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2153A - 轨道道岔 - Google Patents

轨道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2153A
CN113062153A CN202110282480.5A CN202110282480A CN113062153A CN 113062153 A CN113062153 A CN 113062153A CN 202110282480 A CN202110282480 A CN 202110282480A CN 113062153 A CN113062153 A CN 113062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beam
track
driving
driven
gantr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2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2153B (zh
Inventor
罗建利
周文
霍震杨
葛振斌
张亚军
李明杰
杨勇
何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24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2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2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2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22Tracks for railways with the vehicle suspended from rigid supporting rails
    • E01B25/26Switches; Cros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22Tracks for railways with the vehicle suspended from rigid supporting rails
    • E01B25/24Supporting rails; Auxiliary balancing rails; Supports or connections for 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1/00Fastening or restraining methods
    • E01B2201/04Fastening or restraining methods by bolting, nailing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2/00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parts of rail systems, e.g. switches, special frogs, tongues
    • E01B2202/02Nature of the movement
    • E01B2202/021Turning or til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 E01B2202/024Turning or til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about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道岔,轨道道岔包括:悬吊支架;第一固定轨道梁,与悬吊支架相连接;主动轨道梁,与悬吊支架相连接;从动轨道梁,从动轨道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相连接;其中,主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梁带动从动轨道梁运动。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利用双转心原理优化了轨道道岔,转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从动轨道梁的转心在第一固定轨道梁上,主动轨道梁的转心在悬吊支架上,从而使整个道岔的动作原理更为简单,一方面简化了轨道道岔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装配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工作复杂度,提升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轨道道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轨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道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不影响城市持续发展并且占用城市空间小的前提下,悬挂式单轨交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悬挂式单轨道岔均为单开道岔,单开道岔结构十分复杂,控制系统繁复,存在成本高,可靠性差的问题。并且悬挂式单轨三开道岔研究较少,国内应用仍是一片空白。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结构精简可靠的悬挂式单轨三开道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道岔。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道岔,轨道道岔包括:悬吊支架;第一固定轨道梁,与悬吊支架相连接;主动轨道梁,与悬吊支架相连接;从动轨道梁,从动轨道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相连接;其中,主动轨道梁带动从动轨道梁运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轨道道岔,轨道道岔包括悬吊支架、第一固定轨道梁、主动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悬吊支架为轨道道岔的定位支撑结构,第一固定轨道梁、主动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悬吊支架相连接,以悬吊在悬吊支架上,并与底面保持一定距离,构成高空悬轨。具体地,第一固定轨道梁与悬吊支架固定相连接,主动轨道梁与悬吊支架可移动相连接,主动轨道梁在工作过程中可相对悬吊支架移动,从动轨道梁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轨道梁相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轨道梁相连接,以将从动轨道梁与悬吊支架间接相连。在岔路切换的过程中,主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运动,运动的主动轨道梁连带从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和第一固定轨道梁一同摆动,从而实现轨道多向岔路的切换。
