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9662B - 吸附罐 - Google Patents

吸附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9662B
CN113389662B CN202110266159.8A CN202110266159A CN113389662B CN 113389662 B CN113389662 B CN 113389662B CN 202110266159 A CN202110266159 A CN 202110266159A CN 113389662 B CN113389662 B CN 113389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tream side
downstream side
beam members
beam portion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6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9662A (zh
Inventor
村田和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89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9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01D53/0415Beds i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01D53/0446Means for feed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5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 B60K15/03504Fuel tanks characterised by venting means adapted to avoid loss of fuel or fuel vapour, e.g. with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16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fuel vapour recover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罐。获得吸附罐的分隔构件所要求的流通特性。即,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在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不会变成较大的通气阻力。吸附罐包括收容粒状的吸附材料的壳体和保持吸附材料的板状的分隔构件(60)。而且,分隔构件(60)包括外框部和梁部(64),梁部(64)具有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梁部(66)和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梁部(68)。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沿交叉的方向配设,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下端面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下端面相面对地配设为一体的状态。

Description

吸附罐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吸附罐。详细而言,涉及汽车等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回路所具备的吸附罐。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具备用于处理在燃料箱产生的蒸发燃料的蒸发燃料处理回路。而且,在该蒸发燃料处理回路中具备对在燃料箱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使该蒸发燃料脱离而处理的吸附罐。
吸附罐包括收容粒状的吸附材料的箱形状的壳体和在划分形成于该壳体内的多个吸附室保持吸附材料的板状的分隔构件。分隔构件为发挥保持吸附材料并且使蒸发燃料流通的功能的构件,因此,为了确保流体的流通,以往提案有各种分隔构件。
下述专利文献1所提案的吸附罐的分隔构件由呈长方形的框状的外框部(壳体)、架设于该外框部内的多张板状部以及与该板状部交叉地配设的多个加强肋构成。而且,板状部隔开预定间隔地平行地配设,并且,配设为与同板状部交叉地配设的加强肋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以局部的范围重叠的状态一体地形成。由此,谋求对粒状的吸附材料的保持,并且确保流体的流通,并谋求对分隔构件的强度的加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0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附罐的分隔构件的结构中,多张板状部和多个加强肋设为交叉状态的配设,并且,板状部和加强肋以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相邻配设的局部的范围重叠的形态配设。
因此,以重叠的形态形成的板状部和加强肋之间的流体的通气路径形成为由板状部和加强肋围起来的狭窄的围绕通气路径,因此,在使流体在分隔构件中流通时,在流速较快的情况下,流通阻力升高。
此外,作为吸附罐的分隔构件所要求的一般的流通特性,期望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在供油时等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不会变成较大的通气阻力。
如此,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即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创造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上述的吸附罐的分隔构件所要求的流通特性。即,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在流速较快时不变成较大的通气阻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吸附罐采用以下的方案。
