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7654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7654B
CN113247654B CN202110180183.XA CN202110180183A CN113247654B CN 113247654 B CN113247654 B CN 113247654B CN 202110180183 A CN202110180183 A CN 202110180183A CN 113247654 B CN113247654 B CN 113247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 medium
medium
conveya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01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7654A (zh
Inventor
柳下贤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47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7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7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4Retarding or controlling the forward movement of articles as they approach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以及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位置与非隔断位置之间移动;多个检测部,其能够检测沿着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印刷介质;控制部,控制部对多个检测部中的、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被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进行确定,且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检测部的个数,而确定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实施向银行的存折等印刷介质的印刷的印刷装置而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关于该印刷装置,已知一种如下的印刷装置,即,即便印刷介质的朝向相对于输送方向而斜向地倾斜,也会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通过使输送介质与抵接部件抵接,从而将输送介质的朝向矫正为与输送方向平行的印刷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此处,印刷介质的朝向例如由印刷介质所具有的边中的与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交叉的边和输送方向所成的锐角的角度来表示。在印刷介质的朝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情况下,该角度为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印刷介质的朝向相对于输送方向而斜向地倾斜的情况、即该角度大于0°的情况称为歪斜来进行说明。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即便使输送介质与抵接部件抵接而来对输送介质的朝向进行了矫正,之后,有时也因输送介质的输送的反复进行而在输送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再次发生歪斜。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印刷装置中,印刷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有时会从由该印刷装置实施印刷的区域偏离,从而导致图像向印刷介质的印刷失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39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印刷装置,其具备: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所述印刷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隔断位置与未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所述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检测;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多个检测部中的、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所述隔断位置的所述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进行确定,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或者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所述印刷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隔断位置与未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所述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检测,在所述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对所述多个检测部中的、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所述隔断位置的所述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进行确定,利用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或者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为表示印刷装置10向印刷介质100印刷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为表示在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为表示印刷装置10向印刷介质100印刷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在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使用三维坐标系TC而对附图中的方向进行说明。三维坐标系TC为表示描绘有三维坐标系TC的各附图中的方向的三维正交坐标系。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X轴简称为X轴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Y轴简称为Y轴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Z轴简称为Z轴来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Z轴的负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Z轴的正方向称为上方向或者简称为上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Z轴的负方向称为下方向或者简称为下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Y轴的正方向称为左方向或者简称为左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Y轴的负方向称为右方向或者简称为右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X轴的正方向称为前方向或者简称为前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X轴的负方向称为后方向或者简称为后来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4,对印刷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侧剖视图。
图1~图4所示的印刷装置10为点击打式打印机。印刷装置10具备使多个针突出从而在印刷介质100上印刷文字等图像的头18。另外,上述多个针各自有时被称为金属丝(wire)。
印刷装置10使头18所具备的多个针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突出,并将突出的一根以上的针经由墨带而按压于印刷介质100上。由此,印刷装置10在印刷介质100上形成点,并在印刷介质100上印刷文字等图像。
此处,印刷介质100为例如印刷文字等图像的薄片。印刷介质100既可以为被切断成预定长度的单张薄片,也可以为多张连接而成的连续薄片。单张薄片既可以是例如单页纸、单页复写纸等普通纸,也可以是存折、传单、信封等,还可以为被切断成预定长度的其他薄片。连续薄片为例如连续纸、连续复写纸等。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印刷介质100为存折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印刷介质100以多张记录纸张装订在一起的方式而被构成,并且在将记录纸张的记录面打开时成为底面的面上设置有磁条101。
印刷装置10例如基于从在图1~图4中未图示的主机200等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在印刷介质100上实施印刷。
另外,印刷装置10具备印刷装置主体11、覆盖印刷装置主体11的外装体即上部罩12、上部外壳13、和下部外壳14。此外,在上部外壳13以及下部外壳4的前表面上,开口有手动插入口15。
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未图示的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具备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印刷部20,所述印刷部20具备头18和滑架19。印刷部20通过头18以及滑架19的各自的动作而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备被设置于与头18对置的位置上的压印板21。压印板21能够分别在接近头18的方向和远离头18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另外,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压印板21接近头18的方向与上方向一致,压印板21远离头18的方向与下方向一致。
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第一输送机构部24,所述第一输送机构部24具备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第二输送机构部2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部27具备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第三输送机构部30,所述第三输送机构部30具备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上述的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第三输送机构部30构成了印刷装置10的输送部H。