通过限定上述结构,使本申请所限定的轨道道岔可以应用在三开岔路甚至多于散开岔路的多开岔路上,从而使单一轨道可以借助该轨道道岔完成多个岔路的自由切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串联多个双开道岔完成岔路切换的方案,该轨道道岔可以简化轨道岔路的布置成本,提升岔路切换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利用双转心原理优化了轨道道岔,转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从动轨道梁的转心在第一固定轨道梁上,主动轨道梁的转心在悬吊支架上,从而使整个道岔的动作原理更为简单。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多节轨道依次相对前一节轨道转动的轨道道岔结构,本发明限定的轨道道岔减少了驱动部件,精简了转动连接结构,一方面简化了轨道道岔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装配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工作复杂度,提升工作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轨道道岔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梁带动从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转动;其中,从动轨道梁与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相连接,从动轨道梁与主动轨道梁可移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与第一固定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从动轨道梁与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相连接,以使从动轨道梁可以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岔路切换过程中,摆动的主动轨道梁带动从动轨道梁转动。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利用双转心原理优化了轨道道岔,转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从动轨道梁的转心在第一固定轨道梁上,主动轨道梁的转心在悬吊支架上,从而使整个道岔的动作原理更为简单。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多节轨道依次相对前一节轨道转动的轨道道岔结构,本发明限定的轨道道岔减少了驱动部件,精简了转动连接结构,一方面简化了轨道道岔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装配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工作复杂度,提升工作可靠性。并且,通过限定从动轨道梁与主动轨道梁可移动相连接可以确保从动轨道梁可以在主动轨道梁的带动下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避免从动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在岔路切换过程中卡死。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传动连接结构,提升轨道道岔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轨道道岔还包括:第一连接座,设置于主动轨道梁上;连接架,连接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相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向主动轨道梁的外侧延伸,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孔;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悬吊支架上,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设于轴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悬吊支架和主动轨道梁之间的运动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连接架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设置在主动轨道梁上,连接架与第一连接座相连接。其中连接架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连接架的另一端延伸至主动轨道梁的外部并设置有轴孔。第二连接座设置在悬吊支架上,且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上述轴孔相匹配的转轴,完成连接架和第二连接座的装配连接后,转轴穿设在轴孔内。
通过设置一端向主动轨道梁外侧延伸的连接架,使主动轨道梁的转轴可以延伸至主动轨道梁的外部,以使主动轨道梁可以相对悬吊支架摆动,进而确保主动轨道梁可以带动从动轨道梁同步摆动。通过设置转轴和轴孔可以实现连接架和第二连接座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了优化主动轨道梁和悬吊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优化主动轨道梁运动形式,提升轨道道岔岔路切换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轨道道岔还包括:第一铰接座,设置于第一固定轨道梁上,第一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铰接座,设置于从动轨道梁上,第二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轴孔;铰接轴,穿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和第一固定轨道梁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该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铰接轴。具体地,第一铰接座设置在第一固定轨道梁上,且第一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铰接座设置在从动轨道梁上,且第二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轴孔。装配过程中,将铰接轴穿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以完成从动轨道梁和第一固定轨道梁之间的铰接,确保从动轨道梁可以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轨道道岔还包括:第一安装座,设置于从动轨道梁上,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可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的滑块;第二安装座,设置于主动轨道梁上,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滑槽,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滑块在滑槽内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之间的可移动连接结构,该可移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具体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从动轨道梁上,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滑块,滑块可以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第二安装座设置在主动轨道梁上,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滑块相适配。装配过程中,将滑块安装至滑槽中,以完成连接。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梁和滑块可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同时在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作用下,主动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之间的距离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浮动范围与滑槽的延伸长度相关。