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2394B -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2394B
CN113592394B CN202110823638.5A CN202110823638A CN113592394B CN 113592394 B CN113592394 B CN 113592394B CN 202110823638 A CN202110823638 A CN 202110823638A CN 113592394 B CN113592394 B CN 113592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reight
container
loading
emerg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36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2394A (zh
Inventor
朱克非
周凌云
丁小东
王涵晴
刘启钢
许植深
于雪峤
唐力
宫薇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1108236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2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2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2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2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2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铁货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货运转运模块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由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统一调度控制;所述货运转运模块包括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高铁货运装卸区和内部处理区,所述内部处理区包括安检贴标区和暂存分拨区;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包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智能调度中枢、智能指挥中枢及作业执行装备;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全程流水线式作业,处理能力大、作业时效性强,与高铁货运大运量、高时效的特点相匹配,便于铁路部门统一数据接口,并进行高效处理,提升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货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快递行业业务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社会对快递物流时效、能力、环保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高铁以其在速度时效、运输能力、节能环保、网络通达性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成为快递物流干线运输新的发展方向。即未来高铁货运业务将以专用高铁货运动车组作为干线运载工具,但目前缺乏物流作业场地内进行专业化的装卸、分拣、暂存、安检等作业;因此提升专业化物流场地内的作业效率是保证高铁货运运输时效,加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授权公告号为CN212049072U的中国实用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以折叠转运车的形式在仓库与列车之间快速形成用于货物自动化转运的转运平台,具有减少存放空间、设备便于重复利用的优势,但这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存在下列不足:
(1)该系统应用前提为储存于仓库内的高铁货运集装器具均需要装载去往同一方向的高铁货运动车组。但专业化高铁货运物流基地具备区域性辐射的特点,往往需要处理多个方向的快递运输需求,因此在高铁货运动车组装车之前,需要对货物按照目的地进行分拨后再进行装车作业,该系统未考虑分方向的货物分拨作业。
(2)该系统包括主要固定设施为仓库及装卸站台,但高铁货运业务以次晨达、次日达等高端快递业务为目标市场,需要较高的货物周转效率,若货物长期于物流基地存储则会大幅降低运输时效,降低业务竞争优势。
(3)高铁货运业务是以高速铁路为骨干,以公路配送为末梢的综合运输体系,但该系统仅考虑了仓库至动车组的装卸作业环节,未考虑公路车辆至仓库的作业环节,无法覆盖专业化高铁货运作业场站内全作业流程,形成公铁联运闭环,无法系统性的支撑高铁货运业务节点作业创新。
(4)由于快递行业作业特征为逐级分拣,即快递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按照方向由大到小进行多次分拣。因此在高铁货运作业中,经过区域内不同快递作业节点的分拣作业,前往高铁货运物流作业节点快递物流卡车往往装载着多个前往不同方向高铁货运集装器,在这种情形下,传统铁路的线边库作业形式会导致单个卡车需要去往多个站台进行多次作业,大大降低了运输时效,而该专系统则是基于传统铁路货运线边库布置形式设计的转运系统,无法满足快递物流作业需要。
(5)在智能物流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本发明仅考虑线下具体设备的应用,未考虑线上信息系统及线下设备的统一应用,快递物流行业存在货物重量小、件数多、方向杂、信息量大的特点,若没有信息系统对作业场景的统一调度和控制,其作业效率及准确性将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货运转运模块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由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统一调度控制;
所述货运转运模块包括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高铁货运装卸区和内部处理区,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和高铁货运装卸区与内部处理区邻接;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包括接驳区和装卸区,所述接驳区与装卸区邻接;所述内部处理区包括安检贴标区和暂存分拨区;所述安检贴标区邻接于所述暂存分拨区的周边外侧,所述暂存分拨区处于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的中心位置;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包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智能调度中枢、智能指挥中枢及作业执行装备;所述智能调度中枢与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以及智能指挥中枢进行联网作业;所述智能指挥中枢对所述作业执行装备指挥作业;所述外部信息交互负责为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提供外部信息源;所述内部信息采集负责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内部信息源的采集。
优选的,所述内部处理区设有值班维保区和应急作业区;所述值班维保区设于所述暂存分拨区的对角外侧,其内设有值班房及充电座,供作业人员值班及所述电动无人叉车的充电与维保使用;所述应急作业区设于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的两端,设有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对特殊货物进行优先作业。
