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3005A -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3005A
CN113753005A CN202111318738.9A CN202111318738A CN113753005A CN 113753005 A CN113753005 A CN 113753005A CN 202111318738 A CN202111318738 A CN 202111318738A CN 113753005 A CN113753005 A CN 113753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ush rod
master cylinder
leather cup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87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3005B (zh
Inventor
孙丹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ivg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iv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ivg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iv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87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3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3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 B60T13/569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piston details, e.g. construction, mounting of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46Vacuum systems
    • B60T13/52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 B60T13/565Vacuum systems indirect, i.e. vacuum booste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associated with master cylinders, e.g. integrally form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包括主缸,主缸的顶部设有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可与上方的油箱连通;主缸内依次设有主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主缸侧方设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主推杆的一端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活塞一端与主缸的内壁弹性连接;主推杆能够驱动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移动,第一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一补偿孔,第二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二补偿孔;第一活塞上靠近第二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一皮碗,第二活塞靠近第一活塞的一侧设有第二皮碗,第一皮碗与第二皮碗弹性连接。本发明的制动主缸密封性强,并且在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失效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制动,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作为汽车最基础的安全控制系统,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能。而液压制动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汽车中。制动主缸的作用是将经过真空助力器放大和传导的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作用力,根据液压能整理、液体不被压缩以及液体能传递能量的原理将力转变成液压,通过制动管路传递到各个制动器产生让汽车减速或停止的制动效果。
常见的交叉式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制动主缸为双腔式,采用对角线布置的双回路形式,一个制动回路由主缸前腔、左后轮缸和右前轮缸组成,另一个回路由主缸后腔、右后轮缸和左前轮缸组成,保证了一个制动回路失效时另一个回路能正常工作并且车辆不会发生偏斜。
申请号为CN201720436159.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推杆,还包括第三活塞,第三活塞与推杆连接,第三活塞与第二活塞间设有液压腔,缸体与一增压蓄能器连接,增压蓄能器与液压腔连通。该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液压腔、第三活塞、增压蓄能器,可以直接控制增压蓄能器在液压腔内建立液压,实现主动刹车,提高汽车操纵智能化水平,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蓄能器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液压腔的液压大小,以匹配不同驾车者不同的力度及用力习惯,从而因人而异地实现踏板感的调节。
