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537B - 导流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导流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537B
CN113525537B CN202110928335.XA CN202110928335A CN113525537B CN 113525537 B CN113525537 B CN 113525537B CN 202110928335 A CN202110928335 A CN 202110928335A CN 113525537 B CN113525537 B CN 113525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flow
guide
vehicle body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83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5537A (zh
Inventor
赖凡
冯哲
周志斌
栗广生
陆增俊
李程
徐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83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5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5Front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导流装置和汽车,包括:车体、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的第一导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后方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二导流板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面;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当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下位置时,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在第一导流面向后下方引导的气流能够再次通过第二导流面向后下方继续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

Description

导流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前端面上与空气接触时,空气撞击在汽车前端容易形成空气阻力,且空气被阻挡过程中容易形成涡流,严重影响汽车的行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前端容易形成空气阻力并形成涡流的行进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流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前端的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后方的第二导流板,以及用于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并驱动所述第二导流板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导流板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面;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当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下位置时,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弧面,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弧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后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后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险杠;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保险杠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绳、供所述牵引绳缠绕的绕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并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的的驱动器;所述牵引绳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区域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所述导流装置;所述第一导流板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车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导流面,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第一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一导流面接触后,第一导流面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面,在车体向后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二导流面接触后,第二导流面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进行升降,且第二导流板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移动,当第二导流板位于下位置时,第二导流面的下端位于第一导流板的下方,使得在第一导流面向后下方引导的气流能够再次通过第二导流面向后下方继续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当第二导流板位于上位置时,能够将第二导流板收起来,避免与地面上的物体磕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下降到下位置上)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下降到下位置上)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上升到上位置上)的安装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上升到上位置上)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上升到上位置上)的安装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第一导流板;11-第一导流面;2-第二导流板;21-第二导流面;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4-车体;41-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分别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4前端(此处的“前”,都相对与车体的前后)的第一导流板1、位于第一导流板1后方的第二导流板2,以及用于连接在车体4上并驱动第二导流板2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第二导流板2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导流板1具有第一导流面11,第二导流板2具有第二导流面21;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一导流面1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面2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当第二导流板2位于下位置时,第二导流面21的下端位于第一导流板1的下方。
如此,车体4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第一导流板1具有第一导流面11,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一导流面1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一导流面11接触后,第一导流面11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2具有第二导流面21,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面2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二导流面21接触后,第二导流面21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2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进行升降,且第二导流板2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移动,当第二导流板2位于下位置时,第二导流面21的下端位于第一导流板1的下方,使得在第一导流面11向后下方引导的气流能够再次通过第二导流面21向后下方继续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当第二导流板2位于上位置时,能够将第二导流板2收起来,避免与地面上的物体磕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1设置在车体4前端下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2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11为第一导流板1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21为第二导流板2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11朝向前方(前方:可以是正前方,也可以是前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21朝向前方(前方:可以是正前方,也可以是前下方)。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流面11为弧面,和/或第二导流面21为弧面。