优选的,所述内部处理区还设有坡道,所述坡道包括设备坡道和应急作业坡道;所述设备坡道连接地面与所述值班维保区;所述应急作业坡道连接地面与所述应急作业区。
优选的,所述接驳区,为快递物流车辆提供停靠区域,位于所述内部处理区的周边外侧,设有卡车与集装箱;
所述装卸区,位于所述接驳区与所述安检贴标区之间,设有为卡车进行装卸作业的电动无人叉车;
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包括高铁货运装卸站台、高铁货运装卸线和高铁货运动车组,负责高铁货运动车组的装卸作业;
所述安检贴标区,位于所述装卸区与所述暂存分拨区之间,包括安检集成设备和安检区辊道;
所述暂存分拨区,负责集装箱在装卸作业前的暂存与各站台分拣作业,所述暂存分拨区设有暂存区辊道、转运万向轮地板、动车组万向轮地板以及安全通道,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邻近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
优选的,所述安检集成设备负责集装箱的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包括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所述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之间设有安检仪传送带、信息扫描装置、安检仪和贴标装置。
优选的,所述外部信息交互包括铁路干线运输模块、铁路车站管理模块、快递企业管理模块及辅助模块;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提供的信息包括车辆到达、出发时刻;所述快递企业管理模块管理的信息包括集装箱的去向、品类、到发时间;
所述内部信息采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摄像头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信息采集和辅助传感器信息采集;
所述智能调度中枢包括快递物流车辆指挥、配载方案生成及作业计划编制;
所述快递物流车辆指挥根据车辆装载信息提前制定快递物流车辆的停靠位置;
所述配载方案生成为高铁货运动车组提供货物装载方案,根据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提供的集装箱信息生成预配载方案,并根据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的集装箱重量对所述预配载方案进行调整,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所述作业计划编制根据最终配载方案,以及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和铁路车站管理模块的要求,生成最终作业计划;
所述智能指挥中枢负责对所述作业计划的具体拆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作业指挥、电动无人叉车作业指挥、辊道作业指挥和万向轮地板作业指挥;
所述作业执行装备包括安检集成设备、电动无人叉车、辊道和万向轮地板。
优选的,该方法用于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该方法包括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接收至卡车的作业方法、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的作业方法和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接收至卡车的作业方法;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接收高铁货运动车组到发信息,由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接收快递物流车辆装载信息及集装箱信息;
S5.2:智能调度中枢的快递物流车辆指挥生成快递物流车辆停靠方案,由配载方案生成功能生成预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生成预作业计划方案;
S5.3: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对集装箱信息进行收集,配载方案生成对所述预配载方案修正,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S5.4:根据所述最终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修正所述预作业计划方案,生成最终作业计划方案;
S5.5:智能指挥中枢根据所述最终作业计划方案指挥作业执行装备进行指挥作业;
S5.6:作业过程中,内部信息采集不断收集作业执行装备的作业信息,并反馈至智能调度中枢;
S5.7:所述智能调度中枢根据内部信息采集的信息视需求调整作业计划方案,并由智能指挥中枢指挥作业执行装备执行,直至作业完成。
优选的,所述将集装箱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零散快件由快递企业分拣中心完成分拣作业,装载至集装箱,并将所述集装箱载于卡车内;
S1.1:所述卡车到达接驳区,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1.2:电动无人叉车在装卸区中将所述集装箱从所述卡车内卸下;
S1.3:并搬运至安检贴标区的安检集成设备中;
S1.4:所述集装箱在所述安检集成设备中完成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
S1.5:所述集装箱按照配载顺序经暂存区辊道及转运万向轮地板的分拨和搬运进入暂存分拨区;
S1.6:并将集装箱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
S1.7: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
S1.8:所述集装箱经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并完成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装车作业;
所述将集装箱接收至卡车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高铁货运动车组将集装箱运输至高铁货运装卸站台;
S2.1所述高铁货运装卸站台的作业工具将所述集装箱搬运至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
S2.2:所述集装箱经动车组万向轮地板、暂存区辊道及转运万向轮地板的分拨和搬运至暂存分拨区内的指定位置;
S2.3:所述暂存分拨区内的暂存区辊道及转运万向轮地板将所述集装箱搬运至安检区辊道;
S2.4:所述卡车驶入接驳区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2.5:所述电动无人叉车将所述集装箱搬运至所述卡车上完成作业。
优选的,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所述卡车将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运输至应急作业区外侧;
S3.2:所述电动无人叉车由应急作业坡道进入应急作业区;
S3.3:所述电动无人叉车在应急作业区内对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进行卸车作业;
S3.4:并将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搬运至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中,进行安检、称重、配载和贴标作业;
S3.5: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从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进入动车组万向轮地板;
