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2212B -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2212B
CN113602212B CN202110818894.5A CN202110818894A CN113602212B CN 113602212 B CN113602212 B CN 113602212B CN 202110818894 A CN202110818894 A CN 202110818894A CN 113602212 B CN113602212 B CN 113602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noise reduction
sheet metal
reduction box
met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88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2212A (zh
Inventor
张凯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88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2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2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包括汽车顶盖钣金件、后背门钣金件,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降噪盒体,降噪盒体位于空腔的两侧,降噪盒体内设置有腔体,降噪盒体上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腔体中设置有吸音材料;降噪盒体与汽车顶盖钣金件之间、降噪盒体与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本发明中,通过在空腔的两侧设置降噪盒体,吸音孔结构能够衰减空腔内的涡流噪声,同时设置在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能够进一步吸收空腔内的涡流噪声,两者结合,实现了良好的降噪的效果,有效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两厢车车型上,如图1所示,在后背门钣金件2的上端设置有后扰流板3,后背门钣金件2的上端与汽车顶盖板金件1之间会形成一个空腔4,当汽车在行驶时,气流流经该空腔的时候,会激发空腔里的空气振动而产生巨大的涡流噪声,噪声频率和腔体的深度和宽度存在关联,频率约在500Hz-2000Hz,声音类似“呼呼声”,此噪声频率带刚好处于人的敏感频率带,该噪声会传到车内,尤其是汽车后排的位置,严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汽车后背门钣金件上端与汽车顶盖钣金件之间会形成一个空腔,当汽车在行驶时,气流流经该空腔的时候,会激发空腔里的空气振动而产生巨大的涡流噪声,严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的问题,提供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包括汽车顶盖钣金件、后背门钣金件,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形成空腔,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降噪盒体,降噪盒体位于空腔的两侧,降噪盒体内设置有腔体,降噪盒体上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腔体中设置有吸音材料;降噪盒体与汽车顶盖钣金件之间、降噪盒体与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
本发明中,通过在空腔的两侧设置降噪盒体,通过通孔将空腔与降噪盒体内的腔体连通,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腔内产生涡流噪声时,通过降噪盒体上的吸音孔结构,能够衰减空腔内的涡流噪声,同时设置在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能够进一步吸收空腔内的涡流噪声,两者结合,实现了良好的降噪的效果,有效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考虑到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受到雨水、灰尘等影响,降噪效果会大大下降,需要进行更换,因此本发明中,降噪盒体与汽车顶盖钣金件、后背门钣金件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相连,从而方便了降噪盒体的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顶盖钣金件或者后背门钣金件上的插接块、设置在降噪盒体上的插接件,插接块上设置有插槽,插槽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插接件包括固定杆、活动块、弹性弯曲板,活动块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孔,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降噪盒体上,另一端伸入活动块上的导向槽中,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导向槽中,弹性弯曲板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插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弹性弯曲板相配合的限位卡槽;固定杆远离降噪盒体的一端设置随动杆,随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连接在活塞孔中,第一活塞与活塞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活动块上连接有卡扣,卡扣包括弹性臂,弹性臂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弹性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钩;活动块上还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缸体,缸体位于弹性臂的一侧;缸体中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连接有伸缩杆,缸体上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伸缩杆穿过导向孔,伸缩杆的一端伸出于缸体;缸体靠近弹性臂的一端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缸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均装有液体介质;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本发明中,通过将降噪盒体上的插接件插入插接块上的插槽中,实现降噪盒体的固定连接。