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1065A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51065A CN113251065A CN202110686268.5A CN202110686268A CN113251065A CN 113251065 A CN113251065 A CN 113251065A CN 202110686268 A CN202110686268 A CN 202110686268A CN 113251065 A CN113251065 A CN 1132510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late
- link
- connecting rod
- support body
- folding hi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通过采用两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作为柔性屏在折弯部分的支撑体,并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背面设置连杆机构件,当铰链自展开状态切换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杆机构件带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在同向转动同时,还迫使第一活动板绕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从而在铰链的弯折部分形成形成更大的内部空间来容纳柔性屏弯折部分,并实现的柔性屏非弯折部分的平叠,使得柔性屏终端折叠后的整体厚度更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铰链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OLED显示屏可柔性折叠或弯曲的性能的提升,使用OLED显示屏的携便式显示设备。其结构是将OLED显示屏固定于弯折结构中,当使用者不需观看柔性显示屏幕时,用户可以利用弯折结构,将OLED显示设备弯折为非等厚度的形态。根据柔性屏的弯折方向,可分为外折和内折两种。对于内折方案而言,为避免柔性屏折叠部分过渡弯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需要让折叠部分的铰链为柔性屏提供一个足够容纳空间来容纳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以减轻柔性屏折叠时所需的弯折幅度。常规的做法是直接扩大弯折的半径,这样会导致折叠后的终端设备无法做到平叠状态,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折叠铰链,以解决柔性屏产品在折叠后的弯折部分的容纳问题和非弯折部分的平叠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内折叠铰链,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及联动机构件;
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还通过连杆机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的连杆机构件与第二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件连接,以同步折叠或展开;
折叠或展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同向转动,同时迫使所述第一活动板绕所述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背面具有第一夹角;
所述连杆机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联动机构件连接;
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二连杆以所述联动机构件为中心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滑槽内滑动,驱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一起转动;同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时还绕其与所述第二连杆枢接的第二端反向转动,迫使所述第一活动板绕所述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互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背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位于两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其倾斜部两端向两侧的第一滑槽内延伸。
可选地,所述联动机构件包括齿轮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齿轮支架上的齿轮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件靠近所述联动机构件的一端具有轴套部,所述轴套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齿轮组的外侧齿轮同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套部远离所述齿轮组的一侧沿其轴向凸设凸轮部;
所述旋转轴的末端穿过所述凸轮部后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滑动套设一凹轮轴套,所述凹轮轴套具有与所述凸轮部相对的凹轮结构;
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具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凹轮轴套之间具有上设套弹性件;
所述连杆机构件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时向所述凹轮轴套施压,由所述凹轮轴套压缩所述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联动机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两错位设置的夹槽,所述夹槽的两侧槽壁向所述夹槽内凸设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平行错位。
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第二活动板和第二支撑体的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分别向其对应的夹槽内设置凸块,所述凸块的两侧侧壁凹设弧形槽,所述弧形凸起卡合在所述其对应的弧形槽内。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贴近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背面的一侧凹设有卡槽;
所述旋转轴的首端具有帽部,所述帽部外缘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通过上述内折叠铰链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本发明提供内折叠铰链及终端,通过采用两可相互转动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作为柔性屏在折弯部分的支撑体,并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背面设置连杆机构件,当铰链自展开状态切换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杆机构件带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在同向转动同时,还迫使第一活动板绕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从而在铰链的弯折部分形成形成更大的内部空间来容纳柔性屏弯折部分,并实现的柔性屏非弯折部分的平叠,使得柔性屏终端折叠后的整体厚度更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在折叠\展开过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自展开状态变换到折叠状态的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内折叠铰链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凸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柔性屏终端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柔性屏终端,该内柔性屏终端包括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上的柔性屏。