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7482A -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7482A
CN113097482A CN202110240676.8A CN202110240676A CN113097482A CN 113097482 A CN113097482 A CN 113097482A CN 202110240676 A CN202110240676 A CN 202110240676A CN 113097482 A CN113097482 A CN 113097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egative electrode
based material
electrode material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06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7482B (zh
Inventor
钱晓娟
赖超
林小萍
陈茂华
谢远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06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7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7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7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7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7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包括:碳基材料,所述碳基材料至少包括一种碳基材料单元,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交错设置,且所述碳基材料表面均匀负载金属氧化物镀层;其中,所述碳基材料成分至少包括碳、氮、氧三种元素;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镀层至少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钴、氧化镍、二氧化锡中的一种。该负极材料能有效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生长问题以及减缓循环过程中带来的体积膨胀问题,能够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金属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为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有372mAh/g,因此以石墨为负极的电池体系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求。因而发展高比能电池负极材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金属锂因其具有极高的容量(3860mAh g-1)和最负的电势(-3.040V vs标准氢电极),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最具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商业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成以及体积膨胀;锂枝晶的生成容易造成电池短路,从而带来安全性问题,而且体积膨胀容易导致电池循环过程中结构崩塌,从而使得材料比容量下降,循环稳定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负极材料,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负极材料,包括:
碳基材料,所述碳基材料至少包括一种碳基材料单元,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交错设置,且所述碳基材料表面均匀负载金属氧化物镀层;
其中,所述碳基材料成分至少包括碳、氮、氧三种元素;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镀层至少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钴、氧化镍、二氧化锡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金属氧化物负载在碳基材料上能显著改善碳基材料的亲锂性,使得该负极材料能有效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生长问题以及减缓循环过程中带来的体积膨胀问题,能够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为碳纤维。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纤维的其内径为3~10um。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基材料为石墨毡、碳布两者中的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的镀层厚度为0.01~0.05um。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金属氧化物镀层中,所述三氧化二铁含量为5.0%~20.0wt%,所述四氧化三钴含量为0.1~10.0wt%,所述氧化镍含量为1.0~10.0wt%,所述二氧化锡含量为2~25.0wt%。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通过煅烧的方式镀在所述碳基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金属草酸盐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
S20:将石墨毡浸泡于金属草酸盐的醇溶液中;
S30:将浸泡后的碳基材料置于60℃烘箱烘干;
S40: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40中氩气环境下的升温速度为2℃/min。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通过电镀方式嵌入如上述所述的负极材料中。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纤维/三氧化二铁的库伦效率图。
图2为实施例2所制备的碳纤维/四氧化三钴的库伦效率图。
图3为实施例3所制备的碳纤维/氧化镍的库伦效率图。
图4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碳纤维/二氧化锡的库伦效率图。
图5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碳纤维/二氧化锡和对比例所制备的碳纤维的电化学测试性能结果图。
图6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同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二氧化锡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有效缓解枝晶生长问题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四种,(i)电解液添加剂;(ii)固态电解质;(iii)人工SEI膜;(iv)骨架结构设计,而其中骨架结构设计是其中唯一一种既能有效解决锂枝晶又能缓解体积膨胀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负极材料,包括:
碳基材料,所述碳基材料至少包括一种碳基材料单元,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交错设置,且所述碳基材料表面均匀负载金属氧化物镀层;
其中,所述碳基材料成分至少包括碳、氮、氧三种元素;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镀层至少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钴、氧化镍、二氧化锡中的一种。
碳基材料是作为锂金属骨架的理想材料,碳是可用于构建骨架的最轻的材料之一,并且碳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强度。此外,锂电池中的碳材料在氧化还原环境下比较稳定。在以往的锂离子电池设计中,碳材料的上述优点使其作为电极材料和导电添加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良好的亲锂性表明锂与材料表面有较强的结合,这对于电池循环过程中实现低锂成核势垒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大多数碳材料来说,它们与锂的结合相对较弱,导致其亲锂性较差,而锂与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亲和性。因此将金属氧化物负载在碳基材料上能显著改善碳基材料的亲锂性。
金属氧化物负载在碳基材料上能显著改善碳基材料的亲锂性,使得该负极材料能有效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生长问题以及减缓循环过程中带来的体积膨胀问题,能够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经过实验证明:合成的同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应用于锂金属电池负极材料,在3mA/cm2的电流密度,充放容量为3mAh/cm2条件下循环上百次后,其库伦效率仍接近100%,证明合成的同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应用于锂金属电池负极具有极好的可逆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为碳纤维,碳纤维材料具有商业化应用前景,价格低廉容易获得,不需要繁琐的合成步骤,可以直接通过购买廉价的碳纤维材料作为主体,然后一步合成碳纤维/金属氧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纤维的其内径为3~10um,碳纤维的内径小意味着三维骨架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可限定大量锂在骨架内,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碳基材料为石墨毡、碳布两者中的一个,石墨毡、碳布价格低廉,易于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的镀层厚度为0.01~0.05um,金属氧化物镀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循环过程中不容易导致体积膨胀。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金属氧化物镀层中,所述三氧化二铁含量为5.0%~20.0wt%,所述四氧化三钴含量为0.1~10.0wt%,所述氧化镍含量为1.0~10.0wt%,所述二氧化锡含量为2~25.0wt%,控制金属氧化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控制金属氧化物的镀层厚度,镀层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缓解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通过煅烧的方式镀在所述碳基材料上;
