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4072A -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4072A
CN110104072A CN201910387348.3A CN201910387348A CN110104072A CN 110104072 A CN110104072 A CN 110104072A CN 201910387348 A CN201910387348 A CN 201910387348A CN 110104072 A CN110104072 A CN 110104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late
leading portion
ontology
back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73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艳
黄伦路
朱卫钢
王满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gile Electric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gile Electric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gile Electric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gile Electric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73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4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4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4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涉及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后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和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搭接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的外侧,形成尾门框结构的第一空腔结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的外沿周圈适配搭接于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尾门框结构的外侧,形成连通第一空腔结构的第二空腔结构;本发明通过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提高C柱上加强区域整体刚度和尾门框结构的扭转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白车身刚度是车身结构性能重要指标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由于车身刚度不足造成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性能问题,这要求车身结构设计的时候,提高车身刚度,刚度越高,噪声越小,引起异响的几率也越小。在车身结构设计板块,车身尾部的设计尤为重要,尾部刚度不足,车身扭转刚度不足。C柱加强板设计就属于尾部设计的重要一环,对提升车身扭转刚度有重要意义。
例如,专利CN204507021U公开了一种C柱加强结构,包括均固定在汽车的后侧围内板上的后侧围加强板、后侧围上加强板、后侧围下加强板及门槛加强板后段;后侧围加强板的上端与汽车的上边梁连接,下端与汽车的后轮罩连接;后侧围上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汽车的上边梁加强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后侧围下加强板的上端连接,后侧围下加强板的上端延伸至汽车的C柱内板,下端分别与所述门槛加强板后段的上端及汽车的后轮罩连接,门加强板后段的下端与汽车的门槛加强板连接,通过设置拼接若干加强结构提升了车身扭转刚度和模态。
但是,如上述专利公开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C柱内部结构,包括C柱前段加强板、后门锁扣螺母板、C柱侧围外板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板下板、后门框上加强板等,采用多板相互搭接而成,此类结构,要开多套模具且C柱整体刚度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采用一体式加强结构,减少模具数量,提高C柱区域整体刚度和尾门框扭转刚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后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和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
定义车辆长度方向的车头为车辆前端,车尾为车辆后端;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下端,所述C柱前段内板本体后端搭接于C柱后段内板本体前端,C柱前段内板本体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下端,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部分搭接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部分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上端,与C柱后段内板本体上端相互搭接;
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部分与C柱后段内板搭接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下端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下板上端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内、外侧结构相互搭接,形成尾门框结构;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之间形成尾门框结构的第一空腔结构,所述第一空腔结构自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下端;
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的外沿周圈分别搭接于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的外侧面,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结构与第一空腔结构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处相互贯通;通过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减少制造磨具数,同时增大C柱内部的整体刚度,便于车辆使用过程中力的分散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部分直接搭接于后轮罩外板上端,部分搭接于后轮罩外板上端和C柱前段内板本体下端的搭接部位,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端;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前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前端,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端分别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后端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后端;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外沿周圈分别与其他结构焊接固定,与C柱内板、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形成第二空腔结构,增大C柱整体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侧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焊接于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定义后轮罩外板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后端靠近C柱后段内板本体侧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焊接于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适配焊接在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外侧;定义第一焊接部与尾门框结构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上端设置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焊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定义第二焊接部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三焊接部,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适配安装在第三焊接部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靠近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搭接于后轮罩外板的第四翻边,第四翻边焊接于第一翻边;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在后轮罩外板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之间部分设置有第五翻边,第五翻边焊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端靠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设置有搭接于尾门框结构外侧的第六翻边,第六翻边焊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用于支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在靠近尾门框上拐角侧设置有第七翻边,所述第一空腔结构靠近尾门框上拐角侧端部设置有第八翻边,第七翻边与第八翻边对应焊接;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外沿设置有第九翻边,C柱前段内板本体前端外沿设置有第十翻边,第九翻边与第十翻边对应焊接;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一方面