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6890A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6890A
CN113386890A CN202110265951.1A CN202110265951A CN113386890A CN 113386890 A CN113386890 A CN 113386890A CN 202110265951 A CN202110265951 A CN 202110265951A CN 113386890 A CN113386890 A CN 113386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ross
saddle
type electric
ri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59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6890B (zh
Inventor
长谷洋孝
户田宗宏
小川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86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6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2J43/28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hidden within the cy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1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 B62J9/14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under the sad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通过对车架结构的研究,能够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并且能够得到最佳的蓄电池配置。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头管(F1)、从该头管(F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与该主框架(F2)的下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底框架(F3)、与该底框架(F3)的后部连接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架(F5)、从该横架(F5)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4)、以及向作为驱动源的电机(M)供给电力的蓄电池(B),其中,由直径比底框架(F3)大的管材形成横架(F5)。在横架(F5)的正上方配置蓄电池(B)。

Description

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特别涉及向电机供给车载蓄电池的电力而行驶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向电机供给车载蓄电池的电力而行驶的跨骑型电动车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在供乘员放脚的低地板设置在转向车把与座椅之间的踏板型的电动二轮车中,在低地板的下部收纳有蓄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048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要求延长通过一次充电能够行驶的距离,因此期望车身的更进一步的轻量化。另一方面,若车身的轻量化推进,则蓄电池重量相对于车重的比率变大,蓄电池的配设位置容易对车辆的重心位置、操纵稳定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通过对车架结构的研究,能够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并且能够得到最佳的蓄电池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头管F1、从该头管F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与该主框架F2的下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底框架F3、与该底框架F3的后部连接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架F5、从该横架F5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4、以及向作为驱动源的电机M供给电力的蓄电池B,第一特征在于,所述横架F5由直径比所述底框架F3大的管材形成,在所述横架F5的正上方配置有所述蓄电池B。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具有跨过所述横架F5和所述后框架F4而相互焊接接合的左右一对枢轴板36,沿车宽度方向贯通所述枢轴板36并且将摇臂16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枢轴14位于比所述蓄电池B的下表面B1以及后轮车轴24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F3的后端部从前方朝向后方贯通所述横架F5,通过熔敷所述底框架F3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底框架F3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后框架F4由直径比所述横架F5小且呈椭圆截面的左右一对管材形成,所述后框架F4的下端部从车身侧面看从后上方朝向前下方贯通所述横架F5,通过熔敷所述后框架F4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后框架F4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后框架F4从车身侧面看形成为直线状,所述后框架F4的后端部通过在俯视车身时呈大致U字形的连结部21而相互连结。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具有从侧方覆盖所述后框架F4的后罩22,所述连结部21构成为从所述后罩22向上方突出而能够把持。
