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136B -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136B
CN113474136B CN202080016428.9A CN202080016428A CN113474136B CN 113474136 B CN113474136 B CN 113474136B CN 202080016428 A CN202080016428 A CN 202080016428A CN 113474136 B CN113474136 B CN 113474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stream
upstream
protective sheet
cutting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4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136A (zh
Inventor
大藤正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7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2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2Means for moving the cutting member into its operative position for cutting
    • B26D5/06Means for moving the cutting member into its operative position for cutting by electr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or delivering work of other than sheet, web, or filamentary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7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 B26D7/32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for conveying or stacking cut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Nonmetal Cutting Device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将切断前的保护片拉出并输送时的输送不良、实现保护片切断工序的生产率提高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保护片切断装置具备拉出部、以及对由拉出部拉出的保护片进行切断的切断部,拉出部具有对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进行夹持的第一移动卡盘和使第一移动卡盘沿着拉出方向滑动移动的第一滑动机构,切断部具有切断刀(41A);以及平台(42),其具有相对于切断刀对保护片的切断位置而位于拉出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且分别保持保护片的下表面的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在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42B1)形成有在拉出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第一移动卡盘进入的第一槽部(42B2)。

Description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的技术,其中,该保护片切断装置将层叠捆包玻璃基板时使用的保护片切断为规定尺寸,该玻璃基板捆包体由将该保护片切断装置所切断的保护片夹在中间层叠捆包的多个玻璃基板构成。
背景技术
以往,常例是,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及有机EL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FPD:Flat Panel Display)中使用的玻璃基板在保管、输送时,在使衬纸等保护片介于各玻璃基板之间的状态下,在托盘上以纵向姿态(大致铅垂姿态)或横向姿态(大致水平姿态)层叠而捆包。
介于玻璃基板之间的保护片由保护片切断装置将其从预先卷取为卷状的状态沿着长边方向拉出并连续地切断为规定的长度,之后,由配置于该保护片切断装置的附近的装载装置将其与玻璃基板一起顺次载置于托盘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30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上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具备:将由卷取为卷状的形态构成的带状的保护片沿着长边方向拉出的卡盘;以及将拉出了的保护片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的切断部,该切断部具有:相对于保护片的切断位置而在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配置的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以及在该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的上方分别配置的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
并且,在切断保护片的情况下,首先,利用卡盘夹持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之后,利用该卡盘将保护片拉出规定的长度,接着,对于拉出了的保护片,利用上游侧平台及上游侧压板夹持上述切断位置的上游侧、且利用下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压板夹持上述切断位置的下游侧,由此暂时保持保护片的姿态,之后,利用切断部切断保护片。
在此,在利用卡盘拉出保护片时,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通常位于上述切断位置,但使卡盘接近该端部的话,下游侧平台会成为障碍,卡盘不可能接近该端部。
因此,在以往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构成为,利用一对抽出辊将保护片暂时抽出,在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到达下游侧平台的下游侧之后,利用卡盘夹持该端部,将保护片拉出。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以往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利用配置于切断部的上游侧的抽出辊来将切断前的保护片抽出并输送,因此容易引起该保护片的抽出方向侧的端部受到静电、摩擦等的影响而向切断部中的切断刀所出入的槽内折弯等输送不良,成为引起保护片切断工序的生产率的降低的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示出的现状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保护片切断装置,其将带状的保护片沿着长边方向拉出之后,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保护片,所述保护片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将切断前的保护片拉出并输送时的输送不良,实现保护片切断工序的生产率提高。
另外,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其是由将上述保护片切断装置所切断后的保护片夹在中间层叠捆包的多个玻璃基板构成的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玻璃基板的捆包形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将带状的保护片沿着长边方向拉出之后,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所述保护片,所述保护片切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拉出部,其拉出所述保护片;以及切断部,其切断由所述拉出部拉出的所述保护片,所述拉出部具有:第一卡盘,其夹持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以及滑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卡盘沿着拉出方向滑动移动,所述切断部具有:切断刀,其切断所述保护片;以及平台,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切断刀对所述保护片的切断位置而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且分别保持所述保护片的下表面的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在所述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一槽部。
这样,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能够供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一槽部形成于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
因此,对于位于切断位置的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能够使第一卡盘进入第一槽部内而接近该端部,能够利用第一卡盘来夹持所述端部,将保护片稳定地拉出。