申请号为CN201110433761.2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它采用了减压环总成,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主皮碗总成匹配使用,当制动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主皮碗总成与减压环总成,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液体通路;当制动系统实施制动时,上述间隙封闭,使储液罐制动液体与第一活塞工作腔及第二活塞工作腔构成的液体通路封闭。该发明可替代“ABS”制动防抱系统专用中心阀式制动主缸总成中的中心阀结构,还具有零件少,结构简单,易于总成装配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强、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包括主缸,主缸的上方设有油箱,主缸的顶部设有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用于与油箱连通;主缸内依次设有主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主缸的侧方设有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主推杆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与主缸的内壁弹性连接;主推杆能够驱动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移动,第一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一补偿孔,第二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二补偿孔;第一活塞上靠近第二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一皮碗,第二活塞靠近第一活塞的一侧设有第二皮碗,第一皮碗与第二皮碗弹性连接。
具体的,主缸与油箱连通,油箱内存储有制动液。主缸的顶部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用于与油箱连通。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内均设有一个回油孔和一个补偿孔,并且补偿孔设在回油孔远离主推杆的一侧。主缸的侧方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排油管,分别连接在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上。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位于主缸内部,并且第一活塞、第一排油口与汽车的左后轮缸、右前轮缸相连,形成第一制动回路,第二活塞、第二排油口与汽车的右后轮缸、左前轮缸相连,形成第二制动回路,实现交叉式制动,汽车四个轮子以X方式输入制动液来对汽车车轮制动,在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失效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制动,且该前轮和后轮不是同一侧,保证车辆自动过程中平稳性不会翻车打滑偏向,提高安全性。
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后,真空助力器通过主推杆作用于主缸内部,将第一活塞推过其上方的第一端口,第一制动回路中压力增加,造成第二活塞在第二端口上移动,并且第二制动回路中的压力增加。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移动到一定位置后,第一排油口与第二排油口分别与第一制动回路、第二制动回路连通,第一制动回路与第二制动回路内的制动液分别经由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作用到制动器,实现制动效果。待制动完成后,制动液回流至第一制动回路与第二制动回路内,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回到初始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相对设置的端面上分别配置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保证传动顺畅,增强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在主缸内部滑移过程中的密封性,防止制动液泄露,可以保证制动的灵敏度。制动过程中,主推杆对第一活塞施加推力,第一制动回路内的压力增大,并通过弹性形变向第二制动回路传递,促使第二活塞移动,实现制动效果。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弹性连接,能够保证压力传递平稳、顺畅,并且对主缸内部组件的磨损程度小,可以保证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皮碗靠近第一皮碗的一侧设有配接件,配接件与第一皮碗之间设有第一回位弹簧;配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配接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皮碗相对设置,并套设在第一回位弹簧内;第二凸台贯穿第二皮碗并与第二活塞相连。
配接件为一圆盘型结构,其一侧的第二凸台套接在第二皮碗的内部,并且第二凸台与第二皮碗贯穿连接的位点设有密封件,可以保证第二皮碗的密封效果不受影响。而第一凸台对第一回位弹簧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可以防止第一回位弹簧脱节。由此,通过第一回位弹簧实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的弹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活塞上靠近第二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上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贯穿第一皮碗,并与第一凸台相对设置;
第一推杆与配接件之间设有辅助套体,辅助套体的一端与配接件固接,并套设在第一凸台的外侧,辅助套体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推杆外;第一回位弹簧套设在辅助套体的外侧。
也就是说,第一凸台以及第一推杆上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相对设置,并且都套设在辅助套体内。辅助套体的一端与配接件的侧面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推杆的端部固接,第一回位弹簧套设在辅助套体的外侧。辅助套体能够保证第一回位弹簧装配定位准确,保证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对位精准,受力均衡。
为保证第一皮碗的密封性能,第一推杆与第一皮碗贯穿连接的位点同样设置密封件,进行密封处理。
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均没有失效的情况下,汽车可以正常制动。第一活塞在主推杆的作用下向第二活塞一侧推动第一回位弹簧,第一回位弹簧受力收缩并将推动力传递至第二活塞使其向主缸端面位移。刹车制动力小时,制动液回油后,处于收缩状态的第一回位弹簧会释放能量恢复形变,实现第一活塞的复位。第二活塞承受的来自第一回位弹簧的压力逐渐减弱,同时在主缸内壁连接处的弹性压力作用下也逐渐复位。
