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玻璃钢化采用加热炉的对流风嘴安装在风管上,风嘴不能根据玻璃装载进行控制,钢化有效利用风量低,造成风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应用于钢化加热炉上,所述钢化加热炉包括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以及控制每个所述对流风嘴运行的控制元件,对每列的所述对流风嘴进行编号,所述钢化加热炉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待钢化产品的至少1列数个开关元件,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靠近所述钢化加热炉入口处的开关元件与第1列所述对流风嘴之间的初始距离,以及获取通过所述开关元件检测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和所述钢化加热炉传送待钢化产品的传送速度;
通过对所述状态数据和所述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
通过对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所述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
控制与所述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所述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其中,所述状态数据包括开始记录时间、停止记录时间和计时时间。
优选地,所述控制元件为比例控制元件,控制与所述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所述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的步骤包括:
获取呈矩阵布局对流风嘴的列间距,对所述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与所述列间距处理,得到列编号数量;
对所述列编号最大值减去所述列编号数量,得风嘴列号;
控制与所述列编号最大值和所述风嘴列号对应控制元件的开启比例为第一控制值;
控制除所述列编号最大值和所述风嘴列号之外列编号的对应控制元件的开启比例为第二控制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值为40%,所述第二控制值为80%~100%。
优选地,对所述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与所述列间距处理包括:所述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除以所述列间距后取整数,得到列编号数量。
优选地,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若所述移动距离大于0且不大于所述钢化加热炉的长度与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长度之和,则控制与所述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所述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优选地,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若所述移动距离大于所述钢化加热炉的长度与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长度之和,则待钢化产品已离开所述钢化加热炉。
优先地,通过对所述状态数据和所述传送速度处理包括:
对所述状态数据的停止记录时间与开始记录时间作差处理,得到时间差值;
对所述时间差值与所述传送速度作积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
对所述状态数据的计时时间与所述传送速度作积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
对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初始距离作差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在所述钢化加热炉内的走位距离。
优选地,通过对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初始距离处理包括:采用SX≥S0+300(N-1)计算得到需要运行所述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式中,Sx为移动距离,S0为初始距离,N为列编号最大值,列编号为从1开始至N对对流风嘴的编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装置,应用于钢化加热炉上,所述钢化加热炉包括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以及控制每个所述对流风嘴运行的控制元件,对每列的所述对流风嘴进行编号,所述钢化加热炉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待钢化产品的至少1列数个开关元件,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靠近所述钢化加热炉入口处的开关元件与第1列所述对流风嘴之间的初始距离,以及获取通过所述开关元件检测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和所述钢化加热炉传送待钢化产品的传送速度;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状态数据和所述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所述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所述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与所述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所述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其中,所述状态数据包括开始记录时间、停止记录时间和计时时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所述的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控制方法通过在钢化加热炉入口段设置的1列开关元件检测记录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以及根据钢化加热炉的传送速度,通过对状态数据和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移动距离;通过对移动距离和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对流风嘴的列编号,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使得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即是控制对流风嘴的开启与闭合,减少能源浪费,将高温空气利用率增加到90%以上。