负极极片采用煅烧方法合成,其结构中的碳基和金属氧化物单元发生共价或非共价的强相互作用,增加了同轴梯度负极材料的内聚力,从而抑制负极极片在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成和体积膨胀,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可逆容量。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用于合成同轴梯度负极材料的各自质量分数(本发明中为碳基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定的限制,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金属草酸盐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
S20:将石墨毡浸泡于金属草酸盐的醇溶液中;
S30:将浸泡后的碳基材料置于60℃烘箱烘干;
S40: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以速度为2℃/min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
实施例1(负极材料1)
将草酸铁(II)二水合物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将石墨毡浸泡于草酸铁(II)二水合物醇溶液,随后将浸泡后的溶液置于60℃烘箱烘干过夜。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以2℃/min速率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如图1所示,为根据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纤维/三氧化二铁的库伦效率图,在电流密度3mA/cm2,充放3mAh/cm2条件下测得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纤维/三氧化二铁能够稳定循环200圈。
实施例2(负极材料2)
将草酸钴(II)二水合物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将石墨毡浸泡于草酸钴(II)二水合物醇溶液,随后将浸泡后的溶液置于60℃烘箱烘干过夜。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以2℃/min速率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如图2所示,为根据实施例2所制备的碳纤维/四氧化三钴的库伦效率图,在电流密度3mA/cm2,充放3mAh/cm2条件下测得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纤维/四氧化三钴能够稳定循环150圈。
实施例3(负极材料3)
将草酸镍(II)二水合物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将石墨毡浸泡于草酸镍(II)二水合物醇溶液,随后将浸泡后的溶液置于60℃烘箱烘干过夜。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以2℃/min速率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如图3所示,为根据实施例3所制备的碳纤维/氧化镍的库伦效率图,在电流密度3mA/cm2,充放3mAh/cm2条件下测得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纤维/氧化镍能够稳定循环60圈。
实施例4(负极材料4)
将草酸锡(II)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将石墨毡浸泡于草酸锡(II)醇溶液,随后将浸泡后的溶液置于60℃烘箱烘干过夜。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以2℃/min速率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如图4所示,为根据实施例4所制备的碳纤维/二氧化锡的库伦效率图,在电流密度3mA/cm2,充放3mAh/cm2条件下测得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纤维/二氧化锡能够稳定循环400圈。
如图5所示,为根据实施例4所制备的碳纤维/二氧化锡和对比例所制备的碳纤维的电化学测试性能结果图,是Li-碳纤维和Li-碳纤维/二氧化锡和LiNi0.8Co0.1Mn0.1组装成的全电池在5C电流密度下测试的长循环性能。Li-碳纤维/二氧化锡||LiNi0.8Co0.1Mn0.1全电池具有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循环200次后放电容量可维持在80mAh g-1以上。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库仑效率高达100%。然而,Li-碳纤维||LiNi0.8Co0.1Mn0.1全电池从第50圈开始就出现了严重的容量衰减,Li-碳纤维||LiNi0.8Co0.1Mn0.1全电池的容量衰减速度非常快表明了电池循环过程中有锂枝晶的生成。
如图6所示,为根据实施例4所制备的同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二氧化锡扫描图,从图中可看出纤维枝晶大约为5um左右,金属氧化层的厚度大致为0.01um,同时二氧化锡镀层均匀附着在石墨毡表面。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通过电镀方式嵌入上述所述的负极材料中;
具体地,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如下:
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和形成于集流体表面的正极膜片,正极膜片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及粘结剂;
隔膜选自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无纺布、聚纤维材质中一种或多种材质的薄膜;
按质量百分比计,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Mn0.1O2、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超导碳按照70%:20%:10%的比例加入NMP中,搅拌均匀,在铝箔上进行涂覆,60℃真空干燥12h得到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通过恒流放电的方法将锂嵌入制备完成的负极材料三维骨架中;
组装的全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锂盐,有机溶剂为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的混合物,三种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1,锂盐为LiPF6,浓度为1mol/L;
组装的半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锂盐,有机溶剂为1,3-二氧戊环,乙二醇二甲醚的混合物,两种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锂盐为双三氟甲烷璜酰亚胺锂(LiTFSI),浓度为1mol/L。
添加剂为0.2mol/L LiNO3
作为优选地,将聚丙烯作为隔膜;
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PP隔膜组装成锂金属二次电池。
实施例1
按照上述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制备本实施例锂金属二次电池,其中:负极极片为通过恒流放电将锂嵌入煅烧后的碳纤维/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1,其中负极材料1中三氧化二铁的质量比为18.8%。
实施例2
按照上述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制备本实施例锂金属二次电池,其中:负极极片为通过恒流放电将锂嵌入煅烧后的碳纤维/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2,其中其中负极材料2中四氧化三钴的质量比为1.5%。
实施例3
按照上述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制备本实施例锂金属二次电池,其中:负极极片为通过恒流放电将锂嵌入煅烧后的碳纤维/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3,其中负极材料3中氧化镍的质量比为3.5%。
实施例4
按照上述锂金属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制备本实施例锂金属二次电池,其中:负极极片为通过恒流放电将锂嵌入煅烧后的碳纤维/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4,其中负极材料4中二氧化锡的质量比为11.5%。
合成的共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金属氧化物嵌入锂后应作为锂金属电池负极极片,与LiNi0.8Co0.1Mn0.1O2(NCM811)组装的全电池在5C大电流密度下(1C=200mAh/g)条件下循环上百次后,仍具有极高的比容量,证明制备的共轴可调控厚度的梯度碳纤维/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负极材料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发明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基材料,所述碳基材料至少包括一种碳基材料单元,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交错设置,且所述碳基材料表面均匀负载金属氧化物镀层;
