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592A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592A
CN113366592A CN202080012309.6A CN202080012309A CN113366592A CN 113366592 A CN113366592 A CN 113366592A CN 202080012309 A CN202080012309 A CN 202080012309A CN 113366592 A CN113366592 A CN 113366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agnetic core
coil component
flang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23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6592B (zh
Inventor
门马利真
山本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d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66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6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线圈部件(100)具有:磁性芯(10),其具有芯部(11);绝缘框体(24),其收纳磁性芯(10);电极端子构件(47),其设于绝缘框体(24);以及至少1个线圈(例如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其由被绝缘包覆的导线(55)构成且与电极端子构件(47)电连接,至少1个线圈包括卷绕部(58),该卷绕部(58)以成为与绝缘框体(24)的第2壁部(28)和第5壁部(31)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绝缘框体(24)和芯部(11)的周围。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线圈部件,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部件。
专利文献1的线圈部件包括:E型的第1磁性芯;线圈,其卷绕于第1磁性芯的芯部;I型的第2磁性芯,其配置于第1磁性芯上;多个端子;以及端子台,其保持端子,由第1磁性芯和第2磁性芯构成闭磁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02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的线圈部件的构造中,关于端子与芯之间的绝缘性能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能够充分地确保端子与芯之间的绝缘的构造的线圈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具有:
磁性芯,其具有芯部;
绝缘框体,其收纳所述磁性芯;
电极端子构件,其设于所述绝缘框体;以及
至少1个线圈,其由被绝缘包覆的导线构成,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构件电连接,
所述至少1个线圈具有卷绕部,该卷绕部以成为与所述绝缘框体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绝缘框体和所述芯部的周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收纳磁性芯的绝缘框体设有电极端子构件,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电极端子构件与磁性芯之间的绝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从底面侧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仅表示磁性芯、绝缘框体以及金属端子构件。
图7是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俯视图(其中,省略第2磁性芯的图示)。
图8是沿着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其中,省略线圈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图1~图8中任一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0具有:磁性芯10(参照图3、图6、图7、图8),其具有芯部11(参照图3、图6、图7、图8);绝缘框体24,其收纳磁性芯10;电极端子构件47,其设于绝缘框体24;以及至少1个线圈54(例如,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这两个线圈54),其由被绝缘包覆的导线55构成且与电极端子构件47电连接。
至少1个线圈54具有卷绕部58,该卷绕部58以成为与绝缘框体24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绝缘框体24和芯部11的周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线圈部件100成为在收纳磁性芯10的绝缘框体24设有电极端子构件47的构造。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电极端子构件47与磁性芯10之间的绝缘。因而,还能够容易地实现线圈部件100的小型化。
另外,至少1个线圈54的卷绕部58以成为与绝缘框体24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绝缘框体24和芯部11的周围,构成线圈54的导线55被绝缘包覆。由此,即使线圈54的卷绕部58与磁性芯10接触,也能够确保磁性芯10与线圈54之间的绝缘,进而确保磁性芯10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下方向称为Z方向。下(下方)是配置有后述的安装端子50的一侧即线圈部件100的安装面侧。不过,线圈部件100的制造时、使用时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特别是上下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位置关系。
芯部11的轴向在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将芯部11的轴向称为Y方向,将Y方向上的一方称为前(前方),将另一方称为后(后方)。
另外,将与Y方向和Z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X方向上的一方称为左(左方),将另一方称为右(右方)。
这些方向示于各图。
而且,在Y方向上,将芯部11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所在的一侧称为内方(内方侧),将与内方相反的一侧称为外方(外方侧)。同样,在X方向上,将芯部1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所在的一侧称为内方(内方侧),将与内方相反的一侧称为外方(外方侧)。
另外,将与Z方向正交的朝向(方向)称为水平(水平方向),将沿着Z方向的朝向(方向)称为铅垂(铅垂方向)。
此外,芯部11的轴向也与后述的一对凸缘部12彼此相对的方向一致。芯部11的轴向未必与芯部11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芯部11的左右宽度尺寸比芯部11的轴向上的该芯部11的尺寸大。
如图3等所示,磁性芯10的整体由铁素体等磁性材料一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磁性芯10例如是U型芯。磁性芯10具有分别配置于芯部11的轴向上的芯部11的两侧的一对(前后一对)凸缘部12。
一对凸缘部12分别从芯部11向与芯部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伸出。在本发明中,凸缘部12从芯部11伸出的方向是具有与芯部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向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缘部12从芯部11向上方伸出。而且,凸缘部12从芯部11向左右中任一方或两方伸出。即,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在俯视时配置于芯部11的延长线上的基部16和从基部16向侧方伸出的侧方伸出部17(参照图7)。
更详细而言,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从基部16向左右两侧分别伸出的一对(左右一对)侧方伸出部17。并且,磁性芯10在俯视时形成为H字状。即,芯部11相对于凸缘部12缩窄(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芯部11的下表面11b与凸缘部12的下表面(后述的第2面14)配置于彼此相同的高度位置。更详细而言,磁性芯10的下表面10a(包含下表面11b和一对第2面14)的实质上整体平坦地形成,并且,水平地配置。
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凸缘部12既可以从芯部11仅向上方伸出,也可以不向上方伸出,而是向左右中任一方或两方伸出。而且,凸缘部12也可以从芯部11向下方伸出。
芯部11例如形成为上下尺寸较小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芯部11的上表面11a和下表面11b分别水平地配置。芯部11具有左右一对侧面11c,这些侧面11c分别与X方向正交。
不过,芯部11的形状不限于该例,芯部11位于一对凸缘部12彼此之间并使这些凸缘部12彼此相互连结即可。