输送部H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第三输送机构部30的各自的动作而实施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
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印刷介质100的方向。换言之,第一输送方向为,在供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上输送印刷介质100的两个方向中的、从手动插入口15朝向印刷部20的方向。进一步换言之,第一输送方向为,与后述的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从手动插入口15朝向印刷部20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输送通道上的某个第一部分相比于该输送通道上的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而更接近手动插入口15的情况下,称为在该输送通道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比而靠上游、并称为在输送通道上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而靠下游来进行说明。
第二输送方向为,从供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印刷介质100的方向。换言之,第二输送方向为,在供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上输送印刷介质100的两个方向中的、从印刷部20朝向手动插入口15的方向。进一步换言之,第二输送方向为,与后述的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从印刷部20朝向手动插入口15的方向。
另外,印刷介质100的输送通道为,在印刷装置10中向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路径,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从手动插入口15沿着X轴而前后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路径。因此,印刷介质100的输送通道被构成在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上、以及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上。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印刷介质100的输送通道简称为输送通道来进行说明。
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磁信息读写部31,所述磁信息读写部31实施被设置于印刷介质100上的磁条101的磁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按压部F,所述按压部F在由磁信息读写部31实现的从磁条101读写磁信息时,从上方对印刷介质100的翘起进行按压。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为具备如下的磁信息读取部以代替磁信息读写部31的结构,所述磁信息读取部实施被设置于印刷介质10上的磁条101的磁信息的读取,且不实施被设置于印刷介质100上的磁条101的磁信息的写入。磁信息读写部31为磁信息读取部的一个示例。
另外,在印刷装置主体11中,在前述的主体框架所具备的右侧框架16与左侧框架17之间架设有滑架轴CA。另外,在右侧框架16与左侧框架17之间,固定地设置有平坦面形状的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和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而且,在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与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之间配置有平面形状的压印板21。另外,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的中央附近处,配置有在滑架19的扫描方向上延伸并对印刷介质100中所包含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35。
滑架19的扫描方向为滑架19能够沿着滑架轴CA而移动的两个方向的总称。即,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滑架19的扫描方向分别为Y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因此,在该示例中,前述的第一输送方向与X轴的负方向一致。另外,在该示例中,前述的第二输送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一致。
此处,第一输送机构部24相对于压印板21而被配置于印刷装置主体11的前方侧。第二输送机构部27相对于压印板21而被配置于印刷装置主体11的后方侧,且相对于图像读取部35而被配置于印刷装置主体11的前方侧。第三输送机构部30相对于图像读取部35而被配置于印刷装置主体11的后方侧。
此外,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分别被配置于上下方向上而成对。此外,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也分别被配置于上下方向上而成对。此外,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也分别被配置于上下方向上而成对。其中,第一输送辊22与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一起被配置于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的下方。另外,第三输送辊25与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一起被配置于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的下方。另外,第五输送辊28与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一起被配置于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的下方。另外,第二输送辊23被配置于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的上方。另外,第四输送辊26被配置于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的上方。另外,第六输送辊29被配置于后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3的上方。
另外,第一输送辊22、第三输送辊25、第五输送辊28分别为通过在图1~图4中未图示的输送电机M1、和未图示的驱动轮系部而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另外,第二输送辊23、第四输送辊26、第六输送辊29分别为以预定的按压力而向第一输送辊22、第三输送辊25、第五输送辊28侧被弹簧施力的从动辊。由此,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在互为相反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在互为相反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在互为相反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而且,印刷介质100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和第三输送机构部30的动作而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输送。
滑架1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而被滑架轴CA插穿。另外,滑架19搭载了头18。滑架19与未图示的同步带结合。该同步带被架设于未图示的带驱动滑轮上,所述带驱动滑轮通过在图1~图4中未图示的滑架驱动电机M2而被驱动。滑架19通过滑架驱动电机M2的正旋转或者反旋转,而沿着与滑架轴CA的轴向以及压印板2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扫描方向且在由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所夹持的范围内进行移动(扫描)。
另外,未图示的墨带位于与滑架19一起移动的头18使多个针突出的方向上。该墨带被折叠地收纳于安装在右侧框架16与左侧框架17之间的未图示的带盒内。头18在与滑架19一起沿着扫描方向而移动的期间内,使针突出而击打墨带。由此,头18使墨带的油墨附着于在压印板21与头18之间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上,从而能够在印刷介质100上印刷文字等图像。
此处,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头18具备被嵌入至形成在头主体的框架上的铁芯中的电磁线圈。头18在对针进行驱动时,向该电磁线圈通电,并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力而经由针杆来对针进行驱动。即,头18通过向电磁线圈的通电而使针朝向压印板21突出。另外,针的突出力由向该电磁线圈的通电幅度来决定。即,越增大向电磁线圈的通电幅度,则针的突出力越大,越减小向电磁线圈的通电幅度,则针的突出力越小。
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上进退自如的隔断部件41。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沿着Y轴而排列的六个隔断部件41。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既可以为具有一个以上且五个以下隔断部件41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七个以上隔断部件41的结构。各隔断部件41能够在隔断沿着输送通道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的隔断位置、和未隔断该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通过位于隔断位置的各隔断部件41而隔断了印刷介质100的输送的情况下,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与第一输送方向平行。换言之,在该情况下,印刷介质100的状态成为未发生歪斜的状态。此处,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例如由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边中的与正交于第一输送方向的方向交叉的边和第一输送方向所成的锐角的角度来表示。在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与第一输送方向平行的情况下,该角度为0°。
各隔断部件41将在图1~图4中未图示的抵接电机M3作为驱动源,并且以能够在隔断位置与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被构成。另外,各隔断部件41也可以将螺线管等作为驱动源,以代替抵接电机M3。
