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0497A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0497A
CN113320497A CN202110178756.5A CN202110178756A CN113320497A CN 113320497 A CN113320497 A CN 113320497A CN 202110178756 A CN202110178756 A CN 202110178756A CN 113320497 A CN113320497 A CN 113320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airbag
upper edge
restricting member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8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0497B (zh
Inventor
市村岳志
今枝宽树
滨本纯平
山中真
加藤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20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0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0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8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该气囊形成为折叠体,使得在展开状态下的下缘侧接近上缘侧;用防展开带材缠绕并附接于车窗的上缘侧;在气囊的上缘侧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该扭转限制构件构造成防止折叠体扭转;以及作为袋附接体附接于车窗的上缘侧。附接于车辆的车身侧的多个附接件部在气囊的上缘侧并排地布置。在扭转限制构件组装到折叠体中的气囊的上缘侧的状态下,用带材缠绕袋附接体。

Description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折叠收纳于车辆的车窗的上缘侧、且在膨胀气体流入时能够展开并膨胀而覆盖车窗的气囊。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附接于车辆的车窗的上缘侧的气囊构造成在膨胀气体流入时以覆盖车窗的方式展开并膨胀(例如,参照JP-A-2019-177750)。气囊形成为折叠体,该折叠体折叠为使得展开状态下的下缘侧接近上缘侧,在折叠的气囊的上缘侧上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进一步用防展开带材(缠绕材料)缠绕,收纳于壳体中,然后与壳体一起附接至车窗的上缘侧。
扭转限制构件具有如下的构造:其中在两端处的组装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并且在两端处的组装部各自包括附接销,附接销通过设置在气囊的上缘侧中的每个插入孔附接至壳体的附接位置。扭转限制构件构造成通过连接在两端处的组装部的连接部来连接壳体间隙,以允许壳体间隙弯曲,从而防止壳体间隙扭转。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扭转限制构件构造成限制收纳气囊的折叠体的壳体间隙的扭转,而不是构造成限制气囊自身的折叠体的扭转。此外,扭转受到带状连接部的板厚和宽度尺寸的限制,因此难以表现出足够的扭转限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能够准确地限制气囊自身的折叠体的扭转,并将折叠体附接于车窗的上缘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附接于车辆的车窗的上缘侧,并且构造成当膨胀气体流入时展开并膨胀以覆盖所述车窗,其中:所述气囊为:形成为折叠体,该折叠体被折叠成使得在展开状态下的下缘侧接近上缘侧;用防展开带材缠绕并附接于所述车窗的上缘侧;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所述扭转限制构件构造成防止所述折叠体扭转;以及作为袋附接体附接于所述车窗的上缘侧;多个附接件部,其附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侧,所述多个附接件部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并排地布置;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包括:带状主体部,其长度尺寸超过所述多个附接件部;以及肋,其布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侧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突出;并且在所述扭转限制构件组装到所述折叠体中的所述气囊的上缘侧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材缠绕所述袋附接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在扭转限制构件被组装到所述气囊的上缘侧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带材与气囊的折叠体一起缠绕而形成袋附接体。扭转限制构件包括带状主体部,该带状主体部的长度尺寸超过气囊的多个附接件部,并且沿主体部的纵向方向突出的肋布置在主体部的外表面侧。因此,通过从扭转限制构件的主体部突出的肋抵抗扭转的阻力增大,因此,以跨过气囊的多个附接件部的方式组装扭转限制构件的袋附接体(折叠体)能够表现出充分的扭转防止效果。此外,通过被构造成防止气囊的折叠体展开的带材而将扭转限制构件与折叠体一体地组装,并且将扭转限制构件布置成跨过气囊的多个附接件部,使得折叠体不如相关技术中那样被收纳在壳体中,并且还可以防止引起错误组装的扭转的发生,并且可以将组装扭转限制构件的折叠体自身作为袋附接体直接安装到车辆的车身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能够准确地限制气囊自身的折叠体的扭转,并将折叠体附接于车窗的上缘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通过折叠气囊而形成的折叠体可以具有大致圆柱形状,所述主体部可具有与所述折叠体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以及所述肋为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脊状物,并且从折叠体的中心沿径向方向突出。