第1方案为一种吸附罐,其包括收容粒状的吸附材料的壳体和在所述壳体内保持所述吸附材料的板状的分隔构件,其中,所述分隔构件包括外框部和配设于该外框部内的梁部,所述梁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而言以预定位置为分界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梁部和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梁部,所述上游侧梁部配设为相邻的梁构件空开预定间隔,并沿横穿所述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的方向配设,所述下游侧梁部也配设为相邻的梁构件空开预定间隔,并沿横穿所述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的方向、且是与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配设,所述上游侧梁部的在所述流体的一个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在所述流体的一个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上端部配设为端部彼此成为一体的状态,利用所述上游侧梁部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组合形成多个流通开口。
根据上述第1方案,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形成为相对于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以预定位置为分界相接触地配设。即,不成为以往那样重叠的配设形态。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形成独立的各个流通路径,并且通过组合而在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形成流通开口。由此,能够设为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在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不变成较大的通气阻力的开口。因此,能够兼顾DBL性能的提高和供油性能的确保。此外,“DBL性能”是指关于自放置的车辆向大气放出的汽油蒸气(HC)的与美国的DBL规定相关的性能。
第2方案为基于上述的第1方案的吸附罐的吸附罐,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是平行地配设有多个直线状的梁构件,构成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也平是行地配设有多个直线状的梁构件。
根据上述第2方案,构成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多个直线状的梁构件均平行地配设。由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整流效果。
第3方案为基于上述的第2方案的吸附罐的吸附罐,其中,构成所述上游侧梁部的多个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与构成所述下游侧梁部的多个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为正交方向。
根据上述第3方案,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和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沿正交方向配设。由此,能够与第2方案的情况同样地获得良好的整流效果。
第4方案为基于上述的第1方案的吸附罐的吸附罐,其中,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中的任一者形成为平行的直线状,另一者形成为涡旋状或圆形状。
根据上述第4方案,对于梁构件的配设,一者为平行的直线状,另一者为涡旋状或圆形状。由此,能够与第2方案和第3方案同样地获得良好的整流效果。
第5方案为基于上述的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吸附罐的吸附罐,其中,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梁构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
根据上述第5方案,梁构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由此,能够谋求流过分隔构件的流体的压力损失的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吸附罐,能够获得上述的吸附罐的分隔构件所要求的流通特性。即,能够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并在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不变成较大的通气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罐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吸附罐所具备的分隔构件(第1按压板50)的仰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分隔构件(第1按压板50)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构成分隔构件的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第1配置形态的俯视图。
图5表示图4的V-V线向视剖视图,是表示构成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的第1形态形状的图。
图6表示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是表示梁构件的第2形态形状的图。
图7同样表示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是表示梁构件的第3形态形状的图。
图8同样表示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是表示梁构件的第4形态形状的图。
图9是与图4对应地表示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构成分隔构件的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第2配置形态的俯视图。
图10是与图4对应地表示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构成分隔构件的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第3配置形态的俯视图。
