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114A -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114A
CN113539114A CN202110874172.1A CN202110874172A CN113539114A CN 113539114 A CN113539114 A CN 113539114A CN 202110874172 A CN202110874172 A CN 202110874172A CN 113539114 A CN113539114 A CN 113539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film
fan
signal line
outpu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41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9114B (zh
Inventor
樊涛
李冠群
叶亮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41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9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所述覆晶薄膜包括驱动芯片和多条输出通道,多条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且从扇出区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扇出走线的阻值逐渐增大;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逐渐减小,且任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与其它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相等。通过上述设计,避免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导致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均的问题;另外还能使得电路中多余电流被消耗,进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驱动芯片的载电流,改善驱动芯片容易发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中,一般由扫描线、数据线和公共电极共同作用完成不同画面的显示,其中由数据线控制显示需求的灰阶电压数据,一般的,每一个像素需要有三个子像素组成,每一个子像素对应的灰阶都需要一根数据线控制。每根数据线完成显示需要的电压一般由驱动芯片以点对点形式输出到面板。由于驱动芯片宽度小于面板上对应区域的所有数据线的宽度,通常连接数据线和驱动芯片的走线会形成一个扇形区域。
随着显示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器分辨率需求越来越高,往往需要搭载多颗集成驱动芯片才能满足显示负载要求;由于不同芯片对应面板上数据线的位置不同,会造成每个扇形区域的扇出走线长短不一,并且每个扇形区域内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长于位于内侧的扇出走线。扇出走线的长度差异会导致扇出走线之间存在阻值的差异,造成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最终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避免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最终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覆晶薄膜,用于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包括驱动芯片和多条输出通道,多条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中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且从所述扇出区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扇出走线的阻值逐渐增大;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逐渐减小,且任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与其它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相等。
可选的,所述输出通道的材料相同且长度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宽度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相等且横截面积相等,所述输出通道由至少两种不同电阻率的材料构成;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电阻率大的材料组分逐渐减少。
可选的,所述输出通道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率;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端连接;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第一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减小,第二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输出通道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率;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上,且所述第二信号线不直接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和驱动芯片;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第一信号线的长度不变,第二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输出通道的材料相同且横截面积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柔性衬底,所述输出通道和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所述输出通道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和曲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朝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面,所述曲线部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背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面;所述第一直线部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部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曲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部连接;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信号线中曲线部的长度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柔性衬底,所述输出通道和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衬底的边缘平齐;所述驱动芯片中朝向所述输出通道的一面为弧面,从所述驱动芯片的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柔性衬底中与输出通道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柔性衬底中与输出通道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个侧面平行;多条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朝向所述输出通道的弧面和驱动芯片的两个侧面中的引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覆晶薄膜,以及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板;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连接,所述覆晶薄膜中的驱动芯片通过输入通道接收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电压信号,将所述电压信号转化为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通道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入到显示面板中,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