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通过内折叠铰链组件10连接,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能够同步反向转动,由此以实现柔性屏终端的折叠或展开。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内折叠铰链组件10包括两内折叠铰链(100、200),两内折叠铰链(100、200)沿柔性屏终端的折叠方向分布且对称设置。两内折叠铰链(100、200)的正面通过一第一连接板300以及位于第一连接板300两侧的第二连接板(400、500)连接,其背面设置U型底壳600以封盖内折叠铰链(100、200)背面的结构件。
如4-5所示,内折叠铰链100包括第一支撑体110、第二支撑体120以及联动机构件130。第一支撑体11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第一支撑体12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板121和第二活动板122。第一支撑体110的第一活动板111连接在第一壳体20上,第二支撑体120的第一活动板121连接在第二壳体30上。第一支撑体110的第二活动板112和第二支撑体120的第二活动板122转动连接在联动机构件130上。
第一支撑体110的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还通过连杆机构件140传动连接,第二支撑体120的第一活动板121和第二活动板122还通过连杆机构件150传动连接,第一支撑体110上的连杆机构件140和第二支撑体120的连杆机构件150还通过联动机构件130传动连接。
铰链在折叠或展开时,连杆机构件140绕联动机构件130转动,并带动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同向转动,同时还迫使第一活动板111绕第二活动板112反向转动。且连杆机构件140还通过联动机构件130带动另一连杆机构件150动作,再由该连杆机构件150带动第一活动板121和第二活动板122同向转动并迫使第一活动板121绕第二活动板122反向转动。这样,就能够使得第一支撑体110和第二支撑体120反向转动以实现铰链的折叠或者展开。
由于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板(111、121)会相对第二活动板(112、122)反向转动,这就会使得第二活动板(112、122)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活动板(111、121)的角度。由此,如图10所示,当两第一活动板(111、121)转动90°而相对平行时,两第二活动板(112、122)的转动角度会大于90°而形成一个上端相对靠拢下端相对外张的形态,从而在两第二活动板(112、122)与联动结构件连接的一端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这样,内折叠铰链组件10就能够在柔性屏终端折叠时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以容纳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保障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不受铰链挤压。同时,还能够实现柔性屏非弯折部分的平叠,使得柔性屏终端折叠后的整体厚度更薄。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夹角的角度越大,第二活动板和第一活动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差越大。
为使得连杆机构件140带动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同向转动的同时迫使第一活动板111绕第二活动板112反向转动。具体地,如图5-1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11a和第二滑槽112a,且第一滑槽111a远离第二活动板11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板111的背面具有第一夹角。
连杆机构件140包括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第一连杆141的第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11a内,其第二端与第二连杆142的第一端枢接。第二连杆142的第二端与联动机构件130连接。
以连杆机构件140为例,折叠或展开时,第二连杆142绕联动机构件130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41的两端在第一活动板111的第一滑槽111a和第二活动板112的第二滑槽112a内滑动,从而驱使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一起转动。同时,第一连杆141的第一端在第二连杆142的带动下沿第一滑槽111a滑动,由于第一滑槽111a与第一活动板111的背面具有第一夹角,使得第一连杆141在滑动的同时还绕其与第二连杆142枢接的第二端反向转动,从而迫使第一活动板111绕第二活动板112反向转动。
同样地,在第一活动板121和第二活动板122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21a和第二滑槽122a,连杆机构件150包括第一连杆151和第二连杆152,第一连杆151的第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21a内,其第二端与第二连杆152的第一端枢接。第二连杆152的第二端与联动机构件130连接。
由此,连杆机构件150在折叠或展开时,也能够带动第一活动板121和第二活动板122同向转动的同时迫使第一活动121板绕第二活动板122反向转动。
这样,内折叠铰链在柔性屏终端折叠时就能够为其弯折部分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并使得其非弯折部分能够相互平叠。
并且,连杆机构件(140、150)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始终隐于内折叠铰链100的背面,能够有效避免连杆机构件(140、150)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与柔性屏接触挤压,降低柔性屏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受内折叠铰链100挤压的可能。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杆机构件140的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通过连接轴143转动连接,该连接轴143从第一连杆141的套口穿入从第二连杆142的套口穿出后通过卡簧144锁住,避免连接轴143在转动时脱出。
同样地,连杆机构件150的第一连杆151和第二连杆152通过连接轴153转动连接,该连接轴153从第一连杆151的套口穿入从第二连杆152的套口穿出后通过卡簧154锁住。
作为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以第一连杆141为例,在第一连杆141的第一端设置倾斜部141a,倾斜部141a与第一连杆141的杆体部具有第二夹角α,第二夹角α与第一夹角互补,以使第一连杆141的杆体部与第一活动板111的背面平行。由此,就能够避免第一连杆111的第二端过于突出,以更好地控制内折叠铰链100的厚度,以更好地应用于厚度有限的柔性屏产品中。
第一连杆151的结构与第一连杆141相似,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板111背面的第一滑槽111a设置为两个,该两第一滑槽111a相对平行,第一连杆141的杆体部位于两第一滑槽111a之间,其倾斜部141a两端向两侧的第一滑槽111a内延伸。由此,第一连杆141能够自第一活动板111的中心区域带动第一活动板111绕第二活动板112转动,保证铰链的稳定性。
