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7904B -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47904B CN113147904B CN202110538066.6A CN202110538066A CN113147904B CN 113147904 B CN113147904 B CN 113147904B CN 202110538066 A CN202110538066 A CN 202110538066A CN 113147904 B CN113147904 B CN 1131479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reinforcing plate
- fixed
- plate
- inn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包括A柱总成、后侧围内板组件、门槛组件和B柱加强板,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结构简单、加强B柱、提升侧碰和柱碰性能、满足车门安装刚度要求、解决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降低成本、保护乘客和电池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侧围门环加强框一般由A柱上加强板1'、A柱下加强板2'、B柱加强板3'和门槛外板加强板4'相互搭接而成,两门电动车侧围门环加强框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
方案一如图1、图2所示,其主要不足有:
1、B柱加强板3'下端与门槛外板加强板4'后端不搭接,在B柱下端门环加强框架在此处断开,整体刚度较弱、碰撞力的传递不连续,变形较大;
2、门环加强框在断开处,有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疲劳开裂风险;
3、两门电动车为满足后排进出,车门尺寸及重量加大,侧门安装点垂直刚度较差差,侧门容易下垂,门与侧围的间隙段差难控制。
方案二如图3、图4所示,其主要不足有:
1、B柱加强板3'从上往下延伸,在B柱下端与门槛外板加强板4'、后侧围内板5'焊合件搭接,将门环加强板贯通,相对方案一,整体刚度较好;但当B柱下端接头X向尺寸较大时:整个截面形状扁平细长,弯曲/扭转刚度较同等面积的规则截面差,抵抗变形的效率较低;B柱加强板3'形状上小下大,冲压成型时,材料利用率低,不利于成本控制;
2、B柱下端布置支撑支架,受焊接空间影响,无法封闭整个腔体截面,支撑效果不好,且增加零件需增加成本;
3、为满足铰链安装点刚度要求,车门铰链安装采用三点式安装,并在铰链加强板6'上额外增加两个支撑柱7',连接A柱加强板与前侧板,相对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强B柱、提升侧碰和柱碰性能、满足车门安装刚度要求、解决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降低成本、保护乘客和电池安全的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包括A柱总成、后侧围内板组件、门槛组件和B柱加强板,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上方和前方,所述后侧围内板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本体,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后轮罩组件,所述后轮罩组件的前端上部、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下端外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上部内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所述后轮罩组件包括均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的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部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底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底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底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外板的上部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所述门槛组件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的后端顶部、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端顶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的后端底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下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门槛内板的后端上部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顶部和底部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所述A柱总成包括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的后端、所述A柱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下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的后端、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前部下端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部与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设置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在车门安装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中部与车门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长螺杆,所述长螺杆的外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所述长螺杆的内端与所述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所述铰链加强板在所述长螺杆对应位置处的周向上设置有铰链支架,所述铰链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长螺杆的外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长螺杆的外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长螺杆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包括A柱总成、后侧围内板组件、门槛组件和B柱加强板,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上方和前方,所述后侧围内板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这样,这样,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前方和上方,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底部固定,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顶部与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固定,所述A柱总成、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围设形成门洞的加强框架,形成了完整的传力通道,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所述B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使得所述B柱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增加了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所述B柱加强板对应位置处的刚度和强度,所述B柱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和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组成传力通道,当所述门槛组件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碰撞力可以通过所述B柱加强板沿所述B柱加强板1的延伸方向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上部各个部位上,还可以通过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固定连接处向后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底部,当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所述B柱加强板可以增加所述后侧围内板前部的刚度和强度,碰撞力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A柱总成的固定连接处通过所述A柱总成传递至门洞的前方,并沿所述A柱总成的延伸方向进行传递,还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传递至所述门槛组件且沿所述门槛组件的延伸方向向前传递,所述B柱加强板增加了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的传力路径,分散了所述门槛组件或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所受应力,解决了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使得整个车身同时受力,有效减少局部的变形量,保护了乘客和地板下方的电池安全,当所述A柱总成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所述门槛组件与所述B柱加强板之间、以及所述B柱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时,还可以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强B柱、提升侧碰和柱碰性能、满足车门安装刚度要求、解决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降低成本、保护乘客和电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方案一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方案一爆炸图。
图3现有技术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方案二结构示意图。