S3.6: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
S3.7: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由动车组万向轮地板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再到高铁货运动车组完成装车作业;
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接收至卡车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从高铁货运动车组卸下并被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
S4.2电动无人叉车由应急作业坡道进入应急作业区;
S4.3:电动无人叉车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从动车组万向轮地板搬运至在应急作业区内;
S4.4:所述卡车驶入至应急作业区外侧;
S4.5:电动无人叉车在应急作业区内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搬运至卡车上完成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货运转运模块设置于高铁货运装卸站台的末端,解决了传统铁路货场线边库模式无法满足高铁货运多方向开行的作业需求,同时也有效衔接了快递物流企业和铁路部门的作业环节,使铁路作业场景更加契合目标快递市场作业要求,为高铁货运站台快装快卸提供了前置条件。
2、该系统提供了接驳区、装卸区、安检贴标区、值班维保区、设备坡道、应急作业区、应急作业坡道、暂存分拨区及高铁货运装卸区的功能分区,兼容了铁路安全生成要求与快递企业作业习惯,形成了明确的功能区,为高铁货运物流节点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
3、该系统采取了电动无人叉车、辊道、万向轮地板、安检集成装备的智能化作业装备体系,使作业对象运集装箱在进入安检步骤后可实现全程流水线式作业。流水线式的智能装备体系有着处理能力大、作业时效性强的特点,与高铁货运大运量高时效的特点相匹配。
4、本发明中货运转运模块由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统一调度控制,搭建了智能化信息系统架构,提供了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由于高铁货运业务面向多个快递企业,多样的货物来源带来了多样的信息来源,便于铁路部门统一数据接口,并进行高效处理,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货运转运模块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检集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集装箱在货运转运模块中的流转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货运转运模块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集装箱在货运转运模块中的流转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货运转运模块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集装箱经过应急作业区的流转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货运转运模块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集装箱经过应急作业区的流转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货运转运模块的工作流程示意。
其中:1、接驳区,2、装卸区,3、安检贴标区,4、值班维保区、5、设备坡道,6、应急作业区,7、应急作业坡道,8、暂存分拨区、9、高铁货运装卸区,101、卡车,102、集装箱,201、电动无人叉车、301、安检集成设备,302、安检区辊道,401、值班房,402、充电座、601、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801、暂存区辊道,802、转运万向轮地板,803、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4、安全通道,901、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2、高铁货运装卸线、903、高铁货运动车组,3011、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3、安检仪传送带,3014、信息扫描装置,3015、安检仪,3016、贴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13,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包括货运转运模块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由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统一调度控制;
所述货运转运模块包括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高铁货运装卸区9和内部处理区,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和高铁货运装卸区9与内部处理区邻接;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包括接驳区1和装卸区2,所述接驳区1与装卸区2邻接;所述接驳区1是提供快递物流车辆停靠的功能分区,位于货运转运模块的最外侧,接驳区1内设置的各停靠区长宽尺寸与快递行业常用车辆的长宽尺寸相对应,且车辆车厢的高度与内部处理区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两者等高有利于集装箱102的装卸作业。
所述内部处理区包括安检贴标区3和暂存分拨区8;所述安检贴标区3邻接于所述暂存分拨区8的周边外侧,所述暂存分拨区8处于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的中心位置;所述货运转运模块各功能分区中配置的设备包括:卡车101、集装箱102、电动无人叉车201、安检集成设备301、安检区辊道302、值班房401、充电座402、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暂存区辊道801、转运万向轮地板802、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安全通道804、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高铁货运装卸线902和高铁货运动车组903;
所述货运转运模块设置于高铁货运装卸线902及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尽头,联通多个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服务于高铁货运物流作业节点内所有作业动车组,可实现多方向集装箱102集中进行公路车辆装卸、安检、分拣、暂存等作业;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包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智能调度中枢、智能指挥中枢及作业执行装备;所述智能调度中枢与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以及智能指挥中枢进行联网作业;所述智能指挥中枢对所述作业执行装备指挥作业;所述外部信息交互负责为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提供外部信息源;所述外部信息源包括车辆到达、出发信息,以及装载信息和集装箱102信息;所述内部信息采集负责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内部信息源的采集,所述内部信息源包括作业执行装备的作业情况。