另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备印刷介质检测部42,所述印刷介质检测部42对在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印刷介质检测部42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第一输送辊22与隔断部件41之间,以便能够对在前方印刷介质引导件32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
印刷介质检测部42具有能够对沿着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的多个检测部43。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印刷介质检测部42具有八个检测部43。上述八个检测部43以在与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即与第一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在该示例中,上述八个检测部43以沿着该方向而排列的方式、且以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另外,若上述八个检测部43以在与第一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则也并不一定沿着与该方向平行的轴而排列成一条直线。即,上述八个检测部43也可以例如以夹着该轴而相互错开排列的方式而被设置。另外,预定间隔也可以为任何间隔。另外,上述八个检测部43中的相邻的检测部43彼此的间隔既可以各自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检测部43例如为光传感器。另外,检测部43也可以代替光传感器而为微型开关等、能够对沿着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的其他传感器、其他开关等。检测部43将表示所检测出的结果的信息输出至后述的控制部110。此处,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检测部43的状态中的检测部43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和检测部43的状态中的检测部43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统称为检测状态来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状态是指,检测部43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和检测部43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另外,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印刷装置10中,磁信息读写部31、印刷介质检测部42所具有的多个检测部43、隔断部件41、印刷部20、图像读取部35以按照磁信息读写部31、印刷介质检测部42所具有的多个检测部43、隔断部件41、印刷部20、图像读取部35的顺序朝向第一输送方向排列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输送通道上。由此,印刷装置10通过反复进行印刷介质100的向第一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方向的各个方向的移动,从而用户无需进行印刷介质100的重新插入等便能够依次实施磁信息的读取、图像的读取、和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中的至少两个的组合。
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
以下,参照图5,对印刷装置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5所示,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0和通信部120。
控制部110对印刷装置10的各部进行统一控制。控制部110具备CPU111(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ROM112(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113(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CPU111读出被存储于ROM112中的控制程序,并使用RAM113而执行。
通信部120在其与主机200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命令、各种信息等。另外,例如在印刷介质100为银行的存折的情况下,主机200拥有对顾客的账号、顾客的密码、顾客的交易历史等与对应于存折的账户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并对顾客的账户进行管理。
印刷装置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6,对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印刷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在与实施图6所示的步骤S110的处理相比而靠前的定时,印刷装置10从主机200接受到包括向印刷介质100进行印刷的图像和使印刷装置10实施该图像的印刷的指示在内的命令的情况。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对在该定时通过用户而将印刷介质100插入至印刷装置10的手动插入口15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对在该定时隔断部件41位于非隔断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控制部110对抵接电机M3进行控制,并使各隔断部件41从非隔断位置向隔断位置移动(步骤S110)。
接着,控制部110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并使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和第三输送机构部30驱动,从而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开始(步骤S120)。
接着,控制部110待机至预定的隔断条件被满足为止(步骤S130)。隔断条件为用于印刷介质100通过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的充分必要条件。隔断条件为,例如,从通过步骤S120的处理而开始进行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时起经过了预定的时间的情况。另外,若为用于印刷介质100通过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的充分必要条件,则隔断条件也可以为其他条件。例如,隔断条件也可以为以下条件,即,在具备对印刷介质100被隔断部件41隔断的情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基于来自该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出印刷介质100被隔断部件41隔断的情况。另外,若为用于印刷介质100通过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的充分必要的时间,则预定的时间也可以为任何的时间。预定的时间例如根据印刷装置10输送印刷介质100的速度而被决定。
控制部110在判断为满足了预定的隔断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30-是)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并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停止(步骤S140)。
这样,控制部110通过步骤S120~步骤S140的处理,从而在使隔断部件41移动至隔断位置之后、到至少印刷介质100被隔断部件41隔断为止的期间内,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
在步骤S140的处理被实施之后,控制部110基于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各检测部43被输出的信息,而将八个检测部43中的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检测状态下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确定为在以下说明的步骤S220的处理中所使用的对象检测部(步骤S150)。此处,参照图7,对步骤S15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印刷介质100由表示轮廓的实线来示出。
如图7所示,当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印刷介质100与隔断部件41抵接。即,在该状态下,印刷介质100通过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由此,即便印刷介质100在被隔断部件41隔断之前发生了歪斜,当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歪斜也会被消除。即,在该状态下,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与第一输送方向平行。此外,在印刷介质100通过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的情况下,印刷介质100覆盖八个检测部43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正上方。八个检测部43中的被印刷介质100覆盖了正上方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将表示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情况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10。由此,控制部110能够在步骤S150中将八个检测部43中的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确定为对象检测部。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与将八个检测部43中的两端的检测部43连结的直线的长度相比,印刷介质100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因此,在该示例中,作为对象检测部而被确定的检测部43为八个检测部43全体。然而,印刷介质100的大小并不限于图7所示的印刷介质100的大小。因此,在印刷介质100的大小与图7所示的印刷介质100的大小相比而较小的情况下,控制部110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有时也将八个检测部43中的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两个以上且少于八个的检测部43确定为对象检测部。
在实施了步骤S15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0对抵接电机M3进行控制,并使各隔断部件41从隔断位置向非隔断位置移动(步骤S160)。
接着,控制部110对是否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进行判断(步骤S170)。例如,控制部110在事先接受到的命令中所含的未执行的指示中包含有使印刷装置10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实施该动作。另一方面,控制部110在事先接受到的命令中所含的未执行的指示中未包含有使印刷装置10实施该动作的指示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实施该动作。