图11是与图4对应地表示的图,是示意性表示构成分隔构件的上游侧梁部和下游侧梁部的第4配置形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附罐;12、壳体;14、吸附室;16、壳体主体;16a、上板部;18、盖板;20、间壁;22、分隔壁;24、导入室;26、导入口;28、吹扫室;30、吹扫口;32、大气室;33、大气口;34、第1吸附材料层;36、第2吸附材料层;38、第3吸附材料层;40、吸附材料;42、过滤器;43、过滤器;44、过滤器;46、连通室;48、内壁面;50、第1按压板;52、第1弹簧;54、第2按压板;56、第2弹簧;58、缓冲板;60、分隔构件;62、外框部;64、梁部;66、上游侧梁部;68、下游侧梁部;70、梁构件;71a、直角形状;71b、圆角形状;71c、圆形状;71d、三角形状;72、梁构件;74、流通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吸附罐的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的说明中的左右、上下等方向显示表示该图示状态下的方向,并没有特别规定,并不表示将本吸附罐搭载于车辆等的状态下的方向。
(吸附罐10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附罐10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吸附罐10设于汽车等车辆的蒸发燃料处理回路,对在燃料箱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脱离处理,而向内燃机的进气回路供给。吸附罐10构成为包括壳体12和分隔构件60,形成于壳体12内的吸附室14被分隔构件60划分形成为多个吸附室14。而且,吸附材料40填充于吸附室14,并由分隔构件60保持。
壳体12为树脂制,如图1所示,由使下表面开放的箱状的壳体主体16和利用熔接等与壳体主体16的下表面接合且封闭壳体主体16的下表面的盖板18构成。在壳体主体16的上板部16a形成有间壁20,该间壁20朝向下方、即朝向盖板18以垂下状突出,且将壳体主体16内划分为左右两个内部空间。
在图1中,在壳体主体16的左侧的内部空间的上板部16a形成有分隔壁22,该分隔壁22以垂下状突出,且将壳体主体16的内部空间的上部空间划分成左右两个空间。而且,在图1中观察,由该分隔壁22划分的左侧的上部空间形成为导入室24,在壳体主体16形成有将导入室24与外部连通的导入口26。另外,在图1中观察,右侧的上部空间形成为吹扫室28,在壳体主体16形成有将吹扫室28与外部连通的吹扫口30。
在图1中观察,壳体主体16的右侧的内部空间的上部空间形成为大气室32,在壳体主体16形成有将大气室32与外部连通的大气口33。
在图1中,在壳体主体16内的左侧的内部空间的吸附室14形成有第1吸附材料层34。另外,在图1中,在壳体主体16内的右侧的内部空间中,在其下方部的吸附室14形成有第2吸附材料层36,并且在其上方部的吸附室14形成有第3吸附材料层38。对燃料的蒸气进行吸附的吸附材料40以粒状态分别收容于该各吸附材料层34、36、38内。吸附材料40例如使用呈圆柱状的粒状的活性炭。
如图1所示,第1吸附材料层34和导入室24利用具有透气性的过滤器42划分。另外,第1吸附材料层34和吹扫室28利用具有透气性的过滤器43划分。另外,第3吸附材料层38和大气室32利用具有透气性的过滤器44划分。该过滤器42、43、44包括由纤维材料等形成的衬垫、或毡料、或无纺布等。
在壳体主体16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室46,该连通室46通过盖板18与间壁20之间的间隙将两个内部空间相互连通。第1吸附材料层34和连通室46利用具有透气性的第1按压板50划分,该第1按压板50以水平状态能够上下移动地嵌合于该内部空间的内壁面48内。由圆锥螺旋弹簧形成的第1弹簧52以使大径侧与第1按压板50抵接、使小径侧与盖板18抵接的状态安装在第1按压板50与盖板18之间。由此,利用第1弹簧52的作用力,第1按压板50被向第1吸附材料层34推压,而将吸附材料40保持于吸附室14。
第2吸附材料层36和连通室46利用具有透气性的第2按压板54划分,该第2按压板54以水平状态能够上下移动地嵌合于内部空间的内壁面48内。由圆锥螺旋弹簧形成的第2弹簧56以使大径侧与第2按压板54抵接、使小径侧与盖板18抵接的状态安装在第2按压板54和盖板18之间。由此,利用第2弹簧56的作用力,第2按压板54被向第2吸附材料层36推压,而将吸附材料40保持于吸附室14。
第2吸附材料层36和第3吸附材料层38利用具有透气性的缓冲板58划分,该缓冲板58以水平状态能够上下移动地嵌合于该内部空间的内壁面48内。
此外,图1中的导入口26与燃料箱(未图示)的气相部连通,吹扫口30与发动机的进气管(未图示)连通。此外,大气口33向大气开放。
(吸附罐10的作用)
上述的吸附罐10起到以下这样的基本作用。在发动机停止时、燃料的供油时等,在燃料箱内产生的燃料的蒸气通过导入口26向导入室24内流入。燃料的蒸气流过过滤器42、第1吸附材料层34、第1按压板50、连通室46、第2按压板54、第2吸附材料层36、缓冲板58、第3吸附材料层38,由此被各吸附材料层34、36、38吸附。然后,燃料的蒸气的成为了几乎不存在燃料量的状态的空气自过滤器44通过大气室32、大气口33向大气放出。此时,此时的因供油时的流过第1按压板50的流速的快慢导致的流通阻力(压力损失)成为问题。
在发动机的运转时,在进气管产生的负压通过吹扫口30作用于吹扫室28内。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利用与所述相反的方向的流动,从各吸附材料层38、36、34将所吸引的燃料的蒸气自过滤器43通过吹扫口30向发动机吹扫。此时,外部空气通过大气口33向大气室32内流入。此外,由于此时的流速较小,因此期望各按压板50、54、缓冲板58的节流效果。
(分隔构件60)
接着,说明为了在各吸附材料层34、36、38中保持吸附材料40而配设的第1按压板50、第2按压板54以及缓冲板58。该各板50、54、58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1按压板50为代表进行说明。而且,将该各板50、54、58统称为分隔构件60而进行说明。
图2和图3中示出以第1按压板50为代表的分隔构件60的外观结构。图2表示从下方观察分隔构件60的仰视图,图3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分隔构件60的立体图。分隔构件60形成为板状,由框形状的外框部62和配设于该外框部62内的梁部64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框部62和梁部64均设为树脂制,通过向成形模具内填充树脂材料而一体成形。此外,在图2和图3的梁部64的图示中,相连地示出的结构部位、例如由附图标记90、92表示的部位为对该分隔构件60进行树脂成型时用于使树脂流动的流通部位。
(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的第1配置形态)
