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4887A -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4887A
CN116044887A CN202210762908.0A CN202210762908A CN116044887A CN 116044887 A CN116044887 A CN 116044887A CN 202210762908 A CN202210762908 A CN 202210762908A CN 116044887 A CN116044887 A CN 116044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base
hinge mechanism
connecting rod
rotat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29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4887B (zh
Inventor
杨德森
臧永强
霍国亮
吴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29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87B/zh
Priority to CN202311479128.6A priority patent/CN117646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包括基座、第一补偿组件及第二补偿组件。第一补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一滑杆及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第二补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二滑杆及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对于基座的厚度无需特殊要求,只需要满足基座自身最基本的结构强度以及与补偿组件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在设计阶段可以相应减小基座的布设空间,进而降低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使得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Description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铰链机构以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屏具有可弯曲的特性,目前已经被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上。此类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在不增加体积的基础上增大屏幕的尺寸,同时还具有高的占屏比和清晰度,比如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折叠后可以只有传统手机的大小,能够方便携带,而展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电脑的显示尺寸。这些特点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虽然柔性屏可以弯曲,但如果完全弯折呈现出直棱角状,则可能导致柔性屏永久变形或者丧失功能。因此,为了避免柔性屏损坏,在电子设备折叠后需要将柔性屏呈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态保持在壳体内,但是这样又会使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折叠路径与柔性屏的折叠路径出现长度差,从而需要采用特殊设计的铰链去补偿这部分路径差。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具有虚拟转轴的铰链去补偿壳体与柔性屏在折叠时的路径差,而为了形成虚拟转轴则需要占用较大的设置空间,由此导致铰链的整体厚度过大,这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相矛盾,因此其成为可折叠电子设备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能够代替传统的具有虚拟转轴的补偿臂而不再受到弧形滑条和弧形滑槽的尺寸限制,由此对于基座的厚度要求将变低,能够设计出厚度较小的铰链机构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补偿组件及第二补偿组件。
第一补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一滑杆及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
第二补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二滑杆及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
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通过设置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当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应用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上时,可以补偿电子设备的壳体相对于屏幕的路径差。相比较相关技术中的虚拟转轴式补偿臂,本申请中的补偿组件对于基座的布设空间要求较低,具体表现在:在相关技术中,基座需要预留足够的厚度去设置弧形滑条,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座与补偿组件之间是可以通过实体轴进行转动连接的,由此对于基座的厚度无需特殊要求,只需要满足基座自身最基本的结构强度以及与补偿组件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在设计阶段可以相应减小基座的布设空间,进而降低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使得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由于节省出了基座的一部分布设空间,其降低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或者,在不改变铰链机构厚度的前提下,可以为铰链机构的其他功能件让出基座所节省的布设空间,使得铰链机构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从而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此外,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由于基座与补偿组件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进行转动连接,使得补偿组件在旋转时不再受限于虚拟转轴的覆盖范围,能够在0-18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铰链机构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不仅可以适用于向内折叠的电子设备,还能够应用在向外折叠的电子设备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滑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口,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口内。
所述第二滑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口,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补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滑杆之间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通过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滑杆相连。
所述第二补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滑杆之间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滑杆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三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口内。
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端设有第四销轴,所述第四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销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前端,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时,所述第一滑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或者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移出。
所述第二连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销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前端,在所述第二活动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时,所述第二滑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或者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移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活动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五销轴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时,所述第三连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内或者从所述第三收容槽内移出。
所述第二活动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收容槽,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六销轴与所述第四收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动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时,所述第四连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四收容槽内或者从所述第四收容槽内移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相对两侧的边缘开设有第一豁槽和第二豁槽,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七销轴与所述第一豁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八销轴与所述第二豁槽的槽壁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连杆的边缘开设有第三豁槽,所述第三销轴设置于所述第三豁槽内。
所述第四连杆的边缘开设有第四豁槽,所述第四销轴设置于所述第四豁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铰链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相对于所述基座同步旋转的折叠同步组件,所述折叠同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惰轮及第二惰轮。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和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周向固定;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惰轮和所述第二惰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惰轮、所述第二惰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依次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九销轴,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有第三条形口,所述第九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条形口内。