控制部110在判断为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170-是),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预定的距离(步骤S180)。预定的距离为使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与预定的第一位置一致所需的距离。另外,在该时间点,控制部110并不一定确定了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在该时间点,由于印刷介质100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之后并未运动,因此,控制部110通过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使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与预定的第一位置一致。根据这种情形,当由于步骤S170~步骤S190的反复处理而发生歪斜时,通过步骤S180的处理而被输送了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并不会高精度地与预定的第一位置一致。此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为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端部中的靠第一输送方向侧的端部。
接着,控制部110使印刷装置10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步骤S190)。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在步骤S190中实施使印刷装置10进行如下动作的指示,所述动作为,事先接受到的命令中所含的未执行的指示、且使印刷装置10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的指示中的任意一个指示所示的动作。该指示所示的动作为例如由磁信息读写部31实现的从磁条101上的磁信息的读取、由图像读取部35实现的从印刷介质100的图像的读取等,但是并不一定限于此。另外,在控制部110实施两次以上磁信息的读取的情况下,例如,将表示磁信息的读取的两个以上的指示分别作为不同的指示来识别。另外,在实施两次以上图像的读取的情况下,例如,将表示图像的读取的两个以上的指示分别作为不同的指示来识别。在实施了步骤S19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0转移至步骤S170,并再次对是否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进行判断。另外,在反复进行多次步骤S170~步骤S190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在该多次中的一部分次数中省略步骤S180的结构。
另一方面,控制部110在判断为不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170-否),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预定的距离(步骤S200)。如上文所述,即便在该时间点,控制部110也并不一定确定了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若在该时间点印刷介质100在步骤S140中停止了输送之后并未运动,则控制部110通过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使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与预定的第一位置一致。然而,当由于步骤S170~步骤S190的反复处理而发生歪斜时,通过步骤S200的处理而被输送了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并不会高精度地与预定的第一位置一致。在该情况下,若控制部110未确定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或者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则印刷装置10可能会使欲印刷的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这是由于,在该情况下,印刷介质100的朝向有时因歪斜而不与第一输送方向平行,从而使得印刷部20将欲印刷的图像的一部分印刷在向第一输送方向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的外侧。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控制部110实施步骤S210~步骤S240的处理。
在实施了步骤S200的处理之后,控制部110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并使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和第三输送机构部30驱动,从而开始进行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另外,控制部110对滑架驱动电机M2进行控制,在使滑架19沿着滑架轴CA而移动的同时,开始进行由头18实现的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步骤S210)。
接着,控制部110在通过步骤S210的处理而开始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待机至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达到预定的阈值以上为止(步骤S220)。状态变化检测部为,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起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对象检测部。即,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110将两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一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确定为状态变化检测部。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被实施的期间内,控制部110反复实施这样的状态变化检测部的确定。另外,由于即便在经过了预定时间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也未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中发生卡纸等输送不良,因此,控制部110例如停止印刷介质100的输送,并利用印刷装置10的未图示的显示部来报知错误。
此处,图8为表示在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印刷介质100由表示轮廓的实线来表示。在由于步骤S170~步骤S190的处理而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不与第一输送方向平行。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沿着第一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边中的第二输送方向侧的边不平行于与第一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由于该边不与该方向平行,因此,八个对象检测部通过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一个一个地使检测状态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向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发生变化。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通过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八个对象检测部从印刷装置10的右侧的检测部43朝向印刷装置10的左侧的检测部43而依次一个一个地使检测状态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向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发生变化。
因此,控制部110在被确定为状态变化检测部的对象检测部的个数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进行确定。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10在该情况下,判断为对应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预定的第二位置与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一致,并将预定的第二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印刷介质100的后端为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端部中的靠第二输送方向侧的端部。预定的第二位置为例如第一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中的八个检测部43中的任意一个检测部所在的位置、第一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中的将左右两端的隔断部件41连结的直线与第一输送方向交叉的位置等,但是也可以为对应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其他位置。另外,预定的第二位置也可以为对应于印刷装置10所具有的部件中的其他部件的位置,以代替对应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
另外,预定的阈值若为两个以上的个数、且少于对象检测部的个数的个数,则可以为任意的个数,例如为与对象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相比而较多的个数、或者对象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在该一个示例中,对象检测部的个数为八个。在该情况下,预定的阈值例如为四个。
这样,印刷装置10通过步骤S220的处理,从而能够确定向第一输送方向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
在判断为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20-是),如上文所述,控制部110对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进行确定。此外,控制部110基于已确定的该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步骤S230)。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对从已确定的该位置起至头18为止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计算。控制部110基于计算出的该距离,而对能够通过头18而继续印刷的同时使印刷介质100输送的剩余的距离进行计算。此外,控制部110将计算出的该距离设定为可印刷范围,并继续直至被输送该距离为止。
