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6320A -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6320A
CN113606320A CN202110977111.8A CN202110977111A CN113606320A CN 113606320 A CN113606320 A CN 113606320A CN 202110977111 A CN202110977111 A CN 202110977111A CN 113606320 A CN113606320 A CN 113606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ain body
channel
breather plug
watert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7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倩
唐亚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te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te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te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te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71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6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6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6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防水通气塞包括主体、设在主体内的阶梯孔,阶梯孔包括内径依次增加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设在主体上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孔滑动连接的导柱、固定在第三通孔内的固定环、两端分别抵接在导柱和固定环上的弹簧、设在第三通孔内的单向通气膜、固定在主体第二端上的防护盖、设在导柱内的第二通道以及排水通道,变速箱包括上述防水通气塞,车辆包括上述变速箱。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通过机械结构部件保证开启压力的稳定,同时能够避免润滑油进入通气塞内腔污染单向通气膜,单向通气膜还能够避免外界粉尘和水汽进入通气塞。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排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中,通气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通气系统具有连通内部与外部空气和平衡压力等作用。目前,通气系统中使用的通气塞存在容易进水和通气膜沾油后堵塞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通过机械结构部件保证开启压力的稳定,同时能够避免润滑油进入通气塞内腔污染单向通气膜,单向通气膜还能够避免外界粉尘和水汽进入通气塞。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通气塞,包括:
主体,主体内设有阶梯孔,阶梯孔包括内径依次增加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与主体的第一端连通,第三通孔与主体的第二端连通;
第一通道,设在主体的侧壁上,第一通道与外部大气连通;
导柱,与第二通孔滑动连接;
固定环,固定在第三通孔内;
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导柱和固定环上;
单向通气膜,设在第三通孔内;
防护盖,固定在主体的第二端上,用于在主体的第二端处形成一通道,通道用于连通第三通孔与第一通道;
第二通道,设在导柱内,第二通道用于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以及
至少一个排水通道,设在主体上,用于连通单向通气膜排气侧的空间与第一通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底面与导柱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环形接触面,环形接触面的外径大于主体的第一端的外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第一端上设有连接螺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的第一端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环形接触面与连接螺纹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通孔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通道与第三通孔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在第三通孔内的压环,压环用于将单向通气膜压在固定环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环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至少存在一个排水孔和匹配的排水通道连通。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在压环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孔与压环的同一个端面的距离不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二通孔的连通处为多个。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二通孔的连通处围绕导柱的轴线均匀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柱包括第一部分和设在第一部分上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二部分的外径;
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部分的侧壁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防水通气塞。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变速箱。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使用了机械式的密封方式,能够在压力增大时自动开启,压力恢复正常后自动关闭,能够避免油液进入使单向通气膜失效,还能够在进水后通过排水通道将内部的积水排出,保证排气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通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图1给出的三维爆炸图。