其结果是,也会很少出现如以往的保护片切断装置那样由于仅利用一对抽出辊抽出保护片而保护片的抽出方向侧的端部受到静电、摩擦等的影响发生折弯这样的情况,能够抑制输送不良的发生,稳定地将保护片拉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上游侧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二槽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第一卡盘能够在进入第一槽部并通过下游侧平台之后,也进入形成于上游侧平台的第二槽部,并进一步朝向保护片的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因此,例如即便在由于预料之外的原因致使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未到达规定位置而与该规定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一卡盘将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可靠地夹持并拉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断部还具有:上游侧压板,其配置于所述上游侧平台的正上方,且能够在与所述上游侧平台抵接的上游侧下限位置和与所述上游侧平台分离开的上游侧上限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下游侧压板,其配置于所述下游侧平台的正上方,且能够在与所述下游侧平台抵接的下游侧下限位置和与所述下游侧平台分离开的下游侧上限位置之间移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上游侧平台及上游侧压板来将相对于切断刀对保护片的切断位置而言的拉出方向的上游侧夹持并保持,且利用下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压板来将相对于所述切断位置而言的拉出方向的下游侧夹持,并保持拉出了的保护片,因此能够在使切断刀移动而切断该保护片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切口。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上游侧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上游侧平台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三槽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例如即便上游侧压板位于上游侧下限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卡盘在通过下游侧平台之后,也能够不会与上游侧压板干涉而进入由上游侧平台的第二槽部和上游侧压板的第三槽部形成的空间部内,并进一步朝向保护片的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因此,能够在由上游侧平台及上游侧压板保持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下,使第一卡盘朝向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移动而充分接近保护片,之后将该端部可靠地夹持并保持。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下游侧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下游侧平台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四槽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例如无需等待至位于下游侧下限位置的下游侧压板朝向下游侧上限位置充分移动,第一卡盘就能够经由下游侧平台的第一槽部及下游侧压板的第四槽部而在避免与下游侧压板干涉的同时,立即通过下游侧平台,并夹持保护片的抽出方向侧的端部。
因此,保护片切断装置中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上游侧压板位于所述上游侧下限位置、且所述下游侧压板位于所述下游侧上限位置、并且由所述上游侧压板按压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盘夹持所述保护片的所述端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在始终被上游侧压板按压并保持的状态下,由第一卡盘夹持。
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卡盘来可靠地保持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断部具有:第一施力构件,其对所述下游侧压板朝向所述下游侧平台施力;以及第二施力构件,其对所述上游侧压板朝向所述上游侧平台施力。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借助第二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上游侧压板被压靠于上游侧平台的上表面,另外,借助第一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下游侧压板被压靠于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
即,该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始终借助一定的作用力而对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分别压靠,能够稳定地保持保护片。
另外,在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朝向上游侧下限位置及下游侧下限位置而分别移动的情况下,例如在上游侧平台与上游侧压板之间、或者下游侧平台与下游侧压板之间存在预料之外的异物时,该第一施力构件或第二施力构件作为干涉机构发挥功能,能够防止该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或者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产生缺损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游侧压板及所述下游侧压板由在所述保护片的宽度方向上分割的结构构成。
即,在由一体形成的较长构件构成的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挠曲,对保护片在宽度方向上均等地施加按压力是困难的,但在本发明中,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分别由分割的结构构成,因此这样的挠曲所引起的影响也少,能够对保护片在宽度方向上均等地施加按压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平台的所述上游侧平台与所述下游侧平台由不同构件构成,所述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游侧平台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例如在拉出保护片时,即便该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些紊乱动作,也会很少出现所述端部与下游侧平台干涉而折弯的情况,能够抑制输送不良的发生,稳定地拉出保护片。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中,优选的是,由所述切断部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被所述拉出部输送到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规定的停止位置,所述拉出部还具有在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到达所述停止位置之后对所述保护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夹持的第二卡盘,在所述第二卡盘夹持所述保护片之后,所述第一卡盘将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释放,并通过该保护片的下方而向所述切断部侧滑动移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无需等待从保护片切断装置送出切断了的保护片,能够在该保护片到达规定的停止位置的时间点立即使第一卡盘回归到规定的等待位置,因此保护片切断装置中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且,在本发明的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将由上述的任一保护片切断装置切断了的保护片与玻璃基板交替装载并捆包而构成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也会很少出现保护片的端部折弯的情况,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玻璃基板的捆包形态。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效果,起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将切断前的保护片拉出并输送时的输送不良,实现保护片切断工序的生产率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更良好的玻璃基板的捆包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保护片切断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同样是表示保护片切断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X1的方向观察到的截面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箭头X2的方向观察到的将动作中的切断部的状态随时间经过进行示出的图,(a)是表示上游侧压板停止于上游侧上限位置且下游侧压板停止于下游侧上限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b)是表示上游侧压板停止于上游侧下限位置且下游侧压板停止于下游侧下限位置的状态的截面侧视,(c)是表示下游侧压板移动到下游侧上限位置且利用第一移动卡盘夹持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4是将保护片切断装置的动作随时间经过进行示出的图,(a)为表示由第一移动卡盘对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进行了夹持的状态的俯视图,(b)为表示由第一移动卡盘将保护片拉出规定的长度并切断了该保护片的状态的俯视图,(c)为表示由第二移动卡盘对切断了的单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了夹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保护片切断装置的动作随时间经过进行示出的图,(a)为表示利用第一移动卡盘及第二移动卡盘将切断了的单片输送到送出区段的状态的俯视图,(b)为表示由固定卡盘对切断了的单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夹持之后使第一移动卡盘从该单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分离开的状态的俯视图,(c)为表示使第一移动卡盘通过切断了的单片的下方而回归到第一等待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至图5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以下的说明,权宜地将图1及图3至图5中的箭头A的方向规定为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来表述。