相对于目前通过将扇出区中原先较短的扇出走线采用弯曲或蛇形走线的设计方法,保持每一根扇出走线长度一致,来解决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这一技术问题的方案来说。本申请不对扇出走线进行改动,保留原来扇出走线都为直线且长度不等的状态,通过增加覆晶薄膜中输出通道的阻值,对长度较短的扇出走线进行电阻补偿,使得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都相等,从而避免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最终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均。而且由于不改变扇出走线,扇出走线仍为直线形,不会出现由于扇出走线为弯曲或者蛇形走线而占用大量的非显示区域面积,导致显示器下边框过宽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扇出走线为弯曲或者蛇形走线导致增大对信号的阻挡效果、降低显示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本申请是从增大输出通道的电阻这一角度来解决扇出走线阻抗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还能使得电路中多余电流被消耗,进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驱动芯片的载电流,改善驱动芯片容易发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覆晶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覆晶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覆晶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0、显示装置;200、覆晶薄膜;210、柔性衬底;220、驱动芯片;230、输出通道;231、信号线;232、第一信号线;233、第二信号线;234、第一直线部;235、第二直线部;236、曲线部;237、第三信号线;238、第四信号线;239、电阻;240、输入通道;300、显示面板;310、扇出走线;400、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覆晶薄膜200,以及显示面板300和控制电路板400;所述覆晶薄膜200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4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300中扇出区的扇出走线310连接,所述覆晶薄膜200中的驱动芯片220通过输入通道240接收所述控制电路板400中的电压信号,将所述电压信号转化为驱动信号,并通过输出通道230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入到显示面板300中,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300。其中,所述覆晶薄膜200中的驱动芯片220为源极驱动芯片(Source IC),所述控制电路板400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
如图2所示,所述覆晶薄膜200包括驱动芯片220和多条输出通道230,所述驱动芯片220和多条输出通道230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200的柔性衬底210上,多条所述输出通道23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中扇出区的扇出走线310一一对应连接,且从扇出区中间到两侧的方向(即图中的X轴方向),所述扇出走线310的阻值逐渐增大;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即图中的X轴方向),所述输出通道230的阻值逐渐减小,且任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230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310的阻值之和,与其它输出通道230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310的阻值之和相等,即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220之间,所有传输线(输出通道230与对应扇出走线310的结合)的阻值都相等。
相对于目前通过将扇出区中原先较短的扇出走线采用弯曲或蛇形走线的设计方法,保持每一根扇出走线长度一致,来解决扇出走线阻抗不一致,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这一技术问题的方案来说。本申请不对扇出走线进行改动,保留原来扇出走线都为直线且长度不等的状态,通过增加覆晶薄膜200中输出通道230的阻值,对长度较短、电阻较小的扇出走线进行电阻补偿,使得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230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都相等,从而避免从驱动芯片输出的数据信号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信号衰减,最终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不均。
而且由于不改变扇出走线310,扇出走线310仍为直线形,不会出现由于扇出走线为弯曲或者蛇形走线而占用大量的非显示区域面积,导致显示器下边框过宽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扇出走线310为弯曲或者蛇形走线导致增大对信号的阻挡效果、降低显示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本申请是从增大输出通道230的电阻这一角度来解决扇出走线阻抗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还能使得电路中多余电流被消耗,进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驱动芯片220的载电流,改善驱动芯片220容易发热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通道230为信号线231,所述输出通道230的材料相同且长度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即图中的X轴方向),所述信号线231的宽度逐渐增大。根据电阻公式可知,在材料相同、长度相等的情况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改变信号线231的宽度,进而改变信号线231的横截面积,来改变信号线231的电阻。而且,相对于目前信号线231宽度一致,不需要补偿扇出走线阻抗的方案来说,本实施例虽然增大了原来信号线231的宽度,但是所有信号线231仍然通过同一蚀刻工艺形成,既不会造成材料浪费,又不会造成工艺制程增加,因此在解决扇出走线阻抗不一致问题的同时,还不会增加成本和时间。另外,相对于通过改变信号线231厚度来改变信号线231电阻的方案来说,若将信号线231做薄会增大制程难度,影响信号线231输出信号的作用,还容易断裂;若将信号线231加厚的话则会增加制作材料,提高成本。
而且,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只改变信号线231局部的宽度来达到精细调节信号线231阻值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3显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示意图,所述输出通道230为信号线23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输出通道230的材料相同且横截面积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即图中的X轴方向),所述信号线231的长度逐渐减小。由电阻公式可知,在材料相同,且横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本实施例通过调整信号线231的长度来改变信号线231的电阻;由于信号线231的横截面积小,且增加的长度容易调控,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线231的长度实现对信号线231电阻的精准调节;其次,增加信号线231的长度不会缩小相邻信号线231之间的间距,因此不会对相邻信号线231的设计造成影响;另外,可以进一步使扇出走线与信号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相同,这样每条扇出走线和对应信号线231的长度之和,与其它扇出走线与对应信号线231的长度之和相等,驱动芯片220传递到显示面板中数据线上的信号,经过的路径是相等的,每条数据线都能同时接收驱动芯片220传递的信号,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可以将增加的信号线231部分做成曲线形或者蛇线形,如图4所示,所述覆晶薄膜200还包括柔性衬底210,所述输出通道230和驱动芯片220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210上;所述信号线231包括第一直线部234、第二直线部235和曲线部236,所述第一直线部234和第二直线部235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210朝向所述驱动芯片220的一面,所述曲线部236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210背向所述驱动芯片220的一面;所述第一直线部234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部235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所述曲线部23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23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部235连接;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信号线231中曲线部236的长度逐渐减小。
