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3900U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3900U
CN215473900U CN202121087637.0U CN202121087637U CN215473900U CN 215473900 U CN215473900 U CN 215473900U CN 202121087637 U CN202121087637 U CN 202121087637U CN 215473900 U CN215473900 U CN 215473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unit
medium
pressing
prin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76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伸幸
熊崎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3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3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mpact Printers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插入排出口,其用于实施印刷介质的插入和所述印刷介质的排出;输送部,其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多根金属丝突出以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遮蔽开放部,其位于所述印刷部和所述插入排出口之间,并在所述插入排出口和所述印刷部之间实施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蔽和开放;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印刷部而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遮蔽开放部而对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着与实施向银行的存折等印刷介质的印刷有关的印刷装置的研究、开发。
与此相关地,已知一种通过利用金属丝来敲击墨带以使墨带的油墨附着在从印刷介质的插入排出口被输送来的印刷介质上从而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印刷装置中,存在当向印刷介质实施印刷时,在该印刷装置的内部所产生的印刷声等的噪声从插入排出口向该印刷装置的外部泄漏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8676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为一种印刷装置,具备:插入排出口,其用于实施印刷介质的插入和所述印刷介质的排出;输送部,其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多根金属丝突出以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遮蔽开放部,其位于所述印刷部和所述插入排出口之间,并在所述插入排出口和所述印刷部之间实施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蔽和开放;控制部,其在通过所述印刷部而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遮蔽开放部而对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顶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磁性读写部3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为表示按压衬垫31C1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侧剖视图。
图9为表示按压衬垫31C1位于遮蔽位置的情况下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文中,使用三维坐标系TC来对图中的方向进行说明。三维坐标系TC为,对描绘有三维坐标系TC的各个附图中的方向进行表示的三维正交坐标系。而且,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X轴仅称为X轴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Y轴仅称为Y轴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三维坐标系TC中的Z轴仅称为Z轴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此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Z轴的负方向和重力方向相一致的情况进行说明。而且,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Z轴的正方向称为上方向或者仅称为上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Z轴的负方向称为下方向或者称为仅下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Y轴的正方向称为左方向或者仅称为左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Y轴的负方向称为右方向或者仅称为右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X轴的正方向称为前方向或者仅称为前的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X轴的负方向称为后方向或者仅称为后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至图5来对印刷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顶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侧剖视图。图5为表示磁性读写部3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1至图5所示的印刷装置10为点击打式打印机。印刷装置10具备使多根金属丝突出以在印刷介质100上印刷文字等图像的头18。另外,这些多根金属丝有时会分别被称为针。
印刷装置10使头18所具备的多根金属丝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突出,并将所突出的1根以上的金属丝经由墨带而按压至印刷介质100上。由此,印刷装置10在印刷介质100上形成点,从而在印刷介质100上对文字等图像进行印刷。头18也可以记载为印刷头。
在此,印刷介质100例如为印刷有文字等图像的薄片。印刷介质100既可以为被切断成预定长度的切片,也可以为连接有多张的连续薄片。切片例如既可以为单页纸、单页复印纸等普通纸,也可以为存折、明信片、信封等,还可以为被切断成预定长度的其它的薄片。连续薄片例如为连续纸、连续复印纸等。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印刷介质100为存折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印刷介质100以装订有多张记录用纸的方式被构成,且在将记录用纸的记录面打开了的情况下成为底面的一面上设置有磁条101。
印刷装置10例如基于从在图1至5中并未图示的主机200等信息处理装置所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在印刷介质100上实施印刷。
此外,印刷装置10具备印刷装置主体11、对印刷装置主体11进行覆盖的作为外装体的上部罩盖12、上部罩壳13和下部罩壳14。而且,在上部罩壳13以及下部罩壳14的前表面上,开口有手动插入口15。手动插入口15为用于实施印刷介质100向印刷装置10的插入、和印刷介质100从印刷装置10的排出的插入排出口。
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具备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的、未图示的主体框架。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具备头18和滑架19的印刷部20。印刷部20通过头18以及滑架19各自的动作,从而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备被设置在与头18对置的位置处的压印板21。
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具备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的第一输送机构部24。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具备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的第二输送机构部27。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具备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的第三输送机构部30。这些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第三输送机构部30构成印刷装置10的输送部H。
