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422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4227A
CN113874227A CN202080038589.8A CN202080038589A CN113874227A CN 113874227 A CN113874227 A CN 113874227A CN 202080038589 A CN202080038589 A CN 202080038589A CN 113874227 A CN113874227 A CN 113874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 direction
ridge
tire radial
tire
ri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8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4227B (zh
Inventor
镰田史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7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4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Abstract

轮胎在胎侧部(16)的外表面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有:第1脊部(11),其沿轮胎径向延伸;以及第2脊部(12),其沿轮胎径向延伸,并且该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位于比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胎侧部的外表面中的、设有第1脊部和第2脊部中的至少一者的装饰区域(X)包括第1脊部和第2脊部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密区域(Y)以及第1脊部和第2脊部中的任一者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1脊部和第2脊部中的另一者地彼此相对的疎区域(Z)。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本申请基于2019年6月3日在日本提出了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103678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轮胎,该轮胎在胎侧部的外表面设有沿轮胎径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脊部和配置于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相互之间的多个第2脊部,第2脊部的长度比第1脊部的长度短,第2脊部沿与第1脊部交叉的方向延伸。
在该轮胎中,胎侧部的外表面中的、设有第1脊部和第2脊部中的至少一者的装饰区域具有第1脊部和第2脊部这两者均处于其中的密区域和第1脊部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2脊部地彼此相对的疎区域,从而发挥装饰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338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轮胎中,由于第2脊部沿与第1脊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很难在轮胎的硫化成形模具的模腔内表面使相对位置高精度地设置用于形成第1脊部和第2脊部的各槽,很难在胎侧部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
本发明即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胎侧部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和疎区域的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轮胎包括:胎面部,其位于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以及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有:第1脊部,其沿轮胎径向延伸;以及第2脊部,其沿轮胎径向延伸,并且该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中的、设有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至少一者的装饰区域包括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密区域以及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任一者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另一者地彼此相对的疎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胎侧部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和疎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侧部的外表面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侧部的外表面的侧视图。
图4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侧部的外表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
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位于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的胎面部15、从胎面部1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6、以及与胎侧部16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连接的胎圈部17。在胎圈部17埋设有胎圈芯。在胎面部15埋设有带束。在胎面部15、胎侧部16及胎圈部17一体地埋设有胎体帘布。胎体帘布绕胎圈芯折回。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侧部16的外表面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有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沿轮胎径向延伸。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设有多个,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以轮胎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地呈放射状延伸。
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且是相同的大小。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相互间的节距间隔与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2脊部12相互间的节距间隔相同。
另外,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也可以以彼此不同的形状且是不同的大小形成,也可以以彼此不同的节距间隔设置。
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胎侧部16的外表面中的、设有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中的至少一者的装饰区域X呈现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弯曲的带状。在图示的例子中,装饰区域X在整个区域凹入,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形成于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设在装饰区域X的整个区域。如图2所示,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面11c、12c相对于胎侧部16的外表面中的、位于装饰区域X的外侧的平滑部分16a而言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另外,装饰区域X也可以不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凹入。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面11c、12c相对于胎侧部16的外表面中的、位于装饰区域X的外侧的平滑部分16a而言,既可以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
如图1所示,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些结构,胎侧部16的外表面的装饰区域X包括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密区域Y以及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中的任一者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中的另一者地彼此相对的疎区域Z。
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相对于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而言位于轮胎径向的外侧或者轮胎径向的相同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相对于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而言位于轮胎径向的内侧或者轮胎径向的相同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相互间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2脊部12地彼此相对,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相互间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1脊部11地彼此相对。
由此,疎区域Z配设于在轮胎径向上隔着密区域Y的两侧。密区域Y位于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各疎区域Z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彼此相等。密区域Y的轮胎径向的大小比各疎区域Z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大。
另外,也可以使各疎区域Z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彼此不同,也可以将密区域Y的轮胎径向的大小设为各疎区域Z的轮胎径向的大小以下。
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且是比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且是比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在轮胎周向上与第2脊部12相对,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在轮胎周向上与第1脊部11相对。即,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12b位于密区域Y。
另外,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12b也可以位于疎区域Z。
在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至少位于密区域Y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凹坑部11a、12a,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这些凹坑部11a、12a整体呈现文字、图形以及记号中的至少一种。
凹坑部11a、12a分别形成于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仅限于位于密区域Y的部分的多个部位,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这些凹坑部11a、12a整体设在密区域Y的轮胎径向的整个区域,并且呈现随着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而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而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带状。该呈现带状的多个凹坑部11a、12a在密区域Y中分别设在位于彼此分离的位置的多个区域。