通过设置该可移动连接结构可以保证主动轨道梁带动从动轨道梁运动的可靠性,避免从动轨道梁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结构卡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轨道道岔还包括:第二固定轨道梁,与主动轨道梁相连接,主动轨道梁位于从动轨道梁和第二固定轨道梁之间;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多个轨道接口和多个分支轨道梁,轨道接口与分支轨道梁一一对应,主动轨道梁与任一轨道接口相连接;其中,轨道接口为三个,分支轨道梁为三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轨道梁,主动轨道梁的一端与从动轨道梁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轨道梁相连接。具体地,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多个轨道接口和多个分支轨道梁,主动轨道梁与多个轨道接口中的其中一个轨道接口相连接,每个轨道接口对应一个分支轨道。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相对悬吊支架摆动,以从当前轨道接口摆动至另一个轨道接口上,从而调整主动轨道梁和轨道接口的连接关系,以实现分支轨道梁的切换,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其中轨道接口的排布方式与主动轨道的摆动轨迹相匹配,以确保主动轨道可以准确地在多个轨道接口之间切换连接。
其中第二固定轨道上优选设置三组轨道接口和分支轨道梁,以构成三开轨道道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从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悬吊支架包括:第一龙门支架,与第一连接装置相连接;第一导轨,设置于第一龙门支架上,第一导向轮在第一导轨上滚动;第二龙门支架,与第二连接装置相连接,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龙门支架上,第二导向轮在第二导轨上滚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悬吊支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悬吊支架包括第一龙门支架和第二龙门支架。第一龙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第一固定轨道梁通过第一连接装置悬吊在第一龙门支架上,具体悬吊在第一龙门支架的横梁上。其中,第一龙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导轨,从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在完成第一固定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连接的同时,将第一导向轮安装在第一导轨上。当从动轨道梁相对第一主动轨道梁转动时,第一导向轮在第一导轨上滚动,以通过第一轨道梁限定从动轨道梁的运动轨迹。
第二龙门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二固定轨道梁通过第二连接装置悬吊在第二龙门支架上,具体悬吊在第二龙门支架的横梁上。其中,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在完成第二固定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的连接同时,将第二导向轮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当主动轨道梁摆动时,第二导向轮在第二导轨上滚动,以通过第二导轨限定主动轨道梁的运动轨迹。
其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还设置有限位件,通过设置限位件可以限定第一导向轮在第一导轨上的行程,以及限定第二导向轮在第二导轨上的行程,从而进一步限定从动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的运动轨迹,确保岔路切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从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轮,悬吊支架还包括:第三龙门支架,第三龙门支架位于第一龙门支架和第二龙门支架之间;第三导轨,设置于第三龙门支架上,第三导轨位于第三龙门支架朝向第一龙门支架的一侧,第三导向轮在第三导轨上滚动;第四导轨,设置于第三龙门支架上,第四导轨位于第三龙门支架朝向第二龙门支架的一侧,第四导向轮在第四导轨上滚动;定位平台,与第三龙门支架相连接,第二连接座设置于定位平台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悬吊支架还包括第三龙门支架。第三龙门支架设置在第一龙门支架和第二龙门支架之间。第三龙门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分别位于第三龙门支架的两侧,第三导轨靠近第一龙门支架,第四导轨靠近第二龙门支架。在此基础上从动轨道梁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轮,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轮,在完成从动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的连接时,将第三导向轮安装在第三导轨上,将第四导向轮安装在第四导轨上。岔路切换过程中第三导向轮在第三导轨上滚动,第四导向轮在第四导轨上滚动,从而进一步限定主动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的运动轨迹,确保岔路切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其中,第三龙门支架上还设置有定位平台,具体设置在第三龙门支架的横梁上,第二连接座安装在定位平台上,相较于将第二连接座设置在第三龙门支架上,通过设置定位平台可以便于延伸主动轨道梁的转轴位置,从而便于设计和规划主动轨道梁的运动轨迹,从而优化轨道道岔的结构,提升岔路切换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轨道道岔还包括:驱动装置,设置于主动轨道梁上,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轨道梁运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主动轨道梁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在主动轨道梁上。工作过程中,驱动装置输出动力以带动主动轨道梁相对悬吊支架转动,转动的主动轨道梁通过连接带动从动轨道梁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从而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轨道道岔运作,以实现岔路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中,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装置安装在主动轨道梁上,齿轮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齿条安装在第二龙门支架上,完成装配后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切换岔路时,驱动装置带动齿轮转动,转动的齿轮在齿条上运动,从而带动主动轨道梁沿齿条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齿条为圆弧形齿条,圆弧形齿条的轴线与主动轨道梁的转动轴线相重合。齿轮齿条具备传动准确度高,传动平稳的优势,通过设置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可以提升主动轨道梁的运动稳定性与可靠性,以确保主动轨道梁可以与轨道接口精准对接。
