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908A -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908A
CN102035908A CN2009102079002A CN200910207900A CN102035908A CN 102035908 A CN102035908 A CN 102035908A CN 2009102079002 A CN2009102079002 A CN 2009102079002A CN 200910207900 A CN200910207900 A CN 200910207900A CN 102035908 A CN102035908 A CN 102035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inge
portable terminal
terminal machine
articulat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79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世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ESCOP CO Ltd
Prexc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ESCO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ESCO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ESCO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5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支架,具有夹设在第一铰臂内的第一外壳,并固定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第二铰支架,具有夹设在第二铰臂内的第二外壳,并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上;铰轴,夹设在第一外壳内,并插接于第二外壳内,且在第一外壳内壁止挡住,并通过紧固单元固定设置在第二外壳内;轴衬单元,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固定在第一外壳内壁,并可旋转地夹设在第二外壳内,其上设置有用来限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范围的止挡部;及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当第二本体旋转时,通过铰轴向第二本体提供旋转驱动力。

Description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特别涉及一种针对主体可把机盖上下旋转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非固定场所,边移动边用无线方式接受广播、通讯等服务时,一般使用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DMB手机等携带终端机。
所述携带终端机已经成为充分享受由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方便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之一,而移动电话已经广泛普及到从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到老人等各层人的生活中。
对于这种携带终端机来说,用各种方式来针对主体打开及关闭机盖。这种方式大致可分为折叠式、滑盖式及摆动式。
其中折叠方式则通过把携带终端机的机盖针对主体上下旋转,来达到机盖的开合动作。这种折叠式机盖使用方便,少出故障,可具有精炼的外观等等优点,因此是携带终端机主要使用的方式之一。
此时,折叠式携带终端机在主体上具有键盘或显示屏,显示屏在机盖上设置,机盖与主体相互对面的状态(即夹角为零度)下,可通过机盖的上下旋转来进行机盖的开合动作。
上述折叠式携带终端机通过铰接装置进行机盖的开合动作,而对每个制造商来说,所述铰接装置被制作成各种不同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这种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包括外壳、旋转凸轮、移动凸轮、弹性件及铰轴等结构,而通过这些结构的相互作用,可把机盖按预定的角度开放或关闭。
具有如上铰接装置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在主体和机盖中其中一个的上端两侧上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铰臂,并在另一个的上端中间具有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铰臂之间的第二铰臂。
其中,所述铰接装置连接到所述一对第一铰臂中的其中一个和第二铰臂的一侧,而另一个第一铰臂与第二铰臂的另一侧上虚设有转轴。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铰接装置连接到某一个第一铰臂和第二铰臂一侧上,因此在针对主体开合机盖时会导致第二本体的游动,并由此而降低铰接装置的耐久性及可靠性,且导致各个部件组装工作的复杂性。不仅如此,由于机盖与主体之间的结合部分中铰接装置所占空间比较大,因此不适合在携带终端机的小型化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可用简单的结构组装在由两个部分构成、并设置在主体和机盖的结合部位上的铰臂上。
为此,本发明一个发明构思所提供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所述折叠式携带终端机具有作为主体的第一本体和作为机盖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可上下转动,所述铰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本体上端一侧的第一铰臂与所述第二本体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铰臂相连,包括:i)第一铰支架,具有夹设在所述第一铰臂内的第一外壳,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ii)第二铰支架,具有夹设在所述第二铰臂内的第二外壳,并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上;iii)铰轴,夹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并插接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止挡住,并通过紧固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iv)轴衬单元,在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并可旋转地夹设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其上设置有用来限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范围的止挡部;及v)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内,当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时,通过所述铰轴向所述第二本体提供旋转驱动力。