解决了现有玻璃钢化采用加热炉的对流风嘴安装在风管上,风嘴不能根据玻璃装载进行控制,钢化有效利用风量低,造成风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通过改变钢化加热炉对流风嘴的控制方式,设计具备独立控制的矩阵式对流风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所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以及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钢化加热炉上,用于解决了现有玻璃钢化采用加热炉的对流风嘴安装在风管上,风嘴不能根据玻璃装载进行控制,钢化有效利用风量低,造成风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中开关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中呈矩阵布局对流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应用于钢化加热炉10上,钢化加热炉10包括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20以及控制每个对流风嘴20运行的控制元件30,对每列的对流风嘴20进行编号,钢化加热炉10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待钢化产品50的至少1列数个开关元件4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钢化加热炉10的入口处设置有输入组件,输入组件包括安装支架101、传送辊轮102和至少1列开关元件40,传送辊轮102和至少1列开关元件40安装在安装支架101上,至少1列开关元件40设置在两两传送辊轮102之间,待钢化产品50放置在传送辊轮102上。
需要说明的是,1列开关元件40上设置有至少12个,开关元件40主要用于检测待钢化产品的。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40优先选为反射式光电开关,待钢化产品50可以以玻璃作为案例说明。一列两两开关元件40之间的间距为120mm。在玻璃通过时,可以通过一列中多少个开关元件40的光电信号判定玻璃宽度范围;光电开关选择常开模式,即检测不到玻璃时输出状态信号为“0”,检测到玻璃时输出状态信号为“1”。其中,光电开关安装在钢化加热炉10上片段距离加热段炉门最近的位置,并且需测量记录光电开关距离加热炉第1列对流风嘴20的距离,定义为初始距离S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钢化加热炉10内设置有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20,每个对流风嘴20通过垂直风管11穿过钢化加热炉的防护层12、隔热层13、保护层14,每条垂直风管11在保护层14外部增加1个用于控制对流风嘴20是否吹热气的控制元件30。位于对流风嘴20的下方,钢化加热炉10上设置有用于传送待钢化产品的传动辊15。在钢化加热炉10内,对流风嘴20的嘴口位置形成纵向间距120mm、横向间距300mm的对流风嘴20矩阵,且每个对流风嘴20的嘴口都通过控制元件30独立进行控制对流风嘴20的打开或关闭。通过光电开关检测到玻璃开始计算玻璃走位,在钢化加热炉10中在玻璃轮廓范围内开启控制元件30,对流风嘴20打开;玻璃轮廓外的闭合控制元件30,对流风嘴20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元件30优先选用比例控制阀,通过控制元件30来控制对流风嘴20的打开、闭合以及开度。
如图1所示,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靠近钢化加热炉入口处的开关元件与第1列对流风嘴之间的初始距离S0,以及获取通过开关元件40检测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和钢化加热炉10传送待钢化产品的传送速度V。其中,状态数据包括开始记录时间、停止记录时间和计时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钢化加热炉中设置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20沿传动方向间距为300mm(纵向间距)。通过开关元件40检测每片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主要是从开关元件40的上升沿开始记录Lx0值,并将1列的12个开关元件40状态转换为3位16进制数据进行存储,每300mm记录一次,记录时间间隔为t=300(mm)/V(mm/s)。因此,按照以上方法记录每一片待钢化产品的数据,记录格式为:
第1片待钢化产品:L10 L11 L12……L1M
第2片待钢化产品:L20 L21 L22……L2M
第x片待钢化产品:Lx0 Lx1 Lx2……LxM。
每一片待钢化产品每次数据记录对应P1-P12开关元件40的状态,并将其按照16进制数据进行存储,例如下表1:
表1为开关元件状态记录
S2.通过对状态数据和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是对步骤S1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长度、宽度的产品规格,以及从开关元件40开始记录时间开始,待钢化产品移动的移动距离。
S3.通过对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所述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步骤S2得到的移动距离以及步骤S1获得的初始距离,计算待钢化产品在钢化加热炉10内移动经过多少列对流风嘴2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SX≥S0+300(N-1)计算得到需要运行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式中,Sx为移动距离,S0为初始距离,N为列编号最大值,列编号为从1开始至N对对流风嘴的编号。
S4.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4中主要是根据步骤S3得到的列编号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对流风嘴20的开启,实现对待钢化产品的钢化加工。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宽度知晓呈矩阵布局对流风嘴的行编号,控制与列编号和行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减少资源浪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通过在钢化加热炉入口段设置的1列开关元件检测记录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以及根据钢化加热炉的传送速度,通过对状态数据和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移动距离;通过对移动距离和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对流风嘴的列编号,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使得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即是控制对流风嘴的开启与闭合,减少能源浪费,将高温空气利用率增加到90%以上。解决了现有玻璃钢化采用加热炉的对流风嘴安装在风管上,风嘴不能根据玻璃装载进行控制,钢化有效利用风量低,造成风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通过改变钢化加热炉对流风嘴的控制方式,设计具备独立控制的矩阵式对流风嘴结构。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中待钢化产品在钢化加热炉内走位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元件为比例控制元件,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的步骤包括:
获取呈矩阵布局对流风嘴的列间距,对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与列间距处理,得到列编号数量;
对列编号最大值减去列编号数量,得风嘴列号;
控制与列编号最大值和风嘴列号对应控制元件的开启比例为第一控制值;
控制除列编号最大值和风嘴列号之外列编号的对应控制元件的开启比例为第二控制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值优先选为40%,第二控制值优先选为80%~1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值和第二控制值指的是比例控制阀的开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与列间距处理包括: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Lx除以列间距后取整数,得到列编号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已知待钢化产品的长度Lx的前提下,按照每300mm呈矩阵布局对流风嘴的列间距,通过待钢化产品的长度Lx可计算出编号数量M的值,即M=[Lx/30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若移动距离大于0且不大于钢化加热炉的长度与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长度之和,则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包括若移动距离大于钢化加热炉的长度L炉与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长度Lx之和,则待钢化产品已离开钢化加热炉。
需要说明的是,每片待钢化产品通过开关元件40记录该开关元件40的状态数据并进行存储,并开始计算待钢化产品的走位;当移动距离Sx>L炉+Lx;即表示待钢化产品已经完全离开钢化加热炉1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状态数据和传送速度处理包括:
对状态数据的停止记录时间与开始记录时间作差处理,得到时间差值△t;
对时间差值△t与传送速度V作积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L;
对状态数据的计时时间T与传送速度V作积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Sx;
对移动距离Sx与初始距离S0作差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在钢化加热炉内的走位距离L位。
需要说明的是,待钢化产品中产品规格的长度为L=V*△t,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Sx=V*T。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走位距离能够准确判断待钢化产品在钢化加热炉10中的位置,以便于待钢化产品进、出钢化加热炉10时进行炉门升降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以开关元件40上升沿为起点,建立待钢化产品的测量长度数据及开关元件40十六进制状态表2,计算第x片待钢化产品的长度Lx及在钢化加热炉10中的走位距离L位确定对流风嘴的控制状态。连续在钢化加热炉在生产过程中,待钢化产品(如玻璃)的边部容易在加热过度而导致玻璃变形,需要通过比例控制阀调节高温空气开度,以此稳定玻璃受热温度减少翘边,提高玻璃钢化质量。在列编号N取最大值,则矩阵对流风嘴的状态可以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Sx1=4120mm;Sx2=1410mm;S0=210mm;Lx=1800mm;计算第一片待钢化产品的列编号数量M1值,Lx=1800mm,M1=[1800/300]=6,M1值为6;计算第二片待钢化产品的列编号数量M2值,第二片待钢化产品未离开开关元件40,以已经走过的距离计算当前的待钢化产品的长度,即Sx2=1410,M2=[1410/300]=4,M2的值4;采用SX≥S0+300(N-1)计算,得到Sx1对应的列编号最大值为14;Sx2对应的N的最大值为5;则可推导出如下表对流风嘴状态:
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根据待钢化产品(如玻璃)的走位距离调节比例控制阀的开度,减少待钢化产品(如玻璃)在钢化过程中翘边,提高待钢化产品(如玻璃)钢化质量,该控制方法可作为钢化加热炉对流风嘴设计依据,钢化加热炉内区域温度均匀性调节方法,钢化加热炉对流加热节能降耗改造,也改善了待钢化产品(如玻璃)钢化过程中翘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钢化加热炉10内对流空气利用效率,改变原有风管风嘴机构,更改为矩阵式加热对流风嘴结构,每一个对流风嘴都采用比例控制阀(如电磁阀)进行控制,通过待钢化产品(如玻璃)在钢化炉中的走位距离,判断待钢化产品(如玻璃)所在钢化加热炉区域内覆盖的对流风嘴,在待钢化产品(如玻璃)轮廓范围内开启对应的对流风嘴,不在待钢化产品(如玻璃)轮廓范围内的对流风嘴关闭,将钢化加热炉对流空气利用率从原来的50%左右提高至90%以上。
实施例二: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装置的框架图。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装置,应用于钢化加热炉上,钢化加热炉包括呈矩阵布局的对流风嘴以及控制每个对流风嘴运行的控制元件,对每列的对流风嘴进行编号,钢化加热炉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待钢化产品的至少1列数个开关元件,该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0、第一处理模块20、第二处理模块30和控制模块40;
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靠近钢化加热炉入口处的开关元件与第1列对流风嘴之间的初始距离,以及获取通过开关元件检测待钢化产品的状态数据和钢化加热炉传送待钢化产品的传送速度;
第一处理模块20,用于通过对状态数据和传送速度处理,得到待钢化产品的产品规格和待钢化产品的前沿与开关元件之间的移动距离;
第二处理模块30,用于通过对移动距离和初始距离处理,得到需要运行对流风嘴的列编号和列编号最大值;
控制模块40,用于控制与列编号对应的控制元件开启,对流风嘴对待钢化产品进行钢化加工;
其中,状态数据包括开始记录时间、停止记录时间和计时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装置中模块的内容对应于实施例一控制方法的步骤内容,且实施例一控制方法的步骤内容已在实施例一详细阐述了,在此实施例中不再对实施例二装置中的模块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的钢化加热炉矩阵风嘴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