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1086U -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1086U
CN218751086U CN202223179681.1U CN202223179681U CN218751086U CN 218751086 U CN218751086 U CN 218751086U CN 202223179681 U CN202223179681 U CN 202223179681U CN 218751086 U CN218751086 U CN 21875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tructure
flow guide
rear bumper
vehicle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96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鹏
高卉
王双
曾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96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包括底护板和后保险杠,所述底护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前端相对设置,所述底护板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的后部朝向所述后保险杠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的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避免气流进入后保险杠形成兜风结构,减少因气流进入后保险杠形成的行驶阻力及风激励产生的噪声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常规设计下,软连接后副车架底护板与后保底护板只考虑保持X向间距,在实车后副车架底护板运动过程中,副车架底护板在Z向上移与后保险杠形成Z向差,从而导致后副车架的底护板后端的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中形成一种兜风结构,从而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产生的噪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避免气流进入后保险杠形成兜风结构,减少因气流进入后保险杠形成的行驶阻力及风激励产生的噪声问题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包括底护板和后保险杠,所述底护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前端相对设置,所述底护板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的后部朝向所述后保险杠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保险杠的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立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护板包括上移上限位置和基础位置,所述上移上限位置位于所述基础位置的上方,所述底护板位于所述上移上限位置时,所述立边的上端高于所述引流结构后部的下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护板处于所述基础位置时,所述引流结构后部的下端与所述立边的下端在X方向齐平。
作为优选方案,述引流结构与所述立边在Z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边的高度H1设置在30-5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边朝向所述底护板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立边与Z方向形成夹角a,0°≤a≤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护板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引流结构的前端连接形成引流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流槽的高度H2设置在10-20mm。
一种汽车,包括后副车架、车身钣金和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所述底护板与所述后副车架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与所述车身钣金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底护板与后副车架连接,底护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Z方向的移动,后保险杠固定于车身钣金,车辆在行走过程中产生从前往后流动的高速气流,在底护板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引流结构的后端向下倾斜,通过引流结构将高度气流引导向下,高速气流往远离底护板的方向流动,防止由于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内部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后保结构等产生的噪声问题,提升了客户的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底护板;11、引流结构;12、引导结构;13、基础位置;14、上移上限位置;15、引流槽;
20、后保险杠;21、立边;
30、后副车架;31、车身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驾驶室的前方定义为X方向也为前后方向,驾驶室的上方定义为Z方向,驾驶室的左边定义为Y方向。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包括底护板10和后保险杠20,底护板10的后端与后保险杠20的前端相对设置,底护板10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11,引流结构11的后部朝向后保险杠20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车底导流结构,车辆在行走过程中产生从前往后流动的高速气流,在底护板10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11,引流结构11的后端向下倾斜,通过引流结构11将高度气流引导向下,高速气流往远离底护板10的方向流动,防止由于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内部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后保结构等产生的噪声问题,提升了客户的驾乘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后保险杠20的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立边21。底护板10连接于后副车架3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底护板10沿Z方向向上移动,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底护板10上移后,后保险杠20的前端形成开口向前的一缺口,该缺口为兜风结构,高速气流从缺口进入后保险杠20,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后保结构等产生的噪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后保险杠20的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立边21,在底护板10在Z方向上移后,由于立边21阻挡了高速气流的进入后保险杠20,进而避免了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同时,引流结构11也将高速气流向远离底护板10方向引导,使高速气流远离后保险杠20,进一步避免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底护板10包括上移上限位置14和基础位置13,上移上限位置14位于基础位置13的上方,底护板10位于上移上限位置14时,立边21的上端高于引流结构11后部的下端。底护板10在基础位置13时,底护板10的后端与后保险杠20的前端齐平,保证外观结构的完整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底护板10沿Z方向向上移动,底护板10向上移动的最高位置为上移上限位置14,立边21的上端高于引流结构11后部的下端,引流结构11后部的下端位于最高点时,避免后保险杠20形成向前开口的兜风结构,保证立面能阻挡高速气流,避免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底护板10处于基础位置13时,引流结构11后部的下端与立边21的下端在X方向齐平,提升车辆底部的外观完成性,同时,保证车辆底盘高度,避免对车辆行驶产生新阻力,提升驾驶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引流结构11与立边21在Z方向的投影不重叠。