具体地,驱动装置还可以为电动推杆以及其他动力输出装置,本申请不对驱动装置以及对应的传动机构做出具体限定,可实现驱动主动轨道梁运动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锁孔,还包括:
第一锁紧装置,第一锁紧装置设置于从动轨道梁上,第一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锁销,第一锁销穿入第一锁孔以锁定从动轨道梁和定位平台;
第二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设置于主动轨道梁上,第二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锁销;
锁紧座,设置于第二固定轨道梁上,锁紧座上设置有第二锁孔,第二锁销穿入第二锁孔以锁定主动轨道梁和第二固定轨道梁。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轨道道岔上的锁紧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和锁紧座。第一锁紧装置安装在从动轨道梁上,定位平台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锁孔,且第一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锁销,当需要锁定从动轨道梁时,控制第一锁紧装置上的第一锁销伸出并插入至第一锁孔内,以防止从动轨道梁相对第三龙门支架运动,完成锁定。
第二锁紧装置安装在主动轨道梁上,锁紧座对应设置在第二固定轨道梁上,其中第二锁紧装置设置在主动轨道梁的端部,锁紧座设置在第二固定轨道梁的轨道接口区域,每个轨道接口对应至少设置一个锁紧座。第二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锁销,当需要锁定主动轨道梁时,控制第二锁紧装置上的第二锁销伸出并插入至第二锁孔内,以防止从动轨道梁相对第二固定轨道梁运动,从而完成岔路切换后的位置锁定。
通过设置上述锁紧机构,可以在完成岔路切换后将主动轨道梁和从动轨道梁准确定位在悬吊支架上,避免从动轨道梁和主动轨道梁发生偏斜和错位,从而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座、连接架和第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轨道道岔,10悬吊支架,12第二连接座,122转轴,102第一龙门支架,14第一导轨,104第二龙门支架,16第二导轨,106第三龙门支架,17第三导轨,18第四导轨,19定位平台,20第一固定轨道梁,22第一铰接座,24第一连接装置,30主动轨道梁,32第一连接座,34第二安装座,342滑槽,36第二导向轮,38第四导向轮,39第二锁紧装置,40从动轨道梁,42第二铰接座,44第一安装座,442滑块,46第一导向轮,462基座,464轴安装座,466轮体,467轮轴,468轴承,469卡环,48第三导向轮,49第一锁紧装置,50连接架,60铰接轴,70第二固定轨道梁,702轨道接口,704分支轨道梁,72第二连接装置,74锁紧座,8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轨道道岔1。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轨道道岔1,轨道道岔1包括:悬吊支架10;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与悬吊支架10相连接;主动轨道梁30,与悬吊支架10相连接;从动轨道梁40,从动轨道梁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轨道梁20和主动轨道梁30相连接;其中,主动轨道梁30带动从动轨道梁40运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1,轨道道岔1包括悬吊支架10、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悬吊支架10为轨道道岔1的定位支撑结构,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悬吊支架10相连接,以悬吊在悬吊支架10上,并与底面保持一定距离,构成高空悬轨。具体地,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与悬吊支架10固定相连接,主动轨道梁30与悬吊支架10可移动相连接,主动轨道梁30在工作过程中可相对悬吊支架10移动,从动轨道梁4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轨道梁20相连接,另一端与主动轨道梁30相连接,以将从动轨道梁40与悬吊支架10间接相连。在岔路切换的过程中,主动轨道梁30相对悬吊支架10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梁30连带从动轨道梁40相对悬吊支架10和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一同摆动,从而实现轨道多向岔路的切换。
通过限定上述结构,使本申请所限定的轨道道岔1可以应用在三开岔路甚至多于散开岔路的多开岔路上,从而使单一轨道可以借助该轨道道岔1完成多个岔路的自由切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串联多个双开道岔完成岔路切换的方案,该轨道道岔1可以简化轨道岔路的布置成本,提升岔路切换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主动轨道梁30相对悬吊支架10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梁30带动从动轨道梁40相对悬吊支架10转动;其中,从动轨道梁40与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相连接,从动轨道梁40与主动轨道梁30可移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40与第一固定轨道梁20和主动轨道梁30之间的连接形式。从动轨道梁40与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相连接,以使从动轨道梁40可以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岔路切换过程中,摆动的主动轨道梁30带动从动轨道梁40转动。从动轨道梁40与主动轨道梁30可移动相连接,主动轨道梁30相对悬吊支架10摆动而非相对从动轨道梁40转动。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利用双转心原理优化了轨道道岔1,转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从动轨道梁40的转心在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上,主动轨道梁30的转心在悬吊支架10上,从而使整个道岔的动作原理更为简单。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多节轨道依次相对前一节轨道转动的轨道道岔1结构,本发明限定的轨道道岔1减少了驱动部件,精简了转动连接结构,一方面简化了轨道道岔1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装配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工作复杂度,提升工作可靠性。并且,通过限定从动轨道梁40与主动轨道梁30可移动相连接可以确保从动轨道梁40可以在主动轨道梁30的带动下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避免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之间的连接结构在岔路切换过程中卡死。