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6530A -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6530A
CN113226530A CN201980085086.3A CN201980085086A CN113226530A CN 113226530 A CN113226530 A CN 113226530A CN 201980085086 A CN201980085086 A CN 201980085086A CN 113226530 A CN113226530 A CN 11322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lurry
delivery
destination
slurry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50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野翔一
香川晴治
田中义人
竹内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653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81Removing sulfur dioxide or sulfur tr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01D53/501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 B01D53/504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0Semi-solid phase processes, i.e. by using slur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8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 F23J15/04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using wash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40Alkaline earth metal or magnesium compounds
    • B01D2251/404Alkaline earth metal or magnesium compounds of calc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60Inorganic bases or salts
    • B01D2251/606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30Sulfur compounds
    • B01D2257/302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04/00Aspects relating to feed or outlet devices; Regulating devices for feed or outlet devices
    • B01J2204/002Aspects relating to feed or outlet devices; Regulating devices for feed or outlet devices the feeding side being of particular inte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08/00Processe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solid particles; Reactors therefor
    • B01J2208/00743Feeding or discharging of solids
    • B01J2208/00769Details of feeding or discharging
    • B01J2208/00787Bringing the solid in the form of a slurry before feeding it to the reac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5/00Preventing emissions
    • F23J2215/20Sulfur; Compound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将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输送到多个送出目的地的流体送出装置,该流体送出装置具备: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目的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浆料液;返送管线,其从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浆料液返回到送出目的地;第二送出管线,其从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将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到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或者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Description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将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输送到至少一个送出目的地的流体送出装置、该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从锅炉等燃烧设备排出的废气中含有SOx(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用于降低废气所包含的SOx的方法中,有利用含有碱水溶液、碱成分的浆料液等液体状物质来去除SO2(亚硫酸气体)等的湿式脱硫方法。
作为使用上述湿式脱硫方法的脱硫装置,已知有通过使含有碱成分的石灰石浆料与废气接触来对废气进行清洗的吸收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从石灰石浆料槽向吸收塔输送石灰石浆料的石灰石浆料管线、设置于石灰石浆料管线的调整阀、以及在上述石灰石浆料管线的上述调整阀的近前分支并用于使石灰石浆料返回石灰石浆料槽的返送管线。
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的供给量根据脱硫负荷而增减。例如,在硫含量低的燃料、燃烧装置的负荷低的情况下,由于吸收塔的脱硫负荷低,因此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的供给量(供给流量)变少。若向吸收塔的供给量少,则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降低,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沉淀。另外,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附着于上述调整阀,从而使调整阀的响应性能降低。
在吸收塔所需的供给量少的情况下,通过缩小上述调整阀的开度,并且在石灰石浆料管线中流过比所需供给量多的石灰石浆料,使剩余量的石灰石浆料经由返送管线返回到石灰石浆料槽,从而防止石灰石浆料管线中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成为规定速度以下。不限于石灰石浆料,在用于使上述的浆料液流动的浆料管线中设置上述的返送管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4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存在强化硫氧化物、煤尘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出限制的倾向。作为用于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出量的一种方法,考虑在燃烧设备中使用硫含有率低的优质燃料。但是,上述优质燃料昂贵,因此为了实现运用成本的降低,即使硫含有率稍高,也希望使用便宜的燃料。若在燃烧设备中使用硫含有率高的燃料,则与使用硫含有率低的燃料的情况相比,为了处理从燃烧设备排出的废气,需要更多量的石灰石浆料,因此,有可能用于将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等输送的设备(流体送出装置)大型化。
另外,上述返送管线是为了抑制浆料管线中的浆料液的固体成分的沉淀等而设置的,但除了上述用途以外几乎未被有效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从在自上述返送管线分支的前段设置的喷雾装置喷洒石灰石浆料来对排气管进行清洗。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返送管线来防止大型化的流体送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构成为向多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
上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
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
返送管线,其从上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上述浆料液返回上述送出起始地;
第二送出管线,其从上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以及
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上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上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根据上述(1)的结构,具备第二送出管线和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流体送出装置能够将在返送管线的比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也就是说,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并向所增加的送出目的地输送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返送管线分支的第二送出管线和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另外,能够从同一送出起始地对多个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输送浆料液,因此能够减少浆料液的送出起始地的数量,进而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
(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1)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还具备构成为向上述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线。
若通过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将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设为浆料液的送出起始地,则有可能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而且,若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则有可能导致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根据上述(2)的结构,通过清洗管线向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强制性地排出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由此能够抑制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沉降,进而能够抑制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二送出管线包括上述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至少一个凹部,上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将上述至少一个凹部与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上述凹部低的位置连接的排出管线。