如此,气流流过弧面的第一导流面11时阻力较少;气流流过弧面的第二导流面21时阻力较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导流板1上,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流板2铰接。如此,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第二导流板2依次通过第二连杆32和第一连杆31能够与第一导流板1相互联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导流板1的后侧壁上,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导流板2的后侧壁上。如此,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干涉到第一导流板1和第二导流板2前方的气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流面11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第一导流面11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如此,第一导流面11的左侧边缘能够将前方气流向后侧引流,减少空气阻力;第一导流面11的右侧边缘能够将前方气流向后侧引流,减少空气阻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导流面21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第二导流面21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如此,第二导流面21的左侧边缘能够将前方气流向后侧引流,减少空气阻力;第二导流面21的右侧边缘能够将前方气流向后侧引流,减少空气阻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保险杠41;第一导流板1位于保险杠41的下方。如此,第一导流板1不容易妨碍保险杠41的正常功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绳、供牵引绳缠绕的绕线轮,以及设置在车体4上并驱动绕线轮转动的的驱动器;牵引绳连接在第一连杆31上。如此,驱动器驱动绕线轮转动,转动的绕线轮即可对牵引绳进行收放,牵引绳进行收放的过程中即可对第一连杆31进行升降控制,第一连杆31的升降可以带动第二导流板2的升降。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器为电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引绳连接在第一连杆31的中部区域上。如此,牵引绳在牵引第一连杆31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保持第一连杆31的平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6,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驱动器电性连接。如此,用户通过控制开关能够通过驱动器对牵引绳进行收放,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开关的线束设置在在第一导流板1的后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开关为按钮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险杠41呈竖直设置的平板状,且保险杠41的左右两端分别像后侧弯折形成弧面板部。如此,气流遇到保险杠41后会将气流从左右两侧向后引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保险杠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导流板1的左右两端之间存在间隙;如此,避免在气流冲击下,第一导流板1引起保险杠41的震动,另外,保险杠41的左端向后流动到第一导流板1的左端时存在一个前后差,会引起气流方向不平稳,使得颗粒经过不稳气流的位置后,不容易粘接在第一导流板1的左端;另外,保险杠41的右端向后流动到第一导流板1的右端时存在一个前后差,会引起气流方向不平稳,使得颗粒经过不稳气流的位置后,不容易粘接在第一导流板1的右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11凹陷形成第一引流槽;如此,便于气流通过第一引流槽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倒钩;如此,气流遇到第一倒钩后会扰乱部分气流,避免第一引流槽内堆积灰尘,且第一倒钩能够撕裂气流中的颗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倒钩的尖端为第一正四面体,第一正四面体的一个尖部朝向第一引流槽的上游;如此,气流遇到第一正四面体时会被正四面体的表面分成三个方向,便于气流的分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正四面体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倒刺,如此,第一倒刺能够让气流进行分流,且能够粉粹被吹进第一引流槽内的颗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倒刺的尖端朝向第一引流槽上游,且第一倒刺的尖端与第一倒刺所在的第一正四面体表面之间倾斜设置;如此,颗粒经过第一倒刺的尖端与第一正四面体表面之间时,由于第一倒刺的尖端与第一正四面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上有变化,避免颗粒卡在第一倒刺的尖端与第一正四面体表面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第一引流槽延伸的第一导流槽;如此,便于通过第一导流槽引导气流沿第一引流槽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台,第一倾斜台具有第一台面,第一台面朝气流的上游方向倾斜,且第一台面与气流上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50°;如此,气流到达第一倾斜台后会被第一台面向第一导流槽外侧反弹,避免灰尘堆积在第一导流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台面上设置有沿气流方向的第一凸棱,第一凸棱上布设有多个第一锯齿部;如此,气流能够在第一凸棱的引导下流动,且第一锯齿部能够粉碎气流中的颗粒,避免颗粒堆积在第一导流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21凹陷形成第二引流槽;如此,便于气流通过第二引流槽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倒钩;如此,气流遇到第二倒钩后会扰乱部分气流,避免第二引流槽内堆积灰尘,且第二倒钩能够撕裂气流中的颗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倒钩的尖端为第二正四面体,第二正四面体的一个尖部朝向第二引流槽的上游;如此,气流遇到第二正四面体时会被正四面体的表面分成三个方向,便于气流的分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正四面体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倒刺,如此,第二倒刺能够让气流进行分流,且能够粉粹被吹进第二引流槽内的颗粒。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倒刺的尖端朝向第二引流槽上游,且第二倒刺的尖端与第二倒刺所在的第二正四面体表面之间倾斜设置;如此,颗粒经过第二倒刺的尖端与第二正四面体表面之间时,由于第二倒刺的尖端与第二正四面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上有变化,避免颗粒卡在第二倒刺的尖端与第二正四面体表面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第二引流槽延伸的第二导流槽;如此,便于通过第二导流槽引导气流沿第二引流槽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台,第二倾斜台具有第二台面,第二台面朝气流的上游方向倾斜,且第二台面与气流上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50°;如此,气流到达第二倾斜台后会被第二台面向第二导流槽外侧反弹,避免灰尘堆积在第二导流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台面上设置有沿气流方向的第二凸棱,第二凸棱上布设有多个第二锯齿部;如此,气流能够在第二凸棱的引导下流动,且第二锯齿部能够粉碎气流中的颗粒,避免颗粒堆积在第二导流槽内。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4和所述导流装置;所述第一导流板1安装在所述车体4前端,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车体4上。如此,车体4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第一导流板1具有第一导流面11,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一导流面1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一导流面11接触后,第一导流面11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2具有第二导流面21,在车体4向后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面21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使得气流与第二导流面21接触后,第二导流面21能够将气流向后下方进行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第二导流板2通过升降驱动机构进行升降,且第二导流板2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进行升降移动,当第二导流板2位于下位置时,第二导流面21的下端位于第一导流板1的下方,使得在第一导流面11向后下方引导的气流能够再次通过第二导流面21向后下方继续引流,大大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涡流;当第二导流板2位于上位置时,能够将第二导流板2收起来,避免与地面上的物体磕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前端的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后方的第二导流板,以及用于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并驱动所述第二导流板