图4现有技术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方案二爆炸图。
图5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爆炸图。
图7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局部后视图。
图8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5A处去掉B柱加强板放大图。
图9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5A处放大图。
图10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7B处放大图。
图11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9C-C剖面图。
图12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9D-D剖面图。
图13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7F-F剖面图。
图14本发明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图10E-E剖面图。
图号说明
1'…A柱上加强板 2'…A柱下加强板 3'…B柱加强板
4'…门槛外板加强板 5'…后侧围内板 6'…铰链加强板
7'…支撑柱
1…B柱加强板 2…A柱上加强板 3…A柱下加强板
4…后侧围内板本体 5…后轮罩内板 6…后轮罩外板
7…门槛内板 8…门槛加强板 9…A柱内板
10…铰链加强板 11…凹坑 12…长螺杆
13…铰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左右对称,本发明是以位于汽车车身左侧的门环加强框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A柱加强板在前侧,所述B柱加强板1在后侧,所述A柱内板9在上侧,所述门槛加强板8在下侧,所述后轮罩外板6在外侧,所述门槛内板7在内侧,并以此确定“前”、“后”、“上”、“下”、“内”、“外”的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5至图14对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包括A柱总成、后侧围内板组件、门槛组件和B柱加强板1,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上方和前方,所述后侧围内板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B柱加强板1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1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这样,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前方和上方,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前端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底部固定,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顶部与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固定,所述A柱总成、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围设形成门洞的加强框架,形成了完整的传力通道,所述B柱加强板1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B柱加强板1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所述B柱加强板1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使得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增加了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所述B柱加强板1对应位置处的刚度和强度,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和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组成传力通道,当所述门槛组件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碰撞力可以通过所述B柱加强板1沿所述B柱加强板1的延伸方向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上部各个部位上,还可以通过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固定连接处向后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底部,当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所述B柱加强板1可以增加所述后侧围内板前部的刚度和强度,碰撞力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A柱总成的固定连接处通过所述A柱总成传递至门洞的前方,并沿所述A柱总成的延伸方向进行传递,还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传递至所述门槛组件且沿所述门槛组件的延伸方向向前传递,所述B柱加强板1增加了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的传力路径,分散了所述门槛组件或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所受应力,解决了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使得整个车身同时受力,有效减少局部的变形量,保护了乘客和地板下方的电池安全,当所述A柱总成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所述门槛组件与所述B柱加强板1之间、以及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时,还可以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强B柱、提升侧碰和柱碰性能、满足车门安装刚度要求、解决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焊点开裂的风险、降低成本、保护乘客和电池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本体4,所述B柱加强板1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设置在门洞的后方对应位置处,所述B柱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B柱加强板1的前侧、后侧和顶部分别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有重叠部分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有重叠部分,所述门槛组件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可以是采用螺栓等进行可拆卸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所述B柱加强板1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使得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增加了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所述B柱加强板1对应位置处的刚度和强度,所述B柱加强板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和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组成传力通道,当所述门槛组件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碰撞力可以通过所述B柱加强板1沿所述B柱加强板1的延伸方向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上部各个部位上,还可以通过所述门槛内板7和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固定连接处向后传递至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底部,当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所在位置受到侧碰或柱碰时,所述B柱加强板1可以增加所述后侧围内板前部的刚度和强度,碰撞力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与所述A柱总成的固定连接处通过所述A柱总成传递至门洞的前方,并沿所述A柱总成的延伸方向进行传递,还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固定连接处传递至所述门槛组件且沿所述门槛组件的延伸方向向前传递,所述B柱加强板1增加了所述门槛组件和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之间的传力路径,分散了所述门槛组件或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所受应力,解决了门框应力集中的问题,使得整个车身同时受力,有效减少局部的变形量,保护了乘客和地板下方的电池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后轮罩组件,所述后轮罩组件的前端上部、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下端外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上部内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后轮罩组件设置在后轮对应位置处的上方,所述后轮罩组件的外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后轮对应位置处的上方固定,用于增加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在后轮对应位置处的刚度和强度,所述门槛组件向后延伸至所述后轮罩组件对应位置处,且将所述后轮罩组件夹设于内部腔体中,所述门槛组件的顶部、所述后轮罩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的底部可拆卸式固定,可以是通过螺栓等进行可拆卸式固定,保证三者之间的有效传力路径,使得碰撞力可以在所述门槛组件、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和所述后轮罩组件之间互相传递,所述后轮罩组件的设置解决了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之间的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了地板下方的电池在后轮对应位置处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后轮罩组件包括均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的后轮罩内板5和后轮罩外板6,所述后轮罩内板5的顶部与所述后轮罩外板6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内板5的底部、所述后轮罩外板6的底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底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外板6的上部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后轮罩外板6的顶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5的顶部固定,所述后轮罩外板6的底部与所述后轮罩内板5的底部固定,使得所述后轮罩外板6和所述后轮罩内板5组成了封闭的腔体结构,同时所述门槛组件将所述后轮罩外板6和所述后轮罩内板5均夹在内腔中,所述门槛组件的外侧特别是所述门槛加强板8与所述后轮罩外板6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内侧特别是所述门槛内板7与所述后轮罩内板5固定,形成三个封闭独立的腔体结构,隔绝从车底传入车内的噪音和粉尘等,起到降噪防尘作用,并且使得该处隔断块可取消,降低了整车的生产成本。