增强C柱内板的刚度,另一方面用于支撑尾门框,提高尾门框扭转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焊接部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方向的翻边,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第三焊接部上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方向的翻边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对应焊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的车辆,车辆上C柱内板加强结构通过采用一体式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取代多个小件加强结构,大大减小车辆生产过程的模具数量,提高车辆的整体刚度,降低车辆生产成本,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后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和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其中,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搭接设置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构成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外侧,形成尾门框结构的第一空腔结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的外沿周圈适配搭接于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的外侧,并形成第二空腔结构;第二空腔结构与第一空腔结构相互贯通,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C柱整体的刚度。
并且,本发明通过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减少车辆设计过程中模具数量;此外,由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分别连接于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当C柱整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体式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有利于力的分散传递和贯通,减小C柱上单位面积的受力强度;另外,由于C柱加强区域整体刚度增大,同时由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对尾门框结构上搭接部位的支撑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尾门框结构的扭转刚度。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的具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车身侧围C柱内板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焊接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的具体结构图。
其中,各标记的具体意义为:
1-后轮罩外板,1.1-第一翻边,2-C柱前段内板本体,2.1-第十翻边,3-C柱后段加强下板,4-C柱后段内板本体,5-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6-C柱后段加强上板,7-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1-第四翻边,7.2-第五翻边,7.3-第六翻边,7.4-第七翻边,7.5-第九翻边,8-第二翻边,9-第三翻边,10-第八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定义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C柱内板结构,多采用多板搭接结构,在车辆部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开多套模具,造成C柱内板结构整体区域刚度较弱,车身尾门框扭转刚度不足的现象;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减小车辆生产过程的模具数量,提高C柱内板整体刚度,同时提高尾门框的扭转刚度。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作进一步具体介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包括后轮罩外板1、C柱前段内板本体2、C柱后段内板本体4、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C柱后段加强下板3、C柱后段加强上板6和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定义车辆长度方向的车头为车辆前端,车尾为车辆后端;所述后轮罩外板1上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2下端,所述C柱前段内板本体2后端搭接于C柱后段内板本体4前端,C柱前段内板本体2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下端,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后端部分搭接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部分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4上端,与C柱后段内板本体4上端相互搭接;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部分与C柱后段内板4搭接部分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6下端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下板3上端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内、外侧结构相互搭接,形成尾门框结构;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的设计用于简化尾门框结构拐点的安装,有利于尾门框结构拐点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6、C柱后段加强下板3、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4后端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4之间形成尾门框结构的第一空腔结构,第一空腔结构自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处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4下端,且第一空腔结构的上端连通至尾门框后横梁内部的空腔。
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设置为一体式结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的外沿周圈适配搭接于后轮罩外板1、C柱前段内板本体2、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C柱后段加强上板6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3的外侧面,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后轮罩外板1、C柱前段内板本体2、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C柱后段加强上板6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结构与第一空腔结构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处相互贯通。
本发明通过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后门框上加强板、C柱前段加强连接板和C柱侧围外板连接板,构成一块加强板,与C柱内板结构对应安装,减少车辆设计过程中模具数量,并且C柱内板结构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之间形成的第二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C柱内板整体的刚度,减小车辆使用过程产生噪声和异响的概率。
具体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下端部分直接搭接于后轮罩外板1上端,部分搭接于后轮罩外板1上端和C柱前段内板本体2下端的搭接部位,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上端;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前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2前端,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后端分别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6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3,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在C柱内板外侧面形成在尾门框结构下端和上边梁后端方向开口的第二空腔结构;通常,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安装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前端外侧部分会伸出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并与后门框上加强板连接,最终在尾门框上拐角处形成类三通式结构,即第二空腔结构在尾门框上拐角处依次连通上边梁、尾门框后横梁和尾门框结构,综合提高C柱内板连接的整体刚度。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后轮罩外板1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2侧设置有第一翻边1.1,第一翻边1.1焊接于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2;定义后轮罩外板1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2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后端靠近C柱后段内板本体4侧设置有第二翻边8,第二翻边8焊接于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适配焊接在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外侧。