所述铰轴可在其一端上设置有向边缘外侧突出的环状止挡突起,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铰轴可在两端之间设置有供连接器线缆通过的贯通槽。
所述第一外壳可在其内壁上设置有同所述止挡突起卡合的台阶。
所述轴衬单元可由夹设在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插入部与夹设在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插入部构成。
所述止挡部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边界处。
所述第一插入部可设置有可同所述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结合槽相结合的至少一个结合突起。
所述第一外壳可在与所述第二外壳面对的边缘端上设置有第一突起。
所述第二外壳可在与所述第一外壳面对的边缘端上设置有第二突起。
所述止挡部可具有用来限制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范围的卡合凸部,并于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突设成肋条状。
所述止挡部可包括:第一肋条,用于在所述卡合凸部的一侧安置所述第一突起;第二肋条,通过所述卡合凸部与所述第一肋条一体相连,用于在所述卡合凸部的另一侧安置所述第二突起,且形成与所述第二本体的旋转范围相应的轨迹。
所述紧固单元可包括:绝缘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铰轴;结合螺栓,结合到所述绝缘体。
所述第一外壳可设置有同所述贯通槽连接的第一狭缝。
所述第二外壳可设置有同所述第一狭缝连接的第二狭缝,所述轴衬单元设置有同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连接的第三狭缝。
所述轴衬单元可设置有同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连接的第三狭缝。
所述铰接组件可包括:固定凸轮,夹设及固定到所述铰轴的一端;移动凸轮,可滑动地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并与所述固定凸轮接触;主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向所述移动凸轮施加弹性压力;挂钩件(hook),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用来支承所述主簧。
所述挂钩件可包括:本体,用来支承所述主簧;一对挂钩,向所述本体两侧突设,并结合到第一外壳上。
所述固定凸轮可夹设在所述铰轴一端的安装槽内。
所述固定凸轮可设置有可结合到所述安装槽底面的第一固定槽内的一对第一固定突起。
所述固定凸轮可设置有可结合到所述安装槽内壁上的第二固定突起上的一对第二固定槽。
所述固定凸轮可一体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可与所述挂钩件结合,并且供所述移动凸轮套设。
所述铰接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副簧,所述副簧安装在所述杆体上,向所述移动凸轮施加弹性压力。
所述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可包括:第一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用来支承所述铰轴的另一侧端部;第二衬套,设置在所述铰轴的一端上,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支持所述铰轴的旋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不应用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3及图4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的剖面结构图。
图6a至图6e是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可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以下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并在通篇说明书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要素。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出现的各结构要素的尺寸及厚度都是随意性的,并不能据此限定本发明。
为了清楚表示各部分及区域,附图中的厚度是经过放大表示的。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所夸张了附图中的一些局部及区域的厚度。
图1及图2是本发明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3及图4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剖面结构图。
如图所示,可应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铰接装置100的携带终端机1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可执行语音/视频通话、短讯传送等移动通信的基本功能,并能接受数据输入或DMB、运动图像、游戏等多媒体服务。
这种携带终端机1包括作为主体使用的第一本体2及作为机盖使用的第二本体3。
所述携带终端机1基本上可以是第二本体3相对于第一本体2上下旋转,从而进行第二本体3的开合动作的上下旋转式(业界中通常叫做“折叠式”)的一般手机。
其中,所述携带终端机1在第一本体2的前面具有键盘(未图示),在第二本体3的前面具有与第一本体2的键盘相对的液晶面板或触摸屏等显示屏(未图示)。
上述携带终端机1为了安装将在后面叙述的本实施例铰接装置100,在第一本体2上设置有第一铰臂5,第二本体3设置有第二铰臂6。
以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合在一起,从而两者间的夹角为零度时为基准时,所述第一铰臂5在第一本体2的上端一侧(附图中是上端右侧)从所述第一本体2的侧面开始沿宽度方向形成,其大体上具有所述第一本体2的宽度一半的长度。
以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合在一起,从而两者间的夹角为零度时为基准时,所述第二铰臂6在第二本体3的上端另一侧(附图中是上端左侧)从所述第二本体3的侧面开始沿宽度方向形成,其大体上具有所述第二本体3的宽度一半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铰臂5及第二铰臂6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均具有内部空间,且两者相对,而且具有向中心一侧的端部开放的结构。