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朝向芯部11的轴向上的外方的第1面13、作为该凸缘部12的下表面的第2面14(图5)以及作为该凸缘部12的侧面的第3面15。
前侧的凸缘部12的第1面13是该凸缘部12的前面且是磁性芯10的前面。后侧的凸缘部12的第1面13是该凸缘部12的背面且是磁性芯10的背面。
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左右一对第3面15。
将侧方伸出部17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与第1面13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第4面20。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左右一对第4面20。
在基部16中,相对于芯部11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具有朝向与第1面13相反的一侧的面。将该面称为内方面16a。
侧方伸出部17的第4面20在Y方向上相对于基部16的内方面16a偏向外方。即,前侧的凸缘部12的侧方伸出部17的第4面20位于比前侧的凸缘部12的基部16的内方面16a靠前方的位置,后侧的凸缘部12的侧方伸出部17的第4面20位于比后侧的凸缘部12的基部16的内方面16a靠后方的位置。在内方面16a与各第4面20的分界分别形成有朝向侧方的台阶面18。左侧的台阶面18朝向左侧,右侧的台阶面18朝向右侧。
换言之,在前侧的凸缘部12的左右两端部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朝向前侧凹陷的凹部21,在后侧的凸缘部12的左右两端部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朝向后侧凹陷的凹部21。各凹部21从凸缘部12的上端到下端连续地形成,由第4面20和台阶面18划定。因而,前侧的凸缘部12的左侧的凹部21朝向上方、下方、左方以及后方开放,前侧的凸缘部12的右侧的凹部21朝向上方、下方、右方以及后方开放,后侧的凸缘部12的左侧的凹部21朝向上方、下方、左方以及前方开放,后侧的凸缘部12的右侧的凹部21朝向上方、下方、右方以及前方开放。
而且,一对凸缘部12分别具有上表面12a。
一对凸缘部12分别例如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另外,一对凸缘部12分别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尺寸较长地形成。
磁性芯10例如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即,磁性芯10成为以与X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且是包含芯部11的轴心的假想平面(以下称为第1假想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形状。因而,一对凸缘部12分别左右对称地形成,并且各凸缘部12的左右一对侧方伸出部17相互左右对称地形成。
而且,磁性芯10例如形成为前后对称的形状。即,磁性芯10成为以与Y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且是位于芯部11的轴向上的中心的假想平面(以下称为第2假想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形状。因而,一对凸缘部12相互前后对称地形成。
例如,第1面13形成为与Y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第2面14形成为与Z方向正交的(即水平的)平面状,第3面15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第4面20和内方面16a分别形成为与Y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台阶面18形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平面状,上表面12a形成为与Z轴正交的(即水平的)平面状。
例如,上表面12a、第2面14以及左右一对第3面15分别与第1面13连续地配置(连接)。
上表面12a、第2面14以及左侧的第4面20分别与左侧的第3面15连续地配置(连接)。上表面12a、第2面14以及右侧的第4面20分别与右侧的第3面15连续地配置(连接)。
上表面12a、第2面14以及左侧的台阶面18分别与左侧的第4面20连续地配置(连接)。上表面12a、第2面14以及右侧的台阶面18分别与右侧的第4面20连续地配置(连接)。
上表面12a、第2面14、内方面16a以及芯部11的左侧的侧面11c分别与左侧的台阶面18连续地配置(连接)。上表面12a、第2面14、内方面16a以及芯部11的右侧的侧面11c分别与右侧的台阶面18连续地配置(连接)。
上表面12a和芯部11的上表面11a分别与内方面16a连续地配置(连接)。
此外,优选的是,第1面13与各第3面15的分界部、各第3面15与对应的第4面20的分界部以及各台阶面18与内方面16a的分界部成为倒角形状。另外,优选的是,各第4面20同与该第4面20对应的台阶面18的分界部也成为倒角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表面12a的包含其周缘的整面形成为平面形状,并且水平地配置。并且,第1面13、左右一对第3面15、左右一对第4面20、左右一对台阶面18以及内方面16a从上表面12a的周缘垂下。因此,上表面12a与第1面13的分界部、上表面12a与左右一对第3面15的各第3面15的分界部、上表面12a与左右一对第4面20的各第4面20的分界部、上表面12a与左右一对台阶面18的各台阶面18的分界部以及上表面12a与内方面16a的分界部分别不成为倒角形状,而是成为急剧地弯折的角部。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0还包括与磁性芯10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23。
第2磁性芯23例如其整体由与磁性芯10同样的材料(铁素体等)一体形成。
第2磁性芯23例如是板芯,形成为平板状。例如,第2磁性芯23形成为上下尺寸较小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例如,第2磁性芯23的上表面23a和下表面23b分别平坦地形成且水平地配置。
第2磁性芯23的侧周面23c例如是与上表面23a和下表面23b分别正交的铅垂面,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环状。
优选的是,上表面23a的周缘部与侧周面23c的上缘的环状的分界部在整周的范围成为倒角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表面23b的包含其周缘的整面形成为平面形状,并且水平地配置。并且,侧周面23c从下表面23b的周缘铅垂地立起。因此,侧周面23c的周缘部与侧周面23c的下缘的分界部不成为倒角形状,而是成为急剧地弯折的角部。
第2磁性芯23的平面形状例如成为圆角的矩形状。也就是说,例如,侧周面23c的四角的角部分别成为倒角形状部。
如上所述,绝缘框体24收纳磁性芯10。换言之,第2磁性芯23覆盖磁性芯1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的是,绝缘框体24覆盖磁性芯10的下表面10a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的是,绝缘框体24覆盖下表面10a的整面。
绝缘框体24例如形成为朝向上方开放的箱型形状,能够从该绝缘框体24的上侧将磁性芯10收纳于绝缘框体24内。
更详细而言,绝缘框体24具有收纳芯部11的中间部26和收纳一对凸缘部12的各凸缘部12的一对(前后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即,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收纳前侧的凸缘部12,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收纳后侧的凸缘部12。
由此,能够利用绝缘框体24的中间部26和凸缘部收纳部25使磁性芯10的芯部11和凸缘部12分别相对于电极端子构件47绝缘,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电极端子构件47与磁性芯10之间的绝缘。
此外,线圈54的卷绕部58卷绕于芯部11和中间部26的周围,并且与中间部26的外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卷绕部58位于比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靠下方的位置。
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分别具有收纳凸缘部12的基部16的基部收纳部40和收纳凸缘部12的左右一对侧方伸出部17的各侧方伸出部17的左右一对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
绝缘框体24例如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即,绝缘框体24成为以上述的第1假想平面为基准而对称的形状。因而,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分别左右对称地形成,并且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左右一对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相互左右对称地形成。
而且,绝缘框体24例如形成为前后对称的形状。即,绝缘框体24成为以上述的第2假想平面为基准而大致对称的形状。因而,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相互大致前后对称地形成。
