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327A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4327A CN113784327A CN202111064625.0A CN202111064625A CN113784327A CN 113784327 A CN113784327 A CN 113784327A CN 202111064625 A CN202111064625 A CN 202111064625A CN 113784327 A CN113784327 A CN 113784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camera
- unit
- information
- position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6—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e.g. compa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该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取得处理,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第1发送处理,发送使外部设备从第1状态变化为第2状态的信号,所述第1状态是所述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显示部没有显示图像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显示部显示有图像的状态;和第2发送处理,在所述第1发送处理之后,将通过所述取得处理所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于2018年11月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80085000.2、名称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在相机(camera,摄像头)与手机(移动电话)之间对位置信息(位置数据)进行通信的信息通信系统(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信息通信系统中,没能足够地进行与设备状态相应的细致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2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第1技术方案,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取得处理,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第1发送处理,发送使处于第1状态的外部设备变化为第2状态的信号;和第2发送处理,在所述第1发送处理之后,将通过所述取得处理所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根据第2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具备:取得部,其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发送部,其在发送了使处于第1状态的外部设备变化为第2状态的信号之后,发送由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信息。
根据第3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具备:生成部,其生成数据;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将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在由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之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
根据第4技术方案,电子设备是具有生成数据的生成部的电子设备,具备: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将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所述控制部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是在所述电子设备最后接通电源的时刻之前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关联。
根据第5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具备:生成部,其生成数据;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将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所述控制部在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不进行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关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以及相机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以及相机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通信系统1的整体构成的一例的图。信息通信系统1包括便携终端2以及电子相机(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3。便携终端2例如是所谓的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周边的多个基站4进行通信。便携终端2以及电子相机3(以下称为相机3)构成为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基站4既可以是移动网络的基站,也可以是无线LAN(局域网)的接入点(access point)。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便携终端2取得与便携终端2的位置有关的位置信息。相机3通过无线通信从便携终端2取得位置信息。相机3将从便携终端2取得的位置信息作为表示拍摄位置(场所)的信息而与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关联地存储。
此外,便携终端2例如也可以是平板终端和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计算机等除智能手机以外的电子设备。另外,相机3例如也可以是平板终端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计算机等内置有相机(摄像头)的电子设备。相机3既可以是不具有检测位置的传感器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具有位置检测精度比协同工作的电子设备低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的前提,便携终端2与相机3设定为能够一对一地通信以使得协同工作而进行位置信息等的授受。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的构成例的框图。便携终端2具有控制部21、操作部22、测位部23、广域通信部24以及近距离通信部25。控制部21、操作部22、测位部23、广域通信部24以及近距离通信部25经由总线相互连接。
控制部21由CPU(中央处理单元)、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器和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构成。控制部21加载并执行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中例如包含Android(注册商标)、iOS(注册商标)等所谓的操作系统。控制部21以RAM为工作区域来执行控制程序,进行便携终端2的各部分的控制。
操作部22受理用户对便携终端2的操作。操作部22例如是带触摸面板的显示器,受理由用户的手指、触笔(stylus)等进行的操作。操作部22的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和有机EL显示器等。操作部22检测由用户的手指等进行的操作,将与操作相应的信号向控制部21进行输出。控制部21基于来自操作部22的信号,例如设定后述的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此外,操作部22也可以是作为所谓的硬件的按钮和/或切换开关。
测位部23由检测便携终端2的位置的传感器构成。测位部23例如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格洛纳斯)、QZSS(准天顶卫星系统)等卫星测位系统和/或无线LAN等,测定便携终端2的当前位置。更详细而言,测位部23例如接收从GPS卫星发送的GPS信号,使用GPS信号进行运算,由此取得便携终端2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是经度以及纬度的信息和/或地名等的信息。此外,测位部23也可以使用与便携终端2所连接的移动网络的基站和/或无线LAN的接入点有关的信息,生成位置信息。另外,测位部23也可以将GPS信号、移动网络的基站、无线LAN的接入点等的信息发送给连接于网络的服务器,并接收由服务器生成的位置信息。
广域通信部24检测便携终端2周围的基站4,经由基站4与移动网络连接。广域通信部24经由移动网络进行与其他终端之间的通话等、信息的收发。
