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9072U -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9072U
CN212049072U CN202020607059.8U CN202020607059U CN212049072U CN 212049072 U CN212049072 U CN 212049072U CN 202020607059 U CN202020607059 U CN 202020607059U CN 212049072 U CN212049072 U CN 212049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unit
driving
platform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70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鹏辉
许克亮
张琨
张�浩
殷勤
周明翔
史明红
邱绍峰
刘辉
张俊岭
彭方进
应颖
陈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70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9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9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9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属于高铁物流技术领域,其通过设置由折叠组件、驱动单元、从动单元等部件构成的折叠转运车,在仓库与列车之间可快速形成用于货物自动化转运的转运平台,进而实现货物在仓库与列车间的快速转运,且通过折叠组件的对应设置,使得折叠转运车可在完成货物转运后自行折叠,减少其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并可转移到不同场地使用,降低其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量,降低高铁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提升货物转运的效率,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站台利用率,降低高铁物流的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增加,其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目前已实现区域中心城市通道连接,未来也将呈“米”字型不断拓展,最终实现全国大中城市的通道连接。同时,高铁物流因其具有运行速度高、受天气影响小、运行平稳安全等优点而广受大众的喜爱,通过高速铁路进行货物运输,可以很好的保障物流的时效性,实现“当日达”,是现有物流运输体系的很好补充,对提高我国物流的整体运输水平具有巨大意义。
由于列车结构和运行条件的差异,高铁物流与普通铁路运输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往往进行运输的是体积较小的包装箱,很难直接应用现有的大型装卸设备。因此,目前高铁物流的货物装卸大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来实现,即利用工作人员将简易的包装箱搬运至高铁车厢内,这种装卸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铁物流货物装卸的需求,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人工搬运装卸的效率低、搬运的包装箱盛货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货物从存储仓库到高铁列车车厢的快速转运需求,人力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高铁物流的使用效率,增加了高铁物流的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可实现高铁物流的货物在仓库与列车之间的快速转运,减少人工搬运的劳动量,降低货物转运的成本,提升高铁物流货物转运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包括至少一辆折叠转运车;
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至少一个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走行单元;所有走行单元均为驱动单元,或者所述走行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若干从动单元;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支撑单元和分设于该支撑单元顶部两侧的辊子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支撑板,其顶部设置有支撑平台,底部沿竖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以第一升降机构连接,以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竖向升降;所述辊子单元呈板状结构或者框形结构,其一侧与所述支撑平台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相应的走行单元顶部转动连接,且两所述辊子单元可在相对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转动下实现相互平行到相互平齐的转换;同时,所述辊子单元上并排设置有若干辊子,并对应所述辊子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主动轮,并对应所述主动轮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实现所述主动轮的驱动或者锁定;所述从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可在所述主动轮的带动下进行走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多个以所述走行单元依次转动连接的折叠组件,且所述折叠转运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驱动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方的主动轮平台;
所述主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平台以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用于所述主动轮平台的升降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和设置在该从动轮上方的从动轮平台;所述从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平台、所述主动轮平台和/或所述从动轮平台为无动力辊子台,其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自由绕轴转动的辊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相邻两所述走行单元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走行单元顶部的旋转锁定杆和对应设置在相邻走行单元顶部的第一锁定柱,并使得所述旋转锁定杆与所述第一锁定柱之间的折叠组件折叠后,所述旋转锁定杆可旋转一定角度并以端部匹配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子单元上对应所述旋转锁定杆设置有第二锁定柱,且所述旋转锁定杆可在该辊子单元展开时旋转一定角度并以端部匹配锁定该第二锁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子单元在折叠时向背离所述走行单元走行轮的方向转动,即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板夹设在两所述辊子单元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折叠转运车的端部之间可通过所述折叠组件转动连接。