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分别具有覆盖第1面13的第1壁部27、覆盖第2面14的第2壁部28、覆盖左右一对第3面15的各第3面15的左右一对第3壁部29以及覆盖左右一对第4面20的各第4面20的左右一对第4壁部30。也就是说,第4壁部30覆盖侧方伸出部17的外表面中的朝向与第1面13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第4面20。
绝缘框体24具有第4壁部30,因此能够利用绝缘框体24使凸缘部12的侧方伸出部17相对于电极端子构件47绝缘,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电极端子构件47与磁性芯10之间的绝缘。
优选的是,第1壁部27与第1面13大致平行且与第1面13相对。优选的是,第2壁部28与第2面14大致平行且与第2面14相对,更优选的是,第2壁部28与第2面14面接触。优选的是,第3壁部29与第3面15大致平行且与第3面15相对。优选的是,第4壁部30与第4面20大致平行且与第4面20相对。
更详细而言,例如,第1壁部27覆盖第1面13的整面,第2壁部28覆盖第2面14的整面,第3壁部29覆盖第3面15的整面。
另外,第4壁部30覆盖至少第4面20的下部。第4壁部30还覆盖台阶面18的至少下部。
在此,说明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此外,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与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大致前后对称地形成,因此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概略的平面形状与前侧的凸缘部12的平面形状对应,例如,成为比该凸缘部12大一圈的形状。
第2壁部28构成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下端部。第2壁部28的上表面例如其整体平坦地形成,水平地配置。
第1壁部27从第2壁部28的前缘朝向上方立起。第1壁部27的厚度方向是Y方向,例如,第1壁部27的X方向以及Z方向上的尺寸比该第1壁部27的厚度尺寸大。
左侧的第3壁部29从第2壁部28的左缘朝向上方立起。左侧的第3壁部29的前缘部与第1壁部27的左缘部相互连接。
右侧的第3壁部29从第2壁部28的右缘朝向上方立起。右侧的第3壁部29的前缘部与第1壁部27的右缘部相互连接。
左右的第3壁部29彼此相对地配置。
各第3壁部29的厚度方向是X方向,例如,第3壁部29的Y方向以及Z方向上的尺寸比该第3壁部29的厚度尺寸大。
左侧的第4壁部30从在第2壁部28中与左侧的侧方伸出部17对应的部位的后缘朝向上方立起。左侧的第4壁部30的左缘部与左侧的第3壁部29的后缘部相互连接。左侧的第4壁部30与第1壁部27的左端部相对地配置。也就是说,第4壁部30与第3壁部29相邻且与第1壁部27相对。
右侧的第4壁部30从在第2壁部28中与右侧的侧方伸出部17对应的部位的后缘朝向上方立起。右侧的第4壁部30的右缘部与右侧的第3壁部29的后缘部相互连接。右侧的第4壁部30与第1壁部27的右端部相对地配置。
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朝向上方开放。
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具有作为该凸缘部收纳部25的外方侧(即前侧)的外表面的外方面25a和左右一对侧面25b。外方面25a是朝向前方的铅垂面,左侧的侧面25b是朝向左方的铅垂面,右侧的侧面25b是朝向右方的铅垂面。
同样,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具有作为该凸缘部收纳部25的外方侧(即后侧)的外表面的外方面25a和左右一对侧面25b。
例如,在凸缘部收纳部25的外表面中,外方面25a与左侧的侧面25b的分界部以及外方面25a与右侧的侧面25b的分界部分别成为倒角形状部33。倒角形状部33是相对于外方面25a和侧面25b这两者倾斜的铅垂面。
俯视时的倒角形状部33的位置还同第1壁部27与各第3壁部29的分界部对应。因此,第1壁部27与第3壁部29的分界部的厚度尺寸比第1壁部27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尺寸以及第3壁部29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尺寸小。
第1壁部27的上端面例如平坦地形成,左右水平地延伸。此外,在前侧的第1壁部27的上端面和后侧的第1壁部27的上端面分别形成有后述的凹部35、36。
第3壁部29的上端面例如平坦地形成,前后水平地延伸。
第4壁部30的上缘例如左右水平地延伸。
在此,在凸缘部收纳部25中,将包含第1壁部27和一对第3壁部29的部分的上端面称为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面25c。
例如,在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面25c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35。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面25c除了凹部35的形成部位之外平坦地形成,水平地配置。
同样,在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面25c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部36。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面25c除了凹部36的形成部位之外平坦地形成,水平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凹部35形成于前侧的第1壁部27的上端面,凹部36形成于后侧的第1壁部27的上端面。更详细而言,例如,凹部35和凹部36分别配置于对应的第1壁部27的上端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于该第1壁部27的厚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
在凹部35和凹部36中左右宽度尺寸彼此不同,能够识别线圈部件100的前后的朝向。
基部收纳部40例如由第1壁部27的除了左右两端部之外的部位和第2壁部28的除了左右两端部之外的部位构成。
左右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与基部收纳部40的左右两侧分别相邻地配置。
左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例如包含第1壁部27的左端部、第2壁部28的左端部、左侧的第3壁部29、左侧的第4壁部30而构成。左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包含左侧的倒角形状部33和左侧的侧面25b。
右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例如包含第1壁部27的右端部、第2壁部28的右端部、右侧的第3壁部29、右侧的第4壁部30而构成。右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包含右侧的倒角形状部33和右侧的侧面25b。
凸缘部收纳部25的左侧的侧面25b是左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侧面,凸缘部收纳部25的右侧的侧面25b是右侧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侧面,凸缘部收纳部25的外方面25a是基部收纳部40的外方面。
左右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分别例如具有作为朝向内方侧的铅垂面的内方面37c。内方面37c例如与Y方向正交。左侧的内方面37c包含左侧的第4壁部30的内方面和左侧的第3壁部29的内方面。右侧的内方面37c包含右侧的第4壁部30的内方面和右侧的第3壁部29的内方面。
左右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分别包含下表面37b。各下表面37b例如平坦地形成,并且,水平地配置。
在内方面37c与下表面37b的分界部形成有相对于内方面37c和下表面37b这两者倾斜的倒角形状部38。
基部收纳部40具有下表面40a和内方面40b。
内方面40b例如是朝向内方侧的铅垂面。内方面40b例如与Y方向正交。
此外,在Y方向上,前侧的内方面37c的位置与前侧的内方面40b的位置彼此大致相同,后侧的内方面37c的位置与后侧的内方面40b的位置彼此大致相同。
左右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下表面37b的高度位置比基部收纳部40的下表面40a的高度位置高(参照图2、图5、图8)。因此,在下表面40a与左右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下表面37b的分界分别形成有台阶。
下表面40a例如是绝缘框体24的最下表面。
下表面40a例如平坦地形成,并且,水平地配置。此外,如图2所示,在下表面40a例如形成有向下开放的端子突出孔45和夹紧用的凹部44。
在前侧的基部收纳部40的前端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形成有端子突出孔45,在后侧的基部收纳部40的后端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形成有端子突出孔45。
前侧的基部收纳部40的凹部44形成于该基部收纳部40的后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和后方开放。后侧的基部收纳部40的凹部44形成于该基部收纳部40的前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下方和前方开放。即,凹部44在内方面40b开口。
中间部26的概略的平面形状与芯部11的平面形状对应,例如,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芯部11大一圈的形状。
