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1888A -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1888A
CN113841888A CN202111122006.2A CN202111122006A CN113841888A CN 113841888 A CN113841888 A CN 113841888A CN 202111122006 A CN202111122006 A CN 202111122006A CN 113841888 A CN113841888 A CN 11384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ginseng
fermentation
vitamin
liquid
ferm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0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敏燮
郑孝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1220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1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06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065Micro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5Vitam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采用现有的红参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中Rg3和Rh2含量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包括: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厌氧状态下采用红参液、酵母和维生素C进行发酵,稳定快速发酵出第一红参发酵液,然后利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再次进行发酵,从而大幅提升了发酵液中Rg3和Rh2的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有关人参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作为人参的主要药理成分,已经发现了40余种人参皂苷,其化学分子式结构也基本上都以探明(Cheng et al.,2008)。人参皂苷属于三萜类皂苷,这类皂苷又分为达玛烷型(dammarane)皂苷和齐墩果烷型(oleanane)皂苷。达玛烷型(dammarane)皂苷根据四环骨架的糖苷配基(aglycone)上的氢氧根离子(-OH)的数量又分为原人参二醇(Protopanaxadiol)组皂苷(PPD)和原人参三醇(Protopanaxatriol)组皂苷(PPT)(Matsuura et al.,1984,De Smet,2004)。PPD具有2个氢氧根离子,PPT具有3个氢氧根离子。PPD系列有Ra1、Ra2、Ra3、Rb1、Rb2、Rb3、Rc、Rd、Rg3、Rg5、Rh2、Rh3、Rs1、Rs2、Rs3、F2和C-K等皂苷,PPT系列有Re、Rf、Rg1、Rg2、Rg4、Rh1和Rh4等皂苷。另外,齐墩果烷型皂苷属于五环三萜的一种,代表性的有Ro皂苷。
人参的药理效果根据皂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原人参二醇组皂苷可以消除细胞内的有害游离基,具有抗氧化、镇定、抗肿瘤、降压等功能,尤其是原人参二醇组皂苷中的Rb1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具有镇定神经、镇痛、抗肿瘤、抗痉挛等效果,Rh2具有抗肿瘤、杀死癌细胞、抗血栓、预防癌症治疗药物耐性、提高免疫力等效果,Rg3具有预防肿瘤、增进免疫力、预防血栓、增进记忆力等效果。原人参三醇组皂苷具有增进记忆力、激发中枢神经兴奋、抗疲劳、抗肿瘤等效果,尤其是Rg1可以刺激中枢神经兴奋而具有抗疲劳效果,Rg2具有保护心脏、增进记忆力和抗血栓等效果(“最新高丽人参研究成果”,高丽人参学会,2007)。
Rg3皂苷在人参中并不以天然方式存在,是Rb1等原人参二醇组皂苷通过成分变化转变而成的次皂苷(Park,1996)。
现有技术中提高Rg3和Rh2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经过盐酸(HCl)或者有机酸(acetic,citric acid)处理的酸进行注水分解,以及利用微生物加工红参发酵等方法。但是,使用盐酸的方法还需要将盐酸进行中和等后续操作,程序繁琐。使用有机酸或者发酵红参的方法虽然有一些学术性的研究论文,但具有成本高且不能大量生产的缺点。
韩国专利第1098467号利用微生物制造发酵红参浓缩液,具体方法是使用糖化酶和Bacillus sp.N2菌株多阶段进行接种,使红参发酵特性发生变化,这是分阶段发酵方式制造发酵红参的方法,但是Rg3含量仅有1.97mg/g,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采用现有的红参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中Rg3和Rh2含量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包括:
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
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
进一步的,所述酵母为干酵母C-150P。
进一步的,所述水果酵素包括柠檬酵素、猕猴桃酵素和青梅酵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1~10:0.5~10,在25-65℃厌氧发酵4-360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5:3,在37℃厌氧发酵8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1~50:0.5~10,在25~80℃厌氧发酵12-360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6:3,在37℃厌氧发酵48h。
