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5397A -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397A
CN112955397A CN201980073678.3A CN201980073678A CN112955397A CN 112955397 A CN112955397 A CN 112955397A CN 201980073678 A CN201980073678 A CN 201980073678A CN 112955397 A CN112955397 A CN 112955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auxiliary device
travel path
guide
elevator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6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尔坎·洛夫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TK Eleva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955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实施例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尤其借助线性电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方法,其中电梯设备在井道中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固定的第一行驶轨道和至少一个导向件,所述第一行驶轨道(固定地)沿尤其竖直的第一方向(z)定向,所述导向件沿尤其水平的第二方向(y)定向。此外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轿厢、尤其多个轿厢,其中轿厢能够沿着第一行驶轨道和导向件移动。设有转换区域用于将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第一辅助装置设计用于使轿厢与轿厢的驱动装置无关地尤其沿着第一行驶轨道移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第一辅助装置使轿厢沿第一行驶轨道移动到转换区域中;将轿厢在转换区域内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使轿厢沿导向件移动。

Description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该辅助装置具有用于例如在轿厢(也称作吊舱)处于困境的情况下移动该轿厢的自主的驱动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其中由辅助装置使例如处于困境的轿厢移动,并且在路程的一部分上将轿厢从沿第一方向定向的行驶轨道转移到沿第二方向定向的导向件上。
背景技术
作为绳索驱动装置的替代方案,在电梯结构中现在出现了线性驱动装置。这种线性驱动装置例如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的定子单元和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轿厢上的转子单元。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轿厢和用于驱动轿厢的这种线性驱动装置的电梯设备。特别是在这种具有线性驱动装置的轿厢情况下可能的是,它们不仅如通常那样竖直地、而且也沿例如水平的另一方向移动。然而,也存在具有其他驱动装置的电梯设备,其中可以使轿厢水平和竖直移动。本发明也可用于这些电梯设备。
然而,一旦轿厢的驱动装置失效,则会产生轿厢的撤离问题。因此,对于其中安装有电梯设备的建筑物的结构有利的是,设置用于停放至少一个轿厢的维护空间或通常是停放区域,在那里停放的轿厢不会阻挡运行的其他轿厢。停放区域可以设置在电梯设备的任意位置上或例如仅设置在竖直行驶路径的端部或例如仅设置在水平行驶路径的端部,例如在每个端部上。这例如取决于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如何以及在建筑物中的哪些位置处有用于这种空间的位置。无论如何为了到达这样的停放区域可能需要的是,将处于困境的轿厢不仅沿其初始的行驶方向、而且沿例如基本垂直于初始行驶方向的另一行驶方向移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改进的方案,该电梯设备尤其允许轿厢有多个行驶方向。