,剥离了透明的聚丙烯膜卷的部分和未被剥离的部分隔着边界线而外观不同,因此能够通过目视来识别剥离线。
聚丙烯膜卷的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被设定为20mm以下,并且,也满足后述的(2B)的物性(聚丙烯膜卷的圆周长度的比例ΔX被设定为0.2%以下),因此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金属膜的膜厚的偏差得到抑制。进而,从该聚丙烯膜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从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一边维持更高的平坦性一边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电容器元件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进而,也抑制因聚丙烯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以更高的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的观点出发,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作为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只要为20mm以下即可,但优选为17mm以下,更优选为1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另外,关于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的下限,例如可列举0mm、2mm等。
上述(2B)的物性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Xmax-Xmin)/Xave)为0.2%以下。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上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只要为0.2%以下即可,但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为0.19%以下,更优选为0.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7%以下。另外,关于上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的下限,例如可举出0.00%、0.01%等。
聚丙烯膜卷的所述圆周长度的比例ΔX可以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从上述观点出发,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优选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及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硬度的情况下,硬度的平均值Mave为88~96°,硬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min之差ΔM小于4°。关于Mave,更优选为96~86°,进一步优选为94~88°,关于ΔM,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关于ΔM的下限,例如可举出0°。
聚丙烯膜卷的硬度的平均值Mave、硬度的最大值Mmax与最小值Mmin的差ΔM分别可以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MD)的形变率(ε1)、宽度方向(TD)的形变率(ε2)和对角方向(45°)的形变率(ε3)分别优选处于0.6~1.5%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6~1.4%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0.6~1.3%的范围。
聚丙烯膜的形变率是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测定的值,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关于形变率(ε1)与形变率(ε2)的比(ε2/ε1)、以及形变率(ε3)与形变率(ε1)的比(ε3/ε1),分别优选处于0.5~1.0的范围,更优选处于0.7~1.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处于0.8~0.9的范围。
此外,从上述的观点出发,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至少单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4~0.08μm、最大高度(Rz)为0.3~0.9μm。关于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更优选为0.05~0.08μm,进一步优选为0.05~0.07μm。此外,关于最大高度(Rz),更优选为0.3~0.8μm,进一步优选为0.4~0.8μm。聚丙烯膜的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也可以具有上述的值。
聚丙烯膜的表面粗糙度(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和最大高度(Rz))是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测定的值,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优选通过下述(a)至(c)的方法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5°以下。(a)在将上述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
(b)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上述宽度方向设为0°,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进行测定。
(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在上述(b)中测定出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该物性是与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相关的物性。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在第一方向及与其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双轴上实施拉伸。聚丙烯膜通过双轴拉伸而使聚丙烯向面内取向,因此具有双折射。在聚丙烯膜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位成为光的前进速度慢(相位延迟)的方位,因此被称为滞相轴。
例如,在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首先,将流延生坯片沿流动方向(MD方向)拉伸,接着,将该片沿横向(TD方向(宽度方向))拉伸。在该情况下,关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滞相轴,存在第二方向的横向的折射率比第一方向的流动方向的折射率大的倾向。在此,第二方向的横向为滞相轴。
在横向(TD方向)的拉伸中,在完全向横向实施拉伸的情况下(在完全向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实施拉伸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定义的滞相轴角度为0°。然而,实际上,拉伸时泊松收缩应力、机械外力、膜的热塑性等发生作用,无法完全向横向(TD方向)拉伸,存在滞相轴角度大于0°的倾向。另外,在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中,存在越是双轴拉伸膜的两端则滞相轴角度越大的倾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说上述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越小,则光学取向轴相对于第一方向的流动方向(MD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横向(TD方向)的正交两个方向的方位的偏移越小。因此,在制作金属化膜时,加热时的斜向的收缩变少,容易实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热收缩的匀整。其结果,能抑制加工时的褶皱、松弛,能够适宜地使用膜。
第二实施方式的所述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并不是由双折射等表示的光学取向强度的各向异性,即不是取向的大小和方向本身,而是表示第二方向和滞相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所成的角度、即滞相轴角度的宽度方向上的变动幅度。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卷宽度方向(加工宽度方向)上将上述差控制得较小。优选将上述差控制得较小的理由在于,即使对作为柔软的原材料的聚丙烯赋予基于双轴拉伸的取向强度而赋予一定的机械加工强度,金属蒸镀加工时引起的热尺寸变化量也无法充分地减轻,反而抑制卷宽度方向上的取向方向的偏移、变动有助于面内方向的收缩的方位的匀整,能够得到蒸镀膜不均少的金属化膜。
如此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另外,能够作为加工时的褶皱、松弛所引起的卷绕偏移也显著消除、电容器元件的成品率也优异、成本上也适当的聚丙烯膜卷使用。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被设定为小于5°,且也满足后述的(2B)的物性(聚丙烯膜卷的圆周长度的比例ΔX设定为0.2%以下),因此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金属膜的膜厚的偏差得到抑制。进而,从该聚丙烯膜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从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更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更进一步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进而,也抑制因聚丙烯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而以更高的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的观点出发,可举出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另外,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下限值为0°。
聚丙烯膜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可以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厚度例如为6.0μm以下,对于卷绕有薄的聚丙烯膜的聚丙烯膜卷,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此外,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