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通过折叠组件、驱动单元、从动单元等部件的对应设置,在仓库与列车之间可快速形成货物自动化转运的转运平台,极大地简化了高铁物流运营时货物转运的过程,减少了人力搬运的工作量,降低了高铁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并有效提升了货物转运的效率;同时,利用折叠组件的对应设置,有效实现了折叠转运车在完成货物转运后的快速折叠,极大地方便了折叠转运车的存放,减少了折叠转运车的存放空间占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通过折叠组件中支撑单元的对应设置,有效实现了辊子单元展开后的稳定支撑,且利用支撑杆与支撑板之间第一升降机构的对应设置,有效实现了辊子单元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控制,避免了旋转死角的存在,保证了折叠组件折叠、展开的稳定性和便捷性,确保了折叠转运车的快速折叠和展开,进一步提升了货物转运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通过旋转锁定杆与锁定柱的对应设置,有效实现了折叠组件在展开或折叠状态下的可靠锁定,进一步提升了折叠转运车应用的可靠性,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4)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通过在折叠转运车的两端分别设置驱动单元,并在驱动单元中对应设置升降机构,使得驱动单元顶部的主动轮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抬升或者降低一定的高度,方便了折叠转运车与上货口或者下货口的准确对正,并极大地便利了折叠转运车的转移走行,进一步提升了折叠转运车的应用便捷性;
(5)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实现高铁物流运营过程中货物在仓库与列车之间的快速转运,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量,降低高铁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提升货物转运的效率,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站台利用率,降低高铁物流的运营成本,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速转运系统的折叠转运车在未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快速转运系统的折叠转运车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辆折叠转运车同时工作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从动单元、支撑单元、辊子单元组合匹配后的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上升降机构开始顶升支撑平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上升降机构开始抬升支撑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完成折叠与锁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转运车的锁定组件设置与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主动轮、从动轮均抵接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主动轮抵接地面且各从动轮均远离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折叠转运车,101.主动轮,102.主动轮平台,103.辊子单元,104.支撑杆,105.支撑板,106.从动轮,107.旋转锁定杆,108.锁定柱;2.列车,3.仓库,4.货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包括至少一辆可在仓库3和列车2之间形成供货物4转运的折叠转运车1。同时,上述折叠转运车1可在工作时展开,形成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连续货物转运平台,如图2中所示,并可在结束工作后进行折叠,减少其存放时的占地面积,如图1中所示。此外,为了实现同一列车不同车厢的同时装卸货物,可以设置多辆折叠转运车1同时工作,如图3中所示。当然,多辆折叠转运车1也可用于多辆列车的同时装卸货,这可根据站台设置形式和轨道设置形式来具体选择。
进一步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转运车1如图4~10中所示,其包括驱动单元、从动单元、支撑单元和辊子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如图4中所示,其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动轮101和设置在主动轮101上方的主动轮平台102,并对应主动轮101设置有驱动电机,以使得主动轮101可被对应驱动,从而带动折叠转运车1运动。显然,驱动单元中的主动轮通常至少为两个,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多个,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地,主动轮101与主动轮平台102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使得主动轮平台102可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升降一定的高度,以满足折叠转运车1移动或者货物装卸的要求。具体而言,上述升降机构可以是液压升降传动机构、螺杆传动机构或者是齿轮传动机构,这可根据实际设置需要进行优选。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单元通常设置在折叠转运车1的端部,通过主动轮平台102的升降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主动轮平台102与货物装卸平台准确对接。而且,优选实施例中的主动轮平台102设置为无动力辊子台,其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水平辊子。
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折叠转运车1上的驱动单元设置为至少一个,具体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折叠转运车1展开后的长度来进行优选。例如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为分设于折叠转运车1两端的两个,通过两个驱动单元的同时驱动,可实现折叠转运车1的可靠、稳定驱动,并实现快速折叠和展开。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从动单元如图4~7中所示,其包括成对设置的从动轮106和设置在从动轮106上方的从动轮平台,从动轮106与从动轮平台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从动轮平台设置为无动力辊子台,其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水平辊子。通常情况下,从动轮106着地时其上方的从动轮平台与主动轮10着地时其上方的主动轮平台102平齐,但根据实际运行的需要,主动轮平台102可在升降机构的控制下上升到高于从动轮平台的位置。