并且,第七特征在于,将侧支架15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侧支架支承板34熔敷于所述枢轴板36。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在具有头管F1、从该头管F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与该主框架F2的下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底框架F3、与该底框架F3的后部连接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架F5、从该横架F5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4、以及向作为驱动源的电机M供给电力的蓄电池B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所述横架F5由直径比所述底框架F3大的管材形成,在所述横架F5的正上方配置有所述蓄电池B,因此,在强度高的大径的横架的上部配置蓄电池,不需要支承蓄电池的副管等,因此,能够简单框架结构而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另外,通过将蓄电池配设在靠车身中央的较低位置来实现低重心化以及质量的集中,能够提高跨骑型电动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根据第二特征,具有跨过所述横架F5和所述后框架F4而相互焊接接合的左右一对枢轴板36,沿车宽度方向贯通所述枢轴板36并且将摇臂16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枢轴14位于比所述蓄电池B的下表面B1以及后轮车轴24靠上方的位置,因此,通过将蓄电池配设在较低位置而实现低重心化,另一方面,通过将枢轴配置在比蓄电池下表面以及后轮车轴靠上方的位置,能够确保规定的摇臂下垂角度。由此,能够提高跨骑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根据第三特征,所述底框架F3的后端部从前方朝向后方贯通所述横架F5,通过熔敷所述底框架F3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底框架F3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因此,能够使主框架与横架的焊接长度变长,能够不使用角撑板等其他部件而将两者更牢固地固定。
根据第四特征,所述后框架F4由直径比所述横架F5小且呈椭圆截面的左右一对管材形成,所述后框架F4的下端部从车身侧面看从后上方朝向前下方贯通所述横架F5,通过熔敷所述后框架F4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后框架F4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因此,能够使后框架与横架的焊接长度变长,因此,能够将两者更牢固地固定。
根据第五特征,所述后框架F4从车身侧面看形成为直线状,所述后框架F4的后端部通过在俯视车身时呈大致U字形的连结部21而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提高后框架的强度。
根据第六特征,具有从侧方覆盖所述后框架F4的后罩22,所述连结部21构成为从所述后罩22向上方突出而能够把持,因此,能够由后框架的后端部构成后扶手,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实现轻量化。
根据第七特征,将侧支架15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侧支架支承板34熔敷于所述枢轴板36,因此,与利用螺栓等将侧支架支承板紧固于枢轴板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轻量化。另外,通过熔敷侧支架支承板,能够提高枢轴板周边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车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横管周围的结构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从左侧后方观察横管的立体图。
图5是将后罩和座椅下罩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左视图。
图6是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7是收纳箱的左视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将收纳箱的中盖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10是将外装部件以及收纳箱除去而从左前方观察的电动二轮车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12是从图11除去车架后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13是摇臂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高压线的布设状态的摇臂的俯视图。
图15是设置于横管的第一部位保持部的放大图。
图16是表示窗部的盖与高压线的布设关系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二部位保持部的放大图。
图18是表示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的局部放大右视图。
图20是表示后轮车轴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二轮车(跨骑型电动车辆)、14枢轴、15侧支架、16摇臂、21连结部、22后罩、23座椅、24后轮车轴、34侧支架支承板、36枢轴板、40收纳箱、45收纳箱的后壁、51保险丝盒、51a联接器、52PCU、60盖、60a窗部、70高压线、80枢轴管、82臂部、83横管、90第一部位保持部、101第二部位保持部、F1头管、F2主框架、F3底框架、F5横架、F4后框架、M电机、B蓄电池、B1蓄电池的下表面、W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电动二轮车1的车架F包括:将转向柱7轴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头管F1;从该头管F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与该主框架F2的下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底框架F3;与该底框架F3的后部连接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架F5;以及从该横架F5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4。
在转向柱7的上部固定有转向车把2,在转向柱7的下部固定有支承左右一对前叉10的底桥接件9。支承后轮车轴24而将后轮WR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摇臂16由在后框架F4的附近被支承的枢轴14轴支承为摆动自如。摇臂16的后部通过左右一对后缓冲器17悬吊于后框架F4。作为驱动源的电机M为收纳于后轮WR的车轮内的轮内式。在电机M的中央配设有鼓式制动器D。在枢轴14的附近,侧支架15被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转向车把2的车宽度方向中央被支承前照灯5以及后视镜3的车把罩4覆盖。在头管F1的前方配设有前罩8,在前罩8的后部安装有与乘员的腿相向的护腿板6。在供乘员放脚的低地板11的左右端部,连接有覆盖底框架F3的左右的底罩13。