另外,将图2及图3的上下方向设为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上下方向来表述。
[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结构]
首先,关于具体实现本发明的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结构,使用图1、图2、图3的(a)、图3的(c)及图4的(a)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片切断装置1是如下装置:将由预先卷取为卷状的形态构成的带状的保护片S以大致水平姿态的状态沿着长边方向(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拉出,之后将拉出了的保护片S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制作由规定的外形尺寸构成的单个的保护片(以下适当记载为“单片S1”)。
在此,制作出的单片S1用作对另行制造的最终产品即玻璃基板G进行捆包时的保护构件,在托盘Q上,将由保护片切断装置1切断的单片S1和玻璃基板G以由大致铅垂姿态构成的纵向姿态或由大致水平姿态构成的横向姿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横向姿态)交替装载,由此形成多个玻璃基板G·G···捆包而成的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片S由衬纸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是由发泡聚乙烯等构成的发泡树脂片、树脂片等这样的具有伸缩性且能够针对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保护玻璃基板G的材质即可,可以是任意材质。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而捆包的玻璃基板G为液晶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采用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FED:FieldEmission Display)、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等各种平板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作为用于形成各种电子显示功能元件、薄膜的基材而使用的玻璃基板之类。
保护片切断装置1具备成为基部的基台2,在该基台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拉出部3、以及相对于该拉出部3配置于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上游侧的切断部4等。
拉出部3是将卷取为卷状的保护片S沿着输送方向拉出规定的长度,并且对由后述的切断部4切断的单片S1进行输送,并在规定的区段(后述的送出区段S02)保持该单片S1的部位。
拉出部3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及固定卡盘装置33等构成。
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是将保护片S沿着输送方向拉出规定的长度之后,与后述的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一起对切断的单片S1进行输送的装置。
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具有:作为第一卡盘的一例而对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进行夹持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使该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沿着拉出方向分别滑动移动的一对第一滑动机构31B、31B;以及由电动马达、液压缸/气压缸等构成,且使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可以同一步调地运动的致动器(未图示)等。
第一移动卡盘31A例如如图3的(a)及图3的(c)所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第一夹持部31A1、以及使该第一夹持部31A1上下移动(升降)的升降部31A2。
并且,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分别配置为,第一夹持部31A1、31A1朝向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上游侧而开口。
另外,如图1所示,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分别配置为与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处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对置。
第一滑动机构31B例如由沿着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延长的直线导轨构成,将各第一移动卡盘31A支承为能够在后述的第一夹持位置P01(参照图4的(a))与第一退避位置P05(参照图5的(b))之间进行滑动移动。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在利用一对第一卡盘31A、31A夹持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之后,利用上述致动器使该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可动,由此卷取为卷状的保护片S被沿着拉出方向拉出规定的长度。
另外,在由切断部4切断保护片S之后,利用上述致动器使该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进一步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可动,由此形成为单个的单片S1被朝向送出区段S02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一滑动机构31B、31B的个数,只要能够将保护片S以稳定的姿态拉出即可,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仅设置有1个,也可以设置有3个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切断部4在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将该保护片S朝向输送方向抽出的上下一对(在图1中,由于是俯视图,因此仅记载1根)抽出辊5、5,在利用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来拉出保护片S的期间,该抽出辊5、5追随拉出的保护片S而旋转。
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是与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一起将切断的单片S1朝向送出区段S02输送的装置。
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具有:对于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了规定的长度的保护片S而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夹持的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使该第二移动卡盘32A、32A沿着输送方向分别滑动移动的一对第二滑动机构32B、32B;以及由电动马达、液压缸/气缸等构成,且使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可以同一步调地移动的致动器(未图示)等。
第二移动卡盘32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第二夹持部32A1。
并且,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相对于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而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
另外,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分别配置为,第二夹持部32A1、32A1朝向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开口。
第二滑动机构32B由与第一滑动机构31B平行地(即,沿着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地)延长的直线导轨构成,将各第二移动卡盘32A支承为能够在后述的第二等待位置P21与第二输送停止位置P22(参照图5的(a))之间追随第一移动卡盘31A的可动而进行滑动移动。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中,利用一对第二卡盘32A、32A来对拉出了规定的长度的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进行夹持之后,利用上述致动器使该第二移动卡盘32A、32A为与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同一步调的同时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可动,由此切断的单片S1在由第一移动卡盘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保持的状态下,被以稳定的姿态朝向送出区段S02输送。
固定卡盘装置33是代替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而保持到达送出区段S02的单片S1的装置。