所述门槛组件、所述后轮罩外板6和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可拆卸式固定,当汽车发生侧碰时,使得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所受的碰撞力可以通过所述门槛内板7的内侧和外侧、以及所述后轮罩内板5和所述后轮罩外板6分别向前和向后进行传递,减小了所述门槛组件直接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直接固定时的单位面积所受的载荷,进而保证了地板下方的电池在后轮对应位置处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门槛组件包括门槛内板7和门槛加强板8,所述门槛内板7的后端顶部、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后端顶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7的后端底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下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1的底部与所述门槛内板7的后端上部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内板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顶部和底部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的底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门槛加强板8与所述A柱总成在两者重叠对应位置处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后侧顶部、所述门槛内板7的后侧顶部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侧底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门槛加强板8、所述门槛内板7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可以是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8、所述A柱总成、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围设形成门洞的加强框架,使得无论框架哪个位置受到侧碰或者柱碰时,都可以通过这个加强框架绕门洞进行碰撞力的传递,特别是当所述门槛加强板8、所述门槛内板7、所述后轮罩外板6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进行可拆卸式固定时,汽车侧面上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可以由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4向下传递至四者的固定连接点,然后经由所述门槛加强板8、所述门槛内板7和所述后轮罩外板6分别向前和向后传递,进而分散碰撞力达到减小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所述门槛内板7的顶部和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顶部固定,所述门槛内板7的底部与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底部固定,所述门槛内板7和所述门槛加强板8围设形成腔体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所述门槛组件这条传力路径的刚度和强度。当然,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后端上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下部之间、所述B柱加强板1的底部与所述门槛内板7的后端上部之间、所述门槛内板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均可以是通过两层焊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A柱总成包括A柱内板9和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9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9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9的后端、所述A柱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A柱内板9与所述A柱加强板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9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有重叠部分,所述A柱内板9的上侧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侧固定,所述A柱内板9的下侧和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侧固定,当然所述A柱加强板和所述A柱内板9可以是两层焊焊接固定,即所述A柱内板9和所述A柱加强板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作为传力通道,增加了门洞前部和门洞上部的刚度和强度,当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或者所述门槛组件将碰撞力传递至所述A柱总成时,可以通过这个封闭的腔体进行稳定的力传递。当然,所述A柱内板9的后端、所述A柱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可以是采用三层焊焊接固定,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可以是采用两层焊焊接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前端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端有重叠部分,所述门槛加强板8与所述A柱加强板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门槛加强板8的前端与所述A柱加强板有重叠部分且两者在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8与所述A柱加强板之间的重叠部分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碰撞力在两者之间传递时减小了单位面积内所承载的外力,进一步保证了门洞下方前侧的应力集中的问题,进而保证了乘员和地板下方电池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A柱上加强板2和A柱下加强板3,所述A柱内板9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2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9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2的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9的后端、所述A柱上加强板2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上加强板2的前部下端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上部与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这样,将所述A柱加强板从前部进行打断,形成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冲压和拉伸等工艺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板材面积减小,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可以在同一个板材上进行拼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提升了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成型性。所述A柱上加强板2的前部下端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顶部有重叠部分,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重叠部分增加了传力路径在此处的横截面积,使得碰撞力在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之间传递时单位面积所受的载荷减小,进而保证了所述A柱加强板即使被打断成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两段也不会损失有效传力路径。当然所述A柱上加强板2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以是通过两层焊焊接固定,进一步增加两者的固定有效性。