定义第一焊接部与尾门框结构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上端靠近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侧设置有第三翻边9,第三翻边9焊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定义第二焊接部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三焊接部,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适配安装在第三焊接部外侧面上;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有助于加强C柱内板的刚度,同时其与第三焊接部之间形成的第二空腔结构进一步加强C柱内板的整体刚度;一些实施例中,通常先将第一焊接部先与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焊接,形成焊接部位,再将C柱后段加强下板3和C柱后段加强上板6构成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焊接在该焊接部位上;另外,一些安装结构可以直接安装在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不好直接安装实施时可添加相应小支架帮助固定安装。
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下端靠近后轮罩1侧设置有部分搭接于后轮罩外板1的第四翻边7.1,第四翻边7.1除与后轮罩外板1搭接部分皆焊接于第一翻边1.1;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下端在后轮罩外板1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4之间部分设置有第五翻边7.2,第五翻边7.2焊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2,第四翻边7.1和第五翻边7.2相互配合,用于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固连于后轮罩外板1和C柱前段内板本体2;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后端靠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设置有搭接于尾门框结构外侧的第六翻边7.3,第六翻边7.3焊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6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3,第六翻边7.3用于支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对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起支撑作用,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尾门框的扭转刚度。
进一步结合附图所示,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端靠近尾尾门框上拐角侧设置有第七翻边7.4,所述第一空腔结构靠近尾门框上拐角侧端部设置有第八翻边10,第七翻边7.4与第八翻边10对应焊接,用于将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固连于尾门框结构;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2外沿设置有第九翻边7.5,C柱前段内板本体2前端外沿设置有第十翻边2.1,第九翻边7.5与第十翻边2.1对应焊接。再结合附图所示,所述第三焊接部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方向的翻边,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第三焊接部上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方向的翻边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对应焊接,即第二空腔结构不包括三角窗安装部位;由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分别与后轮罩外板1、C柱前段内板本体2、尾门框结构、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5适配安装,使得当车辆的C柱内板受到力的冲击时,力会迅速向各焊接贯通的连接板扩散传递,加快力的分散,使得力的传递路径相关贯通,同时减小单位面积的受力强度,减小C柱内板的形变量。
力的传递过程为,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后端支撑住尾门框结构的搭接处,使得力在尾门框结构上端和侧围的传递路径有两条,并逐渐分散至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连接的其他结构。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上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增强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7的结构强度,各加强板块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点焊连接,点焊技术可以在保证焊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小对焊接部位的热熔影响,经济快速。
此外,为解决上述C柱内板加强结构采用多板搭接结构,需要开多套模具,使得C柱内板结构整体区域刚度较弱,车身尾门框扭转刚度不足的现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的车辆,该车辆在生产时可以有效减少生产C柱内板加强结构的模具数量,并增强C柱内板的刚度,减小噪声和异响几率;同时,上述C柱内板加强结构有利于力的传递路径相关贯通,减小C柱内板在力作用时的形变量,进一步还有效提高尾门框的扭转刚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后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和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
定义车辆长度方向的车头为车辆前端,车尾为车辆后端;
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下端,所述C柱前段内板本体后端搭接于C柱后段内板本体前端,C柱前段内板本体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下端,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部分搭接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部分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上端,与C柱后段内板本体上端相互搭接;
所述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部分与C柱后段内板搭接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下端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下板上端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内、外侧结构相互搭接,形成尾门框结构;所述C柱后段加强上板、C柱后段加强下板、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之间形成尾门框结构的第一空腔结构,第一空腔结构自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延伸至C柱后段内板本体下端;
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的外沿周圈适配搭接于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的外侧面,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轮罩外板、C柱前段内板本体、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结构与第一空腔结构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部分直接搭接于后轮罩外板上端,部分搭接于后轮罩外板上端和C柱前段内板本体下端的搭接部位,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搭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端;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前端搭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前端,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端分别搭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侧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焊接于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
定义后轮罩外板与C柱前段内板本体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一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后端靠近C柱后段内板本体侧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焊接于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外侧结构适配焊接在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外侧;
定义第一焊接部与尾门框结构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上端设置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焊接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
定义第二焊接部与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上除用于构成尾门框上拐角至侧边的内侧结构的其他部分焊接形成的结构为第三焊接部,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适配安装在第三焊接部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靠近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部分搭接于后轮罩外板的第四翻边,第四翻边除与后轮罩外板搭接部分皆焊接于第一翻边;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下端在后轮罩外板和C柱后段内板本体之间部分设置有第五翻边,第五翻边焊接于C柱前段内板本体;