在座椅23的靠前端的下部配设有座椅下罩12,在座椅下罩12的后部配设有左右一对后罩22。在座椅23的后方,后扶手21突出,在后罩22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装置20。在尾灯装置20的下方,配设有支承左右一对后侧闪光灯19的后挡泥板18。
图2是车架F的立体图。车架F通过将各种钢管和角撑板类相互熔敷而构成。在头管F1与主框架F2之间配设有角撑板30。主框架F2在其下端部向后方弯曲而与同主框架F2一体的底框架F3相连。在底框架F3的左右,设置有左右一对从下方支承低地板11的地板框架31。
底框架F3的后端部通过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大径的横架F5,两者通过焊接而接合。另外,左右一对后框架F4从后上方贯通横架F5,两者通过焊接而接合。后框架F4从车身侧面看呈直线形状。
设置有供枢轴14穿过的贯通孔35的枢轴板36跨过横架F5以及后框架F4而被熔敷。用于将侧支架15轴支承为转动自如的侧支架支承板34熔敷于车宽度方向左侧的枢轴板36。在横架F5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端部设置有用于熔敷侧支架支承板34的延长部33,由此,在横架F5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端面形成有倾斜部。用于支承后踏板的支承管32以左右一对熔敷于侧支架支承板34的上方的位置。
左右一对后框架F4的后端部通过U字形的连结部(后扶手)21而相互连结。后框架F4从车身侧面看形成为直线状,后框架F4的后端部通过在俯视车身时呈大致U字形的连结部21而相互连结,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提高强度。另外,连结部21构成为从后罩22向上方突出而能够把持,因此,能够由后框架F4的后端部构成后扶手,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实现轻量化。在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支承部37A相向的位置,在后框架F4的上表面架设并熔敷有拱形部件38A。
图3是表示横管F5周围的结构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4是从左侧后方观察横管F5的立体图。横架F5由直径比底框架F3大的圆管材料构成。底框架F3的后端部从前方朝向后方贯通横架F5,通过熔敷底框架F3与横架F5的接触部,底框架F3被固定于横架F5。根据该结构,能够较长地确保将底框架F3与横架F5熔敷的焊缝Y1,能够不使用角撑板等其他部件而将两者更牢固地固定。
另外,后框架F4由直径比横架F5小且呈椭圆截面的左右一对管材形成,后框架F4的下端部从车身侧面看从后上方朝向前下方贯通横架F5,通过熔敷后框架F4与横架F5的接触部,后框架F4被固定于横架F5。由此,能够较长地确保将后框架F4与横架F5熔敷的焊缝Y2,能够将两者更牢固地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后框架F4也可以由方管或圆管形成,也可以不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左右一体部件,而是左右分体的管。另外,横架F5也不限于圆管,也可以在方管或冲压成形的U形截面上焊接板材的盖而形成闭合截面。
图5是将后罩22以及座椅下罩12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左视图。在座椅23的下方配设有通过座椅23将上部开口盖住的收纳箱40。在收纳箱40设置有中盖50,中盖50的上表面成为装入物品的底部。在中盖50的下方,主要配设有蓄电池B、保险丝盒51、PCU(动力控制单元)52。
蓄电池B配设在横架F5的正上方。由此,在强度高的大径的横架F5的上部配置蓄电池B,不需要支承蓄电池B的副管等,因此,能够简化框架结构而实现车架F的轻量化。另外,通过将蓄电池B配设在靠车身中央的较低位置来实现低重心化以及质量的集中,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另外,具有跨过横架F5和后框架F4而相互焊接接合的左右一对枢轴板36,沿车宽度方向贯通枢轴板36并且将摇臂16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枢轴14位于比蓄电池B的下表面B1以及后轮车轴24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将蓄电池B配设在较低位置而实现低重心化,另一方面,通过将枢轴14配置在比蓄电池B的下表面B1以及后轮车轴24靠上方的位置,能够确保规定的摇臂下垂角度,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在收纳箱40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侧壁,安装有作为支承高压线70的盖部件的盖60。
图6是收纳箱40的立体图。另外,图7是收纳箱40的左视图。在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收纳箱40的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收纳蓄电池B的大致方形的蓄电池收纳部44。在电池收纳部44的底部,形成有具有与横架F5的上表面抵接的凹部47的定位突起46,容易进行相对于横架F5的定位。
在收纳箱40的后端上部形成有基座面42,该基座面42形成有座椅锁扣机构的安装孔43。收纳箱40的物品收纳部的底部由中盖50构成,在中盖50的下方配设有蓄电池B、PCU52。在收纳箱40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侧壁41安装有堵塞窗部60a的盖60。
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如上所述,在设置在收纳箱40的前方下部的蓄电池收纳部44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横架F5的上表面抵接的定位突起46。蓄电池B被夹在左右的后框架F4之间,配设在横架F5的正上方。底框架F3从大径的横架F5的前方朝向后方贯通,椭圆截面的后框架F4从横架F5的后上方朝向前下方贯通。
图9是将收纳箱40的中盖50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1的俯视图。若拆卸中盖50,则能够从车身上方够到蓄电池B、保险丝盒51、配设在其后方的PCU52。蓄电池B的上表面由经由紧固部件固定于后框架F4的蓄电池撑条53支承。
图10是将外装部件以及收纳箱40除去而从左前方观察的电动二轮车1的立体图。另外,图11是图10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图12是从图11除去车架F后的状态的左视图。
蓄电池B配设在横架F5的正上方,枢轴14配设在蓄电池B的后方。保险丝盒51在枢轴14的上方位于后框架F4的内侧,PCU52在保险丝盒51的后方位于后框架F4的内侧。在PCU52的下部配设有DC/DC转换器54。DC/DC转换器54位于与窗部60a卡合的盖60的内侧。
