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4782A -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 Google Patents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4782A
CN113374782A CN202010148622.4A CN202010148622A CN113374782A CN 113374782 A CN113374782 A CN 113374782A CN 202010148622 A CN202010148622 A CN 202010148622A CN 113374782 A CN113374782 A CN 113374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plate
dynamic pressure
point
inner edge
bea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8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银树
谢坤利
张怡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74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4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 F16C17/08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for supporting the end face of a shaft or other member, e.g. footstep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2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用以解决现有轴承系统难以提升动压的问题。本发明的止推板包括一个本体及多个动压沟,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本体的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

Description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马达或风扇的零组件,尤其是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是用于马达或风扇的轴承系统中的一种现有的止推板9,现有的止推板9的一个轴向端面91上凹设有多个动压沟92,各动压沟92概呈人字形,并具有一个中间弯曲部921连接一个内侧部分922与一个外侧部分923;其中,各动压沟92的内侧部分922由该中间弯曲部921朝内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9的旋转方向(图1中的空心箭头指向)相同,而各动压沟92的外侧部分923由该中间弯曲部921朝外的延伸方向也与该止推板9的旋转方向相同。运作时,该轴承系统中的油液可以从该内侧部分922顺畅地通过该中间弯曲部921再流向该外侧部分923。类似于现有的轴承系统9的一个实施例已公开于公开号为CN1619170A及公开号为CN1914429A的中国专利当中。
上述现有的止推板9所产生的动压虽已具有不错的表现,但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以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使马达或风扇运作时的性能更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由形态简易而易于成型的动压沟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制造及组装便利性。
本发明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发明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发明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多个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本发明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
本发明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包括: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内缘及一个外缘;及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该内弧段位于该转折部与该内缘之间;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
本发明的轴承系统,包含:一个套筒;一个轴承,位于该套筒内部;及一个转动件,具有一个止推板及一个转轴,该止推板的内缘连接该转轴,该止推板能够在转动时与该轴承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
由此,本发明的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通过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及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是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并于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设置一个蓄液凹穴,从而利用简易而易于成型的动压沟形态,达到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的效果。
该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另外可以包括一个内环沟,该内环沟及多个动压沟可以位于该本体的端面,该内环沟邻接该内缘,各动压沟可以连通该内环沟。如此,多个动压沟中的油液将得以流通,具有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等功效。
其中,该本体的两相对端面都可以设有多个动压沟。如此,具有提升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邻近该本体的内缘,该终点可以位于该本体的外缘。如此,具有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等功效。
