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5298U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5298U CN210605298U CN201920876868.6U CN201920876868U CN210605298U CN 210605298 U CN210605298 U CN 210605298U CN 201920876868 U CN201920876868 U CN 201920876868U CN 210605298 U CN210605298 U CN 210605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allel
- area
- fan
- display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周边且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覆晶薄膜,以及多条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导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第一引出线和至少一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扇出引线连接,所述并联部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均匀阻抗,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显示面板由于具备机身薄、省电和辐射低等热点而成为显示器的主流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
显示面板包括有覆晶薄膜和基板。基板上设置有很多扫描线、数据线等导线,这些导线会在基板的非显示区与覆晶薄膜通过绑定连接。与覆晶薄膜相接的导线通常具有不同的拉线长度,会造成各导线阻抗不均,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均匀阻抗,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周边且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覆晶薄膜,以及多条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导线。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第一引出线和至少一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非显示区的所述并联区的导线至少一条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且至少一条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并联部的导线相互平行且两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内的导线之间的间隔等于每个所述并联部整体之间的间隔。
可选的,所述并联部为多个,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的导电衬垫,所述并联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导电衬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导电衬垫与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并联区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的每条导线电性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周边且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覆晶薄膜,以及多条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导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第一引出线和多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且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的每个所述并联部导线之间的间隔依次减小。
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所述导电衬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并联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并联区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电性连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设置并联部,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并联电路的数量越多,导线的整体阻值越小,以此均衡扇出区两端导线和中间导线的整体阻值。并联区设置于扇出区和晶片之间,并联区利用了原本绑定区的空间,不需要再另外为并联区留出额外空间,有利于节省基板空间,实现窄边框,同时并联区作为导线数量较多的区域,比较远离基板的显示区,有利于显示区膜层成膜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中A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导电衬垫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导电衬垫和并联部的示意图。
其中,1、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100、基板;110、显示区; 120、非显示区;200、覆晶薄膜;300、导线;400、扇出区;500、并联区;510、第一引出线;520、并联部;530、第二引出线;600、导电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 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如图1的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A部分的局部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1包括了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周边且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0的覆晶薄膜200,以及多条设置于非显示区120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电性连接导线300。所述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10和非显示区120。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120包括扇出区400和并联区500,所述扇出区40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并联区500远离所述显示区110 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400和所述覆晶薄膜200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300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400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500的第一引出线510和至少一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 520,所述并联部520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20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510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减少。所述显示区110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非显示区120的所述并联区500的导线300 至少一条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且至少一条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在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中,扇出区400的导线300自扇出区400 的中间往两端导线300逐渐变长,导线300越长,导线300的阻值越大,各导线300之间的阻抗不一样,使得导线300在传输信号时存在差异,影响显示效果。
本申请设置并联部520,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减少,并联电路的数量越多,导线300的整体阻值越小,以此均衡扇出区400两端导线300和中间导线300的整体阻值。并联区 500设置于扇出区400和晶片之间,并联区500利用了原本绑定区的空间,不需要再另外为并联区500留出额外空间,有利于节省基板 100空间,实现窄边框,同时并联区500作为导线300数量较多的区域,比较远离基板100的显示区110,有利于显示区110膜层成膜的均一性。原本绑定区的空间十分有限,并联区500的导线300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形成,可以降低每一层导电层上的导线300密度,降低设计难度,降低导线300之间的信号干扰。
所述并联部52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所述并联部520的导线300 相互平行且两端连通。导线300走线规则简单,便于蚀刻和布线,有利于膜层的均匀涂刷。
并联部520长度相同,膜层涂刷均匀,并联部520长度也可以使得在调整导线300阻值的时候,只考虑并联数量即可,不用考虑并联部520本身长度不一致带来的阻值不一样,使得调整阻值简单。
所述并联部520内的导线300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是等于每个所述并联部520整体之间的间隔。整个并联区500导线300分布均匀,膜层涂刷均匀,导线300之间的影响也一致,有利于信号传输的稳定和一致。
所述基板100上与一个覆晶薄膜200对应的导线300总数为奇数时,最中间的一根导线300为直线,以最中间的导线300为基准调整阻值,最中间的导线300不需要设置并联,省空间,简单。
同理,当所述基板100上与一个覆晶薄膜200对应的导线300总数为偶数时,最中间的两根导线300为直线,以最中间的两根导线 300为基准调整阻值,最中间的两根导线300不需要设置并联,省空间,简单。
另外,在并联数量大于2的并联部520中,且内部并联电路数量为奇数的并联部520,最中间导线300用第一导电层形成,其余导线 300用第二导电层形成。同理,内部并联电路数量为偶数的并联部 520,最中间两根导线300的在第一导电层,其余在第二导电层。分层设置,降低导线300的密度,为基板100走线设计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并联数量为2的并联部520中可以是其中一根导线300用第一导电层形成,另一根导线300用第二导电层形成。当然,还可以是在同一并联部520的导线300,任意导线300用第一导电层形成,任意导线300用第二导电层形成。
所述并联部520为多个,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520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520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将每一个并联部520整体设置在同一层,同一个并联部520之间处于同一层,不需要通过诸如过孔等连接方式连接,降低导线300每层膜层导线 300密度的同时,制程简单方便。