近距离通信部25由通信模块等构成,例如使用Bluetooth(注册商标)4.0(以下称为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等通信标准,与相机3进行信息的收发。另外,如后所述,近距离通信部25将由测位部23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此外,近距离通信部25也可以是无线LAN。在该情况下,相机3的相机通信部34起到无线LAN的接入点的作用。另外,不限定于相机3与便携终端2的直接通信。只要能在便携终端2与相机3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例如也可以为经由互联网的通信,对于网络的形式和通信协议不作任何限定。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3的构成例的框图。相机3具有拍摄光学系统(摄影光学系统)31、拍摄元件32、相机控制部33、相机通信部34、存储部35、相机操作部36以及显示部37。
为了简化图示而以一枚透镜图示了拍摄光学系统31,但拍摄光学系统31包括包含聚焦透镜(焦点调节透镜)在内的多枚透镜,在拍摄元件32的拍摄面上形成被摄体(被拍摄对象)图像。拍摄元件32例如是CMOS图像传感器和/或CCD图像传感器。拍摄元件32接收从拍摄光学系统31通过的光束,拍摄被摄体图像。拍摄元件32将接收到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输出给相机控制部33。
相机控制部33由CPU、FPGA等处理器和ROM、RAM等存储器构成。相机控制部33通过加载并执行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进行相机3的各部分的控制。相机控制部33对从拍摄元件32输出的信号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相机控制部33也是生成图像数据的生成部,基于从拍摄元件32输出的信号生成静态图像数据和/或动态图像数据。
相机通信部34由通信模块等构成,例如遵照BLE等通信标准,与便携终端2的近距离通信部25进行信息的收发。相机通信部34从近距离通信部25接收由便携终端2的测位部23所取得的位置信息。
存储部35是存储卡等存储介质,存储(记录)由相机控制部33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等。向存储部35的数据的写入和从存储部35的数据的读取由相机控制部33来控制。存储于存储部35的图像数据由相机控制部33附加位置信息。也可以说是包含图像数据和位置信息的信息被存储于存储部35。包含图像数据和位置信息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图像文件存储于存储部35。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图像文件的头部保存位置信息,在图像文件的有效载荷部(数据部)保存图像数据。另外,位置信息也可以作为图像文件的EXIF(可交换图像文件)信息而被保存。
此外,图像数据既可以为静态图像数据也可以为动态图像数据。在图像数据为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相机控制部33可以对图像数据附加动态图像的拍摄开始时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附加动态图像的拍摄结束时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附加拍摄期间的任意时间点的位置信息。
相机操作部36包括释放开关(release switch)、电源开关等各种设定开关等,将与各开关的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相机控制部33。显示部37显示实时取景(live view)图像、基于存储于存储部35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以及菜单(menu)画面等。
(便携终端的位置信息的取得处理)
对便携终端2中的位置信息的取得处理进行说明。测位部23在便携终端2通电后,在预定的定时(timing)进行最初的测位,取得便携终端2的位置信息。之后,控制部21监视便携终端2是否从通过最初的测位所检测出的位置移动了一定距离(以下称为测位间隔)以上的距离。
例如,控制部21使用由广域通信部24检测出的多个基站4的位置、以及自这些基站4的无线信号到达便携终端2所需的时间,利用公知的三角测量,检测便携终端2从通过最初的测位所检测出的位置移动了的距离。在检测出便携终端2移动了测位间隔(预定距离)以上的距离时,测位部23进行新的测位,并将便携终端2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最新的信息。便携终端2根据位置信息所掌握的当前位置除了会包含由测位部23进行的测位的误差之外,最大还会包含与测位间隔(预定距离)相应的误差。因此,测位间隔越短,便携终端2越能够高精度(准确)地掌握当前位置。此外,在能够检测通过最初的测位所检测出的位置与当前位置的距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检测移动了测位间隔(预定距离)以上的距离这一情况,而是在检测到离开了测位间隔(预定距离)以上的距离时,便携终端2进行新的测位。此外,便携终端2移动的距离不限于由上述的使用多个基站4的方法来取得,也可以通过对由未图示的加速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加速度信息进行多次时间积分来取得。
此外,作为用于进行新的测位的条件的测位间隔不限定于距离信息,也可以为时间信息。在测位间隔为时间信息的情况下,在上次测位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进行新的测位。
(便携终端的工作模式)
对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便携终端2具有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这两个工作模式。用户例如通过进行显示于操作部22的设定画面的操作,能够设定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另外,通过进行显示于操作部22的设定画面的操作,能够将便携终端2的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进行切换。
第1模式是高精度模式。在高精度模式下,相比于第2模式,测位间隔设定得较短。其结果,测位部23更频繁地进行测位,因而便携终端2所保持的位置信息成为更高精度(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测位部23频繁地进行测位,因而便携终端2的功耗比较大。
第2模式是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下,相比于第1模式(高精度模式),测位间隔设定得较长。其结果,测位部23更稀疏地(低频率地)进行测位,因而便携终端2所保持的位置信息成为更低精度的信息。因此,第2模式也可以称作是低精度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测位部23进行测位的次数比高精度模式的情况减少,因而便携终端2的功耗比较小。
因此,相比于第2模式,第1模式可以称作是功耗大的模式。此外,从测位精度的观点来看,相对于作为第1模式的高精度模式,也能够将第2模式称为低精度模式。从耗电量的观点来看,相对于作为第2模式的省电模式,也能够将第1模式称为高功耗(非省电)模式。
对从便携终端2向相机3发送的位置信息的用途进行说明。便携终端2的近距离通信部25在后述的定时将由测位部23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的相机通信部34。相机控制部33使由相机通信部34从近距离通信部25最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即最新的位置信息存储于相机控制部33内部的存储器等。当用户按下相机操作部36的释放开关时,相机控制部33制作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存储于存储器的最新的位置信息附加于该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也即是说,表示拍摄位置的位置信息与图像数据一起存储于存储部35。作为将位置信息附加于图像数据的一个方式,生成包含图像数据和位置信息的图像文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图像文件的头部保存位置信息,在图像文件的有效载荷部(数据部)保存图像数据。另外,位置信息也可以作为图像文件的EXIF信息保存于图像文件。
(关于相机的状态)
对相机3的状态进行说明。相机3具有与相机3的耗电量有关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用户例如通过操作相机操作部36,能够对相机3的第1状态与第2状态进行切换。
第1状态是能够执行拍摄工作等各种工作的状态(以下记作启动状态)。在相机3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成为相机3的相机通信部34与便携终端2的近距离通信部25建立了基于BLE等的通信连接的状态。即,相机3在启动状态的情况下成为能够由相机通信部34从便携终端2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另外,在相机3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相机通信部34等待接收位置信息,并且显示部37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因此,相机3的第1状态相比于后述的第2状态的情况,功耗增大。
第2状态是不能执行拍摄工作等各种工作的状态(以下记作休眠状态)。在通过相机操作部36的操作而被选择了休眠状态的情况和/或在预定时间内没有由用户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相机3成为休眠状态。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相机通信部34不进行位置信息的接收等待,显示部37也不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因而相比于第1状态的情况,功耗减小。另外,相机3在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建立与便携终端2的通信连接,因而成为无法由相机通信部34从便携终端2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