通过利用固定卡盘装置33保持单片S1,从而该单片S1成为由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及该固定卡盘装置33保持的状态,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的第一移动卡盘31A成为能够立即向后述的第一等待位置P02回归的状态。
固定卡盘装置33具有作为第二卡盘的一例而对位于送出区段S02的单片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处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夹持的一对固定卡盘33A、33A等。
固定卡盘33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第三夹持部33A1。
并且,一对固定卡盘33A、33A在相对于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相对于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分别配置。
另外,一对固定卡盘33A、33A分别配置为第三夹持部33A1、33A1朝向单片S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开口。
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固定卡盘装置33中,利用一对固定卡盘33A、33A来对到达送出区段S02的单片S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进行夹持,由此已由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保持的该单片S1的输送方向的端部也由固定卡盘33A、33A保持。
其结果是,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成为能够从单片S1分离开而立即向第一等待位置P02回归的状态。
切断部4是将由拉出部3拉出了规定的长度的保护片S沿着宽度方向切断而形成单片S1的部位。
切断部4由切断装置41、平台42、压板43及升降装置44等构成。
切断装置41是将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了规定的长度的保护片S沿着宽度方向切断的装置。
切断装置41例如如图2所示,由切断保护片S的切断刀41A、以及使该切断刀41A沿着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41B等构成。
切断刀41A例如由在使平面朝向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的同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构件构成,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呈锐角突出的切削刃41A1。
另外,切断刀41A配置为,在侧视下与保护片S正交且该保护片S位于切削刃41A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
并且,利用后述的移动机构41B使切断刀41A从保护片S中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面视右侧)朝向另一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面视左侧)移动,由此该保护片S借助切削刃41A1而被沿着宽度方向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刀41A的切削刃41A1能够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切断保护片S,因此切断刀41A的移动方向可以是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的方向、以及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朝向一侧的方向中的任一方。
移动机构41B例如由输送机构成,该输送机包括:将轴心方向作为保护片S的输送方向而设为能够以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侧带轮41B1;与该驱动侧带轮41B1在宽度方向上对置配置,且被支承为能够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从动侧带轮41B2;以及卷绕于该驱动侧带轮41B1和从动侧带轮41B2的环状的正时带(timing belt)41B3等。
另外,在正时带41B3的上方侧的外周面上固定设置有保持架41B4,借助该保持架41B4,切断刀41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正时带41B3。
并且,借助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侧带轮41B1被沿着正转方向或反转方向旋转驱动,由此正时带41B3移动,切断刀41A沿着宽度方向移动。
平台42保持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的保护片S的下表面。
平台42如图1所示具有相对于切断刀41A对保护片S的切断位置L而在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配置、且对拉出的保护片S的下表面的该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进行保持的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位置L”是指,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的保护片S与切断装置41的切断刀41A移动时的轨迹相交叉的交线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成为彼此分割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该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也可以设为彼此一体构成、且在中央部处设置有切断刀41A能够沿着切断位置L往复移动的长孔的结构。
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由矩形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该板状构件由例如聚酰胺树脂等树脂制原料构成,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为水平状且沿着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延长并配设于基台2的上表面。
另外,上游侧平台42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1、以及下游侧平台42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2设定为均比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w大(L1>Lw、L2>Lw),构成为在以上游侧平台42A的上表面42A1及下游侧平台42B的上表面42B1来保持保护片S时,该保护片S不从该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的宽度方向侧超出。
并且,如图3的(a)所示,设定为与上游侧平台42A的厚度尺寸H1相比下游侧平台42B的厚度尺寸H2较小(H1>H2),下游侧平台42B的上表面42B1构成为与上游侧平台42A的上表面42A1相比位于下方。
H1与H2之差优选为1mm~20mm,更优选为1mm~10mm,最优选为1mm~4mm。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例如在利用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来拉出保护片S时,即便该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一些紊乱动作,也会很少出现该端部与下游侧平台42B干涉而折弯的情况,能够抑制输送不良的发生,稳定地拉出保护片S。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下游侧平台42B的上表面42B1上,形成有在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进入的一对第一槽部42B2、42B2。
在此,关于后述的第二槽部42A2也同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在平台42的上表面形成的“槽部”不仅包括槽部的底面未到达该平台42的下表面的情况,也包括槽部的底面到达平台42的下表面的下方而由形成的槽部将平台42断开的情况(缺口状)。
具体而言,第一槽部42B2形成为在俯视下配置于与第一移动卡盘31A的轨迹重合的位置,且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面到下游侧端面贯通下游侧平台42B。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槽部42B2形成为具有例如正面视矩形形状的截面形状,其宽度方向的尺寸W1设定为比第一移动卡盘31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大(W1>W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槽部42B2的底面到达下游侧平台42B的下表面的下方,成为由该第一槽部42B2将下游侧平台42B断开的结构。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卡盘31A能够进入的第一槽部42B2形成于下游侧平台42B的上表面42B1。
因此,如图4的(a)所示,相对于即将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时的保护片S中位于切断位置L的该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能够使第一移动卡盘31A进入第一槽部42B2(参照图1)内而接近该端部,能够利用第一移动卡盘31A来夹持所述端部,稳定地拉出保护片S。
