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8102U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68102U CN211568102U CN201922418243.8U CN201922418243U CN211568102U CN 211568102 U CN211568102 U CN 211568102U CN 201922418243 U CN201922418243 U CN 201922418243U CN 211568102 U CN211568102 U CN 2115681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fixedly connected
- threshold
- girders
- bod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前围板下横梁、第一前地板横梁、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两条门槛梁、两条门槛内板、前地板纵梁、两条后大梁、后地板纵梁,前防撞梁、前围板下横梁、第一前地板横梁、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分别垂直连接于两条前大梁、两条门槛梁和两条后大梁,前地板纵梁垂直连接于前围板下横梁的中部和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后地板纵梁垂直连接于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和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结构简单、增大电池装配空间以安装大尺寸电池、改善碰撞性能、有效保护乘员安全和动力电池、促进快速低成本开发平台衍生车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背景技术
小型纯电动汽车受限于车身尺寸,如图1所示,前大梁延伸到前地板区域,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和两侧的门槛梁构成了动力电池安装区域,此区域空间小导致动力电池布置空间紧张,进而导致续航里程短;车身中部无纵梁支撑,碰撞安全性和座椅安装点刚度相对低;门槛区域左右方向尺寸大,电池左右方向布置空间减小;后大梁与门槛梁为斜面搭接,且搭接复杂,不利于加长车型的开发。
同时,小型纯电动汽车重量轻、尺寸小,吸能空间不足,安全性相对较差,碰撞事故中乘员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大电池装配空间以安装大尺寸电池、改善碰撞性能、有效保护乘员安全和动力电池、促进快速低成本开发平台衍生车型的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前围板下横梁、第一前地板横梁、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两条门槛梁、两条门槛内板、前地板纵梁、两条后大梁、后地板纵梁,两条所述前大梁平行设置,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两条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的前端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延伸件,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延伸件,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前大梁的前端,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在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的后端,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第一延伸件由所述前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内板,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
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纵梁、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和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件形成“日”字形。
两条所述门槛内板、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和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
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平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上。
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设置于前排座椅对应位置处。
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设置于后排座椅对应位置处。
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的两端为“Y”形叉口。
所述前地板纵梁与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后大梁上,所述第二延伸件由所述后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内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前围板下横梁、第一前地板横梁、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两条门槛梁、两条门槛内板、前地板纵梁、两条后大梁、后地板纵梁,两条所述前大梁平行设置,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两条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的前端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延伸件,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延伸件,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前大梁的前端,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在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的后端,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上。这样,所述前防撞梁、所述前围板下横梁和两条前大梁构成汽车的前舱区域,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两条所述后大梁和两条所述门槛梁构成汽车的乘员区域,在前舱区域采用两纵梁结构,乘员区域采用三纵梁结构,并同时使用六条横梁在前舱区域和乘员区域,连接构成稳定的下车体框架,所述门槛梁在其前端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连接有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在其中部连接有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在其尾部通过所述第二延伸件连接有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且所述前地板纵梁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这样便在乘员区构成了稳定的“田”字形结构,根据此结构的搭接关系可知,无论是前部、后部或者侧部受到碰撞力,碰撞力都会从一端通过不同的力传递路径到达另一端,在力传递过程中,碰撞力还会因为不同路径的分散而得到层层减弱,进而主要传递外力的部件不会发生形变,而且在所述门槛梁上还连接有所述门槛内板,进而所述门槛梁在增加所述门槛内板后的局部强度更高,由于所述门槛内板所在的位置是整车受力相对较大的区域,并且车内乘员离所述门槛内板所在的位置最近,因此在所述门槛梁上增加所述门槛内板的设置,是对车身结构强度的进一步保证,进而提升整车的侧面碰撞和柱碰性能,有效保护汽车内部的乘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增大电池装配空间以安装大尺寸电池、改善碰撞性能、有效保护乘员安全和动力电池、促进快速低成本开发平台衍生车型。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图2A-A剖面图。
图号说明
1…前防撞梁 2…前大梁 3…第一延伸件
4…门槛内板 5…门槛梁 6…第二前地板横梁
7…第一后地板横梁 8…第二延伸件 9…前地板纵梁
10…后大梁 11…后地板纵梁 12…第二后地板横梁
13…后防撞梁 14…前围板下横梁 15…第一前地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1、前围板下横梁14、第一前地板横梁15、第二前地板横梁6、第一后地板横梁7、第二后地板横梁12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2、两条门槛梁5、两条门槛内板4、前地板纵梁9、两条后大梁10、后地板纵梁11,两条所述前大梁2平行设置,两条所述前大梁2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5的前端固定连接,两条所述门槛梁5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10的前端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2和所述门槛梁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延伸件3,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10和所述门槛梁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延伸件8,所述前防撞梁1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前大梁2的前端,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前大梁2的中部,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的两端分别在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件3上,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5的中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件8上,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12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10的后端,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11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11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12的中部,所述门槛内板4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5上。