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凹部是浆料液容易沉降,并容易导致第二送出管线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的部位。根据上述(3)的结构,由于具备连接凹部和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低的位置的排出管线,因此能够利用凹部与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低的位置的高低差,利用浆料液的自重将凹部中的浆料液经由排出管线输送到第二送出目的地。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浆料液容易沉降的凹部中浆料液沉降,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二送出管线中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二送出管线在从上述第二分支部到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
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于第二送出管线在从第二分支部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分支部与第二送出目的地的高低差,利用浆料液的自重将残留于第二送出管线的浆料液输送到第二送出目的地。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设置上述的清洗管线那样的用于从第二送出管线强制性排出浆料液的装置,也能够从第二送出管线排出浆料液,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
(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第一吸收塔,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与上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第二吸收塔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二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根据上述(5)的结构,能够将用于向第一吸收塔输送的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或第二贮藏装置)。在假设除了流体送出装置之外还存在用于向第二吸收塔(或第二贮藏装置)输送浆料液的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流体送出装置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通过将流体送出装置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吸收塔及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上述装置的预备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废气脱硫系统的大型化。
(6)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第一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上述浆料液分离的第一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第一分离装置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三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与上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上述浆料液分离的第二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第二分离装置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四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根据上述(6)的结构,能够将用于输送到第一分离装置(或第三贮藏装置)的浆料液向与第一分离装置不同的第二分离装置(或第四贮藏装置)输送。因此,能够将第二分离装置用作第一分离装置的备用。通过将第二分离装置用作第一分离装置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分离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分离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废气脱硫系统的大型化。
(7)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上述浆料液分离的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分离装置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五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上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上述分离装置输送的上述浆料液的第六贮藏装置,该第六贮藏装置与上述第五贮藏装置不同。
根据上述(7)的结构,能够将用于输送到分离装置(或第五贮藏装置)的浆料液向第六贮藏装置输送。在此,第六贮藏装置与第五贮藏装置同样地,能够贮存用于输送到上述分离装置的浆料液。因此,能够将第六贮藏装置用作第五贮藏装置的备用。通过将第六贮藏装置用作第五贮藏装置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分离装置及第五贮藏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
(8)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上述流体送出装置构成为向至少一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
上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
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以及
返送管线,其从上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上述浆料液返回上述送出起始地,
上述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包括:
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在该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中,追加设置第二送出管线,该第二送出管线从上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上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浆料液;以及
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在该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中,追加设置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该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构成为能够将在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上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上述返送管线的比上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上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根据上述(8)的方法,通过在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中设置的第二送出管线和在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中设置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能够将在返送管线的比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也就是说,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并向所增加的送出目的地输送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因此,根据上述的方法,通过进行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改造作业,并且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输送到返送管线的浆料液来防止大型化的流体送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排出管线的图,是表示排出管线的与第二送出管线的连接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作为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或附图中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而只不过是简单的说明例。
例如,“在某一方向上”、“沿着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表示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地这样配置,还表示具有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而相对位移了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以及“均质”等表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地相等的状态,还表示存在公差、或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异的状态。
例如,表示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的表达不仅表示几何学上的严格意义的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还表示在获得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括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包含”、或者“具有”一个构成要素这样的表达不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的排他性表达。