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A柱下加强板3上设置有铰链加强板10,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车门安装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中部与车门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铰链加强板10用于车门的安装,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车门的安装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向车外凹进的凹坑11,所述铰链加强板10在所述凹坑11内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3紧密贴合且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顶部和底部由所述凹坑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延伸出且分别与所述仪表板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可以是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在所述凹坑11对应位置处增加了所述A柱下加强板3的厚度,当车门和仪表板横梁加强板安装在此处时,车门受到的力以及仪表板上所受的力传递至所述铰链加强板10和所述A柱下加强板3对应位置处时,所述铰链加强板10增加了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传力路径上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车门安装处的单位面积内所受载荷减小,进而所述铰链加强板10增加了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车门安装处的刚度和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上设置有长螺杆12,所述长螺杆12的外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固定,所述长螺杆12的内端与所述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这样,所述A柱下加强板3在车门安装出设置有向车外凹进的凹坑11,所述凹坑11有一定的高度,所述长螺杆12由所述凹坑11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凹坑11的顶部,所述长螺杆12的底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固定,可以是通过二保焊焊接固定,所述长螺杆12的内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长螺杆12的顶部与车门相抵,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车门和所述长螺杆12进行螺纹固定,所述长螺杆12增加了螺栓由车门至所述铰链加强板10之间的横截面积,使得力在车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之间传递时的接触面积增加,进而减小了单位面积内所受的载荷,使得所述长螺杆12对应位置处的局部应力减小,避免了应力集中的情况,提升了车门安装刚度和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请参考图5至图14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铰链加强板10在所述长螺杆12对应位置处的周向上设置有铰链支架13,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13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支架13与所述长螺杆12的外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13与所述长螺杆12的外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13与所述长螺杆12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这样,所述A柱下加强板3设置向车外凹进的凹坑11,所述铰链加强板10容纳在所述凹坑11内且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3重叠,因此所述铰链支架13也容纳在所述凹坑11内,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上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顶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下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底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13和所述铰链加强板10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可以是通过两层焊焊接固定,使得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中部支撑在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长螺杆12设置于所述凹坑11内,所述长螺杆12与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中部平行设置,所述长螺杆12的外周与所述铰链支架13的中部有重叠部分,所述长螺杆12和所述铰链支架13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可以是通过二保焊焊接固定,使得所述长螺杆12与所述铰链支架13连接为一体,当力在所述A柱下加强板3与车门之间传递时,传递至所述长螺杆12对应位置处时,还可以通过所述铰链支架13分散传递至所述铰链加强板10的顶部和底部,进而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在两门电动车的侧门尺寸加大和重量加重的情况下,刚度满足安装要求。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总成、后侧围内板组件、门槛组件和B柱加强板,所述A柱总成设置于门洞的上方和前方,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设置于门洞的后方,所述A柱总成的顶部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对应位置处,所述门槛组件设置于门洞的下方,所述门槛组件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的后端顶部、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端顶部、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端下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
其中,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底部与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后端上部两层式固定,以围设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门槛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门槛加强板的顶部和底部两层式固定,以围设形成另一个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门槛内板的后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所述门槛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A柱总成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包括后侧围内板本体,所述B柱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两层式固定,所述B柱加强板的前后两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部分别两层式固定,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上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后轮罩组件,所述后轮罩组件的前端上部、所述后侧围内板本体的前端下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后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下端外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组件的上部内侧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组件包括均容纳在所述门槛组件之间的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部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底部、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底部与所述门槛组件的底部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固定,所述后轮罩外板的上部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总成包括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上部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的后端、所述A柱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包括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下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上部对应设置,所述A柱内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上下两侧两层式固定且围设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所述A柱内板的后端、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组件的顶部前端在三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三层式固定,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前部下端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顶部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门槛组件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上部与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设置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在车门安装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仪表板横梁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中部与车门可拆卸式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长螺杆,所述长螺杆的外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固定,所述长螺杆的内端与所述横梁加强板可拆卸式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在所述长螺杆对应位置处的周向上设置有铰链支架,所述铰链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长螺杆的外周有重叠部分,所述铰链支架与所述长螺杆在两者重叠部分对应位置处两层式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38066.6A CN113147904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38066.6A CN113147904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47904A CN113147904A (zh) | 2021-07-23 |