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中,聚丙烯膜的宽度为200mm以上即可,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对于卷绕有宽度宽的聚丙烯膜的聚丙烯膜卷,优选为400mm以上,更优选为600mm以上,作为优选范围为600~1200mm,进一步为600~1000mm。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中,对于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10000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0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的上限,例如可举出100000m。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优选为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从适当地满足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关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优选的拉伸倍率(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倍率),如后述的<2B.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所记载的那样。
如后所述,上述(1B)和(2B)的物性受到聚丙烯膜的拉伸条件等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沿流动方向拉伸时的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以下,也分别称为“纵向拉伸温度”和“纵向拉伸倍率”)、沿宽度方向拉伸时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和拉伸角度(以下,也分别称为“横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倍率”和“横向拉伸角度”)等,来调整上述(1B)和(2B)的物性。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拉伸条件的例子在<2B.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中进行后述。另外,本说明书中,“纵向”与“流动方向”为同义,“横向”与“宽度方向”为同义。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包含聚丙烯树脂作为树脂。优选的是聚丙烯膜的主成分为聚丙烯树脂,更优选构成膜的树脂成分为聚丙烯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成分”是指在聚丙烯膜中以固体成分换算计包含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9质量%以上的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以下,对聚丙烯膜所包含的聚丙烯树脂进行详细说明。
<聚丙烯树脂>、<直链聚丙烯树脂A>、<直链聚丙烯树脂B>、(添加剂)和(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聚丙烯树脂只要能够得到具备上述(1B)和(2B)的物性的聚丙烯膜卷,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可用于形成聚丙烯膜的聚丙烯树脂。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树脂,援引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聚丙烯树脂>、<直链聚丙烯树脂A>、<直链聚丙烯树脂B>和(添加剂)的记载而省略记载。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是由聚丙烯膜卷绕在芯上而成的。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芯的说明也援引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的(芯)的记载而省略记载。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所卷绕的聚丙烯膜的初始耐电压性高、长期的耐电压性优异。而且,由于也能够使其非常薄,因此容易表现出高的静电电容。因此,能够极其适合地用于小型且5μF以上、优选10μF以上、进一步优选20μF以上的高容量的电容器。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得到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的膜卷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制造方法,在<2B.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一栏中进行说明。
<2B.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以下方法,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例如可举出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5的制造方法。
(1)将含有聚丙烯原料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加热熔融的工序1
(2)挤出上述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的工序2
(3)将上述挤出的树脂组合物冷却并固化而得到流延生坯片的工序3
(4)将上述流延生坯片在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拉伸得到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工序4
(5)一边将双轴拉伸聚丙烯膜裁切(分切)为规定的宽度,一边将聚丙烯膜卷绕于芯,得到聚丙烯膜卷的工序5
以下,对聚丙烯膜卷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聚丙烯原料树脂的制造)
聚丙烯膜中可包含的聚丙烯原料树脂可以使用通常公知的聚合方法来制造。聚丙烯树脂的制造方法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总灰分的记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工序1~3:流延生坯片的制造)
作为用于制造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拉伸前的片的“流延生坯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例如能够使用如上述那样制造的聚丙烯原料树脂,经过上述工序1~3来制造。
将作为树脂组合物的聚丙烯树脂颗粒、干式混合后的聚丙烯树脂颗粒(和/或聚合粉末)或预先熔融混炼而制作的混合聚丙烯树脂颗粒等供给至挤出机,进行加热熔融(工序1),通过过滤器后,加热熔融至优选170℃~320℃,更优选200℃~300℃,从T型模头熔融挤出(工序2),利用保持在优选92℃~105℃、进一步优选93~97℃的至少1个以上的金属滚筒进行冷却、固化,由此能够成型流延生坯片(工序3)。
从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成型流延生坯片时的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优选为92~97℃,更优选为93~96℃,进一步优选为94~95℃。若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为这些优选的范围,则能够使β晶百分率为优选的范围,能够在膜表面形成微细的粗糙度。若低于92℃,则膜表面变得平滑,滑动差,有在加工机的辊上产生褶皱的倾向。另一方面,若超过97℃,则膜表面被过度粗糙化,因此在从膜卷卷出膜时,容易产生卷绕偏移,另外,膜有在加工机的辊上蛇行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该β晶百分率通过X射线法测定,优选为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以上且20%以下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该值是不含β晶成核剂时的值。前述的β晶百分率的范围容易满足电容器特性和元件卷绕加工性这两种物性,因此优选。
关于β晶百分率的说明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所述。
上述流延生坯片的厚度只要能够得到聚丙烯膜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05mm~2mm,更优选为0.1mm~1mm。
(工序4: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造)
在工序4中,通过沿流动方向及宽度方向拉伸上述流延生坯片来进行制造。拉伸进行在纵向及横向上双轴取向的双轴拉伸,作为拉伸方法,可举出同时或逐次的双轴拉伸方法,但优选为逐次双轴拉伸方法。
作为逐次双轴拉伸方法,例如,首先将流延生坯片保持为135~147℃(纵向拉伸温度)左右的温度,使其通过设置有速度差的辊间而在流动方向上拉伸为4.00~4.95倍(纵向拉伸倍率),立即冷却至室温。接着,将该拉伸膜导入拉幅机,在150℃以上的温度(横向拉伸温度)下沿宽度方向拉伸为7~11倍(横向拉伸倍率)左右后,实施松弛、热固定(热固定温度为158~168℃左右),进行卷绕。所卷绕的膜在20~45℃左右的气氛中实施了熟化处理后,能够裁切成期望的产品宽度。
在上述制造工序中,纵向拉伸温度、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温度、横向拉伸倍率、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熔融时的树脂温度、流延膜的MFR、横向拉伸后的宽度方向的松弛率、松弛温度、热固定温度等是对上述(1B)和(2B)的物性产生影响的参数,对它们进行适当调节。在这些参数中,纵向拉伸倍率是对上述(1B)和(2B)的物性造成的影响大的参数。关于这些参数的一部分,以下示出其调整范围的一例。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参数,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范围。
<纵向拉伸温度>
从容易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纵向拉伸温度优选为135~147℃,更优选为137~147℃,进一步优选为140~145℃。
<纵向拉伸倍率>
从容易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纵向拉伸倍率优选为4.00~4.95倍,更优选为4.20~4.80倍。若纵向拉伸倍率为优选的范围,则在制膜时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膜断裂得到抑制,生产率优异。另外,得到的膜的机械强度适度高,加工性优异。若低于4.00倍,则存在施加力时的形变率(伸长变化)变大的倾向,容易因加工机的张力而产生褶皱。另一方面,若超过4.95倍,则由于形变率小,因此在卷绕时对膜卷的追随性差,存在不均匀地卷入空气的倾向。因此,膜在卷绕重叠的膜间的空气层大的部位变形,在加工时容易在特定部位产生褶皱、松弛。
<横向拉伸温度>
从容易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横向拉伸温度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55℃以上且1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5℃以上且低于160℃,特别优选为155℃以上且159℃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横向拉伸温度为上述的范围,只要将拉幅机温度设定为上述的范围即可。
<横向拉伸倍率>