在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失效的情况下,第一活塞在主推杆的推动作用下向第二活塞一侧推动第一回位弹簧。第一回位弹簧受力收缩到压缩极限后,使第一推杆与配接件抵接,进而推动第二活塞产生位移,从而保证制动液能够正常排出,实现制动,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辅助套体为橡胶材质。由此,辅助套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第一活塞的推动作用下,对第一回位弹簧的收缩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通过辅助套体的收缩形变可以影响第一回位弹簧四周范围内制动液,有助于提高制动液的排出效率,提高刹车制动的响应速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活塞上远离主推杆的末端端面配置有凹槽,凹槽与第一皮碗配合形成中空腔,第一推杆穿插在中空腔内。
第一活塞端面设置内凹的凹槽,与第一皮碗接触后形成中空腔,在保证第一推杆与第一皮碗之间密封连接的前提下,使得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的端部设有存留空间,实现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的有效固定吸附,可以避免二者分离脱落,提高密封性、紧固性,保证压力传递的稳定性。
在第一皮碗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中空腔的设置,制动液的推动作用下可导致第一皮碗的中部靠近中空腔附近的结构向内凹,如此,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之间的连接紧密度的提升,另一方面第一皮碗中部向内凹陷可导致其该凹陷部分的边缘向外延展,该形变有利于第一皮碗在使用过程中外径微微变大,可用于抵抗长时间使用中导致的第一皮碗周边磨损,以防出现密封失效等不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活塞的内部设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加强件和环形的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与第一活塞的内壁相连,第二加强件套设在第一加强件内,并且第二加强件与第一活塞同心设置。
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均与第一活塞材质相同,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制成。而第一活塞内部可以沿其轴向设置多组加强组件。由此,通过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提升第一活塞的刚性强度,可降低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开裂的几率,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主推杆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贯穿主缸的前端部,主缸的前端部设有防尘组件;防尘组件为双层结构,包括设于外部的第一防尘套和设于内部的第二防尘套,主推杆套设在第二防尘套内;
第一防尘套为漏斗形结构,其侧壁设有若干凸脊和若干凹谷,凸脊与凹谷间隔设置;第二防尘套的外壁设有若干向外突出的条状加强筋,条状加强筋与凹谷一一对应设设置,凹谷对应的内壁位置与条状加强筋相连。
第一防尘套的侧壁设置若干间隔交错的凸脊和凹谷,在第一防尘套的表面形成褶皱,可以对外部的灰尘进行导向。进一步的,凸脊与凹谷相对于第一防尘套的轴线向同一方向弯曲设置,且相邻两个凸脊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如此,褶皱结构在第一防尘套外部的形成弯曲的沟槽,第一防尘套的外表面光滑无棱角无倒刺,从而有利于灰尘沿沟槽滑落,防止灰尘堆积。
由此,防尘组件用于防止外界灰尘的进入,其双层结构不仅可以提高防尘效果,还可以避免橡胶老化导致防尘套破裂,避免灰尘进入,加强对主缸内部结构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防尘套上设置向外突出的条状加强筋,并通过加强筋与第一防尘套的内壁相连,如此,第一防尘套与第二防尘套之间形成具有间隔的空间,在防尘组件收缩时,该间隔空间能够随之改变形状,进而可以促进第一防尘套或第二防尘套外壁上可能粘附的尘粒等脱落,提高防尘效果。另一方面,第一防尘套与第二防尘套之间设置中空的间隔空间有利于吸收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降低或减少刹车制动时所产生的异响几率,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防尘套的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环状加强筋与条状加强筋交叉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防尘套与第二防尘套之间的连接紧密度,防止脱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防尘套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调节环,主推杆套设在调节环内;两个调节环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圈,多个弹性圈围绕主推杆均匀分散设置。弹性圈的圈体连接左右两个调节环。
由此,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吸收主推杆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保持主缸内部的稳定性。另外,在主推杆运作过程中,通过调节环、弹性圈等相对主推杆表面的滑移可以对主推杆的表面起到清扫效果,从而避免主推杆运作过程中将尘粒带入主缸内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之间、第二皮碗与第二活塞之间均通过紧固钉连接;从而可以提高密封性能。
紧固钉包括固定连接的螺杆和螺帽,螺杆设有圆锥螺纹。
如此,采用圆锥螺纹的结构可以提高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之间以及第二皮碗与第二活塞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效防止脱落。
