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5553A -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5553A
CN113455553A CN202110908725.0A CN202110908725A CN113455553A CN 113455553 A CN113455553 A CN 113455553A CN 202110908725 A CN202110908725 A CN 202110908725A CN 113455553 A CN113455553 A CN 113455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eic acid
oil
edible oil
acid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8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桂源
金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9087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5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5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5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DEDIBLE OILS OR FATS, e.g. MARGARINES,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 A23D9/00Other edible oils or fats, e.g.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 A23D9/007Other edible oils or fats, e.g.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characterised by ingredients other than fatty acid triglyce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DEDIBLE OILS OR FATS, e.g. MARGARINES,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 A23D9/00Other edible oils or fats, e.g.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 A23D9/02Other edible oils or fats, e.g. shortenings, cooking 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duction or working-up
    • A23D9/04Working-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食品技术领域。所述食用油包括植物油、油酸、茶多酚和VE。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油中加入油酸后搅拌均匀;继续加入茶多酚搅拌均匀;最后加入VE拌均匀后即得食用油。本发明制作的食用油可以改善现在市面上常用的食用油中的各组分的含量,可以有效的增加α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有效的降低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得食用油的食用更加的安全,且营养价值更高。本发明制作食用油的方法简单,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降低高α亚麻酸和油酸的食用油价的价位。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食用油消耗大国,2012年食用油消耗量2540万吨,2015年至2016年食用油消耗量为3075万吨,2017年食用油消耗量可达3284万吨,程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食用油中豆油位居榜首,但是豆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偏低,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
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会造成血管的硬化、堵塞;亚油酸是必须的脂肪酸,对于预防胆固醇造成的胆结石和动脉硬化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亚油酸摄入过多会引起过敏、衰老等疾病,还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甚至于引发癌症。α亚麻酸也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他的主要作用是合成EPA、DHA;有降解血栓,使血液流畅的作用;有降血压,降低癌症风险;可消除亚油酸摄入过量的症状;可缓解过敏性皮炎、花粉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油酸具有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血压的作用,还具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当代营养学家建议国民食用α亚麻酸和油酸含量高的食用油进行食用。但是目前国内食用油存在严重的“两高两低”现象,即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α亚麻酸和油酸含量偏低。
但是就目前而言,油酸含量高的食用油主要有橄榄油和茶油,而橄榄油和茶油本国产量偏低,主要依赖于进口,这就造成了橄榄油和茶油的价位偏高,如何解决国内食用油含量的“两高两低”问题,成为了现代营养专家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高油酸的食用油价位偏高,国内食用油含量的“两高两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食用油,所述食用油包括植物油、油酸、茶多酚和VE。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油为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或棕榈油。
进一步的,所述油酸的油酸含量不低于99%。
进一步的,所述油酸采用新鲜的植物材料提取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材料为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或棕榈油。
进一步的,所述油酸含皂量(%)≤0.03;所述油酸水分及挥发物(%)≤0.1;所述油酸的过氧化值mmol/kg≤10;所述油酸酸值(mgKOH/g)≤4;所述油酸的溶剂残留量(mg/kg)≤50;所述油酸的总砷(以AS计)≤0.1mg/kg;所述油酸的总铅Pb≤0.1mg/kg;所述油酸的黄曲霉B1≤10μg/kg;所述油酸的汞(以Hg计)mg/kg≤0.05;所述油酸的抗氧化剂(BHA)≤0.2g/kg。
进一步的,所述茶多酚加入量为4mg/100g。
进一步的,所述VE加入量为(60-200)mg/100g。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上述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油中加入油酸后搅拌均匀;继续加入茶多酚搅拌均匀;最后加入VE搅拌均匀后即得食用油。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制作的食用油可以改善现在市面上常用的食用油中的各组分的含量,可以有效的增加α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有效的降低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得食用油的食用更加的安全,且营养价值更高。