若应用轮内电机M,则在更换轮胎时需要将后轮WR连同轮内电机M一起从车身拆卸,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拆卸盖60,拆卸与保险丝盒51连接的联接器51a并且从PCU52拆卸三相线,从而能够将高压线70从车身拆卸。由此,拆卸高压线70的作业变得容易,维护性提高。与盖60的靠前的下部卡合的高压线70在盖60的下方弯曲而朝向车宽度方向右侧布设。在摇臂16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臂部设置有后制动拉索37的支承部38。蓄电池B的配线55也容易从收纳箱40的上方够到而进行装卸。
图13是摇臂16的立体图。另外,图14是表示高压线70的布设状态的摇臂16的俯视图,图15是设置于横管83的第一部位保持部90的放大图。
由铝、铁等金属形成的摇臂16构成为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82;在臂部82的前端沿车宽度方向延伸并对枢轴14进行轴支承的枢轴管80;以及在比枢轴管80靠后方的位置将左右的臂部82连接的横管83。在臂部82的后端上部安装有后缓冲器支承板85,该后缓冲器支承板85设置有对后缓冲器17的下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轴86。
在车宽度方向左侧的臂部82,在横管83的前方设置有后制动拉索37的支承部38,并且,在后缓冲器支承板85的前方设置有后制动拉索37的接收部39。另一方面,在车宽度方向右侧的臂部82,在后缓冲器支承板85的前方设置有保持高压线70的后侧保持部87。在横管83的靠车宽度方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在后侧保持部87的前方保持高压线70的贯通孔84。
参照图14、15,高压线70从后轮车轴24向前方突出,被后侧保持部87保持而向前方延伸。另外,在其前端部沿着横管83向车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701使用横管83的靠车宽度方向右侧的贯通孔84保持于横管83。详细而言,第一部位701通过用由紧固于贯通孔84的螺栓91固定的作为第一部位保持部的撑条90来保持包覆第一部位701的橡胶制的夹持部件92,从而保持于横管83。
图16是表示窗部60a的盖60与高压线70的布设关系的立体图。另外,图17是第二部位保持部101的放大图。盖60在后框架F4的后方侧安装于收纳箱40的侧部。盖60通过两个爪部61与窗部60a的下缘卡合,并且通过止动件62固定于窗部60a的上缘,通过使止动件62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从窗部60a拆卸。高压线70经由橡胶制的夹持部件150与在窗部60a和盖60之间形成的圆形的开口卡合。
与高压线70的第一部位701相连并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延伸的第二部位702经由橡胶制的夹持部件100,通过作为第二部位保持部的支架部件101安装于收纳箱40的后壁45。换言之,高压线70具有与第一部位701相连并延伸至窗部60a的附近的第二部位702,设置有将第二部位702保持于后壁45的第二部位保持部101,通过将高压线70的第二部位702在窗部60a的附近保持于收纳箱40,从而能够防止高压线70对其他部件的干涉。
这样,高压线70从电机M的左右任意一侧延伸出,窗部60a设置在上述收纳箱40的左右任意另一侧的侧部,因此,在高压线70相对于轮内电机M的连接为车宽度方向右侧的情况下,在收纳箱40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部设置有供高压线70插通的窗部60a。由此,容易确保后轮WR通过悬架上下摆动时的高压线70的摆动量。
另外,横管83的上表面位于比臂部82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便在收纳箱40位于横管83的上方的情况下,也容易确保收纳箱40与高压线70的间隔而防止干涉。PCU52与收纳箱40的后壁45接近地配置,并且位于横管83的上方。由此,能够缩短高压线70的长度而降低重量以及成本。
图18是表示盖60的结构的立体图。在该图中,表示将收纳箱40除去后的状态。在盖60的里侧配设有DC/DC转换器54。在将高压线70从车身拆卸时,首先,从收纳箱40的上方够到PCU52,从PCU52拆卸U相、V相、W相的三相线52a、52b、52c,并且将设置于高压线70a的前端的联接器51a(参照图12)从保险丝盒51拆卸。接着,通过拆卸盖60,从而能够从车身拆卸高压线70。
这样,通过在窗部60a安装能够从外侧拆卸的盖60,将PCU52配设在收纳箱40的内部,能够防止PCU52沾水。因此,不需要对PCU52实施防水对策,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安装盖60能够保持窗部的防水,并且,通过拆卸盖60能够连同联接器51a一起拆卸高压线70,因此,从车身拆卸电机M时的维护性提高。
图19是将外装部件拆卸后的状态的电动二轮车1的局部放大右视图。在收纳箱40的右侧的侧壁安装有用于取出12V电源的右侧盖200。从收纳箱40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的盖60部分延伸出的高压线70沿着横管83向车宽度方向右侧布置,然后沿着车宽度方向右侧的臂部82被引导到后轮车轴24。
图20是表示后轮车轴24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支起侧支架15时的排水性,在后轮WR的车宽度方向左侧配设有鼓式制动器D。因此,与鼓式制动器D向车宽度方向左侧突出相应地,为了防止与路面的路缘石的干涉而使制动臂97朝向车身上方延伸。通常,后制动拉索37的接收部39设置在制动器滚筒D的外壁上,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与后缓冲器17的干涉而设置在摇臂16的臂部82侧。
需要说明的是,机动二轮车的形态、车架的形状、结构、轮内电机的形态、蓄电池、PCU、DC/DC转换器的形状、结构、收纳箱的形状、结构、高压线的布置、高压线的安装结构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的车架、收纳箱结构能够应用于跨骑型的三轮车、四轮车等。

Claims (7)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头管(F1)、从该头管(F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F2)、与该主框架(F2)的下端部相连并向后方延伸的底框架(F3)、与该底框架(F3)的后部连接并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架(F5)、从该横架(F5)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F4)、以及向作为驱动源的电机(M)供给电力的蓄电池(B),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横架(F5)由直径比所述底框架(F3)大的管材形成,