前述说明中举例的是,应用本发明铰接装置100的携带式终端机1为一般手机的情况,但本发明铰接装置100可应用到PDA、PMP、智能电话、掌上电脑、MP3/MP4播放机、游戏机、上网本(NETBOOK)、笔记本电脑等携带式电器电子产品中。
这种携带式电器电子产品可具有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 Access)模块、蓝牙模块、红外线通信模块(IrDA)、有无线网卡(LANcard)等预定通信模块,可具备能够执行游戏项目等多媒体再生功能的预定微处理器。
下面,详细说明可应用到上述折叠式携带终端机1上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铰接装置100。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100和第一本体2的第一铰臂5及第二本体3的第二铰臂6相连。
这种铰接装置100基本上具有第一铰支架110、第二铰支架210、铰轴310、轴衬单元410及铰接组件510。下面对每个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支架110设置在第一本体2的第一铰臂5上,并与第一本体2固定。
所述第一铰支架110夹设在第一铰臂5中,其上一体成型有部分插设在第二本体3的第二铰臂6中的第一外壳111。所述第一外壳111是两端开放的圆筒状中空壳体。
此时,所述第一外壳111在将在后面叙述的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以一定长度突出的第一突起113。
而且在所述第一外壳111上,从一侧边缘端开始朝向另一端处开设有第一狭缝115,所述第一狭缝115具有预定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铰支架110与第一外壳111相连,并具有可结合到第一本体2的一对第一结合臂117。
所述第一结合臂117与第一外壳111一体相连,同时具有朝所述第一外壳111的两侧伸长的形状,并具有可供螺栓结合的第一螺孔1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支架210安装在第二本体3的第二铰臂6上,并固定到第二本体3。
所述第二铰支架210上一体成型有可供夹设在第二铰臂6中的第二外壳211,而所述第二外壳211是两端开放的中空圆筒状壳体。
此时,所述第二外壳211在与第一铰支架110的第一外壳111相对的一侧边缘端上设置有以预定长度突出的第二突起213。
而且,所述第二外壳211上设置有从一侧边缘端朝向另一侧边缘端开设的第二狭缝215,所述第二狭缝215与前述第一狭缝115连接并具有预定长度。
其中,所述第二铰支架210与第二外壳211相连,并具有可结合到第二本体3的一对第二结合臂217。
所述第二结合臂217与第二外壳211一体连接,同时向所述第二外壳211的正下方及一侧方向伸长,并具有供螺栓结合的第二螺孔2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轴310用来连接第一铰支架110与第二铰支架210,并用来支持第二本体3对第一本体2的相对旋转。
所述铰轴310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棒状物,其从第一外壳111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外壳111内,并从第二外壳21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外壳211内。
上述铰轴310可在第一外壳111的内壁被挡住,并通过将在后面叙述的紧固单元910固定安装到第二外壳211内。
为此,所述铰轴310在其一侧端部上设置有用来在第一外壳111内壁止挡的止挡突起311,所述止挡突起311被构成为从所述铰轴310的所述一侧端部边缘向外突出的环形构件。
如此所述铰轴310通过止挡突起311在第一外壳111的内壁止挡住,为此,第一外壳111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止挡突起311配合的台阶121。
而且,所述铰轴310的另一侧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孔313,以便所述铰轴310通过紧固单元910结合到第二外壳211上。
而且,所述铰轴310在两侧端部之间设置有贯通槽315,所述贯通槽315可供电性连接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的电器电子元件(未图示)的连接器线缆(未图示)通过。
其中,所述连接器线缆可包括柔性电路板(FPCB)、微细同轴线(MCX,Micro Coaxial Cable),所述贯通槽315与前述第一外壳111的第一狭缝115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衬单元410在第一铰支架110的第一外壳111与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之间用来支持第一铰支架110与第二铰支架210在第二本体3的转动下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轴衬单元410为圆筒状,其在第一铰支架110的第一外壳111与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之间固定在第一外壳111的内壁上,并可旋转地夹设在第二外壳211内。
为此,所述轴衬单元410包括插入第一外壳111内的第一插入部411、同所述第一插入部411一体连接并插入第二外壳211内的第二插入部412。
所述第一插入部411在相互面对的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211中插到第一外壳111内,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111的内壁。
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411上设置有多个结合突起413,所述多个结合突起413可同第一外壳111内壁上的一对结合槽131相结合,这些结合突起413在第一插入部411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相隔180度距离设置。
而且,所述第二插入部412在相互面对的第一外壳111及第二外壳211中插到第二外壳211内部,并于所述第二外壳内部可自由旋转。
而且,所述轴衬单元410从其对应第二外壳211的一侧端部向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狭缝431,所述第三狭缝431同所述第一外壳111的第一狭缝115及第二外壳211的第二狭缝215相连。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衬单元410具有用来限制第二本体3相对于第一本体2的旋转范围的止挡部451。
即,所述止挡部451在第二铰支架210随着第二本体3的旋转,相对于第一铰支架110旋转时,限制和第二本体3的旋转范围相随的第二铰支架210的旋转范围。
这种止挡部451在轴衬单元410中一体形成在第一插入部411与第二插入部412的边界处。
所述止挡部451具有用来限制携带终端机1的第二本体3的旋转范围,即第二铰支架210的旋转范围的卡合凸部453,并从第一插入部411与第二插入部412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突设成肋条状。