中间部26具有覆盖芯部11的左右一对侧面11c的各侧面11c的一对(左右一对)第5壁部31和覆盖芯部11的下表面11b的第6壁部32。一对第5壁部31彼此相对地配置。
优选的是,第5壁部31与侧面11c大致平行且与侧面11c相对。优选的是,第6壁部32与下表面11b大致平行且与下表面11b相对,更优选的是,第6壁部32与下表面11b面接触。
更详细而言,例如,第6壁部32覆盖下表面11b的整面,各第5壁部31覆盖各侧面11c的至少下部。
第6壁部32的前缘部与在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第2壁部28中与前侧的凸缘部12的基部16对应的部位连接。第6壁部32的后缘部与在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第2壁部28中与后侧的凸缘部12的基部16对应的部位连接。
左侧的第5壁部31从第6壁部32的左缘部朝向上方立起。左侧的第5壁部31的前缘部与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左侧的第4壁部30的右缘部连接。左侧的第5壁部31的后缘部与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左侧的第4壁部30的右缘部连接。
同样,右侧的第5壁部31从第6壁部32的右缘部朝向上方立起。右侧的第5壁部31的前缘部与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右侧的第4壁部30的左缘部连接,右侧的第5壁部31的后缘部与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右侧的第4壁部30的左缘部连接。
中间部26朝向上方开放。
第5壁部31的厚度方向是X方向,例如,第5壁部31的Y方向以及Z方向上的尺寸比第5壁部31的厚度尺寸大。
第6壁部32的厚度方向是Z方向,例如,第6壁部32的Y方向以及X方向上的尺寸比第6壁部32的厚度尺寸大。
中间部26具有左右一对侧面26a和下表面26b。侧面26a是第5壁部31的外表面。侧面26a例如成为平坦的铅垂面,与X方向正交。下表面26b是第6壁部32的下表面。下表面26b例如成为平坦的水平面。
第5壁部31的上缘前后水平地延伸。
此外,优选的是,下表面26b与各侧面26a的分界部以及第5壁部31的上缘与侧面26a的分界部分别成为倒角形状。
如图5和图8所示,优选的是,下表面26b的高度位置比基部收纳部40的下表面40a的高度位置高。
在俯视时,绝缘框体24的概略形状与磁性芯10的形状对应。即,如图7所示,绝缘框体24在俯视时形成为H字状,中间部26相对于凸缘部收纳部25缩窄(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在此,将包含前后一对第2壁部28的上表面和第6壁部32的上表面的面称为内部底面24b。内部底面24b的整体平坦地形成,水平地配置。
另外,将绝缘框体24的内周面中的除了内部底面24b之外的部分称为内周壁面24a。在俯视时,内周壁面24a的形状与磁性芯10的形状对应。内周壁面24a的各部成为平坦的铅垂面。
将使中间部26的内部空间和前后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的内部空间合并而成的区域称为收纳区域46(图3、图5)。
绝缘框体24例如其整体由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成形。
绝缘框体24如以上那样构成。
磁性芯10以该磁性芯10的下表面10a抵接于内部底面24b的状态收纳于收纳区域46。例如,磁性芯10的下表面10a粘接固定于内部底面24b。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收纳于收纳区域46。此外,第2磁性芯23的Y方向上的尺寸比前后的凸缘部12的内方面16a彼此的相对间隔大,比前后的第1壁部27彼此的相对间隔小。第2磁性芯23的X方向上的尺寸比左右的第3壁部29彼此的相对间隔小,优选的是,比左右的台阶面18彼此的距离大。
内周壁面24a包围磁性芯10的周围(侧周围),并且包围第2磁性芯23的周围(侧周围)。
在此,一对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彼此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如图5所示,第2磁性芯23水平地架设于一对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间。更详细而言,例如,一对凸缘部12各自的上表面12a的实质上整体与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面接触。
另一方面,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高度位置比芯部11的上表面11a以及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高,在侧视时,在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与芯部11的上表面11a以及第5壁部31的上端31a之间存在间隙。线圈54穿过该间隙而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磁性芯23利用粘接剂71固定于绝缘框体24。
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俯视时的第2磁性芯23的四角分别利用粘接剂71固定于凸缘部收纳部25。
在此,磁性芯10以及第2磁性芯23的制造工序例如包含烧成工序,因此存在无法忽视由磁性芯10以及第2磁性芯23的制造偏差带来的尺寸公差的可能性。
针对这样的状况,如图7所示,在内周壁面24a的整个区域与磁性芯1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空隙。由此,即使产生磁性芯10的制造偏差,也能够将磁性芯10收纳于收纳区域46。
同样,在内周壁面24a与第2磁性芯23的侧周面23c之间(除了粘接剂71的形成部位之外)存在空隙,即使产生第2磁性芯23的制造偏差,也能够将第2磁性芯23收纳于收纳区域46。
电极端子构件47由金属材料等导电材料构成。
电极端子构件47例如利用嵌件成形埋设于绝缘框体24。
更详细而言,电极端子构件47例如在凸缘部收纳部25中埋设于比内部底面24b靠下的部分(以下称为端子埋设部42)。因而,电极端子构件47未暴露于绝缘框体24的内表面(内部底面24b和内周壁面24a)。电极端子构件47至少其上表面侧被构成绝缘框体24的绝缘材料覆盖。
因此,能够利用绝缘框体24更可靠地获得磁性芯10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以及第2磁性芯23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线圈部件100包括4个电极端子构件47。电极端子构件47例如分别设于俯视时的绝缘框体24的四角。
各电极端子构件47例如通过弯折形成金属片而构成,一体地具有安装端子50和缠绕端子52。安装端子50是外部连接用的端子,线圈54的顶端部连接于缠绕端子52。
如图7所示,电极端子构件47的平面形状例如成为U字形状。
该U字形状的一个半部的顶端部构成安装端子50,另一个半部的顶端部构成缠绕端子52。
电极端子构件47的上述另一个半部的整体水平地配置。并且,缠绕端子52的整体位于比基部收纳部40的下表面40a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5)。
电极端子构件47的上述一个半部在侧视时弯曲成曲柄状(参照图5)。该弯曲的部分具有:第1水平部分,其在上层水平地延伸;第2水平部分(第2水平部分是安装端子50),其在下层水平地延伸;以及上下延伸部分,其将第1水平部分和第2水平部分相互连结且上下延伸。
第1水平部分埋设于端子埋设部42。
上下延伸部分的上部埋设于端子埋设部42,上下延伸部分的下部从端子埋设部42向下方突出,而且,从端子突出孔45向下方突出。
第2水平部分(安装端子50)配置于比缠绕端子52靠下层的位置(参照图5)。并且,安装端子50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下缘部)配置于比作为绝缘框体24的最下表面的下表面40a靠下方的位置。
例如,前侧的两个电极端子构件47的安装端子50和缠绕端子52在俯视时分别从绝缘框体24向前方突出。另一方面,后侧的两个电极端子构件47的安装端子50和缠绕端子52在俯视时分别从绝缘框体24向后方突出。
各电极端子构件47的安装端子50和缠绕端子52中的安装端子50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缠绕端子52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安装端子50例如在X方向上配置于比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靠中心的位置。
缠绕端子52在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下端部从比下表面37b靠上方的部位向前方或后方突出。
更详细而言,缠绕端子52从倒角形状部33的下端部向前方或后方突出。因此,如图4所示,即使充分地确保缠绕端子52相对于倒角形状部33突出的突出长度,也能够将缠绕端子52相对于外方面25a向前方或后方突出的突出长度设定得较短,因此能够使线圈部件100的平面尺寸紧凑。
例如,在Y方向上,安装端子50的顶端位置位于比缠绕端子52的顶端位置靠外方的位置。
如上所述,线圈部件100例如具有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这两个线圈。
各线圈(第1线圈56、第2线圈57)的卷绕部58卷绕于绝缘框体24的中间部26的周围。在中间部26收纳磁性芯10的芯部11,因此卷绕部58卷绕于芯部11和中间部26的周围。
更详细而言,卷绕部58的各匝(各个环绕一周的部分)沿着芯部11的上表面11a、中间部26的一个侧面26a、中间部26的下表面26b以及中间部26的另一个侧面26a卷绕。
并且,卷绕部58的任一个以上的匝例如以与芯部11的上表面11a、中间部26的一个侧面26a、中间部26的下表面26b以及中间部26的另一个侧面26a接触的状态卷绕。