在所述横架(F5)的正上方配置有所述蓄电池(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跨过所述横架(F5)和所述后框架(F4)而相互焊接接合的左右一对枢轴板(36),
沿车宽度方向贯通所述枢轴板(36)并且将摇臂(16)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枢轴(14)位于比所述蓄电池(B)的下表面(B1)以及后轮车轴(24)靠上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框架(F3)的后端部从前方朝向后方贯通所述横架(F5),
通过熔敷所述底框架(F3)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底框架(F3)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框架(F4)由直径比所述横架(F5)小且呈椭圆截面的左右一对管材形成,
所述后框架(F4)的下端部从车身侧面看从后上方朝向前下方贯通所述横架(F5),
通过熔敷所述后框架(F4)与所述横架(F5)的接触部,所述后框架(F4)被固定于所述横架(F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框架(F4)从车身侧面看形成为直线状,
所述后框架(F4)的后端部通过在俯视车身时呈大致U字形的连结部(21)而相互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有从侧方覆盖所述后框架(F4)的后罩(22),
所述连结部(21)构成为从所述后罩(22)向上方突出而能够把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将侧支架(15)轴支承为摆动自如的侧支架支承板(34)熔敷于所述枢轴板(36)。
CN202110265951.1A 2020-03-13 2021-03-11 跨骑型电动车辆 Active CN113386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079 2020-03-13
JP2020044079A JP7063929B2 (ja) 2020-03-13 2020-03-13 鞍乗型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890A true CN113386890A (zh) 2021-09-14
CN113386890B CN113386890B (zh) 2023-03-31

Family

ID=7761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5951.1A Active CN113386890B (zh) 2020-03-13 2021-03-11 跨骑型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63929B2 (zh)
CN (1) CN1133868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13381A1 (en) 2020-09-09 2023-10-0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Plasma-resistant coating film, sol gel liquid for forming said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plasma-resistant coating film, and substrate with plasma-resistant coating film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7866A1 (de) * 1979-03-01 1980-09-11 Alexander Von Dip Falkenhausen Fahrgestell fuer kraftraeder
JPS62286882A (ja) * 1986-06-06 1987-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ム接続装置
AU2002100705A4 (en) * 2002-09-09 2002-12-05 On Life Bio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motorcycle structure
JP2003127956A (ja) * 2001-10-19 2003-05-0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構造
CN1522916A (zh) * 2002-12-24 2004-08-25 ��ľ��ʽ���� 小型电动车辆
CN101181919A (zh) * 2006-11-16 2008-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TW200925047A (en) * 2007-12-05 2009-06-16 Kwang Yang Motor Co Motorbike fram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WO2011101908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CN102448806A (zh) * 2009-03-27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CN102582741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201320328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
CN205087091U (zh) * 2015-11-02 2016-03-16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电池安装机构
CN205327281U (zh) * 2015-12-21 2016-06-22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减震车架
CN205837074U (zh) * 2016-07-19 2016-12-28 温岭市裕隆机械附件厂 摩托车及其车架
CN110316296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的座椅框架
WO2019211947A1 (ja) * 2018-05-03 2019-1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10435800A (zh) * 2018-05-03 2019-1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电动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6301B2 (ja) * 2004-09-29 2010-05-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5002254B2 (ja) * 2006-12-11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11218867A (ja) * 2010-04-05 2011-11-04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バー構造