插接件在插入插槽前,弹性弯曲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此时弹性弯曲板处于较为平缓的弧度,弹性弯曲板两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固定杆与活动块之间的整体长度达到最长;插接件与插接块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插接件插入插槽中,活动块伸入定位槽中,活动块的一端与定位槽的底部接触;然后继续使固定杆插入,在这过程中,活动块保持不动,而固定杆则朝着导向槽的底部移动,随着固定杆的移动,弹性弯曲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减小,弹性弯曲板被进一步弯曲,使得弹性弯曲板向限位卡槽内凸出,当固定杆移动至某一位置时,卡钩伸入连接槽中并与卡槽配合,使得卡钩与连接块之间实现连接,固定杆与活动块之间锁止,此时停止固定杆的继续插入,弯曲后的弹性弯曲板卡入限位卡槽中,从而实现插接件与插接块之间的连接,进而将降噪盒体连接到汽车顶盖钣金件或后背门钣金件上。当需要将降噪盒体拆下时,只需使固定杆继续朝导向槽底部移动一段距离,随着固定杆的继续移动,会带动随动杆和第一活塞朝着活塞孔的底部移动,使得第一腔体的容积缩小,第一活塞中的液体介质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二腔体中,推动第二活塞和伸缩杆移动,伸缩杆会向外顶出,伸缩杆的前端会顶住弹性臂并使弹性臂一端的卡钩脱离卡槽,从而使卡扣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断开,固定杆和活动块之间便可以相对移动; 此时弹性弯曲板便会自然伸展,弹性弯曲板恢复至较为平缓的弧度,使得弹性弯曲板从限位卡槽中脱离,这样插接件便能从插槽中拔出;同时弹性弯曲板在自然伸展的过程中,固定杆和活动块之间的整体长度变长,从而会将降噪盒体从凹槽中顶出一定的距离,便于将降噪盒体取出;同时,连接管的管径较小,为2~3毫米,因此插接件在从插槽中拔出的过程中,由于连接管的管径较细,液体介质通过连接管的流速较慢,液体介质并不会瞬间从第二腔体回流至第一腔体中,这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伸缩杆以较慢的速度缩回,使卡钩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与卡槽脱离的状态,从而有充足的时间使卡钩从连接槽中拔出。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弯曲板由弹簧钢制成。
作为优选,汽车顶盖钣金件上设置有挡雨板,挡雨板位于凹槽的上方。通过设置挡雨板,能够有效避免雨水进入降噪盒体中,进而降低雨水对吸音材料的影响,提高吸音材料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吸音孔的孔径为3-5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降噪盒体的厚度为1.5~2毫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在空腔的两侧设置降噪盒体,通过通孔将空腔与降噪盒体内的腔体连通,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腔内产生涡流噪声时,通过降噪盒体上的吸音孔结构,能够衰减空腔内的涡流噪声,同时设置在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能够进一步吸收空腔内的涡流噪声,两者结合,实现了良好的降噪的效果,有效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为现有乘用车上的空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为插接件在未插入插接块时的示意图。
图中:1、汽车顶盖钣金件、2、后背门钣金件,3、后扰流板,4、空腔,5、降噪盒体,6、挡雨板,7、吸音孔,8、插接块,9、插槽,10、定位槽,11、限位卡槽,12、固定杆,13、活动块,14、导向槽,15、随动杆,16、第一活塞,17、第一腔体,18、弹性弯曲板,19、第一弹簧,20、连接管,21、卡扣,22、连接块,23、连接槽,24、卡槽,25、连接柱,26、缸体,27、第二活塞,28、伸缩杆,29、第二弹簧,30、第二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包括汽车顶盖钣金件1、后背门钣金件2,汽车顶盖钣金件1和后背门钣金件2的之间形成空腔4。汽车顶盖钣金件1和后背门钣金件2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降噪盒体5,降噪盒体5位于空腔4的两侧。降噪盒体5的厚度为1.5~2毫米。降噪盒体5内设置有腔体,降噪盒体5上靠近空腔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7。吸音孔7的孔径为3-5毫米。腔体中设置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为吸音海绵。汽车顶盖钣金件1上设置有挡雨板6,挡雨板6位于凹槽的上方。
降噪盒体5与汽车顶盖钣金件1之间、降噪盒体5与后背门钣金件2之间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顶盖钣金件1或者后背门钣金件2上的插接块8、设置在降噪盒体5上的插接件。插接块8上设置有插槽9,插槽9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10。插接件包括固定杆12、活动块13、弹性弯曲板18,活动块13上设置有导向槽14。导向槽14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孔,固定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降噪盒体5上,另一端伸入活动块13上的导向槽14中。固定杆1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4中。弹性弯曲板18由弹簧钢制成。弹性弯曲板18的一端与固定杆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块13固定连接。插槽14的一侧设置有与弹性弯曲板18相配合的限位卡槽11。固定杆12远离降噪盒体5的一端设置随动杆15,随动杆15远离固定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16,第一活塞16连接在活塞孔中,第一活塞16与活塞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7。