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构成为,将与从燃烧装置(未图示)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输送到多个送出目的地。以下,以用于具备吸收塔的废气脱硫装置的流体送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1对废气脱硫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废气脱硫装置10具备吸收塔2、吸收液循环管线11、设置于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循环泵110、石膏浆料管线12、分离装置13、滤液贮存装置14、滤液管线15、设置于滤液管线15的滤液送出泵150、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石灰石浆料管线17、以及设置于石灰石浆料管线17的供给泵170。
吸收塔2(脱硫装置)是用于对从燃烧装置(未图示)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的装置。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吸收塔2构成为通过湿式石灰石膏法对废气进行脱硫。作为上述燃烧装置,可以列举柴油发动机、燃气轮机发动机或蒸汽轮机发动机等发动机、锅炉等。
如图1所示,吸收塔2具备吸收塔主体21,该吸收塔主体21具有被导入从上述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的内部空间2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吸收塔2还具备用于向内部空间22导入废气的废气导入部23、以及用于从内部空间22排出废气的废气排出部24。
如图1所示,吸收塔主体21构成为在内部划分出:通过将石灰石浆料(含有碱成分的浆料液)作为吸收液向导入到内部的废气喷洒而使废气与吸收液气液接触的气液接触部22A;以及位于比气液接触部22A靠下方的位置,并贮存有在气液接触部22A中吸收了废气中的SOx的吸收液的液体积存部22B。将内部空间22中的位于比气液接触部22A靠下方的空间设为下方侧内部空间22C,将内部空间22中的位于比气液接触部22A靠上方的空间设为上方侧内部空间22D。
将吸收塔主体21和废气导入部23相邻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上的废气导入部23侧定义为一侧,将第一方向上的废气排出部24侧定义为另一侧。
如图1所示,在吸收塔主体21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侧壁25上,形成有与下方侧内部空间22C连通的废气导入口251。另外,在吸收塔主体21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壁26上,在比废气导入口251高的位置形成有与上方侧内部空间22D连通的废气排出口261。
从上述的燃烧装置导入到废气导入部23的废气通过废气导入部23后,经由废气导入口251被导入到内部空间22(下方侧内部空间22C)。被导入到内部空间22的废气在下方侧内部空间22C中从位于一侧的侧壁25朝向位于另一侧的侧壁26流动后,在内部空间22中一边上升一边流动。上升到上方侧内部空间22D的废气从侧壁25向侧壁26流动后,经由废气排出口261排出到废气排出部24。
如图1所示,在气液接触部22A配置有用于向内部空间22散布上述吸收液的散布装置28。散布装置28构成为,对通过气液接触部22A的废气散布吸收液,使废气与吸收液气液接触,从而吸收去除废气中所包含的SOx(包含SO2)。
如图1所示,散布装置28包括在吸收塔主体21的内部空间22中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散布管281、以及设置于散布管281的多个散布喷嘴282。散布喷嘴282构成为,朝向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即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散布吸收液。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散布喷嘴282由构成为呈液柱状喷射吸收液的液柱喷嘴构成。也就是说,图示的吸收塔2是液柱式的吸收塔。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塔2只要构成为使吸收液与导入到内部的废气气液接触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液柱式。例如,吸收塔2也可以是具备填充有用于在内部空间22促进气液接触的填充材料的填充层的栅格(grid)式吸收塔、具备呈放射状喷出吸收液的喷雾喷嘴(喷涂喷嘴)的喷涂式吸收塔等。
另外,散布管281也可以沿着俯视下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延伸。散布喷嘴282也可以构成为朝向铅垂方向的下方散布吸收液。
在比气液接触部22A靠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处配置有除雾器27。除雾器27构成为从通过除雾器27的废气中去除水分。通过了除雾器27的废气被排出到吸收塔2的外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除雾器27配置于废气排出部24,并在废气排出部24中以分隔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方式沿着铅垂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除雾器27也可以配置于上方侧内部空间22D,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另外,除雾器27也可以是多级结构。
如图1所示,液体积存部22B构成为,贮存有对被导入到内部空间22的废气散布的散布完成的吸收液。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液体积存部22B设置为液面位于下方侧内部空间22C的下方、且比废气导入口251低的位置。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中包括由从废气吸收的SOx产生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氧化而生成的氧化产物。在此,作为反应产物,可以列举SO2被吸收液吸收而生成的亚硫酸盐等。另外,作为氧化产物,可以列举石膏等。
如图1所示,在侧壁26上,在铅垂方向上的液体积存部22B的底面211附近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将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抽出到外部的吸收液抽出口262。吸收液抽出口262与液体积存部22B连通。另外,如图1所示,在侧壁26上开设有用于导入石灰石浆料的开口263。开口263与内部空间22连通。
如图1所示,吸收液循环管线11是用于将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输送到散布装置28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吸收液循环管线11与吸收液抽出口262及散布管281连接。
如图1所示,循环泵110构成为,将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向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下游侧输送。从散布装置28散布并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循环泵110加压输送,从而通过吸收液循环管线11被输送到散布装置28。
如图1所示,石膏浆料管线12是用于将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向分离装置13输送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石膏浆料管线12与位于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比循环泵110靠下游侧(散布装置28侧)的位置的分支部111及分离装置13连接。从散布装置28散布并贮存于液体积存部22B的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被循环泵110加压输送,通过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比分支部111靠上游侧的位置及石膏浆料管线12,被输送到分离装置13。
如图1所示,分离装置13构成为将在吸收塔2中生成的产物P(氧化产物)从吸收液分离。由分离装置13从吸收液分离出的产物P通过产物排出管线131被排出到分离装置13的外部。由分离装置13分离出产物P后的滤液通过滤液排出管线132,从分离装置13输送到滤液贮存装置14。
如图1所示,滤液贮存装置14(贮存罐)具有内部空间140,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140贮存滤液。
如图1所示,滤液管线15是用于从滤液贮存装置14向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输送滤液的流路。
如图1所示,滤液送出泵150构成为从滤液贮存装置14向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输送滤液。
如图1所示,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贮存罐)具有内部空间160,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160贮存石灰石浆料(浆料液)。
如图1所示,废气脱硫装置10具备构成为贮存石灰石(吸收剂)的石灰石贮存装置18(石灰石筒仓)、以及用于从石灰石贮存装置18向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输送石灰石的石灰石供给管线1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也可以具备构成为使滤液和石灰石混合从而生成石灰石浆料的未图示的混合装置。
如图1所示,石灰石浆料管线17是用于从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向吸收塔2输送石灰石浆料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与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及开口263连接。
供给泵170构成为,从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向吸收塔主体21的内部空间22输送石灰石浆料。贮存于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的石灰石浆料被供给泵170加压输送,从而被输送到吸收塔主体21的内部空间22。
图2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废气脱硫系统1A(1)包括第一废气脱硫装置10A(10)、以及与第一废气脱硫装置10A不同的第二废气脱硫装置10B(10)。也就是说,废气脱硫系统1A具备两个系统的废气脱硫装置10。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吸收塔2等的废气脱硫装置10所具备的结构为第一废气脱硫装置10A的结构的情况下,有时在开头标注“第一”,并在附图标记标注A,在吸收塔2等的废气脱硫装置10所具备的结构为第二废气脱硫装置10B的结构的情况下,有时在开头标注“第二”,并在附图标记标注B。例如,第一废气脱硫装置10A的吸收塔2称为第一吸收塔2A。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废气脱硫装置10A具备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一石灰石浆料管线17A、第一供给泵170A、以及第一吸收塔2A。同样地,如图2所示,第二废气脱硫装置10B具备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二供给泵170B、以及第二吸收塔2B。
废气脱硫装置10(10A、10B)具备设置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的比供给泵170靠下游侧(吸收塔2侧)的位置的调整阀171。调整阀171具有用于开闭作为石灰石浆料的流路的石灰石浆料管线17的可动机构,构成为能够对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量进行调整。