所述曲线部236在信号线231中的位置不做限定,即可以做到靠近驱动芯片220的一端,也可以做到靠近扇出走线的一端,或其它位置;而且曲线部236还可以分成多段设置。由于曲线部236会在横向上增加信号线231的宽度,因此将曲线部236做到覆晶薄膜200的背面,将第一直线部234和第二直线部235做到覆晶薄膜200的正面,避免一条信号线231中的曲线部236对其它信号线231的分布造成干扰,避免相邻信号线231发生接触短路;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相邻信号线231中的曲线部236错位设置,这样一条信号线231中的曲线部236对应的空白区域会比较大,使得信号线231的可调距离范围更广,能够适应更多的场景。
当然将曲线部236和第一直线部234、第二直线部235都做到柔性衬底210朝向驱动芯片220的一面;或者将第一直线部234、第二直线部235做到柔性衬底210背向驱动芯片220一面,将曲线部236做到柔性衬底210朝向驱动芯片220一面也是可行的。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改变驱动芯片的形状,来改变驱动芯片与扇出走线的连接距离,进而改变输出通道的长度。具体的,如图5所示,可以将驱动芯片设计成U型形状,此时驱动芯片为轴对称结构,且从所述驱动芯片的中轴线到两侧的方向,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逐渐减小。具体的,所述覆晶薄膜200还包括柔性衬底210,所述输出通道230和驱动芯片220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210上,所述输出通道23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衬底210的边缘平齐;所述驱动芯片中朝向所述输出通道的一面为弧面,从所述驱动芯片220的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柔性衬底210中与输出通道230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22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输出通道230的长度逐渐减小。相较于目前规则的驱动芯片来说,通过将驱动芯片做成U型结构可进一步缩小驱动芯片在横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覆晶薄膜的尺寸,实现显示结构小型化。
进一步的,在驱动芯片220为U型的基础上,将驱动芯片220的两个侧面做到与柔性衬底210的边缘平行,并且将一部分输出通道230连接到驱动芯片220的两个侧面上,提高输出通道230的布线空间,增大相邻输出通道230之间的间距,便于输出通道230的设计,防止相邻输出通道230短接。具体的,所述柔性衬底210中与输出通道230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220的两个侧面平行;多条所述输出通道23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220朝向所述输出通道230的弧面和驱动芯片220的两个侧面中的引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
实施例三:
图6显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覆晶薄膜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输出通道230的长度相等且横截面积相等,所述输出通道230由至少两种不同电阻率的材料构成;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即图中的X轴方向),所述输出通道230中,电阻率大的材料组分逐渐减少。
由电阻公式可知,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信号线231中不同材料的占比,改变信号线231整体的电阻率,进而调整信号线231的电阻。本实施例不需要改变信号线231的图案,即不需要改变信号线231的宽度和长度,首先不需要重新设计蚀刻图案,节省了设计时间,其次各信号线231的长度和宽度一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问题。
结合图7所示,所述输出通道230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232和第二信号线233,所述第一信号线232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233的电阻率;第一信号线232和第二信号线233同层设置,且在一条直线上;具体的,所述第一信号线232的一端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23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2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233的另一端连接;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230中,第一信号线232的长度逐渐减小,第二信号线233的长度逐渐增大。当然反过来,所述第一信号线232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233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也是可行的。
相比于将第一信号线232和第二信号线233连接处进行堆叠设置的方案来说,根据材料的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分别单独计算第一信号线232、第二信号线233的电阻会更加容易,因为不需要考虑两种不同信号线231重叠部分的影响,因此更加方便设计。
如图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出通道230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232和第二信号线233,所述第一信号线232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233的电阻率;所述第一信号线232的一端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233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232上,且所述第二信号线233不直接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和驱动芯片220;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230中,第一信号线232的长度不变,第二信号线233的长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调整输出通道230中两种材料占比以调整输出通道230电阻的同时,第一信号线232与第二信号线233堆叠设置后,还扩大了局部输出通道230的横截面积,提高了输出通道230的导电效果,并且位于第一信号线232上方的第二信号线233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在制程中第一信号线232发生氧化,影响输出通道230对信号的传导效果;另外,第二信号线233可以是多段间隔地设置在第一信号线232上,在覆晶薄膜200弯曲时,第二信号线233不会对第一信号线232造成刚性影响,且当第一信号线232开裂时,第二信号线233还能起到补充效果,不会影响信号的传递。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信号线233与扇出走线、驱动芯片220直接连接,将第一信号线232做到第二信号线233上也是可行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232、第二信号线233可以是不同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也可以一种是金属材料、另一种是半导体材料。具体第一信号线232、第二信号线233可以是铜、铝、镍、银、铟锡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等材料中的任意两种不同的材料。
实施例四:
图9显示了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第四实施例通过在信号线231中接入不同的电阻239来调整输出通道230的阻值,具体的,所述输出通道230包括第三信号线237、第四信号线238和电阻239,所述第三信号线237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四信号线238与所述驱动芯片220连接,所述电阻239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信号线23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信号线238连接;从所述覆晶薄膜200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电阻239的阻值逐渐减小,且相邻所述输出通道230中的电阻239错位设置。