进一步的,所述红参液采用人参液或蒸熟水参制得。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发酵液,采用所述发酵方法制得。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通过在厌氧状态下采用红参液、酵母和维生素C进行发酵,稳定快速发酵出第一红参发酵液,然后利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再次进行发酵,从而大幅提升了发酵液中Rg3和Rh2的含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为解决采用现有的红参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中Rg3和Rh2含量较低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参考图1所示,包括: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
从而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厌氧发酵方法在第1阶段使用维生素C和干酵母C-150P把人参制造成红参发酵液,第2阶段把第1阶段制成的红参发酵液使用维生素C和柠檬、猕猴桃或者青梅的组合酵素进行再次发酵,从而提高了Rg3和Rh2含量的红参发酵液。
发明人考虑到发酵过程一般利用酶或者微生物来进行,为使其活性提高,添加酵母和糖类进行发酵。
发明人进一步的把维生素C做为发酵辅助因子来进行发酵,而不用酵母和糖类。维生素C是分子式C6H8O6,被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氧化还原作用活跃,作为发酵酶的辅助因子非常有助于发酵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酵母为干酵母C-150P。
在本发明技术中,利用维生素C诱导类属果胶酶的干酵母C-150P的发酵活性,将维生素C做为发酵辅助因子加以利用。同时,维生素C还被利用提高柠檬、猕猴桃和青梅等含有机酸物质的水解活性。柠檬、猕猴桃、青梅等水果有机酸组酵素可以利用淀粉酶分解糖类物质,但不仅发酵时间长,而且频繁发生变质的现象。发明人发现,在水果酵素中添加维生素C就可以有效防止发酵过程变质的现象,同时还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酵方法不仅简便,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性,是提高人参皂苷Rg3和Rh2含量的有效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水果酵素包括柠檬酵素、猕猴桃酵素和青梅酵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1~10:0.5~10,在25-65℃厌氧发酵4-360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5:3,在37℃厌氧发酵8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1~50:0.5~10,在25~80℃厌氧发酵12-360h。
进一步的,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6:3,在37℃厌氧发酵48h。
进一步的,所述红参液采用人参液或蒸熟水参制得。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参发酵液,采用所述发酵方法制得。
实施例1
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包括:在厌氧状态下,将红参发酵液、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1:0.5,在25-65℃厌氧发酵4h,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在厌氧状态下,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柠檬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1:0.5,在25℃厌氧发酵12h。
实施例2
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包括:在厌氧状态下,将红参发酵液、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10:10,在25-65℃厌氧发酵360h,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在厌氧状态下,将第一红参发酵液、、猕猴桃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50:10,在80℃厌氧发酵360h。
实施例3
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包括:在厌氧状态下,将红参发酵液、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5:3,在25-65℃厌氧发酵4-360h,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在厌氧状态下,将第一红参发酵液、青梅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6:3,在37℃厌氧发酵8h。
实验例
实验1
使用10Brix的6年生红参液,或者蒸熟水参制作红参液。
利用蒸熟水参获得10Brix红参液的方法是将600克六年生和1800克蒸馏水放入蒸熟仪器内,在60℃温度下蒸熟6小时。
在上述红参液当中,混合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干酵母C-150P购自Bision.Co.Ltd,维生素C(100%ascrobic acid)购自株式会社难溶商社。
红参液、干酵母C-150P及维生素C的质量比例为100:0.5:3,将上述红参液、干酵母C-150P及维生素C的混合物放入发酵器中,除去氧气以后,在37℃温度下发酵48小时,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放入干燥器中,在105℃温度下干燥2小时得到试料,利用Waters-PA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分析,得到表1中的皂苷含量比较数值。
表1第一红参发酵液皂苷含量(单位:mg/g)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061
通过上述表1可知,C组的Rg3(S)和Rh2含量明显高于B组,同时C组的Rg1和Rb1的含量相比B组明显减少。C组的Rg3(S)和Rh2含量分别高出A组Rg3(S)和Rh2之3.3倍和9.2倍。
实验2