其结果是,也会很少出现例如以往的保护片切断装置那样由于仅利用一对抽出辊抽出保护片S而保护片S的抽出方向侧的端部受到静电、摩擦等的影响发生折弯这样的情况,能够抑制输送不良的发生,稳定地拉出保护片S。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游侧平台42A的上表面42A1上,也形成有在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进入的一对第二槽部42A2、42A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槽部42A2的形状及配置位置与上述的第一槽部42B2的形状及配置位置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的记载。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第一移动卡盘31A能够在进入第一槽部42B2并通过下游侧平台42B之后,也进入形成于上游侧平台42A的第二槽部42A2,并进一步朝向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因此,例如即便在由于预料之外的原因致使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未到达规定位置(即切断位置L)而与该规定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一移动卡盘31A来将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可靠地夹持并拉出。
压板43从上方压靠由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拉出的保护片S,将该保护片S保持为不能向拉出方向(输送方向)拉出的状态。
压板43具有配置于上游侧平台42A的正上方的上游侧压板43A、以及配置于下游侧平台42B的正上方的下游侧压板43B。
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由矩形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该板状构件由例如聚酰胺树脂等树脂制原料构成,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为水平状且沿着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延长,并与上述的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分别平行配设。
另外,上游侧压板43A借助后述的上游侧升降装置44A而进行上下移动(升降),并且下游侧压板43B借助后述的下游侧升降装置44B而进行上下移动(升降)。
具体而言,上游侧压板43A构成为能够在与上游侧平台42A抵接的上游侧下限位置H01(参照图3的(b)或图3的(c))和与上游侧平台42A分离开的上游侧上限位置H02(参照图3的(a))之间移动(升降),并且下游侧压板43B构成为能够在与下游侧平台42B抵接的下游侧下限位置H03(参照图3的(b))和与下游侧平台42B分离开的下游侧上限位置H04(参照图3的(a)或图3的(c))之间移动(升降)。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上游侧平台42A及上游侧压板43A来夹持相对于切断刀41A对保护片S的切断位置L而言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且利用下游侧平台42B及下游侧压板43B来夹持相对于切断刀41A对保护片S的切断位置L而言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从而保持拉出的保护片S,因此能够在使切断刀41A移动而切断该保护片S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切口。
上游侧压板43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与上游侧平台42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1大致相同,另外,下游侧压板43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与下游侧平台42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2大致相同。
由此,在利用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从上方压靠所拉出的保护片S的情况下,该保护片S不会从该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的宽度方向侧超出,而由平台42及压板43夹持,被可靠地保持。
此外,在上游侧压板43A的下表面43A1(参照图3)上,形成有在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上延伸、且在与上游侧平台42A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的一对第一卡盘31A、31A进入的一对第三槽部43A2、43A2。
在此,关于后述的第四槽部43B2也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形成于压板43的下表面的“槽部”不仅包括槽部的底面未到达该压板43的上表面的情况,还包括槽部的底面到达压板43的上表面的上方而由形成的槽部将压板43断开的情况。
具体而言,第三槽部43A2形成为在俯视下配置于与第一移动卡盘31A的轨迹重合的位置,且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面到下游侧端面贯通上游侧压板43A。
另外,第三槽部43A2形成为具有例如正面视矩形形状的截面形状,其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上述的上游侧平台42A的第二槽部42A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即,下游侧平台42B的第一槽部42B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1)大致相同程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槽部43A2的底面到达上游侧压板43A的上表面的上方,成为由该第三槽部43A2将上游侧压板43A断开的结构。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即便在例如上游侧压板43A位于上游侧下限位置H01的情况下,第一移动卡盘31A在通过下游侧平台42B之后,也能够不与上游侧压板43A干涉而进入由上游侧平台42A的第二槽部42A2和上游侧压板43A的第三槽部43A2形成的空间部内,并进一步朝向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因此,能够在由上游侧平台42A及上游侧压板43A将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保持的状态下,使第一移动卡盘31A朝向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而充分接近保护片S,之后将该端部可靠夹持并保持。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游侧压板43B的下表面43B1(参照图3的(a)),也形成有在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上延伸、且在与下游侧平台42B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进入的一对第四槽部43B2、43B2。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槽部43B2的形状及配置位置与上述的第三槽部43A2的形状及配置位置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的记载。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例如,无需等待至位于下游侧下限位置H03的下游侧压板43B朝向下游侧上限位置H04充分移动,第一移动卡盘31A就能够经由下游侧平台42B的第一槽部42B2及下游侧压板43B的第四槽部43B2而在避免与下游侧压板43B干涉的同时,立即通过下游侧平台42B,并夹持保护片S的抽出方向侧的端部。
因此,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升降装置44是使压板43进行上下移动(升降)的装置。
升降装置44由相对于切断位置L而配置于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升降装置44A、以及相对于切断位置L而配置于所述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升降装置44B等构成。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升降装置44A及下游侧升降装置44B具有大致同等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记载下游侧升降装置44B,关于上游侧升降装置44A的记载而适当予以省略。
下游侧升降装置44B例如如图2所示包括:配置于下游侧压板43B的上方的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以及由液压缸/气缸等构成,且使所述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升降可动的一对下游侧致动器44B3、44B3等。
另外,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由在下表面固定设置下游侧压板43B的下游侧固定设置构件44B2a、以及在该下游侧固定设置构件44B2a的上部沿着垂直方向立起设置的多个下游侧引导轴44B2b、44B2b···等构成。
在此,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以在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下方使多个下游侧引导轴44B2b、44B2b···贯通该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状态配置。
另外,在各下游侧引导轴44B2b中的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上表面突出的前端部设置有下游侧抵接构件44B4,并且在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下表面与下游侧固定设置构件44B2a的上表面之间,以与所述下游侧引导轴44B2b大致同轴的方式配置有由例如压缩螺旋弹簧等构成的作为第一施力构件的一例的下游侧施力构件44B5。
并且,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成为被多个下游侧施力构件44B5、44B5···相对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始终朝向下方施力的状态。