图3是基于图1给出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了气流方向。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环上排水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导柱,3、固定环,4、弹簧,5、单向通气膜,6、压环,7、防护盖,8、排水通道,9、密封件,11、阶梯孔,12、第一通道,14、环形接触面,15、连接螺纹,16、密封圈,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二通道,61、排水孔,71、通道,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汽车变速箱(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减速器升温,内部气体膨胀,内部气压激增,增加的压力如果无法及时释放,就会导致润滑油从密封件或者密封面泄漏,也不利于变速器(减速器)散热。
因此,变速器(减速器)都设置有通气系统,通气系统连通大气,用于平衡减速器内部气压,保证各密封件或者密封面在合理的压差下工作,避免变速箱(减速器)润滑油泄漏。同时,外界的粉尘或者水汽不能进入变速箱(减速器)内部,避免引起润滑油变质,从而导致内部零部件早期失效。
现目前市场上主流通气塞分为常通式通气塞、单向结构通气塞、单向膜通气塞,下面分别对这三种通气塞进行介绍。
常通式通气塞,一般以直通管路连接大气,头部装配一个防尘帽,该结构防尘防水等级较低,粉尘和水汽都能进入减速器内部引起润滑油变质,整车涉水试验无法通过。
单向结构通气塞,当内部气压大于通气塞开启压力后对外排气,如果排气的同时整车涉水,打开的通气道会有水进入,整车涉水试验无法通过。
单向膜通气塞,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和水进入变速箱内部,但通气膜沾油后堵塞通气孔隙,无法通气。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水通气塞,该防水通气塞主要由主体1、导柱2、固定环3、弹簧4、单向通气膜5和防护盖7等组成,具体而言,主体1内开设有一个阶梯孔11,阶梯孔11的作用是放置机械开关结构和单向通气膜5等。
请参阅图4,阶梯孔11由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组成,这三个通孔首尾相连,并且内径顺序增加,也就是第一通孔111的内径小于第二通孔112的内径,第二通孔112的内径小于第三通孔113的内径。
第一通孔111与主体1的第一端连通,第三通孔113与主体1的第二端连通,主体1的第一端用于与需要进行气压调节的设备连接。需要进行排气时,设备内部多余的气体顺序经过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
请参阅图1,导柱2位于与第二通孔112内并与第二通孔112滑动连接,作用是配合固定环3来控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通断,固定环3固定在第三通孔113内。
导柱2有两个位置,一个是封闭位置,一个是打开位置,导柱2位于封闭位置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处于断开的状态,导柱2位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处于连通的状态。
导柱2由打开位置移动到封闭位置的动力由弹簧4提供,弹簧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导柱2和固定环3上,作用是推动导柱2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上。在弹簧4推力作用下,导柱2的一端会抵接在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上。
导柱2由封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动力由设备内的气压提供,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通孔111与设备内部的空间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11内的气压与设备内部空间中的气压是相同的,当设备内部空间中的气压发生变化时,第一通孔111内的气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由于此时导柱2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连接处堵塞,导致第二通孔112内的气压不会发生变化。
请参阅图3,设备内的气压增大时,第一通孔111内的气压会随之增加,此时作用到导柱2上的压力也会增加,当压力增加到超过弹簧4施加在导柱2上的作用力时,导柱2就会向远离第一通孔111的方向移动,此时,导柱2与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之间出现缝隙,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连通。
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连通后,设备内多余的气体就会经过第一通孔111并流入到第二通孔112内。
单向通气膜5放置在第三通孔113内,作用是限制第三通孔113内气体的流动方向,单向通气膜5具有气体的单向通过性,也就是气体只能从单向通气膜5的一次侧流动到另一侧,不能反向流动,这就使得第二通孔112内的气体可以穿过单向通气膜5后流入到第三通孔113内,但是第三通孔113内的气体不能流入到第二通孔112内,同时,单向通气膜5还能够拦截灰尘和水汽等。
第一通道12位于主体1的侧壁上并与外部大气连通,作用是将主体1内部多余的气体排出。
请参阅图1,防护盖7固定在主体1的第二端上,并且,防护盖7还能够在主体1的第二端处形成一通道71,通道71用于连通第三通孔113与第一通道12。因为第三通孔113位于主体内,第一通道12位于主体1外,二者无法直接连通,增加了通道71后,从第三通孔113流出的气体就可以先流入到通道71内,然后再通过第一通道12流入到大气中。
根据上述内容中的记载,设备内部多余的气体会顺序经过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然后再经过通道71和第一通道12,最终从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防水通气塞中排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盖7与主体1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盖7与主体1通过过盈压装的方式连接。
应理解,防护盖7能够将主体1的第二端包裹住,从排气的角度考虑,主体1不再具备的轴向排气的功能,但是由于防护盖7将第三通孔113和第一通道12连通,使得主体1具备了径向排气的功能。结合一个具体的场景,如果出现了涉水情况,水会与防护盖7的外表面接触但是不会进入到防护盖7内,只有在浸泡或者较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水才会沿着第一通道12流入到防护盖7内。
在没有防护盖7,也就是主体具备轴向排气的功能时,如果出现了涉水情况,那么水就会从排气口直接进入到主体1内。
第二通道23设在导柱2内,作用是连通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
应理解,导柱2位于第二通道23内时,会将第二通道23的一部分堵塞的,导致在排气过程中第二通孔112内的气体无法进入到第三通孔113内,因此需要第二通道23将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连通。
排水通道8的主要作用是将主体1内的进水排出,结合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当有水进入到主体1内时,水会经过第一通道12和通道71流入到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空间中,但由于单向通气膜5的拦截,这些水会积聚在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空间中。