所述电阻239可以是可调电阻,也可以是贴片电阻、绕线电阻,而且电阻239可以同时做到覆晶薄膜200的正反两面,也就是将一部分输出通道230中的电阻239做到覆晶薄膜200的正面,另一部分输出通道230中的电阻239做到覆晶薄膜200的背面,来进一步增大容纳电阻239的空间。本实施例通过在输出通道230中接入电阻239,可直接在成品的覆晶薄膜200上进行设计调整,避免了原有的产量浪费;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接入具体的电阻239,出现问题还能调整。
进一步的,每一条输出通道230中的电阻239可以由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构成。当需要的电阻239的阻值较为接近时,若无法找到一个阻值接近的单个电阻,可以选用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需要的电阻,从而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实施例五:
图10显示了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晶薄膜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覆晶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扇出区中每一条扇出走线的阻值;
S2:对预设的输出通道编号,并记录每条输出通道对应的扇出走线阻值;
S3:计算正常情况下扇出区中最外侧扇出走线的阻值,与对应输出通道的阻值之和,得到目标阻值;
S4:计算目标阻值与不同扇出走线阻值的差值,得到对应编号输出通道的阻值;
S5:通过具体的阻值设计对应的输出通道,完成覆晶薄膜的制作;
其中,从所述扇出区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扇出走线的阻值逐渐增大。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可制作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覆晶薄膜,将扇出走线的阻抗差异集成到覆晶薄膜设计中,使数据线和驱动芯片之间每一条走线的阻抗相等,优化显示效果。
其中,在S1步骤中,设计人员可利用阻容萃取软件,参考扇出走线的宽度、厚度、材料特性,提取每一条扇出走线的阻值。
在S5步骤中,确定输出通道的阻抗补偿类型后,结合前面多个实施例中输出通道的设计,计算出具体的输出通道各参数,制作出对应的输出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覆晶薄膜,用于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包括驱动芯片和多条输出通道,多条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且从所述扇出区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扇出走线的阻值逐渐增大,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逐渐减小,且任意一条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与其它所述输出通道的阻值与对应扇出走线的阻值之和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道的材料相同且长度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宽度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相等且横截面积相等,所述输出通道由至少两种不同电阻率的材料构成;
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电阻率大的材料组分逐渐减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道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率;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端连接;
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第一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减小,第二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道包括材料不同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阻率;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对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上,且所述第二信号线不直接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和驱动芯片;
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中,第一信号线的长度不变,第二信号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通道的材料相同且横截面积相等,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柔性衬底,所述输出通道和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
所述输出通道包括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和曲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朝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面,所述曲线部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背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面;
所述第一直线部用于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部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曲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部连接;
从所述覆晶薄膜中间朝两侧的方向,所述信号线中曲线部的长度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柔性衬底,所述输出通道和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衬底的边缘平齐;
所述驱动芯片中朝向所述输出通道的一面为弧面,从所述驱动芯片的中间到两侧的方向,所述柔性衬底中与输出通道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输出通道的长度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中与输出通道一端平齐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芯片的两个侧面平行;
多条所述输出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朝向所述输出通道的弧面和驱动芯片的两个侧面中的引脚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一一对应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覆晶薄膜,以及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板;
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扇出区的扇出走线连接,所述覆晶薄膜中的驱动芯片通过输入通道接收所述控制电路板中的电压信号,将所述电压信号转化为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通道将所述驱动信号输入到显示面板中,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
CN202110874172.1A 2021-07-30 2021-07-30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39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72.1A CN113539114B (zh) 2021-07-30 2021-07-30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172.1A CN113539114B (zh) 2021-07-30 2021-07-30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114A true CN113539114A (zh) 2021-10-22
CN113539114B CN113539114B (zh) 2023-04-21

Family

ID=7808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4172.1A Active CN113539114B (zh) 2021-07-30 2021-07-30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1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051A (zh) * 2021-11-04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87210A1 (en) * 2021-11-18 2023-05-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riving apparatus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465A (en) * 1995-12-30 2000-08-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having control lines with uniforms resistance