优选的,所述内部处理区设有值班维保区4和应急作业区6;所述值班维保区4设于所述暂存分拨区8的对角外侧,其内设有值班房401及充电座402,供作业人员值班及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的充电与维保使用;考虑到高铁货运高速、稳定的特点使其具备战略物资快速投放、应急物资快速响应运输等战略作用,特设置应急作业区6,所述应急作业区6设于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的两端,设有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对特殊货物进行优先作业,其构造与安检集成设备301相同。
优选的,所述内部处理区还设有坡道,供电动无人叉车201等设备进出,所述坡道包括设备坡道5和应急作业坡道7;所述设备坡道5连接地面与所述值班维保区4;所述应急作业坡道7连接地面与所述应急作业区6。
优选的,所述接驳区1,为快递物流车辆提供停靠区域,位于所述内部处理区的周边外侧,设有卡车101与集装箱102;
所述装卸区2,位于所述接驳区1与所述安检贴标区3之间,设有为卡车101进行装卸作业的电动无人叉车201;
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9,包括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高铁货运装卸线902和高铁货运动车组903,负责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装卸作业;
所述安检贴标区3,位于所述装卸区2与所述暂存分拨区8之间,包括安检集成设备301和安检区辊道302;
所述暂存分拨区8,负责集装箱102在装卸作业前的暂存与各站台分拣作业,所述暂存分拨区8设有暂存区辊道801、转运万向轮地板802、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以及安全通道804,所述安全通道804供设备人员通行,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邻近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9;其中暂存区辊道801主要负责平行于高铁货运装卸线902方向的货物搬运工作,转运万向轮地板802主要负责垂直于高铁货运装卸线902方向的货物搬运工作,两者纵横交错形成了网格化的暂存分拨区8,可实现集装箱102在暂存分拨区8内高效的流水线式作业。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则负责货运转运模块与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的接驳搬运工作,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可与拖车、机器人、辊道等多种高铁货运站台搬运形式实现有效接驳,可保证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与货运转运模块联通顺畅。
优选的,所述安检集成设备301负责集装箱102的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包括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1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所述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1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之间设有安检仪传送带3013、信息扫描装置3014、安检仪3015和贴标装置3016;
高铁货运集装箱102为最大程度利用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内空间,其俯视图为长方形,在卡车101装卸与电动无人叉车201搬运作业时,是以集装箱102长边位于前后方向、短边位于左右方向进行作业,而安检时为减少X光穿透厚度,获得最好的安检效果,则需要以短边位于前后方向、长边位于左右方向进行作业,因此需要在安检集成设备301前后分别设置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1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将集装箱102进行转向;安检仪传送带3013自带动力,可使高铁货运集装箱102通过安检仪3015,同时具备称重功能;信息扫描装置3014设置于安检仪3015的前方,可对不同快递企业的条形码、二维码进行扫描,获取集装箱102货物相关信息;贴标装置3016设置于安检仪3015的后方,为装载有不同集装箱102张贴标签,便于铁路内部管理。
优选的,所述外部信息交互包括铁路干线运输模块、铁路车站管理模块、快递企业管理模块及辅助模块;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提供的信息包括车辆到达、出发时刻;所述快递企业管理模块管理的信息包括集装箱102的去向、品类、到发时间;高铁货运转运中心信息系统需与其对集装箱102的去向、品类、等信息交互,一方面可帮助铁路部门明确货物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可向快递物流企业提供货物全流程追踪服务。
所述内部信息采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摄像头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信息采集和辅助传感器信息采集;
所述智能调度中枢包括快递物流车辆指挥、配载方案生成及作业计划编制;
所述快递物流车辆指挥根据车辆装载信息提前制定快递物流车辆的停靠位置;可有效减少集装箱102的搬运距离,提升作业效率;
所述配载方案生成为高铁货运动车组903提供货物装载方案,保证货物在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内部不出现偏载、超载的情况,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根据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提供的集装箱102信息生成预配载方案,并根据安检集成设备301信息采集的集装箱102重量对所述预配载方案进行调整,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所述作业计划编制根据最终配载方案,以及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和铁路车站管理模块的要求,生成最终作业计划;
所述智能指挥中枢负责对所述作业计划的具体拆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301作业指挥、电动无人叉车201作业指挥、辊道作业指挥和万向轮地板作业指挥;
所述作业执行装备包括安检集成设备301、电动无人叉车201、辊道和万向轮地板。
优选的,该方法用于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该方法包括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和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接收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到发信息,由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接收快递物流车辆装载信息及集装箱102信息;
S5.2:智能调度中枢的快递物流车辆指挥生成快递物流车辆停靠方案,由配载方案生成功能生成预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生成预作业计划方案;
S5.3:安检集成设备301信息采集对集装箱102信息进行收集,配载方案生成对所述预配载方案修正,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S5.4:根据所述最终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修正所述预作业计划方案,生成最终作业计划方案;
