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3399U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93399U CN211893399U CN201922454836.XU CN201922454836U CN211893399U CN 211893399 U CN211893399 U CN 211893399U CN 201922454836 U CN201922454836 U CN 201922454836U CN 211893399 U CN211893399 U CN 2118933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eshold
- extension
- fixed connection
- girder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前大梁总成、后车架总成、门槛内前板和门槛内后板,所述前大梁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和两个第一延伸件,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纵向设置的两条门槛梁和两条后大梁,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后端与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分别与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简单、增加了前大梁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的传力途径、避免出现动力电池被挤压开裂的风险、满足侧面柱碰要求、提升电池布置利用率、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车续航里程跟新能源车电池大小直接相关,为了增加电动车续航里程,往往需要最大限度的增加新能源车的电池的体积,而电池的体积又受限于电池布置空间,而电池布置空间通常位于汽车下车体框架的下方,这样就导致新能源车的车架与传统的燃油动力车的车架发生结构上的区别。
现有技术的电动车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前大梁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的连接处是直角的“口”型结构,与前大梁1相连的第二前横梁2被电池打断,无完整的横向结构,对电池的安装有所限制,且形状不规则,进而造成碰撞力的传递没有平顺的过渡和引导而直接垂直改变,甚至会导致接头处压溃和变形大,同时不能对电池形成完整的闭环保护结构,还会因为第二前横梁2、门槛内板4和后大梁3所围成的电池安装区域5的形状不规则而导致匹配的电池为形状复杂的异形,进而车架下方内的电池布置区域5利用率低,最终增加整车成本及提高的续航里程有限。
还有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如图2所示,前大梁1的后端向外侧的门槛内板4弯曲但并未与门槛内板4在Y向重合,传力路径平顺性比上述车架更好,但是前大梁1与后大梁3仅用门槛内板4做过渡连接,该路径对门槛内板4要求很高,而且在连接点处的搭接结构方向单一,在焊接时为了减少地板等薄板类零件的变形需要增加焊接工序,进而增加焊接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加了前大梁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的传力途径、避免出现动力电池被挤压开裂的风险、满足侧面柱碰要求、提升电池布置利用率、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的电动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前大梁总成、后车架总成、门槛内前板和门槛内后板,所述前大梁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和两个第一延伸件,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纵向设置的两条门槛梁和两条后大梁,两条所述前大梁、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两条所述门槛梁和两条所述后大梁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侧,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后端与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部,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中后部。
所述第一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后大梁的前部,所述第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的后部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第一延伸件由所述前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
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前端横截面面积。
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的纵截面为”U”形的叉口,所述叉口的外边缘对应位置处由前至后均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垂直固定连接。
两条所述门槛梁、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两条所述后大梁、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一后横梁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
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后大梁、所述后大梁和所述第一后横梁在连接的对应位置处的均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横截面均为“U”形。
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还夹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延伸件,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和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外侧均与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前大梁总成、后车架总成、门槛内前板和门槛内后板,所述前大梁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和两个第一延伸件,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纵向设置的两条门槛梁和两条后大梁,两条所述前大梁、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两条所述门槛梁和两条所述后大梁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侧,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后端与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这样,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的后端和所述后大梁的前端固定连接,进而所述门槛内后板增加了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后大梁的连接处的刚度,而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与所述前大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进而所述门槛内前板增加了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的刚度,然后将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后端和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前端固定连接,这样,形成了完整的力传递路径,当所述前大梁总成受到侧碰力时,第一部分力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传导至所述门槛前内板然后经过所述门槛后内板传导至所述后大梁,第二部分力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传导至所述门槛梁然后经所述门槛梁传导至所述后大梁,这样所述前大梁总成所受的侧碰力经过两条路径传导至所述后车架总成上,侧碰力在传导过程中被分散减弱,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在侧碰发生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了对应乘员舱的完整性。而且将传统结构中的门槛内板分为所述门槛内前板和所述门槛内后板两部分,满足了所述门槛内后板与所述后车架总成先固定,所述门槛内前板与所述前大梁总成先固定,使所述门槛内后板和所述后车架总成以及所述门槛内前板和所述前大梁总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固定点更多,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力传递的效果更好。所述前防撞梁、所述第一前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两条所述前大梁和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构成了整个所述前大梁总成的封闭结构,根据各零部件之间的搭接关系可知,在所述前大梁总成的一侧受到侧碰力不可能直接传递到所述前大梁总成的另一侧,侧碰力需经过多条力传递路径,而传递到另一端的侧碰力在传递过程中多被分散,进而在受到同样大小的侧碰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所述第一后横梁、所述第二后横梁和两条所述后大梁组成了所述后车架总成的封闭结构,根据各零部件之间的搭接关系可知,在所述后车架总成的一侧受到侧碰力不可能直接传递到所述后车架总成的另一侧,侧碰力需经过多条力传递路径,而传递到另一端的侧碰力在传递过程中多被分散,进而在受到同样大小的侧碰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所述前大梁总成和所述后车架总成在固定过程中因为增加了所述门槛内前板和所述门槛内后板,后期在与地板固定过程中因为其在固定连接处的形状规则,还可以灵活安排地板和门槛内前板和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安装工序,进而保证地板放在框架上变形较小,提升尺寸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增加了前大梁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的传力途径、避免出现动力电池被挤压开裂的风险、满足侧面柱碰要求、提升电池布置利用率、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另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局部爆炸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图3A-A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图3B-B剖面图。