另外,凹坑部11a、12a也可以设于密区域Y中的、例如轮胎径向的外端部、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以及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中的至少一者。凹坑部11a、12a也可以设于密区域Y和疎区域Z这两者。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多个凹坑部11a、12a整体呈现的形态并不限于带状,例如也可以设为波形状等进行适当的变更。
凹坑部11a、12a形成在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即,凹坑部11a、12a的底面与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齐平。另外,凹坑部11a、12a也可以只形成于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
在一个第1脊部11形成有一个凹坑部11a,在一个第2脊部12形成有一个凹坑部12a。另外,也可以在一个第1脊部11形成多个凹坑部11a,在一个第2脊部12形成多个凹坑部12a。
如图2所示,在沿着轮胎周向的纵剖视图中,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分别呈现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而轮胎周向的宽度变宽的梯形状。在密区域Y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在轮胎周向上分开,隔着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的位于密区域Y中的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之间的部分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1比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面11c、12c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2小。
所述宽度w1例如为0mm以上且0.4mm以下。所述宽度w2例如为0mm以上且0.7mm以下。在图示的例子中,所述宽度w1约为0.2mm,所述宽度w2约为0.38mm。
另外,也可以将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1设为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面11c、12c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2以上。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也可以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而变尖的角部,此外,在密区域Y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也可以不隔着装饰区域X的底面16b地在轮胎周向上相连地配设。也就是说,前述的各宽度w1、w2也可以为0mm。
在密区域Y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与第2脊部12之间的沿着轮胎周向的节距间隔p为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相互间的节距间隔和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2脊部12相互间的节距间隔的一半。在密区域Y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与第2脊部12之间的沿着轮胎周向的节距间隔p例如为0.17mm以上且1.79mm以下。
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面11c、12c的宽度w2为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高度h以下。高度h例如为0.15mm以上且0.4mm以下。在图示的例子中,高度h约为0.3mm。另外,所述宽度w2也可以比高度h大。
在密区域Y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与第2脊部12之间的沿着轮胎周向的节距间隔p为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3的0.03倍以上且18.07倍以下。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3例如为0.23mm以上且1.78mm以下。
该宽度w3为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高度h的0.57倍以上且8.90倍以下。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而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在装饰区域X具有密区域Y和疎区域Z这两者,能够发挥装饰效果。
由于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这两者沿轮胎径向延伸,因此易于在轮胎1的硫化成形模具的模腔内表面使相对位置高精度地设置用于形成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的各槽,能够在胎侧部16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Y和疎区域Z。
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分别形成于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至少位于密区域Y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部位的凹坑部11a、12a整体呈现文字、图形以及记号中的至少一种,因此能够使装饰区域X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由于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疎区域Z配设于在轮胎径向上隔着密区域Y的两侧,能够使装饰区域X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由于密区域Y位于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使装饰区域X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2。
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长度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长度长,第2脊部12设在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整个区域。
由此,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的轮胎径向的位置彼此相同,装饰区域X中的、包含轮胎径向的中央部和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的部分成为密区域Y,位于比该密区域Y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且包含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的部分成为疎区域Z。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3。
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长度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长度长,第1脊部11设在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整个区域。
由此,第1脊部11和第2脊部12各自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的轮胎径向的位置彼此相同,装饰区域X中的、包含轮胎径向的中央部和轮胎径向的内端部的部分成为密区域Y,位于比该密区域Y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且包含装饰区域X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的部分成为疎区域Z。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和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使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相互间及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相互间分别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2脊部12地彼此相对。
在该结构中,既可以使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可以使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也就是说,既可以使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位于疎区域Z,也可以使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1b位于密区域Y。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和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使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相互间及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相互间分别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第1脊部11地彼此相对。
在该结构中,既可以使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也可以使第1脊部11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也就是说,既可以使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位于疎区域Z,也可以使第2脊部12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b位于密区域Y。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适当地替换为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此外,也可以将所述的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在该发明中,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位于比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而且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在装饰区域具有密区域和疎区域这两者,能够发挥装饰效果。
由于第1脊部和第2脊部这两者沿轮胎径向延伸,因此易于在轮胎的硫化成形模具的模腔内表面使相对位置高精度地设置用于形成第1脊部和第2脊部的各槽,能够在胎侧部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和疎区域。
在此,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各自的、至少位于所述密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凹坑部,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这些凹坑部整体呈现文字、图形以及记号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情况下,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分别形成于第1脊部和第2脊部各自的、至少位于密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部位的凹坑部整体呈现文字、图形以及记号中的至少一种,因此能够使装饰区域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疎区域配设于在轮胎径向上隔着密区域的两侧,能够使装饰区域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此外,所述密区域也可以位于所述装饰区域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
在该情况下,由于密区域位于装饰区域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使装饰区域可靠地发挥装饰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将本申请的轮胎应用于该领域,从而能够在胎侧部的外表面精度较佳地形成密区域和疎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2、3、轮胎;11、第1脊部;11a、12a、凹坑部;11b、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2、第2脊部;12b、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16、胎侧部;X、装饰区域;Y、密区域;Z、疎区域。

