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7140B -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87140B CN113187140B CN202110510746.7A CN202110510746A CN113187140B CN 113187140 B CN113187140 B CN 113187140B CN 202110510746 A CN202110510746 A CN 202110510746A CN 113187140 B CN113187140 B CN 1131871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latch
- laminated
- limiting
- mount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61—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slab-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each oth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能够在进行连接时能够轻易的实现精准对齐并减小间隙。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包括设有限位柱的第一安装座和设有限位件的第二安装座,所述限位件设有限位腔体和转轴,所述限位腔体和限位柱之间设有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柱进入所述限位件的限位腔体内的连接线,所述叠合板组合机构包括两个叠合板,所述叠合板设有加固钢筋和加固槽钢,两个叠合板上相向的加固槽钢上连接有两个所述叠合板施工工具,通过所述叠合板施工工具,能够使两个叠合板在拼接过程中自然调整为对齐的状态,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两个叠合板之间间隙,更具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叠合板拼接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的优点,但由于预制构件自重较大,吊装困难,不便于构件与构件之间进行组装。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结构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结构将楼板的厚度分为构件工厂预制和现场浇筑两部分,这样既可减轻构件运输和安装时的自重,现场又可不再采用模板和支模架,从而提高工效和保障施工安全;另通过现场二次浇筑,叠合板的承载力提高、建筑物整体刚度加强。
叠合板之间的拼接技术通常采用的形式为,叠合板一侧边凸出的钢筋插入另一块叠合板一侧的钢筋插孔中,形成钢筋连接方式。
其中为了更好的将两块叠合板拼接在一起,在连接时需要精准对齐,期间的操作较为复杂,同时在拼接过程中,容易在所述叠合板之间残留一定间隙,导致后续浇筑时混凝土从间隙中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置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能够通过一种叠合板的施工装置,在进行连接时能够轻易的实现精准对齐并减小间隙。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座,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限位柱;
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限位件和转轴,所述限位件一端具有空腔的空心筒,所述空心筒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开有与所述限位柱适配的限位腔体,所述限位腔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轴的两端穿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的方向延伸并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部;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通过所述限位件的限位腔体与空腔中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柱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此时通过转动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柱进入所述限位件的限位腔体内,使所述限位柱只能沿所述限位腔体的走向进行伸缩。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均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与预设在所述叠合板上的连接卡件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通槽,所述连接通槽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块,所述中心块面向通槽的对立两侧均设有可在所述连接通槽中伸缩的连接平板,所述连接平板与所述中心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始终对所述连接平板施加向外的推力,所述连接平板上远离所述中心块的一端可伸出所述连接通槽的两侧槽口与所述连接卡件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卡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上开有与所述连接平板适配的固定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平板上远离所述中心块的一端设有配合块,所述固定腔的腔壁上开有与所述固定件外侧表面连通的配合滑道,所述配合块能够在所述配合滑道中带动所述连接平板在所述固定腔中伸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位于两个连接平板之间的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槽的槽壁向连接部外侧延伸形成按压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中心块连接的第二弹性元件以及用于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的锁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将所述按压开关向连接部外侧推动;所述锁定件包括分别向两个所述连接平板方向延伸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面向所述连接平板的一端设有面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一卡齿,所述连接平板面向所述按压开关的一端设有背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可通过相互卡合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齿上背向所述按压开关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卡齿面向所述按压开关的一侧设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第二卡齿能够通过挤压倾斜面带动所述第一卡齿向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延伸有缩径头,所述限位腔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设有扩径口。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驱动端的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转轴同轴转动。