从容易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物性的观点出发,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7~11倍,更优选为8~11倍,进一步优选为9~11倍。
通过这样的拉伸工序,能够制造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优选对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表面赋予使卷绕适性提高、且使电容器特性也良好的适度的表面粗糙度。
(工序5:分切工序以及向芯的卷绕工序)
在工序5中,将工序4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裁切(分切)为规定的宽度。例如,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将工序4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绕成卷,准备裁切前膜卷。接着,从裁切前膜卷卷出膜,一边沿卷出方向用切割机(分切部)进行裁切,一边将裁切后的聚丙烯膜卷绕于芯,得到聚丙烯膜卷。在工序5中,在卷绕裁切后的聚丙烯膜时,能够采用一边使用具备接压辊的卷绕装置对聚丙烯膜赋予卷绕表面压力一边进行卷绕的方式。此时,裁切时的卷绕张力和卷绕表面压力以及接压辊的橡胶硬度分别是对上述(1B)和(2B)的物性造成的影响大的参数。
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工序5中的卷绕张力优选为30~75N/m,更优选为40~70N/m,进一步优选为50~65N/m,特别优选为50~60N/m。另外,工序5中的卷绕表面压力优选为200~440N/m,更优选为250~420N/m,进一步优选为300~400N/m,极其优选为320~400N/m。
另外,工序5中的卷出张力与卷绕张力匹配而设定,优选为30~70N/m,更优选为30~65N/m,进一步优选为35~60N/m。
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聚丙烯膜卷适当地赋予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的观点出发,工序5中使用的接压辊的橡胶硬度优选为35°~65°,更优选为40°~60°,进一步优选为40°~55°。若橡胶硬度为优选范围,则表面橡胶与膜卷的形状相匹配地适度地变形,因此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容易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地施加。由此,得到的膜卷内部的空气层均匀化,因此在卷出膜时,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小。若橡胶硬度低于35°,则表面橡胶相对于膜卷的形状过度变形,因此得到的膜卷内部的空气层变少,卷绕得较硬。因此,在卷绕重叠的膜间容易产生粘连,在卷出膜时,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大。若橡胶硬度超过65°,则表面橡胶难以追随膜卷的形状,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在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且容易局部卷绕得较硬。在所得到的膜卷的内部,由于在宽度方向上空气层存在不均,因此在卷出膜时,存在宽度方向的剥离位置的差变大的倾向。
<3.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分别在其一个方式中还提供在聚丙烯膜的单面或两面具有金属膜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以及从该金属化聚丙烯膜卷卷出的金属化聚丙烯膜。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进行详细说明。卷绕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聚丙烯膜而得到的电容器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
聚丙烯膜为了加工为电容器,可以在单面或双面安装电极。这样的电极只要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设为目标的电容器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为了制造电容器而使用的电极。作为电极,例如能够例示出金属箔、至少将单面金属化而成的纸以及塑料膜等。
电容器进一步要求小型及轻量化,因此优选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膜的单面或两面直接金属化而形成电极。所使用的金属例如可使用锌、铅、银、铬、铝、铜、及镍等金属单质、它们的多种混合物及它们的合金等,但若考虑环境、经济性及电容器性能等,则优选锌及铝。
作为将聚丙烯膜的表面直接金属化的方法,例如可以例示真空蒸镀法和溅射法,只要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设为目标的电容器则没有特别限定。从生产率和经济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真空蒸镀法。作为真空蒸镀法,可以例示一般的坩埚式或线式等,只要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设为目标的电容器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最佳的方法。
从电容器的电特性方面考虑,金属蒸镀膜的膜电阻优选为1~100Ω/□左右。从自修复(self-healing)特性的方面出发,即使在该范围内也期望膜电阻高,膜电阻更优选为5Ω/□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Ω/□以上。此外,从作为电容器的安全性的方面出发,膜电阻更优选为50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Ω/□以下。金属蒸镀膜的膜电阻例如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四端子法在金属蒸镀中测定。金属蒸镀膜的膜电阻例如能够通过调整蒸发源的输出来调整蒸发量从而进行调节。
在膜的单面形成金属蒸镀膜时,以在卷绕膜时成为电容器的方式,在从膜的一个端部起不蒸镀一定宽度而形成绝缘边缘。进而,为了使金属化聚丙烯膜与金属喷镀电极的接合牢固,优选在与绝缘边缘相反的端部形成边缘加厚结构,边缘加厚的膜电阻通常为1~8Ω/□左右,优选为1~5Ω/□左右。金属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200nm。
所形成的金属蒸镀膜的边缘图案没有特别限制,从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等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包含鱼眼图案、T型边缘图案等所谓的特殊边缘的图案。若以包含特殊边缘的图案在聚丙烯膜的单面形成金属蒸镀膜,则所得到的电容器的安全性提高,从电容器的破坏、短路的抑制等方面考虑也是有效的,故优选。
作为形成边缘的方法,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在蒸镀时利用胶带实施掩模的胶带法、通过油的涂布实施掩模的油法等公知的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可以经过沿着膜的长边方向卷绕的卷绕加工,加工成后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即,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设为2片一对,以金属蒸镀膜与聚丙烯膜交替层叠的方式重叠卷绕。然后,通过在两端面通过金属喷镀形成一对金属喷镀电极来制作膜电容器的工序,得到电容器。
<4.电容器>
本发明在其一个方式中提供包含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聚丙烯膜的电容器。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器进行详细说明。
在制作电容器的工序中,进行膜的卷绕加工。例如,以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聚丙烯膜中的金属膜与聚丙烯膜交替层叠的方式,进而以绝缘边缘部成为相反侧的方式,将2片一对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聚丙烯膜重叠卷绕。此时,优选将2片一对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错开1~2mm进行层叠。使用的卷绕机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利用株式会社大藤制作所制的自动卷绕机3KAW-N2型等。
在制作扁平型电容器的情况下,在卷绕后,通常对得到的卷绕物实施加压。通过加压来促进电容器的卷紧、元件成型。从实施层间间隙的控制、稳定化的观点出发,所施加的压力的最佳值根据聚丙烯膜的厚度等而变化,例如为2~20kg/cm2
接着,通过在卷绕物的两端面喷镀金属而设置金属喷镀电极,从而制作电容器。
对电容器进一步实施规定的热处理。即,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包括对电容器在80~125℃的温度下实施1小时以上的真空下的热处理的工序(以下,有时称为“热老化”)。
在对电容器实施热处理的上述工序中,热处理的温度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另一方面,热处理的温度通常为130℃以下,优选为125℃以下。通过在上述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能够得到热老化的效果。具体而言,构成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的电容器的膜间的空隙减少,电晕放电得到抑制,而且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进行结晶化。其结果,可认为耐电压性提高。在热处理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得到热老化所带来的上述效果。另一方面,在热处理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有时在聚丙烯膜中产生热分解、氧化劣化等。
作为对电容器实施热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从包括在真空气氛下使用恒温槽的方法、使用高频感应加热的方法等的公知的方法中适当选择。具体而言,优选采用使用恒温槽的方法。
实施热处理的时间在得到机械和热稳定方面优选为1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0小时以上,在防止热皱褶或印花等的成型不良的方面,更优选为20小时以下。
对实施了热老化的电容器的金属喷镀电极通常焊接引线。另外,为了赋予耐候性、特别是防止湿度劣化,优选将电容器封入壳体并利用环氧树脂进行灌封。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的小型且大容量型的电容器,具有初始耐电压性及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是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金属化膜的小型且大容量型的电容器,具有高温下的高的耐电压性及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第一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明确记载,否则份和%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实施例1A)
[实施例1A-1.流延生坯片的制作]