相机3在启动状态和休眠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情况下,都向便携终端2发送表示自身状态的信号(状态信息)。例如,相机3的相机通信部34对BLE的广播包(advertisingpacket)附加相机3的状态信息,并定期地发送广播包。广播包的发送例如由广播方式进行,周边存在的终端能够接收广播包,取得相机3的状态信息。便携终端2的控制部21经由近距离通信部25接收广播包,取得相机3的状态信息,由此能够掌握相机3的状态、即是启动状态还是休眠状态。即,控制部21构成基于从相机3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检测相机3的状态的检测部。
便携终端2能够将使相机3从休眠状态变化(转变)为启动状态的信号(以下称为启动信号)发送给相机3。例如,近距离通信部25将请求进行BLE通信连接的建立的启动信号发送给相机通信部34。相机通信部34基于接收到的启动信号,使在与近距离通信部25之间建立基于BLE的通信连接。相机3基于启动信号而从休眠状态转变为启动状态,并且与便携终端2建立基于BLE的通信连接。向启动状态转变后,相机3变为能够从便携终端2接收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的发送定时)
对位置信息的发送定时进行说明。便携终端2在进行了测位并进行了位置信息的更新的情况下,查看相机3的状态。相机3的状态例如能够基于从相机3接收到的广播包来取得。在相机3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迅速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另一方面,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便携终端2中所设定的工作模式,改变位置信息的发送定时。
相机3为休眠状态时,在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为高精度模式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在向相机3发送启动信号而相机3变更为启动状态后,向相机3发送位置信息。这样做是因为,相机3在休眠状态的情况下无法接收位置信息。
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为省电模式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不立即发送位置信息。便携终端2等待相机3例如通过用户的操作变为启动状态。便携终端2在检测到相机3变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
如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根据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与相机3的状态的组合,控制要从便携终端2发送给相机3的信号(启动信号、位置信息)的发送定时。
(关于最新的位置信息)
如上所述,相机控制部33使从便携终端2最后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即在相机进行拍摄的时间点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存储于相机控制部33内部的存储器等。而且,当用户按下相机操作部36的释放开关时,相机控制部33制作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存储于存储器的最新的位置信息附加于该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相机3能够取得最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为下述的(1)~(3)。
(1)在相机3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若进行测位并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则会迅速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因此当释放开关被按下时,会对图像数据附加最新的位置信息。
(2)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且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为高精度模式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若进行测位并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则会在向相机3发送启动信号而相机3变更为启动状态后向相机3发送位置信息。在该情况下,同样地,便携终端2若进行测位并进行位置信息的更新则会迅速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因此当释放开关被按下时,会对图像数据附加最新的位置信息。
(3)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且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为省电模式的情况下,便携终端2在进行了测位并进行了位置信息的更新后检测到相机3变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期间,即使便携终端2进行了测位并进行了位置信息的更新,也不向相机3发送最新的位置信息。因此,例如若在相机3启动的同时释放开关被按下,则会在最新的位置信息被发送到相机3之前,制作出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且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被附加于该图像数据。此外,即使在该情况下,在相机3变为启动状态后不久,时间经过后,当释放开关被按下时,便携终端2检测到相机3已经变为启动状态而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到相机3,因此会对图像数据附加最新的位置信息。
(便携终端的工作)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便携终端2的电源被接通(ON)后,基于便携终端2的控制程序,开始图4的流程。
在步骤S10中,便携终端2的测位部23进行初次测位,取得位置信息。由测位部23所取得的位置信息被写入到构成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预定地址。
在步骤S2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判定是否接收到从相机3发送来的状态信息(启动状态或休眠状态)。在没有接收到相机3的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60。另一方面,在接收到了相机3的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21将由近距离通信部25接收到的相机3的状态信息写入到存储器的预定地址,将控制部21所掌握的相机3的状态更新。
在步骤S40中,控制部21基于在步骤S30中被写入的状态信息,判定相机3是否从休眠状态变更成了启动状态。即,控制部21判定相机3的状态转变。在相机3从休眠状态变为了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50。另一方面,在相机3没有从休眠状态变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60。
在步骤S5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将控制部21的存储器中所写入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之后,处理前进至步骤S60。
在步骤S60中,控制部21使用广域通信部24所掌握的基站4的位置信息等,检测便携终端2从由写入到存储器的预定地址的最新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地点起的移动距离。
在步骤S70中,控制部21判定在步骤S60中检测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超过了基于工作模式的测位间隔(预定的阈值)。在移动距离没有超过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140。另一方面,在移动距离超过了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80。
基于工作模式的测位间隔是上述的按作为高精度模式的第1模式和作为省电模式的第2模式而预先设定的移动距离,是预定的阈值。
在步骤S80中,测位部23进行测位来取得便携终端2的最新的位置信息。该最新的位置信息被写入到构成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预定地址,存储器内的位置信息被更新。