S5.5:智能指挥中枢根据所述最终作业计划方案指挥作业执行装备进行指挥作业;
S5.6:作业过程中,内部信息采集不断收集作业执行装备的作业信息,并反馈至智能调度中枢;
S5.7:所述智能调度中枢根据内部信息采集的信息视需求调整作业计划方案,并由智能指挥中枢指挥作业执行装备执行,直至作业完成。
优选的,所述将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零散快件由快递企业分拣中心完成分拣作业,装载至集装箱102,并将所述集装箱102载于卡车101内;
S1.1:所述卡车101到达接驳区1,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1.2:电动无人叉车201在装卸区2中将所述集装箱102从所述卡车101内卸下;
S1.3:并搬运至安检贴标区3的安检集成设备301中;
S1.4:所述集装箱102在所述安检集成设备301中完成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
S1.5:所述集装箱102按照配载顺序经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的分拨和搬运进入暂存分拨区8;
S1.6:并将集装箱102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1.7: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902;
S1.8:所述集装箱102经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并完成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装车作业;
所述将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将集装箱102运输至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
S2.1所述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的作业工具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2.2:所述集装箱102经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的分拨和搬运至暂存分拨区8内的指定位置;
S2.3:所述暂存分拨区8内的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安检区辊道302;
S2.4:所述卡车101驶入接驳区1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2.5: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所述卡车101上完成作业。
优选的,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所述卡车101将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运输至应急作业区6外侧;
S3.2: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由应急作业坡道7进入应急作业区6;
S3.3: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在应急作业区6内对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进行卸车作业;
S3.4:并将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搬运至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中,进行安检、称重、配载和贴标作业;
S3.5: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进入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3.6: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902;
S3.7: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由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再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完成装车作业;
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卸下并被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4.2电动无人叉车201由应急作业坡道7进入应急作业区6;
S4.3:电动无人叉车201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搬运至在应急作业区6内;
S4.4:所述卡车101驶入至应急作业区6外侧;
S4.5:电动无人叉车201在应急作业区6内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搬运至卡车101上完成作业。
工作原理:智能调度中枢中的快递物流车辆指挥根据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提供集装箱的装载信息、铁路车站管理模块提供的车辆出发、到达信息;提前为车辆分配到车时的停靠区域,在车辆到达货运转运模块后,作业执行装备中的设备收到智能指挥中枢中与之对应设备的作业指挥,进行集装箱102的卸货、搬运等相关作业,例如,由电动无人叉车201作业指挥功能指挥电动无人叉车201进行作业,需要启动某项设备作业时由其相应作业指挥功能指挥作业即可。作业过程中,内部信息采集不断收集作业执行装备的作业信息,并反馈至智能调度中枢,智能调度中枢根据内部信息采集的信息视需求调整作业计划方案,并由智能指挥中枢指挥作业执行装备执行,直至作业完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货运转运模块与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由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统一调度控制;
所述货运转运模块包括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高铁货运装卸区(9)和内部处理区,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和高铁货运装卸区(9)与内部处理区邻接;所述快递物流车辆作业区包括接驳区(1)和装卸区(2),所述接驳区(1)与装卸区(2)邻接;所述内部处理区包括安检贴标区(3)和暂存分拨区(8);所述安检贴标区(3)邻接于所述暂存分拨区(8)的周边外侧,所述暂存分拨区(8)处于所述货运转运模块的中心位置;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包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智能调度中枢、智能指挥中枢及作业执行装备;所述智能调度中枢与外部信息交互、内部信息采集以及智能指挥中枢进行联网作业;所述智能指挥中枢对所述作业执行装备指挥作业;所述外部信息交互负责为货运信息监控模块提供外部信息源;所述内部信息采集负责货运信息监控模块内部信息源的采集;
所述外部信息交互包括铁路干线运输模块、铁路车站管理模块、快递企业管理模块及辅助模块;