石灰石浆料(浆料液)向吸收塔2的供给量根据脱硫负荷而增减。例如,在燃料中的硫成分少的情况或燃烧装置的负荷低的情况下,由于脱硫负荷低,因此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2的供给量少。若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2的供给量(供给流量)少,则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降低,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沉淀。另外,有可能石灰石浆料的固体成分附着于调整阀171而使调整阀171的响应性能降低。
如图2所示,废气脱硫装置10(10A、10B)具备返送管线4,该返送管线4从石灰石浆料管线17的位于比供给泵170靠下游侧且比调整阀171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分支部172分支,用于使石灰石浆料返回到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返送管线4与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的入口侧及分支部172连接。
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至少一部分被供给泵170加压输送,从而通过石灰石浆料管线17的比分支部172靠上游侧的位置及返送管线4,返回到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
在上述的石灰石浆料向吸收塔2的所需供给量少的情况下,减小调整阀171的开度,并且在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流动比所需供给量多的石灰石浆料,使剩余量的石灰石浆料经由返送管线4返回到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由此防止石灰石浆料管线17中的石灰石浆料的流速成为规定速度以下。
例如如图2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搭载于废气脱硫系统1A。
如图2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A)构成为,从作为送出起始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向作为第一送出目的地的第二吸收塔2B、以及作为第二送出目的地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输送石灰石浆料(浆料液)。
如图2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A)具备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一送出管线)、第二返送管线4B(返送管线)、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
如图2所示,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5)是从第二返送管线4B在分支部41B分支,用于向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石灰石浆料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的入口侧及分支部41B连接。
如图2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6)构成为,能够将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中的任一方。在此,“能够切换为任一方”是指,不仅包括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被开闭阀等完全切换为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中的一方的情况,还包括在调整阀等的作用下成为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以及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这双方的情况。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包括设置于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阀61B、以及设置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阀62B。需要说明的是,阀61B及阀62B分别可以是开闭阀,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也可以是设置于分支部41B的三通阀。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A)具备上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一送出管线)、上述的第二返送管线4B(返送管线)、上述的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以及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6B)。
根据上述结构,具备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的流体送出装置3(3A)能够将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二吸收塔2B(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也就是说,能够增加在第二返送管线4B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从而向所增加的送出目的地输送在第二返送管线4B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第二返送管线4B分支的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能够增加在第二返送管线4B中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3(3A)的大型化。另外,由于能够从同一送出起始地向多个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输送石灰石浆料,因此能够减少石灰石浆料的送出起始地的数量,进而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3(3A)的大型化。
如图2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A)还具备上述的第二供给泵170B。第二供给泵170B构成为,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包括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情况下,向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上述石灰石浆料。
在该情况下,上述石灰石浆料被供给泵170加压输送,从而通过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输送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向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输送上述石灰石浆料的供给泵,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3(3A)的大型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A)具备能够取得贮存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的石灰石浆料的量的贮存量取得装置31、以及构成为根据由贮存量取得装置31取得的石灰石浆料的量而对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6B)指示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的控制装置3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贮存量取得装置31包括液位传感器311,该液位传感器311构成为检测贮存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的石灰石浆料的液面的高度位置。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32是用于控制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装置32也可以构成为由中央处理装置(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I/O接口等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另外,控制装置32构成为,能够对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阀61B、62B等)执行基于由上述的液位传感器311等传感器类测定的信号的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装置32根据由贮存量取得装置31取得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石灰石浆料的量,对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指示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使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石灰石浆料的量成为适当的量。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控制装置32构成为,在由贮存量取得装置31取得的石灰石浆料的量小于阈值LL的情况下,对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进行指示,以使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包括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石灰石浆料的量不足。
另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控制装置32构成为,在由贮存量取得装置31取得的石灰石浆料的量超过阈值UL的情况下,对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进行指示,以使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不包括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阈值UL大于阈值LL。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石灰石浆料的量过剩。
另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阀61B及阀62B分别由流量调整阀构成。上述的控制装置32构成为,能够调整阀61B及阀62B的开度,以使由贮存量取得装置31取得的石灰石浆料的量接近目标值DV。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石灰石浆料的量适量。
图3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3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B)构成为,从作为第二送出目的地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向作为送出起始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输送石灰石浆料(浆料液)。
如图2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B)与流体送出装置3A同样地,具备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一送出管线)、第二返送管线4B(返送管线)、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并且,如图2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B)还具备第一石灰石浆料管线17A、第一返送管线4A、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A。