本发明由于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配接件以及第一推杆等进行连接,在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失效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汽车的制动,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别与第一皮碗、第二皮碗配合,提高滑移过程中的密封性。第一皮碗与第一活塞之间设置中空腔进一步保证二者连接的紧密性,提高稳定性。主推杆与主缸连接处设有防尘组件,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进入主缸内部,保证制动运作精准不受外界干扰。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密封性强、制动效果好、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交叉式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制动主缸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制动主缸的内部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的第一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活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的防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防尘组件的第二防尘套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防尘套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的紧固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油箱10;主缸20;端口21第一回油孔211;第一补偿孔212;第二回油孔221;第二补偿孔222;第一排油口23;第二排油口24;第一活塞31;第二活塞32;主推杆33;第一皮碗34;第二皮碗35;辅助皮碗36;第一回位弹簧37;第二回位弹簧38;配接件41;第一凸台411;第二凸台412;辅助套体42;第一推杆43;固定块44;中空腔45;第一加强件51;第二加强件52;防尘组件60;第一防尘套61;凸脊611;凹谷612;第二防尘套62;条状加强筋63;环状加强筋64;调节环65;弹性圈66;橡胶杆67;螺杆71;螺帽72;圆锥螺纹7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2~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用于汽车的交叉式液压制动。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油箱10和主缸20,油箱10内储存有制动液,主缸20的顶部设有两个端口21,靠近第一活塞31的端口21内均设有第一回油孔211和第一补偿孔212,靠近第二活塞32的端口21内均设有第二回油孔221和第二补偿孔222,用以与油箱10连通。主缸20内部依次设有主推杆33、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第一活塞31与一个端口21对应设置,第二活塞32与另一端口21对应设置,第一补偿孔212、第二补偿孔222分别设在第一回油孔211和第二回油孔221远离主推杆33的一侧。在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相对设置的端面上分别配置第一皮碗34和第二皮碗35,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上背向设置的末端均设置有辅助皮碗36,用于提高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滑移过程中的密封性,保证制动的灵敏度。
主推杆33上远离第一活塞31的一端贯穿主缸20的前端面暴露在外,并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之间通过第一回位弹簧37弹性连接,第一回位弹簧37设置在第一皮碗34与第二皮碗35之间。第二活塞32远离第一活塞31的一端通过第二回位弹簧38与主缸20的后端面的内壁弹性连接。主缸20的侧方与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前一后两个排油管,分别连接有第一排油口23和第二排油口24。主推杆33能够驱动第一活塞31及第二活塞32移动,第一活塞31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一排油口23,第二活塞32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二排油口24。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位于主缸20内部,并且第一活塞31、第一排油口23与汽车的左后轮缸、右前轮缸相连,形成第一制动回路,第二活塞32、第二排油口24与汽车的右后轮缸、左前轮缸相连,形成第二制动回路,实现交叉式制动。
在不工作状态下,第一皮碗34和第二活塞32端面的辅助皮碗36分别位于第一补偿孔212与第一回油孔211之间以及第二补偿孔222和第二回油孔221,第一制动回路、第二制动回路通过补偿孔与油箱10连通。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后,主推杆33在真空助力器的作用下,将第一活塞31推过其上方的端口21,第一皮碗34封堵其上的第一补偿孔212,第一制动回路中液压升高。在第一活塞31以及第一回位弹簧37的作用下,第二活塞32在另一端口21上移动,并压缩第二回位弹簧38,第二活塞32端面的辅助皮碗36封堵第二补偿孔222,第二制动回路内的液压升高。当止推杆的推力继续增加时,第一制动回路、第二制动回路内的制动液通过排油管分别随第一排油口23、第二排油口24输送至制动器产生制动力。驾驶员松开踏板后,第一活塞31在第一回位弹簧37的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第二活塞32在第二回位弹簧38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解除制动。
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之间还设有连接件。具体的,连接件包括配接件41,配接件41设于第二皮碗35靠近第一皮碗34的一侧,配接件41与第一皮碗34之间还设有辅助套体42,第一回位弹簧37套设在辅助套体42的外侧,设于第一皮碗34与配接件41之间;第一活塞31上靠近第二活塞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推杆43,第一推杆43上远离第一活塞31的一端贯穿第一皮碗34,并与配接件41相对设置。辅助套体42的一端与配接件41的侧面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推杆43相连。配接件41为一圆盘状机构,其一侧设有第一凸台411,另一侧设有第二凸台412,第一凸台411套设在辅助套体42的内部,并与第一皮碗34以及第一推杆43相对设置;第二凸台412贯穿第二皮碗35,并与第二活塞32相连。
辅助套体42能够保证第一回位弹簧37装配定位准确,保证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对位精准,受力均衡。第一推杆43上远离第一活塞3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圆形的固定块44,固定块44与第一推杆43同心设置,且固定块44的直径大于第一推杆43的直径,如此,可以防止第一推杆43从辅助套体42内脱离,保证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连接的稳定性,保证能量顺利传递。