将聚丙烯A1(PP树脂A1)和聚丙烯B1(PP树脂B1)以A1:B1=66:34的质量比供给到挤出机,在树脂温度230℃下熔融后,使用T型模头进行挤出,卷绕在表面温度保持为95℃的金属滚筒上并使其固化,制作流延生坯片(厚度0.11mm)。PP树脂A1为Mw=32万、Mw/Mn=9.3、差(DM)=11.2(“差(DM)”是指在分子量的微分分布曲线中从对数分子量Log(M)=4.5时的微分分布值中减去Log(M)=6.0时的微分分布值所得的差)、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95%、MFR=4.9g/10min、Prime Polymer制。另外,PP树脂B1为Mw=35万、Mw/Mn=7.7、差(DM)=7.2、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96.5%、MFR=3.8g/10min、大韩油化制。
[实施例1A-2.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
将得到的流延生坯片保持在140℃的温度,通过设置有速度差的辊间,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4.5倍,立即冷却至室温。将沿流动方向拉伸而得到的拉伸膜(MD膜)以相对于其输送速度为1.010倍的拉幅机入口速度(拉幅机入口速度比为1.010倍),将该拉伸膜导入拉幅机。然后,在横向拉伸温度160℃下沿宽度方向拉伸至10倍后,实施松弛和热固定温度166℃,用拉幅机出口的牵引辊以拉幅机速度的1.15倍的速度牵引宽度5000mm、厚度2.5μ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同时得到78000m卷绕的裁切前膜卷。
[实施例1A-3.裁切后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
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从得到的裁切前膜卷卷出膜,用切割机沿宽度方向进行裁切。在卷绕裁切后的聚丙烯膜时,采用如下方式:使用纤维增强塑料制的芯,使用具备接压辊的卷绕装置,一边对聚丙烯膜赋予表面压力一边进行卷绕。裁切条件设为速度300m/min、卷出张力40N/m、卷绕张力50N/m、卷绕表面压力400N/m,接压辊使用橡胶制的外径152mm、表面硬度40°的辊,精加工多个宽度820mm、长度75000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卷(裁切后膜卷)。将宽度820mm的多个裁切后膜卷中的、对裁切前的卷的宽度方向上最端部的位置进行分切而得到的卷作为卷1。此外,将宽度820mm的多个裁切后膜卷中的、包含裁切前的卷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卷(在中心部分与分切重叠的情况下,中心部分的两侧的任一个卷)作为卷2。
[卷·膜特性值的测定]
<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测定>
对于卷1和卷2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分别通过以下的(a)至(c)的方法求出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其结果示于表2A。
(a)将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即,如果是宽度820mm的卷,则从各卷的一端开始,切出合计9片以(820/9)mm、([820/9]×2)mm、([820/9]×3)mm、([820/9]×4)mm、([820/9]×5)mm、([820/9]×6)mm、([820/9]×7)mm、([820/9]×8)mm、([820/9]×9)mm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
(b)接着,将测定用样品的上述宽度方向设为0°,将上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进行测定。测定装置和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装置、测定条件>
测定装置: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的延迟测定装置RE-100
光源:激光发光二极管(LED)
带通滤波器:550nm(测定波长)
测定间隔:0.1sec
累积次数:10次
测定点数:15点
增益:10dB
测定环境:温度23℃、湿度60%
(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上述(b)中测定出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圆周长度的比例ΔX的测定>
对于卷1和卷2,分别在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测定使用JIS1级尺子。接着,算出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得到的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Xmax-Xmin)/Xave)。将其结果示于表4A。
<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
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将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在室温23℃、湿度60%的环境下设置于辊对辊的卷出/卷绕装置(NUINTEK制NT-750),在卷出张力3N/m、速度2m/min的条件下开始聚丙烯膜的卷出,1分钟后,一边卷出膜,一边测定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P到剥离线S的最短距离ΔL。此时,就最短距离ΔL而言,如图1的示意图所示,对于以沿着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x的方式设置的基准线U(存在于比剥离线S更靠近卷出方向L侧),测定聚丙烯膜的两端(端部x1、x2)与基准线U的距离(卷出方向L上的距离)以及从基准线U的宽度方向x的中央位置到剥离线S的最短距离,间接地测定最短距离ΔL。将其结果示于表4A。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测定>
使用测微计(JIS-B7502)依据JIS-C2330测定从卷1和卷2卷出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将其结果示于表1A。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灰分测定>
测定上述实施例1A和下述实施例2A~14A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灰分。称量约200g的膜,转移到铂皿中,在800℃下进行40分钟灰化。从得到的灰分残渣中测定灰分的比例(ppm)。结果是任一实施例的聚丙烯膜的灰分均为20ppm。
<应力为25MPa时的形变率>
使用拉伸压缩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制),以试验条件(测定温度23℃、试验片长度140mm、试验长度100mm、试验片宽度15mm、拉伸速度100mm/分钟)进行拉伸试验。拉伸试验针对MD、TD、对角(45°)这三个方向进行。接着,通过内置于该试验机的数据处理软件,求出25MPa时的形变率ε1(MD)、ε2(TD)及ε3(对角)。将其结果示于表3A。
[实施例1A-4.电容器的制作]
接着,使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以如下方式制作电容器。使用株式会社ULVAC公司制的真空蒸镀机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上以蒸镀电阻15Ω/□实施铝蒸镀T型边缘蒸镀图案,从而得到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单面包含金属膜的金属化膜。在分切为60mm宽度后,将2片金属化膜对准,使用株式会社皆藤制作所制的自动卷绕机3KAW-N2型,以卷绕张力250g进行1076匝卷绕。元件卷绕的元件一边进行加压一边在120℃下实施15小时热处理后,对元件端面喷镀锌金属,得到扁平型电容器。在扁平型电容器的端面焊接引线,然后用环氧树脂密封。
[电容器元件加工性的评价]
<蒸镀膜不均评价>
对于上述[实施例1A-4.电容器的制作]的分切前金属化膜,从分切前金属化膜剥离1片卷1周量的整个宽度膜后,从剥取的整个宽度膜的卷宽度方向中央部切出100mm见方的膜片。将切出的膜片分割为10mm见方的100处区域,对于100处各区域的中央部,使用印字浓度测定机(X-Rite公司制938型)分别测定色彩值(L*值、a*值、b*值)。需要说明的是,测定直径使用8mm的测定直径。对于L*值、a*值、b*值的每一个,根据100处的最大值、最小值和100处的平均值使用以下的式求出偏差。对于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偏差最大的值,如下按A~D这4个等级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5A。
L*值的偏差(%)=(L*最大值-L*最小值)/100处的L*平均值×100
a*值的偏差(%)=(a*最大值-a*最小值)/100处的a*平均值×100
b*值的偏差(%)=(b*最大值-b*最小值)/100处的b*平均值×100
A: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小于5%
B: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5%以上且小于10%
C: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10%以上且小于20%
D: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20%以上
<电容器元件的制造的成品率评价>
在上述[实施例1A-4.电容器的制作]中,目视确认工序输送中的膜,产生褶皱的全部设为不合格。另外,关于卷绕偏移,将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观察时产生0.2mm以上的偏移的元件设为不合格。制成100个元件,计算合格的电容器元件的个数比例作为元件成品率,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5A。
A:100%
B:90%以上且小于100%
C:80%以上且小于90%
D:小于80%
[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的评价]
使用日置电机株式会社制LCR high tester 3522-50对通过上述[实施例1A-4.电容器的制作]而得到的电容器的试验前的初始静电容量(C0)进行测定。接着,对电容器施加450V/μm的直流电压10秒。同样地测定电压施加后的电容器的静电容量(C1),根据下式算出试验前后的容量变化率。
[数式1]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431
对5个电容器元件测定上述的容量变化率,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A:全部的元件为-0.5%以上
B:全部的元件为小于-0.5%且-1%以上
C:1个以上的元件为-1%以上
[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的评价]
<静电容量的变化率ΔC>
使用日置电机株式会社制LCR high tester3522-50对上述[实施例1A-4.电容器的制作]中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试验前的初始静电容量(C0)进行测定。接着,在105℃的高温槽中,对电容器持续负载直流300V/μm的每单位厚度的电压500小时。用LCR high tester测定经过500小时后的元件的容量(C500),算出电压负载前后的容量变化率(ΔC)。在此,该容量变化率通过下式来计算。
[数式2]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441
通过5个电容器的平均值按以下的基准评价上述的容量变化率。将其结果示于表5A。
A+:-0.5%以上
A:小于-0.5%且-1%以上
B:小于-1%且-5%以上
C:小于-5%且-10%以上
D:小于-10%