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该凸台与该动压沟在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的弧长可以约略相等。如此,该凸台与该动压沟的宽度可约略相等,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及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其中,该动压沟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0个,多个动压沟可以等间距地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及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可以具有一个尖点,该尖点可以对应该动压沟的转折部,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多个凸台的尖点可以位于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产生动压的均匀性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可以小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尖点所通过的圆周的径向距离(D3)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3/D4)约为0.1~0.3。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与该凸台的侧壁从该起始点至该终点的总长度(U)的比值(D4/U)约为0.2~0.7。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各动压沟的转折部可以连通一个蓄液凹穴。如此,可延缓油液流向该外弧段的速度,具有进一步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可以大于或等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蓄液凹穴的末端至相邻尖点的直线距离(T1)与任两相邻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T2)的比值(T1/T2)约为0.4~0.45。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2/D4)约为0.2~0.4。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一个第一弦通过该尖点与起始点,一个第二弦通过该尖点与该终点,该第一弦与该第二弦的夹角约为50~60度。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其中,该套筒内部可以具有一个肩部,该轴承的一个内表面可以抵接于该肩部,使该内表面与该套筒的一个封闭端可以轴向相对并相间隔。如此,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该转动件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其中,该套筒内部可以具有一个凹槽,该凹槽可以凹设于该套筒的一个封闭端,该转轴的一端可以伸入该凹槽,另一端可以凸伸穿出该轴承。如此,该凹槽可兼作储存油液的空间,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该转动件的旋转顺畅度等功效。
其中,该转轴可以具有一个环槽,该环槽可以邻近该轴承远离该止推板的一端。如此,油液上升至该环槽时将不易再继续往上流动,具有防止油液溢出该轴承系统等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一种现有止推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止推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如图4所示的局部构造放大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止推板与对照组的动压分布模拟图;
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态样止推板的局部构造放大图;
图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止推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如图9所示的局部构造放大图;
图11: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止推板与对照组的动压分布模拟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
1:套筒
11:开口
12:封闭端
13:肩部
14:凹槽
2:轴承
21:内表面
3:转动件
3a:止推板
3b:转轴
31:本体
311:端面
32:动压沟
321:转折部
322:内弧段
323:外弧段
33:凸台
331:侧壁
332:尖点
34:内环沟
35:环槽
36:蓄液凹穴
B:轴承系统
C:孔心
D:旋转方向
D1,D2,D3,D4:径向距离
E1:内缘
E2:外缘
G:动压间隙
L:连线
L1:第一弦
L2:第二弦
P:交点
P1:起始点
P2:终点
R:圆周
S:旋转轴线
T1,T2:直线距离
U:总长度
U1,U2:弧长
θ1,θ2,α:夹角
﹝习用﹞
9:止推板
91:轴向端面
92:动压沟
921:中间弯曲部
922:内侧部分
923:外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图3所示,其是本发明轴承系统B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个套筒1、一个轴承2及一个转动件3,该轴承2位于该套筒1内部,该转动件3可旋转地设于该轴承2。
该套筒1可概呈内部中空的杯状,以供容置该轴承2并注入有油液;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筒1可以具有相对的一个开口11及一个封闭端12,该轴承2可从该开口11置入该套筒1内部,该封闭端12则可完全封闭该套筒1的底端,借以有效避免该套筒1内的油液渗漏。该套筒1内部另外可以具有一个肩部13,使得从该开口11置入的该轴承2可以抵接于该肩部13。该套筒1内部还可以具有一个凹槽14,该凹槽14可选择凹设于该封闭端12,使该凹槽14可以与该转动件3轴向相对,该凹槽14可作为储存油液或供该转动件3局部伸入的空间。
该轴承2位于该套筒1内部,该轴承2可以由一个内表面21抵接于该肩部13,使该内表面21可以与该套筒1的封闭端12轴向相对并相间隔。其中,该轴承2可以紧配结合该套筒1的内环面,且较佳在相接处的外端予以镭射焊接,以提升该轴承2与该套筒1的结合稳固性。
该转动件3具有一个止推板3a及一个转轴3b,该止推板3a具有一个本体31,该本体31具有一个内缘E1及一个外缘E2,该止推板3a的内缘E1连接该转轴3b。更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该止推板3a的本体31可以概呈环状,使该转轴3b能够贯穿该本体31,并由该本体31的内缘E1连接该转轴3b,例如可紧配结合,较佳另外可在连接处予以镭射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止推板3a与该转轴3b也可以一体成型相连接,换言之,该止推板3a可视为由该转轴3b外环面向外延伸的部位,则该本体31的内缘E1即位于该止推板3a连接该转轴3b外环面处。
该止推板3a位于该轴承2与该套筒1的封闭端12之间,该转轴3b则贯穿该轴承2,在本实施例中,该转轴3b的一端可以伸入该套筒1内的凹槽14,另一端则可凸伸穿出该轴承2以供连接马达或风扇的转子。其中,该止推板3a及该转轴3b可以一旋转轴线S为中心同步旋转,且该止推板3a能够在转动时与该轴承2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G,使该止推板3a在转动时不与该轴承2接触,借以降低旋转所产生的噪音。
请参照图2、图4所示,该止推板3a具有多个动压沟32,多个动压沟32可以等间距地环设于该内缘E1外周。各动压沟32具有一个转折部321位于一个内弧段322与一个外弧段323之间,且该内弧段322位于该转折部321与该内缘E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各动压沟32可概呈人字形,该动压沟32的数量则可以大于或等于10个,以提供适当的动压效果。