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十销轴,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有第四条形口,所述第十销轴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条形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折叠同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面齿轮及第二面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面齿轮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面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为所述第一面齿轮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面齿轮相啮合的第一端面齿,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板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一端面齿挤压或者释放所述第一面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面齿轮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面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为所述第二面齿轮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板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二端面齿挤压或者释放所述第二面齿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面齿轮和所述第二面齿轮通过连接杆相连为一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旋转角度。
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旋转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铰链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屏幕的屏幕支撑组件,所述屏幕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屏幕支撑板及第三弹性件。
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二同步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二按压部,所述屏幕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随着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挤压或者释放所述屏幕支撑板,以使得所述屏幕支撑板与屏幕分离或者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过孔,紧固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屏幕支撑板连接,并将所述第三弹性件压缩设置于所述屏幕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屏幕以及上述的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屏幕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铰链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的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具有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的方向产生位移,进而可以补偿电子设备的壳体相对于屏幕的路径差。相比较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设备厚度,具体表现在: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中的铰链基座需要预留足够的厚度去设置弧形滑条,由此导致采用该铰链的电子设备的厚度比较大,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基座与补偿组件之间是可以通过实体轴进行转动连接的,不再受到弧形滑条和弧形滑槽的尺寸限制,从而在设计阶段可以相应减小基座的布设空间,进而降低了铰链机构的整体厚度,使得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也能够进行轻薄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铰链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图3中的铰链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采用图6中的铰链机构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一例的爆炸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在进一步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基座;11、第一支架;111、第二限位部;112、第四限位部;113、过孔;12、第二支架;13、第一豁槽;131、第七销轴;14、第二豁槽;141、第八销轴;
20、第一连接板;21、第九销轴;22、第一限位部;23、第一端面齿;30、第二连接板;31、第十销轴;32、第三限位部;33、第二端面齿;
40、第一补偿组件;41、第一连杆;411、第一销轴;412、第一收容槽;42、第一滑杆;421、第一条形口;43、第一活动板;431、第三条形口;432、第三收容槽;44、第三连杆;441、第三销轴;442、第五销轴;443、第三豁槽;
50、第二补偿组件;51、第二连杆;511、第二销轴;512、第二收容槽;52、第二滑杆;521、第二条形口;53、第二活动板;531、第四条形口;532、第四收容槽;54、第四连杆;541、第四销轴;542、第六销轴;543、第四豁槽;
61、第一传动轴;62、第二传动轴;63、第一齿轮;64、第二齿轮;65、第一惰轮;66、第二惰轮;67、第一弹性件;68、第二弹性件;691、第一面齿轮;692、第二面齿轮;693、连接杆;
71、第一同步轮;711、第一按压部;72、第二同步轮;721、第二按压部;73、屏幕支撑板;74、第三弹性件;75、紧固件;
81、补偿臂;811、弧形滑槽;812、弧形滑条;813、条形口;82、连接臂;821、销轴;100、铰链机构;101、防尘保护盖;200、第一壳体;300、第二壳体;400、屏幕;401、胶黏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柔性屏顾名思义就是柔软的屏幕,其制造原理是将屏幕基材由原来的刚性材料(如玻璃)替换为柔性材料(如塑料)。柔性屏虽然具有可弯曲的特性,但是如果完全弯折呈现出直棱角状,则可能导致柔性屏永久变形或者丧失功能。因此,为了避免柔性屏损坏,在电子设备折叠后需要将柔性屏呈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态保持在壳体内。
图1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和位于上方的屏幕400,在该可折叠电子设备由展平状向折叠状弯曲过程中,屏幕400的折叠处,也就是图2中的A处,是以一定曲率半径R的圆弧形态而弯曲的,而图2中A处的虚线部分则是假设屏幕400以直棱角状弯折时的形态。
假设屏幕400以直棱角状弯折,则屏幕400的弯折路径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折叠路径等长,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路径差为0。若屏幕400以圆弧形态弯曲,屏幕400的弯曲路径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折叠路径并不等长,并且假设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屏幕400会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最末端(图2中的B处)延伸出,延伸出的这部分长度就是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路径差,总长大概为4R-πR,其计算过程如下:
屏幕400的圆弧部分长度为:2πR/2=πR;
虚线部分长度为:R+2R+R=4R;
路径差为虚线部分长度减去圆弧部分长度,即4R-πR。
在实际情况中,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当然不会以非连接的状态安装,屏幕400也不可能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最末端延伸出,但是路径差却是客观存在的。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具有特殊设计的铰链去补偿,在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折叠时,能够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对于铰链向外位移一段距离,以补偿上述的路径差,具体介绍如下。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铰链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图3中的铰链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具有虚拟转轴的铰链,去补偿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路径差。具体地,该铰链包括基座10、通过虚拟转轴与基座10转动连接的补偿臂81以及通过同步齿轮组与基座10转动连接的连接臂82。两个补偿臂81分别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固定连接,补偿臂81的底部设置有形状为圆弧形滑槽811,基座10上对应该弧形滑槽811设置有形状为圆弧形滑条812,弧形滑条812可沿着弧形滑槽811滑动并且滑动轨迹呈圆弧形状,由此使得补偿臂81能够以弧形滑条812与弧形滑槽811组成的虚拟转轴而相对于基座10转动。此外,连接臂82上还设置有销轴821,补偿臂81上开设有可容纳销轴821转动以及使销轴821伴随滑动的条形口813,使得补偿臂81在旋转时通过条形口813拖动销轴821,从而使得连接臂82也伴随补偿臂81旋转,并且在同步齿轮组的作用下使两侧连接臂82同步旋转。
如图4所示,在电子设备和铰链处于展平状态时,补偿臂81和连接臂82呈水平状,销轴821位于条形口813的末端部,且销轴821的中心到补偿臂81最末端的距离为L。用户通过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折叠铰链,并将铰链折叠成如图5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补偿臂81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基座10产生了相对位移距离d,从而补偿了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路径差。对于位移距离d的理解,以销轴821为参照物可以看出,在展平状态时销轴821位于条形口813的最右端,销轴821的中心到补偿臂81最末端的距离为L,在折叠状态时补偿臂81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使得销轴821位于条形口813的中部,此时销轴821中心到补偿臂81最末端的距离为L+d,其中d就是补偿臂81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基座10产生的位移,这部分位移距离作用在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上,便能够补偿屏幕400与壳体的路径差。