如图4和图5所示,配设于外框部62内的梁部64由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构成。图4和图5示意性表示构成梁部64的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的第1配置形态,图5表示梁构件70、72的第1形态形状。在此,构成分隔构件60的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的上游侧、下游侧的区別指称是假定了分隔构件60设为第1按压板50时的自第1吸附材料层34向连通室46的流动方向的情况下的区別指称。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该流动方向在本说明书中相当于上述的第1方案的“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而且,图5中的上游侧梁部66与下游侧梁部68之间的分界同样相当于第1方案的“以预定的位置为分界”。
如图4和图5所示,上游侧梁部66由多个梁构件70构成,相邻的梁构件70空开预定间隔地配设。预定间隔根据填充于第1吸附材料层34的吸附材料40的大小来确定。即,预定间隔设为所填充的吸附材料40无法在梁构件70之间通过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梁构件70形成为直线状,并且相邻的梁构件70彼此平行地配设。而且,上游侧梁部66沿横穿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配设。
如图4和图5所示,下游侧梁部68也由多个梁构件72构成,相邻的梁构件72构成为空开预定间隔地配设。预定间隔与上述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配设间隔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与上述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同样地也形成为直线状,并且相邻的梁构件72彼此平行地配设。而且,下游侧梁部68沿横穿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且是与上述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配设方向与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配设方向配设为正交方向。而且,如图5所示,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下端部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上端部的端部彼此以面接触状态配设,并在树脂成型时形成为一体状态。
(梁构件的第1形态形状)
如图5所示,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各自的梁构件70、72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成为四个角为直角形状71a的直角四边形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配设为交叉状态,因而在梁部64整体上形成的流体的多个流通开口74以如下方式形成。即,通过使利用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的平行配置而形成于该相邻的梁构件70之间的流路74A和利用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平行配置而形成于该相邻的梁构件72之间的流路74B交叉而构成多个流通开口74。因而,上游侧梁部66的流路74A和下游侧梁部68的流路74B的各自的梁构件70、72之间的平行的方向上的流动不被会阻碍。即,在梁部64,流体的流动能够纵横变动。由此,如图5所示的箭头那样,在梁部64中流通的流动被限制的是与各个梁构件70、72的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流动。而且,该被限制的流动方向的范围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较短。
(梁构件的第2形态形状)
接着,说明形成分隔构件60的梁部64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上述的图5所示的形态以外的其他形态形状。图6表示梁构件70、72的第2形态形状。梁构件70、72的第2形态形状将梁构件70、72的截面形状的角部设为圆角形状71b。由此,能够谋求流体的流动中的压力损失的降低。此外,在图6中,在流体的长度方向上观察,仅一端侧设为圆角形状71b,但也可以在两端形成圆角形状。此外,对与上述的形态形状实质上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说明。以下的各形态形状的说明也相同。
(梁构件的第3形态形状)
图7表示梁构件70、72的第3形态形状。梁构件70、72的第3形态形状将梁构件70、72的截面形状的在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一端侧设为圆形状71c。由此,能够与上述的第2形态形状同样地谋求流体的流动中的压力损失的降低。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形态形状同样地在两端形成圆形状71c。
(梁构件的第4形态形状)
图8表示梁构件70、72的第4形态形状。梁构件70、72的第4形态形状将梁构件70、72的截面形状的在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一端侧设为三角形状71d。由此,能够与上述的第2和第3形态形状同样地谋求流体的流动中的压力损失的降低。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和第3形态形状同样地在两端侧形成三角形状71d。
(分隔构件60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第2配置形态)
接着,说明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图4和图5所示的第1配置形态以外的其他配置形态例。图9表示第2配置形态,与图4对应地示意性表示了梁构件70、72B的第2配置形态。该第2配置形态为如下配置形态: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第1配置形态同样地形成,但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B形成为多个圆形状。此外,多个圆形状的梁构件72B的配置间隔在该第2配置形态中配置为等间隔。但是,也未必是等间隔。利用该第2配置形态,也能够获得流体的良好的整流效果。此外,对与上述的配置形态实质上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说明。以下的各配置形态的说明也相同。
(分隔构件60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第3配置形态)