在此,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内方面37c以及基部收纳部40的内方面40b作为划定卷绕部58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的凸缘发挥功能(参照图1、图2等)。即,卷绕部58的前端部的位置由前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内方面40b和左右的内方面37c划定(定位)。另外,卷绕部58的后端部的位置由后侧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内方面40b和左右的内方面37c划定(定位)。
如图2所示,各线圈(第1线圈56、第2线圈57)的两端部(一端部59和另一端部60)被从卷绕部58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向下方引出,沿着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倒角形状部38和下表面37b向缠绕端子52侧引导。
例如,第1线圈56的一端部59被从第1线圈56的卷绕部58的前端部的左端部引出,沿着左前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倒角形状部38和下表面37b向左前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侧引导。
同样,第1线圈56的另一端部60例如被从第1线圈56的卷绕部58的前端部的右端部引出,沿着右前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倒角形状部38和下表面37b向右前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侧引导。
另外,第2线圈57的一端部59例如被从第2线圈57的卷绕部58的后端部的左端部引出,沿着左后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倒角形状部38和下表面37b向左后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侧引导。
同样,第2线圈57的另一端部60例如被从第2线圈57的卷绕部58的前端部的右端部引出,沿着右后的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倒角形状部38和下表面37b向右后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侧引导。
这样,各线圈的两端部被沿着倒角形状部38向对应的缠绕端子52侧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对导线55的绝缘覆膜的损伤。
此外,各线圈的两端部位于比基部收纳部40的下表面40a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5)。因此,在对线圈部件100进行表面安装时,能够抑制各线圈的两端部与基板的干涉。
各线圈(第1线圈56、第2线圈57)的两端部缠绕且焊接于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从而与对应的缠绕端子52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即,第1线圈56的一端部59与左前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连接,第1线圈56的另一端部60与右前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连接,第2线圈57的一端部59与左后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连接,第2线圈57的另一端部60与右后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缠绕端子52连接。
在此,如图5和图8所示,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比第3壁部29的上端29a的高度位置低。因此,在如芯部11的厚度尺寸比凸缘部12的高度尺寸小的情况等那样上表面11a的高度位置比上表面12a的高度位置低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芯部11的上表面11a与线圈54的卷绕部58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8等所示,芯部11的上表面11a的高度位置比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高,卷绕部58以与芯部11的上表面11a接触的状态卷绕。因此,在卷绕部58处能够不使导线55成为悬空配线。
更详细而言,芯部11的厚度尺寸(上下尺寸)比第5壁部31的高度尺寸(第5壁部31的从第6壁部32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高度)大。因此,芯部11的下表面11b抵接于第6壁部32的上表面,芯部11的上表面11a的高度位置比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高。
在此,芯部11的侧面11c与上表面11a的分界部设为倒角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因构成卷绕部58的导线55与芯部11的接触而导致的对导线55的绝缘包覆的损伤,能够维持绝缘包覆的绝缘性能。
另外,如图8等所示,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与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低。
换言之,上端30a的高度位置是上端31a的高度位置的同等以上。因此,能够利用第4壁部30更大范围地覆盖第4面2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磁性芯10(特别是侧方伸出部17)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更详细而言,第5壁部31的上端31a的高度位置比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低。换言之,上端30a的高度位置比上端31a的高度位置高。因此,能够利用第4壁部30更大范围地覆盖第4面20,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磁性芯10(特别是侧方伸出部17)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另外,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高度位置比第3壁部29的上端29a的高度位置低。也就是说,能够利用第3壁部29覆盖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
由此,能够确保第2磁性芯23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还被由第1壁部27覆盖。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和图8所示,第2磁性芯23的上端部相对于第1壁部27的上端27a以及第3壁部29的上端29a向上方突出。
另外,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与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高度位置低。
由此,在第2磁性芯23的平面积大到在俯视时第2磁性芯23与第4壁部30重叠的程度的情况下(参照图7),也能够抑制第4壁部30与第2磁性芯23的干涉。
更优选的是,如图8等所示,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比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高度位置低。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比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的高度位置低。
另外,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比第3壁部29的上端29a的高度位置低。由此,在第2磁性芯23的平面积大到在俯视时第2磁性芯23与第4壁部30重叠的程度的情况下(参照图7),第4壁部30也不与第2磁性芯23干涉,能够利用第3壁部29覆盖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由此,能够确保第2磁性芯23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分别收纳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
由此,能够确保第2磁性芯23与电极端子构件47之间的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的高度位置比第3壁部29的上端29a的高度位置低,比第1壁部27的上端27a的高度位置低,比第1壁部27的凹部35或凹部36的底面的高度位置低,比第4壁部30的上端30a的高度位置高。
另外,在凸缘部12的侧方伸出部17的第4壁部30侧的部分形成有相对于基部16朝向芯部11的轴向上的外方凹陷的凹部21,第4面20相对于基部16的内方侧的面(内方面16a)偏向外方(参照图7)。并且,第4壁部30进入凹部21。
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的第4壁部30彼此的相对间隔,因此能够更充分地确保芯部11的轴向上的卷绕部58的形成范围。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卷绕部58的导线55的卷数(匝数)或使用外径足够大的导线55。