如图3所示,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5)是从第一返送管线4A在分支部41A分支,用于将石灰石浆料输送到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送出起始地)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与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的入口侧及分支部41A连接。
如图3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A(6)构成为,能够将在第一返送管线4A的比分支部41A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第一返送管线4A的比分支部41A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中的任一方。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A包括设置于第一返送管线4A的比分支部41A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阀61A、以及设置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的阀62A。需要说明的是,阀61A及阀62A分别可以是开闭阀,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A也可以是设置于分支部41A的三通阀。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B)还具备上述的第一供给泵170A。第一供给泵170A构成为,在第一返送管线4A的比分支部41A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包括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的情况下,向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送出起始地)输送上述石灰石浆料。
根据上述结构,具备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A、5B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A及6B的流体送出装置3(3B)能够将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二吸收塔2B(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以及将在第一返送管线4A的比分支部41A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输送到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送出起始地)。也就是说,废气脱硫装置10A、10B分别能够相互输送石灰石浆料(浆料液)。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废气脱硫装置10A、10B各自也可以不单独具有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的预备装置,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3(3B)的大型化。
图4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4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C)还具备清洗管线33,该清洗管线33构成为向上述的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作为清洗液,可以列举工业用水等。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C具备清洗液贮存装置34(贮存罐),该清洗液贮存装置34(贮存罐)具有内部空间340,且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340中贮存清洗液。如图4所示,清洗管线33与位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比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合流部51、以及清洗液贮存装置34连接。清洗液从清洗液贮存装置34流过清洗管线33而被输送到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
如果将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B中的、流过第二返送管线4B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设为作为石灰石浆料的送出起始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则有可能残留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石灰石浆料沉降。并且,若残留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石灰石浆料沉降,则有可能导致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清洗管线33向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输送清洗液,强制性地排出残留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石灰石浆料,由此能够抑制残留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石灰石浆料沉降,进而能够抑制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图5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用于说明排出管线的图,是表示排出管线的与第二送出管线的连接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上述的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包括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至少一个凹部53。另外,如图5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D)具备排出管线35,该排出管线35连接上述凹部53和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53低的位置。如图5所示,排出管线35是用于从至少一个凹部53向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石灰石浆料的流路。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凹部53设置分支部52。如图5、6所示,排出管线35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的比凹部53低的位置以及分支部52连接。排出管线35在从分支部52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比凹部53低的位置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如图5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D)在排出管线35上具备构成为开闭排出管线35的开闭阀351。
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凹部53是石灰石浆料(浆料液)容易沉降,容易导致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的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凹部53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凹部53低的位置的高低差,能够利用石灰石浆料的自重将凹部53中的石灰石浆料经由排出管线35输送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石灰石浆料沉降到石灰石浆料容易沉降的凹部53中,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中的堵塞、压力损失的上升。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图2所示的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第二送出管线)在从分支部41B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在该情况下,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在从分支部41B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因此能够利用分支部41B与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的高低差,利用石灰石浆料的自重将残留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输送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不设置上述的清洗管线33那样的用于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强制性排出石灰石浆料的装置,也能够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B排出石灰石浆料,因此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3的大型化。
图7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7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E)构成为,从作为送出起始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B向作为第一送出目的地的第二吸收塔2B及作为第二送出目的地的第一吸收塔2A输送石灰石浆料(浆料液)。
如图7所示,流体送出装置3(3E)具备上述的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一送出管线)、上述的第二返送管线4B(返送管线)、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第二送出管线)、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C。
如图7所示,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5)是从第二返送管线4B在分支部41B分支,用于将石灰石浆料输送到第一吸收塔2A(第二送出目的地)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与第一吸收塔2A的入口侧(开口264)及分支部41B连接。
如图7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C(6)构成为,能够将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C包括设置于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阀61B、以及设置于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的阀62C。需要说明的是,阀61B及阀62C分别可以是开闭阀,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C也可以是设置于分支部41B的三通阀。