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尤其是借助线性驱动装置运行的电梯设备的方法,其中,电梯设备在井道中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固定的第一行驶轨道和至少一个导向件,所述第一行驶轨道(固定地)沿尤其是竖直的第一方向(z)定向,所述导向件沿尤其是水平的第二方向(y)定向。此外,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轿厢,特别是多个轿厢,其中,轿厢能够沿着第一行驶轨道和导向件移动。设有转换区域,用于将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第一辅助装置被设计用于使轿厢与轿厢的驱动装置无关地尤其是沿着第一行驶轨道移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第一辅助装置使轿厢沿第一行驶轨道移动到转换区域中;将轿厢在转换区域内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使轿厢沿导向件移动。
导向件例如可以包括第二行驶轨道。因此,轿厢可以通过相同的驱动装置、例如线性驱动装置既水平地又竖直地移动。然而,导向件也可以包括传送带,轿厢放置在该传送带上以便水平移动。轿厢例如也可以挂在转换框架、例如笼中以竖直行驶。那么,转换框架借助于导向件被引导,并且也可以是第二行驶轨道,但该第二行驶轨道可以与第一行驶轨道不同,因为该第二行驶轨道不是容纳轿厢或轿厢的保持装置或框架,而是容纳转换框架。因此,轿厢沿导向件的移动能够与轿厢在常规运行期间的移动相当。这例如在以下情况下实现,即,使轿厢沿第一行驶轨道行驶的驱动装置失效、但使轿厢沿导向件行驶的驱动装置却没有失效。
转换区域理解为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这可以借助转换轿厢的转换单元实现。可替换地,轿厢在转换区域中在常规运行中也可以从自主的、例如竖直的行驶转交至导向件,即例如移入到转换框架中或者放置到传送带上。在运行期间在故障情况下,例如在轿厢的驱动装置失效时,则该自主的行驶不再能够进行。那么,驱动装置可以被第一辅助装置替代,从而使轿厢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继续移动。
因此可能的是,不在每个行驶路径的每个端部处、即尤其不在行驶轨道或导向件的每个端部处都设置单独的停放区域。相反,将停放区域设置在仅一个或少数几个地点就足够了。因此,建筑物不必与电梯设备的结构相匹配,而是可以在建筑物允许的地方设置停放区域。尤其是,维护空间可以设置在水平延伸的行驶路径的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的每个楼层都可以通过电梯设备到达,并且可以避免在顶棚上设置用于容纳轿厢的圆顶或塔架。因此,其自身的驱动装置失效的轿厢能够与可能预先给定的建筑结构无关地有效并且快速地被营救。
实施例示出了在转换区域中具有尤其是能旋转的转换单元的电梯设备。借助转换单元进行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至导向件的转移。在该实施例中,导向件尤其可以是第二行驶轨道,轿厢借助转换单元被串入(或引入)到该第二行驶轨道中。第二行驶轨道尤其可以固定地设置在井道内。那么,在常规运行时,轿厢在两个行驶轨道上通过其自身的驱动装置移动,即,轿厢被直接驱动。这具有的优点是,不需要在电梯设备中使用不同于驱动系统的另外的驱动系统。这降低了电梯设备的维护费用和复杂性。但在整个驱动装置失效时,可能需要借助于辅助装置使轿厢不仅沿第一行驶轨道、而且沿第二行驶轨道行驶。
在实施例中,转换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的、尤其能旋转的第三行驶轨道。所述第三行驶轨道能够在第一位置、尤其是沿第一方向(z)的定向与第二位置、尤其是沿第二方向(y)的定向之间转移。轿厢能够布置在车架上,该车架同样具有可运动的、尤其能旋转的元件。通过转换单元的运动、尤其是旋转,仅车架的能旋转的部分运动,轿厢的定向得以保持,从而使轿厢中的人员理想上不会参与转换过程。但是,通过旋转,首先与第一行驶轨道对准的、与第一行驶轨道一起构成连续的行驶轨道的第三行驶轨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在旋转过程之后,第三行驶轨道与第二行驶轨道对准,并与第二行驶轨道一起构成连续的行驶轨道。如果第三行驶轨道没有对准第一、第二或另一行驶轨道,那么该行驶轨道在转换单元的区域内被中断。连续的行驶轨道的特征在于,轿厢能够连续地在其上行驶。轿厢能够克服的行驶轨道之间的缝隙不会妨碍行驶轨道的连续性。