具体来说,所述止挡部451从第一插入部411与第二插入部412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突设成肋条状,同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高度差而形成卡合凸部453。
这种止挡部451包括第一肋条461与第二肋条471,第一肋条461在第一插入部411及第二插入部412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一定区域内,并用来安置前述第一外壳111的第一突起113。
而且,所述第二肋条471通过卡合凸部453同所述第一肋条461一体连接,其在第一插入部411与第二插入部412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一定区域内,并用来安置前述第二外壳211的第二突起213,且形成与第二本体3的旋转范围相应的轨迹。
此外,前述紧固单元910用来把铰轴310的另一侧端结合到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内,其具有常规的楔锚固装置(wedge anchor)组装结构。
这种紧固单元910包括绝缘体911、结合螺栓913,绝缘体911在铰轴310的另一侧端部插入第二外壳211内,而且所述另一侧端部的连接孔313与第二外壳211上的孔231对齐的状态下,通过该孔231及连接孔313穿入。
所述结合螺栓913在所述绝缘体911插入所述第二外壳211的孔231与铰轴310的连接孔313内的状态下,螺合在所述绝缘体911上。
即,当结合螺栓913螺合到绝缘体911上时,所述绝缘体911压迫所述孔231和连接孔313的内周面,因此铰轴310可牢固结合到第二外壳21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组件510是用来在所述第二本体3相对于第一本体2旋转时,通过铰轴310向所述第二本体3提供旋转驱动力的,其设置在第一铰支架110的第一外壳111内。
这种铰接组件510包括:固定凸轮511、移动凸轮521、主簧531、副簧541及挂钩件551。
所述固定凸轮511插设及固定在铰轴310的一侧端部,当第二铰支架210随第二本体3旋转时,结合在所述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上的铰轴310也随之旋转,因此所述固定凸轮511也可用旋转凸轮定义。
所述固定凸轮511夹设及固定在铰轴310一端上的安装槽331内。
为此,所述固定凸轮511具有一对第一固定突起513,所述第一固定突起513可结合到设置在安装槽331底面的第一固定槽333内。第一固定突起513具有圆柱形结构,突设在固定凸轮511的一侧上,并夹设在安装槽331的第一固定槽333中。
而且,所述固定凸轮511具有一对第二固定槽515,所述第二固定槽515可结合到设置在安装槽331内壁的第二固定突起335,第二固定槽515设置在固定凸轮511的外周面上。
而且,所述固定凸轮511的另一侧边缘上设置有一对第一凸轮突起517,所述一对第一凸轮突起517以180度间距相隔设置,第一凸轮突起517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具有预定长度的杆体519。
移动凸轮521设置在第一外壳111内部,其套接在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上,并可滑动地结合到第一外壳111的内壁。
为此,在移动凸轮521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第一外壳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滑动突起523。而在第一外壳111的内壁,设置有供所述滑动突起523结合的滑动槽151。
而且,所述移动凸轮521在和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同所述第一凸轮突起517凸轮接触的一对第二凸轮突起525。所述一对第二凸轮突起525设置在供所述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插设的孔的边缘处,并且两第二凸轮突起之间相隔180度。
所述主簧531用来在第一外壳111的内侧对移动凸轮521施加弹性压力,其在移动凸轮521被插设在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上的状态下套设在所述杆体519上。
所述主簧531为压缩盘簧,套接在杆体519上,并由移动凸轮521支承,其一端受到将在后面叙述的挂钩件551的支承,另一端受到移动凸轮521的支承。
所述副簧541用来辅助主簧531的压缩盘簧,在第一外壳111内部对移动凸轮521施加弹性压力。其在主簧531内侧套设在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上,其一端受到将在后面叙述的挂钩件551的支承,另一端受到移动凸轮521的支承。
挂钩件551结合到第一铰支架110中第一外壳111的另一侧端部,并用来支承所述主簧531及所述副簧541。
所述挂钩件551包括支承主簧531及副簧541的本体555、在所述本体555两侧突出并与第一外壳111卡合的一对挂钩557组成。
所述本体555在中央部分设置有供所述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插入的结合孔553。
而且,所述挂钩557在本体555的两侧边缘向所述本体555所处平面方向延伸后,向第一外壳111的内侧弯折,具有可卡合在第一外壳111的挂钩突起558。
为了把挂钩557像以上所述那样卡合在第一外壳111上,在第一外壳111上设置有挂钩槽161,所述挂钩槽161供所述挂钩557的各挂钩突起558卡合。
未进行说明的图中附图标记610表示设置在第二外壳211内部、用来支承铰轴310另一端的第一衬套;附图标记710表示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设置在铰轴310的一端、用来支承所述铰轴310在第一外壳111中的旋转。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100的工作方式。
首先,本实施例把携带终端机1的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相对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零度)的关闭模式设置为起始点。
在所述关闭模式中,如图6a所示,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处于紧密贴合在移动凸轮521中第二凸轮突起525的倾斜段的状态。
因此,通过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力,所述固定凸轮511接受第一凸轮突起517与第二凸轮突起525相啮合方向的旋转力。
由此在关闭模式下,随着固定凸轮511接受朝第二本体3的关闭方向的旋转力,作为机盖使用的第二本体3根据所述旋转力,对第一本体2提供预定扭矩的预压。
结果,当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关闭成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即使携带终端机1的位置变更,也可以通过所述预压,防止第二本体3在第一本体2的自体重量作用下张开等现象,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携带终端机1的商品性。