同时,第二活动板112背面的第二滑槽112a也设置为两个,连接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的连接轴143的两端插接在两第二滑槽112a内。组装时,将连接轴143自一侧的第二滑槽112a插入并依次穿过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的套口再从另一侧的第二滑槽112a穿出,并在连接轴143的末端卡入卡簧144,将连接轴143限制在两第二滑槽112a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1a和第二滑槽112a均为环形槽,能够限制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0的滑动行程,进而限制连杆机构件140带动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12的转动角度,避免铰链翻转过度而受到伤害。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联动机构件130包括齿轮支架131以及设置在齿轮支架131上的齿轮组132,第一支撑体110的连杆机构件和第二支撑体120的连杆机构件通过齿轮组132传动连接。
其中,齿轮组132由两个过渡齿轮(1321、1321')和两个中间传动齿轮(未图示)组成,两过渡齿轮(1321、1321')设置在两中间传动齿轮的两侧,第一支撑体110的连杆机构件140和第二支撑体120的连杆机构件150分别与两过渡齿轮(1321、1321')相对固定,当连杆机构件140绕联动机构件130转动时,同时带动过渡齿轮1321转动,该过渡齿轮1321通过两中间传动齿轮带动另一过渡齿轮1321'转动,该过渡齿轮1321'转动后带动另一连杆机构件150同步反向转动。
具体地,如图6和图15所示,连杆机构件140的第二连杆142的第二端具有轴套部142a,该轴套部142a通过旋转轴133与过渡齿轮1321同轴连接。连杆机构件150的第二连杆152的第二端具有轴套部,该轴套部通过旋转轴133'与过渡齿轮1321'同轴连接。由此,连杆机构件(140、150)就能够通过齿轮组132实现同步动作,从而带动第一支撑体110和第二支撑体120折叠或展开。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杆142的轴套部142a远离齿轮组132的一侧沿其轴向凸设凸轮部142b。旋转轴133的末端穿过该凸轮部142a后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滑动套设一凹轮轴套134a,凹轮轴套134a具有与凸轮部142b相对的凹轮结构,该凹轮结构与凸轮部142b相啮合。延伸部的端部具有垫片137和紧固件138,垫片137与凹轮轴套134a之间具有设套弹性件135,该弹性件13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垫片137和凹轮轴套134a上。
第二连杆142的凸轮部142b和凹轮轴套134a以及弹性件135构成阻尼器,当第二连杆142的绕旋转轴133转动时,凸轮部142会相对凹轮轴套134a相对转动,挤压凹轮轴套134a令其压缩弹性件135,弹性件135被压缩向凹轮轴套134a施加反作用力,使得凸轮部142b与凹轮轴套134a咬合地更紧,为第二连杆142的转动提供阻尼。
同样地,第二连杆152的轴套部也具有凸轮部,旋转轴133'穿过凸轮部的轴体部分依次套设有凹轮轴套134b、弹性件135'、垫片137'以及紧固件138',这些结构件形成作用于第二连杆152的阻尼器,为第二连杆152的转动提供阻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凹轮轴套134a和凹轮轴套134b之间通过连接杆134c连接,该连接杆134c与凹轮轴套134a和凹轮轴套134b为一体结构件。由此,当第二连杆(142、152)中的任意一个转动时,两阻尼器都能够向两第二连杆(142、152)提供转动阻尼,保证铰链转动的手感。
且,还能够简化铰链结构,为铰链的组装提供便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轴133的末端具有螺纹部133a,紧固件采用的是螺母,螺母与螺纹部133a通过螺纹配合锁紧,将弹性件135限制在旋转轴133上。
另外,在两旋转轴(133、133')的末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架136,两旋转轴133、133')的末端穿过该固定架136后,通过各自对应的垫片(137、137')和紧固件(138、138')锁在固定架136上,以保持两旋转轴(133、133')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图12和图17所示,该联动机构件130还包括固定支架139,该固定支架139具有两错位设置的夹槽139a,夹槽139a的两侧槽壁向夹槽139a内凸设弧形凸起139b。第一支撑体110的第二活动板112和第二支撑体120的第二活动板122的背面分别向其对应的夹槽139a内设置弧形凸块112b,弧形凸块112b的两侧侧壁凹设弧形槽112c。组装时,弧形凸起139b卡合在其对应的弧形槽112c内,由此以实现两第二活动板(112、122)与固定支架139的转动连接配合。
同时,如图4所示,弧形凸起139g的轴线A与旋转轴133的轴线b平行错位。由此,使得第二连杆142和第二活动板112在转动,第二连杆142能够在第二活动板112上滑动,为第一连杆141驱使第一活动板111绕第二活动板112反向转动提供可能。
作为优选地,在固定支架139贴近与第二活动板142背面的一侧凹设有卡槽139c。旋转轴133的首端具有帽部133b,该帽部133b外缘卡接在卡槽139内。由此,能够通过固定支架139在轴向锁定旋转轴133,避免旋转轴133在弹性件135被压缩的过程中产生轴向移动,影响阻尼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及联动机构件;
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还通过连杆机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的连杆机构件与第二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件连接,以同步折叠或展开;
折叠或展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同向转动,同时迫使所述第一活动板绕所述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分别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背面具有第一夹角;
所述连杆机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联动机构件连接;
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二连杆以所述联动机构件为中心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滑槽内滑动,驱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一起转动;同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时还绕其与所述第二连杆枢接的第二端反向转动,迫使所述第一活动板绕所述第二活动板反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互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背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部位于两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其倾斜部两端向两侧的第一滑槽内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件包括齿轮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齿轮支架上的齿轮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连杆机构件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件靠近所述联动机构件的一端具有轴套部,所述轴套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齿轮组的外侧齿轮同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部远离所述齿轮组的一侧沿其轴向凸设凸轮部;
所述旋转轴的末端穿过所述凸轮部后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滑动套设一凹轮轴套,所述凹轮轴套具有与所述凸轮部相对的凹轮结构;