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1传动连接结构,提升轨道道岔1工作可靠性与稳定性的技术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第一连接座32,设置于主动轨道梁30上;连接架50,连接架5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32相连接,连接架50的另一端向主动轨道梁30的外侧延伸,连接架50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孔;第二连接座12,设置于悬吊支架10上,第二连接座12上设置有转轴122,转轴122穿设于轴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悬吊支架10和主动轨道梁30之间的运动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32、连接架50和第二连接座12。第一连接座32设置在主动轨道梁30上,连接架50与第一连接座32相连接。其中连接架5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座32上,连接架50的另一端延伸至主动轨道梁30的外部并设置有轴孔。第二连接座12设置在悬吊支架10上,且第二连接座12上设置有与上述轴孔相匹配的转轴122,完成连接架50和第二连接座12的装配连接后,转轴122穿设在轴孔内。
通过设置一端向主动轨道梁30外侧延伸的连接架50,使主动轨道梁30的转轴122可以延伸至主动轨道梁30的外部,以使主动轨道梁30可以相对悬吊支架10摆动,进而确保主动轨道梁30可以带动从动轨道梁40同步摆动。通过设置转轴122和轴孔可以实现连接架50和第二连接座12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了优化主动轨道梁30和悬吊支架10之间的连接结构,优化主动轨道梁30运动形式,提升轨道道岔1岔路切换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第一铰接座22,设置于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上,第一铰接座22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铰接座42,设置于从动轨道梁40上,第二铰接座42上设置有第二轴孔;铰接轴60,穿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上。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40和第一固定轨道梁20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该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铰接座22、第二铰接座42和铰接轴60。具体地,第一铰接座22设置在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上,且第一铰接座22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铰接座42设置在从动轨道梁40上,且第二铰接座42上设置有第二轴孔。装配过程中,将铰接轴60穿入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以完成从动轨道梁40和第一固定轨道梁20之间的铰接,确保从动轨道梁40可以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第一安装座44,设置于从动轨道梁40上,第一安装座44上设置有可相对第一安装座44转动的滑块442;第二安装座34,设置于主动轨道梁30上,第二安装座34上设置有滑槽342,滑块442设置于滑槽342内,滑块442在滑槽342内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之间的可移动连接结构,该可移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44和第二安装座34。具体地,第一安装座44设置在从动轨道梁40上,第一安装座44上设置有滑块442,滑块442可以相对第一安装座44转动。第二安装座34设置在主动轨道梁30上,第二安装座34上设置有滑槽342,滑槽342与滑块442相适配。装配过程中,将滑块442安装至滑槽342中,以完成连接。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梁30和滑块442可相对第一安装座44转动,同时在滑块442和滑槽342的配合作用下,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之间的距离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浮动范围与滑槽342的延伸长度相关。通过设置该可移动连接结构可以保证主动轨道梁30带动从动轨道梁40运动的可靠性,避免从动轨道梁40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结构卡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与主动轨道梁30相连接,主动轨道梁30位于从动轨道梁40和第二固定轨道梁70之间;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设置有多个轨道接口702和多个分支轨道梁704,轨道接口702与分支轨道梁704一一对应,主动轨道梁30与任一轨道接口702相连接;其中,轨道接口702为三个,分支轨道梁704为三个。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道岔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主动轨道梁30的一端与从动轨道梁4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轨道梁70相连接。具体地,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设置有多个轨道接口702和多个分支轨道梁704,主动轨道梁30与多个轨道接口702中的其中一个轨道接口702相连接,每个轨道接口702对应一个分支轨道。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相对悬吊支架10摆动,以从当前轨道接口702摆动至另一个轨道接口702上,从而调整主动轨道梁30和轨道接口702的连接关系,以实现分支轨道梁704的切换,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其中轨道接口702的排布方式与主动轨道的摆动轨迹相匹配,以确保主动轨道可以准确地在多个轨道接口702之间切换连接。
其中第二固定轨道上优选设置三组轨道接口702和分支轨道梁704,以构成三开轨道道岔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4,从动轨道梁4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46,主动轨道梁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36,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72,悬吊支架10包括:第一龙门支架102,与第一连接装置24相连接;第一导轨14,设置于第一龙门支架102上,第一导向轮46在第一导轨14上滚动;第二龙门支架104,与第二连接装置72相连接,第二导轨16,设置于第二龙门支架104上,第二导向轮36在第二导轨16上滚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悬吊支架10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悬吊支架10包括第一龙门支架102和第二龙门支架104。第一龙门支架10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4,第一固定轨道梁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24,第一固定轨道梁20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4悬吊在第一龙门支架102上,具体悬吊在第一龙门支架102的横梁上。其中,第一龙门支架10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4,从动轨道梁4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46,在完成第一固定轨道梁20和从动轨道梁40连接的同时,将第一导向轮46安装在第一导轨14上。当从动轨道梁40相对第一主动轨道梁30转动时,第一导向轮46在第一导轨14上滚动,以通过第一轨道梁限定从动轨道梁40的运动轨迹。