一种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叠合板和位于所述叠合板之间的两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所述叠合板包括矩形的叠合板本体和浇筑在叠合板本体上表面的浇筑板,所述叠合板本体上表面还设有四个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本体四个端面平行的加固槽钢,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加固槽钢之间垂直穿插有若干加固钢筋,所述加固钢筋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加固槽钢并向远离所述加固槽钢的方向延伸出所述叠合板本体,所述加固槽钢上开有供另一叠合板加固钢筋插入的若干插入孔,所述加固槽钢的两端均设置所述连接卡件,分别位于两个叠合板上相邻的两个加固槽钢的同一端连接卡件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所述限位柱、限位件的配合,能够使得在转动转轴的过程中,两个叠合板在拼接过程中自然调整为对齐的状态,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两个叠合板之间间隙,相对于现有通过目测进行调节,更具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叠合板拼接的质量;在整个过程中,仅需对转轴的转动进行操作,所需作业人员较少,相对于原有的一群人围绕在所述叠合板周边观察其是否对齐,缩减了作业所需的人数;在拼接完两个叠合板之后,即可拆除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将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用于另一处作业,减少了所需的成本;
2、本发明通过连接部和连接卡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叠合板施工装置的快速拆装,提高作业效率;
3、本发明通过加固槽钢和加固钢筋的配合,使得相邻两个叠合板连接紧密,提高了叠合板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本发明中的叠合板施工装置,实现快速的组装作业,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限位件的正视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部的俯视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叠合板本体、2-加固槽钢、21-连接卡件、211-固定件、22-插入孔、3-加固钢筋、41-第一安装座、411-限位柱、4111-缩径头、42-第二安装座、421-限位件、4211-空心筒、4212-限位腔体、4213-扩径口、422-转轴、4221-驱动部、43-连接线、441-连接通槽、442-中心块、443-连接平板、4431-配合块、4432-第二卡齿、444-第一弹性元件、445-按压开关、4451-延伸杆、4452-第一卡齿、446-第二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1:
如图2-图5所示,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座41,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座41上设有限位柱411;
第二安装座42,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上设有限位件421和转轴422,所述限位件421一端具有空腔的空心筒4211,所述空心筒42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上连接,所述限位件421的另一端开有与所述限位柱411适配的限位腔体4212,所述限位腔体4212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轴422的两端穿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2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422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42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42的方向延伸并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22转动的驱动部4221;
连接线43,所述连接线43一端通过所述限位件421的限位腔体4212与空腔中的转轴4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柱411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41的一端连接,此时通过转动所述转轴422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柱411进入所述限位件421的限位腔体4212内,使所述限位柱411只能沿所述限位腔体4212的走向进行伸缩。
该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1上设有限位柱411,所述限位柱411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41的一端为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座42设有一端为限位腔体4212的限位件421,所述限位腔体4212能够供所述限位柱411穿过并使所述限位柱411仅能在所述限位腔体4212中做轴向的伸缩移动,且所述限位腔体4212中具有与限位柱411端部相连的连接线43和与所述连接线43一端连接的转轴422,通过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422一端的驱动部4221,使所述转轴422转动带动所述连接线43缠绕在转轴422上,进而带动与所述连接另一端连接的限位柱411向所述限位件421移动,直至所述限位柱411进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中,所述连接线43根据现场作业需要施加的力可以采用钢丝或麻绳或钢丝绳。
如图1所示,将两个叠合板施工装置同时与两个需要对接的叠合板的相向一侧进行连接,将两个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41安装在一个叠合板上,将第二安装座42安装在另一个叠合板上,其中,属于同一个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分设在两个叠合板上相向的一端的两侧,其中为了提高叠合板连接的准确性,使所述限位柱411和限位腔体4212的轴线与所述叠合板的板面平行并与所述叠合板的拼接面垂直,以便所述限位柱411受所述连接线43牵引预先对齐,进而带动与所述限位柱411相连的叠合板与另一所述叠合板预先对齐。
在作业过程中,将两个叠合板吊至设定位置,将两个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分别连接在两个叠合板的相向一端的对应位置上,通过转动所述转轴422带动第一安装座41的限位柱411和第二安装座42的限位件421相互靠拢,进而带动两个叠合板的相向一端的端面及拼接面相互靠拢,通过对两个转轴422的转动圈数的调节,进而调节两个叠合板的倾斜角度,使两个叠合板初步对齐;
