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3695U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3695U
CN210323695U CN201920876866.7U CN201920876866U CN210323695U CN 210323695 U CN210323695 U CN 210323695U CN 201920876866 U CN201920876866 U CN 201920876866U CN 210323695 U CN210323695 U CN 210323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area
fan
wire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68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志聪
温海霞
顾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uzhou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68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3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3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3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覆晶薄膜和多条导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连接,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连接;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引出导线和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并联导线,所述并联部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所述并联区的并联导线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且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内设置数据线和扫描线,可以控制像素单元用以画面显示,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电路以及与其连接的扇出走线,各所述扇出走线为上述显示区提供显示信号。为了减小非显示区并增大显示区,通常设计各扇出走线朝向驱动电路集中而构成扇出区域。
在扇出区域中,扇出走线与驱动电路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导致每条导线具有不同的长度,会造成各导线阻抗不均,进而影响扇出走线与扫描线的信号传导速度与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实现一种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覆晶薄膜和多条导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连接;以及多条所述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连接;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引出导线和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并联导线,所述并联部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所述并联区的并联导线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且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连接的绑定区,所述绑定区包括与所述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所述导电衬垫位于所述并联区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通过过孔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所述并联区包括位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引出导线一侧的引入导线,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所有并联导线在远离所述引出导线的一端连通于一条所述引入导线;所述引入导线通过过孔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衬垫。
可选的,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相邻的两条所述并联导线,其中一条所述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条所述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并联区还包括引入导线,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靠近所述扇出区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部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入导线;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的长度一致,相邻两条所述并联导线的间距一致。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设置在所述并联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并联部设置在所述并联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覆晶薄膜和多条导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连接;以及多条所述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连接;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并联区和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连接的绑定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引出导线和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绑定区包括与所述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所述导电衬垫位于所述并联区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通过过孔电性连接;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靠近所述扇出区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所述并联部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本申请设置并联部可以降低整条导线的阻抗,调整并联部的长度,补偿由于扇出走线的长度不同带来的阻抗差异,使得整体的阻抗趋近于相等,从而改善显示面板显示不均的现象,而且并联区的位置在扇出区与晶片之间,同时位于不同层,可以减少空间利用,并联区设置在原本的绑定区,不占用非显示区其它空间,可以实现窄边框,使得非显示区的宽度更窄,而且不同层也可以降低导线的密度,方便了生产,也避免了密度过大产生的不良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中A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导电衬垫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导电衬垫沿导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并联导线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20、驱动电路;100、基板;110、显示区;120、非显示区;121、第一导电层;122、第二导电层;200、覆晶薄膜;300、导线;400、扇出区;410、扇出走线;500、并联区;510、引出导线;520、并联部;521、并联导线;530、引入导线;600、绑定区;610、导电衬垫,620、过孔;63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示例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电路或者连接设置有驱动电路的电路板,在驱动电路和显示区之间设置有扇出走线,由于驱动电路较窄而显示区较宽,因而需要通过扇出走线,将驱动电路和显示区内的对应走线进行连接,这使得对应同一个驱动电路的扇出走线,对应不同位置的扇出走线的长度不同,使得每条扇出走线的阻抗大小不同。一般而言,位于扇出区的中部的扇出走线的长度最短,而位于扇出区两侧的扇出走线的长度逐渐增加,长度的差异导致各条扇出走线之间存在阻抗差异,且长度差异越大阻抗差异越大。尤其是对于采用高引脚数驱动电路或驱动芯片设计的显示面板,对应同一个驱动电路和一个扇形区,各条扇出走线之间的长度差非常大,导致各扇出走线的阻抗差异也非常大,对扇出走线传输的驱动信号的损耗不同,可能会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的驱动电路2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覆晶薄膜200和多条导线300;所述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10和非显示区120,所述非显示区120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2;所述覆晶薄膜200与所述基板100绑定连接;以及多条所述导线300设置于非显示区120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110连接;所述非显示区120包括扇出区400和并联区500,所述扇出区40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并联区500远离所述显示区110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400和所述覆晶薄膜200之间;每条所述导线300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400的扇出走线410、对应所述并联区500的引出导线510和并联部520,所述并联部520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200,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510与所述扇出走线410连接所述并联部520包括多条并联导线521,所述并联部520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减少;所述并联区500的并联导线521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且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122。
设置并联部520可以降低整条导线300的阻抗,调整并联部520的长度,补偿由于扇出走线410的长度不同带来的阻抗差异,使得整体的阻抗趋近于相等,从而改善显示面板10显示不均的现象,而且并联区500的位置在扇出区400与晶片之间,同时位于不同层,可以减少空间利用,并联区500设置在原本的绑定区600,不占用非显示区120其它空间,可以实现窄边框,使得非显示区120的宽度更窄,而且不同层也可以降低导线300的密度,方便了生产,也避免了密度过大产生的不良效果。
具体的,所述并联区500还包括引入导线530,所述并联部520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521,多条所述并联导线521在所述并联部520靠近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510,多条所述并联导线521在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部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入导线530;同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的长度一致,相邻两条所述并联导线521的间距一致,所述并联导线521长度一致。并联导线521之间的间距一样,可以使得膜层涂刷均匀。当然,所述每个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数量相同,也可以保持膜层涂刷均匀在印刷电路时,实现较为平整的走线区域,便于刻蚀和布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并联区500的每个所述并联部520包括5条并联导线521,当然也可以5条以上或者5条以下的并联导线521,具体可根据对应的扇出区400之间的扇出走线410之间的阻抗进行设置。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为绑定区600沿并联导线521的方向的剖面图,所述导电衬垫610通过过孔620与所述并联导线521连接,其中导电衬垫610与所述并联导线52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630,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绑定连接的绑定区600,所述绑定区600包括与所述导线300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610,所述导电衬垫610位于所述并联区500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610与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通过过孔620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导电衬垫61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并联部52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重叠,且所述导电衬垫610与并联部520远离扇出区40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衬垫610设置在并联区500上方,而本申请提供的并联区500是膜层均匀,有利于绑定区600域的导电衬垫610的绑定。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520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521,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远离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均通过过孔620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610。导电衬垫610可以通过过孔620将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连接起来,将可选降低电阻,减少信号传输的损耗。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所述并联部520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521,所述并联区500包括位于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所述引出导线510一侧的引入导线530,同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所有并联导线521在远离所述引出导线510的一端连通于一条所述引入导线530;所述引入导线530通过过孔620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衬垫610。通过引入导线530将导电衬垫610与并联部520,可以减少过孔620的数量,减少在制程中刻蚀多个密集的过孔620可能面积不够的情况。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相邻的两条所述并联导线521,其中一条所述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另一条所述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2。
可选的,所述奇数条并联导线521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1,所述偶数列并联导线521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122。当然所述奇数条并联导线521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122,所述偶数列并联导线521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1也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层121与第二导电层122的数量相等或者相近,可以保证多个并联部520的宽度一致,在设计导线300走线的宽度时,可以设置的更均匀,提高沉积导线300的良率。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520,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另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2。
