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5172U - 前舱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舱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5172U
CN219215172U CN202320184351.7U CN202320184351U CN219215172U CN 219215172 U CN219215172 U CN 219215172U CN 202320184351 U CN202320184351 U CN 202320184351U CN 219215172 U CN219215172 U CN 219215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cross member
collision
assembly accord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43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43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5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5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5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前舱总成及车辆,包括前舱主体和加强结构,前舱主体包括防撞梁以及成对设置的纵梁和减震器安装板,成对设置的纵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在第二方向间隔排布,防撞梁连接于各纵梁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每个纵梁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加强结构设置于成对设置的纵梁之间,加强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于减震器安装板,第二横梁的两端连接于纵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舱总成能够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前舱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舱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安全的越来越重视,现有的车辆测试项目加入了更为严苛的25%重叠偏置碰撞测试(也可以称为小偏置碰撞),25%重叠偏置碰撞测试指测试车辆以64千米/小时的速度去撞击重叠面积只相当于车身宽度25%的刚性壁障。
在小偏置碰撞测试下,由于碰撞面积大大减小,纵梁与刚性壁障间不存在或者仅存在极小的重叠梁,使得纵梁无法参与碰撞变形吸能,而造成乘员舱变形较大,影响驾乘人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舱总成及车辆,能够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舱总成,包括:前舱主体,包括防撞梁以及成对设置的纵梁和减震器安装板,成对设置的纵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在第二方向间隔排布,防撞梁连接于各纵梁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每个纵梁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加强结构,设置于成对设置的纵梁之间,加强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于减震器安装板,第二横梁的两端连接于纵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设置于纵梁远离防撞梁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横梁与防撞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横梁与防撞梁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包括在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子横梁,各第一子横梁的两端连接于成对设置的纵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还包括第二子横梁,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横梁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子横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舱主体还包括前围板,设置于各纵梁远离防撞梁的一侧,前围板朝向纵梁的一侧表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三横梁,前围板通过第三横梁与各纵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还包括横梁连接件,前围板上设置有安装部,横梁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减震器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孔,成对设置的减震器安装板的连接孔的孔心与安装部的距离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设置为开设于前围板上的开口,横梁连接件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弯折部,弯折部挂设于开口上,主体部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横梁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舱总成。
本申请提供的前舱总成及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纵梁和减震器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与纵梁形成闭环结构。一方面,一个纵梁的碰撞力能够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沿第二方向传递到另一个纵梁上,从而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另一方面,碰撞力顺着纵梁沿第一方向衰减传递时,能够将一部分碰撞力传递至第二横梁,另一部分碰撞力将沿着减震器安装板传递至第一横梁,即形成多条路径来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前舱总成对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提升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中省略第一横梁和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防撞梁;2、纵梁;3、减震器安装板;4、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51、第一子横梁;52、第二子横梁;6、前围板;61、第三横梁;62、安装部;7、横梁连接件;71、主体部;72、弯折部;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舱总成及车辆。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前舱总成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中省略第一横梁和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舱总成,包括前舱主体和加强机构,前舱主体包括防撞梁1以及成对设置的纵梁2和减震器安装板3,成对设置的纵梁2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且在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防撞梁1连接于各纵梁2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每个纵梁2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板3,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加强结构设置于成对设置的纵梁2之间,加强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第一横梁4的两端连接于减震器安装板3,第二横梁5的两端连接于纵梁2。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于小偏置碰撞测试,车辆撞击于刚性屏障时的对碰能量较大,除了需要考虑纵梁2溃缩吸能以及碰撞力顺着纵梁2沿第一方向X传递能量外,还需考虑碰撞力沿第二方向Y的传递。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舱总成在纵梁2和减震器安装板3之间设置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分别与纵梁2形成闭环结构。一方面,一个纵梁2的碰撞力能够通过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沿第二方向Y传递到另一个纵梁2上,从而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另一方面,碰撞力顺着纵梁2沿第一方向X衰减传递时,能够将一部分碰撞力传递至第二横梁5,另一部分碰撞力将沿着减震器安装板3传递至第一横梁4,即形成多条路径来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前舱总成对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进而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提升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
此外,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在前舱主体的高度方向Z上间隔设置,以使得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以及成对设置的减震器安装板3能够形成框架结构,来提高前舱总成的扭转刚度。可选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前舱总成的高度方向Z两两垂直,从而避免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在纵梁2与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之间产生额外的扭转力矩,以提高前舱总成的可靠性。
由于当纵梁2远离防撞梁1一侧的变形较大时,会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故为了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横梁5设置于纵梁2远离防撞梁1的一侧。通过将第二横梁5设置于远离防撞梁1的一侧,能够更好地保护前舱主体远离防撞梁1一侧的结构,以减少纵梁2远离防撞梁1一侧的变形,提升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横梁5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横梁4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当第二横梁5和第一横梁4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相同时,即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以及成对设置的减震器安装板3能够形成矩形框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扭转刚度。而当第二横梁5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横梁4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即第一横梁4设置于靠近防撞梁1的一侧,故在受到撞击时,即可使得大部分的碰撞力传递至第一横梁4,并主要通过第一横梁4来分散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而仅有小部分的碰撞力传递至第二横梁5,以避免第二横梁5受力过大而发生破坏,从而保证加强结构的稳定设置,以更好地分散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