第二龙门支架104上设置有第二导轨16,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72,第二固定轨道梁70通过第二连接装置72悬吊在第二龙门支架104上,具体悬吊在第二龙门支架104的横梁上。其中,主动轨道梁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36,在完成第二固定轨道梁70和主动轨道梁30的连接同时,将第二导向轮36安装在第二导轨16上。当主动轨道梁30摆动时,第二导向轮36在第二导轨16上滚动,以通过第二导轨16限定主动轨道梁30的运动轨迹。
其中,第一导轨14和第二导轨16上还设置有限位件,通过设置限位件可以限定第一导向轮46在第一导轨14上的行程,以及限定第二导向轮36在第二导轨16上的行程,从而进一步限定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的运动轨迹,确保岔路切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从动轨道梁40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48,主动轨道梁30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轮38,悬吊支架10还包括:第三龙门支架106,第三龙门支架106位于第一龙门支架102和第二龙门支架104之间;第三导轨17,设置于第三龙门支架106上,第三导轨17位于第三龙门支架106朝向第一龙门支架102的一侧,第三导向轮48在第三导轨17上滚动;第四导轨18,设置于第三龙门支架106上,第四导轨18位于第三龙门支架106朝向第二龙门支架104的一侧,第四导向轮38在第四导轨18上滚动;定位平台19,与第三龙门支架106相连接,第二连接座12设置于定位平台19上。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悬吊支架10还包括第三龙门支架106。第三龙门支架106设置在第一龙门支架102和第二龙门支架104之间。第三龙门支架106上设置有第三导轨17和第四导轨18,第三导轨17和第四导轨18分别位于第三龙门支架106的两侧,第三导轨17靠近第一龙门支架102,第四导轨18靠近第二龙门支架104。在此基础上从动轨道梁40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轮48,主动轨道梁30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轮38,在完成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的连接时,将第三导向轮48安装在第三导轨17上,将第四导向轮38安装在第四导轨18上。岔路切换过程中第三导向轮48在第三导轨17上滚动,第四导向轮38在第四导轨18上滚动,从而进一步限定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的运动轨迹,确保岔路切换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其中,第三龙门支架106上还设置有定位平台19,具体设置在第三龙门支架106的横梁上,第二连接座12安装在定位平台19上,相较于将第二连接座12设置在第三龙门支架106上,通过设置定位平台19可以便于延伸主动轨道梁30的转轴122位置,从而便于设计和规划主动轨道梁30的运动轨迹,从而优化轨道道岔1的结构,提升岔路切换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驱动装置80,设置于主动轨道梁30上,驱动装置80驱动主动轨道梁30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主动轨道梁30的驱动装置80,驱动装置80设置在主动轨道梁30上。工作过程中,驱动装置80输出动力以带动主动轨道梁30相对悬吊支架10转动,转动的主动轨道梁30通过连接带动从动轨道梁40相对第一固定轨道梁20转动,从而通过驱动装置80驱动轨道道岔1运作,以实现岔路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案中,驱动装置80为电机,驱动装置80安装在主动轨道梁30上,齿轮与驱动装置80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齿条安装在第二龙门支架104上,完成装配后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切换岔路时,驱动装置80带动齿轮转动,转动的齿轮在齿条上运动,从而带动主动轨道梁30沿齿条的延伸方向移动,其中齿条为圆弧形齿条,圆弧形齿条的轴线与主动轨道梁30的转动轴线相重合。齿轮齿条具备传动准确度高,传动平稳的优势,通过设置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可以提升主动轨道梁30的运动稳定性与可靠性,以确保主动轨道梁30可以与轨道接口702精准对接。
具体地,驱动装置80还可以为电动推杆以及其他动力输出装置,本申请不对驱动装置80以及对应的传动机构做出具体限定,可实现驱动主动轨道梁30运动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平台19上设置有第一锁孔,还包括:
第一锁紧装置49,第一锁紧装置49设置于从动轨道梁40上,第一锁紧装置49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锁销,第一锁销穿入第一锁孔以锁定从动轨道梁40和定位平台19;
第二锁紧装置39,第二锁紧装置39设置于主动轨道梁30上,第二锁紧装置39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锁销;
锁紧座74,设置于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锁紧座74上设置有第二锁孔,第二锁销穿入第二锁孔以锁定主动轨道梁30和第二固定轨道梁70。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轨道道岔1上的锁紧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锁紧装置49、第二锁紧装置39和锁紧座74。第一锁紧装置49安装在从动轨道梁40上,定位平台19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锁孔,且第一锁紧装置49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锁销,当需要锁定从动轨道梁40时,控制第一锁紧装置49上的第一锁销伸出并插入至第一锁孔内,以防止从动轨道梁40相对第三龙门支架106运动,完成锁定。
第二锁紧装置39安装在主动轨道梁30上,锁紧座74对应设置在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其中第二锁紧装置39设置在主动轨道梁30的端部,锁紧座74设置在第二固定轨道梁70的轨道接口702区域,每个轨道接口702对应至少设置一个锁紧座74。第二锁紧装置39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锁销,当需要锁定主动轨道梁30时,控制第二锁紧装置39上的第二锁销伸出并插入至第二锁孔内,以防止从动轨道梁40相对第二固定轨道梁70运动,从而完成岔路切换后的位置锁定。