进一步地,折叠转运车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叠组件,其由支撑单元和分设于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辊子单元103组成。其中,支撑单元包括对应设置的支撑杆104和支撑板105,支撑板105优选为呈竖向设置的板体结构,其顶板设置有支撑平台,且支撑杆104以升降机构连接在支撑板105的底部,通过升降机构的升降控制,可以对应调节支撑平台所处的高度。进一步优选地,支撑板105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杆104,利用支撑杆104抵接地面来实现货物转运时对支撑平台的可靠支撑,且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水平辊子。
进一步地,两个辊子单元103以转动连接的方式(优选实施例中为铰链连接)连接在支撑平台的两侧,并可向靠近支撑板一侧折叠,使得辊子单元可从与支撑板105垂直的位置(即水平状态)转动到与支撑板105平行的位置(即竖直状态),实现折叠组件的展开与折叠,如图4~7中所示。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辊子单元103包括呈方框结构的支架和并排设置在上述支架上的多个辊子,并对应各辊子设置有独立的驱动电机,以驱动各辊子进行同步转动。在优选实施例中,辊子单元103中的各辊子之间通过链传动进行动力传递。
在实际设置折叠转运车1时,其优选连续设置有多个折叠组件,相邻两折叠组件之间通过驱动单元或者从动单元对应连接,即辊子单元103背离支撑平台的一侧与主动轮平台102或者从动轮平台的边缘转动连接(如优选实施例中所示的铰链连接),使得辊子单元103可从平齐于主动轮平台102或者从动轮平台的位置向背离从动轮106的一侧转动,直至辊子单元103所处的平面垂直于主动轮平台102或者从动轮平台所处的平面,如图4~7中所示。同时,在折叠转运车1的两端设置有驱动单元或者从动单元,确保折叠转运车1两端辊子单元103的可靠支撑。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转运车1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单元,且两个驱动单元分设于折叠转运车1的两端,以及两驱动单元之间设置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从动单元,如图9、10中所示。在进行货物转运时,各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6均抵接地面,且主动轮平台102、辊子单元103、支撑平台和从动轮平台可形成平面形式,实现货物在各辊子上的转运;在完成货物转运后,各折叠组件对应折叠成如图9中所示的形式,此时,可通过控制两驱动单元中的升降结构,使得两主动轮平台102分别抬升一定的高度,进而将各从动单元抬升至远离地面的位置,再通过两驱动单元的对应驱动,可实现折叠转运车1的对应移动。
进一步地,对应各折叠组件分别设置有锁定组件,其包括对应设置旋转锁定杆107和锁定柱108,在优选实施例中,两者的设置形式如图8中所示,即旋转锁定杆10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从动轮平台的底部,锁定柱108设置在与上述从动轮平台相邻的主动轮平台102底部,通过将旋转锁定杆107转动到水平状态,可使得旋转锁定杆107的端部匹配锁定在锁定柱108上。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折叠组件折叠状态的锁定,确保此时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之间距离的恒定。当然,上述旋转锁定杆107和锁定柱108的位置可对应调换,且上述锁定组件也可设置在两相邻从动单元或者两相邻驱动单元之间。此外,在实际设置时,可在靠近旋转锁定杆107的辊子单元103底部设置锁定柱108,使得折叠组件展开时旋转锁定杆107也可转动到水平状态并对应匹配辊子单元103底部的锁定柱108,实现折叠组件展开状态的锁定。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的辊子单元103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辊子单元103折叠/展开过程中转过的角度,确保每次控制时的转动到位。
相应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折叠转运车1在实际工作时,也可通过多辆折叠转运车1端部的连接来实现长度的延伸,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快速转运系统在工作时,其控制与工作过程优选如下:
(1)待列车2在仓库3的一侧停靠稳定后,根据货物4的装卸需求控制对应数量的折叠转运车1走行到仓库3与列车2之间;
(2)将折叠转运车1的一端锁定在货物4的上货区,上述锁定可以利用折叠转运车1端部的主动轮101锁定来实现,进而解除各锁定组件的锁定,控制折叠转运车1另一端的主动轮101工作,使得各折叠组件分别展开,直至在列车2与仓库3之间形成平整的转运平台;此时,主动轮101、支撑杆104和从动轮106分别抵接地面,实现转运平台的稳定支撑;
(3)打开各辊子单元103的驱动电机,使得各辊子开始转动,进而可以将货物4放置在转运平台上,实现货物4在仓库3与列车2之间的转运;
(4)待所有货物4完成转运后,开始进行折叠转运车1的折叠过程,此时,先将折叠转运车1一端的主动轮101锁定,并使得另一端的主动轮101处于可自由转动的状态,进而控制各所述支撑杆104顶部的升降机构工作,使得支撑板105上升一定高度,此时,支撑板105可将其两侧辊子单元103的端部顶起一定高度,使得各辊子单元103分别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如图5中所示,通过上述控制过程,可以消除驱动单元、从动单元、辊子单元103、支撑单元之间的旋转死点,为后续折叠组件的折叠过程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地,锁定处于自由状态的主动轮101,即此时所有主动轮101均被锁定,控制支撑板105与支撑杆104之间升降机构工作,使得支撑杆104向上抬升而远离地面,如图6中所示;待所有支撑杆104远离地面后,控制折叠转运车1一端的主动轮101工作,使得该主动轮101向靠近另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主动轮101运动,使得各折叠组件不断折叠,直至所有的折叠组件折叠刀如图7中所示的状态。
(5)将各旋转锁定杆107分别匹配对应的锁定柱108,使得折叠转运车1锁定在折叠状态,进而控制所有的主动轮101同时进行走行,将折叠转运车1转移到存放位置,以供下一次转运操作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实现仓库与列车之间货物的转运,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量,提升高铁物流货物转运的效率,降低高铁物流的成本,同时,通过折叠组件、驱动单元、从动单元、支撑单元、锁定组件等部件的对应设置,使得折叠转运车可以实现快速折叠过程或展开过程,并能稳定锁定在折叠状态或者展开状态,整个过程的控制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工作量,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辆折叠转运车;