请参阅图1至图3,为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横梁5包括在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子横梁51,各第一子横梁51的两端连接于成对设置的纵梁2。通过在两个纵梁2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子横梁51,来提高前舱总成的结构强度,同时传递至第二横梁5的碰撞力能够通过多个第一子横梁51分散,从而进一步提升前舱总成对于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横梁5还包括第二子横梁52,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横梁51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子横梁52相连。通过在多个第一子横梁51之间设置第二子横梁52,即可通过第二子横梁52将多个第一子横梁51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第二横梁5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加强结构的稳定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横梁5包括多个第一子横梁51时,在第一方向X上,多个第一子横梁51中靠近于防撞梁1一侧的第一子横梁51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当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横梁4与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避免第一子横梁51发生破坏。
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子横梁51之间可设置多个第二子横梁52,多个第二子横梁52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每个第二子横梁52的两端连接于两侧的第一子横梁51上,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横梁5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二横梁5还可设置有吸能盒,以吸收传递至第二横梁5的能量,当第二横梁5包括多个第一子横梁51时,可将吸能盒设置于靠近于防撞梁1一侧的第一子横梁51上,以进一步避免第一子横梁51发生破坏,提高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前舱主体还包括前围板6,设置于各纵梁2远离防撞梁1的一侧,前围板6朝向纵梁2的一侧表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三横梁61,前围板6通过第三横梁61与各纵梁2相连。
其中,第三横梁61可焊接于前围板6朝向纵梁2的一侧表面上,通过在前围板6上设置第三横梁61,能够提高前围板6与纵梁2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可选地,在前舱主体的高度方向Z上,第二横梁5和第三横梁61位于同一高度,以提高前舱主体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前舱主体的稳定性,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加强结构还包括横梁连接件7,前围板6上设置有安装部62,横梁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6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梁4。通过设置横梁连接件7来连接第一横梁4和前围板6,提高了加强结构安装于前舱主体的稳定性。此外,当车辆受到碰撞时,部分传递至第一横梁4上的碰撞力也可通过横梁连接件7传递至前围板6,从而进一步分散并传递碰撞能量,提高前舱总成的碰撞性能。
可选地,横梁连接件7可设置为板状结构体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从而将横梁连接件7与第一横梁4之间形成T型结构,从而稳定承载并传递部分碰撞力。横梁连接件7也可设置为杆状结构体,例如设置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安装部6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横梁4的两端,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以提高前舱主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减震器安装板3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横梁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孔,成对设置的减震器安装板3的连接孔的孔心与安装部62的距离相等。即成对设置的减震器安装板3的连接孔与安装部6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升前舱总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前舱总成呈对称结构,使得当车辆受到碰撞时,能够更好地分散碰撞能量。
可选地,安装部62可设置为凸出于前围板6表面设置的安装平台,在前舱主体的高度方向Z上,安装平台和第一横梁4处于同一高度,更便于横梁连接件7的装配,横梁连接件7可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平台上,以保证横梁连接件7的稳定设置。
考虑到横梁连接件7均通过螺栓装配于第一横梁4和前围板6上的装配效率较低,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安装部62设置为开设于前围板6上的开口,横梁连接件7包括相连的主体部71和弯折部72,弯折部72挂设于开口上,主体部71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横梁4上。在装配横梁连接件7时,通过将弯折部72挂设于开口上,即可确定横梁连接件7在第一横梁4上的连接位置,从而更便于横梁连接件7的装配连接,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舱总成。车辆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由于车辆包括前舱总成,故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前舱总成的效果。当车辆受到碰撞时,即可通过前舱总成分散并传递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舱所受的碰撞载荷,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舱主体,包括防撞梁(1)以及成对设置的纵梁(2)和减震器安装板(3),成对设置的所述纵梁(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在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防撞梁(1)连接于各所述纵梁(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每个所述纵梁(2)上连接有所述减震器安装板(3),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加强结构,设置于成对设置的所述纵梁(2)之间,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梁(4)和第二横梁(5),所述第一横梁(4)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3),所述第二横梁(5)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纵梁(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5)设置于所述纵梁(2)远离所述防撞梁(1)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横梁(5)与所述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横梁(4)与所述防撞梁(1)之间的最小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5)包括在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子横梁(51),各所述第一子横梁(51)的两端连接于成对设置的所述纵梁(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5)还包括第二子横梁(52),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子横梁(51)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横梁(52)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主体还包括前围板(6),设置于各所述纵梁(2)远离所述防撞梁(1)的一侧,所述前围板(6)朝向所述纵梁(2)的一侧表面上凸出设置有第三横梁(61),所述前围板(6)通过所述第三横梁(61)与各所述纵梁(2)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横梁连接件(7),所述前围板(6)上设置有安装部(62),所述横梁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6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减震器安装板(3)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横梁(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成对设置的所述减震器安装板(3)的所述连接孔的孔心与所述安装部(62)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62)设置为开设于所述前围板上的开口,所述横梁连接件(7)包括相连的主体部(71)和弯折部(72),所述弯折部(72)挂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主体部(71)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4)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舱总成。
CN202320184351.7U 2023-02-08 2023-02-08 前舱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215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4351.7U CN219215172U (zh) 2023-02-08 2023-02-08 前舱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4351.7U CN219215172U (zh) 2023-02-08 2023-02-08 前舱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5172U true CN219215172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4351.7U Active CN219215172U (zh) 2023-02-08 2023-02-08 前舱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5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1568102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16153859U (zh) 机舱纵梁前端连接结构
CN201165256Y (zh) 车身顶盖
CN213862433U (zh) 地板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N115257945A (zh)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3365906A (zh)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947893U (zh) 车架组件及具有该车架组件的汽车
CN218986544U (zh) 汽车前端车架结构及汽车
CN211893399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20842678U (zh) 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6916033U (zh) 车身传力结构和车辆
CN215553569U (zh) 一种车身前端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8085754U (zh) 包括后地板纵梁的汽车
CN219406616U (zh) 车身前部结构与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