在步骤S90中,控制部21基于相机3的当前状态、即被写入到存储器的预定地址的状态信息,判定相机3是否为休眠状态。换言之,控制部21判定相机3在当前时刻是否为不能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在相机3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相机3为能够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因此步骤S90判定为“否”,处理前进至步骤S130,在步骤S13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将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另一方面,在相机3为休眠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相机3为不能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因此步骤S90判定为“是”,处理前进至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控制部21判定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是否为高精度模式。在工作模式不是高精度模式而是省电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140。另一方面,在工作模式是高精度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向相机3发送启动信号。通过该启动信号,相机3从休眠状态转变为启动状态。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21将被写入到存储器内的预定地址的状态信息从休眠状态更新为启动状态。之后,在步骤S13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向相机3发送最新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21判定是否由用户输入了将便携终端2的电源断开(OFF)的指示。例如,判定是否由用户操作了电源开关。在没有被输入进行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20。另一方面,在被输入了进行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21结束图4的处理,将便携终端2的电源断开。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1)针对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启动状态的相机3,便携终端2的近距离通信部25在基于便携终端2所设定的工作模式(高精度模式或者省电模式)以及相机的状态(启动状态或者休眠状态)的定时,将由测位部23取得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作为外部设备的相机3。如此,通过根据相机3的状态以及便携终端2的模式改变位置信息的发送定时,能够进行与相机3以及便携终端2的状态相应的细致的控制。
(2)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程序是由被设定为第1模式(高精度模式)和第2模式(省电模式)中的某一模式的电子设备(便携终端2)的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程序包括:取得处理,由电子设备具有的传感器(测位部23)取得作为传感器信息的位置信息;第1发送处理,对于处于第1状态(启动状态)和第2状态(休眠状态)中的某一状态的外部设备(相机3),基于被设定的模式和外部设备的状态,发送使外部设备从第2状态变化为第1状态的信号(启动信号);和第2发送处理,将传感器取得的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由此,能够进行与外部设备(相机3)以及电子设备(便携终端2)的状态相应的细致的控制。
(3)电子设备的传感器例如是测位部23,若设定为省电模式,则相比于设定为高精度模式时,便携终端2的测位部23以较低的频率取得位置信息。若设定为省电模式,则相比于设定为高精度模式时,便携终端2的功耗较小。如此,通过使用两个工作模式,能够对是重视位置信息的精度还是重视便携终端2的功耗进行控制。
(4)外部设备例如是相机3,其启动状态是与休眠状态相比相机3的功耗较大的状态,是相机3的显示部37显示有图像的状态,是相机通信部34能够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休眠状态是显示部37没有显示图像的状态,是相机通信部34不能接收位置信息的状态。根据这样的相机3的两个状态,控制部21改变工作,因此能够进行与用户的请求相应的细致的控制。
(5)电子设备例如是便携终端2,在被设定为高精度模式、且作为外部设备的相机3为休眠状态时,便携终端2的控制部21将启动信号发送给相机3,并在相机3变化成启动状态后发送位置信息。由此,在高精度模式时,相机3能够取得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6)电子设备例如是便携终端2,其控制部21在便携终端2被设定为省电模式、且作为外部设备的相机3为休眠状态时,在相机3变成启动状态后发送位置信息。由此,在省电模式时,便携终端2不将测位得到的位置信息立即发送给相机3,而在相机3变成启动状态后向相机发送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削减便携终端2的功耗。另外,在相机处于休眠状态、且在便携终端2为省电模式下便携终端2取得了测位数据时,便携终端2不向休眠状态的相机3发送启动信号,因此相机3不会根据来自便携终端2的启动信号而变为启动状态,能够减小相机3的功耗。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通信系统1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以及相机3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以及相机3大致相同的构成。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当释放开关被按下时,相机3进行拍摄而生成图像数据,并使存储于相机控制部33内部的存储器等的位置信息与该图像数据相关联。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相机3在拍摄后从便携终端2取得位置信息并使取得的位置信息与图像数据相关联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相同的部分的说明省略,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工作不同的工作为主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释放开关被按下时,相机3进行拍摄而生成图像数据。另外,相机3将请求发送位置信息的信号(请求信号)发送给便携终端2。便携终端2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相机3使从便携终端2发送来的位置信息与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相机3使从便携终端2取得的位置信息附加于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3在进行了拍摄时将请求信号发送给便携终端2,并从便携终端2接收位置信息。因此,相机3能够对图像数据附加最新的位置信息。与相机3从上次电源断开的位置到电源接通的位置的移动距离无关,即使在相机3的电源刚刚接通之后就按下了释放开关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附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以及相机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该图5的流程图,对便携终端2以及相机3的工作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0中,便携终端2的控制部21使用广域通信部24所掌握的基站4的位置信息等,检测便携终端2从由被写入到存储器的预定地址的最新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地点起的移动距离。
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21判定在步骤S200中检测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超过了基于工作模式的测位间隔(预定的阈值)。在移动距离没有超过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230。另一方面,在移动距离超过了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220。
在步骤S220中,测位部23进行测位来取得便携终端2的最新的位置信息。该最新的位置信息被写入到构成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预定地址,存储器内的位置信息被更新。
在步骤S300中,相机3的电源被接通。由此,相机3从电源断开状态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在步骤S310中,当由用户按下相机操作部36的释放开关时,相机控制部33制作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310中进行拍摄后,在步骤S320中,相机控制部33经由相机通信部34向便携终端2发送请求发送位置信息的请求信号。
在步骤S230中,便携终端2的近距离通信部25判定是否接收到从相机3发送来的请求信号。在没有从相机3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200。另一方面,在从相机3接收到了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240。在步骤S24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将被写入到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