CN113147904B true CN113147904B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687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38066.6A Active CN113147904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479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14783B (zh) * | 2022-03-25 | 2024-09-1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a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4735083B (zh) * | 2022-05-05 | 2023-09-19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c柱总成及汽车 |
CN114802467A (zh) * | 2022-05-10 | 2022-07-2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其加工工艺、汽车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38639A (zh) * | 2013-11-01 | 2014-01-2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KR101392528B1 (ko) * | 2013-05-30 | 2014-05-27 |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b필러 하단부 리어 도어 힌지 로어 레인포스먼트 |
CN107235082A (zh) * | 2016-03-29 | 2017-10-1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侧围结构 |
CN208233177U (zh) * | 2018-05-07 | 2018-12-1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侧围内板 |
CN209008682U (zh) * | 2018-10-18 | 2019-06-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的连接组件结构 |
CN110104072A (zh) * | 2019-05-10 | 2019-08-09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
CN112590941A (zh) * | 2020-12-30 | 2021-04-02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20907Y (zh) * | 2007-11-09 | 2008-09-24 | 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轿跑车b柱侧碰加强结构 |
CN101475026B (zh) * | 2008-11-21 | 2011-04-13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DE102012011878A1 (de) * | 2012-06-13 | 2013-12-19 | Audi Ag | Karosserie-Tragstruktur für eine Fahrzeug-Karosserie |
KR101526411B1 (ko) * | 2013-12-17 | 2015-06-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
JP6069284B2 (ja) * | 2014-11-07 | 2017-02-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EP3421331B1 (de) * | 2017-06-29 | 2021-06-16 | Sika Technology Ag | System eines verstärkten strukturelementes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207972672U (zh) * | 2018-03-21 | 2018-10-1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侧围结构及汽车 |
CN110341805B (zh) * | 2018-04-03 | 2024-09-03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 |
CN208233178U (zh) * | 2018-05-28 | 2018-12-14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侧围结构及汽车 |
CN111071341A (zh) * | 2018-10-18 | 2020-04-28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汽车车身框架 |
JP7259506B2 (ja) * | 2019-04-17 | 2023-04-1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JP2021046166A (ja) * | 2019-09-20 | 2021-03-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10538066.6A patent/CN1131479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92528B1 (ko) * | 2013-05-30 | 2014-05-27 |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b필러 하단부 리어 도어 힌지 로어 레인포스먼트 |
CN103538639A (zh) * | 2013-11-01 | 2014-01-29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CN107235082A (zh) * | 2016-03-29 | 2017-10-1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侧围结构 |
CN208233177U (zh) * | 2018-05-07 | 2018-12-1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侧围内板 |
CN209008682U (zh) * | 2018-10-18 | 2019-06-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b柱与门槛的连接组件结构 |
CN110104072A (zh) * | 2019-05-10 | 2019-08-09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
CN112590941A (zh) * | 2020-12-30 | 2021-04-02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凸台结构在车身设计中的运用;孙玉兵等;《现代涂料与涂装》;20131120(第11期);第64-65、73页 * |
面向侧碰安全性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和丽梅;《中国高新科技》;20170715(第02期);第28-30、3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47904A (zh) | 2021-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47904B (zh) |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 |
CN107487370B (zh)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
CN211568103U (zh) |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 |
CN108556924B (zh) |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 |
CN111391926A (zh) |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 |
US11396328B2 (en) |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 |
CN114261268A (zh) | 一种新能源车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 | |
US11485415B2 (en) |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 |
CN217575368U (zh) |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2441134B (zh) | 一种车辆门槛的安装方法及车辆门槛结构 | |
US11447184B2 (en) |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 |
CN111483526A (zh) | 车身结构 | |
CN112478000B (zh) | 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 |
CN212401376U (zh) |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212354178U (zh) | 一种电动车辆的门槛结构及电动车辆 | |
CN217022679U (zh) | A柱总成和车辆 | |
CN216994523U (zh) | 机舱边梁与侧围连接结构及汽车 | |
JPH0597059A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215851513U (zh) | 车身门槛及车辆 | |
CN212685730U (zh) | 一种汽车b柱传力组件 | |
CN211223612U (zh) |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 |
CN212766473U (zh) | 一种电动商用车车身加强结构及电动商用车 | |
CN213594372U (zh) | 一种b柱加强结构 | |
CN112590941A (zh) |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 |
CN211893399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