当其中一叠合板施工装置的限位柱411的端部到达限位腔体4212的开口处时,继续通过转动另一叠合板施工装置的转轴422,使该叠合板施工装置的限位柱411的端部到达限位腔体4212的开口处,此处,两个叠合板完全对齐,但是拼接面之间仍存在间隙,继续转动两个转轴422,使所述限位柱411进入限位件421的限位腔体4212中,受所述限位腔体4212的限制,两个叠合板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相互对齐。之后还是通过转动所述转轴422,使两个叠合板相互靠拢,进而减少所述叠合板之间的间隙,直至两个叠合板的拼接面贴合,至此完成叠合板的对齐拼接,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所述限位柱411、限位件421和转轴422的配合,能够使得两个需要拼接的叠合板拼接过程中自然调整为对齐的状态,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两个叠合板之间间隙,相对于现有通过目测进行调节,更具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叠合板拼接的质量;在整个过程中,仅需对转轴422的转动进行操作,所需作业人员较少,相对于原有的一群人围绕在所述叠合板周边观察其是否对齐,缩减了作业所需的人数;在拼接完两个叠合板之后,即可拆除所述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将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用于另一处作业,减少了所需的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均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与预设在所述叠合板上的连接卡件21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通槽441,所述连接通槽441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块442,所述中心块442面向通槽的对立两侧均设有可在所述连接通槽441中伸缩的连接平板443,所述连接平板443与所述中心块44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444,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4始终对所述连接平板443施加向外的推力,所述连接平板443上远离所述中心块442的一端可伸出所述连接通槽441的两侧槽口与所述连接卡件21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卡件2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211,所述固定件211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11上开有与所述连接平板443适配的固定腔。
该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均设有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中设有中心块442和处于中心块442两侧的可伸缩的连接平板443,在所述叠合板上设置与所述连接平板443适配的连接卡件21,其中连接卡件21中的两个固定件211之间的间隔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一致,当所述连接部放置于所述间隙时,恰好能够被两个固定件211卡住。在将第一安装座41或第二安装座42与叠合板进行连接时,将所述连接平板443压缩至连接通槽441中,将所述连接平板443放至两个固定件211的间隔处,所述连接平板443受第一弹性元件444的推动插入所述固定件211的固定腔中,实现连接作用,当需要完成第一安装座41或第二安装座42拆卸时,仅需将连接平板443收回至连接通槽441中即可完成脱离。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平板443上远离所述中心块442的一端设有配合块4431,所述固定腔的腔壁上开有与所述固定件211外侧表面连通的配合滑道,所述配合块4431能够在所述配合滑道中带动所述连接平板443在所述固定腔中伸缩。
该方案中,在所述连接平板443上远离所述中心块442的一端设置配合块4431,并在所述固定腔的腔壁上开有与所述固定件211外侧表面连通的配合滑道,当所述连接平板443伸入所述固定腔时,所述配合块4431随所述连接平板443进入所述配合滑道中并裸露在外,当需要完成第一安装座41或第二安装座42拆卸时,通过向中心块442方向挤压所述配合块4431即可带动所述连接平板443退出固定腔,实现简单快捷的实现装置的脱离。
其中,为了能够完整将所述连接平板443收入连接通槽441中,可以在所述连接通槽441的两侧开口处额外开设用于放置配合块4431的回收槽。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位于两个连接平板443之间的按压开关445,所述按压开关445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槽441的槽壁向连接部外侧延伸形成按压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中心块442连接的第二弹性元件446以及用于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的锁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46将所述按压开关445向连接部外侧推动;所述锁定件包括分别向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方向延伸的延伸杆4451,所述延伸杆4451面向所述连接平板443的一端设有面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一卡齿4452,所述连接平板443面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端设有背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二卡齿4432,所述第一卡齿4452与第二卡齿4432可通过相互卡合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
该方案中,所述按压开关445一端穿出所述连接通槽441形成按压部,另一端设置与中心块442连接的第二弹性元件446和具有第一卡齿4452的锁定件,所述连接平板443面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端设有背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二卡齿4432,其中所述第一卡齿4452面向按压部,即所述第一卡齿4452的齿尖指向所述按压部一侧的方向,所述第二卡齿4432背向所述按压部,即所述第二卡齿4432的齿尖指向与所述按压部一侧相反的方向。当将所述连接平板443收回连接通槽441时,通过所述按压开关445的第一卡齿4452将所述按压开关445的第二卡齿4432卡住,使得两个连接平板443始终处于收回状态,方便后续的使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446的设置,将所述第一卡齿4452向按压部的方向推动,使得在所述第一卡齿4452与第二卡齿4432相互啮合时,二者的连接足够紧密,确保对连接平板443的锁定效果,同时,也能够方便按压开关445的多次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卡齿4452上背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卡齿4432面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侧设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第二卡齿4432能够通过挤压倾斜面带动所述第一卡齿4452向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移动。
该方案中,所述第一卡齿4452和第二卡齿4432的倾斜面与所述按压开关445呈夹角设置,当所述连接平板443收回时,所述第二卡齿4432的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卡齿4452的倾斜面贴合,随着所述第二卡齿4432向中心块442的移动,所述第一卡齿4452受所述第二卡齿4432倾斜面的挤压向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卡齿4452的齿尖和第二卡齿4432的齿尖交错,此时所述第一卡齿4452受第二弹性元件446的推动与所述第二卡齿4432啮合,实现固定,通过这种结构,在对连接平板443进行收回时,仅需通过挤压配合块4431收回连接平板443便能够自动实现对所述连接平板443的锁定,在对连接平板443进行放出时,仅需通过按压按压开关445的按压部即可放出连接平板443,操作简单快捷。