利用该构造,即使在折叠体相对于其横截面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扭转的情况下,肋也能够沿两个方向发挥相同的扭转阻力,使得能够不受扭转方向的限制而准确地限制折叠体的扭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可以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被组装至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上的多个定位部位,并且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可以在所述气囊折叠之前能够被组装至所述气囊的上缘侧。
利用该构造,其中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的折叠体,换言之,待附接至车辆的袋附接体能够通过如下容易地得到:将定位部组装到折叠前平坦地展开的气囊的上缘侧的定位部位上,将扭转限制构件布置在气囊的上缘侧,然后形成通过折叠气囊而得到的折叠体,气囊通过如下的折叠过程而得到:简单地使气囊自身的下缘侧靠近上缘侧,然后缠绕带材。即,可被附接至车辆的袋附接体能够通过如下而形成:预先将扭转限制构件简单地组装至气囊的上缘侧,然后执行气囊的正常折叠过程和带材的缠绕过程,从而与例如在折叠之后对折叠体进行扭转限制构件的组装和带材的缠绕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无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而形成袋附接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可以包括附接板部,所述附接板部与所述附接件部叠置在一起并且与所述附接件部一起附接至所述车身。
利用该构造,通过使用附接于车身侧的附接板部,能够限定折叠体相对于车身侧的对齐以及相对于横截面中心的取向(周向布置位置),从而能够将袋附接体(其中扭转限制构件组装至折叠体)以预定的姿势安装于车身侧的预定位置。
另外,如果扭转限制构件包括组装部,该组装部能够组装至设置在车身侧的定位组装部位,则能够通过使用组装部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限定折叠体相对于车身侧的对齐以及相对于横截面中心的取向(周向布置位置),从而能够将袋附接体(其中扭转限制构件组装至折叠体)以预定的姿势附接于车身侧的预定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可以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末端处的附接部,该附接部附接于所述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部件或所述车身侧。
根据该结构,如果扭转限制构件的末端包括附接部,该附接部附接于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部件或车身侧,则即使在该末端部没有设置气囊的附接件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末端的附接部附接于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对应的部件,因此能够将折叠体的末端附近的部分以预定的姿势布置在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此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是从车辆内侧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车辆安装状态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示意性分解正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图2的IV-IV部分;
图5是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图2的V-V部分;
图6是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图2的VI-VI部分;
图7A和图7B是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剖视图,示出了图2的VIIA-VIIA部分和VIIB-VIIB部分;
图8A和图8B是该实施例的每个扭转限制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气囊的折叠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至图10C是示出了形成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折叠过程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形成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折叠过程的说明图,示出了在图10A至图10C所示的过程之后的过程;
图12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附接部附接至附接支架的附接部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变型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袋附接体的另一变型例的示意性局部正视图;以及
图15是图14所示的袋附接体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气囊20以在气囊20展开和膨胀完成时能够覆盖车窗W1和W2的方式折叠收纳在车辆V的车窗(侧窗)W1和W2的上缘WU侧的周缘中,即从前柱部FP经由车顶纵梁部RR而延伸到后柱部RP的上方附近的范围内。在车辆V中,一个中间柱部CP大致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前柱部FP和后柱部RP之间。气囊20构造成在展开和膨胀完成时,与中间柱部CP的中间柱装饰件7和后柱部RP的后柱装饰件8的车辆内侧部一起覆盖车窗W1和W2。
如图1至图3所示,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包括气囊20、向气囊20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器10、将充气器10附接于车辆V的车身1的附接支架11、以及防止折叠的气囊20扭转的扭转限制构件50(F,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装置M包括合成树脂盖17,合成树脂盖17覆盖气囊20在充气器10的附近处的车辆外侧(下面描述的连接端口部26的附近处)。在气囊装置M中,气囊20形成为折叠体40,该折叠体40与扭转限制构件50(F,B)一起折叠、组装,并且还用带材70缠绕以防止折叠体40展开,使得形成袋附接体75并且将袋附接体75附接于车窗W1和W2的上缘WU侧。当气囊20膨胀时,带材70断裂。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袋附接体75作为气囊装置M安装在车辆V上时,袋附接体75与覆盖连接端口部26附近的盖17组装在一起,并且与附接有附接支架11的充气器10组装在一起,使得袋附接体75作为气囊装置M而组装。然后将附接支架11、盖17的附接支架部19以及气囊20的每个附接件部32附接于车身1,使得袋附接体75安装在车辆上。