任两相邻的动压沟32之间具有一个凸台33,各凸台33的两侧壁331分别具有一个起始点P1及一个终点P2,该起始点P1邻近该本体31的内缘E1,该终点P2则可以位于该本体31的外缘E2。此外,本实施例的各动压沟32,其内弧段322由该转折部321往该内缘E1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3a的旋转方向D相反,其外弧段323由该转折部321往该外缘E2的延伸方向也与该止推板3a的旋转方向D相反。
该凸台33的侧壁331可以具有一个尖点332,该尖点332约对应该动压沟231的转折部321。该尖点332至该本体31内缘E1的径向距离D1可以小于该尖点332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2。
请参照图4、图5所示,该本体31具有一个孔心C通过该旋转轴线S(标示于图3),多个凸台33的尖点332可以位于以该孔心C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R上。该起始点P1至该尖点332所通过的圆周R的径向距离D3与该起始点P1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3/D4)约为0.1~0.3。该起始点P1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4与该凸台33侧壁331从该起始点P1至该终点P2的总长度U(图4、图5中加粗线条表示处)的比值(D4/U)约为0.2~0.7;较佳地,该凸台33的两侧壁331从该起始点P1至该终点P2的总长度U可以相等。
此外,该凸台33与该动压沟32宽度可设为相等;也即,该凸台33与该动压沟32在以该孔心C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R上的弧长U1、U2(图5中加粗线条表示处)相等。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台33与该动压沟32在以该孔心C为中心的任一个圆周R上的弧长U1、U2都可以呈相等。换言之,任一个圆周R可以在两相邻的凸台33与动压沟32上形成三个交点P,三个交点P可以与该孔心C形成三条连线L,三条连线L可以形成二个夹角θ1、θ2,两个夹角θ1、θ2概呈相等,使得两相邻的凸台33与动压沟32在该圆周R上的弧长U1、U2也概呈相等。值得一提的是,图5虽以该尖点332所通过的圆周R作为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以该孔心C为中心且与多个动压沟32相交的任一个圆周R上均具有前述特性。
该止推板3a另外可以具有一个内环沟34,该内环沟34邻接该内缘E1,且各动压沟32连通该内环沟34,使多个动压沟32中的油液得以流通。又,请配合参照图3所示,该内环沟34及多个动压沟32可以位于该本体31朝向该轴承2的端面311,较佳该本体31的两个端面311都设有该内环沟34及多个动压沟32。该套筒1的凹槽14可以对位在该内环沟34的径向范围内。另一方面,该转轴3b可以具有一个环槽35,该环槽35可以邻近该轴承2远离该止推板3a的一端,使油液上升至该环槽35时不易再继续往上流动,借以防止油液溢出该轴承系统B。
请参照图3、图4所示,根据前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轴承系统B可以在该转动件3旋转时,在油液中引起动压,且在各动压沟32的转折部321附近出现动压最大的压力峰值。另外通过将该转动件3的止推板3a的动压沟32的内弧段322设成与旋转方向D相反的延伸方向,使位于该转动件3的转轴3b旁的油液能够顺畅地流向该动压沟32的转折部321,并因为该转折部321的设置而延缓油液流向该动压沟32的外弧段323的速度,使油液可以在该动压沟32中停留较久的时间,并减缓油液从该止推板3a的内缘E1至外缘E2的压差,同时达到提升动压的效果。
请参照图6所示,其是以模拟分析软体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本实施例止推板3a(右图)与对照组止推板(左图)的动压分布模拟图。本次的模拟条件为:动压沟数量均为12个,各动压沟的沟深均为17.5μm,油膜厚度均为10μm。模拟结果为:对照组止推板的动压约为0.1607N,本实施例止推板3a的动压则约为0.2501N,提升约55.6%。
此外,请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止推板3a还可以具有多个蓄液凹穴36,各动压沟32的转折部321连通一个前述的蓄液凹穴36,该蓄液凹穴36可以位于该凸台33的凹处,并向该凸台33的凸处延伸,使该凸台33的侧壁331只剩下位在凸处的一个尖点332,使得从该内弧段322流向该转折部321的油液能有一部分流入该蓄液凹穴36中,以更进一步地延缓油液流向该外弧段323的速度,达到进一步提升动压的效果。
请参照图8、图9所示,其是本发明轴承系统B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止推板3a的动压沟32,其内弧段322由该转折部321往该内缘E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该止推板3a的旋转方向D相同,其外弧段323由该转折部321往该外缘E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该止推板3a的旋转方向D相同,且该止推板3a还可以具有多个蓄液凹穴36,各动压沟32的转折部321连通一个蓄液凹穴36,该蓄液凹穴36可以位于该凸台33的凹处,并向该凸台33的凸处延伸,使该凸台33的侧壁331只剩下位在凸处的一个尖点332。
其中,该止推板3a具有一个内环沟34连通多个动压沟32。位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32之间的凸台33,其尖点332至该本体31内缘E1的径向距离D1可以大于或等于该尖点332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2。该尖点332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2与该起始点P1至该本体31外缘E2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2/D4)约为0.2~0.4。又,一个第一弦L1通过该尖点332与起始点P1,一个第二弦L2通过该尖点332与该终点P2,该第一弦L1与该第二弦L2的夹角α约为50~60度。
此外,请参照图10所示,该凸台33与该动压沟32宽度大致上相等;也即,除了多个尖点332所通过的圆周R处(即具有多个蓄液凹穴36处)外,该凸台33与该动压沟32在以该孔心C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R上的弧长U1、U2(图9中加粗线条表示处)相等(即夹角θ1=夹角θ2)。其中,该蓄液凹穴36的末端至相邻尖点332的直线距离T1与任两相邻尖点332之间的直线距离T2的比值(T1/T2)约为0.4~0.45。
根据前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轴承系统B可以通过在各动压沟32的转折部321处设有蓄液凹穴36,使得从该内弧段322流向该转折部321的油液能有一部分流入该蓄液凹穴36中,以延缓油液流向该外弧段323的速度,使油液可以在该动压沟32中停留较久的时间,并达到提升动压的效果。