在步骤S330中,相机通信部34从便携终端2接收最新的位置信息。在步骤S340中,相机控制部33使经由相机通信部34从便携终端2取得的最新的位置信息附加于步骤S310的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1)相机3的相机控制部33将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与在图像数据的生成后由相机通信部34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因此,能够在拍摄后对图像数据附加位置信息。在相机3的电源刚刚接通之后就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附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第3实施方式)
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以及相机3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2以及相机3大致相同的构成。
在第3实施方式中,相机3在拍摄后判定存储于相机控制部33内部的存储器等的位置信息是否是比较新的位置信息。例如,相机控制部33在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从相机3的电源被接通到拍摄时为止由相机通信部34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新的位置信息。换言之,在拍摄时刻,判定为在最近的电源接通以前取得的位置信息不是新的位置信息。
此外,相机控制部33也可以对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被更新的时刻与当前时刻进行比较,在没有经过预定的时间(例如几分钟~10分钟)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新的位置信息。
相机控制部33在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关联。相机控制部33使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附加于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另一方面,相机3在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不是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关联。在该情况下,相机3向便携终端2发送请求进行位置信息的发送的请求信号。便携终端2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相机3使从便携终端2新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存储于存储器。相机3进行从便携终端2新接收到的位置信息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关联。相机控制部33使从便携终端2新取得的位置信息附加于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3判定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否是新的位置信息,并基于判定结果变更对图像数据附加的位置信息。因此,相机3能够对图像数据附加准确的位置信息。即使在相机3的电源刚刚接通之后释放开关被按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图像数据附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与相机的工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该图6的流程图,对便携终端2与相机3的工作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400中,便携终端2的控制部21使用广域通信部24所掌握的基站4的位置信息等,检测便携终端2从由被写入到存储器的预定地址的最新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地点起的移动距离。
在步骤S410中,控制部21判定在步骤S400中检测出的移动距离是否超过了基于工作模式的测位间隔。在移动距离没有超过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430。另一方面,在移动距离超过了测位间隔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420。
在步骤S420中,测位部23进行测位来取得便携终端2的最新的位置信息。该最新的位置信息被写入到构成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预定地址,存储器内的位置信息被更新。
在步骤S500中,相机3的电源被接通。由此,相机3从电源断开状态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当相机3电源接通时,在步骤S510中,相机3的相机控制部33经由相机通信部34发送表示相机3为电源接通状态的状态信息。
在步骤S430中,便携终端2的控制部21基于从相机3发送的状态信息,判定相机3是否为电源接通状态。相机控制部33在判定为相机3是电源接通状态时,向步骤S440前进,当在步骤S430中判定为“否”时,向步骤S400前进。
在步骤S44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将被写入到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便携终端2基于从相机3定期输出的状态信息掌握相机3的状态,根据便携终端2的工作模式与相机3的状态的组合,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
在步骤S520中,相机控制部33在从便携终端2接收到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向步骤S530前进,在没有从便携终端2接收到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向步骤S540前进。在步骤S530中,相机控制部33使从便携终端2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存储于存储器。
在步骤S540中,当相机操作部36的释放开关由用户按下时,相机控制部33制作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550中,相机控制部33判定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否是从在步骤S500中电源被接通后到当前为止所取得的位置信息。在该步骤S550中,相机控制部33在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从在步骤S500中电源被接通后到当前为止所取得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新的位置信息。在从步骤S500到步骤S550之间从便携终端2向相机3发送了位置信息而相机3的位置信息被更新了的情况下,会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新的位置信息。相机控制部33在判定为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新的位置信息时向步骤S560前进,当在步骤S550中判定为“否”时,向步骤S570前进。
在步骤S560中,相机控制部33使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附加于步骤S540的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在步骤S570中,相机控制部33经由相机通信部34向便携终端2发送请求进行位置信息的发送的请求信号。
在步骤S45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判定是否接收到从相机3发送来的请求信号。在没有从相机3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400。另一方面,在从相机3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处理前进至步骤S460。在步骤S460中,近距离通信部25将被写入到控制部21的存储器的最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相机3。
在步骤S580中,相机通信部34从便携终端2接收位置信息。在步骤S590中,相机控制部33使从便携终端2取得的位置信息附加于步骤S540的进行拍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而存储于存储部35。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1)相机控制部33在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在最后电源被接通的时刻之前由相机通信部34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与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的关联。因此,能够防止在拍摄后对图像数据附加不准确的位置信息。
(2)相机控制部33在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信息是在最后电源被接通的时刻之前由相机通信部34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使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与由相机通信部34新接收到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因此,能够在拍摄后对图像数据附加准确的位置信息。