CN1512251A (zh) * 2002-12-30 2004-07-14 ���ǵ�����ʽ���� 具有信号线的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135914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株式会社Ips先驱高新技术 显示装置
CN102290432A (zh) * 2005-11-17 2011-12-2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49753A (zh) * 2013-03-28 2013-06-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4134406A (zh) * 2014-07-17 2014-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板、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79744A (zh) * 2016-03-29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线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65332A (zh) * 2017-02-14 2017-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扇出线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98088A (zh) * 2018-04-27 2018-09-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90022A (zh) * 2019-11-14 2020-03-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210223352U (zh) * 2019-06-11 2020-03-31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325151U (zh) * 2019-06-11 2020-04-14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605298U (zh) * 2019-06-11 2020-05-22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01165A (zh) * 2020-10-23 2021-01-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465A (en) * 1995-12-30 2000-08-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having control lines with uniforms resistance
CN1512251A (zh) * 2002-12-30 2004-07-14 ���ǵ�����ʽ���� 具有信号线的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2290432A (zh) * 2005-11-17 2011-12-2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914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株式会社Ips先驱高新技术 显示装置
CN103149753A (zh) * 2013-03-28 2013-06-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4134406A (zh) * 2014-07-17 2014-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板、柔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79744A (zh) * 2016-03-29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线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65332A (zh) * 2017-02-14 2017-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扇出线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98088A (zh) * 2018-04-27 2018-09-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0223352U (zh) * 2019-06-11 2020-03-31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325151U (zh) * 2019-06-11 2020-04-14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605298U (zh) * 2019-06-11 2020-05-22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90022A (zh) * 2019-11-14 2020-03-1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2201165A (zh) * 2020-10-23 2021-01-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051A (zh) * 2021-11-04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087210A1 (en) * 2021-11-18 2023-05-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driv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114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7449B2 (ja) 引出線配線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引出線配線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201165B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39114B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WO202300523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32369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5175433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11368A (ja) 表示パネル、それを具備す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325151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4213020A (ja) 信号線を有する表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0223510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768731A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US832473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00005787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215451419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227532B2 (en)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erminal
CN113703235A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工艺及显示面板
CN114975517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布线方法
CN111312687A (zh) 柔性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JP426676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099414A (ja) 画像表示装置、集積回路
CN113611213B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N11093093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450714U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