另外,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图3示出了并联部5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绑定区单独设置导电衬垫600,而没有设置并联部5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绑定区同时设置导电衬垫 600和并联部5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并联部520用虚线示意,表示并联部520位于导电衬垫600之下。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 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绑定的导电衬垫600,所述并联部52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导电衬垫6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导电衬垫600与并联部520远离扇出区400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电衬垫600为面积大于所述导线300的导电体,在绑定的时候,导电衬垫600与覆晶薄膜200绑定,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绑定区同时设置了用于调节导线300阻值的并联区500和导电衬垫600,导电衬垫 600增加绑定时与覆晶薄膜200的对位面积,保证绑定的效果,同时将并联区500和导电衬垫600重叠设置,从而没有增大绑定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所述并联区5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出线530,所述第二引出线530 一端与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扇出区400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600电性连接。导电衬垫600与只与并联部520的一点,连接简单,不用设置多个过孔以连接导电衬垫600和并联部520。
当然,所述导电衬垫600也可以与所述并联部520的每条导线 300电性连接。这样的连接,连接点多,即使导电衬垫600和并联部 520之间某个连接点断路或者连接不良,也不容易导致整体断路,保证基本的连通效果。
所述导电衬垫600的面积可以小于所述并联部520的整体面积。减小导电衬垫600与并联部520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周边且驱动所述显示面板 10的显示区110的覆晶薄膜200,以及多条设置于非显示区120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200电性连接导线300。所述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10 和非显示区120。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120包括扇出区400和并联区500,所述扇出区40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并联区500远离所述显示区110 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400和所述覆晶薄膜200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300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400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500的第一引出线510和多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520,所述并联部520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20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510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520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减少,且自所述并联区500的两侧向中间的每个所述并联部520导线300之间的间隔依次减小。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520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520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所述导电衬垫6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并联部52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并联区500还包括第二引出线530,所述第二引出线530一端与所述并联部520远离扇出区400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600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 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周边,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及
多条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第一引出线和至少一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非显示区的所述并联区的导线至少一条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且至少一条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并联部的导线相互平行且两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内的导线之间的间隔等于每个所述并联部整体之间的间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部为多个,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的导电衬垫,所述并联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导电衬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导电衬垫与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区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并联部的每条导线电性连接。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周边,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
多条导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上,且与所述覆晶薄膜电性连接;以及
导电衬垫,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和并联区,所述扇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并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扇出区和所述覆晶薄膜之间;
每条所述导线包括对应所述扇出区的扇出走线、对应所述并联区的第一引出线和多个存在并联电路的并联部,所述并联部的一端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扇出走线连接,所述并联部的并联电路数量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减少,且自所述并联区的两侧向中间的每个所述并联部导线之间的间隔依次减小;
奇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一导电层同层形成,偶数列的所述并联部与第二导电层同层形成;
所述导电衬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并联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并联区还包括第二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一端与所述并联部远离扇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衬垫电性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76868.6U CN210605298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76868.6U CN210605298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5298U true CN210605298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72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76868.6U Active CN210605298U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529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9114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CN113608387A (zh) * | 2021-07-30 | 2021-11-0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WO2021253156A1 (zh) * | 2020-06-15 | 2021-12-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6-11 CN CN201920876868.6U patent/CN2106052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3156A1 (zh) * | 2020-06-15 | 2021-12-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1980070B2 (en) | 2020-06-15 | 2024-05-07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3539114A (zh) * | 2021-07-30 | 2021-10-2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CN113608387A (zh) * | 2021-07-30 | 2021-11-0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4813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0605298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388054B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GB2542503B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1097322B (zh) | 显示基板及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 |
CN210325151U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9407436B (zh) | 阵列基板 | |
TW444268B (en) | Display panel | |
US831476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210323695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5881072B2 (ja) | 水平電界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708771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20249009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2629053A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3474435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0294739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11081386A (ja) | 表示基板、それ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 |
CN100369258C (zh) |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 |
CN210223510U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10323697U (zh) |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 |
WO2022062248A1 (zh) |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09494208A (zh) | 薄膜覆晶封装结构 | |
CN106449662A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270755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2141705A (zh) | 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