将实验1得到的第一红参发酵液与柠檬、猕猴桃或青梅等水果酵素或者含有上述1种以上的水果酵素以及维生素C混合,混合比例为100:6:1,将上述混合物放入发酵器中,除去氧气以后,在37℃温度下发酵24小时,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
将第二红参发酵液放入干燥器中,在105℃温度下干燥2小时得到试料,利用Waters-PAD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分析,得到表2中的皂苷含量比较数值。
表2第二红参发酵液皂苷含量(单位:mg/g)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062
通过上述表2可知,D组的Rg3(S)和Rh2含量分别高出A组Rg3(S)和Rh2之7.8倍和22.5倍。
实验3
在实验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人参(水参)及其人参发酵液、实验1得到的第一红参发酵液、实验2得到的第二红参发酵液中的部分皂苷含量进行了比较。
在本实验中,首先将300克人参放入100克蒸馏水中并用榨汁机粉碎得到10Brix当量的人参提取液。上述人参提取液中取出100克与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按照100:0.5:3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并放入发酵器中,在厌氧状态和37℃恒温状态下,发酵48小时,得到人参发酵液。
另外,将人参提取液在95℃温度下进行热提取,得到10Brix当量的人参热提取液。然后,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人参提取液、人参发酵液和人参热提取液等3种液体通过相同的HPLC分析法得到皂苷的含量。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皂苷含量与通过实验1和实验2得到的皂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具体如下表3。
表3人参发酵液和红参发酵液皂苷含量(单位:mg/g)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071
通过上述表3可知,皂苷Rg1、Re、Rb1、Rc、Rb2、Rb3、Rf在发酵人参液当中出现减少,但Rh2和Rg3(S)的含量却出现了大幅增加。尤其是红参发酵液中的Rh2和Rg3(S)含量相比对照组红参液出现大量增加的现象,其中第2次红参发酵液的Rh2含量大约为对照组人参液的14.6倍,对照组红参液的22.5倍,第一红参发酵液的2.6倍。第2次红参发酵液的Rg3(S)含量则大约为对照组红参液的7.8倍,第一红参发酵液的2.3倍。此外,非发酵人参对照组的皂苷Rh2的含量大约为发酵人参的1.8倍,Rg3的含量在非发酵人参液中几乎没有出现,但在发酵人参当中出现很多。继而,确认了通过发酵人参或者发酵红参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多的皂苷Rh2和Rg3。
实验4
为了判断仅使用干酵母C-150p制造红参发酵液与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混合制造红参发酵液的区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将600克6年生水参和1800克蒸馏水放入蒸熟器皿当中,在90℃温度下蒸熟6小时,然后放入磨碎器磨碎并在95℃温度下进行减压浓缩,制成10Brix当量的红参提取液。
将红参提取液与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放入发酵器中,去除氧气并在厌氧的状态下,在37℃恒温中分别检测1日(24小时)、2日(48小时)、3日(72小时)、4日(96小时)的发酵状态。
检测发酵状态是通过检测发酵器内的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进行的。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仪器是日本Gastec Corporation生产的Gastec no.2HT测量仪器,使用的是MeasuringRange 1~100%,Sample Time 20ml/20seconds,检测原理是CO2+N2H2=NH2NHCOOH。
表4检测干酵母C-150p与维生素C发酵状态检测(二氧化碳量)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081
通过表4可知,没有添加干酵母C-150p和维生素C的A组红参提取液连续4天都没有发酵反应,没有添加维生素C的B组情况来看,干酵母C-150p含量达到0.1%时,连续4天没有发酵反应,含量为0.5%时,第3天检测出10%的CO2,第4天检测出30%CO2;干酵母C-150p含量为1%时,第3天和第4天分别检测出5%和30%的CO2。在添加3%维生素C的C组情况来看,含有0.1%干酵母C-150p的试料分别在第3天和第4天检测出20%和60%的CO2,而含有05%和1.0%干酵母C-150p试料从第2天起就检测出100%的CO2。可以说,添加0.5%干酵母C-150p是最为经济的发酵方法。
我们同时还比较了B组添加0.5%干酵母C-150p发酵4天的红参发酵液(B)与C组添加维生素C和0.5%干酵母C-150p发酵2天的红参发酵液(C)中的皂苷含量,见下表5。
表5红参发酵液皂苷含量mg/g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091
通过表5可知,C组Rg3和Rh2含量相对较高,可以说从经济层面来看,C组发酵方法最适合。
实验5
我们用实验4的方法也检测了仅添加水果酵素与混合添加维生素C跟水果酵素的试料发酵状态的不同变化情况,使用日本Gastec Corporation生产的Gastec no.2HT检测器和5只检测试管,检测试管刻度从100ppm至2000ppm。使用该检测器和检测试管对收集到的气体先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发酵产生了2000ppm以上的CO2
为了测量发酵程度,在发酵器中安装了压力测量仪。压力测量仪共有2种刻度盘,一种刻度为0MPa~0.2Mpa(黑色标记),另一种以1Kgf/cm2为单位范围0~2Kgf/cm2(红色标记)。当温度达到37℃时,达到最佳发酵程度,此时压力测量仪显示0.1MPa,设定此时CO2含量为100%;0.1MPa时CO2为100%;0MPa时CO2为0%;0.01MPa时CO2为10%;0.02MPa时CO2为20%;0.05MPa时CO2为50%,以此类推。以下在37℃下检测添加不同含量水果酵素的红参发酵液,具体检测结果见下表6。
表6添加水果酵素与混合添加水果酵素+维生素C的发酵状态比较
Figure BDA0003277339170000101