这样,所述前防撞梁1、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和两条前大梁2构成汽车的前舱区域,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12、两条所述后大梁10和两条所述门槛梁5构成汽车的乘员区域,在前舱区域采用两纵梁结构,乘员区域采用三纵梁结构,并同时使用六条横梁在前舱区域和乘员区域,连接构成稳定的下车体框架,所述门槛梁5在其前端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3连接有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在其中部连接有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在其尾部通过所述第二延伸件8连接有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且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的中部,这样便在乘员区构成了稳定的“田”字形结构,根据此结构的搭接关系可知,无论是前部、后部或者侧部受到碰撞力,碰撞力都会从一端通过不同的力传递路径到达另一端,在力传递过程中,碰撞力还会因为不同路径的分散而得到层层减弱,进而主要传递外力的部件不会发生形变,而且在所述门槛梁5上还连接有所述门槛内板4,进而所述门槛梁5在增加所述门槛内板4后的局部强度更高,由于所述门槛内板4所在的位置是整车受力相对较大的区域,并且车内乘员离所述门槛内板4所在的位置最近,因此在所述门槛梁5上增加所述门槛内板4的设置,是对车身结构强度的进一步保证,进而提升整车的侧面碰撞和柱碰性能,有效保护汽车内部的乘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增大电池装配空间以安装大尺寸电池、改善碰撞性能、有效保护乘员安全和动力电池、促进快速低成本开发平台衍生车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延伸件3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2上,所述第一延伸件3由所述前大梁2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梁5,所述第一延伸件3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3绕过汽车前轮所在的位置向外弯折并固定连接有所述门槛梁5和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这样可以更方便有效的将力在所述前大梁2、所述门槛梁5和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之间传递,优化了力传递的路径,并且所述第一延伸件3向外弯折,还可以有效剪短前纵梁在前地板区域的搭接尺寸,为动力电池预留更大的前部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与所述前地板纵梁9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纵梁9、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和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件3形成“日”字形。这样,在乘员区的前部增加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且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前地板纵梁9,并且所述前地板纵梁9与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也垂直固定连接,进而乘员区的前部形成了稳定的“日”字形结构,在碰撞力传递过程中,每经过一个“日”字形的节点,碰撞力便会被进一步分散、减弱,当碰撞力最后传递到“日”字形的最终节点时,碰撞力被大部分减弱,进而构成“日”字形的这些横梁都不会因为受力而变形,进而提升了整车的碰撞性能,保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两条所述门槛梁5、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和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这样,电池安装区域布置在所述前地板纵梁9、所述前围板下横梁14、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和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件3形成“日”字形结构后部,当汽车车身受到撞击时,“日”字形结构可以很好的吸收大量的碰撞力,并且电池安装区域布置在“田”字形结构对应位置处的下部,进而在汽车车身受到撞击时,“田”字形结构也可以很好的吸收来自左右两侧和后部的碰撞力,保证电池安装区域的结构稳定性。而且通过所述第一延伸件3的向外弯折使两条所述门槛梁5的距离大于两条所述前大梁2的距离,进而增加了电池安装区域的横向距离,即增加了电池安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12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梁13,所述后防撞梁13平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12上。这样,因为车身后部的框架结构相对于前部来说比较简单,因此在车身后部受到撞击时,撞击力所能传递的路径少于前部受到撞击时的传递路径,进而可以在车身后方固定连接所述后防撞梁13,在车身后部受到撞击时,所述后防撞梁13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少碰撞力对车身纵梁的伤害,使车身纵梁在车身后部受到撞击时尽量不会发生形变,进而有效保证了汽车内部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设置于前排座椅对应位置处。这样,当车身四周无论那个方向受到碰撞力时,在碰撞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上之前都会经过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与所述门槛梁5或者所述前纵梁的固定连接点,在碰撞力经过这些点时均会被分散到固定连接点对应位置处的其他梁上,导致传导至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上的力大幅度被减弱,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在碰撞发生时不会发生形变,保证坐在此排座椅上的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设置于后排座椅对应位置处。这样,当车身四周无论那个方向受到碰撞力时,在碰撞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上之前都会经过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与所述门槛梁5或者所述前纵梁的固定连接点,在碰撞力经过这些点时均会被分散到固定连接点对应位置处的其他梁上,导致传导至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上的力大幅度被减弱,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7在碰撞发生时不会发生形变,保证坐在此排座椅上的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的两端为“Y”形叉口。这样,所述第一延伸件3与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之间的固定连接点的横截面积增大,即力传递过程中的受力面积增大,当同样大小的力传递时,所述“Y”形叉口的单位面积载荷减小,进而增加了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15的刚度,在同样大小的撞击力下,所述“Y”形叉口更难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地板纵梁9与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垂直固定连接。这样,碰撞力经过所述前地板纵梁9与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的固定连接对应位置处时,碰撞力可以从其中一个方向分散传递到其他三个方向,比如碰撞力从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前部分别传递到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的左部、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的右部和所述前地板纵梁9的后部,这样,碰撞力在其中一个方向传递的大小被减弱,进而减小了所述前纵梁和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6在传递碰撞力时发生形变的可能性,进而保证了车身内部的乘员的安全和车身下部的电池的稳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请参考图2至图3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延伸件8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后大梁10上,所述第二延伸件8由所述后大梁10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内板4。这样,当车身受到碰撞力时,碰撞力经过所述第二延伸件8时不但可以将力分散至另两个方向,进而减少单条梁上所承受的载荷,并且简化车身后部框架的搭接关系,使所述后大梁10直接与所述门槛梁5搭接,在保证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长门槛梁5的后端和前地板纵梁9实现车身轴距加长,快速低成本开发平台衍生车型。