根据实施例,轿厢沿着导向件的行驶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或借助于第二辅助装置或借助于导向件实现。相应设计方案取决于电梯设备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轿厢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或第二辅助装置沿作为导向件的第二行驶轨道移动,则是有利的。如果要使用第一辅助装置,则第一辅助装置首先可以将轿厢移动(例如,拉动或推动)到转换区域中。此后,第一辅助装置可“迂回地”行驶,即通过不同的、尤其水平的和竖直的行驶路径作用于轿厢的另一侧,以便使轿厢沿第二行驶轨道行驶。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用第二辅助装置来代替第一辅助装置,以使轿厢沿第二行驶轨道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省却了第一辅助装置的“迂回行驶”。换言之,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另外的第二轿厢,该第二轿厢使轿厢沿导向件行驶。
如果导向件是用于转换框架的引导部,轿厢插入到该转换框架中,或者如果导向件是传送带,则轿厢被间接驱动,以便能够在第二行驶方向上行驶。为此,可以使用不同于轿厢的驱动装置的另外的驱动装置。如果轿厢的驱动装置失效,则轿厢能够借助第一辅助装置在第一行驶方向上行驶。一旦轿厢被转移到导向件上,另外的驱动装置就可以移动轿厢。然后,该另外的驱动装置例如驱动可视作第二辅助装置的转换框架,或者该另外的驱动装置驱动传送带,即导向件,从而导向件本身移动轿厢。
实施例示出了在将轿厢移动到转换区域之后将轿厢固定在转换区域中,特别是固定在设置在转换区域中的转换单元中,以及在将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之后解除对轿厢的固定。这是有利的,以能够在固定之后、但在轿厢转移之前或期间使第一辅助装置从轿厢松开。轿厢的固定例如能够通过轿厢的制动器进行。然而,也可以提供专门的固定系统。该专门的固定系统例如也可以在正常运行中在转换区域中固定轿厢。
在实施例中,固定可以借助于固定元件来实现,该固定元件接合到固定元件的相应的配对件中,其中,配对件(机械地)与轿厢连接。前述固定系统可以包括该固定元件。即,借助固定元件也可以在正常运行中将轿厢固定在转换单元中。固定元件例如可以构造为栓,其例如插入轿厢上的或与轿厢连接的框架中,以便固定轿厢,尤其是防止坠落。为了防止轿厢从栓滑出,优选栓可移动的方向的分量为水平分量,该水平分量不为零。
在实施例中,固定借助于固定元件进行,其中,固定元件设置在转换区域中、尤其是设置在转换单元上。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轿厢上不设置不必要的能运动的元件。这是有利的,因为其如此遭受较小的震动并且因此遭受较小的应力,由此引起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避免了轿厢的重量增加。
其它实施例示出,第一辅助装置具有另外的轿厢。该方法于是包括:将该另外的轿厢与该轿厢耦合,之后借助另外的轿厢移动该轿厢,并且在该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导向件上之前,解除耦合。因此,电梯设备的每个轿厢能够用作辅助装置。如果电梯设备被设计为现代的链斗式升降机(Paternoster),也就是说如果轿厢在一个井道中全部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则在一个轿厢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随后的轿厢或在前的轿厢可以拖动处于困境的轿厢。不需要将其他轿厢移出路径以借助特殊的轿厢到达处于困境的轿厢。电梯设备的运行于是可以保持维持,而不会由于轿厢为了到达处于困境的轿厢进行转轨而触发较大停机时间。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梯设备在井道里具有竖直的第一行驶路径,轿厢能够在该行驶路径中移动,以及具有与第一行驶路径不同的竖直的第二行驶路径,其中第一辅助装置可以在竖直的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第一辅助装置在第二行驶路径中向轿厢行驶,与轿厢连接并且在第二行驶路径中行驶,以便使轿厢在第一行驶路径中沿着第一行驶轨道移动到转换区域中。在此,第一辅助装置例如是服务轿厢,其能够在有人或无人情况下驶向处于困境的轿厢并且能够拖动该轿厢。然而,服务轿厢不是利用轿厢的行驶轨道,而是在单独的行驶路径上行驶,并且,如果在所选的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使轿厢稳定需要的话,则使用单独的行驶轨道。因此,可以避免服务轿厢和轿厢之间的潜在碰撞。此外,在此也不需要将任何轿厢移出路径以到达处于困境的轿厢。