(实施例2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07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表1A)。另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及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3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0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4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2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5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倍率设为4.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6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倍率设为4.9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7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膜厚度设为2.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8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膜厚度设为2.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9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0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10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2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11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膜厚度设为2.8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12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45℃、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4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13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裁切后的卷宽度设为620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实施例14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01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1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2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2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3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5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4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倍率设为3.7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5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倍率设为5.2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6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50℃、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7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50℃、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07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8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7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9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10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50℃,除此以外,与比较例9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11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12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纵向拉伸温度设为150℃、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20倍,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1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比较例13A)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设为1.01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A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A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A~5A。
[表1A]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501
[表2A]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511
[表3A]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521
[表4A]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531
[表5A]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541
实施例1A~14A的聚丙烯膜卷是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得到的,(1A)通过上述(a)至(c)的方法而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并且(2A)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由表5A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A~14A的聚丙烯膜卷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所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初始耐电压性、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实施例1A~14A的电容器元件的静电容量,结果均为75μF。因此,实施例1A~14A中的电容器元件的静电容量优异。
此外,由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的结果可知,聚丙烯膜卷的上述(1A)和(2A)的物性能够通过调整聚丙烯膜的厚度、宽度、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温度、拉幅机速度比、裁切时的卷绕张力、卷绕表面压力、接压辊的表面硬度来适当地设定。
以下示出实施例1B~14B和比较例1B~9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第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份和%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实施例1B)
[实施例1B-1.流延生坯片的制作]
将聚丙烯A1(PP树脂A1)和聚丙烯B1(PP树脂B1)以A1:B1=66:34的质量比供给到挤出机,在树脂温度230℃下熔融后,使用T型模头进行挤出,卷绕于将表面温度保持为95℃的金属滚筒上并使其固化,制作流延生坯片(厚度0.11mm)。PP树脂A1为Mw=32万、Mw/Mn=9.3、差(DM)=11.2(“差(DM)”是指在分子量的微分分布曲线中从对数分子量Log(M)=4.5时的微分分布值减去Log(M)=6.0时的微分分布值而得到的差)、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95%、MFR=4.9g/10min、Prime Polymer制。此外,PP树脂B1为Mw=35万、Mw/Mn=7.7、差(DM)=7.2、内消旋五单元组分率[mmmm]=96.5%、MFR=3.8g/10min、大韩油化制。
[实施例1B-2.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
将得到的流延生坯片保持在140℃的温度,使其通过设置有速度差的辊间,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4.5倍,立即冷却至室温。接着,将该流延生坯片沿流动方向拉伸而得到的拉伸膜导入拉幅机,在横向拉伸温度158℃下沿宽度方向拉伸至10倍后,实施松弛、热固定温度166℃而卷绕,实施35℃的熟化,得到将宽度5000mm、厚度2.5μ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绕78000m而成的裁切前膜卷。
[实施例1B-3.裁切后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
如图2的示意图所示,从得到的裁切前膜卷卷出膜,用切割机沿宽度方向进行裁切。在卷绕裁切后的聚丙烯膜时,采用如下方式:使用外径为176mm的纤维增强塑料制的芯,并使用具备接压辊的卷绕装置,一边对聚丙烯膜赋予表面压力一边进行卷绕。裁切条件设为速度300m/min、卷出张力40N/m、卷绕张力50N/m、卷绕表面压力400N/m,接压辊使用橡胶制的外径152mm、表面硬度40°的辊,精加工宽度620mm、长度75000m的双轴拉伸聚丙烯卷(裁切后膜卷)。
[卷·膜特性值的测定]
<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
对于实施例1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测定最短距离ΔL。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圆周长度的比例ΔX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1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算出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Xmax-Xmin)/Xave)。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1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求出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卷硬度的测定>