排水通道8位于设在主体1上,能够连通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空间与第一通道12,这样,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积聚的水就能够通过排水通道8流到第一通道12内,然后通过第一通道12流出。
还应理解,第一通道12与外部的大气连通,因此既能够作为排气通道使用,也能够作为排水通道使用。
整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通气塞,使用了机械式的密封方式,当设备内部的气压升高时,会推动导柱2移动,此时防水通气塞由封闭状态转为开启状态,多余的气体排出后,防水通气塞由开启状态自动转为封闭状态。
由于防水通气塞的日常状态为封闭状态,因此机器内部的油液也不会进入到主体1内部,导致单向通气膜5被油液污染。
当外部的水进入到主体1内后,这些水会积存在单向通气膜5的排气侧,由于单向通气膜5的阻挡,进入到主体1内的水也不会进入到与防水通气塞连接的机器内。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水会通过排水通道8流入到第一通道12内,然后通过第一通道12流出。
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与导柱2靠近第一通孔111的一端之间设有密封件9,密封件9的作用是提高导柱2的密封性。
应理解,主体1与导柱2均采用刚性材料制作,因此二者的贴合可能不紧密,存在潜在的泄漏风险,增加了密封件9后,密封件9位于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与导柱2之间,当导柱2与密封件9接触后,密封件9发生形变,能够提供更好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件9为密封圈。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件9为密封垫。
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体1上设有环形接触面14,环形接触面14的外径大于主体1的第一端的外径。增加环形接触面14的作用上提高主体1与设备连接处的密封性,当环形接触面14与设备连接处的表面接触后,在接触的部分处能够产生轻微的形变,使得此处不易发生泄漏。
主体1与设备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主体1的第一端上设有连接螺纹15,主体1与设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
第二种,主体1的第一端上没有螺纹,但是主体1上有螺栓,螺栓的一端穿过主体1上的孔后拧在设备上的螺纹孔内,将主体1固定在设备上。
对于上述两种方式,均可以在主体1的第一端上增加一个密封圈16,密封圈16位于环形接触面14与连接螺纹15之间,作用是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发生泄漏,同时还能够避免变速箱内部润滑油通过该部位结合面渗漏,也避免外部水汽或粉尘进入变速器(减速器)内部。
请参阅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柱2由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组成,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一体成型,并且,第一部分21的外径大于第二部分22的外径。
导柱2的第一部分21与第二通孔112滑动连接,第二部分22与第二通孔112的内壁之间存在一个缝隙,该缝隙的作用是使从第一通孔111流入的空气能够快速的流入到第二通道23内。
第二通道23的第一端与第二部分22的侧壁连通,因为第二部分22与第二通孔112的内壁之间存在一个缝隙,因此从第一通孔111流入的空气能够快速的流入到第二通道23内,这种结构能够在导柱2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排气速度。
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排水通道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排水通道8的数量适当增加时,可以使能够使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积水能够快速排出。
当排水通道8的数量为多个时,在第三通孔113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通道8与第三通孔113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就可以使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积水能够尽可能的排尽。
应理解,排水通道8只能使位于排水通道8最低点上方的水流出,位于水通道8最低点下方的水无法通过水通道8流出。当排水通道8的高度一致时,单向通气膜5的排气侧就存在积水无法排出的可能,当有一个排水通道8与单向通气膜5之间的距离非常小时,就能够避免单向通气膜5的排气侧出现积水的可能。
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三通孔113内的压环6,压环6的作用是将单向通气膜5压在固定环3上,这样能够避免诸如气流和震动等的影响使单向通气膜5出现移位。
当然,单向通气膜5也可以使用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在第三通孔113内,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连接处也可能出现松动。
增加了压环6后,压环6能够将单向通气膜5直接压在固定环3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环6与第三通孔113的内壁配合关系为过盈配合,因为看压环6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能够承受一定量的轻微形变,因此可以使用较大的过盈量来保证与第三通孔113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7,进一步地,在压环6上增加了排水孔61,排水孔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排水孔61和匹配的排水通道8连通,作用是使压环6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61和排水通道8排出。
应理解,压环6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会在单向通气膜5的排气侧形成一个积水区,积水区会导致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水无法完全排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压环6上增加了排水孔61并同时在安装压环6时将排水孔61对准周围的排水通道8,积水区的水就能够通过排水孔61和排水通道8流出。
请参阅图8,排水孔61的数量为多个,为了达到更好的排水效果,在压环6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孔61与压环6的同一个端面的距离不同,也就是以压环6的一个端面为基准,存在多个排水高度。
和前文中关于排水通道8的记载类似,经过这样的调整后,可以使得至少存在一个排水孔61能够尽可能的靠近单向通气膜5,使得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水能够尽可能的流出。
请参阅图1和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防水通气塞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为多个,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从第一通孔111流入到第二通孔112内的气体能够迅速排出。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围绕导柱2的轴线均匀设置。