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横向设置的前防撞梁、前围板下横梁、第一前地板横梁、第二前地板横梁、第一后地板横梁、第二后地板横梁和纵向设置的两条前大梁、两条门槛梁、两条门槛内板、前地板纵梁、两条后大梁、后地板纵梁,两条所述前大梁平行设置,两条所述前大梁的后端与所述门槛梁的前端固定连接,两条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大梁的前端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延伸件,左右两侧的所述后大梁和所述门槛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延伸件,所述前防撞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前大梁的前端,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条所述前大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在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的中部,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延伸件上,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大梁的后端,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中部,所述前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前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后地板纵梁的后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中部,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槛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第一延伸件由所述前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弯折处在汽车前轮对应位置处的后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与所述前地板纵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前地板纵梁、所述前围板下横梁、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和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件形成“日”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和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围设成电池安装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的后侧设置有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平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后地板横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设置于前排座椅对应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地板横梁设置于后排座椅对应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地板横梁的两端为“Y”形叉口。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纵梁与所述第二前地板横梁垂直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件一体成型式固定于所述后大梁上,所述第二延伸件由所述后大梁向外侧弯折延伸至所述门槛内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18243.8U CN2115681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18243.8U CN2115681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68102U true CN211568102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5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18243.8U Active CN211568102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68102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668A (zh) * | 2021-01-29 | 2021-05-14 | 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
CN114701346A (zh) * | 2022-04-19 | 2022-07-05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电池包壳体的电动车平台拓展结构 |
CN114750831A (zh) * | 2022-04-19 | 2022-07-15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后纵梁结构及其新能源车 |
CN115352263A (zh) * | 2022-08-16 | 2022-11-18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平台 |
CN115384631A (zh) * | 2022-08-30 | 2022-11-25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包安装组件、汽车及方法 |
CN114701346B (zh) * | 2022-04-19 | 2024-10-22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电池包壳体的电动车平台拓展结构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18243.8U patent/CN2115681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668A (zh) * | 2021-01-29 | 2021-05-14 | 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
CN112793668B (zh) * | 2021-01-29 | 2022-07-01 | 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下车体车架及其电动车 |
CN114701346A (zh) * | 2022-04-19 | 2022-07-05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电池包壳体的电动车平台拓展结构 |
CN114750831A (zh) * | 2022-04-19 | 2022-07-15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后纵梁结构及其新能源车 |
CN114750831B (zh) * | 2022-04-19 | 2023-08-08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后纵梁结构及其新能源车 |
CN114701346B (zh) * | 2022-04-19 | 2024-10-22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电池包壳体的电动车平台拓展结构 |
CN115352263A (zh) * | 2022-08-16 | 2022-11-18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平台 |
CN115384631A (zh) * | 2022-08-30 | 2022-11-25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包安装组件、汽车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68102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
CN109204496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112874637B (zh) |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1568103U (zh) | 一种小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框架 | |
CN204871195U (zh) |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 |
CN112572608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11391926A (zh) |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09776565U (zh) |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 |
CN109204460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2401376U (zh) |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217227719U (zh) | 一种汽车柱碰防护装置 | |
CN112373576A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103407499A (zh) |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 |
CN217022679U (zh) | A柱总成和车辆 | |
CN109204485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2529825U (zh) |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 |
CN213799908U (zh) | 一种车体前机舱框架结构 | |
CN109204495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1893399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109204507B (zh) | 车身横梁和车辆 | |
CN109204522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67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9215172U (zh) | 前舱总成及车辆 | |
CN218505994U (zh) | 车身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 |
CN215097820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