由于所述限位柱411想要顺利插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需要所述限位柱411与所述限位腔体4212的轴线重合,在对两个叠合板进行拼装时,虽说通过转动转轴422能够时调节限位柱411相对于限位腔体4212的水平角度,但是,可能存在竖直方向的倾角,此时,所述限位柱411难以进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中。因此,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柱411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41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延伸有缩径头4111,所述限位腔体42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42的一端设有扩径口4213,使得所述限位柱411的缩径头4111能够顺利的插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的扩径口4213中,并引导所述限位柱411完全进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中,实现两个叠合板彻底的对齐。
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驱动部4221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422驱动端的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转轴422同轴转动。
该方案中,在所述转轴422的驱动端设置与所述转轴422同轴转动的圆盘,所述圆盘可以较为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42,以此避免在叠合板在拼接过程中晃动碰伤操作人员。此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所述圆盘带动所述转轴422转动进而开始叠合板的拼接作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包括两个叠合板和位于所述叠合板之间的两个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所述叠合板包括矩形的叠合板本体1和浇筑在叠合板本体1上表面的浇筑板,所述叠合板本体1上表面还设有四个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本体1四个端面平行的加固槽钢2,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加固槽钢2之间垂直穿插有若干加固钢筋3,所述加固钢筋3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加固槽钢2并向远离所述加固槽钢2的方向延伸出所述叠合板本体1,所述加固槽钢2上开有供另一叠合板加固钢筋3插入的若干插入孔22,所述加固槽钢2的两端均设置所述连接卡件21,分别位于两个叠合板上相邻的两个加固槽钢2的同一端连接卡件21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连接。
该方案中,在所述叠合班本体上设置加固槽钢2,在所述加固槽钢2中穿插加固钢筋3,此时所述加固钢筋3在叠合板本体1上纵横交错,通过设置的加固槽钢2,确保了叠合板本体1沿水平方向的端面处处的结构强度,两个连接的叠合板本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受力破坏叠合板本体1的内部强度;其中,所述加固槽钢2可在叠合板本体1预制时与叠合板本体1的内部框架进行连接。在进行连接时,将两个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同时与两个叠合板本体1上相向的加固槽钢2连接,转动所述转轴422,当两个叠合板施工装置的限位柱411进入限位腔体4212中时,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拼接面相互对齐,同时,所述叠合板本体1上延伸出所述拼接面的加固钢筋3也与另一叠合板拼接面上加固槽钢2的插入孔22对齐。此时继续转动所述转轴422,所述限位柱411继续深入所述限位腔体4212,在两个叠合板本体1的间距逐渐缩短的同时,所述加固钢筋3也插入所述加固槽钢2的插入孔22中,直至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拼接面相互贴合,此时,将穿过所述加固槽钢2的加固钢筋3进行弯折或与所述加固槽钢2进行焊接,使所述叠合板的加固钢筋3与相邻叠合板的加固槽钢2结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叠合板的承载能力;之后拆掉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在所述叠合板本体1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浇筑板,待浇筑板冷却成型后开展下一建筑施工工序。
在所述加固槽钢2上设置所述连接卡件21,由于所述加固槽钢2具有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确保了在叠合板拼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拉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通过这种结构,准确并方便的实现叠合板及其上的加固钢筋3和加固槽钢2在安装时的对齐,同时能够尽可能减少相邻叠合板之间的间隙,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座(41),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座(41)上设有限位柱(411);
第二安装座(42),可拆卸设置在叠合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上设有限位件(421)和转轴(422),所述限位件(421)一端具有空腔的空心筒(4211),所述空心筒(42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2)上连接,所述限位件(421)的另一端开有与所述限位柱(411)适配的限位腔体(4212),所述限位腔体(4212)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轴(422)的两端穿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2)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转轴(422)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驱动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42)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42)的方向延伸并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22)转动的驱动部(4221);