固定杆1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块22,连接块22上设置有连接槽23,连接槽23的一侧设置有卡槽24;活动块13上连接有卡扣21,卡扣21包括弹性臂,弹性臂一端与活动块13固定连接,弹性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槽24相配合的卡钩。活动块13上还设置有连接柱25,连接柱25上设置有缸体26,缸体26位于弹性臂的一侧。缸体26中设置第二活塞27,第二活塞27上连接有伸缩杆28,缸体26上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伸缩杆28穿过导向孔。伸缩杆28的一端伸出于缸体26。缸体26靠近弹性臂的一端与第二活塞2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9,缸体26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27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0,第二腔体30与第一腔体17之间通过连接管20相连。第一腔体17和第二腔体30中均装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为液压油。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9。
考虑到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受到雨水、灰尘等影响,降噪效果会大大下降,需要进行更换,因此本发明中,降噪盒体与汽车顶盖钣金件、后背门钣金件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相连,从而方便了降噪盒体的更换。通过将降噪盒体上的插接件插入插接块上的插槽中,实现降噪盒体的固定连接。插接件在插入插槽前,弹性弯曲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此时弹性弯曲板处于较为平缓的弧度,弹性弯曲板两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固定杆与活动块之间的整体长度达到最长;插接件与插接块之间进行连接时,将插接件插入插槽中,活动块伸入定位槽中,活动块的一端与定位槽的底部接触;然后继续使固定杆插入,在这过程中,活动块保持不动,而固定杆则朝着导向槽的底部移动,随着固定杆的移动,弹性弯曲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减小,弹性弯曲板被进一步弯曲,使得弹性弯曲板向限位卡槽内凸出,当固定杆移动至某一位置时,卡钩伸入连接槽中并与卡槽配合,使得卡钩与连接块之间实现连接,固定杆与活动块之间锁止,此时停止固定杆的继续插入,弯曲后的弹性弯曲板卡入限位卡槽中,从而实现插接件与插接块之间的连接,进而将降噪盒体连接到汽车顶盖钣金件或后背门钣金件上。当需要将降噪盒体拆下时,只需使固定杆继续朝导向槽底部移动一段距离,随着固定杆的继续移动,会带动随动杆和第一活塞朝着活塞孔的底部移动,使得第一腔体的容积缩小,第一活塞中的液体介质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二腔体中,推动第二活塞和伸缩杆移动,伸缩杆会向外顶出,伸缩杆的前端会顶住弹性臂并使弹性臂一端的卡钩脱离卡槽,从而使卡扣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断开,固定杆和活动块之间便可以相对移动,此时弹性弯曲板便会自然伸展,弹性弯曲板恢复至较为平缓的弧度,使得弹性弯曲板从限位卡槽中脱离,这样插接件便能从插槽中拔出;同时弹性弯曲板在自然伸展的过程中,固定杆和活动块之间的整体长度变长,从而会将降噪盒体从凹槽中顶出一定的距离,便于将降噪盒体取出;同时弹性弯曲板在自然伸展的过程中,固定杆和活动块之间的整体长度变长,从而会将降噪盒体从凹槽中顶出一定的距离,便于将降噪盒体取出;同时,连接管的管径较小,为2~3毫米,因此插接件在从插槽中拔出的过程中,由于连接管的管径较细,液体介质通过连接管的流速较慢,液体介质并不会瞬间从第二腔体回流至第一腔体中,这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伸缩杆以较慢的速度缩回,使卡钩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与卡槽脱离的状态,从而有充足的时间使卡钩从连接槽中拔出。
本发明中,通过在空腔的两侧设置降噪盒体,通过通孔将空腔与降噪盒体内的腔体连通,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腔内产生涡流噪声时,通过降噪盒体上的吸音孔结构,能够衰减空腔内的涡流噪声,同时设置在降噪盒体内的吸音材料能够进一步吸收空腔内的涡流噪声,两者结合,实现了良好的降噪的效果,有效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包括汽车顶盖钣金件、后背门钣金件,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汽车顶盖钣金件和后背门钣金件上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降噪盒体,降噪盒体位于空腔的两侧,降噪盒体内设置有腔体,降噪盒体上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吸音孔,腔体中设置有吸音材料;降噪盒体与汽车顶盖钣金件之间、降噪盒体与后背门钣金件之间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顶盖钣金件或者后背门钣金件上的插接块、设置在降噪盒体上的插接件,插接块上设置有插槽,插槽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插接件包括固定杆、活动块、弹性弯曲板,活动块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孔,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降噪盒体上,另一端伸入活动块上的导向槽中,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导向槽中,弹性弯曲板的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插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弹性弯曲板相配合的限位卡槽;固定杆远离降噪盒体的一端设置随动杆,随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连接在活塞孔中,第一活塞与活塞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固定杆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活动块上连接有卡扣,卡扣包括弹性臂,弹性臂一端与活动块固定连接,弹性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钩;活动块上还