输送部H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第三输送机构部30各自的动作,从而实施向第一输送方向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和向第二输送方向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
第一输送方向为,从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的上游朝向下游而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方向。换而言之,第一输送方向为,在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上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两个方向中的、从手动插入口15起朝向印刷部20的方向。进一步换而言之,第一输送方向为,与将在后文叙述的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从手动插入口15起朝向印刷部20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即,在该输送路径的某个第一部分与该输送路径的和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相比更靠近于手动插入口15的情况下,称为在该输送路径上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比为上游,且称为在输送路径上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为下游。
第二输送方向为,从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的下游朝向上游而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方向。换而言之,第二输送方向为,在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上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两个方向中的、从印刷部20起朝向手动插入口15的方向。进一步换而言之,第二输送方向为,与将在后文叙述的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从印刷部20起朝向手动插入口15的方向。
另外,第一输送方向以及第二输送方向也可以代替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结构而为与之交叉的结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方向也为彼此相反朝向的方向。
此外,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为,在印刷装置10中向第一输送方向或者第二输送方向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路径,且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为从手动插入口15沿着X轴向前后输送印刷介质100的路径。因此,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被构成于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上以及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上。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路径仅称为输送路径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有实施印刷介质100上所设置的磁条101的磁性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的磁性读写部31。
磁性读写部31具有磁性头31A、磁性读写用滑架31B和按压部31C。
磁性头31A实施对于印刷介质100的磁性的读写。即,磁性头31A实施对于印刷介质100上所设置的磁条101的磁性的读写。
磁性读写用滑架31B搭载有磁性头31A,并使磁性头31A沿着与将在后文叙述的滑架轴CA平行的轴而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平行的扫描方向上移动。另外,磁性读写用滑架31B也可以为,使磁性头31A沿着与滑架轴CA不平行的轴而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平行的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结构。
按压部31C为,将印刷介质100向磁性头31A进行按压的部件。因此,按压部31C位于印刷部20和手动插入口15之间。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示例中,按压部31C具有按压衬垫31C1和按压机构31C2。
按压衬垫31C1为,在按压部31C将印刷介质100向磁性头31A进行按压的情况下与印刷介质100相接触的弹性部件。按压衬垫31C1例如为橡胶等树脂制。另外,按压衬垫31C1也可以代替树脂制而为海绵等其它的素材制。在按压衬垫31C1为海绵制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印刷介质100与按压衬垫31C1相接触的情况下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负载。另一方面,在按压衬垫31C1为树脂制的情况下,能够在印刷介质100与按压衬垫31C1相接触时更切实地抑制印刷介质100的翘起。在此,按压衬垫31C1也可以一部分为弹性部件、且除弹性部件以外的部分为非弹性部件。此外,按压衬垫31C1也可以与按压机构31C2一体地被构成。
按压机构31C2为,使按压衬垫31C1分别向按压衬垫31C1与磁性头31A靠近的第一方向、和按压衬垫31C1从磁性头31A远离的第二方向移动的机构。例如,按压机构31C2通过来自将在后文叙述的控制部110的控制,利用电机、齿轮、由齿轮所传递的电机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凸轮、由凸轮而被伸缩的弹簧等,来使按压衬垫31C1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另外,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不一定必须一致。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彼此相反朝向的方向,且为与Z轴平行的方向。此外,按压机构31C2也可以代替这样的机构,而为能够使按压衬垫31C1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其它的机构。
在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朝向第一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会使得在手动插入口15和印刷部20之间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被按压衬垫31C1遮蔽。换而言之,在该情况下,会使得该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被按压衬垫31C1堵塞。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该通道称为通道PW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另外,通道PW也可以记载为输送路径。
在印刷装置10进行由磁性头31A实施的对于印刷介质100的磁性的读写的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控制,而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所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最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处为止。由此,在该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使按压衬垫31C1与印刷介质100相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介质100的翘起。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该位置称为按压位置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此外,在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控制,而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所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能够由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的位置处为止。由此,在该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由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从而能够抑制在印刷装置10的内部所产生的印刷声等噪声从手动插入口15向印刷装置10的外部的泄漏的情况。另外,以这样的噪声的泄漏的抑制为目的,从而在印刷装置10中,按压衬垫31C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隔音材料、吸音材料等构成。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所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能够由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的位置称为遮蔽位置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另外,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也可以换言之为,按压衬垫31C1将手动插入口15的至少一部分堵塞。