此外,在凸缘部12的侧方伸出部17的第4壁部30侧的部分即侧方伸出部17的内方侧的端部,磁通密度较小,该部分的形状对有效磁路造成的影响较少。也就是说,通过在对线圈部件100的特性的影响较小的部分形成凹部21,在该凹部21配置第4壁部30,能够适当地提高线圈部件100的特性。
另外,如图7所示,第3壁部29的一部分34配置于比凸缘部12靠芯部11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同样,第4壁部30的一部分39配置于比凸缘部12靠芯部11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
在此,图7所示的直线L1表示前侧的凸缘部12的后端位置(内方面16a的位置)。前侧的第3壁部29的一部分34以及前侧的第4壁部30的一部分39位于比直线L1靠后侧的位置。即,一部分34和一部分39配置于比凸缘部12靠芯部11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
因而,如图7所示,内方面37c配置于比内方面16a靠内方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5所示,内方面40b也配置于比内方面16a靠内方侧的位置。
在此,如上所述,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的内方面37c以及基部收纳部40的内方面40b作为划定卷绕部58的Y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的凸缘发挥功能。
内方面37c以及内方面40b配置于比内方面16a靠内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导线55中构成卷绕部58的部分与凸缘部12的干涉。因而,能够抑制因凸缘部12与导线55的接触而导致的对导线55的绝缘包覆的损伤,能够维持绝缘包覆的绝缘性能。
此外,如上所述,存在无法忽视由磁性芯10的制造偏差带来的尺寸公差的可能性,但即使产生磁性芯10的制造偏差,也以内方面37c配置于比内方面16a靠内方侧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内方面37c的设计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绝缘框体24所具备的前后左右的4个第3壁部29的一部分34以及绝缘框体24所具备的前后左右的4个第4壁部30的一部分39分别配置于比凸缘部12靠芯部11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与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相邻的各面(第1面13、第3面15、第4面20、台阶面18以及内方面16a)与上表面12a正交。另外,如上所述,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同与上表面12a相邻的各面的分界部不成为倒角形状。
因此,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的面积与凸缘部12的水平截面积的最大值相等。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与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获得线圈部件100的良好的特性。
如图7所示,在俯视时,第2磁性芯23(板芯)形成得比磁性芯10大一圈。并且,如图7所示,在俯视时,磁性芯10限制于板芯(第2磁性芯23)的外形线(在图7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内侧。
因此,即使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第2磁性芯23相对于磁性芯10的错位,也能够抑制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与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接触面积的变动。因而,能够稳定地获得线圈部件100的特性。在此所说的错位是指基于制造偏差、温度变化等环境要因的错位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壁部27的上端27a的高度位置与第3壁部29的上端29a的高度位置彼此相等。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该例,上端27a的高度位置也可以比上端29a的高度位置高,也可以比上端29a的高度位置低。
线圈部件100的组装例如能够如以下这样进行。
首先,准备预先埋设有各电极端子构件47的绝缘框体24。
接着,从绝缘框体24的上方将磁性芯10向收纳区域46插入。即,一对凸缘部12分别配置于一对凸缘部收纳部25各自的内部,并且芯部11配置于中间部26的内部。此时,例如,将磁性芯10的下表面10a粘接固定于绝缘框体24的内部底面24b。
接着,将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卷绕于芯部11和中间部26的周围而分别形成卷绕部58。然后,将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的两端部(一端部59、另一端部60)分别缠绕于对应的缠绕端子52,利用例如使用激光的焊接固定于缠绕端子52。此外,图3所示的缠绕端子52的形状是焊接前的形状,其他图所示的缠绕端子52是焊接后的形状。
接着,从绝缘框体24的上方将第2磁性芯23向收纳区域46插入。即,将第2磁性芯23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配置于前后的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部的内部。在此,将第2磁性芯23架设于一对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间。
接着,利用粘接剂71将第2磁性芯23固定于凸缘部收纳部25的内周面。
这样一来,获得线圈部件100。
作为一例,线圈部件100能够用作高耐压的脉冲变压器,但线圈部件100的用途不限于该例。
以上,参照附图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例示,也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线圈部件100具备两个线圈(第1线圈56和第2线圈57)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线圈部件100所具备的线圈是1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磁性芯10具有一对凸缘部12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磁性芯10具有一对凸缘部12中的一个凸缘部12,并且第2磁性芯23具有另一个凸缘部12。即,线圈部件100具备分别L字状的两个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磁性芯10所具有的凸缘部的数量是两个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磁性芯10在上述的一对凸缘部12之间还具有1个凸缘部(第3凸缘部)。在该情况下,在一对凸缘部12中的一个凸缘部12与第3凸缘部之间以及第3凸缘部与另一个凸缘部12之间分别卷绕有线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线圈部件100具备两个磁性芯(磁性芯10和第2磁性芯23)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线圈部件100具备环状的单一的磁性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磁性芯23的至少下端部被凸缘部收纳部25覆盖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第2磁性芯23的整体配置于比凸缘部收纳部25靠上方的位置。即,也可以是,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比凸缘部收纳部2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磁性芯23利用散布于多个部位的粘接剂71粘接固定于绝缘框体24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通过向第2磁性芯23的侧周面23c与绝缘框体24的内周壁面24a的间隙的整个区域填充粘接剂而将第2磁性芯23粘接固定于绝缘框体24。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4壁部30的上端30a接近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
另外,也可以是,不将第2磁性芯23固定于绝缘框体24,而是将第2磁性芯23的下表面23b粘接固定于凸缘部12的上表面12a。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电极端子构件47独立地具有安装端子50和缠绕端子52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例,也可以是,缠绕端子52兼用作安装端子50。
另外,安装端子50也可以是形成为针状的针形端子。
本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具有:
磁性芯,其具有芯部;
绝缘框体,其收纳所述磁性芯;
电极端子构件,其设于所述绝缘框体;以及
至少1个线圈,其由被绝缘包覆的导线构成,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构件电连接,
所述至少1个线圈具有卷绕部,该卷绕部以成为与所述绝缘框体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绝缘框体和所述芯部的周围。