在如上关闭状态下,若把第二本体3向上旋转一定区域,则第二铰支架210随所述第二本体3一起旋转,而结合在所述第二铰支架210的第二外壳211内的铰轴310也一起旋转,固定凸轮511也跟着所述铰轴310旋转。
此时,如图6b所示,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在紧贴在移动凸轮521的第二凸轮突起525倾斜段的状态下,滑(slip)到第二凸轮突起525的拐点(point of inflection)处。
据此,所述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直到第二凸轮突起525的拐点处为止对移动凸轮521施加压力,而如图6c所示,移动凸轮521随之会最大限度地压缩主簧531及副簧541,并沿着固定凸轮511的杆体519移动。
在上述状态下,若使用者对第二本体3稍微加大向上作用力,就会根据和前述作用相同的作用,使铰轴310进一步旋转,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就会脱离第二凸轮突起525的拐点。
此时,固定凸轮511的第一凸轮突起517在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以与第二凸轮突起525的倾斜段紧贴的状态滑到第二凸轮突起525的低谷部分并与之相配(如图6d所示)。
在此过程中,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性复原力将作为通过固定凸轮511使铰轴310旋转的旋转驱动力发挥作用,移动凸轮521通过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性复原力返回到起始位置。
因此,所述固定凸轮511将接受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性复原力以作为旋转驱动力,而由于固定凸轮511固定在铰轴310上,所述铰轴310将通过固定凸轮511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
结果,在本过程中随着铰轴310通过主簧531及副簧541的弹性复原力而向上自动旋转,所述第二本体3也会针对第一本体2以预定角度完全开放。
另外,在如上作用下开放的第二本体3,在本实施例中轴衬单元410的止挡部451的作用下其旋转范围受到限制。而如图6e所示,在第二本体3向上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外壳211的第二突起213在止挡部451的第二肋条471上形成一旋转轨迹后被止挡在卡合凸部453上,并由此而其旋转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如上面所述那样,在第二本体3相对于第一本体2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下关闭第二本体3时,其工作顺序与前述说明相反,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正如以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100连接到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本体2的第一铰臂5及第二本体3的第二铰臂6上,因此在相对于第一本体2开合第二本体3时,可明显地减少第二本体3的游动现象,而且总体组装变得简单,可以实现携带终端机1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来限制第二本体3对第一本体2旋转范围的止挡部451设置在用来支持第一铰支架110及第二铰支架210旋转的轴衬单元410,无需在第一铰支架110及第二铰支架210、铰轴310上设置用来限制其旋转范围的限制装置,因此可以节省全体构件的材料费,并可以简化这些构件的制作工作。
而且,本实施例通过铰轴310连接第一铰支架110与第二铰支架210,并通过紧固单元910紧固铰轴310,因此可以简化组装工作,同时可以提高整体装置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铰轴310被构成为棒状物,因此可以增加随第二本体3的旋转而旋转的轴强度,而且可通过以单触方式(One touch)结合到第一外壳111上的挂钩件551在第一外壳111内安装铰接组件510,因此凸轮、弹簧等铰接组件510的安装工作变得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连接到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第一本体的第一铰臂及第二本体的第二铰臂,因此在相对于第一本体开合第二本体时,可明显地减少第二本体的游动现象,而且总体组装变得简单,可以实现携带终端机的小型化。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来限制第二本体对第一本体旋转范围的止挡部设置在用来支持第一铰支架及第二铰支架旋转的轴衬单元上,无需在铰支架、铰轴上设置用来限制旋转范围的限制装置,因此可以节省全体构件的材料费,并可以简化这些构件的制作工作。
而且,本实施例通过铰轴连接第一铰支架与第二铰支架,并通过紧固单元紧固铰轴,因此可以简化组装工作,同时可以提高全部装置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铰轴被构成为棒状物,因此可以增加随第二本体的旋转而旋转的轴强度,而且可通过以单触方式结合到第一外壳上的挂钩件在第一外壳内安装铰接组件,因此凸轮、弹簧等铰接组件的安装工作变得更加容易。
上面结合附图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中具有一般技术常识的技术人员均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并进行具有等同效果的实施例。这些变更及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所述折叠式携带终端机具有作为主体的第一本体和作为机盖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可上下转动,所述铰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本体上端一侧的第一铰臂与所述第二本体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铰臂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支架,具有夹设在所述第一铰臂内的第一外壳,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
第二铰支架,具有夹设在所述第二铰臂内的第二外壳,并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上;
铰轴,夹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并插接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止挡住,并通过紧固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
轴衬单元,在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并可旋转地夹设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其上设置有用来限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范围的止挡部;及