图号说明
1…前大梁 2…第二前横梁 3…后大梁
4…门槛内板 5…电池安装区域 6…第一延伸件
7…第二延伸件 8…门槛梁 9…门槛内前板
10…门槛内后板 11…第一前横梁 12…第一后横梁
13…前防撞梁 14…第二后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左右对称,本实用新型是以位于汽车车身右侧的电动车车架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前大梁1在前侧,所述后大梁3在后侧,所述门槛内前板9和所述门槛内后板10在外侧,所述门槛梁8在内侧,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内”、“外”的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包括前大梁总成、后车架总成、门槛内前板9和门槛内后板10,所述前大梁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13、第一前横梁11、第二前横梁2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1和两个第一延伸件6,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后横梁12、第二后横梁与纵向设置的两条门槛梁8和两条后大梁3,两条所述前大梁1、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两条所述门槛梁8和两条所述后大梁3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侧,所述前大梁1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前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8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8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3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6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8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后端与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8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3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1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3垂直固定连接。这样,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8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3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1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1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8的后端和所述后大梁3的前端固定连接,进而所述门槛内后板10增加了所述门槛梁8和所述后大梁3的连接处的刚度,而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前端与所述前大梁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8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6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8固定连接,进而所述门槛内前板9增加了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门槛梁8的连接处的刚度,然后将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后端和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前端固定连接,这样,形成了完整的力传递路径,当所述前大梁总成受到侧碰力时,第一部分力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6传导至所述门槛前内板然后经过所述门槛后内板传导至所述后大梁3,第二部分力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6传导至所述门槛梁8然后经所述门槛梁8传导至所述后大梁3,这样所述前大梁总成所受的侧碰力经过两条路径传导至所述后车架总成上,侧碰力在传导过程中被分散减弱,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在侧碰发生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了对应乘员舱的完整性。而且将传统结构中的门槛内板分为所述门槛内前板9和所述门槛内后板10两部分,满足了所述门槛内后板10与所述后车架总成先固定,所述门槛内前板9与所述前大梁总成先固定,使所述门槛内后板10和所述后车架总成以及所述门槛内前板9和所述前大梁总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固定点更多,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力传递的效果更好。所述前防撞梁13、所述第一前横梁11、所述第二前横梁2、两条所述前大梁1和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构成了整个所述前大梁总成的封闭结构,根据各零部件之间的搭接关系可知,在所述前大梁总成的一侧受到侧碰力不可能直接传递到所述前大梁总成的另一侧,侧碰力需经过多条力传递路径,而传递到另一端的侧碰力在传递过程中多被分散,进而在受到同样大小的侧碰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所述第一后横梁12、所述第二后横梁和两条所述后大梁3组成了所述后车架总成的封闭结构,根据各零部件之间的搭接关系可知,在所述后车架总成的一侧受到侧碰力不可能直接传递到所述后车架总成的另一侧,侧碰力需经过多条力传递路径,而传递到另一端的侧碰力在传递过程中多被分散,进而在受到同样大小的侧碰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所述前大梁总成和所述后车架总成在固定过程中因为增加了所述门槛内前板9和所述门槛内后板10,后期在与地板固定过程中因为其在固定连接处的形状规则,还可以灵活安排地板和门槛内前板9和所述门槛内后板10的安装工序,进而保证地板放在框架上变形较小,提升尺寸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增加了前大梁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的传力途径、避免出现动力电池被挤压开裂的风险、满足侧面柱碰要求、提升电池布置利用率、提高整体结构的弯扭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前横梁11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前部,所述第二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中后部。这样,当车身受到侧碰力时,侧碰力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6传递至所述第一前横梁11和所述第二前横梁2上,而所述第一前横梁11和所述第二前横梁2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不同位置,进而侧碰力在所述第一延伸件6上得到分散,进而减少了所述第一延伸件6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后横梁12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后大梁3的前部,所述第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3的后部垂直固定连接。这样,当车身受到侧碰力时,侧碰力分别通过所述后大梁3传递至所述后大梁3和所述第二后横梁上,然后所述后大梁3将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后横梁12上,而所述第一后横梁12和所述第二后横梁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3上,使所述第一后横梁12和所述第二后横梁作为两条力传递路径间隔了一段距离,进而侧碰力在所述后大梁3上得到分散,进而减少了所述后大梁3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延伸件6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1上,所述第一延伸件6由所述前大梁1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梁8,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6绕过汽车前轮所在的位置向外弯折并固定连接有所述门槛梁8和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前横梁11,这样可以更方便有效的将力在所述前大梁1、所述门槛梁8和所述第一前横梁11之间传递,优化了力传递的路径,并且所述第一延伸件6向外弯折,还可以有效剪短前纵梁在前地板区域的搭接尺寸,为动力电池预留更大的前部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布置空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前端横截面面积。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6由前至后的横向截面逐渐增大,力在传递过程中得到平顺的过渡和引导,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延伸件6在受力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形变甚至压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前横梁2的左右两端的纵截面为”U”形的叉口,所述叉口的外边缘对应位置处由前至后均与所述第一延伸件6垂直固定连接。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6与所述第一前横梁11之间的固定连接点的横截面积增大,即力传递过程中的受力面积增大,当同样大小的力传递时,“U”形的所述叉口的单位面积载荷减小,进而增加了所述第一前横梁11的刚度,在同样大小的撞击力下,”U”形的所述叉口更难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两条所述门槛梁8、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两条所述后大梁3、所述第一前横梁11和所述第一后横梁12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5。