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具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凹轮轴套之间具有上设套弹性件;
所述连杆机构件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时向所述凹轮轴套施压,由所述凹轮轴套压缩所述弹性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两错位设置的夹槽,所述夹槽的两侧槽壁向所述夹槽内凸设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平行错位;
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第二活动板和第二支撑体的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分别向其对应的夹槽内设置凸块,所述凸块的两侧侧壁凹设弧形槽,所述弧形凸起卡合在所述其对应的弧形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折叠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贴近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背面的一侧凹设有卡槽;
所述旋转轴的首端具有帽部,所述帽部外缘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内折叠铰链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6268.5A CN113251065A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6268.5A CN113251065A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51065A true CN113251065A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18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86268.5A Pending CN113251065A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5106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7522A (zh) * | 2021-09-26 | 2021-12-07 |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省力的折弯升降支架组件及显示装置 |
CN113990189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876944A (zh) * | 2022-05-05 | 2022-08-09 | 东莞斯蒙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内折叠铰链 |
CN116044887A (zh) * | 2022-06-30 | 2023-05-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TWI815414B (zh) * | 2021-08-24 | 2023-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WO2024139386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10686268.5A patent/CN11325106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5414B (zh) * | 2021-08-24 | 2023-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CN113757522A (zh) * | 2021-09-26 | 2021-12-07 |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省力的折弯升降支架组件及显示装置 |
CN113990189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990189B (zh) * | 2021-10-28 | 2024-02-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876944A (zh) * | 2022-05-05 | 2022-08-09 | 东莞斯蒙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内折叠铰链 |
CN116044887A (zh) * | 2022-06-30 | 2023-05-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6044887B (zh) * | 2022-06-30 | 2023-10-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7646759A (zh) * | 2022-06-30 | 2024-03-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WO2024139386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51065A (zh)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
US11846997B2 (en) |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0701176B (zh) | 柔性屏转动结构和柔性屏 | |
US20230337380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0919786U (zh) | 柔性屏转动结构和柔性屏 | |
WO2020186889A1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WO2022262684A1 (zh) |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 |
CN210297784U (zh)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719525A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217401425U (zh) |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 |
CN112153179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217814524U (zh) | 铰链 | |
CN115126767A (zh) | 一种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及终端 | |
CN114738370B (zh) | 折叠设备转动组件及折叠设备 | |
WO2024099088A1 (zh)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6044966U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CN116857274A (zh)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3638961B (zh) | 一种可360°折叠的铰链机构及其折叠显示终端 | |
CN217814513U (zh) |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 |
KR100506380B1 (ko) | 휴대용 표시장치 | |
CN102035908A (zh) |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 |
CN220302544U (zh) |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217081099U (zh) |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 |
CN114658754B (zh) | 一种应用于可折叠电子产品的内折叠铰链 | |
CN219366568U (zh) | 一种一键开启与自由停靠并存的铰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