当气囊装置M安装到车辆V上时,气囊装置M的车辆内侧由气囊盖9覆盖并储存在其中。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气囊盖9由覆盖前柱部FP的车辆内侧的前柱装饰件5的下缘5a和覆盖车顶纵梁部RR的车辆内侧的车顶衬里6的下缘6a构成。
前柱装饰件5和车顶衬里6与中间柱装饰件7和后柱装饰件8一起由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附接单元(未示出)附接于内板2的车辆内侧,该内板是位于前柱部FP和车顶纵梁部RR的车身1侧的构件。由下缘5a和6a构成的气囊盖9以在展开膨胀期间允许气囊20突出的方式被按压抵靠气囊20,并且下缘5a和6a向车辆内侧打开。
充气器1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充气器10的末端(前端)侧设置有能够排出膨胀气体的气体排出端口(未示出)。充气器10的包括该气体排出端口附近在内的末端附近插入到气囊20的连接端口部26中,通过使用从外部设置在连接端口部26的后端附近的夹紧件14而将充气器10与气囊20的连接端口部26连接。通过使用保持充气器10的附接支架11和构造成将附接支架11固定至车身1侧的内板2的安装螺栓13,将充气器10附接于内板2。
附接支架11包括连接螺栓13穿过的附接孔11a,以及钩11b,该钩11b由车身1的内板2的锁定孔(未示出)锁定并临时紧固在其中。附接支架11还包括附接部12,该附接部12包括锁定凹部12a,设置在扭转限制构件50B的末端(前端)上的锁定钩(附接部)64连接在该锁定凹部处(参见图3和图12)。
如图3所示,气囊20是由于膨胀气体G的流入而展开并膨胀以覆盖车窗W1和W2的部分。气囊20包括:气体流入部21,其由于膨胀气体G的流入而膨胀,使得车辆内侧壁部21a和车辆外侧壁部21b彼此分开;以及非流入部28(膨胀气体G不在该处流入),其形成为连接车辆内侧壁部21a和车辆外侧壁部21b。气体流入部21包括保护膨胀部22、气体供给路径部25和连接端口部26。非流入部28包括周缘部29、附接件部32和闭合部37和38。
气体流入部分21的保护性膨胀部22包括前保护部23和后保护部24,前保护部23在气囊20完成展开和膨胀时覆盖前座旁边的车窗W1,后保护部24在气囊20完成展开和膨胀时覆盖后座旁边的车窗W2。气体供给路径部25从位于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前后方向中心附近的连接端口部26朝向前后侧延伸,并能够将膨胀气体G从连接端口部26供给到前保护部23和后保护部24。连接端口部26设置成允许来自充气器10的膨胀气体G被引入保护膨胀部22中。
在连接端口部26中设置有构造成提高耐热性的内管(在附图中省略了附图标记)。
非流入部28的周缘部29设置在气体流入部21的外周缘上。通过附接工具15和15A将附接于车顶纵梁部RR的车身1侧的内板2上的附接件部32(A,B,C,D,E)布置在上缘29A侧。通过附接工具15A(螺栓)将附接带部35(待附接至前柱部FP的车身1侧的内板2)布置在前缘侧。这些附接件部32(A,B,C,D)通过缝合等方式而分别附接于气囊20的上缘20A的车辆内侧(参照图5)。位于后端的附接件部32E通过缝合等方式附接至上缘20A侧的车辆外侧(参照图7A和图7B)。
非流入部28的闭合部37从周缘部29进入保护膨胀部22,闭合部38设置在前保护部23的区域中。
各附接件部32(A至D)形成有附接孔32A,待固定于内板2的附接孔3的附接工具15(树脂夹)插入附接孔32A中。由金属板制成的附接座32b连接到附接件部32E的末端。在附接座32B中形成有附接工具15A(螺栓)插入其中的附接孔32c(参照图3、图7A和图7B)。由金属板制成的板状附接座35a也连接到附接带部35的末端,并且附接座35a中形成有附接工具15A(螺栓)插入其中的附接孔35b。
由树脂夹形成的每个附接工具15包括使锁定腿部15b突出的压板部15a,以及膨胀部15c,膨胀部15c在插入时使锁定腿部15b的末端侧膨胀以使得锁定腿部15b被锁定到附接孔3的位于车身1侧的周缘(参照图5)。膨胀前的锁定腿部15b能够插入到后面将描述的附接板部62或18的附接孔62c或18a中,并因此能够临时锁定到周缘。附接板部18是设置在盖17上的部分。
在气囊20的周缘部29的上缘29a侧上,以允许将各扭转限制构件50(F,B)组装在预定位置的方式设置有定位部位30,定位部位30处设置有定位孔30a。定位部位30是周缘部29的上缘29a侧的在气囊20折叠时露出的部分,并且以圆形形状开口的定位孔30a沿前后方向贯穿10个部位(参照图3)。
如图9的A至D所示,通过以使下缘20b侧以扁平展开的状态接近上缘20a的方式进行卷折,从而将气囊20折叠成折叠体40。具体而言,在气体供给路径部25附近,通过沿前后方向形成折痕41b和41d,以使第一层41a和第二层41c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波纹折叠,从而得到波纹管折叠部41。保护膨胀部22的位于波纹管折叠部41下方的区域被制成通过卷折获得的卷折部42。具体而言,通过在下缘20b与上缘20a接近的两折状态下以使下缘(平坦展开的气囊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20c侧与上缘20a接近而进行卷折来形成卷折部42。
如下面将描述的,在通过折叠本实施例的气囊20而形成折叠体40的情况下,使用图10A至图11B所示的气囊折叠机90。折叠体40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
如图4至图8B所示,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由诸如聚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带状主体部51和肋56,带状主体部51的长度尺寸超过气囊20的多个附接件部32,肋56设置在主体部51的外表面51A侧上以沿主体部51的纵向方向突出。扭转限制构件50F设置在气囊20的前部侧上并且设置为横跨两个附接件部32A和32B(参照图2)。扭转限制构件50B设置在气囊20的后部侧上并且设置成横跨两个附接件部32D和32E。即,扭转限制构件32F和32B设置在折叠体40的前面和后面,其中覆盖连接端口部26附近的盖17和充气器10置于扭转限制构件32F和32B之间。
如图4、图8A和图8B所示,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的主体部51具有与大致圆柱形折叠体40的外周表面相对应的弯曲横截面形状。此外,主体部51包括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部52和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部53,肋56位于内侧部52和外侧部53之间。在外侧部53的侧上设置弯曲部54,弯曲部54沿主体部51的整个长度弯曲以向外周侧突出。内侧部52具有平板形状。
肋56是沿主体部51的纵向方向的脊,并且在缠绕带材70的同时组装扭转限制构件50的状态下,肋56从折叠体40的中心C沿径向方向从主体部51突出。肋56的厚度尺寸为约2mm,其等于主体部51的厚度尺寸,并且肋56从主体部51突出的突出量为内侧部52的宽度尺寸的约1/2。肋56的末端表面56a平行于主体部51的平板状内侧部52。