如下的变形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变形例的一个或多个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移动距离的检测方法不限定于使用基站4的位置等的三角测量。例如也可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移动距离。也可以通过对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信息进行多次时间积分来取得移动距离。
(变形例2)
测位的定时也可以通过除比较移动距离与阈值以外的方法决定。在测位的定时为时间信息的情况下,在上次测位后,当经过预定时间时进行新的测位。例如也可以使得在高精度模式时按比较短的间隔(例如1分钟)周期性地进行测位,在省电模式时按比较长的间隔(例如5分钟)周期性地进行测位。即使如此,在高精度模式时也更高频率地取得位置信息,在省电模式时也更低频率地取得位置信息,在省电模式时功耗减小。
(变形例3)
相机3也可以不是定期地发送状态信息。例如也可以为,在相机3变成启动状态时,从相机3向便携终端2通知变成了启动状态这一情况,在相机3变成休眠状态时,从相机3向便携终端2通知变成了休眠状态这一情况。也即是说,也可以使得在相机3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从相机3向便携终端2通知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况。
(变形例4)
也可以利用BLE以外的通信方法来收发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音波的通信和/或使用红外线的通信来收发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另外,也可以将便携终端2与相机3以有线方式连接,通过有线通信来收发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变形例5)
也可以有别于便携终端2的测位部23而相机3具有测位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不进行相机3的测位部的测位而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从便携终端2向相机3发送位置信息,能够减小相机3的功耗。
(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测位部23检测位置信息的例子,但位置信息仅为一例,也可以为便携终端2检测除位置信息以外的信息并发送给相机3。例如也可以为,将检测高度信息、水深信息等信息的传感器搭载于便携终端2,并将由此检测出的信息发送给相机3。可以将本说明书中的位置信息、高度信息、水深信息等进行总称而称作取决于便携终端2和/或相机3被使用的场所的地理上的信息。
(变形例7)
向上述的便携终端2、相机3等的程序的供给例如能够从保存有程序的个人计算机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和/或红外线通信来进行。另外,对于该个人计算机的程序供给既可以将保存有程序的CD-ROM等记录介质放置于个人计算机来进行,也可以用经由网络等通信线路的方法向个人计算机加载。在经由通信线路的情况下,预先将程序保存在连接于该通信线路的服务器的储存(storage)装置等。
另外,也能够经由连接于通信线路的无线LAN的接入点向便携终端2等直接发送程序。再者,也可以将保存有程序的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放置于便携终端2等。如此,程序能够作为经由记录介质和/或通信线路的提供等各种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供给。
以上,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到的其他技术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以下的程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1)一种程序,是安装于带位置信息取得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程序,所述电子设备与带拍摄功能的外部设备(例如为数码相机,带有生成图像数据等数据的功能的移动设备)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程序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取得处理,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例如纬度经度、高度、水深等);第1发送处理,在通过所述取得处理取得了所述信息后,发送使处于第1状态(例如休眠状态)的所述外部设备变化为第2状态(例如启动状态)的信号;和第2发送处理,在所述第1发送处理之后,将通过所述取得处理所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以下的电子设备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1)一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具备:设定部,其设定第1模式(例如高精度地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模式)和第2模式(例如省电地取得信息的模式)中的某一模式;取得部,其由传感器取得位置、高度、水深等的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发送部,其对于处于不能接收信息的第1状态(例如休眠状态、画面非显示状态)和能接收信息的第2状态(例如启动状态、画面显示状态)中的某一状态的外部设备(例如为数码相机,带有生成图像数据等数据的功能的移动设备),基于所述设定的模式以及所述外部设备的状态,发送使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述第1状态变化为所述第2状态的信号,并发送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
(2)一种电子设备(例如为数码相机,带有生成图像数据等数据的功能的移动设备),具备:生成部,其生成数据(例如图像数据);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由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在由所述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
(3)一种电子设备(例如为数码相机,带有生成图像数据等数据的功能的移动设备),具备:生成部,其生成数据(例如图像数据);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由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所述控制部在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是在最后电源被接通的时刻之前、即不久就要生成数据时的电源接通之前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由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关联。
(4)一种电子设备(例如为数码相机,带有生成图像数据等数据的功能的移动设备),具备:生成部,其生成数据(例如图像数据);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存储部,其存储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使由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所述控制部在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时刻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不进行由所述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的关联。
以下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献并入这里。
日本专利申请2017年第214074号(2017年11月6日申请)
标号说明
1信息通信系统;2便携终端;3相机;21控制部;22操作部;23测位部;24广域通信部;25近距离通信部;31拍摄光学系统;32拍摄元件;33相机控制部;34相机通信部;35存储部;36相机操作部;37显示部。
Claims (13)
1.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记录有程序,该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取得处理,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
第1发送处理,发送使外部设备从第1状态变化为第2状态的信号,所述第1状态是所述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显示部没有显示图像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显示部显示有图像的状态;和
第2发送处理,在所述第1发送处理之后,将通过所述取得处理所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
具有所述处理器的电子设备被设定为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某一模式,
所述第1发送处理基于所述设定的模式来发送使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述第1状态变化为所述第2状态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