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内,当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时,通过所述铰轴向所述第二本体提供旋转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轴在其一端上设置有向边缘外侧突出的环状止挡突起,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并在两端之间设置有供连接器线缆通过的贯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在其内壁上设置有同所述止挡突起卡合的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衬单元由夹设在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插入部与夹设在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插入部构成,
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边界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设置有可同所述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结合槽相结合的至少一个结合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在与所述第二外壳面对的边缘端上设置有第一突起;
所述第二外壳在与所述第一外壳面对的边缘端上设置有第二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具有用来限制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范围的卡合凸部,并于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的边界处,沿圆周方向突设成肋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
第一肋条,用来在所述卡合凸部的一侧安置所述第一突起;
第二肋条,通过所述卡合凸部与所述第一肋条一体连接,用来在所述卡合凸部的另一侧安置所述第二突起,且形成与所述第二本体的旋转范围相应的轨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
绝缘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铰轴;
结合螺栓,结合到所述绝缘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同所述贯通槽连接的第一狭缝,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同所述第一狭缝连接的第二狭缝,所述轴衬单元设置有同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连接的第三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
固定凸轮,夹设及固定到所述铰轴的一端;
移动凸轮,可滑动地结合到所述第一外壳内壁,并与所述固定凸轮接触;
主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向所述移动凸轮施加弹性压力;
挂钩件,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上,用来支承所述主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件包括:
本体,用来支承所述主簧;
一对挂钩,向所述本体两侧突设,并结合到第一外壳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轮夹设在所述铰轴一端的安装槽内,并设置有可结合到所述安装槽底面的第一固定槽内的一对第一固定突起,且设置有可结合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壁上的第二固定突起上的一对第二固定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轮上一体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可结合到所述挂钩件,并且供所述移动凸轮套设。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进一步包括副簧,所述副簧安装在所述杆体上,向所述移动凸轮施加弹性压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衬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用来支承所述铰轴的另一侧端部;
第二衬套,设置在所述铰轴的一端上,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支持所述铰轴的旋转。
CN2009102079002A 2009-10-06 2009-11-06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Pending CN1020359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94830 2009-10-06
KR1020090094830A KR101023495B1 (ko) 2009-10-06 2009-10-06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908A true CN102035908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2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9002A Pending CN102035908A (zh) 2009-10-06 2009-11-06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86016B2 (zh)
KR (1) KR101023495B1 (zh)
CN (1) CN10203590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609A (zh) * 2012-12-19 2014-06-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
CN113359949B (zh) * 2020-03-04 2022-03-1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及其可携式电子设备
TWI751754B (zh) * 2020-10-23 2022-01-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9183A1 (ja) * 2002-12-25 2004-07-15 Nokia Corporation 角度保持機能付ヒンジ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200622019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790089B1 (ko) * 2005-08-23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토퍼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6776A (en) * 1997-05-07 1999-10-19 Strawberry Corporation Hinge device