图10中表示第3配置形态。图10的第3配置形态与图4和图9对应地示意性表示梁构件70、72C的配置形态。该第3配置形态为如下形态: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第1和第2配置形态同样地形成,但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C配置为一个构件形成为涡旋状。此外,在该第3配置形态中,涡旋状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配置间隔配置为大致等间隔。但是,也未必为等间隔。利用该第3配置形态,也能够获得流体的良好的整流效果。
(分隔构件60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与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第4配置形态)
图11中表示第4配置形态。图11的第4配置形态也与图4和图9、图10对应地示意性表示梁构件70D、72D的配置形态。该第4配置形态为使上游侧梁部66的多个梁构件70D和下游侧梁部68的多个梁构件72D倾斜地交叉配置的形态。此外,在该第4配置形态中,多个梁构件70D、72D各自的配置间隔设为等间隔。但是,也未必是等间隔。利用该第4配置形态,也能够获得流体的良好的整流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的配置形态并不是以往那样在流动方向上局部重叠配置的结构,而是接触配置的形态。由此,由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形成的流体的流通开口能够成为在流体的流速较小时发挥节流效果、在供油时等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不产生较大的通气阻力的开口。其结果,能够谋求兼顾吸附罐10所要求的DBL性能的提高和供油性能的确保。此外,为了谋求DBL时的扩散抑制,减小由梁构件70、72形成的流通开口74的尺寸是有效的。
接着,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持活性炭的吸附材料40的分隔构件60利用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组合成为所谓的网格构造。由此,相对于以往为了保持活性炭的吸附材料40而使用了聚氨酯的结构,也能够去除聚氨酯而设为仅由分隔构件60保持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分隔构件60设为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框组结构,能够确保活性炭的吸附材料40的保持功能,并且还能够谋求分隔构件的强度的确保。另外,通过将网格构造设为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框组结构,能够谋求流通时的压力损失的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分隔构件60的上游侧梁部66的梁构件70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2的配置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配置形态,能够考虑其他各种配置形态。
另外,上游侧梁部66和下游侧梁部68的梁构件70、72的形态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形态形状,能够考虑其他各种形态形状。
另外,能够适当组合上述的各种配置形态和各种形态形状来实施。

Claims (4)

1.一种吸附罐,其包括收容粒状的吸附材料的壳体和在所述壳体内保持所述吸附材料的板状的分隔构件,其中,
所述分隔构件包括外框部和配设于该外框部内的梁部,
所述梁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而言以预定位置为分界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梁部和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梁部,
所述上游侧梁部配设为相邻的梁构件空开预定间隔,并沿横穿所述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的方向配设,
所述下游侧梁部也配设为相邻的梁构件空开预定间隔,并沿横穿所述流体的规定的一个流动方向的方向、且是与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交叉的方向配设,
所述上游侧梁部的在所述流体的一个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下端部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在所述流体的一个流动方向上观察的上端部的端部彼此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面接触状态配设,且所述上游侧梁部和所述下游侧梁部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不存在局部重叠的部分,利用所述上游侧梁部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组合形成多个流通开口,
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中的至少任一梁构件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罐,其中,
构成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是平行地配设有多个直线状的梁构件,构成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也是平行地配设有多个直线状的梁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罐,其中,
构成所述上游侧梁部的多个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与构成所述下游侧梁部的多个梁构件的配设方向为正交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罐,其中,
所述上游侧梁部的梁构件和所述下游侧梁部的梁构件中的任一者形成为平行的直线状,另一者形成为涡旋状或圆形状。
CN202110266159.8A 2020-03-11 2021-03-11 吸附罐 Active CN113389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1636A JP7317751B2 (ja) 2020-03-11 2020-03-11 キャニスタ
JP2020-041636 2020-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662A CN113389662A (zh) 2021-09-14
CN113389662B true CN113389662B (zh) 2023-11-03

Family