在此,遮蔽位置既可以为与按压位置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为与按压位置不同的位置。为了更切实地进行噪声的泄漏的抑制、或者易于进行按压机构31C2的控制,从而优选使遮蔽位置为与按压位置相同的位置。但是,也考虑到如下的情况,即,在印刷装置10中,由于某种情况而导致使按压位置和遮蔽位置不同较好。因此,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为,具备对遮蔽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的结构。换而言之,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为,具备在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的情况下对按压衬垫31C1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部的结构。另外,这样的调整部既可以为由凸轮、齿轮等所构成的硬件功能部,也可以为通过控制部110执行程序而实现的软件功能部。即,调整部的实现方法既可以为已知的方法,也可以为自此之后被开发出的方法。
此外,在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而朝向第二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会使得按压衬垫31C1从通道PW退避开。因此,通道PW在该情况下被开放。
在印刷装置10使由磁性头31A实施的对于印刷介质100的磁性的读写结束了的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控制,而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按压衬垫31C1通过按压机构31C2所能够移动的位置中的最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处为止。由此,在该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使按压衬垫31C1与印刷介质100分离。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以将该位置称为退避位置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此外,在印刷装置10使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结束了的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控制,而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退避位置处为止。由此,在该情况下,按压机构31C2对通道PW进行开放,从而能够抑制在印刷介质100从手动插入口15的排出时按压衬垫31C1与印刷介质100发生干涉的情况。另外,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进行开放也可以换而言之为,按压衬垫31C1对手动插入口15进行开放。
另外,按压机构31C2也可以为,使按压衬垫31C1在印刷装置10使由磁性头31A实施的对于印刷介质100的磁性的读写结束了的情况、和印刷装置10使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结束了的情况下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处的结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位置也双方都位于与遮蔽位置相比更靠第一方向侧处。
此外,在印刷装置主体11中,在前文所述的主体框架所具备的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之间架设有前文所述的滑架轴CA。此外,在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之间,固定地设置有平坦面形状的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和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并且,在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和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之间,配置有平面形状的压印板21。此外,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的中央附近处,配置有在滑架19的扫描方向上延伸并对印刷介质100中所包括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35。
滑架19的扫描方向为,滑架19沿着滑架轴CA所能够移动的两个方向的总称。即,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滑架19的扫描方向分别为Y轴的正方向和Y轴的负方向。因此,在该示例中,前文所述的第一输送方向与X轴的负方向一致。此外,在该示例中,前文所述的第二输送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一致。
在此,第一输送机构部24相对于压印板21被配置在印刷装置主体11的前方侧。第二输送机构部27相对于压印板21被配置在印刷装置主体11的后方侧、且相对于图像读取部35被配置在印刷装置主体11的前方侧。第三输送机构部30相对于图像读取部35被配置在印刷装置主体11的后方侧。
并且,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以分别被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方式而成对。此外,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也以分别被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方式而成对。此外,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也以分别被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方式而成对。其中,第一输送辊22被配置在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并且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的下方处。此外,第三输送辊25被配置在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并且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的下方处。此外,第五输送辊28被配置在压印板21以及图像读取部35并且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的下方处。此外,第二输送辊23被配置在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的上方处。此外,第四输送辊26被配置在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的上方处。此外,第六输送辊29被配置在后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3的上方处。
此外,第一输送辊22、第三输送辊25、第五输送辊28分别为,通过在图1至图5中并未图示的输送电机M1、和并未图示的驱动轮系部而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辊。此外,第二输送辊23、第四输送辊26、第六输送辊29分别为以预定的按压力向第一输送辊22、第三输送辊25、第五输送辊28侧被弹簧施力的从动辊。由此,使得第一输送辊22和第二输送辊23彼此在相反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第三输送辊25和第四输送辊26彼此在相反方向上被旋转驱动,且第五输送辊28和第六输送辊29彼此在相反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而且,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第二输送机构部27和第三输送机构部30的动作,从而使印刷介质100在与滑架19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输送。
滑架1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滑架轴CA插穿。此外,滑架19对头18进行搭载。滑架19与并未图示的正时带相结合。该正时带被架设在通过在图1至图5中并未图示的滑架驱动电机M2而被驱动的并未图示的带驱动滑轮上。滑架19通过滑架驱动电机M2的正转或者反转,从而在被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所夹着的范围内,于与滑架轴CA的轴方向以及压印板2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扫描方向上行进(扫描)。