接着,控制部110对是否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进行判断(步骤S240)。具体而言,在判断为印刷介质100被输送了作为可印刷范围而设定的距离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控制部110判断为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印刷介质100未被输送作为可印刷范围而设定的距离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控制部110判断为不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
在判断为不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情况下(步骤S240-否),控制部110转移至步骤S240,在继续进行印刷介质100的输送以及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同时,再次对是否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结束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情况下(步骤S240-是),控制部110结束由头18实现的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并且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100而排出印刷介质100(步骤S250)。
接着,控制部110对是否完成了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中预定印刷在印刷介质100上的所有图像的印刷进行判断(步骤S260)。例如,当在步骤S210中开始向印刷介质100的第一页印刷某一图像的情况下,并且在印刷介质100的第一页有将该图像的一部分未被印刷完毕的情况下,控制部110将在印刷介质100的第二页上印刷剩余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0判断为未完成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中预定印刷在印刷介质100上的所有图像的印刷。另一方面,例如,当在步骤S210中开始向印刷介质100的第一页印刷某一图像的情况下,并且在印刷介质100的第一页将该图像的所有图像印刷完毕的情况下,控制部110无需在印刷介质100的第二页上印刷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0判断为完成了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中预定印刷在印刷介质100上的所有图像的印刷。
在判断为完成了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中预定印刷在印刷介质100上的所有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步骤S260-是),控制部110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未完成在步骤S210中开始的印刷中预定印刷在印刷介质100上的所有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步骤S260-否),控制部110待机至印刷介质100被重新插入至手动插入口15中为止(步骤S270)。即,控制部110在步骤S270中待机至要对未被印刷而残留的图像进行印刷的页由用户打开之后的印刷介质100通过用户而被重新插入至手动插入口15中为止。
在判断为印刷介质100被重新插入至手动插入口15中的情况下(步骤S270-是),控制部110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被重新插入后的印刷介质100,并在通过与步骤S110~步骤S140的处理相同的处理而消除了歪斜之后,转移至步骤S200,并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再次输送预定的距离。
另外,上文说明的控制部110也可以在步骤S220~步骤S230的处理中代替确定印刷装置100的后端位置的结构,而采用确定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10在步骤S200中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100,直至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位于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相比靠第二输送方向侧为止。此外,控制部110在实施了步骤S210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220中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被确定的对象检测部的个数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在该情况下,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确定的对象检测部为,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对象检测部。此外,控制部110在步骤S230中基于已确定的该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对从已确定的该位置起至头18为止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计算。控制部110基于计算出的该距离,而对能够在利用头18而继续印刷的同时使印刷介质100输送的剩余的距离进行计算。此外,控制部110将计算出的该距离设定为可印刷范围,并继续直至被输送该距离为止。
如上文所述,印刷装置10对多个检测部43中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通过位于隔断位置的隔断部件41而被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进行确定,并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且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中的印刷介质100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检测部43的个数,而对印刷介质100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100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端部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且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检测部43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100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确定为前述的印刷介质100的端部,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且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检测部43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100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确定为前述的印刷介质100的端部,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而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使隔断部件41移动至隔断位置之后,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直至印刷介质100被隔断部件41隔断为止,且在印刷介质100被隔断部件41隔断之后,使隔断部件41移动至非隔断位置,并在使隔断部件41移动至非隔断位置之后,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并实施利用磁信息读写部31而读取磁信息、利用图像读取部35而从印刷介质100读取图像、和利用印刷部20而进行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实施由磁信息读写部31实现的磁信息的读取、由图像读取部35实现的图像的读取、和由印刷部20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前,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实施由磁信息读写部31实现的磁信息的读取、由图像读取部35实现的图像的读取、和由印刷部20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后,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
印刷装置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的处理的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9,对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另外,由于图9所示的步骤S110~步骤S190的处理为与图6所示的步骤S110~步骤S190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由于图9所示的步骤S240~步骤S270的处理为与图6所示的步骤S240~步骤S270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即,在与实施图9所示的步骤S110的处理相比而靠前的定时,印刷装置10从主机200接受到包括向印刷介质100印刷的图像和使印刷装置10实施该图像的印刷的指示在内的命令的情况。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对在该定时印刷介质100通过用户而被插入至印刷装置10的手动插入口15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对在该定时隔断部件41位于非隔断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170中判断为不实施图像的印刷以外的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10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并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开始(步骤S310)。
接着,控制部110在通过步骤S310的处理而开始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待机至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为止(步骤S320)。但是,在步骤S320中,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确定的对象检测部为,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对象检测部。即,在步骤S320中,控制部110将两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一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确定为状态变化检测部。在步骤S310中开始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被实施的期间内,控制部110反复实施这样的状态变化检测部的确定。另外,由于在即便经过了预定时间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也未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卡纸等输送不良,因此,控制部110例如停止印刷介质100的输送,并利用印刷装置10的未图示的显示部来报知错误。