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至少一个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走行单元;所有走行单元均为驱动单元,或者所述走行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若干从动单元;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支撑单元和分设于该支撑单元顶部两侧的辊子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沿竖向设置的支撑板,其顶部设置有支撑平台,底部沿竖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以第一升降机构连接,以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竖向升降;所述辊子单元呈板状结构或者框形结构,其一侧与所述支撑平台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相应的走行单元顶部转动连接,且两所述辊子单元可在相对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转动下实现相互平行到相互平齐的转换;同时,所述辊子单元上并排设置有若干辊子,并对应所述辊子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主动轮,并对应所述主动轮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实现所述主动轮的驱动或者锁定;所述从动单元包括至少一对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可在所述主动轮的带动下进行走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折叠转运车包括多个以所述走行单元依次转动连接的折叠组件,且所述折叠转运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方的主动轮平台;
所述主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平台以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用于所述主动轮平台的升降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和设置在该从动轮上方的从动轮平台;所述从动轮平台的两侧可用于与所述辊子单元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支撑平台、所述主动轮平台和/或所述从动轮平台为无动力辊子台,其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自由绕轴转动的辊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对应相邻两所述走行单元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走行单元顶部的旋转锁定杆和对应设置在相邻走行单元顶部的第一锁定柱,并使得所述旋转锁定杆与所述第一锁定柱之间的折叠组件折叠后,所述旋转锁定杆可旋转一定角度并以端部匹配锁定所述第一锁定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辊子单元上对应所述旋转锁定杆设置有第二锁定柱,且所述旋转锁定杆可在该辊子单元展开时旋转一定角度并以端部匹配锁定该第二锁定柱。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所述辊子单元在折叠时向背离所述走行单元走行轮的方向转动,即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板夹设在两所述辊子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其中,两所述折叠转运车的端部之间可通过所述折叠组件转动连接。
CN202020607059.8U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Active CN212049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059.8U CN21204907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7059.8U CN21204907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9072U true CN212049072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7059.8U Active CN212049072U (zh) 2020-04-21 2020-04-21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90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2394A (zh) * 2021-07-21 2021-11-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CN117433468A (zh) * 2023-12-21 2024-01-23 睿泽(天津)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镀锌管镀锌厚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2394A (zh) * 2021-07-21 2021-11-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CN113592394B (zh) * 2021-07-21 2023-11-2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货运转运中心系统及作业方法
CN117433468A (zh) * 2023-12-21 2024-01-23 睿泽(天津)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镀锌管镀锌厚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7433468B (zh) * 2023-12-21 2024-03-05 睿泽(天津)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镀锌管镀锌厚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49072U (zh)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110053641B (zh) 具有可转位车架的公铁便捷联运铁路货车及其工作方法
CA2702092C (en) Guideway system to roadway interchange system
US3884158A (en) Railroad car with hydraulically actuated turntable
JP6424307B1 (ja) カートレイン車両積み降ろし装置
WO2019214376A1 (zh) 棚车回转平台、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及方法
CN201254363Y (zh) 运车折叠箱
CN101549782B (zh) 运车折叠箱
CN209972446U (zh) 一种汽车到高铁的集装器快速装卸系统
CN201287921Y (zh) 运输轿车的台架集装箱
CN110001694B (zh) 一种汽车到高铁的集装器快速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1348372A (zh) 一种可移动的高铁物流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101314336B (zh) 一种运车框架
CN112850568B (zh) 一种铁路棚车自动装车机
CN111348371A (zh) 一种适用于高铁物流的固定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US20080029346A1 (en) Go-between container transfer and system
CN206051033U (zh) 一种迁车台和卸车系统
CN212126448U (zh) 一种适用于高铁物流的固定折叠式快速转运系统
CN104652889B (zh) 一种平面移动类停车设备
CN209797331U (zh) 一种物流节点站的集装器快速转运系统
CN114180489A (zh) 一种自登机平台举升车
CN113697062A (zh) 用于上建分段建造的物资输送装置
CN208344270U (zh) 一种托盘转运用推车
JP3192599B2 (ja) 平面往復式駐車装置
CN112374197A (zh) 一种重型设备运输的装卸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