由此,经由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而由多个下游侧施力构件44B5、44B5···将下游侧压板43B相对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始终朝向下游侧平台42B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当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相对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向下方侧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多个下游侧抵接构件44B4、44B4···与该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的上表面抵接,成为防止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脱落的结构。
另一方面,上游侧升降装置44A由与上述的下游侧升降装置44B大致相同的结构构成,例如如图3所示,包括:配置于上游侧压板43A的上方的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的上游侧可动框架44A2;以及由液压缸/气缸等构成,且使所述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升降可动的一对上游侧致动器44A3、44A3(参照图1)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上游侧可动框架44A2及上游侧致动器44A3由与上述的下游侧升降装置44B中的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及下游侧致动器44B3大致同等的结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的记载。
并且,在上游侧升降装置44A中,也利用多个(在图3中为侧视图,因此仅记载1根)作为第二施力构件的一例的上游侧施力构件44A5、44A5···将上游侧可动框架44A2相对于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始终朝向下方施力的状态。
由此,经由上游侧可动框架44A2而由多个上游侧施力构件44A5、44A5···将上游侧压板43A相对于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始终朝向上游侧平台42A施力。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借助上游侧施力构件44A5的作用力,上游侧压板43A压靠于上游侧平台42A的上表面,另外,借助下游侧施力构件44B5的作用力,下游侧压板43B压靠于下游侧平台42B的上表面。
即,该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始终借助一定的作用力而对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分别压靠,能够稳定地保持保护片S。
另外,在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朝向上游侧下限位置H01及下游侧下限位置H03分别移动的情况下,例如在上游侧平台42A与上游侧压板43A之间、或者下游侧平台42B与下游侧压板43B之间存在预料之外的异物时,该上游侧施力构件44A5或下游侧施力构件44B5作为干涉机构发挥功能,能够防止该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或者上游侧平台42A及下游侧平台42B产生缺损等。
此外,如图2所示,下游侧压板43B由在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上分割的结构构成,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片)下游侧板片43b、43b···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结构构成。
另外,关于下游侧可动框架44B2,例如也由与该下游侧板片43b、43b···配合而分割为3部分的结构构成,且构成为相对于下游侧升降框架44B1而能够分别单独地进行上下移动。
另一方面,关于上游侧压板43A也同样地,由在保护片S的宽度方向上分割且在该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片)上游侧板片43a、43a···(参照图1)构成,例如,构成为经由与该上游侧板片43a、43a、43a配合而分割为3部分的结构所构成的上游侧可动框架44A2,相对于上游侧升降框架44A1分别能够单独进行上下移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例如在由一体形成的较长构件构成的上游侧压板及下游侧压板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挠曲而对保护片S在宽度方向上均等地施加按压力是困难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分别由分割的结构构成,因此这样的挠曲所产生的影响也少,能够对保护片S在宽度方向上均等地施加按压力。
[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动作步骤]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动作步骤,使用图1、及图3至图5来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在拉出部3中,第一移动卡盘装置31中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成为在位于下游侧平台42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附近的第一等待位置P02停止的状态。
另外,第二移动卡盘装置32中的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成为在位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且与第一移动卡盘31A、31A相邻的第二等待位置P21停止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均成为以开状态停止的状态。
另外,在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中,由升降部31A2、31A2(参照图3的(c))使第一夹持部31A1、31A1移动(上升)到上限位置,成为停止的状态。
而且,在拉出部3中,固定卡盘装置33中的一对固定卡盘33A、33A成为以开状态停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的(c)所示,在切断部4中,上游侧压板43A成为在与上游侧平台42A接近的上游侧下限位置H01停止的状态。
另外,下游侧压板43B成为在位于下游侧平台42B的上方的规定的下游侧上限位置H04停止的状态。
而且,如图1所示,切断装置41中的切断刀41A成为在宽度方向的一侧(正面视右侧)等待的状态。
并且,在卷取为卷状的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前端位于切断位置L上的状态下,该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成为被上游侧压板43A压靠并保持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的保护片切断装置1中,当已经切断的单个保护片S(单片S1)被从该保护片切断装置1送出时,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立即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后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之后如图4的(a)所示那样,到达在俯视下各第一移动卡盘31A中的第一夹持部31A1的前端部与保护片S中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重合的第一夹持位置P01而停止。
停止于第一夹持位置P01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如图3的(c)所示那样,使第一夹持部31A1、31A1可动而成为闭状态,夹持保护片S中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在图3的(c)中,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位于上游侧平台42A与下游侧平台42B之间的切断刀41A退出的开口部上,但不限定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使第一移动卡盘31A、31A进入上游侧平台42A的第二槽部42A2内和上游侧压板43A的第三槽部43A2内,由此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在上游侧平台42A侧夹持保护片S中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游侧压板43A位于上游侧下限位置H01、且下游侧压板43B位于下游侧上限位置H04、并且由上游侧压板43A按压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下,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夹持该保护片S的端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在始终由上游侧压板43A压靠并保持的状态下,由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夹持。
因此,能够利用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来可靠地保持保护片S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
当由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夹持保护片S的端部后,上游侧压板43A立即向上方移动(上升),并如图3的(a)所示那样,到达位于上游侧平台42A的上方的规定的上游侧上限位置H02而停止。
另外,与上游侧压板43A的上升一起,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如图4的(b)所示,当到达规定的第一中间停止位置P03时暂时停止。
由此,保护片S被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朝向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拉出规定的长度。
当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在第一中间停止位置P03停止时,上游侧压板43A再次向下方移动(下降),并如图3的(b)所示那样,到达上游侧下限位置H01而停止。
另外,与上游侧压板43A一起,下游侧压板43B也同时下降,到达与下游侧平台42B接近的下游侧下限位置H03而停止。