可见,相关技术中的铰链,为了补偿屏幕400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路径差,需要设计具有虚拟转轴的补偿臂81,而虚拟转轴是通过在基座10和补偿臂81上分别设置弧形滑条812和弧形滑槽811所形成的,其中弧形滑条812和弧形滑槽811的尺寸决定了补偿臂81相对于基座10的位移量,若弧形滑条812和弧形滑槽811的尺寸(曲率半径)过小,则无法提供足够的补偿位移量,若尺寸(曲率半径)过大,则需要在基座10的厚度方向占用较大的空间,这使得铰链的整体厚度过大,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100,通过设置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能够代替传统的具有虚拟转轴的补偿臂81而不再受到弧形滑条812和弧形滑槽811的尺寸限制,由此对于基座10的厚度要求将变低,能够设计出厚度较小的铰链机构100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现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铰链机构100及电子设备。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是采用图6中的铰链机构100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6、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链机构100,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屏幕400、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其中,屏幕400位于两端的部分设置胶黏剂401分别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粘接固定,屏幕400的中部区域则不设置胶黏剂401。屏幕400可以是整体都可折叠的柔性屏,或者,屏幕400还可以由中部区域是可折叠的柔性屏以及两端部分是刚性屏的组合,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具体地,该铰链机构100包括基座10、以及设置在基座10两侧的第一补偿组件40和第二补偿组件50。
第一补偿组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41、第一滑杆42及第一活动板43。第一连杆41的一端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第一活动板43与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第一活动板43能够相对于基座10旋转并且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其中,第一活动板43用于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200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动板4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一活动板43能够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从而为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进行补偿。
第一补偿组件4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7所示,在电子设备和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一活动板43、第一滑杆42以及第一连杆41均处于水平状,如图8所示,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机构100时,通过第一壳体200带动第一活动板43,第一活动板43在动作的过程中围绕着与第一滑杆42的连接点旋转,第一滑杆42则围绕着与第一连杆41的连接点旋转,与此同时,屏幕400的中部区域被第一活动板43以圆弧形态进行弯曲,在弯曲时屏幕400的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从而顺势带动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基座10向上位移,同时第一壳体200又顺势带动第一活动板43在第一滑杆42上滑动,并且拉拽第一滑杆42相对于第一连杆41滑动,待第一活动板43和第一连杆41分别滑动至第一滑杆42的两端为止,从而补偿了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第二补偿组件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杆51、第二滑杆52及第二活动板53。第二连杆51的一端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第二活动板53与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第二活动板53能够相对于基座10旋转并且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其中,第二活动板53用于与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300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二活动板53能够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从而为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进行补偿。
第二补偿组件5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7所示,在电子设备和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二活动板53、第二滑杆52以及第二连杆51均处于水平状,如图8所示,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机构100时,通过第二壳体300带动第二活动板53,第二活动板53在动作的过程中围绕着与第二滑杆52的连接点旋转,第二滑杆52则围绕着与第二连杆51的连接点旋转,与此同时,屏幕400的中部区域被第二活动板53以圆弧形态进行弯曲,在弯曲时屏幕400的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从而顺势带动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基座10向上位移,同时第二壳体300又顺势带动第二活动板53在第二滑杆52上滑动,并且拉拽第二滑杆52相对于第二连杆51滑动,待第二活动板53和第二连杆51分别滑动至第二滑杆52的两端为止,从而补偿了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此外,为了使得铰链机构100能够同步旋转,铰链机构100还可以包括折叠同步组件,该折叠同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和同步齿轮组,第一连接板20设有第九销轴21,该第九销轴21与第一活动板43上设置的第三条形口431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第二连接板30设有第十销轴31,该第十销轴31与第二活动板53上设置的第四条形口531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中的任一个连接板相对于基座10进行旋转时,通过同步齿轮组的转矩传递,可以驱动另一个连接板同步旋转,也就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同步旋转,以及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的同步旋转,具体描述可参见后述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现引入上述的折叠同步组件,并且以第九销轴21和第十销轴31作为参照物进行描述:如图7所示,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九销轴21位于第三条形口431的右端,该第九销轴21的中心到第一活动板43最末端的距离为L′,如图8所示,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活动板43被屏幕400和第一壳体200带动,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此时该第九销轴21的中心到第一活动板43最末端的距离为L′+d′,其中d′就是第一活动板43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基座10产生的位移,这部分位移补偿了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与之相似的,第二活动板53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基座10也可以产生位移d′,可补偿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通过设置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应用在可折叠电子设备上时,可以补偿电子设备的壳体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相比较相关技术中的虚拟转轴式补偿臂8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补偿组件对于基座10的布设空间要求较低,具体表现在:在相关技术中,基座10需要预留足够的厚度去设置弧形滑条812,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座10与补偿组件之间是可以通过实体轴(如后述实施例中的第七销轴131和第八销轴141)进行转动连接的,由此对于基座10的厚度无需特殊要求,只需要满足基座10自身最基本的结构强度以及与补偿组件的连接强度即可,从而在设计阶段可以相应减小基座10的布设空间,进而降低了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厚度,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如图3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基座10,为了布设弧形滑条812,基座10至少需要10cm的厚度。反观图6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座10,对于厚度并不需要特殊地要求,只需要满足其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能够满足与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52的连接强度即可,经模拟计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座10的厚度需要5cm左右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由于节省出了基座10的一部分布设空间,其降低了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厚度;或者,在不改变铰链机构100厚度的前提下,可以为铰链机构100的其他功能件让出基座10所节省的布设空间,使得铰链机构100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从而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由于基座10与补偿组件之间可以通过实体轴进行转动连接,使得补偿组件在旋转时不再受限于虚拟转轴的覆盖范围,能够在0-18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比如,不仅可以适用于向内折叠的电子设备,还能够应用在向外折叠的电子设备上。
需要说明的是,铰链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活动板43与第二活动板5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铰链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活动板43与第二活动板53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相对180度存在少许偏差,比如可以是170度、175度或者185度等。