此外,在与滑架19一同移动的头18使多根金属丝突出的方向上,设置有并未图示的墨带。该墨带被折叠收纳在于右侧框架16和左侧框架17之间所安装的并未图示的墨带盒内。头18在与滑架19一同于扫描方向上行进的期间内,使金属丝突出并击打到墨带上。由此,头18使墨带的油墨附着到在压印板21和头18之间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上,从而能够在印刷介质100上对文字等图像进行印刷。
在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头18具备被嵌入至头主体的框架上所形成的磁芯中的电磁线圈。在对金属丝进行驱动时,头18向该电磁线圈通电,从而通过电磁线圈的磁力并经由金属丝杆来对金属丝进行驱动。也就是说,头18通过向电磁线圈的通电来使金属丝朝向压印板21突出。
此外,印刷装置主体11具备对在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的印刷介质检测部42。为了能够对在前方印刷介质导向部32上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从而使印刷介质检测部42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第一输送辊22和压印板21之间。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印刷介质检测部42在第一输送辊22和压印板21之间被设置在与压印板21相比更靠第一输送辊22的附近处。
印刷介质检测部42具有能够对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的多个检测部43。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印刷介质检测部42具有八个检测部43。这八个检测部43以在与输送路径相交的方向、即与第一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该示例中,这八个检测部43以沿着该方向排列、且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另外,这八个检测部43只要以在与第一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分离预定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即可,而并不必须沿着与该方向平行的轴排列成一条直线。即,这八个检测部43例如也可以被设置为,夹着该轴而交错地进行排列。此外,预定间隔可以为任意的间隔。此外,这八个检测部43中的相邻接的检测部43彼此的间隔既可以互为相同,也可以互为不同。
检测部43例如为光传感器。另外,检测部43也可以代替光传感器,而为微型开关等能够对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进行检测的其它的传感器、其它的开关等。检测部43将表示检测出的结果的信息输出至将在后文叙述的控制部110。
此外,在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印刷装置10中,磁性读写部31、印刷介质检测部42所具有的多个检测部43、印刷部20、图像读取部35以按照磁性读写部31、印刷介质检测部42所具有的多个检测部43、印刷部20、图像读取部35的顺序而朝向第一输送方向排列的方式被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由此,印刷装置10能够在用户并不实施印刷介质100的重新插入等的条件下,通过反复实施印刷介质100的向第一输送方向和第二输送方向的分别的移动,来按照顺序进行磁性信息的读取、图像的读取和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中的至少两项的组合。
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
以下,参照图6来对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6所示,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0和通信部120。
控制部110对印刷装置10的各部分统一进行控制。控制部110具备CPU111(CentralProcessing Unit:处理器)、ROM112(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113(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CPU111对被存储在ROM112中的控制程序进行读取,并使用RAM113而执行。
通信部120在与主机200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指令、各种信息等。通信部120包括通信接口、通信电路、通信端口。另外,在例如印刷介质100为银行的存折的情况下,主机200保有对顾客的账户、顾客的暗码、顾客的交易历史等与和存折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账户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从而对顾客的账户进行管理。
印刷装置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7来对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印刷装置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另外,在下文中,作为一个示例而对如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与实施图7中所示的步骤S110的处理相比而较前的定时,印刷装置10已从主机200受理包含向印刷介质100印刷的图像、和使印刷装置10实施该图像的印刷的指示在内的指令,且已完成对于印刷介质100的由磁性头31A实施的磁性的读写。
控制部110对按压衬垫31C1是否位于退避位置进行判断(步骤S110)。例如,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10基于向按压机构31C2所具有的电机的控制的历史、按压机构31C2所具有的齿轮的相位等,来对按压衬垫31C1是否位于退避位置进行判断。另外,控制部110也可以为,在步骤S110中通过其它的方法来对按压衬垫31C1是否位于退避位置进行判断的结构。
在判断为按压衬垫31C1并不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NO)),控制部110对按压机构31C2进行控制,以使按压衬垫31C1向退避位置移动(步骤S170)。在此,参照图8来对步骤S170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按压衬垫31C1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侧剖视图。图8所示的虚线表示前文所述的通道PW的一个示例。如图8所示,通道PW为包括位于手动插入口15和印刷部20之间的输送路径在内的空间,且为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空间。此外,如图8所示,在按压衬垫31C1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通道PW被开放。在步骤S170中,如图8所示的那样,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退避位置,来使按压衬垫31C1从通道PW退避。即,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退避位置,来对至少一部分被按压衬垫31C1遮蔽了的通道PW进行开放。进一步换而言之,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退避位置,来对手动插入口15进行开放。在此,如前文所述的那样,按压机构31C2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向第二方向移动来使按压衬垫31C1向退避位置移动,从而使按压衬垫31C1从通道PW退避。另外,第二方向也可以代替Z轴的正方向而为能够使按压衬垫31C1从通道PW退避的其它的方向。此外,退避位置也可以代替按压衬垫31C1完全不被包括在通道PW中的位置,而为按压衬垫31C1局部性地被包含在通道PW中的位置。在步骤S170的处理被实施之后,控制部110转移至步骤S120。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按压衬垫31C1位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YES)),控制部110转移至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10将印刷介质100向第一输送方向进行输送(步骤S120)。在此,控制部110通过在经过预定的输送时间之前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从而将印刷介质100所具有的端部中的第一输送方向侧的端部输送至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处为止。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为,输送路径上的位置中的、在印刷装置10开始进行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情况下与该端部一致的位置。另外,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10也可以为通过其它的方法而将该端部输送至预定的印刷开始位置处为止的结构。