所述内部信息采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摄像头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信息采集和辅助传感器信息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处理区设有值班维保区(4)和应急作业区(6);所述值班维保区(4)设于所述暂存分拨区(8)的对角外侧,其内设有值班房(401)及充电座(402),供作业人员值班及电动无人叉车(201)的充电与维保使用;所述应急作业区(6)设于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的两端,设有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对特殊货物进行优先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处理区还设有坡道,所述坡道包括设备坡道(5)和应急作业坡道(7);所述设备坡道(5)连接地面与所述值班维保区(4);所述应急作业坡道(7)连接地面与所述应急作业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驳区(1),为快递物流车辆提供停靠区域,位于所述内部处理区的周边外侧,设有卡车(101)与集装箱(102);
所述装卸区(2),位于所述接驳区(1)与所述安检贴标区(3)之间,设有为卡车(101)进行装卸作业的电动无人叉车(201);
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9),包括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高铁货运装卸线(902)和高铁货运动车组(903),负责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装卸作业;
所述安检贴标区(3),位于所述装卸区(2)与所述暂存分拨区(8)之间,包括安检集成设备(301)和安检区辊道(302);
所述暂存分拨区(8),负责集装箱(102)在装卸作业前的暂存与各站台分拣作业,所述暂存分拨区(8)设有暂存区辊道(801)、转运万向轮地板(802)、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以及安全通道(804),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邻近所述高铁货运装卸区(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集成设备(301)负责集装箱(102)的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包括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1)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所述前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1)和后端旋转万向轮地板(3012)之间设有安检仪传送带(3013)、信息扫描装置(3014)、安检仪(3015)和贴标装置(30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提供的信息包括车辆到达、出发时刻;所述快递企业管理模块管理的信息包括集装箱(102)的去向、品类、到发时间;
所述智能调度中枢包括快递物流车辆指挥、配载方案生成及作业计划编制;
所述快递物流车辆指挥根据车辆装载信息提前制定快递物流车辆的停靠位置;
所述配载方案生成为高铁货运动车组(903)提供货物装载方案,根据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提供的集装箱(102)信息生成预配载方案,并根据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的集装箱(102)重量对所述预配载方案进行调整,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所述作业计划编制根据最终配载方案,以及所述铁路干线运输模块和铁路车站管理模块的要求,生成最终作业计划;
所述智能指挥中枢负责对所述作业计划的具体拆分,包括安检集成设备作业指挥、电动无人叉车作业指挥、辊道作业指挥和万向轮地板作业指挥;
所述作业执行装备包括安检集成设备(301)、电动无人叉车(201)、辊道和万向轮地板。
7.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该方法包括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将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和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
所述货运信息监控模块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铁路干线运输模块接收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到发信息,由快递企业管理模块接收快递物流车辆装载信息及集装箱(102)信息;
S5.2:智能调度中枢的快递物流车辆指挥生成快递物流车辆停靠方案,由配载方案生成功能生成预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生成预作业计划方案;
S5.3:安检集成设备信息采集对集装箱(102)信息进行收集,配载方案生成对所述预配载方案修正,生成最终配载方案;
S5.4:根据所述最终配载方案,由作业计划编制修正所述预作业计划方案,生成最终作业计划方案;
S5.5:智能指挥中枢根据所述最终作业计划方案指挥作业执行装备进行指挥作业;
S5.6:作业过程中,内部信息采集不断收集作业执行装备的作业信息,并反馈至智能调度中枢;
S5.7:所述智能调度中枢根据内部信息采集的信息视需求调整作业计划方案,并由智能指挥中枢指挥作业执行装备执行,直至作业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零散快件由快递企业分拣中心完成分拣作业,装载至集装箱(102),并将所述集装箱(102)载于卡车(101)内;
S1.1:所述卡车(101)到达接驳区(1),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1.2:电动无人叉车(201)在装卸区(2)中将所述集装箱(102)从所述卡车(101)内卸下;
S1.3:并搬运至安检贴标区(3)的安检集成设备(301)中;
S1.4:所述集装箱(102)在所述安检集成设备(301)中完成安检、称重、配载、贴标作业;
S1.5:所述集装箱(102)按照配载顺序经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的分拨和搬运进入暂存分拨区(8);
S1.6:并将集装箱(102)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1.7: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902);
S1.8:所述集装箱(102)经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并完成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装车作业;
所述将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前置步骤: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将集装箱(102)运输至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
S2.1所述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的作业工具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所述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2.2:所述集装箱(102)经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的分拨和搬运至暂存分拨区(8)内的指定位置;
S2.3:所述暂存分拨区(8)内的暂存区辊道(801)及转运万向轮地板(802)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安检区辊道(302);
S2.4:所述卡车(101)驶入接驳区(1)并停靠至分配的停车位;