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导流板可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面;在所述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在所述车体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面从上往下逐渐向后弯曲;当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下位置时,所述第二导流面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导流面凹陷形成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倒钩;所述第二导流面凹陷形成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倒钩;所述第一倒钩的尖端为第一正四面体,所述第一正四面体的一个尖部朝向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上游;所述第二倒钩的尖端为第二正四面体,所述第二正四面体的一个尖部朝向所述第二引流槽的上游;所述第一正四面体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倒刺,所述第二正四面体的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倒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弧面,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板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后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后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左侧边缘向后弯曲,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右侧边缘向后弯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杠;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保险杠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牵引绳、供所述牵引绳缠绕的绕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上并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的驱动器;所述牵引绳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区域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装置;所述第一导流板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CN202110928335.XA 2021-08-13 2021-08-13 导流装置和汽车 Active CN113525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8335.XA CN113525537B (zh) 2021-08-13 2021-08-13 导流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8335.XA CN113525537B (zh) 2021-08-13 2021-08-13 导流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537A CN113525537A (zh) 2021-10-22
CN113525537B true CN113525537B (zh) 2023-02-17

Family

ID=7809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8335.XA Active CN113525537B (zh) 2021-08-13 2021-08-13 导流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5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7818Y2 (ja) * 1992-09-08 1997-03-05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フロントエアスポイラー装置
DE102011119168A1 (de) * 2011-11-23 2013-05-23 RDX Automotive GmbH Frontspoiler
CN10651588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导流板装置
CN106627808A (zh) * 2015-10-30 2017-05-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主动式气流裙板装置
CN107839769A (zh) * 2017-10-19 2018-03-2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前导流装置
CN108068899A (zh) * 2016-11-15 2018-05-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扰流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0912B2 (ja) * 2001-10-12 2005-04-20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バンパスポイラ、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FR2939368B1 (fr) * 2008-12-04 2010-11-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arriere de vehicule
CN106080809A (zh) * 2016-08-23 2016-11-09 盐城嘉诚塑胶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板
CN110356480A (zh) * 2019-07-31 2019-10-22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
CN212215049U (zh) * 2019-11-27 2020-12-25 武汉谦亿盈实业有限公司 双曲面型除雾器叶片
CN213168323U (zh) * 2020-09-17 2021-05-11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扰流板的连接组件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7818Y2 (ja) * 1992-09-08 1997-03-05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フロントエアスポイラー装置
DE102011119168A1 (de) * 2011-11-23 2013-05-23 RDX Automotive GmbH Frontspoiler
CN10651588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导流板装置
CN106627808A (zh) * 2015-10-30 2017-05-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主动式气流裙板装置
CN108068899A (zh) * 2016-11-15 2018-05-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扰流板装置
CN107839769A (zh) * 2017-10-19 2018-03-2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前导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537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0209A (zh) 用于车辆的活动引擎罩装置
CN106715250B (zh) 固定在车辆下方的空气动力学装置和装备有这种空气动力学装置的车辆
CN112009579B (zh) 一种可调的汽车导流罩组件
JP5031058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周辺空気流制御装置
CN113525537B (zh) 导流装置和汽车
US4688840A (en) Aerodynamic arrangement for a passenger motor vehicle
US6039385A (en) Retractable air deflector for a vehicle
US5178436A (en) Draft deflector for sliding roofs, removable roof sections or the like of motor vehicles
JPS59156875A (ja) エアダム
JP5633473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周辺空気流制御装置
JP3184756B2 (ja) 車両のドアミラー用のミラーハウジング
CN116514033A (zh) 一种臂车碰撞预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77526B (zh) 排障设备和轨道车辆、轨道车辆排障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0175002U (zh) 车辆
CN205544446U (zh) 用于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JPH04339079A (ja) 自動車の空力特性改善装置
JP2675185B2 (ja) 集電装置の遮音装置および車両
WO2013022388A1 (en) Aerodynamic system for reducing wind resistance of a vehicle
JP3055409B2 (ja) 揚力低減装置
CN113306590A (zh) 排障设备和轨道车辆、轨道车辆排障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385086Y (zh) 全自动斜巷捕车器
KR101039830B1 (ko) 리어 범퍼를 이용한 공기 저항 보조 제동 장치
CN219969879U (zh) 摩托车风挡结构及摩托车
JP3508145B2 (ja) スライドルーフ構造
CN218751086U (zh)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