在主体部51的内侧部52的外表面51a侧设置有定位部58,定位部58能够组装至设置在气囊20的上缘部20A侧的定位部位30的定位孔30A(参照图6、图8A、图8B)。定位部58与气囊20的定位部位30的定位孔30a相对应。五个定位部58设置在扭转限制构件50F上,而五个定位部58设置在扭转限制构件50B上。每个定位部分58包括从内侧部52的外表面51a(上表面)突出的轴部59和在轴部59的上端处直径扩大的锁定头部60。定位部58插入定位孔30a中,并且通过防止锁定头部60从定位孔30a的周缘脱落而受到位置限制。轴部59从内侧部52的内缘(末端)52a向上突出。锁定头部60通过从轴部59的上端向前侧和后侧突出的半圆形板状凸缘部形成。
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在气囊20折叠之前可以组装到气囊20的上缘20a的侧面。即,在将主体部51的内侧部52布置在上缘部20a侧的车辆外侧面与波纹管折叠部41的第一层41a之间,将各定位部58的锁定头部60从定位孔30a的车辆外侧插入至车辆内侧,并且将定位部位30布置在内侧部52的上表面侧时,上缘20a的除去附接件部32的部分的前端20aa与肋56的内侧面56b接触。
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包括附接板部62和62A,附接板部62和62A叠置在气囊20的相应的附接件部32上并且与附接件部32一起附接到车身1(参照图5和图7A至图8B)。每个附接板部62以大致矩形板状从主体部51的外侧部53向上突出。每个附接板部62使从折叠体40向上延伸的相应附接件部32(A至D)抵靠附接板部62的车辆内侧面62a,并且每个附接板部62以其前缘和后缘松弛地连接至肋56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A和图8B)。附接孔62c(从附接工具15(树脂夹)的压板部15a突出的锁定腿部15b插入处)贯穿每个附接板部62。锁定腿部15b在推动膨胀部15c之前被附接孔62c的周缘暂时阻挡,以便被锁定在附接板部62上。
位于扭转限制构件50B的后端处的附接板部62A是附接于附接件部32E的附接座32b所附接的部分。附接板部62A包括插入孔62d和插入孔62g,用作穿过附接座32B的附接孔32c的附接工具15A的螺栓15d插入穿过插入孔62d,插入孔62g允许附接座32B从下方插入其中并且插入孔62g布置在附接板部62A的车辆内侧上。附接板部62A还包括位于车辆内侧的锁定爪部62e和位于车辆外侧的支撑件部62f,锁定爪部62e和支撑件部62f可以将插入穿过插入孔62g的附接座32b的前后缘夹在中间。附接板部62A也以其前后缘松弛地连接到肋56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A和图8B)。
此外,由锁定钩形成的附接部64设置在扭转限制构件50B的前端侧上,该锁定钩锁定在附接部12的设置在保持充气器10的附接支架11上的锁定凹部12a中(参照图3、图8A、图8B和图12)。附接部64包括从主体部51弯曲并延伸到车辆外侧的轴部64b,以及在轴部64b的末端处直径扩大的头部64a。用作附接部的锁定钩64从上方插入锁定凹部12a中,使得头部64a被锁定凹部12a锁定。
在折叠气囊20的折叠过程之前,预先组装扭转限制构件50(F,B)。即,如图10A所示,在气囊20在袋折叠机90的基座91上平坦展开时,将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的每个定位部58的锁定头部60插入并锁定在上端缘20a侧的定位部位30的相应定位孔30a中。
每个附接件部32(A,B,D)与附接工具15组装在一起,并且锁定腿部15b插入穿过附接孔32a。另外,各附接件部32(A,B,D)锁定在附接板部62的附接孔62c中,并被相应的附接板部62暂时阻挡。附接座32b插入穿过插入孔62g而介于锁定爪部62e与支撑件部62f之间,使得附接件部32E被相应的附接板部62A暂时阻挡。
如图10A至10C所示,在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50(B,F)的气囊20在气囊折叠机90的基座91上展开之后,折叠板92,93和94移动以形成波纹管折叠部41的折叠部41b和41d。接下来,如图11A所示,卷杆95设置在气囊20的中间部20c附近,并且通过在中间部20C附近形成折叠部而将气囊20对半折叠,使得下缘20b侧靠近上缘20a侧。接着,从卷杆95吸收空气,并且使卷杆95旋转以接近上缘20a侧,从而形成卷折部42。接着,如果在从卷杆95排出空气的同时,从卷折部42拉出卷杆95并且将卷折部42压向波纹管折叠部41,则可以形成设置有波纹管折叠部41和卷折部42的折叠体40。在形成了折叠体40的情况下,将带材70缠绕在预定位置,以形成袋附接体75。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连接端口部26附近的由盖17覆盖的部分周围缠绕可断裂带材72(参照图2),将附接有附接支架11的充气器10的末端侧插入连接端口部26中。利用夹紧件14将连接端口部26从外周面侧紧固至充气器10,并与充气器10连接。此外,设置盖17,缠绕可断裂带材73(参照图2),使盖17与折叠体40成为一体。此时,如果通过使用附接工具15的锁定脚部15b而使气囊20的附接件部32C由盖17的附接板部18暂时保持,则能够将充气器10组装至袋附接体75,即,能够组装在安装于车辆上之前的气囊装置M。
根据这样组装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在安装于车辆V上时,通过使用附接螺栓13将附接支架11紧固于内板2,将充气器10附接于车身1侧,将附接工具15的锁定腿部15b(其安装于气囊附接体75的扭转限制构件50F和50B的附接板部62及盖17的附接板部18)插入并锁定于内板2的附接孔3,然后按压膨胀部15c。此外,组装于袋附接体75的附接座32b和35A通过使用附接工具15A的螺栓15d而附接于前柱部FP及车顶纵梁部RR的内板2。盖17的附接支架部19也螺接至车身1侧的内板2,使得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能够组装于车辆V上。在将附接支架11螺接于车身1侧的内板2上之后,在暂时被扭转限制构件50的附接板部62等锁定的附接部15附接于车身1侧时,将由扭转限制构件50B的锁定钩构成的附接部64锁定在附接支架11的附接部12的锁定凹部12a中。
此后,如果从构造成操作充气器的控制装置延伸的导线(未示出)连接到充气器10,并且前柱装饰件5、车顶衬里6、中间柱装饰件7和后柱装饰件8附接至车身1侧的内板2,则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在车辆V上的安装完成。