可选地,第一滑杆42与第一连杆41的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一滑杆42可以是光杆和轴套的组件,轴套可沿着光杆滑动,并且轴套与第一连杆41通过转轴连接,从而使得光杆与第一连杆41形成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第一滑杆42可以是轨道和滑块组件,滑块可沿着轨道滑动,并且滑块与第一连杆41通过转轴连接,能够使轨道与第一连杆41形成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
可选地,第二滑杆52也可以是光杆和轴套的组件,轴套可沿着光杆滑动,并且轴套与第二连杆51通过转轴连接,从而使得光杆与第二连杆51形成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第二滑杆52还可以是轨道和滑块组件,滑块可沿着轨道滑动,并且滑块与第二连杆51通过转轴连接,从而使得轨道与第二连杆51形成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滑杆42与第一活动板43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方式详见后述实施例。
可选地,第二滑杆52与第二活动板53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方式详见后述实施例。
如前所述,第一滑杆42与第一连杆41之间、第二滑杆52与第二连杆51之间的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除了将第一滑杆42和第二滑杆52设置为光杆和轴套组件、轨道和滑块组件之外,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介绍了另一种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一滑杆4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口421,第一连杆41远离基座10的一端设有第一销轴411,第一销轴4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第二滑杆5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口521,第二连杆51远离基座10的一端设有第二销轴511,第二销轴5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销轴4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第二销轴5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使得第一连杆41与第一滑杆42、第二连杆51与第二滑杆52建立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该第一滑杆42和第二滑杆52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相比较采用光杆和轴套组件、轨道和滑块组件,第一销轴411和第二销轴511不容易卡死在对应的第一条形口421和第二条形口521内,使得滑动更顺畅,故障率较低。
可选地,第一连杆41呈长条状结构,第一销轴411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杆41的一侧壁上,第一销轴411穿过第一条形口421后在第一销轴411的末端套设销帽,使得第一销轴411限制在第一条形口421内防止脱出;或者,第一连杆41呈块状结构,在第一连杆41上开设豁槽,将第一滑杆42放置在豁槽内后穿设第一销轴411,使第一销轴411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
可选地,第二连杆51呈长条状结构,第二销轴511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杆51的一侧壁上,第二销轴511穿过第二条形口521后在第二销轴511的末端套设销帽,使得第二销轴511限制在第二条形口521内防止脱出;或者,第二连杆51呈块状结构,在第二连杆51上开设豁槽,将第二滑杆52放置在豁槽内后穿设第二销轴511,使第二销轴511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
如前所述,第一滑杆42与第一活动板43可以直接连接,第二滑杆52与第二活动板53可以直接连接,因此,可以将第一滑杆42与第一活动板43之间、第二滑杆52与第二活动板53之间也通过销轴和条形口进行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具体为: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滑杆42与第一活动板43可以直接连接,因此,在第一活动板43上设置第五销轴442,第五销轴442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使得第一活动板43和第一滑杆42之间直接可以进行相对转动和滑动;相应地,第二滑杆52与第二活动板53也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二活动板53上设置第六销轴542,第六销轴542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使得第二活动板53和第二滑杆52之间直接可以进行相对转动和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五销轴442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第六销轴542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使得第一活动板43与第一滑杆42、第二活动板53与第二滑杆52直接建立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该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滑动顺畅,故障率较低。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一例的爆炸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2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4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侧视图。图16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在进一步折叠后的示意图。图17是图10中提供的铰链机构100的侧视图。
如前所述,第一滑杆42与第一活动板43之间、第二滑杆52与第二活动板53之间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如图9所示,也就是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补偿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动板43与第一滑杆42之间的第三连杆44,第三连杆44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板43转动连接,第三连杆4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第一活动板43通过第三连杆44与第一滑杆42相连;第二补偿组件5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动板53与第二滑杆52之间的第四连杆54,第四连杆54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板53转动连接,第四连杆5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第二活动板53通过第四连杆54与第二滑杆52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补偿组件4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10、图11所示,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一活动板43、第三连杆44、第一滑杆42以及第一连杆41均处于水平状;如图12、图13所示,折叠铰链机构100时,通过第一壳体200(图中未示出)带动第一活动板43,第一活动板43在动作的过程中围绕着与第三连杆44的连接点旋转,第三连杆44则围绕着与第一滑杆42的连接点旋转,第一滑杆42则围绕着与第一连杆41的连接点旋转,第一连杆41则围绕着与基座10的连接点旋转,与此同时,屏幕400(图中未示出)的中部区域被第一活动板43以圆弧形态进行弯曲,在弯曲时屏幕400的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从而顺势带动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基座10向上位移,同时第一壳体200又顺势带动第一活动板43和第三连杆44向上位移,第三连杆44在第一滑杆42上滑动,并且拉拽第一滑杆42相对于第一连杆41滑动;如图14、图15所示,待第三连杆44和第一连杆41分别滑动至第一滑杆42的两端为止,从而补偿了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补偿组件5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10、图11所示,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二活动板53、第四连杆54、第二滑杆52以及第二连杆51均处于水平状;如图12、图13所示,折叠铰链机构100时,通过第二壳体300(图中未示出)带动第二活动板53,第二活动板53在动作的过程中围绕着与第四连杆54的连接点旋转,第四连杆54则围绕着与第二滑杆52的连接点旋转,第二滑杆52则围绕着与第二连杆51的连接点旋转,第二连杆51则围绕着与基座10的连接点旋转,与此同时,屏幕400的中部区域被第二活动板53以圆弧形态进行弯曲,在弯曲时屏幕400的末端具有向上延伸的趋势,从而顺势带动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基座10向上位移,同时第二壳体300又顺势带动第二活动板53和第四连杆54向上位移,第四连杆54在第二滑杆52上滑动,并且拉拽第二滑杆52相对于第二连杆51滑动;如图14、图15所示,待第四连杆54和第二连杆51分别滑动至第二滑杆52的两端为止,从而补偿了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和前述实施例相似的,为了便于理解,现引入折叠同步组件,并且以第九销轴21和第十销轴31作为参照物进行描述:如图11所示,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九销轴21位于第三条形口431的右端,该第九销轴21的中心到第一活动板43最末端的距离为L′,如图15所示,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活动板43被屏幕400和第一壳体200带动,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此时该第九销轴21的中心到第一活动板43最末端的距离为L′+d′,其中d′就是第一活动板43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基座10产生的位移,这部分位移补偿了第一壳体2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与之相似的,第二活动板53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基座10也可以产生位移d′,可补偿第二壳体300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
如图16、图17所示,若进一步折叠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还能够围设形成水滴状的空间,用于容纳屏幕400。
在第一活动板43与第一滑杆42之间增设第三连杆44,能够提高第一补偿组件40的自由度,使得第一活动板43的旋转及位移时更加顺畅而避免卡死。相应的,在第二活动板53与第二滑杆52之间增设第四连杆54,能够提高第二补偿组件50的自由度,使得第二活动板53的旋转及位移时更加顺畅而避免卡死。
可选地,第三连杆44与第一滑杆42的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前述的光杆和轴套组件、轨道和滑块组件。
可选地,第四连杆54与第二滑杆52的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前述的光杆和轴套组件、轨道和滑块组件。
除了光杆和轴套组件、轨道和滑块组件之外,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杆44远离第一活动板43的一端设有第三销轴441,第三销轴4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第四连杆54远离第二活动板53的一端设有第四销轴541,第四销轴5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