(2)根据(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磁性芯具有分别配置于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所述芯部的两侧的一对凸缘部,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从所述芯部向与所述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伸出,
所述绝缘框体具有:中间部,其收纳所述芯部;以及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其收纳所述一对凸缘部的各凸缘部,
所述卷绕部卷绕于所述芯部和所述中间部的周围,并且与所述中间部的外表面接触。
(3)根据(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具有:第1面,其朝向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外方;第2面,其是该凸缘部的下表面;以及第3面,其是该凸缘部的侧面,
所述绝缘框体的所述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分别具有:第1壁部,其覆盖所述第1面;第2壁部,其覆盖所述第2面;第3壁部,其覆盖所述第3面;以及第4壁部,其与所述第3壁部相邻且与所述第1壁部相对,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具有在俯视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延长线上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侧方伸出的侧方伸出部,
所述第4壁部覆盖所述侧方伸出部的外表面中的作为朝向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4面。
(4)根据(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中间部具有覆盖所述芯部的侧面的第5壁部,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5)根据(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芯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高,
所述卷绕部以与所述芯部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卷绕。
(6)根据(4)或(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7)根据(5)或(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8)根据(3)~(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9)根据(3)~(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10)根据(3)~(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低。
(11)根据(3)~(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在所述侧方伸出部的所述第4壁部侧的部分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外方凹陷的凹部,所述第4面相对于所述基部的内方侧的面偏向外方,
所述第4壁部进入所述凹部。
(12)根据(3)~(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3壁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凸缘部靠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
(13)根据(2)~(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架设于所述一对凸缘部的上表面间的板芯,
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上表面的面积与所述凸缘部的水平截面积的最大值相等。
(14)根据(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板芯,
所述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分别收纳所述第2磁性芯的至少下端部。
(15)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板芯,
在俯视时,所述磁性芯限制于所述板芯的外形线的内侧。
(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利用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绝缘框体。
本申请主张以2019年2月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9-17743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公开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0、磁性芯;10a、下表面;11、芯部;11a、上表面;11b、下表面;11c、侧面;12、凸缘部;12a、上表面;13、第1面;14、第2面;15、第3面;16、基部;16a、内方面;17、侧方伸出部;18、台阶面;20、第4面;21、凹部;23、第2磁性芯;23a、上表面;23b、下表面;23c、侧周面;24、绝缘框体;24a、内周壁面;24b、内部底面;25、凸缘部收纳部;25a、外方面;25b、侧面;25c、上端面;26、中间部;26a、侧面;26b、下表面;27、第1壁部;27a、上端;28、第2壁部;29、第3壁部;29a、上端;30、第4壁部;30a、上端;31、第5壁部;31a、上端;32、第6壁部;33、倒角形状部;34、39、一部分;35、36、凹部;37、侧方伸出部收纳部;37b、下表面;37c、内方面;38、倒角形状部;40、基部收纳部;40a、下表面;40b、内方面;42、端子埋设部;44、凹部;45、端子突出孔;46、收纳区域;47、电极端子构件;50、安装端子;52、缠绕端子;54、线圈;55、导线;56、第1线圈;57、第2线圈;58、卷绕部;59、一端部;60、另一端部;71、粘接剂;100、线圈部件。

Claims (16)

1.一种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具有:
磁性芯,其具有芯部;
绝缘框体,其收纳所述磁性芯;
电极端子构件,其设于所述绝缘框体;以及
至少1个线圈,其由被绝缘包覆的导线构成,并且与所述电极端子构件电连接,
所述至少1个线圈具有卷绕部,该卷绕部以成为与所述绝缘框体的外表面接触的状态的方式卷绕于所述绝缘框体和所述芯部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磁性芯具有分别配置于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所述芯部的两侧的一对凸缘部,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从所述芯部向与所述芯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伸出,
所述绝缘框体具有:中间部,其收纳所述芯部;以及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其收纳所述一对凸缘部的各凸缘部,
所述卷绕部卷绕于所述芯部和所述中间部的周围,并且与所述中间部的外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具有:第1面,其朝向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外方;第2面,其是该凸缘部的下表面;以及第3面,其是该凸缘部的侧面,
所述绝缘框体的所述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分别具有:第1壁部,其覆盖所述第1面;第2壁部,其覆盖所述第2面;第3壁部,其覆盖所述第3面;以及第4壁部,其与所述第3壁部相邻且与所述第1壁部相对,
所述一对凸缘部分别具有在俯视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延长线上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向侧方伸出的侧方伸出部,
所述第4壁部覆盖所述侧方伸出部的外表面中的作为朝向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4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中间部具有覆盖所述芯部的侧面的第5壁部,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芯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高,
所述卷绕部以与所述芯部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5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3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4壁部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与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同或比所述第2磁性芯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低。
11.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在所述侧方伸出部的所述第4壁部侧的部分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外方凹陷的凹部,所述第4面相对于所述基部的内方侧的面偏向外方,