这样,电池安装区域5布置在所述第一前横梁11、所述第二前横梁2和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件6形成“口”字形结构后部,当汽车车身受到撞击时,“口”字形结构可以很好的吸收大量的碰撞力,并且电池安装区域5布置在两条所述门槛梁8、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两条所述后大梁3、所述第一前横梁11和所述第一后横梁12围设成的闭合框架对应位置处的下部,进而在汽车车身受到撞击时,两条所述门槛梁8、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6、两条所述后大梁3、所述第一前横梁11和所述第一后横梁12围设成的闭合框架也可以很好的吸收来自左右两侧和后部的碰撞力,保证电池安装区域5的结构稳定性。而且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向外弯折使两条所述门槛梁8的距离大于两条所述前大梁1的距离,进而增加了电池安装区域5的横向距离,即增加了电池安装的空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门槛梁8、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第二前横梁2、所述门槛梁8和所述后大梁3、所述后大梁3和所述第一后横梁12在连接的对应位置处的均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横截面均为“U”形。这样,在力传递过程中,力在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门槛梁8之间传递时,或者力在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第二前横梁2之间传递时,或者力在所述门槛梁8和所述后大梁3之间传递时,或者力在所述后大梁3和所述第一后横梁12之间传递时,因为两者在连接的对应位置处的横向截面完全重叠,进而力在两者之间传递时可以得到平顺的过渡和引导,进而减少了上述连接点处变形和压溃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车架,请参考图3至图6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门槛梁8还夹设有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延伸件7,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后端和所述第二延伸件7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7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8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延伸件7的外侧均与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内侧固定连接。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6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延伸件7的外侧均与所述门槛内前板9固定,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第二延伸件7与所述门槛内前板9均紧密贴合,使力在原来的所述第一延伸件6与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接触面积上传递增加到所述第一延伸件6和所述第二延伸件7均与所述门槛内前板9的接触面积上传递,进而增加了力传递路径的刚度和强度。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大梁总成、后车架总成、门槛内前板和门槛内后板,所述前大梁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第一前横梁、第二前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和两个第一延伸件,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与纵向设置的两条门槛梁和两条后大梁,两条所述前大梁、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两条所述门槛梁和两条所述后大梁分别平行设置于两侧,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后端与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前部与所述门槛梁固定连接,所述门槛内后板的内侧后部与所述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垂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前部,所述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的中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后大梁的前部,所述第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后大梁的后部垂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第一延伸件由所述前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横截面面积大于其前端横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横梁的左右两端的纵截面为”U”形的叉口,所述叉口的外边缘对应位置处由前至后均与所述第一延伸件垂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门槛梁、两条所述第一延伸件、两条所述后大梁、所述第一前横梁和所述第一后横梁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第二前横梁、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后大梁、所述后大梁和所述第一后横梁在连接的对应位置处的均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横截面均为“U”形。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和所述门槛梁还夹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延伸件,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后端和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外侧均与所述门槛内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836.XU CN211893399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4836.XU CN211893399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93399U true CN211893399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9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4836.XU Active CN211893399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93399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54836.XU patent/CN2118933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4496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101434264B (zh) | 车辆的地板总成 | |
CN211568102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
CN207416972U (zh) |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 |
CN205273623U (zh) | 前机舱框架总成 | |
US10442467B2 (en) |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08016506B (zh) | 车辆机舱总成 | |
CN20782634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 |
CN111619670B (zh) |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11568103U (zh) |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 |
CN111391926A (zh) |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09776565U (zh) |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 |
CN209888947U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12401376U (zh) |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110949528B (zh) | 一种车辆前端结构及车辆 | |
CN112373576A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11893399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12529825U (zh) |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 |
CN115489612A (zh) |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115257945A (zh) |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 |
CN209955733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 |
CN209336853U (zh) |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 |
CN109204495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8662096U (zh) |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 |
CN214165128U (zh) | 一种法兰盘安装板、碰撞加强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