根据表6可知,没有添加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的A组(对照组)红参提取液连续4天没有发酵反应,仅添加水果酵素的B组的情况来看,当水果酵素含量达到0.6%时,第3日检测到20%的CO2,第4日达到50%,当水果酵素含量达到9%时,第3日和第4日产生的CO2含量分别达到20%和60%。然而,添加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3%含量)的C组情况来看,当水果酵素含量为1%时,到第2天也没有出现发酵反应;当水果酵素含量为6%和12%时,都从第2日开始出现发酵反应,检测到100%CO2。结果表明,在维生素C含量为3%,水果酵素含量为6%时,会产生最适合的发酵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的富含Rg3和Rh2的发酵红参具有抗肿瘤、抗血栓、增进免疫、增进记忆力等功能,可以作为药品原料,以及增进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加以利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
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为干酵母C-150P。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果酵素包括柠檬酵素、猕猴桃酵素和青梅酵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1~10:0.5~10,在25-65℃厌氧发酵4-360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酵母和维生素C对红参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一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红参发酵液、酵母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0.5:3,在37℃厌氧发酵8h。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1~50:0.5~10,在25~80℃厌氧发酵12-360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厌氧状态下,用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对第一红参发酵液进行发酵,得到第二红参发酵液;包括:
将第一红参发酵液、水果酵素和维生素C按照质量比例100:6:3,在37℃厌氧发酵48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参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参液采用人参液或蒸熟水参制得。
9.一种红参发酵液,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发酵方法制得。
CN202111122006.2A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Pending CN113841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006.2A CN11384188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006.2A CN11384188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1888A true CN113841888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006.2A Pending CN113841888A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18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747A (zh) * 2022-08-19 2022-11-15 益胜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参果蔬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EP4285890A1 (en) * 2022-05-31 2023-12-06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ompound from ginseng, ginseng extract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composition for enhancing skin barrier comprising the sam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905A (zh) * 2002-12-05 2006-02-22 弘林通产株式会社 用乳酸菌发酵的人参、含有乳酸菌发酵人参的酸乳、及其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乳酸菌
CN102488733A (zh) * 2011-12-30 2012-06-13 吉林人参研究院 一种促进人参、西洋参皂苷转化的加工方法
CN103173379A (zh) * 2011-12-22 2013-06-26 熊津食品有限公司 新型的红参发酵用微生物,及其利用该微生物的红参发酵液和红参发酵饮料
CN106282039A (zh) * 2016-08-24 2017-01-04 吉林农业大学 一株酿酒酵母及提高稀有皂苷的人参发酵方法
CN106498018A (zh) * 2016-11-07 2017-03-15 江南大学 一种复合菌制备人参稀有抗癌皂苷Compound K的方法
CN107233373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延边韩工坊健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量Rg3的红参制品及制备方法
CN111700270A (zh) * 2020-06-18 2020-09-25 吉林北方参茸食品检验中心 一种富含稀有人参皂苷Rg3、Rh2、Rg5保健饮品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905A (zh) * 2002-12-05 2006-02-22 弘林通产株式会社 用乳酸菌发酵的人参、含有乳酸菌发酵人参的酸乳、及其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乳酸菌