所述第4壁部进入所述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3壁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凸缘部靠所述芯部的轴向上的内方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架设于所述一对凸缘部的上表面间的板芯,
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上表面的面积与所述凸缘部的水平截面积的最大值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板芯,
所述一对凸缘部收纳部分别收纳所述第2磁性芯的至少下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是板芯,
在俯视时,所述磁性芯限制于所述板芯的外形线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该线圈部件还包括与所述磁性芯一起构成闭磁路的第2磁性芯,
所述第2磁性芯利用粘接剂固定于所述绝缘框体。
CN202080012309.6A 2019-02-04 2020-01-30 线圈部件 Active CN113366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7743A JP7238440B2 (ja) 2019-02-04 2019-02-04 コイル部品
JP2019-017743 2019-02-04
PCT/JP2020/003562 WO2020162334A1 (ja) 2019-02-04 2020-01-30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592A true CN113366592A (zh) 2021-09-07
CN113366592B CN113366592B (zh) 2023-08-04

Family

ID=7194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2309.6A Active CN113366592B (zh) 2019-02-04 2020-01-30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02050A1 (zh)
EP (1) EP3923306A4 (zh)
JP (1) JP7238440B2 (zh)
KR (1) KR102620368B1 (zh)
CN (1) CN113366592B (zh)
WO (1) WO20201623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540A (zh) * 2020-02-07 2021-08-13 Tdk株式会社 复合线圈装置
US20220165471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High current surface mount toroid inductor
JP2022170103A (ja) * 2021-04-28 2022-11-1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7627A (ja) * 2007-11-07 2009-05-28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CN103189942A (zh) * 2010-11-19 2013-07-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抗器
CN104425105A (zh) * 2013-09-03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CN10857379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US20180286554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Taiyo Yuden Co., Lt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ircuit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3316A (ja) * 1982-12-06 1984-06-14 Kijima Musen Kk 電気巻線部品
JPS63102222A (ja) 1986-10-20 1988-05-07 Toshiba Corp エピタキシヤル成長方法
TWI433177B (zh) * 2010-12-22 2014-04-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器結構
KR101865345B1 (ko) * 2015-11-18 2018-06-07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초크 코일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642069B2 (ja) 2016-02-09 2020-02-0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531683B2 (ja) 2016-03-14 2019-06-1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US10559416B2 (en) * 2016-11-16 2020-02-11 Xfmrs, Inc. Electrical device with reinforced molded pins
JP7046513B2 (ja) 2017-07-18 2022-04-04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食器洗浄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17627A (ja) * 2007-11-07 2009-05-28 Tdk Corp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CN103189942A (zh) * 2010-11-19 2013-07-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抗器
CN104425105A (zh) * 2013-09-03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
CN108573793A (zh) * 2017-03-07 2018-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US20180286554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Taiyo Yuden Co., Lt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ircuit 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20368B1 (ko) 2024-01-02
WO2020162334A1 (ja) 2020-08-13
US20220102050A1 (en) 2022-03-31
EP3923306A4 (en) 2022-11-23
JP2020126909A (ja) 2020-08-20
JP7238440B2 (ja) 2023-03-14
EP3923306A1 (en) 2021-12-15
KR20210108471A (ko) 2021-09-02
CN113366592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6592A (zh) 线圈部件
JP4751390B2 (ja) 電気的コンポーネント用のホルダ
JPH11273530A (ja) 継電器
JP2569556Y2 (ja) 大電流チョークコイル
KR100963661B1 (ko) 소형 카메라모듈
JP2016207450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6211483B2 (ja) リーク遮断構造、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JP2009117627A (ja)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CN109427471B (zh) 线圈装置
CN109564812B (zh) 线圈组装体、电路结构体及电气接线箱
US11978582B2 (en) Coil component
CN111383827B (zh) 线圈装置
JP6509318B1 (ja) トランスの保持構造
JP2019114577A (ja) リアクトル
CN113140386A (zh) 线圈装置
JP4798551B2 (ja) フィルタ部品
JP3619812B2 (ja) 低背型トランス
JP2021048273A (ja) 樹脂モールド電磁コイ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磁弁
JP7347129B2 (ja) コイル装置
KR200497937Y1 (ko) 커먼모드 초크 코일
US20220336149A1 (en) Ignition coi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20873887U (zh) 一种连接器
US11482376B2 (en) Ignition coil provided with core cover includ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CN117877867A (zh) 线圈装置
JP3206553U (ja) 電子装置のパッケージ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