本发明制作食用油的方法简单,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降低了高α亚麻酸和油酸的食用油价的价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油酸含量不低于99%。
所述油酸采用新鲜的植物材料提取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油酸含皂量(%)≤0.03;所述油酸水分及挥发物(%)≤0.1;所述油酸的过氧化值mmol/kg≤10;所述油酸酸值(mgKOH/g)≤4;所述油酸的溶剂残留量(mg/kg)≤50;所述油酸的总砷(以AS计)≤0.1mg/kg;所述油酸的总铅Pb≤0.1mg/kg;所述油酸的黄曲霉B1≤10μg/kg;所述油酸的汞(以Hg计)mg/kg≤0.05;所述油酸的抗氧化剂(BHA)≤0.2g/kg。
本发明的茶多酚标准GB1886.211-2016
实施例1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所述食用油采用豆油、油酸、茶多酚和VE混合而成。
将油酸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豆油中,具体比例见下表1,混合均匀后加入4mg/100g的茶多酚混合均匀后加入60-200mg/100g的VE,加入后食用油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见表1所示。
表1不同量的油酸加入1kg豆油后的食用油的脂肪酸百分含量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31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41
由表1可见,油酸的加入量越多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会越低,油酸的含量会越高,但是加入的油酸量越多,成本会越大,而且油酸的加入会降低α亚麻酸的含量,所以1kg的豆油中加入2.5kg的油酸最合适;既能够达到油酸含量超过75%的标准又可以达到高α亚麻酸的含量。
实施例2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所述食用油采用葵花籽油、油酸、茶多酚和VE混合而成。
将油酸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葵花籽油中,具体比例见下表2,混合均匀后加入4mg/100g的茶多酚混合均匀后加入60-200mg/100g的VE,加入后食用油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见表2所示。
表2不同量的油酸加入1kg葵花籽油后的食用油的脂肪酸百分含量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42
由表2可见,油酸的加入量越多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会越低,油酸的含量会越高,但是加入的油酸量越多,成本会越大,而且油酸的加入会降低α亚麻酸的含量,所以1kg葵花籽油加入3.5kg油酸最合适;既能够达到油酸含量超过75%的标准又可以达到高α亚麻酸的含量。
实施例3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所述食用油采用玉米油、油酸、茶多酚和VE混合而成。
将油酸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玉米油中,具体比例见下表3,混合均匀后加入4mg/100g的茶多酚混合均匀后加入60-200mg/100g的VE,加入后食用油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见表3所示。
表3不同量的油酸加入1kg玉米油后的食用油的脂肪酸百分含量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51
由表3可见,油酸的加入量越多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会越低,油酸的含量会越高,但是加入的油酸量越多,成本会越大,而且油酸的加入会降低α亚麻酸的含量,所以1kg玉米油中加入2kg油酸最合适;既能够达到油酸含量超过75%的标准又可以达到高α亚麻酸的含量。
实施例4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所述食用油采用棕榈油、油酸、茶多酚和VE混合而成。
将油酸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棕榈油中,具体比例见下表4,混合均匀后加入4mg/100g的茶多酚混合均匀后加入60-200mg/100g的VE,加入后食用油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见表4所示。
表4不同量的油酸加入1kg棕榈油后的食用油的脂肪酸百分含量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52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61
由表4可见,油酸的加入量越多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会越低,油酸的含量会越高,但是加入的油酸量越多,成本会越大,而且油酸的加入会降低α亚麻酸的含量,所以1kg棕榈油加入3kg油酸最合适;既能够达到油酸含量超过75%的标准又可以达到高α亚麻酸的含量
对比例1橄榄油脂肪酸成分表
表5橄榄油脂肪酸成分表
脂肪酸成分 含量(%)
豆蔻酸(C14:0) ≤0.05
棕榈酸(C16:0) 7.5-20.0
棕榈油酸(C16:1) 0.3-3.5
十七烷酸(C17:0) ≥0.3
十七碳-烯酸(C17:1) ≥0.3
硬脂酸或饱和脂肪酸(C18:0) 0.5-5.0
油酸(C18:1) 55.0-83.0
亚油酸(C18:2) 3.5-21.0
α亚麻酸(C18:3) ≤1.0
花生酸(C20:0) ≤0.6
二十碳烯酸(C20:1) ≤0.4
山嵛酸(C22:0) ≤0.2
二十四烷酸(C24:0) ≤0.2
对比例2几种常见茶油脂肪酸组成
表6几种常见茶油脂肪酸组成
Figure BDA0003202704700000071
亚油酸和α亚麻酸都是认提必须脂肪酸,都是人体必不可缺,但α亚麻酸越高越好;国际营养协会建议α亚麻酸摄取量成人每天不少于1000mg,孕妇不少于1300mg;国际营养协会建议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等的含量越低越好。
橄榄油和茶油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健康的食用油,但是橄榄油和茶油中α亚麻酸偏低,但豆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中α亚麻酸含量比较高,所以本发明是在模拟了橄榄油或茶油的组分基础上进行调配制作而成的食用油,既保证了油酸的高含量也保证了α亚麻酸的含量。
由对比例1和2可见,橄榄油和茶油中油酸含量很高;但本发明是在保证了油酸含量高的前提下还保证了α亚麻酸的含量,是一种比橄榄油和茶油更好的一种食用油,且本发明制作的食用油成本低,制作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大生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油包括植物油、油酸、茶多酚和V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或棕榈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的油酸含量不低于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采用新鲜的植物材料提取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材料为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或棕榈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含皂量≤0.03%;所述油酸水分及挥发物≤0.1%;所述油酸的过氧化值≤10mmol/kg;所述油酸酸值≤4mgKOH/g;所述油酸的溶剂残留量≤50mg/kg;所述油酸的总砷≤0.1mg/kg;所述油酸的总铅Pb≤0.1mg/kg;所述油酸的黄曲霉B1≤10μg/kg;所述油酸的汞≤0.05mg/kg;所述油酸的抗氧化剂≤0.2g/k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多酚加入量为4mg/100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VE加入量为60-200mg/100g。