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使用依据JIS K6301的橡胶硬度计测定卷硬度(表面硬度)。将硬度的平均值Mave、硬度的最大值Mmax与最小值Mmin之差ΔM的结果分别示于表2B。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测定>
使用测微计(JIS-B7502),依据JIS-C2330测定从实施例1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卷出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将其结果示于表1B。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灰分测定>
对于上述实施例1B和下述实施例2B~14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与实施例1A~14A同样地测定灰分的比例(ppm)。结果是任一实施例的聚丙烯膜的灰分均为20ppm。
<应力为25MPa时的形变率>
对于从实施例1B中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卷出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求出应力25MPa时的形变率ε1(MD)、ε2(TD)和ε3(对角)。将其结果示于表2B。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及Rz(旧JIS定义的Rmax)使用东京精密公司制的三维表面粗糙度计(Surfcom1400D-3DF-12型),依据JIS-B0601中规定的方法,通过接触法进行测定。测定进行3次,求出平均值。Ra和Rz使用接触法测定,其值的可靠性根据需要通过非接触法值进行了确认。将其结果示于表2B。
<裁切后膜卷的成品率评价>
在[实施例1B-3.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对卷绕中的膜进行目视确认,产生褶皱的全部为不合格。另外,关于卷绕偏移,在从裁切卷的端面观察时,将产生2mm以上的偏移的情况设为不合格。对于全部的裁切卷,计算以上述基准成为合格的裁切后膜卷的个数比例作为裁切成品率,并赋予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A:100%
B:80%以上且小于100%
C:小于80%
[实施例1B-4.电容器的制作]
接着,使用所得到的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以如下方式制作电容器。使用株式会社ULVAC公司制的真空蒸镀机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上以蒸镀电阻15Ω/□实施铝蒸镀T型边缘蒸镀图案,从而得到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单面包含金属膜的金属化膜。在分切为60mm宽度后,将2片金属化膜对准,使用株式会社皆藤制作所制的自动卷绕机3KAW-N2型,以卷绕张力250g进行1076匝卷绕。元件卷绕的元件一边进行加压一边在120℃下实施15小时热处理后,对元件端面喷镀锌金属,得到扁平型电容器。在扁平型电容器的端面焊接引线,然后用环氧树脂密封。
[电容器元件加工性的评价]
<蒸镀膜不均评价>
对于上述[实施例1B-4.电容器的制作]的分切前金属化膜,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进行蒸镀不均评价,按以下的A~D这4个等级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A: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小于5%
B: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5%以上且小于10%
C: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10%以上且小于20%
D:L*值、a*值、b*值的偏差中的最大的值为20%以上
<电容器元件的制造的成品率评价>
在上述[实施例1B-4.电容器的制作]中,目视确认工序输送中的膜,产生褶皱的全部为不合格。另外,关于卷绕偏移,将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观察时产生0.2mm以上的偏移的元件设为不合格。制成100个元件,计算合格的电容器元件的个数比例作为元件成品率,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A:100%
B:90%以上且小于100%
C:80%以上且小于90%
D:小于80%
[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的评价]
<静电容量的变化率ΔC>
对于上述[实施例1B-4.电容器的制作]中得到的电容器元件,与实施例1A~14A和比较例1A~13A同样地算出电压负载前后的容量变化率(ΔC),通过5个电容器的平均值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A+:-0.5%以上
A:小于-0.5%且-1%以上
B:小于-1%且-5%以上
C:小于-5%且-10%以上
D:小于-10%
(实施例2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5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表1B)。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3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卷绕表面压力设为35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4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55°、卷绕表面压力设为35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5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65°、卷绕表面压力设为32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6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卷绕张力设为65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7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4.0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8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4.9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9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4.95倍,将卷绕张力设为48N/m并将卷绕表面压力设为39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10B)
将膜厚度设为2.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11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卷的精加工宽度设为820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12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设为9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13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设为97℃,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实施例14B)
将膜厚度设为2.0μm、卷的精加工宽度设为820m、将拉幅机入口速度比稍微降低,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1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6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B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2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7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3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接压辊的表面硬度设为7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4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卷绕张力设为8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5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卷的制作中,将卷绕表面压力设为450N/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6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3.9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7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沿流动方向拉伸(纵向拉伸)至5.0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8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设为9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比较例9B)
在双轴拉伸聚丙烯膜的制作中,将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设为9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B同样地对膜卷进行精加工,制作电容器。此外,对于双轴拉伸聚丙烯膜和电容器元件,分别与实施例1B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B。
[表1B]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641
[表2B]
Figure BDA0003391161820000651
实施例1B~14B的聚丙烯膜卷是将厚度为20μm以下、宽度为200mm以上的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得到的,(1B)在温度23℃、湿度60%的环境下,从上述聚丙烯膜卷将上述聚丙烯膜以卷出张力3N/m、速度2m/min卷出时,从将上述聚丙烯膜从上述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即剥离线的两端连接的直线的中间点到上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为20mm以下,并且(2B)在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由表2B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B~14B的聚丙烯膜卷能够针对从聚丙烯膜卷卷出的聚丙烯膜在维持高的平坦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实施金属的蒸镀加工,得到的电容器元件在高温高电压下的长期耐用性优异,此外,因膜的褶皱、松弛所致的卷绕偏移、因裁切所致的成品率的降低也得到抑制,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电容器元件。