第一推杆43与第一皮碗34贯穿连接的位点,以及第二凸台412与第二皮碗35贯穿连接的位点均设有密封件进行密封连接,以保证第一皮碗34和第二皮碗35的密封性。
在第一活塞31失效的情况下,第一活塞31在主推杆33的推动作用下向第二活塞32一侧推动第一回位弹簧37。由于在第一活塞31失效,使得第一皮碗34无法正常封堵第一端口2121内的补偿孔,第一制动回路内的液压不变。在第一推杆43的推动作用下,第一回位弹簧37受力收缩,待其压缩到极限后,使第一推杆43与配接件41抵接,进而推动第二活塞32产生位移,第二活塞32端面的辅助皮碗36封堵第二端口21内的补偿孔,形成液压差从而保证制动液能够从第二排油口24内正常排出,实现制动,提高安全性。第二活塞32失效的情况与之类似。
辅助套体42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材质,在第一活塞31的推动作用下,对第一回位弹簧37的收缩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失效时,辅助套体42受第一推杆43的推动而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配接件41推动第二活塞32移动,提高制动的灵敏度。另外,辅助套体42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其周围制动液的流动,促进制动液的排出,提高刹车制动的响应速度。
第一活塞31上远离主推杆33的末端端面设置内凹的凹槽,与第一皮碗34接触后形成中空腔45,第一推杆43穿插在中空腔45内。第一皮碗34与第一活塞31的端部设有存留空间,实现二者的有效固定吸附,可以避免彼此分离脱落。在第一皮碗34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中空腔45的设置,制动液的推动作用下可致使第一皮碗34的中部靠近中空腔45附近的结构向内凹,第一皮碗34与第一活塞31端面之间形状结构更加契合,彼此的连接紧密度的提升,另一方面第一皮碗34中部向内凹陷可导致其该凹陷部分的边缘向外延展,该形变有利于第一皮碗34在使用过程中外径微微变大,可用于抵抗长时间使用中导致的第一皮碗34周边磨损,以防出现密封失效等不良。
本实施例的制动主缸密封性强,其内部通过配接件41、辅助套体42、第一回位弹簧37等结构实现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之间的弹性连接,在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失效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高。
实施例2:
图6~图10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活塞31的内部设有加强组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加强件51和环形的第二加强件52,第二加强件52套设在第一加强件51内,并与第一活塞31同心设置,第一加强件51与第一活塞31的内壁相连。
第一加强件51和第二加强件52都采用和第一活塞31材质一样的柔性密封材料,材料配方可以有所不同。第一活塞31内部可以沿其轴向设置多组加强组件,用于第提升一活塞整体强度,降低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开裂失效几率。
主推杆33远离第一活塞31的一端贯穿主缸20的前端部,主缸20的前端部设有防尘组件60;主推杆33套设在防尘组件60内。防尘组件60为双层结构,包括设于外部的第一防尘套61和设于内部的第二防尘套62,主推杆33套设在第二防尘套62内。
第一防尘套61为两端开口的漏斗形结构,外表面光滑无棱角无倒刺,其侧壁设有若干凸脊611和若干凹谷612,凸脊611与凹谷612间隔设置,在第一防尘套61的外表面形成褶皱;凸脊611与凹谷612相对于第一防尘套61的轴线向同一方向弯曲设置,且相邻两个凸脊61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褶皱结构在第一防尘套61外部的形成弯曲的沟槽,从而有利于灰尘沿沟槽滑落,防止灰尘堆积。
第二防尘套62的外壁环绕布设若干向外突出的条状加强筋63,条状加强筋63与凹谷612一一对应设设置,并且具有与凹谷612相同的弯曲走向,凹谷612对应的内壁位置与条状加强筋63粘连。第二防尘套62的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64,环状加强筋64与条状加强筋63交叉连接。环状加强筋64同样向外突出设置,并与第一防尘套61的内壁相连。如此,通过条状加强筋63和环状加强筋64,在第一防尘套61与第二防尘套62之间形成具有间隔的空间,在防尘组件60收缩时,该间隔空间能够随之改变形状,促进防尘组件60上可能粘附的尘粒等脱落。
第二防尘套62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调节环65,两个调节环6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空隙,主推杆33依次穿插在两个调节环65内;两个调节环65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圈66,多个弹性圈66围绕主推杆33均匀分散设置。弹性圈66的圈体连接左右两个调节环65。弹性圈66内侧与主推杆33外壁之间环绕布设有橡胶杆67,橡胶杆67为环形,且与主推杆33接触。在主推杆33运作过程中,调节环65、弹性圈66以及橡胶杆67等可以对主推杆33的表面起到清扫效果。
制动主缸的端部设置防尘组件60,防止内部组件受灰尘的干扰,制动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3
图11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皮碗34、第二皮碗35和辅助皮碗36与与第一活塞31和/或第二活塞32之间均通过紧固钉连接;从而可以提高密封性能。紧固钉包括固定连接的螺杆71和螺帽72,螺杆71设有圆锥螺纹73。
如此,采用圆锥螺纹73的结构可以提高第一皮碗34、第二皮碗35以及辅助皮碗36与第一活塞31和/或第二活塞3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效防止脱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包括主缸(20),所述主缸(20)的上方设有油箱(10),所述主缸(20)的顶部设有第一补偿孔(212)和第二补偿孔(222),用于与所述油箱(10)连通;所述主缸(20)内依次设有主推杆(33)、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所述主缸(20)的侧方设有第一排油口(23)和第二排油口(24),所述主推杆(33)远离所述第一活塞(31)的一端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塞(32)远离所述第一活塞(31)的一端与所述主缸(20)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主推杆(3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活塞(31)及所述第二活塞(32)移动,所述第一活塞(31)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所述第一补偿孔(212),所述第二活塞(32)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所述第二补偿孔(22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塞(31)上靠近所述第二活塞(32)的一端设有第一皮碗(34),所述第二活塞(32)靠近所述第一活塞(31)的一侧设有第二皮碗(35),所述第一皮碗(34)与所述第二皮碗(35)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碗(35)靠近所述第一皮碗(34)的一侧设有配接件(41),所述配接件(41)与所述第一皮碗(34)之间设有第一回位弹簧(37);