应理解,当导柱2与第二通孔112的底面或者密封件9脱离接触后,第一通孔111内的气体会比较均匀的从导柱2的四周流过,然后进入到第二通孔112内,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围绕导柱2的轴线均匀设置时,可以使这些流入到第二通孔112内的气体能够迅速从最近的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流入到第二通道23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包括上述内容中记载的防水通气塞。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内容中记载的变速箱。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主体(1)内设有阶梯孔(11),阶梯孔(11)包括内径依次增加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第一通孔(111)与主体(1)的第一端连通,第三通孔(113)与主体(1)的第二端连通;
第一通道(12),设在主体(1)的侧壁上,第一通道(12)与外部大气连通;
导柱(2),与第二通孔(112)滑动连接;
固定环(3),固定在第三通孔(113)内;
弹簧(4),弹簧(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导柱(2)和固定环(3)上;
单向通气膜(5),设在第三通孔(113)内;
防护盖(7),固定在主体(1)的第二端上,用于在主体(1)的第二端处形成一通道(71),通道(71)用于连通第三通孔(113)与第一通道(12);
第二通道(23),设在导柱(2)内,第二通道(23)用于连通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以及
至少一个排水通道(8),设在主体(1)上,用于连通单向通气膜(5)排气侧的空间与第一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12)的底面与导柱(2)靠近第一通孔(111)的一端之间设有密封件(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有环形接触面(14),环形接触面(14)的外径大于主体(1)的第一端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第一端上设有连接螺纹(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第一端上设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位于环形接触面(14)与连接螺纹(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在第三通孔(113)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通道(8)与第三通孔(113)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第三通孔(113)内的压环(6),所述压环(6)用于将单向通气膜(5)压在固定环(3)上,所述压环(6)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61),排水孔(61)和匹配的排水通道(8)连通,所述排水孔(61)的数量为多个,在压环(6)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存在两个排水孔(61)与压环(6)的同一个端面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道(23)与第二通孔(112)的连通处围绕导柱(2)的轴线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水通气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2)包括第一部分(21)和设在第一部分(21)上的第二部分(22);
第一部分(21)的外径大于第二部分(22)的外径;
第二通道(23)的第一端与第二部分(22)的侧壁连通。
9.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通气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防水通气塞。
CN202110977111.8A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Pending CN113606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7111.8A CN113606320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7111.8A CN113606320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6320A true CN113606320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41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7111.8A Pending CN113606320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63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4076A (zh) 一种通气塞
JP3996576B2 (ja) ピストン型アキュムレータ
KR101253652B1 (ko) 두 개의 파이프 단부들을 연결하기 위한 결합 요소
KR20150023333A (ko) 모터차량의 플랩축용 플랩힌지 장치
CN216343829U (zh)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JP6479080B2 (ja) ブリーザ装置
CN113606320A (zh) 一种防水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CN101235891A (zh) 汽车变速器尤其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前轴变速器的换气装置
CN112923045A (zh) 一种减速箱用过滤器
JP2002181057A (ja) 鉄道車両用軸受装置
CN212604299U (zh) 一种排气装置及驱动桥
CN218000491U (zh) 一种调温阀
CN103437904A (zh) 一种曲轴箱及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11561596B (zh) 离合用三通阀
CN213981925U (zh) 一种顶盖总成防漏、防渗水的通气装置
CN213628799U (zh) 通气结构的防水组件
CN210141311U (zh) 变速器的通气装置
CN211975885U (zh) 一种电主轴的气封结构
EP3453580B1 (en) Cap assembly and reservoir comprising same
CN219866171U (zh) 一种变速箱通气阀
CN218935225U (zh) 一种通气塞、变速箱及车辆
CN220396441U (zh) 用于减速器的冷却水嘴及减速器
CN220628112U (zh) 防爆阀和电池包
CN211501687U (zh) 阀门
CN219570811U (zh) 一种蜗轮减速箱箱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