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相比于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所述第2发送处理发送所述信息的间隔较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相比于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在设定为所述第2模式时,相比于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所述取得处理以较低的频率取得所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所述外部设备在为所述第2状态时能够接收所述信息,在为所述第1状态时不能接收所述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所述第1发送处理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且所述外部设备为所述第1状态时,发送使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述第1状态变化为所述第2状态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基于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外部设备的状态的检测处理,
当在所述检测处理中检测出所述外部设备为所述第1状态时,所述第1发送处理发送使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述第1状态变化为所述第2状态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介质,
所述第1发送处理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设定为所述第1模式时,发送使所述外部设备从所述第1状态变化为所述第2状态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介质,
所述取得处理取得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高低的高度信息、和表示所述电子设备在水中的深浅的水深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作为所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
所述外部设备为数码相机。
12.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取得部,其取得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在发送了使外部设备从第1状态变化为第2状态的信号之后,发送由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信息,所述第1状态是所述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显示部没有显示图像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显示部显示有图像的状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第1状态和第2状态,所述第1状态是显示部没有显示图像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显示部显示有图像的状态,具备:
生成部,其生成数据;
接收部,其从外部设备接收与位置关联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将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和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相关联,
所述控制部将在根据来自所述外部设备的信号而从所述第1状态切换为所述第2状态之后由所述接收部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与位置关联的信息、和由所述生成部所生成的所述数据相关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4074 | 2017-11-06 | ||
JP2017214074 | 2017-11-06 | ||
CN201880085000.2A CN111567019B (zh) | 2017-11-06 | 2018-11-05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5000.2A Division CN111567019B (zh) | 2017-11-06 | 2018-11-05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4327A true CN113784327A (zh) | 2021-12-10 |
Family
ID=6633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5000.2A Active CN111567019B (zh) | 2017-11-06 | 2018-11-05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CN202111064625.0A Pending CN113784327A (zh) | 2017-11-06 | 2018-11-05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5000.2A Active CN111567019B (zh) | 2017-11-06 | 2018-11-05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47020B2 (zh) |
JP (1) | JP7363479B2 (zh) |
CN (2) | CN111567019B (zh) |
WO (1) | WO20190882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96800B1 (ja) | 2021-03-19 | 2022-02-14 | 株式会社スリークロス | 移動体遠隔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動作制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94916A (ja) * | 1999-09-17 | 2001-04-06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
JP3513084B2 (ja) * | 2000-06-14 | 2004-03-31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機器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JP4393014B2 (ja) * | 2001-05-30 | 2010-01-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
JP2005309511A (ja) * | 2004-04-16 | 2005-11-04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ステータス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254822B2 (ja) | 2006-08-25 | 2009-04-15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測位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
JP2008072228A (ja) * | 2006-09-12 | 2008-03-27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携帯機器、位置情報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2008252212A (ja) | 2007-03-29 | 2008-10-16 | Fujifilm Corp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通信方法 |
JP2009027647A (ja) | 2007-07-23 | 2009-02-05 | Fujifilm Corp | 撮影画像記録システム、撮影装置、撮影画像記録方法 |
JP5338120B2 (ja) * | 2008-04-15 | 2013-11-1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ハ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0136302A (ja) * | 2008-12-08 | 2010-06-17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301353A (zh) * | 2009-11-30 | 2011-12-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便携型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集成电路、程序 |
US20140258111A1 (en) * | 2011-11-14 | 2014-09-11 | Ntt Docomo, Inc. | Portable terminal, electronic currency usage restric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03988123B (zh) * | 2011-12-08 | 2016-09-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137142A (zh) * | 2012-02-22 | 2014-11-05 | 株式会社尼康 | 电子设备 |