通过第三销轴4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条形口421内,第四销轴5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条形口521内,使得第三连杆44与第一滑杆42、第四连杆54与第二滑杆52建立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第三销轴441和第四销轴541分别能够顺畅地在第一条形口421和第二条形口521内转动及滑动,不易别住、卡死,故障率较低。
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一补偿组件40整体收拢在一起时,第一活动板43、第三连杆44、第一滑杆42以及第一连杆41可以层叠设置,但是这样会增加第一补偿组件40的厚度,相应地,第二活动板53、第四连杆54、第二滑杆52以及第二连杆51若层叠设置,同样会增加第二补偿组件50的厚度,这样会使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厚度增加。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厚度,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收容槽412,第一销轴411设置于第一收容槽412内且位于第一收容槽412的前端,在第一活动板4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一滑杆42能够收容于第一收容槽412内或者从第一收容槽412内移出;第二连杆5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收容槽512,第二销轴511设置于第二收容槽512内且位于第二收容槽512的前端,在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二滑杆52能够收容于第二收容槽512内或者从第二收容槽512内移出。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补偿组件4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10、图12、图14所示,在铰链机构100从展平态向折叠态过度时,第一活动板43将第三连杆44拖拽,第三连杆44再拖动第一滑杆42将第一滑杆42从第一收容槽412内移出;在铰链机构100从折叠态向展平态过度时,第一活动板43将第三连杆44推动,第三连杆44再推动第一滑杆42使第一滑杆42收容于第一收容槽412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补偿组件50的动作过程为:如图10、图12、图14所示,在铰链机构100从展平态向折叠态过度时,第一活动板43将第三连杆44拖拽,第三连杆44再拖动第一滑杆42将第一滑杆42从第一收容槽412内移出;在铰链机构100从折叠态向展平态过度时,第一活动板43将第三连杆44推动,第三连杆44再推动第一滑杆42使第一滑杆42收容于第一收容槽412内。
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一滑杆42和第二滑杆52分别对应收容于第一收容槽412和第二收容槽512内,使得第一滑杆42和第二滑杆52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不额外增加厚度,从而降低第一补偿组件40和第二补偿组件50对于厚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可以为铰链机构100的尺寸设计优化进一步提供便利。
此外,对于第三连杆44和第四连杆54,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收容槽,如图9所示,也就是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4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收容槽432,第三连杆44通过第五销轴442与第三收容槽432的槽壁转动连接,在第一活动板4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三连杆44能够收容于第三收容槽432内或者从第三收容槽432内移出;第二活动板5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收容槽532,第四连杆54通过第六销轴542与第四收容槽532的槽壁转动连接,在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第四连杆54能够收容于第四收容槽532内或者从第四收容槽532内移出。
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第三连杆44和第四连杆54分别对应收容于第三收容槽432和第四收容槽532内,使得第三连杆44和第四连杆54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不额外增加厚度,从而降低第一补偿组件40和第二补偿组件50对于厚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可以进一步降低铰链机构100的厚度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
为了便于实施和加工,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基座10相对两侧的边缘开设有第一豁槽13和第二豁槽14,第一连杆41通过第七销轴131与第一豁槽13的槽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1通过第八销轴141与第二豁槽14的槽壁转动连接。
可选地,第一豁槽13的槽口宽度略大于第一连杆41的宽度,使第一连杆41在第一豁槽13内旋转时与槽壁不接触,从而避免第一连杆41收到摩擦阻力;相应的,第二豁槽14的槽口宽度也略大于第二连杆51的宽度。
为了便于实施和加工,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杆44的边缘开设有第三豁槽443,第三销轴441设置于第三豁槽443内;第四连杆54的边缘开设有第四豁槽543,第四销轴541设置于第四豁槽543内。
可选地,第三豁槽443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使第一滑杆42的一部分能被收容于第三豁槽443内;相应的,第四豁槽543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使第二滑杆52的一部分能被收容于第四豁槽543内。
相关技术中的补偿臂81,由于其通过由弧形滑槽811与弧形滑条812构成的虚拟转轴与基座10建立连接,对于弧形滑槽811与弧形滑条812的加工工艺控制和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造成虚拟转轴的轴心容易出现偏离而导致补偿臂81的动作轨迹不稳定。因此,在生产和装配补偿臂81与基座10时的效率较低。
反观本实施例,第一补偿组件40中的第一连杆41、第一滑杆42、第三连杆44及第一活动板43依次通过第七销轴131、第一销轴411、第三销轴441及第五销轴442进行连接,均是通过实体轴进行连接的,对于加工工艺控制和装配精度要求并不严格,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第一活动板43的旋转轴心稳定且动作轨迹固定的效果,使得第一补偿组件40的生产和装配效率较高。相对应的,第二补偿组件50也具有同样的优点。
如图9、图10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铰链机构1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基座10同步旋转的折叠同步组件,折叠同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第一传动轴61、第二传动轴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第一惰轮65及第二惰轮66。
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0与第一活动板43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第二连接板30与第二活动板53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第一传动轴61转动连接于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且第一传动轴61分别与第一齿轮63和第一连接板20周向固定;第二传动轴62转动连接于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且第二传动轴62分别与第二齿轮64和第二连接板30周向固定。第一惰轮65和第二惰轮66转动连接于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之间,且第一齿轮63、第一惰轮65、第二惰轮66和第二齿轮64依次啮合。
此外,第一连接板20与第一壳体200之间、第二连接板3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还可以通过轨道滑动连接,在折叠时,第一壳体200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0能够相对滑动,但是二者不脱离,相应地,第二壳体300相对于第二连接板30能够相对滑动而不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同步组件在工作时,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中的任一个齿轮被连接板带动旋转时,会将转矩经过两个惰轮依次传递至另一个齿轮,从而带动另一个齿轮同步且反向旋转,进而实现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相对于基座10同步旋转,进而实现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同步旋转,以及实现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同步旋转。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同步组件结构简单且紧凑,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满足铰链机构100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可选地,第一传动轴61及第二传动轴62转动连接于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该设计方式有多种,可以在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分别开设对应第一传动轴61及第二传动轴62的安装孔,第一传动轴61和第二传动轴62直接插入安装孔内,且能够相对于安装孔的孔壁旋转;或者,在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对应第一传动轴61及第二传动轴62的位置固定连接轴承,轴承的内圈分别与第一传动轴61和第二传动轴62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折叠同步组件中,还可以采用两个横向斜齿轮代替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一个纵向斜齿轮代替第一惰轮65和第二惰轮66,两个横向斜齿轮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周向固定,两个横向斜齿轮之间啮合纵向斜齿轮。在任一个横向斜齿轮旋转时,将转矩传递至纵向斜齿轮,从而带动纵向斜齿轮旋转,纵向斜齿轮又将转矩传递至另一个横向斜齿轮并带动其反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相对于基座10同步旋转,进而带动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同步旋转,以及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同步旋转。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0设有第九销轴21,第一活动板43设置有第三条形口431,第九销轴2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条形口431内。第二连接板30设有第十销轴31,第二活动板53设置有第四条形口531,第十销轴3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四条形口53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九销轴2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条形口431内,第十销轴3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第四条形口531内,使得第一活动板43与第一连接板20、第二活动板53与第二连接板30建立可转动及滑动的连接,该第一活动板43和第二活动板53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滑动更顺畅,故障率较低。