接下来,控制部110对按压机构31C2进行控制,以使按压机构31C2移动至遮蔽位置处为止(步骤S130)。在此,参照图9来对步骤S130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9为表示按压衬垫31C1位于遮蔽位置的情况下的印刷装置主体11的一个示例的侧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按压衬垫31C1位于遮蔽位置的情况下,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会被遮蔽。换而言之,如图9所示,在该情况下,手动插入口15的至少一部分会被遮蔽。在步骤S130中,如图9所示的那样,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遮蔽位置,来利用按压衬垫31C1对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遮蔽位置,来利用按压衬垫31C1将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堵塞。进一步换而言之,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10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移动至遮蔽位置,来利用按压衬垫31C1将手动插入口15的至少一部分堵塞。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遮蔽位置为与按压位置相同的位置。因此,在该示例中,位于遮蔽位置的按压衬垫31C1会与磁性头31A相接触。其结果为,在该示例中,印刷装置10在进行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时,能够利用按压衬垫31C1而更切实地对通过通道PW从手动插入口15向印刷装置10的外部泄漏的声音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换而言之,在该示例中,印刷装置10能够更切实地对印刷声等噪声向外部泄漏的情况进行抑制。在此,如前文所述,按压机构31C2通过使按压衬垫31C1向第一方向移动,来使按压衬垫31C1向遮蔽位置移动,即,对通道PW进行遮蔽。另外,第一方向也可以代替Z轴的负方向而为能够通过按压衬垫31C1来对通道PW进行遮蔽的其它的方向。此外,遮蔽位置也可以为由按压衬垫31C1而堵塞一部分的通道PW的位置,以代替通过按压衬垫31C1而堵塞全部的通道PW的位置。在步骤S130的处理被实施之后,控制部110转移至步骤S140。
另外,控制部110也可以为在步骤S120的处理结束之前的定时执行步骤S130的处理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0例如在向第一输送方向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移动至被包括在按压衬垫31C1和磁性头31A之间的空间的外侧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步骤S130的处理。在此,控制部110例如基于来自印刷介质检测部42的输出,来对向第一输送方向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移动至被包括在按压衬垫31C1和磁性头31A的可动范围之间的空间的外侧的情况进行检测。另外,控制部110也可以为,通过其它的方法对向第一输送方向被输送的印刷介质100移动至被包括在按压衬垫31C1和磁性头31A的可动范围之间的空间的外侧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结构。
在步骤S130的处理被实施之后,控制部110实施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步骤S140)。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由于步骤S140中的印刷介质100的输送等伴随着向印刷介质100的印刷的各种的处理为已知的处理,因此对其说明进行省略。
在由步骤S140的处理实现的印刷结束之后,控制部110对按压机构31C2进行控制,以使按压衬垫31C1向退避位置移动(步骤S150)。即,控制部110通过步骤S150的处理,来对被按压衬垫31C1堵塞了的通道PW进行开放。另外,由于步骤S150的处理为与步骤S170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接下来,控制部110将印刷介质100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步骤S160),从而自手动插入口15排出印刷介质100。然后,控制部110结束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为,区别于磁性读写部31的按压部31C而具备遮蔽开放部的结构,所述遮蔽开放部位于印刷部20和手动插入口15之间,并在手动插入口15和印刷部20之间实施对印刷介质100进行输送的通道PW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蔽和开放。即,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印刷装置10具备磁性读写部31的按压部31C的至少一部分以作为这样的遮蔽开放部。然而,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为除了具备磁性读写部31的按压部31C之外还具备这样的遮蔽开放部的结构。但是,在使磁性读写部31的按压部31C作为遮蔽开放部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0无需追加新的部件,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具备:插入排出口,其实施印刷介质的插入和印刷介质的排出;输送部,其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多根金属丝突出以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遮蔽开放部,其位于印刷部和插入排出口之间,并在插入排出口和印刷部之间实施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蔽和开放;控制部,在通过印刷部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利用遮蔽开放部对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由此,印刷装置能够对印刷声等噪声向外部泄漏的情况进行抑制。在此,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印刷装置10为印刷装置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印刷介质100为印刷介质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手动插入口15为插入排出口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输送部H为输送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印刷部20为印刷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通道PW为在插入排出口和印刷部之间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通道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按压部31C为遮蔽开放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控制部110为控制部的一个示例。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印刷装置还具备磁性读写部,所述磁性读写部具有实施对于印刷介质的磁性的读写的磁性头、和向磁性头对印刷介质进行按压的按压部,遮蔽开放部为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此,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磁性头31A为磁性头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按压部31C为按压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磁性读写部31为磁性读写部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遮蔽开放部在与印刷介质相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弹性部件。在此,在上述内容中所说明的示例中,橡胶等树脂、海绵分别为弹性部件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印刷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控制部在开始进行由印刷部实施的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通过遮蔽开放部对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并在由印刷部实施的向印刷介质的印刷结束的情况下,通过遮蔽开放部对通道进行开放。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装置还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在遮蔽开放部对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的情况下对遮蔽开放部所移动的移动量进行调整。