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如果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在安装于车辆V上之后操作并且充气器10向气囊20供给膨胀气体G,则膨胀气体G流入气体供给路径部25、前保护部23和后保护部24,气囊盖9被推开并向下展开,并且完成气囊20的展开和膨胀,从而覆盖车窗W1和W2的车辆内侧、中间柱部CP的车辆内侧和后柱部RP的车辆内侧。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袋附接体75通过如下形成:在将扭转限制构件50(F,B)组装在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状态下,将带材70与气囊20的折叠体40一起缠绕。每个扭转限制构件50(F,B)包括带状主体部51,带状主体部51的长度尺寸超过气囊20的多个附接件部32,并且在主体部51的外表面51a侧布置有沿主体部51的长度方向突出的肋56。因此,扭转的阻力通过从扭转限制构件50的主体部51突出的肋56而增大,因此,以跨越气囊20的多个附接件部32的方式组装扭转限制构件50的袋附接体75(折叠体40)能够发挥充分的扭转防止效果。此外,扭转限制构件50通过构造成防止气囊20的折叠体40展开的带材70而与折叠体40一体地组装,并且扭转限制构件50布置成跨越气囊20的多个附接件部32,从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将折叠体收纳于壳体内,并且还能够防止发生导致错误组装的扭转,并且能够将组装了扭转限制构件50(F,B)的折叠体40自身直接附接到车辆的车身1侧作为袋附接体75。
因此,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能够准确地限制气囊20的折叠体40的扭转,并将折叠体40安装于车窗W1和W2的上缘WU侧。
尽管本实施例的袋附接体75与覆盖气囊20的连接端口部26附近的车辆外侧的盖17组装在一起,但是袋附接体也可以不使用盖17而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将附接有附接支架11的充气器10连接到袋附接体的连接端口部26上然后安装到车辆上而形成气囊装置M。
在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通过折叠气囊20而获得的折叠体40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主体部51具有与折叠体40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弯曲横截面形状,肋56是沿主体部51的纵向方向的脊部,并且从折叠体40的中心C沿径向方向从主体部51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折叠体40相对于横截面中心C(参照图4)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扭转时,肋56也能够沿两个方向施加相等的扭转阻力,从而能够精确地限制折叠体40的扭转而不受扭转方向的限制。
根据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各扭转限制构件50(F,B)包括能够与设置在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多个定位部位30组装的定位部58,因此能够在折叠前将扭转限制构件50(F,B)组装至气囊20的上缘20a侧。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其中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50(F,B)的折叠体40,换言之,待附接至车辆的袋附接体75能够通过如下容易地得到:将定位部58组装到折叠前平坦地展开的气囊20的上缘20a侧的定位部位30的定位孔30a上,将扭转限制构件50(F,b)布置在气囊20的上缘20a侧,然后形成通过折叠气囊20而得到的折叠体40,气囊20通过如下的折叠过程而得到:简单地使气囊20自身的下缘20b侧靠近上缘20a侧,然后缠绕带材70。即,可被附接至车辆的袋附接体75能够通过如下而形成:预先将扭转限制构件50(F,B)简单地组装至气囊20的上缘20a侧,然后执行气囊20的正常折叠过程和带材70的缠绕过程,从而与例如在折叠之后对折叠体进行扭转限制构件的组装和带材的缠绕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无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而形成袋附接体75。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各扭转限制构件50(F,B)包括附板部62,该附接板部叠置在附接件部32(A,B,D,E)上并且与附接件部32(A,B、D,E)一起附接至车身1。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用附接于车身1侧的附接板部62,能够限定折叠体40相对于车身1侧的对齐以及相对于横截面中心C的取向(周向布置位置),从而能够将袋附接体75(其中扭转限制构件50(F,B)组装至折叠体40)以预定的姿势安装于车身1侧的预定位置。
在能够获得这种作用效果的方式中,如图13所示,如果扭转限制构件501包括组装部66,该组装部66能够组装至设置在车身1侧的内板2上的定位组装部位4,则能够通过使用组装部66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限定折叠体40相对于车身1侧的对齐以及相对于横截面中心C的取向(周向布置位置),从而能够将袋附接体75(其中扭转限制构件50(F,B)组装至折叠体40)以预定的姿势附接于车身1侧的预定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扭转限制构件501的组装部位66是夹子,车身1侧的组装部位4设置有附接孔4a,作为组装部位66的夹子插入附接孔4a并锁定在附接孔4a处。
根据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扭转限制构件50B在主体部51的末端(前端)包括附接于附接支架11(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的构成部件)的附接部64,该附接部64构造成为包括头部64a的锁定钩,该头部64a的直径在弯曲轴部64b的末端扩展。附接支架11的附接部12设置有锁定凹部12a,锁定钩64从上方装配到锁定凹部12a并被锁定在其中,使得向车辆内侧的移动和向下的移动受到限制(参照图12)。
利用这样的构造,如果扭转限制构件50b的末端包括附接部64,该附接部64附接于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的部件即附接支架11,则即使在该末端部没有设置气囊20的附接件部32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末端的附接部64附接于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的对应的部件(附接支架),因此能够将折叠体40的末端附近的部分以预定的姿势布置在预定的位置。
作为这种附接部的变型例,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可以在附接支架11上设置作为附接部12A设置的附接部64A,在附接部64A中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锁定销12b,而锁定销12b插入并锁定在其中的配合凹部64c设置在扭转限制件502的末端中。