S2.5: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将所述集装箱(102)搬运至所述卡车(101)上完成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发送至高铁货运动车组(903)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所述卡车(101)将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运输至应急作业区(6)外侧;
S3.2:电动无人叉车(201)由应急作业坡道(7)进入应急作业区(6);
S3.3:所述电动无人叉车(201)在应急作业区(6)内对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进行卸车作业;
S3.4:并将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搬运至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中,进行安检、称重、配载和贴标作业;
S3.5: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应急货物安检集成设备(601)进入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3.6:所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驶入高铁货运装卸线(902);
S3.7:所述装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由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进入高铁货运装卸站台(901),再到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完成装车作业;
所述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接收至卡车(101)的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高铁货运动车组(903)卸下并被搬运至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
S4.2电动无人叉车(201)由应急作业坡道(7)进入应急作业区(6);
S4.3:电动无人叉车(201)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从动车组万向轮地板(803)搬运至在应急作业区(6)内;
S4.4:所述卡车(101)驶入至应急作业区(6)外侧;
S4.5:电动无人叉车(201)在应急作业区(6)内将装载有应急货物的集装箱(102)搬运至卡车(101)上完成作业。
CN202110823638.5A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Active CN113592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3638.5A CN113592394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3638.5A CN113592394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2394A CN113592394A (zh) 2021-11-02
CN113592394B true CN113592394B (zh) 2023-11-24

Family

ID=7824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3638.5A Active CN113592394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2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3280B (zh) * 2023-01-05 2023-06-23 翌飞锐特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货运订单协同系统以及方法
CN117611034B (zh) * 2024-01-17 2024-03-26 山东岱岳制盐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装车智能输送控制管理系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3025A1 (en) * 2013-06-17 2014-12-24 Safe Green Logistic A/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arcels or piece goods
CN105184525A (zh) * 2015-05-21 2015-12-23 北京巨柱智伟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物流服务系统
CN106600201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07585603A (zh) * 2017-09-25 2018-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物流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7688921A (zh) * 2017-11-17 2018-02-13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铁路物流基地运输组织系统
CN107902351A (zh) * 2017-12-11 2018-04-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集装化运输系统
CN108171410A (zh) * 2017-12-21 2018-06-15 天津联合智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运智慧车站综合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08316695A (zh) * 2018-04-14 2018-07-24 苏州远征魂车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出入口区货运基站
CN108805484A (zh) * 2018-04-26 2018-11-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冷链工艺过程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816215A (zh) * 2019-01-04 2019-05-28 宁波英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场起重及场内车辆设备运营管理系统
CN110589524A (zh) * 2019-10-21 2019-12-2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的站台装卸搬运系统及方法
CN211254507U (zh) * 2019-10-21 2020-08-1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的站台装卸搬运系统
CN211253782U (zh) * 2019-11-11 2020-08-1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及公路汽车的联运集装箱
CN111874047A (zh) * 2020-07-14 2020-11-03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转场越区调车作业组织系统及方法