所述配接件(4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411),所述配接件(4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凸台(412);所述第一凸台(411)与所述第一活塞(31)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凸台(411)套设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37)内;所述第二凸台(412)贯穿所述第二皮碗(35)并与所述第二活塞(3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1)上靠近所述第二活塞(32)的一端设有第一推杆(43),所述第一推杆(43)上远离所述第一活塞(3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皮碗(34),并与所述第一凸台(411)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推杆(43)与所述配接件(41)之间设有辅助套体(42),所述辅助套体(42)的一端与所述配接件(41)固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台(411)的外侧,所述辅助套体(42)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43)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37)套设在所述辅助套体(4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1)上远离所述主推杆(33)的末端端面配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皮碗(34)配合形成中空腔(45),所述第一推杆(43)穿插在所述中空腔(45)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1)的内部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板状的第一加强件(51)和环形的第二加强件(52);所述第二加强件(52)套设在所述第一加强件(51)内,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52)与所述第一活塞(31)同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推杆(33)远离所述第一活塞(31)的一端贯穿所述主缸(20)的前端部,所述主缸(20)的前端部设有防尘组件(60);所述防尘组件(60)为双层结构,包括设于外部的第一防尘套(61)和设于内部的第二防尘套(62),所述主推杆(33)套设在所述第二防尘套(62)内;
所述第一防尘套(61)为漏斗形结构,其侧壁设有若干凸脊(611)和若干凹谷(612),所述凸脊(611)与所述凹谷(612)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防尘套(62)的外壁设有若干向外突出的条状加强筋(63),所述条状加强筋(63)与所述凹谷(612)一一对应设设置,所述凹谷(612)对应的内壁位置与所述条状加强筋(6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尘套(62)的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64),所述环状加强筋(64)与所述条状加强筋(63)交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尘套(62)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调节环(65),所述主推杆(33)套设在所述调节环(65)内;两个所述调节环(65)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圈(66),多个所述弹性圈(66)围绕所述主推杆(33)均匀分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碗(34)与所述第一活塞(31)之间、所述第二皮碗(35)与所述第二活塞(32)之间均通过紧固钉连接;所述紧固钉包括固定连接的螺杆(71)和螺帽(72),所述螺杆(71)设有圆锥螺纹(73)。
CN202111318738.9A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53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738.9A CN113753005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738.9A CN113753005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3005A true CN113753005A (zh) 2021-12-07
CN113753005B CN113753005B (zh) 2022-02-18

Family

ID=7878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873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753005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3005B (zh)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7064A (en) * 1968-03-08 1969-07-02 Hydroease Corp Fluid Pressure Generator for Vehicl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like
JPS5992241A (ja) * 1982-11-17 1984-05-28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二段作動型マスタシリンダ