当然,充气器附接支架以外的部件,例如充气器自身也可以作为气囊装置的附接扭转限制构件的末端的部件,即,也可以将扭转限制构件的末端附接于充气器。
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利用夹子66自身形成设置于扭转限制构件的末端处的附接部64B,车身1的安装孔4a所在侧的内板2的部分可以作为附接部4B,将由夹子66形成的附接部64B可以附接于附接部4B的附接孔4b(安装孔4a)。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附接部64B附接至车身1侧的附接部4B的相应附接孔4b,并且折叠体40末端附近的部分仍能够以预定姿势设置在预定位置。
当然,也可以在扭转限制构件的末端设置能够这样插入并附接的夹子式附接部,并且该夹子式附接部也可以附接至气囊装置的部件。
虽然在本实施例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使用了覆盖气囊20的连接端口部26附近的车辆外侧的盖17,但也可以不使用盖17。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附接有附接支架11的充气器10组装到袋附接体75上,可以简单地构造气囊装置M。

Claims (6)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其附接于车辆的车窗的上缘侧,并且构造成当膨胀气体流入时展开并膨胀以覆盖所述车窗,其中:
所述气囊为:
形成为折叠体,所述折叠体被折叠成使得在展开状态下的下缘侧接近上缘侧;
用防展开带材缠绕并附接于所述车窗的上缘侧;
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组装有扭转限制构件,所述扭转限制构件构造成防止所述折叠体扭转;以及
作为袋附接体附接于所述车窗的上缘侧;
多个附接件部,其附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侧,所述多个附接件部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并排地布置;
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包括:
带状主体部,其长度尺寸超过所述多个附接件部;以及
肋,其布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侧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突出;并且
在所述扭转限制构件组装到所述折叠体中的所述气囊的上缘侧的状态下,用所述带材缠绕所述袋附接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通过折叠所述气囊形成的所述折叠体具有大致圆柱形状;
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折叠体的外周面相对应的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以及
所述肋为沿所述主体部的纵向方向的脊状物,并且从所述折叠体的中心沿径向方向从所述主体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被组装至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上缘侧上的多个定位部位;并且
所述扭转限制构件能够在所述气囊折叠之前被组装至所述气囊的上缘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包括附接板部,所述附接板部与所述附接件部叠置并且与所述附接件部一起附接至所述车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扭转限制件包括组装部,所述组装部能够组装至设置在所述车身侧的定位组装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扭转限制构件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末端处的附接部,所述附接部附接至所述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部件或附接至所述车身侧。
CN202110178756.5A 2020-02-13 2021-02-09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Active CN113320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2803 2020-02-13
JP2020022803A JP2021127005A (ja) 2020-02-13 2020-02-13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0497A true CN113320497A (zh) 2021-08-31
CN113320497B CN113320497B (zh) 2023-07-11

Family

ID=7727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8756.5A Active CN113320497B (zh) 2020-02-13 2021-02-09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4742B2 (zh)
JP (1) JP2021127005A (zh)
CN (1) CN113320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7644B2 (ja) * 2020-09-15 2023-10-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904791B1 (en) * 2022-12-29 2024-02-20 Rivian Ip Holdings, Llc Fabric molded roof rail airbag shel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383A (zh) * 2001-06-11 2005-06-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CN174320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
US8651516B2 (en) * 2009-09-25 2014-02-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15123763A (ja) * 2013-12-25 2015-07-0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8016400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帘式气囊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4734A (ja) * 1996-03-25 1997-09-30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412810B1 (en) * 1999-11-04 2002-07-02 Breed Automotivetechnology, Inc. Inflatable side air bag curtain module