所述奇数个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所述偶数个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2。这样既可以降低导线300的电阻,又可以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下实现,为做成更窄的边框的显示面板10提供了可能。
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520,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520设置在所述并联区500远离显示区110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并联部520设置在所述并联区500靠近显示区110的一侧。
可选的,当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520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并联区500在并联区500到扇出区400方向的长度时,相邻的所述并联部520可以相错设置,这样可以节省空间,防止并联部520占用太多的空间,或者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会因为相邻的并联部520距离太近,而导致相邻的并联导线521之间距离太近而形成电场或者在断线的时候交错连通,带来其他问题。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覆晶薄膜200和多条导线300;所述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10和非显示区120,所述非显示区120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2;所述覆晶薄膜200与所述基板100绑定连接;以及多条所述导线300设置于非显示区120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110连接;所述非显示区120包括扇出区400、并联区500和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绑定连接的绑定区600,所述扇出区40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并联区500远离所述显示区110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400和所述覆晶薄膜200之间;每条所述导线300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400的扇出走线410、对应所述并联区500的引出导线510和并联部520,所述并联部520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200,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510与所述扇出走线410连接,所述绑定区600包括与所述导线300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610,所述导电衬垫610位于所述并联区500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610与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通过过孔620电性连接;所述并联部520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521,多条所述并联导线521在所述并联部520靠近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510,所述并联部520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减少;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远离所述扇出区400的一端均通过过孔620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610;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520,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21,另一个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导线521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2。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可选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连接;以及
多条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引出导线和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
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并联导线,所述并联部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
所述并联区的并联导线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且至少一条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连接的绑定区,所述绑定区包括与所述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所述导电衬垫位于所述并联区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通过过孔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包括至少两条并联导线,所述并联区包括位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引出导线一侧的引入导线,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所有并联导线在远离所述引出导线的一端连通于一条所述引入导线;
所述引入导线通过过孔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电衬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相邻的两条所述并联导线,其中一条所述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条所述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区还包括引入导线,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靠近所述扇出区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部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入导线;
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的长度一致,相邻两条所述并联导线的间距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设置在所述并联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另一个所述并联部设置在所述并联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覆晶薄膜,与所述基板绑定连接;以及
多条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区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并联区和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连接的绑定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引出导线和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连接与所述覆晶薄膜,另一端通过所述引出导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绑定区包括与所述导线一一对应设置的导电衬垫,所述导电衬垫位于所述并联区的上方,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通过过孔电性连接;
所述并联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并联导线,多条所述并联导线在所述并联部靠近所述扇出区的一端相互连通并连接于所述引出导线,所述并联部的长度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
位于同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远离所述扇出区的一端均通过过孔连接于所述导电衬垫;
相邻的两个所述并联部,其中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另一个所述并联部的并联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CN201920876866.7U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323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866.7U CN210323695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866.7U CN210323695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3695U true CN21032369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6866.7U Active CN210323695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3695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3201A (zh) * 2020-09-30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2783377A (zh) * 2021-02-25 2021-05-1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13096540A (zh) * 2020-10-08 2021-07-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3257143A (zh) * 2021-03-29 2021-08-13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3448128A (zh) * 2021-06-23 2021-09-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53156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09836A (zh) * 2022-03-07 2022-06-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16294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3156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80070B2 (en) 2020-06-15 2024-05-07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270251B (zh) * 2020-06-15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70251A (zh) * 2020-06-15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3201A (zh) * 2020-09-30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096540B (zh) * 2020-10-08 2023-01-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TWI744030B (zh) * 2020-10-08 2021-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CN113096540A (zh) * 2020-10-08 2021-07-0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2783377B (zh) * 2021-02-25 2023-02-28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US11853508B2 (en) 2021-02-25 2023-12-26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CN112783377A (zh) * 2021-02-25 2021-05-1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N113257143A (zh) * 2021-03-29 2021-08-13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3448128A (zh) * 2021-06-23 2021-09-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09836A (zh) * 2022-03-07 2022-06-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216294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369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891989B1 (ko) 가요성 인쇄회로필름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022350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325151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223510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3013902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293210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CN210323694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178132A (zh) 覆晶薄膜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21029473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2102725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04614911A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57885A (zh) 阵列基板
CN112435577A (zh) 阵列基板母板、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1060529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37194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拼接屏
CN210323697U (zh)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N113539114B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CN11218064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55850A (zh) 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KR2008004991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15450714U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JP200214865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060657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