9.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油中加入油酸后搅拌均匀;继续加入茶多酚搅拌均匀;最后加入VE搅拌均匀后即得食用油。
CN202110908725.0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3455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8725.0A CN113455553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8725.0A CN113455553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5553A true CN113455553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8725.0A Pending CN113455553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555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756A (zh) * 2000-01-31 2001-08-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营养保健食用油
CN101579020A (zh) * 2009-06-24 2009-11-18 金国祥 不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CN106359657A (zh) * 2016-09-27 2017-02-01 广西茶仔龙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均衡的食用调和油
CN106831409A (zh) * 2017-03-07 2017-06-13 辽宁奥克医药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07509822A (zh) * 2017-08-25 2017-12-26 山东鲁派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孕妇专用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826A (zh) * 2019-01-22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纯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10771697A (zh) * 2019-11-27 2020-02-11 衡阳县共兴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型混合植物油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756A (zh) * 2000-01-31 2001-08-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营养保健食用油
CN101579020A (zh) * 2009-06-24 2009-11-18 金国祥 不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CN106359657A (zh) * 2016-09-27 2017-02-01 广西茶仔龙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营养均衡的食用调和油
CN106831409A (zh) * 2017-03-07 2017-06-13 辽宁奥克医药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07509822A (zh) * 2017-08-25 2017-12-26 山东鲁派国际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孕妇专用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826A (zh) * 2019-01-22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纯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10771697A (zh) * 2019-11-27 2020-02-11 衡阳县共兴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型混合植物油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乔卫红,李化民,张树彪,李宗石: "油酸的精制研究", 日用化学品科学, no. 1, pages 66 - 6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911A (zh) 一种药食同源养生保健调和油
CN100562254C (zh) 一种植物调和油
KR20110137858A (ko) 지방산의 균형이 우수한 식물성 유지조성물
CN101595922A (zh) 植物甾醇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0248A (zh) 一种食用植物油及其调配方法
CN109258935A (zh) 饲料用促生长抗氧化复合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2478A (zh) 一种烘焙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76139B (zh) 一种脂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65976A (zh) 一种活力营养平衡调和油
CN113455553A (zh) 一种食用油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53056A (zh) 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
CN103549040B (zh) 一种含紫草籽油的玉米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2786B (zh) 一种黑蒜健康食用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66448A (zh) 一种高水溶性火麻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04378B (zh) 一种含茶油的富茶多酚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3162A (zh) 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
CN107981344B (zh) 一种具有通便功能的香蕉冻干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2867A (zh) 一种保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2784A (zh) 一种降血脂黑芝麻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3714B (zh) 一种速冻专用油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411729A (zh) 一种木耳燕麦面食药膳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16129B1 (ko) 미강유를 포함하는 가공버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518329A (zh) 功能性特种食用油
CN106615232A (zh) 一种脂肪酸比例均衡的调和油
CN112080343A (zh) 一种延缓大豆油回色的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