此处,图10为表示在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印刷介质100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位置关系,印刷介质100由表示轮廓的实线来表示。在由于步骤S170~步骤S190的处理而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的朝向不与第二输送方向平行。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沿着第二输送方向而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边中的第一输送方向侧的边不平行于与第二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由于该边不与该方向平行,因此,八个对象检测部通过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的输送,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一个一个地使检测状态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向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发生变化。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八个对象检测部通过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而从印刷装置10的左侧的检测部43朝向印刷装置10的右侧的检测部43依次一个一个地使检测状态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向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发生变化。
因此,控制部110在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被确定的对象检测部的个数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110在该情况下判断为对应于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预定的第二位置与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一致,并将预定的第二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
这样,印刷装置10通过步骤S320的处理,从而能够对向第二输送方向正在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
控制部110在判断为状态变化检测部的个数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20-是),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使印刷装置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停止(步骤S330)。
接着,如上文所述,控制部110对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此外,控制部110基于已确定的该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步骤S340)。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对从已确定的该位置起至头18为止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计算。控制部110基于计算出的该距离,而对能够在利用头18来继续印刷的同时使印刷介质100输送的剩余的距离进行计算。此外,控制部110将计算出的该距离设定为可印刷范围。
接着,控制部110对输送电机M1进行控制,并使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和第三输送机构部30驱动,从而使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开始。另外,控制部110对滑架驱动电机M2进行控制,在使滑架19沿着滑架轴CA而移动的同时,使由头18实现的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开始(步骤S350)。
这样,即便在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过程中,印刷装置10也能够对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基于该位置而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上文说明的控制部110也可以在步骤S310~步骤S340的处理中代替确定印刷介质100的前断的位置的结构,而采用确定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10在步骤S320中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被确定的对象检测部的个数成为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在该情况下,作为状态变化检测部而确定的对象检测部为,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对象检测部。此外,控制部110在步骤S340中基于已确定的该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10对从已确定的该位置起至头18为止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距离进行计算。控制部110基于计算出的该距离,而对能够在利用头18来继续印刷的同时使印刷介质100输送的剩余的距离进行计算。此外,控制部110将计算出的该距离设定为可印刷范围,并继续直至被输送该距离为止。
如上文所述,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且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检测部43的个数,而对印刷介质100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基于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而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利用输送部H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100,且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43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印刷介质100的状态的检测部43的个数,而对印刷介质100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100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也能够基于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图像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上文说明的对印刷介质100的前端的位置或者印刷介质100的后端的位置进行确定的处理也可以代替向印刷装置的应用,而被应用于例如扫描仪等实施对薄片进行输送的动作的其他电子设备中。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印刷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印刷介质的方向;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沿着输送通道的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隔断位置、和未隔断沿着输送通道的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沿着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印刷介质进行检测;控制部,控制部对多个检测部中的、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隔断位置的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进行确定,且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检测部的个数,而对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由此,即便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歪斜的情况下,印刷装置也能够对图像向印刷介质的印刷失败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印刷装置10为该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印刷介质100为该印刷介质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输送部H为该输送部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隔断部件41为该隔断部件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检测部43为该检测部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控制部110为该控制部的一个示例。另外,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两个以上的对象检测部为,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隔断位置的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的一个示例。另外,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状态变化检测部为,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发生变化的检测部的一个示例。另外,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印刷介质100的前端、印刷介质100的后端分别为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一个示例。