为了使折叠同步组件在旋转时能够对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实现阻尼和悬停效果,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折叠同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7、第二弹性件68、第一面齿轮691及第二面齿轮692。
具体地,第一传动轴61可活动地穿过第一面齿轮691和第一弹性件67与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67压缩设置于第一面齿轮691与第二支架12之间,为第一面齿轮691提供弹性作用力,第一连接板20开设有能够与第一面齿轮691相啮合的第一端面齿23,随着第一连接板20旋转而通过第一端面齿23挤压或者释放第一面齿轮691;第二传动轴62可活动地穿过第二面齿轮692和第二弹性件68与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第二弹性件68压缩设置于第二面齿轮692与第二支架12之间,为第二面齿轮692提供弹性作用力,第二连接板30开设有能够与第二面齿轮692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33,随着第二连接板30旋转而通过第二端面齿33挤压或者释放第二面齿轮692。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同步组件在工作时,第一连接板20随着旋转会通过第一端面齿23而挤压第一面齿轮691,具体通过第一端面齿23的齿顶挤压第一面齿轮691的齿顶,第一面齿轮691则克服第一弹性件67的弹性作用力而沿着第一传动轴61的轴向移动,待第一端面齿23的齿顶滑过第一面齿轮691的齿顶而进入下一个齿槽内时,第一面齿轮691在第一弹性件67的弹性作用力推动下与第一端面齿23重新啮合,以此类推,不断旋转第一连接板20可令第一端面齿23和第一面齿轮691不断地分离和啮合,进而实现第一连接板20的阻尼和悬停效果。
相类似的,折叠同步组件也可实现第二连接板30的阻尼和悬停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同步组件,对其增加了阻尼和悬停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铰链机构100的实用性,使其满足需要多角度定位的应用场景。
可选地,第一端面齿23、第一面齿轮691、第二端面齿33以及第二面齿轮692四个还可以由橡胶垫代替,橡胶垫之间滑动摩擦配合,也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阻尼和悬停效果。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面齿轮691和第二面齿轮692通过连接杆693相连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面齿轮691和第二面齿轮692通过连接杆693相连为一体结构,可使第一面齿轮691和第二面齿轮692能够同步移动,进一步增强了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同步性。同时,一体化结构的加工工艺也比较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11的一例的示意图。
为了使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在预设的角度内旋转,避免角度旋转过大造成铰链机构100或者电子设备损坏,如图9、图18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0设有第一限位部22,第一支架11上对应第一限位部22的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111,通过第一限位部22与第二限位部111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板20的旋转角度;第二连接板30设有第三限位部32,第一支架11上对应第三限位部32的位置设有第四限位部112,通过第三限位部32与第四限位部112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板30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22呈1/4圆弧形的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0上的第一端面齿23的背侧,第三限位部32呈1/4圆弧形的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板30上的第二端面齿33的背侧,第二限位部111为块状结构,邻近第一支架11上用来安装第一传动轴61的位置,第四限位部112为块状结构,邻近第一支架11上用来安装第二传动轴62的位置。其工作过程介绍以第一连接板20为例,在第一连接板20以展平状向折叠状旋转时,第一限位部22沿着第二限位部111的外侧滑动,并不会被第二限位部111阻挡,若第一连接板20以展平状向下旋转时,第一限位部22被第二限位部111阻挡以防止第一连接板20旋转。
为了提升铰链机构100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美观度,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铰链机构100还包括:屏幕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屏幕400,且能够随着第一传动轴61和第二传动轴62旋转而与屏幕400分离或者抵接。屏幕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71、第二同步轮72、屏幕支撑板73及第三弹性件74。
具体地,第一同步轮71与第一传动轴61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一按压部711,第二同步轮72与第二传动轴62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二按压部721,屏幕支撑板73通过第三弹性件74弹性支撑于第一支架11的上方,随着第一同步轮71和第二同步轮72旋转而通过第一按压部711和第二按压部721挤压或者释放屏幕支撑板73,以使得屏幕支撑板73与屏幕400分离或者抵接。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屏幕支撑组件,当铰链机构100展平时,通过屏幕支撑组件能够将屏幕400撑起,防止屏幕400塌陷而影响美观。
本实施例的屏幕支撑组件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1所述,在铰链机构100展平时,屏幕支撑板73在第三弹性件74的弹性支撑下悬浮在第一支架11的上方,此时屏幕支撑板73与屏幕400抵接,将屏幕400撑平而防止屏幕400向下塌陷;如图15所示,在铰链机构100折叠时,将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进行旋转折叠,第一连接板20同步带动第一传动轴61、第一同步轮71、第一按压部711旋转,第二连接板30同步带动第二传动轴62、第二同步轮72、第二按压部721旋转,第二按压部721对屏幕支撑板73进行挤压使屏幕支撑板73下沉,从而为屏幕400让出容纳空间。
本实施例中的屏幕支撑组件,可随着铰链机构100的展平而上升对屏幕400进行支撑,也可随着铰链机构100的折叠而下降为屏幕400让出容纳空间,结构简单且紧凑,可较好地适用于小型铰链机构100。
可选地,可以将第三弹性件74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屏幕支撑板73的底部以及第一支架11的顶部,使得屏幕支撑板73被第三弹性件74弹性支撑在第一支架11上方。
具体地,第三弹性件74的两端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扣接等方式与屏幕支撑板73和第一支架11固定。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开设有过孔113,紧固件75穿过过孔113与屏幕支撑板73连接,并将第三弹性件74压缩设置于屏幕支撑板73与第一支架11之间。
可选地,紧固件75包括螺钉,该螺钉穿过过孔113后与屏幕支撑板73螺接,第三弹性件74包括压簧,螺钉同时还穿过该压簧,螺钉将屏幕支撑板73和第一支架11进行锁紧固定,而压簧则被压缩在屏幕支撑板73与第一支架11之间。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9-图2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屏幕400以及上述的铰链机构100,铰链机构100连接于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屏幕400设置于第一壳体200、铰链机构100和第二壳体300的上方。
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用于对屏幕400进行承载,同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防护。屏幕400位于两端的部分分别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通过胶黏剂401粘接固定,第一壳体200可以为硬质壳体,第二壳体300也可以为硬质壳体,使得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可以对屏幕400的两端进行稳固支撑。
铰链机构100可随第二壳体300相对第一壳体200折叠或展平而形变,并限制第二壳体300脱离第一壳体200。具体地,铰链机构100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铰链机构100利用自身可转动特性,使得第一壳体200可相对第二壳体300翻转,使得第一壳体200相对第二壳体300呈折叠状,或者呈展平状,或者呈折叠与展平之间的状态。
铰链机构100还用于支撑屏幕400,以防止屏幕400塌陷。具体地,铰链机构100设置有上述的屏幕支撑组件,可随着铰链机构100的展平而上升对屏幕400进行支撑,也可随着铰链机构100的折叠而下降为屏幕400让出容纳空间。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个模组,多个模组可以收纳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内部。电子设备的多个模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板、处理器、存储器、电池、摄像头模组、听筒模组、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天线模组、传感器模组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的模组数量、类型、位置等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听筒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的上边,电子设备的麦克风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的下边,电子设备的被用户的左右手握持的两侧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的左右两边。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呈上下布置,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下对折。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呈左右布置,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左右对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铰链机构100,该铰链机构100具有由连杆、滑杆和活动板构成的多连杆式补偿组件,使得活动板在旋转时还能够以远离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进而可以补偿电子设备的壳体相对于屏幕400的路径差。相比较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设备厚度,具体表现在: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中的铰链基座10需要预留足够的厚度去设置弧形滑条812,由此导致采用该铰链的电子设备的厚度比较大,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铰链机构100的基座10与补偿组件之间是可以通过实体轴(第七销轴131和第八销轴141)进行转动连接的,不再受到弧形滑条812和弧形滑槽811的尺寸限制,从而在设计阶段可以相应减小基座10的布设空间,进而降低了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厚度,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也能够进行轻薄化的设计。