JP3864703B2 (ja) * 2001-01-11 2007-01-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とそのラッピング方法
JP2003063351A (ja) * 2001-06-11 2003-03-05 Honda Motor Co Ltd 乗員拘束装置
US6626456B2 (en) * 2001-06-26 2003-09-30 Autoliv Asp,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latable curtain wrap
US6722693B2 (en) * 2002-04-02 2004-04-20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US7077424B2 (en) * 2002-06-17 2006-07-18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3838645B2 (ja) * 2003-04-14 2006-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US20050057023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Burton Thomas C. Anti-twisting inflatable curtain assembly
US7125038B2 (en) * 2003-10-27 2006-10-24 Autoliv Asp, Inc. Twist preven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inflatable airbag curtain
US20050206135A1 (en) * 2003-10-27 2005-09-22 Nelson James E Curtain airbag handling device
US7083188B2 (en) * 2003-11-13 2006-08-01 Autoliv Asp, Inc. Tearable reten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airbag cushion
US7631889B2 (en) * 2005-03-07 2009-12-15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installation structure
US7748734B2 (en) * 2005-10-14 2010-07-06 Tk Holdings Inc. Twist resistant head side airbag
US7261316B1 (en) * 2006-12-22 2007-08-28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ide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JP4924063B2 (ja) * 2007-01-30 2012-04-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096574B2 (en) * 2007-10-04 2012-01-17 Honda Motor Co., Ltd. Air bag system for vehicle
US20090102166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JP5401288B2 (ja) * 2009-12-10 2014-01-2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0003918A1 (de) * 2010-04-13 2011-10-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ntagesystem
KR101207394B1 (ko) * 2010-11-02 2012-12-04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용 커튼 에어백의 꼬임방지장치
WO2012099105A1 (ja) * 2011-01-17 2012-07-2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バー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626121B2 (ja) * 2011-05-26 2014-11-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113192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Charles Richards Inflatable Curtain Airbag With Twist Indicator
JP5762627B2 (ja) * 2012-03-30 2015-08-1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22250B2 (ja) * 2012-10-19 2016-05-2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3201880B4 (de) * 2013-02-05 2022-02-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ufblasbare Vorhangairbagbaugruppe
JP5897201B2 (ja) * 2013-02-21 2016-03-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本体の被覆方法
JP5922063B2 (ja) * 2013-07-09 2016-05-2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34762B2 (ja) * 2013-07-09 2016-11-3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90499B2 (ja) * 2013-07-10 2016-09-1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03839B2 (ja) * 2015-03-31 2019-04-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941256B1 (ko) * 2015-04-13 2019-01-22 오토리브 디벨로프먼트 에이비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DE102015016515A1 (de) * 2015-12-19 2017-06-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Airbagmodul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der Airbagmodulanordnung