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缸体,缸体位于弹性臂的一侧;缸体中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连接有伸缩杆,缸体上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伸缩杆穿过导向孔,伸缩杆的一端伸出于缸体;缸体靠近弹性臂的一端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缸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均装有液体介质;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海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弯曲板由弹簧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汽车顶盖钣金件上设置有挡雨板,挡雨板位于凹槽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孔的孔径为3-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盒体的厚度为1.5~2毫米。
CN202110818894.5A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Active CN113602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894.5A CN11360221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894.5A CN11360221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2212A CN113602212A (zh) 2021-11-05
CN113602212B true CN113602212B (zh) 2023-05-16

Family

ID=7833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8894.5A Active CN113602212B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221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03A (zh) * 2021-03-25 2021-06-29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调机构的叉车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01Y2 (ja) * 1988-08-03 1995-01-18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のリップ構造
JP2000038158A (ja) * 1998-07-24 2000-02-0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FR2918016B1 (fr) * 2007-06-29 2009-12-0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reduire les bruits generes dans une cavite continue d'ouvrants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N201677832U (zh) * 2010-03-22 2010-12-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腔内隔音胶块
CN204415295U (zh) * 2015-02-02 2015-06-24 重庆市迪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降噪的发泡材料挡板
CN206537237U (zh) * 2017-03-17 2017-10-03 东莞市莲盛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衣帽架的吸音棉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4103A (zh) * 2021-03-25 2021-06-29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调机构的叉车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2212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5261B (zh) 一种房车紧急制动时的车厢缓冲方法
CN109398276A (zh) 一种车辆防撞装置
CN11000155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分级式缓冲型保险杠
CN113602212B (zh) 一种乘用车空腔降噪结构
CN103542033A (zh) 一种单筒减震器
CN2260740Y (zh) 汽车碰撞阻尼减震装置
CN105000073B (zh) 一种改进的校车
CN204164257U (zh) 双柱减震装置
CN21634362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缓冲装置
CN103661110A (zh) 一种低风噪汽车外后视镜
CN206528438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CN216306589U (zh) 一种车辆动力装置的减震安装装置
CN208041129U (zh) 一种缓冲液压缸
CN220947952U (zh) 一种踏板快速回位的减震装置及汽车
CN212106753U (zh) 一种双向阻尼后减震器
CN213064443U (zh) 减震器筒体
CN21543632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20483216U (zh) 一种带有辅助限位结构的汽车门护板
CN217835558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安装用减震座
CN220842150U (zh) 一种汽车门板结构
CN204775081U (zh) 汽车防撞保险杆装置
CN216131315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弹簧托架
CN204726367U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211501447U (zh) 一种具有二级缓速的减震器
CN211550368U (zh) 一种气油分离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