可选地,在铰链机构100的基座10外侧还设置有弧形的防尘保护盖101。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可穿戴设备等。
可选地,屏幕40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铰链机构,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
第一补偿组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41)、第一滑杆(42)及第一活动板(43);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43)与所述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板(43)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
第二补偿组件(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杆(51)、第二滑杆(52)及第二活动板(53);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53)与所述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板(53)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并且以远离所述基座(10)的方向产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4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口(421),所述第一连杆(41)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设有第一销轴(411),所述第一销轴(4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口(421)内;
所述第二滑杆(5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口(521),所述第二连杆(51)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设有第二销轴(511),所述第二销轴(51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口(5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43)与所述第一滑杆(42)之间的第三连杆(44),所述第三连杆(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4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43)通过所述第三连杆(44)与所述第一滑杆(42)相连;
所述第二补偿组件(5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板(53)与所述第二滑杆(52)之间的第四连杆(54),所述第四连杆(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板(5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杆(52)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板(53)通过所述第四连杆(54)与所述第二滑杆(5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44)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板(43)的一端设有第三销轴(441),所述第三销轴(4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口(421)内;
所述第四连杆(54)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板(53)的一端设有第四销轴(541),所述第四销轴(54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口(5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4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收容槽(412),所述第一销轴(4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412)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412)的前端,在所述第一活动板(43)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时,所述第一滑杆(42)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412)内或者从所述第一收容槽(412)内移出;
所述第二连杆(5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收容槽(512),所述第二销轴(511)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1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12)的前端,在所述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时,所述第二滑杆(52)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512)内或者从所述第二收容槽(512)内移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4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收容槽(432),所述第三连杆(44)通过第五销轴(442)与所述第三收容槽(432)的槽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板(43)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时,所述第三连杆(44)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432)内或者从所述第三收容槽(432)内移出;
所述第二活动板(53)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收容槽(532),所述第四连杆(54)通过第六销轴(542)与所述第四收容槽(532)的槽壁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所述基座(10)旋转时,所述第四连杆(54)能够收容于所述第四收容槽(532)内或者从所述第四收容槽(532)内移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相对两侧的边缘开设有第一豁槽(13)和第二豁槽(14),所述第一连杆(41)通过第七销轴(131)与所述第一豁槽(13)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1)通过第八销轴(141)与所述第二豁槽(14)的槽壁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44)的边缘开设有第三豁槽(443),所述第三销轴(441)设置于所述第三豁槽(443)内;
所述第四连杆(54)的边缘开设有第四豁槽(543),所述第四销轴(541)设置于所述第四豁槽(54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43)和所述第二活动板(53)相对于所述基座(10)同步旋转的折叠同步组件,所述折叠同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第一传动轴(61)、第二传动轴(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第一惰轮(65)及第二惰轮(66);
所述第一连接板(20)与所述第一活动板(43)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0)与所述第二活动板(53)可转动及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轴(61)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0)和第一支架(11)上,且所述第一传动轴(61)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63)和所述第一连接板(20)周向固定;所述第二传动轴(62)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一支架(11)上,且所述第二传动轴(62)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6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周向固定;
所述第一惰轮(65)和所述第二惰轮(66)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且所述第一齿轮(63)、所述第一惰轮(65)、所述第二惰轮(66)和所述第二齿轮(64)依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设有第九销轴(21),所述第一活动板(43)设置有第三条形口(431),所述第九销轴(2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条形口(431)内;
所述第二连接板(30)设有第十销轴(31),所述第二活动板(53)设置有第四条形口(531),所述第十销轴(31)可转动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条形口(53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同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7)、第二弹性件(68)、第一面齿轮(691)及第二面齿轮(692);
所述第一传动轴(61)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面齿轮(691)和所述第一弹性件(67)与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67)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面齿轮(69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为所述第一面齿轮(691)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第一连接板(20)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面齿轮(691)相啮合的第一端面齿(23),随着所述第一连接板(20)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一端面齿(23)挤压或者释放所述第一面齿轮(691);
所述第二传动轴(62)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面齿轮(692)和所述第二弹性件(68)与第二支架(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68)压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面齿轮(692)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为所述第二面齿轮(692)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第二连接板(30)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面齿轮(692)相啮合的第二端面齿(33),随着所述第二连接板(30)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二端面齿(33)挤压或者释放所述第二面齿轮(69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齿轮(691)和所述第二面齿轮(692)通过连接杆(693)相连为一体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设有第一限位部(22),所述第一支架(11)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111),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旋转角度;