此外,由实施例1B~14B和比较例1B~9B的结果可知,聚丙烯膜卷的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通过调整聚丙烯膜的厚度、宽度、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拉伸倍率、裁切时的卷绕张力、卷绕表面压力、接压辊的表面硬度来适当地设定。
具体而言,例如,在实施例1B~4B中,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设定为94~95℃,纵向拉伸倍率设定为4.2~4.8倍,膜具备适度的表面粗糙度和机械强度,加工性优异。另外,接压辊的橡胶硬度为40~55°,接压辊的表面橡胶容易追随膜卷的形状,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容易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地施加。进而,卷绕张力为50~60N/m,并且卷绕表面压力为320~400N/m,在膜卷上未产生压曲或端面偏移、褶皱等外观不良。如此得到的实施例1B~4B的膜卷满足上述的(1B)和(2B)的物性,能够制造长期耐用性极其优异的电容器元件。此外,即使在加工时也没有褶皱的产生、蒸镀不均,能够作为成本上极其适合的聚丙烯膜卷使用。
此外,在实施例5B中,使用橡胶硬度65°比较硬的橡胶的接压辊。若橡胶硬度高,则表面橡胶难以追随膜卷的形状,因此在实施例5B中,将表面压力降低至320N/m而调整为在膜卷的宽度方向均匀地接触,使上述(1B)和(2B)的物性满足。与实施例1B~4B同样地,由实施例5B的膜卷制作的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极其优异。另外,即使在加工时也没有褶皱的产生、蒸镀不均,能够作为成本上极其适合的聚丙烯膜卷使用。
另一方面,比较例1B除了将橡胶硬度变更为65°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表面橡胶难以追随膜卷的形状,卷绕时的表面压力有容易变得不均匀的倾向。这样得到的膜卷的最短距离ΔL变大,成为不满足上述(1B)的物性的结果。此外,由该卷制作的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差。进而,即使在加工时,膜也无法维持平坦性,产生褶皱、松弛,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加工性。
比较例2B除了将橡胶硬度变更为70°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与比较例1B相比,表面橡胶更难以追随膜卷的形状,卷绕时的表面压力更容易变得不均匀。这样得到的膜卷具有最短距离ΔL进一步变大的倾向,由该卷制作的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差。另外,即使在加工时,膜也无法维持平坦性,产生褶皱、松弛,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加工性。
比较例3B除了将橡胶硬度变更为75°以外,与实施例1B相同。在比较例3B中,与比较例1B、2B相比,表面压力的不均匀化进一步发展,具有在膜厚度大的部分卷绕得较硬的倾向。因此,最短距离ΔL和圆周长度差ΔX这两者变大。由这样的卷制作的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极差,即使在加工时,膜也无法维持平坦性,褶皱、松弛多发,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加工性。
在实施例6B中,将卷绕张力设为65N/m,使卷绕张力比实施例1B大。在实施例6B中,膜的微小的厚度差对空气层产生影响,圆周长度差ΔX比实施例1B大,但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得到长期耐用性优异、加工也适合的膜卷。
在比较例4B中,将卷绕张力设为80N/m,进一步使卷绕张力比实施例6B大。在比较例4B中,由于过剩的张力,圆周长度差ΔX比实施例6B大,不满足上述(1B)的物性,不能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在比较例5B中,将卷绕表面压力设为450N/m,使卷绕表面压力比实施例1B大。若如比较例5B那样卷绕表面压力过大,则卷绕时的表面压力变得不均匀,进而有局部(特别是在膜厚度厚的部分)卷绕得较硬的倾向。这样得到的膜卷的最短距离ΔL和圆周长度差ΔX这两者变大,均不能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由这样的卷制作的电容器元件的长期耐用性极差。另外,即使在加工时,膜也无法维持平坦性,褶皱、松弛多发,在加工性方面也不能令人满意。
在实施例7B、8B中,将纵向拉伸倍率从实施例1B的4.50倍变更为4.00倍或4.90倍。若降低纵向拉伸倍率,则形变率变大。因此,膜容易因加工机的张力而伸长,存在最短距离ΔL变大的倾向。若提高纵向拉伸倍率,则在卷绕时对膜卷的追随性降低(形变率降低),局部(特别是在膜厚度厚的部分)卷绕得较硬,因此圆周长度差ΔX变大。但是,实施例7B、8B的膜卷通过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6B中,纵向拉伸倍率过小,为3.9倍,另外,在比较例7B中,纵向拉伸倍率过大,为5.0倍,因此不满足上述(1B)或(2B)的物性,无法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在实施例9B中,将纵向拉伸倍率从实施例1B的4.50倍变更为4.95倍。若提高纵向拉伸倍率,则在卷绕时对膜卷的追随性降低(形变率降低),局部(特别是在膜厚度厚的部分)局绕得较硬,因此圆周长度差ΔX变大。但是,实施例9B的膜卷通过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在实施例10B中,将膜的厚度从实施例1B的2.5mm变更为2.0μm。在被卷出的膜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膜在上浮、下降方向受到力,由此剥离的位置发生变化。存在膜厚度越薄、其影响越大的倾向。因此,与实施例1B相比,在实施例10B中,最短距离ΔL变大,但通过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在实施例11B中,将卷宽度从实施例1B的620mm变更为820mm。随着卷绕宽度扩大,施加于膜卷的表面压力容易变得不均匀,存在局部卷绕得较硬的倾向。因此,存在圆周长度差ΔX变大的倾向,但通过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在实施例12B、13B中,从实施例1B变更了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如果温度低,则膜表面平滑化,如果温度高,则粗糙化。若平滑化进展,则在从膜卷卷出时,存在受滑动影响而最短距离ΔL变大的倾向。若粗糙化进展,则具有卷绕时吸入的空气量增多、圆周长度差ΔX变大的倾向。在实施例12B、13B中,通过满足上述(1B)和(2B)的物性,能够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8B中,由于过度降低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因此膜卷无法满足上述(1B)的物性,无法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另外,滑动差,具有在加工机的辊上产生褶皱的倾向。
另外,在比较例9B中,由于过度升高流延金属滚筒的表面温度,因此膜卷无法满足上述(2B)的物性,无法满足长期耐用性和加工性这两者。另外,在从膜卷卷出膜时,存在产生卷绕偏移、膜在加工机的辊上蛇行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实施例1B~14B的电容器元件的静电容量,结果均为75μF。因此,实施例1B~14B中的电容器元件的静电容量优异。
符号说明
1 聚丙烯膜
2 芯
10 聚丙烯膜卷
x1 剥离线的一端部
x2 剥离线的另一端部
L 卷出方向
M 圆周方向
ΔL 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
P 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
Q 从中间点P到剥离线的最短点
S 剥离线
T 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
U 基准线。

Claims (11)

1.一种聚丙烯膜卷,其是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的,所述聚丙烯膜卷满足下述(1A)和(2A)的物性,
(1A)通过下述(a)至(c)的方法得到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5°,
(a)在将所述聚丙烯膜的宽度方向全长设为100%时,切出9片以从其两端起每隔10%的位置为中心的50mm×50mm的测定用样品,
(b)将所述测定用样品的所述宽度方向设为0°,测定所述测定用样品的宽度方向与滞相轴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作为滞相轴角度,
(c)求出9片测定用样品中的、所述(b)中测定出的滞相轴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A)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出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即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的形变率ε1和宽度方向的形变率ε2以及对角方向的形变率ε3分别处于0.6%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宽度为200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
5.一种聚丙烯膜卷,其是聚丙烯膜卷绕于芯而成的,
所述聚丙烯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下,宽度为200mm以上,
所述聚丙烯膜满足下述(1B)和(2B)的物性,
(1B)在温度23℃且湿度60%的环境下,从所述聚丙烯膜卷将所述聚丙烯膜以卷出张力3N/m、速度2m/min卷出时,从连接剥离线的两端的直线的中间点到所述剥离线的最短距离ΔL为20mm以下,所述剥离线为所述聚丙烯膜从所述聚丙烯膜卷剥离的边界线,
(2B)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出圆周长度的情况下,圆周长度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即Xmax-Xmin相对于圆周长度的平均值Xave的比例ΔX为0.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在所述聚丙烯膜卷的两端位置、中央位置和从中央位置朝向两端位置为50mm间隔的位置处分别测定出硬度的情况下,硬度的平均值Mave为88°以上且96°以下,硬度的最大值Mmax与最小值Mmin之差ΔM小于4°。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应力25MPa时的长边方向的形变率ε1和宽度方向的形变率ε2以及对角方向的形变率ε3分别处于0.6%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至少单面的表面粗糙度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4μm以上且0.08μm以下,最大高度Rz为0.3μm以上且0.9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的卷绕长度为10000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其中,
所述聚丙烯膜卷用于在所述聚丙烯膜的单面或两面层叠金属膜而制造电容器用金属化聚丙烯膜。