FR2781193A1 (fr) * 1998-07-16 2000-01-21 Bosch Syst Freinage Maitre-cylindre perfectionne a reaction hydraulique et auto-assistance selective
CN1377799A (zh) * 2002-05-08 2002-11-06 胡孝华 补偿阀式带备用皮碗的液压制动主缸
CN2545044Y (zh) * 2002-05-31 2003-04-16 黄来兴 新型液压制动主缸总成
CN1767974A (zh) * 2003-04-07 2006-05-03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监控制动器踏板的位置和运动的装置
CN2792888Y (zh) * 2005-03-13 2006-07-05 陈光华 汽车双腔串列式制动主缸
CN2928612Y (zh) * 2006-04-29 2007-08-01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超短型制动主缸
CN200948791Y (zh) * 2006-07-05 2007-09-19 臧福运 车用双管路制动泵
CN201002597Y (zh) * 2006-12-14 2008-01-09 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新型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CN201143932Y (zh) * 2007-12-29 2008-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主缸
CN201362250Y (zh) * 2008-11-24 2009-12-16 林滨 多功能主缸
CN201437356U (zh) * 2009-06-26 2010-04-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双腔制动主缸
CN201613890U (zh) * 2009-12-18 2010-10-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制动主缸总成
CN201633714U (zh) * 2009-12-30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用制动主缸总成
CN202001531U (zh) * 2011-03-15 2011-10-05 温州市东启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柱塞式制动主缸
CN102381301A (zh) * 2010-09-02 2012-03-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主缸和制动助力器组件
CN102434608A (zh) * 2011-09-24 2012-05-02 芜湖众发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油接头在侧边的具有补油环的双活塞制动主缸
CN102869553A (zh) * 2010-05-04 2013-01-09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液压制动系统的主缸
CN103085797A (zh) * 2013-01-25 2013-05-08 余虹仪 磁压双腔分隔式制动主缸
CN203496878U (zh) * 2013-09-04 2014-03-26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制动主缸总成
CN107139911A (zh) * 2017-04-24 2017-09-08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制动主缸
CN207089285U (zh) * 2017-08-09 2018-03-13 瑞安市东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刹车总泵
CN108749797A (zh) * 2018-05-30 2018-11-06 长春诚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进补一体式制动主缸
CN208646829U (zh) * 2018-06-22 2019-03-26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esp上坡辅助时车辆抱死的柱塞式制动主缸结构
CN208801972U (zh) * 2018-09-18 2019-04-30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主动制动系统的电控液压主动助力器
CN209757078U (zh) * 2019-01-28 2019-12-10 天津市强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泵总成
CN209852282U (zh) * 2019-01-14 2019-12-27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大补油通道的柱塞式制动主缸结构
CN210912391U (zh) * 2019-10-09 2020-07-03 长春诚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组合型多功能柱塞式制动总泵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7064A (en) * 1968-03-08 1969-07-02 Hydroease Corp Fluid Pressure Generator for Vehicl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like
JPS5992241A (ja) * 1982-11-17 1984-05-28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二段作動型マスタシリンダ
FR2781193A1 (fr) * 1998-07-16 2000-01-21 Bosch Syst Freinage Maitre-cylindre perfectionne a reaction hydraulique et auto-assistance selective
CN1377799A (zh) * 2002-05-08 2002-11-06 胡孝华 补偿阀式带备用皮碗的液压制动主缸
CN2545044Y (zh) * 2002-05-31 2003-04-16 黄来兴 新型液压制动主缸总成
CN1767974A (zh) * 2003-04-07 2006-05-03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监控制动器踏板的位置和运动的装置
CN2792888Y (zh) * 2005-03-13 2006-07-05 陈光华 汽车双腔串列式制动主缸
CN2928612Y (zh) * 2006-04-29 2007-08-01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超短型制动主缸
CN200948791Y (zh) * 2006-07-05 2007-09-19 臧福运 车用双管路制动泵