ID=7761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6159.8A Active CN113389662B (zh) 2020-03-11 2021-03-11 吸附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85407A1 (zh)
JP (1) JP7317751B2 (zh)
CN (1) CN113389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73006A (ja) * 2021-11-15 2023-05-25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
WO2023120119A1 (en) * 2021-12-23 2023-06-29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Evaporated fuel adsorption device and method,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us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6157A (ja) * 1997-03-04 1998-09-14 Toyota Motor Corp キャニスタ
JP200727072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Aisan Ind Co Ltd キャニスタ
JP2012031784A (ja) * 2010-07-30 2012-02-16 Aisan Industry Co Ltd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3253569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5155187A (ja) * 2013-12-13 2015-08-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メッシュフィルタ
CN105317590A (zh) * 2014-07-29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吸附罐
JP2019132190A (ja) * 2018-01-31 2019-08-0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9838A (ja) 2006-07-14 2008-01-31 Tts:Kk 舶用ディーゼル機関の重油燃料用フィルターエレメン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濾過装置
JP2009127603A (ja) 2007-11-28 2009-06-11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キャニス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6157A (ja) * 1997-03-04 1998-09-14 Toyota Motor Corp キャニスタ
JP200727072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Aisan Ind Co Ltd キャニスタ
JP2012031784A (ja) * 2010-07-30 2012-02-16 Aisan Industry Co Ltd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3253569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5155187A (ja) * 2013-12-13 2015-08-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メッシュフィルタ
CN105317590A (zh) * 2014-07-29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吸附罐
JP2019132190A (ja) * 2018-01-31 2019-08-0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43611A (ja) 2021-09-24
JP7317751B2 (ja) 2023-07-31
US20210285407A1 (en) 2021-09-16
CN113389662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2887B2 (ja) 蒸発燃料吸着材及びエアクリーナ
CN113389662B (zh) 吸附罐
CN101052455B (zh) 蒸发排放物滤清器
JP5220631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9283513B2 (en) Fuel vapor treatment device
JP2003003915A (ja) 蒸発燃料処理用キャニスタ
JP6762689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6628992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20130000609A1 (en)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1089024B (zh) 过滤罐
JP3156579B2 (ja) キャニスタ
US20130319247A1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US9249762B2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CN114876675A (zh)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2021017839A (ja) キャニスタ
JP4394104B2 (ja) 蒸発燃料吸着材
JP7444838B2 (ja) キャニスタ
JP7381516B2 (ja) キャニスタ
JP2011169219A (ja) キャニスタ
US20190219003A1 (en)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es
JP2018155103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14856870A (zh)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2015086847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7196024B2 (ja) キャニスタ
JP2022162262A (ja) 内燃機関用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