根据上述结构,具备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C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C的流体送出装置3(3E)能够将在第二返送管线4B的比分支部4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输送到与第二吸收塔2B(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一吸收塔2A(第二送出目的地)。
在上述的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3(3A~3E)中,例如如图2、7所示,第一送出目的地是第二吸收塔2B(第一吸收塔),第二送出目的地是第一吸收塔2A(第二吸收塔)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输送到第一吸收塔2A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的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中的任意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用于输送到第二吸收塔2B的石灰石浆料(浆料液)向与第二吸收塔2B不同的第一吸收塔2A(或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输送。在假设除了流体送出装置3之外还存在用于向第一吸收塔2A(或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输送石灰石浆料的装置(例如第一滤液贮存装置14A等)的情况下,能够将流体送出装置3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通过将流体送出装置3用作上述装置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吸收塔2及流体送出装置3的废气脱硫系统1A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另外设置上述装置的预备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废气脱硫系统1A的大型化。
图8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废气脱硫系统1B(1)具备废气脱硫装置70。
如图8所示,废气脱硫装置70具备吸收塔2(送出起始地)、石膏浆料管线12(第一送出管线)、设置于石膏浆料管线12的石膏浆料供给泵120(循环泵110)、设置于石膏浆料管线12的比石膏浆料供给泵120靠下游侧(分离装置13侧)的位置的调整阀121、分离装置13(第一送出目的地)、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返送管线)、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石膏浆料导入管线135、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以及副石膏浆料导入管线138。
如图8所示,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是从石膏浆料管线12的位于比石膏浆料供给泵120靠下游侧且比调整阀121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分支部122分支并用于使石膏浆料(浆料液)返回到吸收塔2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与分支部122及吸收塔2连接。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石膏浆料管线12与吸收液抽出口262及分离装置13的上游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石膏浆料管线12也可以将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比分支部111靠上游侧的位置作为与吸收液循环管线11的共有部。
如图8所示,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具有内部空间134,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134中贮存石膏浆料。石膏浆料导入管线135构成为从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向分离装置13导入石膏浆料。
如图8所示,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具有内部空间137,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137中贮存石膏浆料。副石膏浆料导入管线138构成为从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向分离装置13导入石膏浆料。
流体送出装置8搭载于废气脱硫系统1B。
如图8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8(8A)构成为从作为送出起始地的吸收塔2向作为第一送出目的地的分离装置13及作为第二送出目的地的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输送石膏浆料(浆料液)。
如图8所示,流体送出装置8(8A)具备石膏浆料管线12(第一送出管线)、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返送管线)、副石膏浆料管线81(第二送出管线)、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2。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及副石膏浆料导入管线138不是废气脱硫装置70具备的,而是流体送出装置8(8A)具备的。
如图8所示,副石膏浆料管线81是在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的分支部711分支,用于向与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不同的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副石膏浆料管线81与分支部711及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的入口侧连接。
如图8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2构成为能够将在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的比分支部711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膏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的比分支部711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膏浆料管线81中的任一方。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2包括设置于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的比分支部711靠下游侧的位置的阀83、以及设置于副石膏浆料管线81的阀84。需要说明的是,阀83及阀84分别可以是开闭阀,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2也可以是设置于分支部711的三通阀。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中虚线所示,石膏浆料管线12(第一送出管线)是用于向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而不是分离装置13输送石膏浆料的流路。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送出目的地是构成为将在吸收塔2中生成的产物P(参照图1)从上述浆料液分离的分离装置13、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分离装置13输送的浆料液的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中的任意方。第二送出目的地是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分离装置13输送的浆料液的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用于向分离装置13(或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输送的石膏浆料输送到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与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同样地,能够贮存用于向分离装置13输送的石膏浆料。因此,能够将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用作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的备用。通过将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6用作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分离装置13及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的废气脱硫系统1B的可靠性。
图9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废气脱硫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9所示,废气脱硫系统1C(1)包括第一废气脱硫装置70A(70)、以及与第一废气脱硫装置70A不同的第二废气脱硫装置70B(70)。也就是说,废气脱硫系统1C具备两个系统的废气脱硫装置70。
如图9所示,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8(8B)构成为,从作为送出起始地的第二吸收塔2B向作为第一送出目的地的第二分离装置13B及作为第二送出目的地的第一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A输送石膏浆料(浆料液)。
如图9所示,流体送出装置8(8B)具备第二石膏浆料管线12B(第一送出管线)、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返送管线)、副石膏浆料管线85(第二送出管线)、以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6。
如图9所示,副石膏浆料管线85是在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的第二分支部711B分支,用于向第一分离装置13A(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的流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副石膏浆料管线85与分支部711B及第一分离装置13A的入口侧连接。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虚线所示,副石膏浆料管线85是用于向第一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A不是第一分离装置13A输送石膏浆料的流路。
如图9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6构成为能够将在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的比分支部711B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石膏浆料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的比分支部711B靠下游侧的位置和副石膏浆料管线85中的任一方。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6包括设置于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的比分支部711B靠下游侧的阀87、以及设置于副石膏浆料管线85的阀88。需要说明的是,阀87及阀88分别可以是开闭阀,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86也可以是设置于分支部711B的三通阀。