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检测部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的端部,并且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检测部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的端部,并且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检测部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的端部,并且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确定了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两个以上的检测部中的、检测状态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检测部的个数,而将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确定为印刷介质的端部,并且基于已确定的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而对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印刷装置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即,具备:磁读取部,其读取印刷介质中所包含的磁信息;图像读取部,其读取印刷介质中所包含的图像;印刷部,其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磁读取部、多个检测部、隔断部件、印刷部、图像读取部以按照磁读取部、多个检测部、隔断部件、印刷部、图像读取部的顺序朝向第一输送方向排列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输送通道上,控制部在使隔断部件移动至隔断位置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直到印刷介质被隔断部件隔断为止,且在印刷介质被隔断部件隔断之后,使隔断部件向非隔断位置移动,在使隔断部件移动至非隔断位置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并实施利用磁读取部而读取磁信息、利用图像读取部而从印刷介质读取图像、和利用印刷部而进行向印刷介质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磁信息读写部31为该磁读取部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图像读取部35为该图像读取部的一个示例。此处,在上文说明的示例中,印刷部20为该印刷部的一个示例。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实施由磁读取部实现的磁信息的读取、由图像读取部实现的图像的读取、和由印刷部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前,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即,控制部在实施由磁读取部实现的磁信息的读取、由图像读取部实现的图像的读取、和由印刷部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后,利用输送部而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
另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即,在所述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成为与多个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相比而较多的个数、或者多个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的情况下,控制部对印刷介质100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未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也可以被变更、置换、删除等。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实现以上所说明的装置中的任意的结构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该程序。此处,该装置为例如印刷装置10、主机200等。另外,此处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周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Compact Disk:光盘)-ROM等可移动介质、被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等存储装置。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包括如成为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而发送了程序的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介质。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等中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送介质、或者通过传送介质中的传送波而被传送至其他的计算机系统。此处,传送程序的“传送介质”是指,如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那样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介质。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为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此外,虽然上述程序能够通过与已经被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前述的功能,但是也可以为所谓的差分文件或者差分程序。

Claims (11)

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所述印刷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
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隔断位置和未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所述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检测;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多个检测部中的、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所述隔断位置的所述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进行确定,以作为对象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或者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成为少于所述对象检测部的个数的预定的个数的情况下,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确定了所述对象检测部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所述对象检测部中的、所述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端部的位置,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后端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确定了所述对象检测部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所述对象检测部中的、所述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端部的位置,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前端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确定了所述对象检测部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所述对象检测部中的、所述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未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后端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端部的位置,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后端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确定了所述对象检测部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根据已确定的所述对象检测部中的、所述检测状态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从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变化为未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状态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而将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前端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端部的位置,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前端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具备:
磁信息读取部,其读取所述印刷介质中所包含的磁信息;
图像读取部,其读取所述印刷介质中所包含的图像;
印刷部,其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
所述磁信息读取部、所述多个检测部、所述隔断部件、所述印刷部、所述图像读取部以按照所述磁信息读取部、所述多个检测部、所述隔断部件、所述印刷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顺序朝向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排列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上,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隔断部件移动至所述隔断位置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直到所述印刷介质被所述隔断部件隔断为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印刷介质被所述隔断部件隔断之后,使所述隔断部件向所述非隔断位置移动,并且