通过设置上述锁紧机构,可以在完成岔路切换后将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准确定位在悬吊支架10上,避免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发生偏斜和错位,从而确保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轨道道岔1主要包括主梁体、悬吊支架10、铰接机构、若干固定连接机构、若干轮组机构、第一锁紧装置49、第二锁紧装置39及驱动装置80。
主梁体主要是由第一固定轨道梁20、从动轨道梁40、主动轨道梁30、第二固定轨道梁70组成,相邻两段梁的走形面和导向面上装有指形板;第一固定轨道梁20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4固连在第一龙门支架102上,第二固定轨道梁70通过第二连接装置72固连在第二龙门支架104上,从动轨道梁40的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轮46悬吊在第一龙门支架102上,从动轨道梁4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向轮48悬吊在第三龙门支架106上,主动轨道梁30的一端通过第四导向轮38悬吊在第三龙门支架106上,主动轨道梁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向轮36悬吊在第二龙门支架104上。
第一固定轨道梁20和从动轨道梁40相铰接,使从动轨道梁40绕铰接轴60做圆弧摆动,铰接轴60中心作为第一转心;从动轨道梁40和主动轨道梁30通过第一安装座44和第二安装座34上的滑块442和滑槽342相连接,使主动轨道梁30相对从动轨道梁40具有转动运动和相对滑动运动;同时主动轨道梁30通过连接架50固连在第三龙门支架106的定位平台19上,使主动轨道梁30绕第三龙门支架106做圆弧摆动,该圆弧摆动的转轴122的中心作为第二转心。第一锁紧装置49安装在从动轨道梁40上,电动缸推动第一锁销插入定位平台19的第一锁孔内;第二锁紧装置39安装在主动轨道梁30上,锁紧座74安装在第二固定轨道梁70上,电动缸推动第二锁销锁紧在锁紧座74上。驱动装置80安装在主动轨道梁30上,齿条安装在第二龙门支架104上,驱动齿轮可带动主动轨道梁30和从动轨道梁40运动,实现道岔转辙。
第一铰接座22和第二铰接座42通过铰接轴60和关节轴承468连接;关节轴承468安装在第二轴孔内,螺钉固定。从动轨道梁40将绕转轴122转动。
第一连接座32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主动轨道梁30上,另一端与连接架50相连接;第二连接座12通过螺栓安装在定位平台19上。主动轨道梁30绕第二连接座12做圆弧运动(摆动)。
如图8所示,第一导向轮46,主要由基座462,轴安装座464,轮体466,轴承468,轮轴467,和卡环469组成,基座462两端分别和从动轨道梁40和轴座通过螺栓连接,轮轴467一端固连在轴安装座464上,轮轴467和轮体466之间装有轴承468,通过卡环469止挡。第二导向轮36、第三导向轮48和第四导向轮38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类似,不再一一列举。
轨道道岔1由直线位转辙到上侧线位(主动轨道梁30与上侧轨道接口702相连接)动作:首先第一锁紧装置49和第二锁紧装置39解锁,驱动装置80带动主动轨道梁30绕第二转心向上侧线位圆弧运动;同时滑块442装置迫使从动轨道梁40绕第一转心向上侧线位圆弧运动;转辙到位后,第一锁紧装置49和第二锁紧装置39锁紧轨道道岔1。同理,由侧线位转辙到直线位,由直线位转辙到下侧线位动作原理同上。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吊支架;
第一固定轨道梁,与所述悬吊支架相连接;
主动轨道梁,与所述悬吊支架相连接;
从动轨道梁,所述从动轨道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轨道梁和所述主动轨道梁相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轨道梁带动所述从动轨道梁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轨道梁相对所述悬吊支架摆动,摆动的所述主动轨道梁带动所述从动轨道梁相对所述悬吊支架转动;
其中,所述从动轨道梁与所述第一固定轨道梁转动相连接,所述从动轨道梁与所述主动轨道梁可移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主动轨道梁上;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向所述主动轨道梁的外侧延伸,所述连接架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轴孔;
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悬吊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铰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轨道梁上,所述第一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轴孔;
第二铰接座,设置于所述从动轨道梁上,所述第二铰接座上设置有第二轴孔;
铰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从动轨道梁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的滑块;
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主动轨道梁上,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固定轨道梁,与所述主动轨道梁相连接,所述主动轨道梁位于所述从动轨道梁和所述第二固定轨道梁之间;
所述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多个轨道接口和多个分支轨道梁,所述轨道接口与所述分支轨道梁一一对应,所述主动轨道梁与任一所述轨道接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轨道接口为三个,所述分支轨道梁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从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固定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悬吊支架包括:
第一龙门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相连接;
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龙门支架上,所述第一导向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滚动;
第二龙门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相连接,
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龙门支架上,所述第二导向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轮,所述主动轨道梁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轮,所述悬吊支架还包括:
第三龙门支架,所述第三龙门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龙门支架和所述第二龙门支架之间;
第三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三龙门支架上,所述第三导轨位于所述第三龙门支架朝向所述第一龙门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三导向轮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滚动;