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底护板10沿Z方向向上移动,避免底护板10在移动过程中引流结构11与立边21产生干涉,避免行车过程噪音形成。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立边21的高度H1设置在30-50mm,在达到阻挡高速气流效果的同时减少材料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立边21高度过大而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立边21朝向底护板10向上倾斜延伸,立边21与Z方向形成夹角a,0°≤a≤30°。立边21的上端朝向远离后保险杠20方向向上倾斜延伸,高速气流撞击立边21后向下回转,避免高度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底护板10包括引导结构12,引导结构12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与引流结构11的前端连接形成引流槽15,由于引导结构12的后端向上延伸,进而为引流结构11的后部能向下倾斜并与后保险杠20齐平,同时,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折弯,减少对原有结构的改动,降低改进成本。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引流槽15为弧形槽,有助于提升导流顺畅度。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2所示,引流槽15的高度H2设置在10-20mm,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同时,避免引流槽15过高而占用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
一种汽车,如图1所示,包括后副车架30、车身钣金31和的车底导流结构,底护板10与后副车架30连接,后保险杠20与车身钣金3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底护板10与后副车架30连接,底护板1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Z方向的移动,后保险杠20固定于车身钣金31,实现后保险杠20的固定。通过引流结构11将高度气流引导向下,高速气流往远离底护板10的方向流动,防止由于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内部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后保结构等产生的噪声问题,提升了客户的驾乘体验。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底护板10与后副车架30连接,底护板1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Z方向的移动,后保险杠20固定于车身钣金31,车辆在行走过程中产生从前往后流动的高速气流,在底护板10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11,引流结构11的后端向下倾斜,通过引流结构11将高度气流引导向下,高速气流往远离底护板10的方向流动,防止由于高速气流进入后保险杠20内部带来车辆行驶阻力以及风激励后保结构等产生的噪声问题,提升了客户的驾乘体验。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护板和后保险杠,所述底护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前端相对设置,所述底护板的后端形成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的后部朝向所述后保险杠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的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立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包括上移上限位置和基础位置,所述上移上限位置位于所述基础位置的上方,所述底护板位于所述上移上限位置时,所述立边的上端高于所述引流结构后部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处于所述基础位置时,所述引流结构后部的下端与所述立边的下端在X方向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与所述立边在Z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边的高度H1设置在3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边朝向所述底护板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立边与Z方向形成夹角a,0°≤a≤3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包括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引流结构的前端连接形成引流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高度H2设置在10-20mm。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副车架、车身钣金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底导流结构,所述底护板与所述后副车架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与所述车身钣金连接。
CN202223179681.1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Active CN21875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9681.1U CN21875108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9681.1U CN21875108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1086U true CN218751086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7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9681.1U Active CN21875108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1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1364B (zh) 前罩板
CN102556183B (zh) 后扰流板
JP5737257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KR100519953B1 (ko) 보닛을 구비한 작업차
JP463892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6296120B2 (ja) 自動車の下部構造
CN218751086U (zh) 一种车底导流结构及其汽车
JP2008162411A (ja) 樹脂製フェンダーの取付構造
EP3543095B1 (en) Vehicle-body lower face structure
CN201580451U (zh) 汽车前轮导风板及导风结构
JP5482616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09154570A (ja)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構造
JP2000264143A (ja) 衝撃吸収バンパー構造
EP2331389A1 (en) Vehicle cab with a front air nozzle
JP2009101956A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CN106394696A (zh) 一种前风窗导水板总成
CN209739171U (zh) 一种行人保护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03979018B (zh) 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
CN217598485U (zh) 前风挡横梁导水结构
JP200910744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ステップモール
JP5115289B2 (ja)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グリル
JPH1030578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5077918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8661249U (zh) 防止空调进风口进水的支架组件及汽车
CN219295157U (zh) 一种后门窗框后部防电泳流痕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2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