在使所述隔断部件移动至所述非隔断位置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实施利用所述磁信息读取部而读取所述磁信息、利用所述图像读取部而从所述印刷介质读取图像、利用所述印刷部而进行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实施由所述磁信息读取部实现的所述磁信息的读取、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实现的所述图像的读取、和由所述印刷部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前,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实施了由所述磁信息读取部实现的所述磁信息的读取、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实现的所述图像的读取、和由所述印刷部实现的印刷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之后,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检测状态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成为与所述多个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相比而较多的个数或者所述多个检测部的一半的个数的情况下,对所述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
10.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实施印刷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的输送和所述印刷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的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供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的上游朝向下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朝向上游而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
隔断部件,其能够在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隔断位置和未隔断沿着所述输送通道的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的非隔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所述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沿着所述输送通道而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检测,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对所述多个检测部中的、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被位于所述隔断位置的所述隔断部件隔断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印刷介质的两个以上的所述检测部进行确定,以作为对象检测部,
利用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或者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成为少于所述对象检测部的个数的预定的个数的情况下,对所述印刷介质的位置中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1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在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为从输送通道的上游向下游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为从所述输送通道的下游向上游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方向;
隔断部件,其能够隔断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
多个检测部,其以在与所述输送通道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能够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检测,
通过所述输送部而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或者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检测状态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述检测部的个数成为少于所述多个检测部的个数的预定的个数的情况下,对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
基于已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而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可印刷范围进行设定。
CN202110180183.XA 2020-02-12 2021-02-0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247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1328 2020-02-12
JP2020021328A JP7404913B2 (ja) 2020-02-12 2020-02-12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7654A CN113247654A (zh) 2021-08-13
CN113247654B true CN113247654B (zh) 2023-04-04

Family

ID=7718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0183.XA Active CN113247654B (zh) 2020-02-12 2021-02-08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04913B2 (zh)
CN (1) CN11324765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8581A (ja) * 1998-12-28 2000-07-18 Fujitsu Ltd シ―ト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037484A (ja) 2000-07-21 2002-02-06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プリンタ
JP2004330583A (ja) * 2003-05-07 2004-11-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印刷システム
US7699460B2 (en) * 2004-08-12 2010-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6076293A (ja) 2004-08-12 2006-03-23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4978251B2 (ja) 2007-03-15 2012-07-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流体噴射方法
JP4870629B2 (ja) 2007-08-09 2012-02-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装置
CN101554808A (zh) * 2008-04-07 2009-10-14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与其调整打印范围的方法
JP2011146833A (ja) * 2010-01-13 2011-07-2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読取装置、光学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46459A (ja) 2012-08-29 2014-03-17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6180332B2 (ja) * 2014-01-21 2017-08-1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検出方法、媒体検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US20150347063A1 (en) 2014-06-03 2015-12-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4913B2 (ja) 2023-12-26
JP2021127193A (ja) 2021-09-02
CN113247654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92971B1 (ko) 복합처리장치및그제어방법
US9460374B2 (en)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CN11324765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964195B2 (en) Record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length of a recording medium, a control device, a control method for a recording device and a recording medium
JPH11129551A (ja) 複合処理装置及び記録媒体処理方法
JP4844129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H11291572A (ja) プラテン機構、そ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025078A (ja) 情報読取印刷装置、情報読取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553847B2 (ja) 媒体搬送装置
KR100495463B1 (ko) 프린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3071414A (ja) 媒体処理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18535B2 (ja) 印刷装置
JP2009223947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15473900U (zh) 印刷装置
JP4102331B2 (ja) 磁気ストライプ書き込み装置
JP7238458B2 (ja) 通帳印刷装置
JP2011032004A (ja) 光学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4046459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202119082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87107A (ja) 印刷装置
JP2007230071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665773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11745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03953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2020138818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