虽然以上参照附图对该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被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该实用新型的主旨,则也可以进行变更、替换、删除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用于实现以上所说明的装置中的任意的结构部的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该程序并执行。在此,该装置例如为印刷装置10、主机200等。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以及周边设备等硬件在内。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Compact Disk:光盘)-ROM等便携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内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成为程序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被发送的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一定时间对程序进行保持的介质。
此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存储至存储装置等中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送介质、或者通过传送介质中的传送波,而被传送至其它的计算机系统中。在此,对程序进行传送的“传送介质”是指像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电路那样具有传送信息的功能的介质。
此外,上述的程序也可以为用于实现前文所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并且,上述的程序也可以为,能够以与已被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文所述的功能的、所谓的勘误文件或者勘误程序。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入排出口,其用于实施印刷介质的插入和所述印刷介质的排出;
输送部,其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输送;
印刷部,其使多根金属丝突出以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
遮蔽开放部,其位于所述印刷部和所述插入排出口之间,并在所述插入排出口和所述印刷部之间实施对于所述印刷介质被输送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蔽和开放;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印刷部而实施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遮蔽开放部而对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磁性读写部,所述磁性读写部具有实施对于所述印刷介质的磁性的读写的磁性头、和将所述印刷介质向所述磁性头进行按压的按压部,
所述遮蔽开放部为所述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开放部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相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弹性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开始进行由所述印刷部实施的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遮蔽开放部而对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并在由所述印刷部实施的向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结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遮蔽开放部而对所述通道进行开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在所述遮蔽开放部对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蔽的情况下对所述遮蔽开放部所移动的移动量进行调整。
CN202121087637.0U 2020-05-25 2021-05-20 印刷装置 Active CN2154739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0290A JP7435254B2 (ja) 2020-05-25 2020-05-25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0-090290 2020-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3900U true CN215473900U (zh) 2022-01-11

Family

ID=78815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7637.0U Active CN215473900U (zh) 2020-05-25 2021-05-20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35254B2 (zh)
CN (1) CN21547390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2199A (ja) 2002-04-05 2003-10-15 Seiko Epson Corp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35254B2 (ja) 2024-02-21
JP2021185019A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0623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a control program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JP505631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146835A (ja) 光学読取装置、光学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403078A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215473900U (zh) 印刷装置
US9117101B2 (en)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779896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44129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1324765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0986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23749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4735383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53784B2 (ja) プリンタ
JP202119082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64047B2 (ja) 複合機、複合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23947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78114A (ja) 業務処理装置および業務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媒体の搬送時の位置ずれ検出方法
JP5018389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87107A (ja) 印刷装置
JP2005219270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861253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102331B2 (ja) 磁気ストライプ書き込み装置
JP2020157549A (ja) カッター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5811745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10322A (ja) 記録媒体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