请参照图11所示,其以模拟分析软体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本实施例止推板3a(右图)与对照组止推板(左图)的动压分布模拟图。本次的模拟条件为:动压沟数量均为12个,各动压沟的沟深均为17.5μm,油膜厚度均为10μm。模拟结果为:对照组止推板的动压约为0.1607N,本实施例止推板3a的动压则约为0.1663N,提升约3.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通过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及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是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并于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设置一个蓄液凹穴,从而利用简易而易于成型的动压沟形态,达到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的效果。

Claims (19)

1.一种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内缘及一个外缘;及
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该内弧段位于该转折部与该内缘之间;
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内环沟,该内环沟及多个动压沟位于该本体的端面,该内环沟邻接该内缘,各动压沟连通该内环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相对端面都设有多个动压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邻近该本体的内缘,该终点位于该本体的外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该凸台与该动压沟在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的弧长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动压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多个动压沟等间距地环设于该内缘外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尖点,该尖点对应该动压沟的转折部,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多个凸台的尖点位于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小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尖点所通过的圆周的径向距离(D3)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3/D4)为0.1~0.3。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与该凸台的侧壁从该起始点至该终点的总长度(U)的比值(D4/U)为0.2~0.7。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大于或等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蓄液凹穴的末端至相邻尖点的直线距离(T1)与任两相邻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T2)的比值(T1/T2)为0.4~0.45。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2/D4)为0.2~0.4。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一个第一弦通过该尖点与起始点,一个第二弦通过该尖点与该终点,该第一弦与该第二弦的夹角为50~60度。
16.一种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套筒;
一个轴承,位于该套筒内部;及
一个转动件,具有一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推板及一个转轴,该止推板的内缘连接该转轴,该止推板能够在转动时与该轴承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部具有一个肩部,该轴承的一个内表面抵接于该肩部,使该内表面与该套筒的一个封闭端轴向相对并相间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部具有一个凹槽,该凹槽凹设于该套筒的一个封闭端,该转轴的一端伸入该凹槽,另一端凸伸穿出该轴承。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轴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具有一个环槽,该环槽邻近该轴承远离该止推板的一端。
CN202010148622.4A 2020-02-25 2020-03-05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Pending CN113374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6071A TWI715450B (zh) 2020-02-25 2020-02-25 軸承系統及其止推板
TW109106071 2020-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4782A true CN113374782A (zh) 2021-09-10

Family

ID=7274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0448.1U Active CN211670722U (zh) 2020-02-25 2020-03-02 散热风扇、马达及其马达底座
CN202010148622.4A Pending CN113374782A (zh) 2020-02-25 2020-03-05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CN202020262243.3U Active CN212615888U (zh) 2020-02-25 2020-03-05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0448.1U Active CN211670722U (zh) 2020-02-25 2020-03-02 散热风扇、马达及其马达底座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2243.3U Active CN212615888U (zh) 2020-02-25 2020-03-05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211670722U (zh)
TW (1) TWI715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5450B (zh) * 2020-02-25 2021-01-0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軸承系統及其止推板
CN113612329A (zh) * 2021-01-28 2021-11-05 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保定研发分公司 轴向磁通电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3127A (ja) * 1996-08-29 1998-03-17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