连接线(43),所述连接线(43)一端通过所述限位件(421)的限位腔体(4212)与空腔中的转轴(4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柱(411)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41)的一端连接,此时通过转动所述转轴(422)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柱(411)进入所述限位件(421)的限位腔体(4212)内,使所述限位柱(411)只能沿所述限位腔体(4212)的走向进行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均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与预设在所述叠合板上的连接卡件(21)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连接通槽(441),所述连接通槽(441)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块(442),所述中心块(442)面向通槽的对立两侧均设有可在所述连接通槽(441)中伸缩的连接平板(443),所述连接平板(443)与所述中心块(44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444),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4)始终对所述连接平板(443)施加向外的推力,所述连接平板(443)上远离所述中心块(442)的一端可伸出所述连接通槽(441)的两侧槽口与所述连接卡件(21)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卡件(2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件(211),所述固定件(211)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11)上开有与所述连接平板(443)适配的固定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板(443)上远离所述中心块(442)的一端设有配合块(4431),所述固定腔的腔壁上开有与所述固定件(211)外侧表面连通的配合滑道,所述配合块(4431)能够在所述配合滑道中带动所述连接平板(443)在所述固定腔中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位于两个连接平板(443)之间的按压开关(445),所述按压开关(445)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槽(441)的槽壁向连接部外侧延伸形成按压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中心块(442)连接的第二弹性元件(446)以及用于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的锁定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46)将所述按压开关(445)向连接部外侧推动;所述锁定件包括分别向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方向延伸的延伸杆(4451),所述延伸杆(4451)面向所述连接平板(443)的一端设有面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一卡齿(4452),所述连接平板(443)面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端设有背向所述按压部的第二卡齿(4432),所述第一卡齿(4452)与第二卡齿(4432)可通过相互卡合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平板(4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齿(4452)上背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卡齿(4432)面向所述按压开关(445)的一侧设有能够相互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第二卡齿(4432)能够通过挤压倾斜面带动所述第一卡齿(4452)向远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411)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41)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延伸有缩径头(4111),所述限位腔体(42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座(42)的一端设有扩径口(42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221)包括固定在所述转轴(422)驱动端的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转轴(422)同轴转动。
8.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叠合板和位于所述叠合板之间的两个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叠合板施工装置,所述叠合板包括矩形的叠合板本体(1)和浇筑在叠合板本体(1)上表面的浇筑板,所述叠合板本体(1)上表面还设有四个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本体(1)四个端面平行的加固槽钢(2),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加固槽钢(2)之间垂直穿插有若干加固钢筋(3),所述加固钢筋(3)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加固槽钢(2)并向远离所述加固槽钢(2)的方向延伸出所述叠合板本体(1),所述加固槽钢(2)上开有供另一叠合板加固钢筋(3)插入的若干插入孔(22),所述加固槽钢(2)的两端均设置连接卡件(21),分别位于两个叠合板上相邻的两个加固槽钢(2)的同一端连接卡件(21)分别与所述叠合板施工装置的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42)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0746.7A CN11318714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0746.7A CN11318714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7140A CN113187140A (zh) | 2021-07-30 |
CN113187140B true CN113187140B (zh) | 2022-09-13 |
Family
ID=7698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10746.7A Active CN11318714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871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4620B (zh) * | 2022-07-07 | 2023-12-01 | 南京旭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 |
CN117449467B (zh) * | 2023-12-22 | 2024-03-08 | 西南石油大学 | 用于装配式楼板的连接结构及楼板装配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253390A (ja) * | 2012-06-05 | 2013-12-19 | Okayama Univ | 鋼製型枠床版 |
CN109610708A (zh) * | 2019-01-15 | 2019-04-12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密拼缝连接的双向叠合板底板及施工方法 |
JP2019105031A (ja) * | 2017-12-08 | 2019-06-27 | 飛島建設株式会社 | 合成桁橋の床版の撤去方法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補強部材 |
CN110422752A (zh) * | 2019-07-25 | 2019-11-08 | 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串吊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