所述第二连接板(30)设有第三限位部(32),所述第一支架(11)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2)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部(112),用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旋转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支撑屏幕(400)的屏幕支撑组件,所述屏幕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71)、第二同步轮(72)、屏幕支撑板(73)及第三弹性件(74);
所述第一同步轮(7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61)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一按压部(711),所述第二同步轮(72)与所述第二传动轴(62)周向固定,且径向延伸出第二按压部(721),所述屏幕支撑板(73)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74)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上方,随着所述第一同步轮(71)和所述第二同步轮(72)旋转而通过所述第一按压部(711)和所述第二按压部(721)挤压或者释放所述屏幕支撑板(73),以使得所述屏幕支撑板(73)与屏幕(400)分离或者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开设有过孔(113),紧固件(75)穿过所述过孔(113)与所述屏幕支撑板(73)连接,并将所述第三弹性件(74)压缩设置于所述屏幕支撑板(73)与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屏幕(4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100),所述铰链机构(1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之间,所述屏幕(400)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0)、所述铰链机构(100)和所述第二壳体(300)的上方。
CN202210762908.0A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44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908.0A CN116044887B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2311479128.6A CN117646759A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2908.0A CN116044887B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9128.6A Division CN117646759A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887A true CN116044887A (zh) 2023-05-02
CN116044887B CN116044887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1260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9128.6A Pending CN117646759A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02210762908.0A Active CN116044887B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9128.6A Pending CN117646759A (zh) 2022-06-30 2022-06-30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646759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509197U (zh) * 2020-09-16 2021-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2648279A (zh) * 2020-12-30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251065A (zh) * 2021-06-21 2021-08-13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CN113280033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404767A (zh) * 2021-07-05 2021-09-17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铰链、折叠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464546A (zh) * 2021-08-09 2021-10-0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719525A (zh) * 2021-07-16 2021-11-30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5370587U (zh) * 2021-08-09 2021-12-3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406767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5928106U (zh) * 2021-07-05 2022-03-0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折叠屏用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4205431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铰链同步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658753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2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1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033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406767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2509197U (zh) * 2020-09-16 2021-0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4205431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铰链同步结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648279A (zh) * 2020-12-30 2021-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251065A (zh) * 2021-06-21 2021-08-13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叠铰链及终端
CN215928106U (zh) * 2021-07-05 2022-03-0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折叠屏用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404767A (zh) * 2021-07-05 2021-09-17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铰链、折叠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719525A (zh) * 2021-07-16 2021-11-30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5370587U (zh) * 2021-08-09 2021-12-3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3464546A (zh) * 2021-08-09 2021-10-01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装置、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4658753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2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1A (zh) * 2022-04-15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887B (zh) 2023-10-20
CN117646759A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564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0900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07908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WO2022152135A9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230244274A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203476B2 (ja) 携帯情報装置
WO2021209008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65293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60526B2 (en) Hinge module including detent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hinge module
WO2023273574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3949757A (zh) 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274233A1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KR2023009776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WO2024051688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044887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02687092A (zh) 具有透明显示器的装置
KR10129633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WO2023071950A1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2206644A1 (zh) 折叠电子设备
CN113099008B (zh) 电子设备
CN215567226U (zh) 电子设备
CN214202972U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7128235A (zh) 铰链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3138380A1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CN11774992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