第四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三龙门支架上,所述第四导轨位于所述第三龙门支架朝向所述第二龙门支架的一侧,所述第四导向轮在所述第四导轨上滚动;
定位平台,与所述第三龙门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定位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轨道梁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轨道梁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锁孔,还包括:
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从动轨道梁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锁销,所述第一锁销穿入所述第一锁孔以锁定所述从动轨道梁和所述定位平台;
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轨道梁上,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锁销;
锁紧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轨道梁上,所述锁紧座上设置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锁销穿入所述第二锁孔以锁定所述主动轨道梁和所述第二固定轨道梁。
CN202110282480.5A 2021-03-16 2021-03-16 轨道道岔 Active CN113062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480.5A CN113062153B (zh) 2021-03-16 2021-03-16 轨道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2480.5A CN113062153B (zh) 2021-03-16 2021-03-16 轨道道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153A true CN113062153A (zh) 2021-07-02
CN113062153B CN113062153B (zh) 2022-05-13

Family

ID=7656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2480.5A Active CN113062153B (zh) 2021-03-16 2021-03-16 轨道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21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961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单开车辆换线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03936A1 (de) * 1978-01-30 1979-08-02 Stemmann Ohg A Weiche
EP0344801A2 (de) * 1988-06-03 1989-12-06 Veit Transpo Gmbh Weiche
CN101063283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110714376A (zh) * 2019-09-29 2020-01-21 深圳空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机构
CN111139692A (zh) * 2020-01-21 2020-05-12 成都得佑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的轨道梁道岔机构
CN111549587A (zh) * 2020-05-09 2020-08-1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03936A1 (de) * 1978-01-30 1979-08-02 Stemmann Ohg A Weiche
EP0344801A2 (de) * 1988-06-03 1989-12-06 Veit Transpo Gmbh Weiche
CN101063283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110714376A (zh) * 2019-09-29 2020-01-21 深圳空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道岔机构
CN111139692A (zh) * 2020-01-21 2020-05-12 成都得佑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的轨道梁道岔机构
CN111549587A (zh) * 2020-05-09 2020-08-1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7961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轨道单开车辆换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2153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7217B (zh) 轨道交通道岔系统
CN105155366B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
CN112127218B (zh) 补偿装置
CN111172821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单轴单梁平转式道岔
CN108454651B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204919237U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
CN113062153B (zh) 轨道道岔
US5156092A (en) Dual track permanent way
CN111364298B (zh) 轨道系统
CN208698792U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112429036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同步换梁型道岔
CN207809421U (zh) 锁定装置和具有其的单轨内导向式道岔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2520331B (zh) 旋转式道岔
CN212375642U (zh) 道岔
CN109208395B (zh) 三开道岔结构及具有其的跨座式轨道系统
CN221072102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道岔
CN112501963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四线交叉道岔
JPS62185919A (ja) 吸引式磁気浮上走行方式の軌道転轍装置
CN213978393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换梁型道岔
CN220035073U (zh) 悬挂式单轨道岔曲柄连杆装置
CN216838775U (zh) 一种枢轴型接触轨活动接头组件
CN117107559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用道岔
CN113697666B (zh) 一种可实现轨道式桅杆起重机变轨的方法
CN214492936U (zh) 一种关节道岔的驱动机构
CN216338775U (zh) 一种内嵌式磁浮车辆可移动反应轨式维保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