WO2018042356A1 (en) * 2016-09-01 2018-03-08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Body frame for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7866A1 (de) * 1979-03-01 1980-09-11 Alexander Von Dip Falkenhausen Fahrgestell fuer kraftraeder
JPS62286882A (ja) * 1986-06-06 1987-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ム接続装置
JP2003127956A (ja) * 2001-10-19 2003-05-0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構造
AU2002100705A4 (en) * 2002-09-09 2002-12-05 On Life Bio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motorcycle structure
CN1522916A (zh) * 2002-12-24 2004-08-25 ��ľ��ʽ���� 小型电动车辆
CN101181919A (zh) * 2006-11-16 2008-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TW200925047A (en) * 2007-12-05 2009-06-16 Kwang Yang Motor Co Motorbike fram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CN102448806A (zh) * 2009-03-27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式鞍乘型车辆
WO2011101908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CN102582741A (zh) * 2011-01-17 2012-07-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201320328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
CN103359229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式跨骑型车辆
CN205087091U (zh) * 2015-11-02 2016-03-16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的电池安装机构
CN205327281U (zh) * 2015-12-21 2016-06-22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减震车架
CN205837074U (zh) * 2016-07-19 2016-12-28 温岭市裕隆机械附件厂 摩托车及其车架
CN110316296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的座椅框架
WO2019211947A1 (ja) * 2018-05-03 2019-1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10435800A (zh) * 2018-05-03 2019-1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电动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江南: "DCELECTRO:轻型电动摩托车采用自行车车架", 《中国自行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3929B2 (ja) 2022-05-09
JP2021142939A (ja) 2021-09-24
CN113386890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9173B2 (ja)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
WO2012043562A1 (ja)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JP5938249B2 (ja)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CN110316296B (zh) 二轮机动车的座椅框架
JP200923442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ーネス保持構造
CN113386890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989260B (zh) 鞍乘型电动车辆
CN109562805B (zh) 车辆
CN113386886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2678105B (zh) 鞍乘式电动三轮车
CN112678106B (zh) 鞍乘式电动三轮车
CN112399945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US20090095113A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13401264B (zh) 跨骑型电动三轮车
JP7123086B2 (ja) 鞍乗型電動三輪車
WO2024135792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293274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9565344U (zh) 鞍乘型车辆
JP7369749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10356496B (zh)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周边结构
JP723427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45410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12770964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JP4129905B2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両構成部品の収納構造
CN115140222A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