其中,所述碳基材料成分至少包括碳、氮、氧三种元素;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镀层至少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钴、氧化镍、二氧化锡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基材料单元为碳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的其内径为3~1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基材料为石墨毡、碳布两者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镀层厚度为0.01~0.05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金属氧化物镀层中,所述三氧化二铁含量为5.0%~20.0wt%,所述四氧化三钴含量为0.1~10.0wt%,所述氧化镍含量为1.0~10.0wt%,所述二氧化锡含量为2~25.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氧化物通过煅烧的方式镀在所述碳基材料上。
8.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金属草酸盐溶解于80vol%乙醇水溶液,超声直至完全溶解;
S20:将石墨毡浸泡于金属草酸盐的醇溶液中;
S30:将浸泡后的碳基材料置于60℃烘箱烘干;
S40:烘干后将样品置于管式炉内,氩气环境下升温至500℃,保温5h,降温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得到负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40中氩气环境下的升温速度为2℃/min。
10.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极片通过电镀方式嵌入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中。
CN202110240676.8A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Active CN113097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676.8A CN113097482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676.8A CN113097482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7482A true CN113097482A (zh) 2021-07-09
CN113097482B CN113097482B (zh) 2022-06-24

Family

ID=7666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0676.8A Active CN113097482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74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8881A (zh) * 2023-02-16 2024-02-13 吉林省翰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镍改性碳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镍/碳布金属锂复合负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285A (zh) * 2013-06-03 2013-09-11 大连交通大学 二氧化铅修饰的全钒液流电池石墨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6099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锡包裹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8470903A (zh) * 2018-03-20 2018-08-31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CN108511726A (zh) * 2018-04-19 2018-09-07 广东工业大学 三氧化二铁/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17934A (zh) * 2019-01-30 2019-05-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水热煅烧法制备碳包覆Sn/SnO2/碳布负极材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285A (zh) * 2013-06-03 2013-09-11 大连交通大学 二氧化铅修饰的全钒液流电池石墨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6099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锡包裹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08470903A (zh) * 2018-03-20 2018-08-31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氧化钛的改性方法
CN108511726A (zh) * 2018-04-19 2018-09-07 广东工业大学 三氧化二铁/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817934A (zh) * 2019-01-30 2019-05-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水热煅烧法制备碳包覆Sn/SnO2/碳布负极材料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8881A (zh) * 2023-02-16 2024-02-13 吉林省翰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镍改性碳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镍/碳布金属锂复合负极
CN117558881B (zh) * 2023-02-16 2024-06-21 吉林省翰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镍改性碳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镍/碳布金属锂复合负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7482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1392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9103399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功能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9755545A (zh) 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多孔碳/硫复合材料、电池正极材料、锂硫电池及其应用
CN112670507B (zh) 金属硒化物负载的碳纳米纤维的锂硫电池中间层的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
CN107403913A (zh) 一种表面修饰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8241A (zh) 一种利用zif-8多孔碳材料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锂电池负极
CN108598394B (zh) 碳包覆磷酸钛锰钠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60968A (zh) 复合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1906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313111A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杂原子掺杂碳/CoS2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CN111370791A (zh) 一种锂硫电池化成方法及该化成方法制备的锂硫电池
CN110676447B (zh) 一种高电压可工作的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54174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07113B (zh) 一种氟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97482B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负极材料的锂电池
CN112103499B (zh) 一种石墨烯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46109A (zh) 一种高温稳定型锂电池正极
CN107785559B (zh) 一种石墨烯-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补锂石墨烯-钛酸锂薄膜、锂电池
CN115954546A (zh) 锂金属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15947336A (zh) 钠离子电池及其改性硬碳负极
CN113451547B (zh) 一种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包括该复合金属锂负极的锂离子电池
CN114792804A (zh) 一种3d打印正极墨水及应用其的正极成型方法和应用
CN114864916A (zh) 一种五氧化二铌包覆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07304A (zh) 一种石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388745A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自支撑聚合物厚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