由此,保护片S成为在相对于切断位置L(参照图1)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由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分别压靠并保持的状态。
当上游侧压板43A在上游侧下限位置H01停止、且下游侧压板43B在下游侧下限位置H03停止时,切断刀41A朝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正面视左侧)移动。
并且,如图4的(b)所示,切断刀41A通过保护片S,并到达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规定的位置后停止。
由此,保护片S在切断位置L处由切断刀41A沿着宽度方向切断。
当切断刀41A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规定的位置停止时,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如图4的(c)所示那样,使第二夹持部32A1、32A1可动而成为闭状态,夹持切断了的单片S1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二移动卡盘32A进行的夹持也可以与上述的上游侧压板43A及下游侧压板43B对保护片S的保持大致同时地进行。
当由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夹持单片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时,下游侧压板43B上升,到达下游侧上限位置H04而停止。
另一方面,上游侧压板43A维持在上游侧下限位置H01停止的状态(参照图3的(c))。
另外,与下游侧压板43B的上升一起,该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均为同一步调的同时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
并且,如图5的(a)所示,当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到达规定的第一输送停止位置P04、且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到达规定的第二输送停止位置P22时,该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再次暂时停止。
这样,单片S1被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32A从切断区段S01输送到送出区段S02,该切断区段S01是刚切断之后的位置的区段(参照图4的(b)),该送出区段S02是进行从保护片切断装置1送出的送出作业的区段。
当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在第一输送停止位置P04停止、且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在第二输送停止位置P22停止时,一对固定卡盘33A、33A使第三夹持部33A1、33A1可动而成为闭状态,夹持单片S1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
当由一对固定卡盘33A、33A夹持单片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时,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使第一夹持部31A1、31A1可动而成为开状态,将单片S1中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端部释放。
之后,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再次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如图5的(b)所示,到达成为各第一移动卡盘31A中的第一夹持部31A1的前端部与单片S1中的拉出方向侧(输送方向侧)的前端分离开的状态的第一退避位置P05而停止。
停止于第一退避位置P05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通过升降部31A2、31A2(参照图3的(a))而使第一夹持部31A1、31A1立即下降到下限位置。
并且,当第一夹持部31A1、31A1到达下限位置而停止时,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通过单片S1的下方而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
之后,如图5的(c)所示,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再次到达第一等待位置P02而停止。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被切断部4的切断刀41A切断了的单片S1由设置于拉出部3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及第二移动卡盘32A、32A输送到位于拉出方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规定的停止位置(即送出区段S02)。
并且,拉出部3构成为,还具有在切断了的单片S1到达送出区段S02之后对该单片S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夹持的一对固定卡盘33A、33A,在该一对固定卡盘33A、33A夹持单片S1之后,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将切断了的单片S1的拉出方向(输送方向)侧的端部释放,并通过该单片S1的下方而向切断部4侧(即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滑动移动。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无需等待从保护片切断装置1送出切断了的单片S1,能够在该单片S1到达送出区段S02的时间点,立即使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回归到第一等待位置P02,因此保护片切断装置1中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所花费的时间缩短,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第一等待位置P02停止的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通过升降部31A2、31A2而使第一夹持部31A1、31A1立即上升到上限位置。
另一方面,当一对第一移动卡盘31A、31A在第一等待位置P02停止时,一对第二移动卡盘32A、32A使第二夹持部32A1、32A1可动而成为开状态,将单片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释放。
另外,与此同时,一对固定卡盘33A、33A使第三夹持部33A1、33A1可动而成为开状态,将单片S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释放。
并且,当由未图示的装载装置将单片S1从保护片切断装置1送出时,第二移动卡盘32A立即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如图1所示,再次到达第二等待位置P21而停止。
由此,保护片切断装置1的动作步骤暂时结束,在重新制作单片S1的情况下,再次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步骤。
附图标记说明:
1 保护片切断装置
3 拉出部
4 切断部
31A 第一移动卡盘(第一卡盘)
31B 第一滑动机构(滑动机构)
33A 固定卡盘(第二卡盘)
4lA 切断刀
42 平台
42A 上游侧平台
42A1 上表面
42A2 第二槽部
42B 下游侧平台
4281 上表面
4282 第一槽部
43A 上游侧压板
43A1 下表面
43A2 第三槽部
43B 下游侧压板
4381 下表面
4382 第四槽部
44A5 上游侧施力构件(第二施力构件)
4485 下游侧施力构件(第一施力构件)
100 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
G 玻璃基板
H01 上游侧下限位置
H02 上游侧上限位置
H03 下游侧下限位置
H04 下游侧上限位置
L 切断位置
S 保护片
S1 单片
S02 送出区段。

Claims (10)

1.一种保护片切断装置,其将带状的保护片沿着长边方向拉出之后,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所述保护片,
所述保护片切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出部,其拉出所述保护片;以及
切断部,其切断由所述拉出部拉出的所述保护片,
所述拉出部具有:
第一卡盘,其夹持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以及
滑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一卡盘沿着拉出方向滑动移动,
所述切断部具有:
切断刀,其切断所述保护片;以及
平台,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切断刀对所述保护片的切断位置而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且分别保持所述保护片的下表面的上游侧平台及下游侧平台,
在所述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一槽部,
所述第一卡盘通过所述第一槽部而在拉出方向上向比所述下游侧平台的下游侧端部更靠上游侧移动,
由所述切断部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被所述拉出部输送到位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下游侧的规定的停止位置,
所述拉出部还具有在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到达所述停止位置之后对所述保护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夹持的第二卡盘,
在所述第二卡盘夹持所述保护片之后,
所述第一卡盘将切断了的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释放,并通过该保护片的下方而向所述切断部侧滑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上游侧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二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部还具有:
上游侧压板,其配置于所述上游侧平台的正上方,且能够在与所述上游侧平台抵接的上游侧下限位置和与所述上游侧平台分离开的上游侧上限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下游侧压板,其配置于所述下游侧平台的正上方,且能够在与所述下游侧平台抵接的下游侧下限位置和与所述下游侧平台分离开的下游侧上限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上游侧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上游侧平台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三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部中,在所述下游侧压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所述拉出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下游侧平台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供所述第一卡盘进入的第四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压板位于所述上游侧下限位置、且所述下游侧压板位于所述下游侧上限位置、并且由所述上游侧压板按压所述保护片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盘夹持所述保护片的所述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部具有:
第一施力构件,其对所述下游侧压板朝向所述下游侧平台施力;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其对所述上游侧压板朝向所述上游侧平台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压板及所述下游侧压板由在所述保护片的宽度方向上分割的结构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的所述上游侧平台与所述下游侧平台由不同构件构成,
所述下游侧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游侧平台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
10.一种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片切断装置将带状的保护片沿着长边方向拉出之后,沿着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所述保护片,
将切断了的保护片与玻璃基板交替装载并捆包而构成玻璃基板层叠捆包体。
CN202080016428.9A 2019-04-18 2020-03-30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474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9618 2019-04-18
JP2019079618 2019-04-18
PCT/JP2020/014536 WO2020213377A1 (ja) 2019-04-18 2020-03-30 保護シート切断装置及びガラス基板梱包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136A CN113474136A (zh) 2021-10-01
CN113474136B true CN113474136B (zh) 2024-04-26

Family

ID=7283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428.9A Active CN113474136B (zh) 2019-04-18 2020-03-30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28180B2 (zh)
KR (1) KR20210153597A (zh)
CN (1) CN113474136B (zh)
TW (1) TW202104108A (zh)
WO (1) WO202021337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3022A (ja) * 2008-10-07 2010-04-2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基板梱包装置およびその梱包方法
JP2015221716A (ja) * 2014-05-23 2015-12-10 株式会社Ihi 搬送装置
CN109335790A (zh) * 2018-10-17 2019-02-15 安徽柏昂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转动牵引裁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95508B (sv) * 1972-04-10 1977-08-15 Brev Etudes S I B A Sa Soc Ind Forgasare
CH645294A5 (de) * 1980-03-21 1984-09-28 Grapha Holding Ag Buchblockschneidmaschine.
JPS5948391A (ja) * 1982-09-09 1984-03-1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油圧ウインチの操作装置
JPH0719736Y2 (ja) * 1991-05-13 1995-05-10 山橋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ブ切断装置
JPH0826513B2 (ja) * 1993-04-19 1996-03-13 株式会社バルダン タオル生地の切断装置
JP2807216B2 (ja) * 1996-10-24 1998-10-08 大蔵省印刷局長 帯状印刷紙から積載ブロックを形成する方法
JP4796673B2 (ja) * 2005-06-14 2011-10-19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長尺フィルム基材の裁断装置
NL1033452C2 (nl) * 2007-02-26 2008-08-27 Vmi Epe Holland Snijinrichting.
DE102009037506B4 (de) 2009-08-17 2011-09-15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Schneideinrichtung zum Schneiden eines dünnen und klebrigen Bandes, insbesondere eines Cordbandes
CN104144345B (zh) 2013-09-18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图像识别的方法及该移动终端
JP6303811B2 (ja) * 2014-05-23 2018-04-04 株式会社Ihi 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3022A (ja) * 2008-10-07 2010-04-2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基板梱包装置およびその梱包方法
JP2015221716A (ja) * 2014-05-23 2015-12-10 株式会社Ihi 搬送装置
CN109335790A (zh) * 2018-10-17 2019-02-15 安徽柏昂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转动牵引裁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108A (zh) 2021-02-01
CN113474136A (zh) 2021-10-01
JPWO2020213377A1 (zh) 2020-10-22
WO2020213377A1 (ja) 2020-10-22
JP7428180B2 (ja) 2024-02-06
KR20210153597A (ko)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1827B1 (ko) 유리 기판 곤포 시스템, 보호 시트 적재 장치, 보호 시트 공급 장치, 및 유리 기판 곤포 방법
JP5146903B2 (ja) ガラス基板梱包装置
US10245743B2 (en) Waste stripping unit with simplified tool adjustment in a packaging production machine
TWI610874B (zh) 片材供給裝置
US10377602B2 (en) Up-stacker for forming stacks of sheets and method
KR20100089903A (ko) 변압기 및 그 권취 코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WO2018116752A1 (ja) 板ガラス製造方法及び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CN113474136B (zh) 保护片切断装置及玻璃基板捆包体的制造方法
JP4413158B2 (ja) 板ガラス製品の合紙供給装置
JP5071628B2 (ja) 保護シート供給装置
WO2021070588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9415173B (zh) 用于输送板形构件的方法和输送设备
WO2013114302A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forming an insulated glass sheet
KR101633211B1 (ko) 스탬핑되는 스트립을 공급하기 위한 모듈
JP4246048B2 (ja) 角状物品の結束方法及び装置
CN108439781B (zh) 划线装置用输送带及具备其的划线装置
KR100736420B1 (ko) 평판타발기의 판지 피딩시스템
JP4418524B1 (ja) スプライサ装置
US11203484B2 (en) Flat-packing machine for innerspring units
JP5071627B2 (ja) 保護シート積込装置
CN114845946A (zh) 玻璃板的捆包装置
KR20200025718A (ko) 강판 코일 내경 포장재 절단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84243B1 (ko) 정밀 간격 배치용 포켓을 구비한 반도체 패키지의 마운팅 테이블 및 이 마운팅 테이블을 구비한 반도체 패키지 마운팅 시스템
CN114771927A (zh) 一种自动覆膜机
CN115485222A (zh) 分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