JP5965708B2 (ja) * | 2012-04-19 | 2016-08-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メモリ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265621B2 (ja) * | 2013-04-18 | 2018-0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RU2015156081A (ru) * | 2013-05-29 | 2017-07-04 | Ник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программа |
JP2015043533A (ja) * | 2013-08-26 | 2015-03-0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機器 |
KR102138516B1 (ko) * | 2013-10-11 | 2020-07-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3916938A (zh) * | 2014-01-27 | 2014-07-09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将随身定位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6292915B2 (ja) * | 2014-02-13 | 2018-03-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KR102236203B1 (ko) * | 2014-05-27 | 2021-04-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JP6476609B2 (ja) * | 2014-06-30 | 2019-03-0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測位システム、測位装置、記憶装置及び測位方法 |
CN106664366B (zh) * | 2014-07-16 | 2019-07-1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WO2016038973A1 (ja) * | 2014-09-10 | 2016-03-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影制御装置、撮影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397289B2 (ja) * | 2014-09-25 | 2018-09-26 | Kddi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位置提供システム、位置送信方法、及び、位置送信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
CN105451184A (zh) * | 2014-09-30 | 2016-03-30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
US10582105B2 (en) * | 2014-12-30 | 2020-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ging camera parameters based on wireless signal information |
JP6634723B2 (ja) * | 2015-07-30 | 2020-01-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KR102427822B1 (ko) * | 2015-08-12 | 2022-08-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JP6976127B2 (ja) * | 2017-10-04 | 2021-12-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2018
- 2018-11-05 US US16/757,454 patent/US111470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05 CN CN201880085000.2A patent/CN111567019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5 WO PCT/JP2018/041056 patent/WO20190882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1-05 CN CN202111064625.0A patent/CN11378432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1-05 JP JP2019550518A patent/JP736347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26 US US17/412,975 patent/US1186411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7019B (zh) | 2021-09-28 |
US20210243698A1 (en) | 2021-08-05 |
US20210410072A1 (en) | 2021-12-30 |
JPWO2019088295A1 (ja) | 2020-11-12 |
CN111567019A (zh) | 2020-08-21 |
WO2019088295A1 (ja) | 2019-05-09 |
JP7363479B2 (ja) | 2023-10-18 |
US11864117B2 (en) | 2024-01-02 |
US11147020B2 (en) | 2021-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152840A1 (en) | Wearable apparatus, inform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US9876920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remote operation progra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remote control program | |
CN107124555B (zh)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337368B (zh) | 一种定位数据的更新方法及移动终端 | |
RU2705424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будильником | |
US9930479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collec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 |
US936335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device through image recognition in mobile terminal | |
US1128391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arget apparatus based on information acquired from the target apparatus | |
JP5861667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4917581A (zh) | 系统时间的校正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
US20190187972A1 (en) | Client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firmware update notification method | |
KR20170012346A (ko) | 위치 정보를 콜라주에 중첩시키는 방법, 단말기 및 서버 | |
KR20180096622A (ko) |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 |
CN111567019B (zh) | 记录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
US2020023672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JP6173228B2 (ja) | 制御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2159569A (ja) | 情報端末、電子機器、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るシステム | |
JP6062239B2 (ja) | 電子機器 | |
EP3509360B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JP6819389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894812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 | |
JP2020101568A (ja) | 測位装置、測位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9225178A (ja) | 撮影装置 | |
WO2017092039A1 (zh) | 提供、获取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
CN111246240A (zh) | 存储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