US7006853B2 (en) * 2001-08-24 2006-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tary typ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JP3906702B2 (ja) * 2002-02-12 2007-04-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20040041909A (ko) * 2002-11-12 2004-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 스토퍼가 구비된 폴더형 단말기
JP4583307B2 (ja) * 2003-07-28 2010-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TWM250024U (en) * 2003-11-07 2004-11-11 Fih Co Ltd Hinge assembly
WO2005099232A2 (en) * 2004-03-30 2005-10-20 Amphenol-T & M Antennas Dual axis hinge for handheld device
TWM262965U (en) * 2004-04-09 2005-04-21 Fih Co Ltd Hinge structure
KR100617688B1 (ko) * 2004-05-19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TWI239751B (en) * 2004-05-28 2005-09-11 Benq Corp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46646C (zh) * 2005-05-13 2008-12-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140008B (zh) * 2006-09-05 2012-1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KR200439610Y1 (ko) * 2007-02-14 2008-04-21 (주) 프렉코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식 덮개 개폐장치
KR100912611B1 (ko) * 2007-11-02 2009-08-17 (주)엘티엠에이피 휴대폰 자동 힌지모듈
KR100941953B1 (ko) * 2007-12-05 2010-02-12 주식회사 케이에이치바텍 폴더형 원터치 힌지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터치 폴더형휴대 단말기
CN101463861B (zh) * 2007-12-21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应用铰链机构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9183A1 (ja) * 2002-12-25 2004-07-15 Nokia Corporation 角度保持機能付ヒンジ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200622019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790089B1 (ko) * 2005-08-23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토퍼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23495B1 (ko) 2011-03-21
US20110078876A1 (en) 2011-04-07
US8186016B2 (en) 2012-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0029062A1 (zh)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CN11215317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KR101139866B1 (ko) 폴딩 방식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JP2022518937A (ja) 回動接続アセンブリ及び折り畳み式端末機器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2509197U (zh)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8646152B2 (en) Transversely movable hinge and folding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12081815A (zh)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2128221A (zh)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215317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8194496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铰链机构
CN112901649A (zh) 一种三段式内折叠铰链
CN11224305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958338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CN114810803A (zh) 转轴机构和折叠显示设备
CN102035908A (zh) 折叠式携带终端机用的铰接装置
KR101180416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CN112178042A (zh)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5126767A (zh) 一种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及终端
CN202790058U (zh) 一种转轴模组及具有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手机
CN209800522U (zh) 360度旋转转轴机构
CN101796737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转动铰链
CN218670174U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