Claims (4)

1.一种轮胎,其中,
该轮胎包括:
胎面部,其位于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以及
胎侧部,其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
在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有:
第1脊部,其沿轮胎径向延伸;以及
第2脊部,其沿轮胎径向延伸,并且该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中的、设有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至少一者的装饰区域包括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密区域以及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任一者在轮胎周向上不隔着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中的另一者地彼此相对的疎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第1脊部和所述第2脊部各自的、至少位于所述密区域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凹坑部,在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时,这些凹坑部整体呈现文字、图形以及记号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外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2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脊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靠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密区域位于所述装饰区域的轮胎径向的中央部。
CN202080038589.8A 2019-06-03 2020-05-20 轮胎 Active CN113874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3678A JP7129380B2 (ja) 2019-06-03 2019-06-03 タイヤ
JP2019-103678 2019-06-03
PCT/JP2020/019870 WO2020246236A1 (ja) 2019-06-03 2020-05-20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4227A true CN113874227A (zh) 2021-12-31
CN113874227B CN113874227B (zh) 2023-04-28

Family

ID=7364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8589.8A Active CN113874227B (zh) 2019-06-03 2020-05-20 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9082A1 (zh)
EP (1) EP3978276A4 (zh)
JP (1) JP7129380B2 (zh)
CN (1) CN113874227B (zh)
WO (1) WO2020246236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2219A (ja) * 1995-04-11 1996-10-29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282215A (ja) * 1995-04-11 1996-10-29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755810A2 (en) * 1995-07-26 1997-01-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017828A (ja) * 2002-06-17 2004-01-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
JP2004338655A (ja) * 2003-05-19 2004-12-0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0653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56416A (ja) * 2010-09-08 2012-03-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加硫用金型
CN10356873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50041037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7074041A (zh) * 2014-09-17 2017-08-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80009272A1 (en) * 2016-07-08 2018-01-1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8122751A (ja) * 2017-02-01 2018-08-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602399A (zh) * 2016-01-28 2018-09-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228A (en) * 1998-04-17 2000-04-25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High impact logo structure for the tire sidewall
JP3733054B2 (ja) 2001-11-08 2006-0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5785530B2 (ja) * 2012-09-21 2015-09-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4467B2 (ja) 2013-03-19 2015-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355748S (en) * 2013-10-18 2014-05-28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yre
JP6763713B2 (ja) * 2016-07-08 2020-09-3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6218486A1 (de) * 2016-09-27 2018-03-29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JP6919503B2 (ja) * 2017-10-31 2021-08-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72966B2 (ja) * 2017-11-27 2021-1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007171B2 (ja) 2017-12-13 2022-02-10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WO2019124253A1 (ja) * 2017-12-20 2019-06-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2219A (ja) * 1995-04-11 1996-10-29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282215A (ja) * 1995-04-11 1996-10-29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755810A2 (en) * 1995-07-26 1997-01-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017828A (ja) * 2002-06-17 2004-01-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
JP2004338655A (ja) * 2003-05-19 2004-12-0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0653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56416A (ja) * 2010-09-08 2012-03-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加硫用金型
CN10356873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50041037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7074041A (zh) * 2014-09-17 2017-08-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602399A (zh) * 2016-01-28 2018-09-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US20190047331A1 (en) * 2016-01-28 2019-02-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US20180009272A1 (en) * 2016-07-08 2018-01-1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8122751A (ja) * 2017-02-01 2018-08-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6340A (ja) 2020-12-10
EP3978276A1 (en) 2022-04-06
CN113874227B (zh) 2023-04-28
US20220169082A1 (en) 2022-06-02
EP3978276A4 (en) 2023-06-21
JP7129380B2 (ja) 2022-09-01
WO2020246236A1 (ja)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0541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720155B (zh) 充气轮胎
CN109955655B (zh) 充气轮胎
EP2799254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8514453A (ja) 複数の切り込みを有するブロックを含むトレッド
CN109421438B (zh) 充气轮胎
WO202025068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2807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874227A (zh) 轮胎
WO2020166188A1 (ja) タイヤ
JP5769399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168063B1 (en) Pneumatic tire
JP4682686B2 (ja) タイヤモールド
JP729100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094017B (zh) 充气轮胎
JP694757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718791A1 (en) Heavy-duty tire
US20200016936A1 (en) Pneumatic tire
JP7189090B2 (ja) タイヤ
CN114641400B (zh) 充气轮胎
JP71523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7561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02706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90176535A1 (en) Pneumatic tire
KR100621846B1 (ko) 경량 트럭용 공기입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