CN201002597Y (zh) * 2006-12-14 2008-01-09 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新型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CN201143932Y (zh) * 2007-12-29 2008-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主缸
CN201362250Y (zh) * 2008-11-24 2009-12-16 林滨 多功能主缸
CN201437356U (zh) * 2009-06-26 2010-04-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双腔制动主缸
CN201613890U (zh) * 2009-12-18 2010-10-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制动主缸总成
CN201633714U (zh) * 2009-12-30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车用制动主缸总成
CN102869553A (zh) * 2010-05-04 2013-01-09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液压制动系统的主缸
CN102381301A (zh) * 2010-09-02 2012-03-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主缸和制动助力器组件
CN202001531U (zh) * 2011-03-15 2011-10-05 温州市东启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柱塞式制动主缸
CN102434608A (zh) * 2011-09-24 2012-05-02 芜湖众发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油接头在侧边的具有补油环的双活塞制动主缸
CN103085797A (zh) * 2013-01-25 2013-05-08 余虹仪 磁压双腔分隔式制动主缸
CN203496878U (zh) * 2013-09-04 2014-03-26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制动主缸总成
CN107139911A (zh) * 2017-04-24 2017-09-08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制动主缸
CN207089285U (zh) * 2017-08-09 2018-03-13 瑞安市东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刹车总泵
CN108749797A (zh) * 2018-05-30 2018-11-06 长春诚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进补一体式制动主缸
CN208646829U (zh) * 2018-06-22 2019-03-26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esp上坡辅助时车辆抱死的柱塞式制动主缸结构
CN208801972U (zh) * 2018-09-18 2019-04-30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主动制动系统的电控液压主动助力器
CN209852282U (zh) * 2019-01-14 2019-12-27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大补油通道的柱塞式制动主缸结构
CN209757078U (zh) * 2019-01-28 2019-12-10 天津市强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真空助力器带制动泵总成
CN210912391U (zh) * 2019-10-09 2020-07-03 长春诚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组合型多功能柱塞式制动总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3005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40487B3 (de) Dichtelement für einen Bremszylinder einer Fahrzeugbremsanlage
EP2867077B1 (en) Damping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hydraulic system
CN113753005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
CA1325451C (en) One piece rear seal for servomotor
GB2024968A (en) Servo boosters for vehicle braking systms
US4303006A (en) Rolling diaphragm apparatus
US20130199365A1 (en) Annular Seal Element
CN203926500U (zh) 带导向环结构的离合器总泵
JP2627906B2 (ja) サーボモータ用ダイヤフラム
CN110725880A (zh) 具有高动态制动压力调节特性并带驻车功能的制动系统
JPS59199356A (ja) ブレ−キ装置
CN214421205U (zh) 一种弹性塑料件及使用该弹性塑料件的按压泵
US3906836A (en) Servo-boosters for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S5904088A (en) Brake booster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217396497U (zh) 踏板感觉模拟器和车辆
US9393943B2 (en) Brake booster with position-dependent pressure equalization
CN207229559U (zh) 一种汽车真空助力器的安装螺钉
GB2028444A (en) Brake force regulator
CN216467738U (zh) 一种适用于低始动力真空助力器的控制阀结构
CN218750726U (zh) 一种新能源车智能集成制动器
CN215204844U (zh) 双腔继动阀及基于双腔继动阀的集成epb空气处理装置
CN217778590U (zh) 一种双回路液压制动总泵
JPH044927Y2 (zh)
CN107284430A (zh) 一种汽车真空助力器
US20040026198A1 (en) Brake servo unit comprising a reaction dis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