CN113187246A (zh) * | 2021-05-11 | 2021-07-30 | 四川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38461B2 (ja) * | 2000-06-22 | 2009-03-18 |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合成床版におけるパネル部材の継手装置 |
JP3665767B2 (ja) * | 2002-03-12 | 2005-06-29 | 有限会社 マツキ | ターンバックル式の鉄筋接合金物と、その使用による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接合方法 |
US20070223993A1 (en) * | 2006-03-23 | 2007-09-27 | 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 | Panel system connector |
CN210316153U (zh) * | 2019-07-01 | 2020-04-14 | 马鞍山华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抗震双肋叠合板的拼接结构 |
CN211473011U (zh) * | 2019-10-11 | 2020-09-11 | 江苏方正钢管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大梁板结构 |
CN212271352U (zh) * | 2020-04-17 | 2021-01-01 | 江苏德业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预制件叠合板拼接结构 |
CN111877563A (zh) * | 2020-07-23 | 2020-11-03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 一种避免间隙的装配式建筑用组合墙 |
CN213674650U (zh) * | 2020-08-25 | 2021-07-13 | 华江泗阳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 叠合板浇筑模具 |
CN213709964U (zh) * | 2020-09-04 | 2021-07-16 | 侯新刚 | 一种建筑结构一体化安装连接机构 |
CN215107259U (zh) * | 2021-02-24 | 2021-12-10 | 安磊 |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施工模板结构 |
CN215054419U (zh) * | 2021-04-21 | 2021-12-07 | 浙江光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 |
CN215406820U (zh) * | 2021-08-24 | 2022-01-04 | 河南省鑫淼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叠合板连接节点 |
CN113700318A (zh) * | 2021-09-15 | 2021-11-26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叠合板安装控制装置 |
CN216239248U (zh) * | 2021-09-30 | 2022-04-08 |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板增强型拼缝结构 |
CN216476301U (zh) * | 2021-12-23 | 2022-05-10 | 龙口兴民精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模板拼接结构 |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10510746.7A patent/CN1131871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253390A (ja) * | 2012-06-05 | 2013-12-19 | Okayama Univ | 鋼製型枠床版 |
JP2019105031A (ja) * | 2017-12-08 | 2019-06-27 | 飛島建設株式会社 | 合成桁橋の床版の撤去方法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補強部材 |
CN109610708A (zh) * | 2019-01-15 | 2019-04-12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密拼缝连接的双向叠合板底板及施工方法 |
CN110422752A (zh) * | 2019-07-25 | 2019-11-08 | 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串吊设备及其吊装方法 |
CN113187246A (zh) * | 2021-05-11 | 2021-07-30 | 四川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杨军;《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925(第09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7140A (zh) | 2021-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87140B (zh) | 一种叠合板组合结构及施工装置 | |
CN111980197B (zh) | 装配式剪力墙安装工艺 | |
CN111691664B (zh) |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 | |
CN111809861B (zh) | 一种变形缝两侧建筑构件施工用支模模具及工作方法 | |
CN118007829A (zh) | 一种结构转换层处型钢抗震单元及安装方法 | |
CN114319901B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外墙顶部加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681764A (zh) | 一种钢结构梁对接调节装置 | |
CN113605680B (zh) | 用于核心筒内筒体的快拆式大模板系统 | |
CN210134655U (zh) | 钢筋骨架成型系统 | |
CN221742071U (zh) | 一种外墙板吊装定位装置 | |
CN220365297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混凝土浇筑模板 | |
CN114991461B (zh) | 一种应用于现浇墙体的模板加固机构 | |
CN210798307U (zh) | 一种免拆卸的新型模板连接件 | |
CN221053177U (zh) | 土建工程混凝土建筑模板 | |
CN114855775B (zh) | 建筑地基用钢筋笼定位安装设备 | |
CN220790705U (zh) | 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支撑装置 | |
CN218138753U (zh) | T梁简支端模板固定装置 | |
CN114701048B (zh) | 模板组件、预制柱模具和预制柱生产设备 | |
CN218476894U (zh) |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用拆模设备 | |
CN214834697U (zh) | 一种超高层写字楼铝合金模板机构 | |
CN221298578U (zh) | 一种内剪力墙模板组合结构 | |
CN217573351U (zh) | 一种可变截面混凝土构件生产模具及生产设备 | |
CN220599245U (zh) | 一种叠合楼板吊装定位装置 | |
CN221321360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分体式节能墙板 | |
CN219026564U (zh) | 钢筋套筒组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