在某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虚线所示,第二石膏浆料管线12B(第一送出管线)是用于向第二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B而不是第二分离装置13B输送石膏浆料的流路。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一送出目的地是第二分离装置13B和第二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B中的任意方。第二送出目的地是第一分离装置13A和第一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A中的任意方。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用于向第二分离装置13B(或第二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B)输送的石膏浆料输送到第一分离装置13A(或第一石膏浆料贮存装置133A)。因此,能够将第一分离装置13A用作第二分离装置13B的备用。通过将第一分离装置13A用作第二分离装置13B的备用,能够提高具备分离装置13(13A、13B)及流体送出装置8的废气脱硫系统1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各系统的废气脱硫装置70中另外设置分离装置13,因此能够防止废气脱硫系统1的大型化。
图10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的流程图。
几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100是构成为用于将浆料液输送到至少一个送出目的地的流体送出装置(流体送出装置3、8等)的改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装置具备上述的第一送出管线(第二石灰石浆料管线17B、第二石膏浆料管线12B等)和上述的返送管线(第二返送管线4B、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等)。
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100包括追加设置上述的第二送出管线(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副石膏浆料管线81、85)的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101、以及追加设置上述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82、86)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102。
根据上述的方法,通过在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101中设置的第二送出管线(副石灰石浆料管线5、副石膏浆料管线81、85)、以及在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102中设置的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6、82、86),能够将在上述的返送管线(第二返送管线4B、第二石膏浆料返送管线71B等)的比分支部(分支部41B、711B等)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浆料液向与第一送出目的地(第二吸收塔2B等)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第一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16A等)输送。也就是说,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并向所增加的送出目的地输送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因此,根据上述的方法,通过进行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101及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102,能够增加在返送管线中流动的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改造作业,并且能够防止流体送出装置(流体送出装置3、8等)的大型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变形而得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当组合而得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A~1C…废气脱硫系统;
2、2A、2B…吸收塔;
21…吸收塔主体;
211…底面;
22…内部空间;
22A…气液接触部;
22B…液体积存部;
22C…下方侧内部空间;
22D…上方侧内部空间;
23…废气导入部;
24…废气排出部;
25、26…侧壁;
251…废气导入口;
261…废气排出口;
262…吸收液抽出口;
263…开口;
27…除雾器;
28…散布装置;
281…散布管;
282…散布装置;
3、3A~3E、8、8A、8B…流体送出装置;
31…贮存量取得装置;
311…液位传感器;
32…控制装置;
4…返送管线;
5…副石灰石浆料管线;
6…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
61、62…阀;
10、70…废气脱硫装置;
11…吸收液循环管线;
110…循环泵;
111…分支部;
12…石膏浆料管线;
13…分离装置;
131…产物排出管线;
132…滤液排出;
133…石膏浆料贮存装置;
135…石膏浆料导入管线;
136…副石膏浆料贮存装置;
138…副石膏浆料导入管线;
14…滤液贮存装置;
140…内部空间;
15…滤液管线;
150…滤液送出泵;
16…石灰石浆料贮存装置;
160…内部空间;
17…石灰石浆料管线;
170…供给泵;
171…调整阀;
172…分支部;
18…石灰石贮存装置;
19…石灰石供给管线;
100…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101…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
102…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
DV…目标值;
LL、UL…阈值;
P…产物。

Claims (8)

1.一种流体送出装置,其构成为向多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其中,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
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
返送管线,其从所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所述浆料液返回所述送出起始地;
第二送出管线,其从所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以及
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其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所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构成为向所述第二送出管线输送清洗液的清洗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送出管线包括所述第二送出管线的坡度从朝下变化为朝上的至少一个凹部,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还具备将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与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中的比所述凹部低的位置连接的排出管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送出管线在从所述第二分支部到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的范围内具有下降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第一吸收塔,
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与所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第二吸收塔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二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第一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所述浆料液分离的第一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第一分离装置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三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与所述第一吸收塔不同的第二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所述浆料液分离的第二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第二分离装置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四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送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将在吸收塔中生成的产物从所述浆料液分离的分离装置和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分离装置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五贮藏装置中的任意方,
所述第二送出目的地包括构成为能够贮存用于向所述分离装置输送的所述浆料液的第六贮藏装置,该第六贮藏装置与所述第五贮藏装置不同。
8.一种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所述流体送出装置构成为向至少一个送出目的地输送与从燃烧装置排出的废气接触的浆料液,其中,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具备:
第一送出管线,其用于从送出起始地向第一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以及
返送管线,其从所述第一送出管线在第一分支部分支,用于使所述浆料液返回所述送出起始地,
所述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包括:
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在该第二送出管线追加设置工序中,追加设置第二送出管线,该第二送出管线从所述返送管线在第二分支部分支,用于向与所述第一送出目的地不同的第二送出目的地输送所述浆料液;以及
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在该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追加设置工序中,追加设置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该送出目的地切换装置构成为能够将在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流动的所述浆料液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所述返送管线的比所述第二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送出管线中的任一方。