EP3611061B1 (en) * 2016-01-15 2021-03-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device and structure for mounting to vehicle
US10106120B2 (en) * 2016-02-26 2018-10-23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6489040B2 (ja) * 2016-02-26 2019-03-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75438B2 (ja) * 2016-05-31 2019-09-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39193B2 (ja) 2016-07-14 2018-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72971B2 (ja) * 2017-06-30 2020-10-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83979B2 (ja) * 2017-09-28 2020-11-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79249B2 (ja) * 2018-03-30 2021-06-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200079314A1 (en) * 2018-09-06 2020-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of rail airbag with anti-twist spline
US20210221320A1 (en) * 2020-01-17 2021-07-22 Mark A Steinbach Airbag with elongated coupl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383A (zh) * 2001-06-11 2005-06-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CN174320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
US8651516B2 (en) * 2009-09-25 2014-02-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15123763A (ja) * 2013-12-25 2015-07-0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8016400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帘式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7005A (ja) 2021-09-02
US20210253056A1 (en) 2021-08-19
US11554742B2 (en) 2023-01-17
CN113320497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72971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23914B2 (en) Airbag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3838645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5626121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650088B1 (en) Air bag system
US7168735B2 (en) Airbag apparatus
CN110316140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JP558275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25038B2 (en) Twist preven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inflatable airbag curtain
US10513237B2 (en) Head protection airbag apparatus
CN113320497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US20050057023A1 (en) Anti-twisting inflatable curtain assembly
CN107284396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JP557465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995513B1 (en) Gasba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asbag
JP5815789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007966B2 (en) Head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2006232275A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3903914B2 (ja) エアバッグ
US20220080916A1 (en) Head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6489040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019928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1474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5467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287707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