CN212049072U (zh) * 2020-04-21 2020-12-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112150062A (zh) * 2020-08-28 2020-12-29 山东新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物流陆路运输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3025A1 (en) * 2013-06-17 2014-12-24 Safe Green Logistic A/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arcels or piece goods
CN105184525A (zh) * 2015-05-21 2015-12-23 北京巨柱智伟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物流服务系统
CN106600201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07585603A (zh) * 2017-09-25 2018-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物流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7688921A (zh) * 2017-11-17 2018-02-13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铁路物流基地运输组织系统
CN107902351A (zh) * 2017-12-11 2018-04-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集装化运输系统
CN108171410A (zh) * 2017-12-21 2018-06-15 天津联合智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运智慧车站综合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08316695A (zh) * 2018-04-14 2018-07-24 苏州远征魂车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出入口区货运基站
CN108805484A (zh) * 2018-04-26 2018-11-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冷链工艺过程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816215A (zh) * 2019-01-04 2019-05-28 宁波英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场起重及场内车辆设备运营管理系统
CN110589524A (zh) * 2019-10-21 2019-12-2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的站台装卸搬运系统及方法
CN211254507U (zh) * 2019-10-21 2020-08-1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的站台装卸搬运系统
CN211253782U (zh) * 2019-11-11 2020-08-1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铁快运动车组及公路汽车的联运集装箱
CN212049072U (zh) * 2020-04-21 2020-12-0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111874047A (zh) * 2020-07-14 2020-11-03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转场越区调车作业组织系统及方法
CN112150062A (zh) * 2020-08-28 2020-12-29 山东新兴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石化物流陆路运输管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mart Telematics Enabling Efficient Rail Transport – Development of the ViW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Victor Behrends 等;《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第14卷;4430-4439 *
铁路集装箱场站调度协同优化体系构建研究;王丹竹 等;《铁道货运》;第42卷(第12期);38-42+48 *
高速铁路货运动车组货物作业地点选择研究;江思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第2021年卷(第7期);C033-696 *
高铁快运设施设备配置优化对策;叶飞 等;《铁道货运》;第34卷(第2期);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2394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1153B2 (en) Distribution station for serving unmanne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vehicles and distribution method
CN113592394B (zh)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CN107902351B (zh) 适用于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集装化运输系统
CN107601062A (zh) 一种基于agv小车的高铁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及方法
JP6250136B2 (ja) 仕分け物を処理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9615307A (zh) 一种电能表原材料仓储库的物料管理方法及系统
EP3873788B1 (en) Flexible combined transport of people and freight
CN111815231B (zh) 一种物流平台智能拼车方法及系统
US20210097482A1 (en) Transport, storage and sequencing system for goods
CN112749864A (zh) 地铁货运调度方法、存储介质、计算设备和系统
CN111284892A (zh) 一种货物周转箱的运输系统及方法
CN207226564U (zh) 一种高铁物流装卸系统
CN113743868A (zh) 一种物流货物管理装置
CN107767013A (zh) 一种依据货车信息重组包装流程方法及系统
CN216835928U (zh) 行李运输系统及行李系统
EP3010657B1 (en)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arcels or piece goods
CN112631234B (zh) 一种基于空轨调度的自动化码头查验系统
CN210028100U (zh) 自动打包装置
CN207810519U (zh) 适用于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集装化运输系统
CN111222725A (zh) 一种自动化物料传送系统及方法
CN220258774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物流的智能快递中转传输装置
CN116477239B (zh) 仓储分拣一体化仓库及配货方法
CN112580843B (zh) 可重组态的分散式实时输配系统与实时输配方法
CN115999913A (zh) 一种物流分拨自动调度系统
Larioui et al. From a classical Cross dock to a PI cross dock: Latest Advances and New Challen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