CN103173379A (zh) * 2011-12-22 2013-06-26 熊津食品有限公司 新型的红参发酵用微生物,及其利用该微生物的红参发酵液和红参发酵饮料
CN102488733A (zh) * 2011-12-30 2012-06-13 吉林人参研究院 一种促进人参、西洋参皂苷转化的加工方法
CN106282039A (zh) * 2016-08-24 2017-01-04 吉林农业大学 一株酿酒酵母及提高稀有皂苷的人参发酵方法
CN106498018A (zh) * 2016-11-07 2017-03-15 江南大学 一种复合菌制备人参稀有抗癌皂苷Compound K的方法
CN107233373A (zh) * 2017-07-12 2017-10-10 延边韩工坊健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量Rg3的红参制品及制备方法
CN111700270A (zh) * 2020-06-18 2020-09-25 吉林北方参茸食品检验中心 一种富含稀有人参皂苷Rg3、Rh2、Rg5保健饮品的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东霄;邓小莉;王改霞;扈国达;常景玲;: "酵母菌对高含量人参皂苷的转化及其分子鉴定" *
李善姬;白雪松;金玉姬;张洋婷;赵婷;梁承武;: "红参与发酵红参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林标声等: ""适合银杏叶发酵的菌株筛选及发酵效果"" *
浦凤玲;侯萍萍;张铁华;: "人参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
苏敏等: ""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人参皂苷Rg3转化中的应用""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5890A1 (en) * 2022-05-31 2023-12-06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ompound from ginseng, ginseng extract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composition for enhancing skin barrier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925702B2 (en) 2022-05-31 2024-03-12 Amorepacifi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ompound from ginseng, ginseng extract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composition for enhancing skin barri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5336747A (zh) * 2022-08-19 2022-11-15 益胜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参果蔬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1888A (zh) 一种红参发酵液及红参的发酵方法
CN105255984A (zh) 一种利用植物复合酶转化人参皂苷的方法
KR101823585B1 (ko) 발효 인삼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CN107955055B (zh) 金属离子催化制备20-烯25-羟基人参稀有皂苷和苷元的方法
CN111035666A (zh) 稀有皂苷含量高的人参提取物、人参酒及人参口服液
CN116426596A (zh) 一种生物转化制备红参Rg3的方法
KR101564487B1 (ko) 저분자 진세노사이드의 제조방법
CN108753900A (zh) 一种人参内生菌发酵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方法
Yang et al. Production of minor ginsenosides by combining Stereum hirsutum and cellulase
CN102676627A (zh) 三七总皂苷的微生物发酵提取方法
US2019019466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ginsenosides 20(s)-rg3 and 20(s)-rh2 using ginsenoside glycosidases
CN113121718B (zh) 一种迷果芹多糖psgp-2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749452A (zh) 一种制备花色苷的方法
KR102244275B1 (ko) 컴파운드 k 함량이 증진된 생물전환 홍삼 제조 방법
CN110129376B (zh) 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及在制备抗氧化剂中的应用
KR102407724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생물전환 효소
CN115869343A (zh) 一种山东灵芝胞外醇沉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KR20080081544A (ko) 생물전환법을 이용한 펠리누스 린테우스 균사체 액체배양을 통한 인삼으로부터 생물전환된 인삼분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4119419B (zh) 一种从野棉花叶中提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KR101511095B1 (ko) 생물전환된 사포닌을 함유하는 도라지발효주의 제조방법
KR101083039B1 (ko) 프로토파낙사트리올의 제조를 위한 레이프소니아 속 gal45의 용도
CN112876528A (zh) 一种获得人参皂苷的方法
KR102374903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Rg3 함량이 강화된 인삼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CN106636250B (zh) 一种制备水苏糖的方法
CN108478619A (zh) 田旋花总树脂糖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