CN201980085086.3A 2018-12-27 2019-12-20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Withdrawn CN1132265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969 2018-12-27
JP2018243969A JP2020104043A (ja) 2018-12-27 2018-12-27 流体送出装置および流体送出装置の改造方法
PCT/JP2019/050172 WO2020137910A1 (ja) 2018-12-27 2019-12-20 流体送出装置および流体送出装置の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6530A true CN113226530A (zh) 2021-08-06

Family

ID=7112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5086.3A Withdrawn CN113226530A (zh) 2018-12-27 2019-12-20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2494A1 (zh)
EP (1) EP3881929A4 (zh)
JP (1) JP2020104043A (zh)
KR (1) KR20210087087A (zh)
CN (1) CN113226530A (zh)
TW (1) TWI714406B (zh)
WO (1) WO2020137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5096A (zh) * 2020-11-03 2021-01-29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吸收塔液位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5722169B (zh) * 2022-09-30 2024-08-20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灰乳自动加药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613A (ja) * 1984-11-15 1986-06-07 Babcock Hitachi Kk 気液接触装置
CN2813074Y (zh) * 2005-08-16 2006-09-06 孙克勤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石膏浆脱水装置
CN10251293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一种石灰石制浆与长距离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12160998A1 (ja) * 2011-05-24 2012-1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仕上げ排煙脱硫装置を供えた排煙脱硫設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105344231A (zh) * 2015-12-14 2016-02-2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石灰石供浆系统
CN205361053U (zh) * 2016-02-17 2016-07-0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脱硫供浆装置
CN105771613A (zh) * 2016-05-09 2016-07-20 林耿锋 一种石灰石浆液输送系统
CN205550026U (zh) * 2016-01-22 2016-09-07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浆系统
EP3170547A1 (en) * 2014-07-17 2017-05-24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206295794U (zh) * 2016-12-09 2017-07-04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一用三备石灰石供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6529A (ja) * 1982-08-20 1984-02-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式石灰石こう法排煙脱硫法における供給石灰量の制御装置
JPS5936528A (ja) * 1982-08-20 1984-02-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湿式石灰石こう法排煙脱硫法における供給石灰量の制御装置
JP4514029B2 (ja) * 2004-05-27 2010-07-28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排煙脱硫方法と装置
JP2014117630A (ja) * 2012-12-13 2014-06-30 Babcock-Hitachi Co Ltd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と方法
US20150203359A1 (en) * 2014-01-17 2015-07-23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mmonia Using an Ion Transport Membrane, Gasifier, and Ammonia Synthesis Unit
EP3326708B8 (en) * 2015-07-23 2020-12-30 Mitsubishi Power, Ltd. Wet typ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wet typ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vice
CN106633176B (zh) * 2017-01-25 2023-04-14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废橡胶连续复原机及复原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613A (ja) * 1984-11-15 1986-06-07 Babcock Hitachi Kk 気液接触装置
CN2813074Y (zh) * 2005-08-16 2006-09-06 孙克勤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石膏浆脱水装置
WO2012160998A1 (ja) * 2011-05-24 2012-1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仕上げ排煙脱硫装置を供えた排煙脱硫設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10251293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一种石灰石制浆与长距离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3170547A1 (en) * 2014-07-17 2017-05-24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05344231A (zh) * 2015-12-14 2016-02-2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石灰石供浆系统
CN205550026U (zh) * 2016-01-22 2016-09-07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浆系统
CN205361053U (zh) * 2016-02-17 2016-07-0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脱硫供浆装置
CN105771613A (zh) * 2016-05-09 2016-07-20 林耿锋 一种石灰石浆液输送系统
CN206295794U (zh) * 2016-12-09 2017-07-04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一用三备石灰石供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4406B (zh) 2020-12-21
EP3881929A1 (en) 2021-09-22
WO2020137910A1 (ja) 2020-07-02
KR20210087087A (ko) 2021-07-09
EP3881929A4 (en) 2022-01-12
TW202039058A (zh) 2020-11-01
JP2020104043A (ja) 2020-07-09
US20220072494A1 (en)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4155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parating sulphur dioxide from a gas
US105635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sulfur oxides in exhaust gas
CN113226530A (zh) 流体送出装置及流体送出装置的改造方法
CN106794419B (zh) 排气处理装置
US20150209723A1 (en) Exhaust gas treatment apparatus, ship, and exhaust gas treatment method
CA2070162C (en) Single spray level for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KR20180019721A (ko) 습식 배연 탈황 장치 및 습식 배연 탈황 장치의 운전 방법
EP2402288A1 (en) Cleaning equipment for gas scrubber fluid
KR100890854B1 (ko) 기체로부터 이산화황을 분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539929A1 (en) Spray drying system
CN105289268A (zh) 一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失效浆液处理装置
EP3769835A1 (en)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device
KR20210124475A (ko) 분리 회수 시스템 및 분리 회수 방법
CN1084216C (zh) 湿式排烟脱硫吸收液生料的浓缩排出方法
CN113713914A (zh) 一种基于密度分配的湿法石灰石制浆系统
TWI735030B (zh) 排氣脫硫裝置
KR102042974B1 (ko) 탈황 효율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도록 구획된 슬러리 저장부가 구비된 습식 탈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습식 탈황방법
CN112755776A (zh) 用于电厂湿法脱硫的石灰石、石膏长距离输送处理系统
KR20210066881A (ko) 드레인 배출 장치
WO2012070492A1 (ja) Lng受入構造
CN109092044A (zh) 一种高效脱硫塔
CN118829587A (zh) 船舶用脱硫装置
JP2005334770A (ja) 排煙脱硫方法と装置
CN114307612A (zh) 半干法脱硫物料分离装置和半干法脱硫系统
CN113274870A (zh) 一种炭素煅烧炉烟气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9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Power Co.,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