11.一种金属化聚丙烯膜卷,其是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卷的所述聚丙烯膜的单面或两面层叠金属膜而成的。
CN202080041298.4A 2019-06-05 2020-05-27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Pending CN1139058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5674 2019-06-05
JP2019-105675 2019-06-05
JP2019105674 2019-06-05
JP2019105675 2019-06-05
JP2020-082784 2020-05-08
JP2020082784A JP2020200189A (ja) 2019-06-05 2020-05-08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20-082783 2020-05-08
JP2020082783A JP2020200188A (ja) 2019-06-05 2020-05-08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PCT/JP2020/020844 WO2020246322A1 (ja) 2019-06-05 2020-05-27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884A true CN113905884A (zh) 2022-01-07

Family

ID=7365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1298.4A Pending CN113905884A (zh) 2019-06-05 2020-05-27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20018550A (zh)
CN (1) CN113905884A (zh)
WO (1) WO20202463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0248A1 (ja) * 2021-04-12 2022-10-2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22162462A (ja) * 2021-04-12 2022-10-2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金属層一体型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694A (zh) * 2004-12-01 2006-06-07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1644A (zh) * 2007-09-21 2010-08-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制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JP2012081676A (ja) * 2010-10-13 2012-04-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33074A (ja) * 2010-12-21 2012-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195367A (ja) * 2014-03-27 2015-11-05 東レ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CN106029754A (zh) * 2014-02-28 2016-10-12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丙烯膜
CN106795300A (zh) * 2014-09-30 2017-05-31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CN107531924A (zh) * 2015-05-12 2018-01-02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金属膜层叠膜和膜电容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7531915A (zh) * 2015-04-15 2018-01-02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CN109312124A (zh) * 2016-07-01 2019-02-05 宝洁公司 聚丙烯膜
CN109563286A (zh) * 2016-08-18 2019-04-02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694A (zh) * 2004-12-01 2006-06-07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1644A (zh) * 2007-09-21 2010-08-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制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JP2012081676A (ja) * 2010-10-13 2012-04-2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33074A (ja) * 2010-12-21 2012-07-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6029754A (zh) * 2014-02-28 2016-10-12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丙烯膜
JP2015195367A (ja) * 2014-03-27 2015-11-05 東レ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CN106795300A (zh) * 2014-09-30 2017-05-31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CN107531915A (zh) * 2015-04-15 2018-01-02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电容器用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
CN107531924A (zh) * 2015-05-12 2018-01-02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金属膜层叠膜和膜电容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9312124A (zh) * 2016-07-01 2019-02-05 宝洁公司 聚丙烯膜
CN109563286A (zh) * 2016-08-18 2019-04-02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6322A1 (ja) 2020-12-10
KR20220018550A (ko)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9265B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金属膜层叠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US11440292B2 (en) Polypropylene film, metal layer laminated film, and film capacitor
KR102184883B1 (ko) 2축 연신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 콘덴서용 금속화 필름 및 콘덴서
US11795282B2 (en) Polypropylene film, metal film laminated film using same, and film capacitor
US20160024641A1 (en)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metallized film and film capacitor
JP647790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KR102194446B1 (ko) 2축 연신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 금속화 필름 및 콘덴서
JP6516002B2 (ja) コンデンサ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200188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CN113905884A (zh) 聚丙烯膜卷和金属化聚丙烯膜卷
JP2011122143A (ja) コンデンサ用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金属化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14142264A1 (ja) コンデンサ用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金属化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21166993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金属膜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21166994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金属膜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13710734B (zh) 聚丙烯薄膜、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CN112601652B (zh) 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薄膜、金属化薄膜卷和薄膜电容器
CN111801373B (zh) 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及薄膜卷
US20230416479A1 (en) Polypropylene film, polypropylene film integr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film capacitor
JP2020200189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
CN112638645A (zh) 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薄膜电容器和金属层一体型聚丙烯薄膜的制造方法
US20240181749A1 (en) 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JP2023056484A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金属化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7456535B1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699291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金属膜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17480582A (zh)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