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后端靠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设置有搭接于尾门框结构外侧的第六翻边,第六翻边焊接于C柱后段加强上板和C柱后段加强下板,用于支撑尾门框结构的搭接部位;
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在靠近尾门框上拐角侧设置有第七翻边,所述第一空腔结构靠近尾门框上拐角侧端部设置有第八翻边,第七翻边与第八翻边对应焊接;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端靠近C柱前段内板本体外沿设置有第九翻边,C柱前段内板本体前端外沿设置有第十翻边,第九翻边与第十翻边对应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接部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方向的翻边,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三角窗部位周圈设置有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第三焊接部上朝向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方向的翻边与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朝向第三焊接部方向的翻边对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结构与第一空腔结构在C柱顶盖后横梁连接板后端与尾门框后横梁内板搭接处的尾门框上拐角处相互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前段加强板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8.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
CN201910387348.3A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Pending CN110104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348.3A CN110104072A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7348.3A CN110104072A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4072A true CN110104072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8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7348.3A Pending CN110104072A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407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3147904A (zh) * 2021-05-18 2021-07-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CN113247102A (zh) * 2021-05-31 2021-08-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围后内板加强结构
CN113386863A (zh) * 2020-03-14 2021-09-14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结构
CN115180024A (zh) * 2022-08-15 2022-10-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c柱接头结构及车身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37677U (zh) * 2014-08-21 2014-12-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104401402A (zh) * 2014-11-20 2015-03-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uv车型内板后部结构
CN205737715U (zh) * 2016-06-30 2016-11-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围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6240643A (zh) * 2016-08-31 2016-12-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侧窗区域加强结构和汽车
CN206623887U (zh) * 2017-03-31 2017-11-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以及车辆
CN207631341U (zh) * 2017-12-25 2018-07-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围内板后段总成和车辆
US20180244323A1 (en) * 2016-12-16 2018-08-3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including structural bulkhead with acoustic spray foam control
CN210235107U (zh) * 2019-05-10 2020-04-03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37677U (zh) * 2014-08-21 2014-12-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104401402A (zh) * 2014-11-20 2015-03-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uv车型内板后部结构
CN205737715U (zh) * 2016-06-30 2016-11-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围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6240643A (zh) * 2016-08-31 2016-12-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侧窗区域加强结构和汽车
US20180244323A1 (en) * 2016-12-16 2018-08-3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including structural bulkhead with acoustic spray foam control
CN206623887U (zh) * 2017-03-31 2017-11-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以及车辆
CN207631341U (zh) * 2017-12-25 2018-07-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围内板后段总成和车辆
CN210235107U (zh) * 2019-05-10 2020-04-03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63A (zh) * 2020-03-14 2021-09-14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结构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3147904A (zh) * 2021-05-18 2021-07-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CN113147904B (zh) * 2021-05-18 2022-11-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CN113247102A (zh) * 2021-05-31 2021-08-1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围后内板加强结构
CN115180024A (zh) * 2022-08-15 2022-10-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c柱接头结构及车身结构
CN115180024B (zh) * 2022-08-15 2023-12-0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c柱接头结构及车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4072A (zh)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US837164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651563B2 (en) Bearing structure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CN106184385A (zh) 一种扭转刚度加强的汽车白车身
CN102233903A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210235107U (zh) 一种车身侧围c柱内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05904948A (zh) 一种汽车上掀式背门总成
CN209739165U (zh) 一种轻量化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结构
CN107310631A (zh) 一种提升汽车白车身扭转模态刚度的加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4954695B (zh) 具有宽广视野的商用车驾驶室
CN110920550B (zh) 发动机舱骨架
CN204659828U (zh) 一种车身支撑结构总成及车身
CN203601389U (zh) 一种侧围a柱结构
CN205668592U (zh) C柱加强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03497013U (zh) 一种两厢乘用车车身的顶盖后横梁
CN109014638B (zh) 框架式铝合金车身总成的焊接方法
CN110667707B (zh) 一种提高汽车车身扭转刚度的结构
CN202272067U (zh) 一种货车后围板
CN201824956U (zh) 一种汽车衣帽架框架结构
CN207535767U (zh) 全铝轻质城市物流配送车厢
CN202358189U (zh) 一种汽车门槛前撑板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06288084U (zh) 侧围结构、车门结构及汽车
CN203318333U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结构
CN219382613U (zh) 一种舱边梁前段总成以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