JPH10141359A (ja) * 1996-11-08 1998-05-2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386173A (zh) * 2000-07-21 2002-1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型推力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30016891A1 (en) * 2001-07-19 2003-01-23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Hydrodynamic bearing device
JP2003056553A (ja) * 2001-08-10 2003-02-26 Koyo Seiko Co Ltd スラスト動圧軸受
US20060192451A1 (en) * 2005-01-28 2006-08-31 Chu-Wan Hong Fluid dynamic bearing
CN190439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914429A (zh) * 2004-11-02 2007-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推力动压轴承和使用其的主轴电机与使用该主轴电机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US2007014060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Nidec Corporation Bearing assembly,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e
JP2013002524A (ja) * 2011-06-15 2013-01-07 Ntn Corp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
CN212615888U (zh) * 2020-02-25 2021-02-2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0866C (zh) * 2004-10-27 2008-09-2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动压轴承装置
CN102844576B (zh) * 2010-03-29 2015-12-02 Ntn株式会社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TWI599150B (zh) * 2016-09-01 2017-09-11 昆山廣興電子有限公司 馬達及其動壓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3127A (ja) * 1996-08-29 1998-03-17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
JPH10141359A (ja) * 1996-11-08 1998-05-2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386173A (zh) * 2000-07-21 2002-1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型推力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030016891A1 (en) * 2001-07-19 2003-01-23 Kabushiki Kaisha Sankyo Seiki Seisakusho Hydrodynamic bearing device
JP2003056553A (ja) * 2001-08-10 2003-02-26 Koyo Seiko Co Ltd スラスト動圧軸受
CN1914429A (zh) * 2004-11-02 2007-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推力动压轴承和使用其的主轴电机与使用该主轴电机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US20060192451A1 (en) * 2005-01-28 2006-08-31 Chu-Wan Hong Fluid dynamic bearing
CN190439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US20070140606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Nidec Corporation Bearing assembly,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e
JP2013002524A (ja) * 2011-06-15 2013-01-07 Ntn Corp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
CN212615888U (zh) * 2020-02-25 2021-02-2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450B (zh) 2021-01-01
TW202132695A (zh) 2021-09-01
CN211670722U (zh) 2020-10-13
CN212615888U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5888U (zh)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US7441957B2 (en) Fluid dynamic bearing
US20080272552A1 (en) Segmented seal portion and assembly
JP5212690B2 (ja) 流体動圧軸受機構、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0440169U (zh)
JP2014009744A (ja) 潤滑油路構造
JP6546895B2 (ja) ベーンポンプ
CN216306475U (zh) 动压轴承结构
CN114060410B (zh) 轴承系统及具有该轴承系统的马达
JP7029493B2 (ja) 軸受システム
KR102098374B1 (ko) 연료레일 구조
US11209076B2 (en) Washer assembly and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US20050094909A1 (en) 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
CN216243486U (zh) 一种机油泵内转子
CN218997828U (zh) 马达
CN218913515U (zh) 一种具有注油结构的球笼式万向节
JP4243698B2 (ja) 密封装置
CN207814222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止推轴瓦
WO2023190506A1 (ja) 摺動部品
CN220101424U (zh) 液压马达中的改进型柱塞组件
CN210397419U (zh) 转轴结构
CN217282398U (zh)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CN206313594U (zh) 电动机
JPS61112115U (zh)
JPS632233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