第一辅助装置行驶到轿厢附近意味着其行驶到例如与轿厢相同的高度,或者换句话说,第一辅助装置行驶到井道内的某个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辅助装置的耦合元件可连接到轿厢。该连接特别是机械的,以便能够在没有自身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来移动轿厢。该连接附加地也可以是电连接,例如以便给处于困境的轿厢供应电流或能量。当第一辅助装置在单独的行驶路径上行驶时,不需要使第一辅助装置也借助于线性驱动装置来驱动,但这是可能的。为了避免第二行驶路径的行驶轨道与导向件交叉,第二行驶路径的行驶轨道可以布置在与其上布置有第一行驶轨道的井道侧不同的井道侧上。第二行驶路径的行驶轨道尤其可以在电梯井道的一侧上延伸,在该侧上在第一行驶路径中布置有用于离开井道的门。然而,第一辅助装置也可以借助于绞盘驱动装置经由牵引机构(例如,皮带或绳索)、借助于蜗轮驱动装置、借助于齿轮驱动装置或其他合适的驱动装置来移动。
如果借助于服务轿厢拖动轿厢,则服务轿厢将轿厢有利地移动到转换区域中。轿厢沿导向件的移动借助于第二辅助装置或借助于导向件实现,这取决于导向件的设计方式。这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并且也可以应用于该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在沿第一行驶轨道移动轿厢之前,借助第一辅助装置可以松开轿厢的制动器。这在以下情况中是有利的,即轿厢不再符合规定地运行时,轿厢的制动器自动闭合,也就是使轿厢进入静止状态。现在,在第一辅助装置可以移动轿厢之前,必须松开制动器。然而,也可以在第一辅助装置连接到轿厢之后才松开制动器。这可以借助于中央控制单元进行,但这在第一辅助装置松开制动器时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任何情况下都避免了制动器的错误的、尤其是过早的打开。制动器的松开也可以包括其他步骤,以使轿厢可以在没有自身驱动装置的情况下移动,例如将驱动装置调整到中立位置,只要这在所选的驱动装置中是必要的,以使轿厢能够与驱动装置无关地借助辅助装置移动。服务轿厢的使用也是有利的,因为其尺寸可以设计用于移动它自身的重量和轿厢的重量。如果使用另一轿厢用于拖动,则该另一轿厢必须设计用于移动其最大自重的两倍重量。因此,其在常规运行中会具有未被利用的容量。如果使用单独的服务轿厢,则出于成本原因也可以不采用这种设计。
此外,实施例还示出,轿厢移动到停放区域中,其中,用于停放轿厢的停放区域从多个停放区域中选出,使得另外的(第一)轿厢作为第一辅助装置和/或另外的第二轿厢作为第二辅助装置相对于该另外的轿厢或该另外的第二轿厢的初始行驶路径的绕路被最小化。有利地,在选择轿厢在拖动期间经过的行驶路线时,也可以考虑轿厢到达停放区域所需的时长。也就是说,尤其是当在要被拖走的轿厢中还有人时,在被拖动的轿厢中的停留时长应不超过预定的最大时长,以便限制轿厢中的人员的不适。但是,通过另外的轿厢和/或另外的第二轿厢将轿厢移动到转换单元中也降低了电梯设备的运送速度。因此,也由于该原因,处于困境的轿厢在电梯设备中(直至该轿厢到达停放区域)的总停留时长应当最小化。因此,在两个最小化标准之间应当找到平衡,该平衡对要运送的人员的影响、即对轿厢的分组控制的影响最小化。
优选地,将轿厢的拖动结合到由分组控制装置确定的其它轿厢的、例如另外的轿厢和另外的第二轿厢的行驶路径中。因此,能够将对要运送的人员的干扰影响最小化。通过拖动引起的另外的轿厢或另外的第二轿厢的绕路被最小化。
也可能有利的是,在轿厢到达停放区域之前,人员可以在合适的楼层从轿厢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在判断对所运送的人员的影响时不再需要考虑这些人员。
换言之,轿厢能够通过沿着导向件移动而移动到停放区域中。用于停放轿厢的停放区域可以从多个停放区域中这样选择,使得轿厢和/或另外的轿厢保持其预定的行驶路径。这尤其在下述情况下是有利的,即,为了使轿厢沿第一行驶轨道移动,使用另外的轿厢,和/或为了使轿厢沿第二行驶轨道移动,使用另外的第二轿厢。因此,例如可以选择距离更远的停放区域或者可以容忍绕路到停放区域,如果这能够借助于轿厢的转移来实现、而拖动轿厢的另外的轿厢不绕路行驶的话。
可替代地,也可以将用于拖动处于困境的轿厢的另外的轿厢、即第一辅助装置至少部分地排除在轿厢的分组控制之外。也就是说,另外的轿厢例如满足安全方面、例如两个轿厢之间的最小距离,然而在目的地控制中不被考虑,即该轿厢不容纳乘客。如果乘客已经在该轿厢中,则乘客可以例如在相邻的或当前的楼层中离开该另外的轿厢。
此外示出了一种电梯设备,上文所述的方法能够用于该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在井道中的行驶轨道。此外,电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轿厢,特别是多个轿厢,其中,车架可借助第一驱动单元、特别是线性驱动装置沿着行驶轨道在井道的第一行驶路径中移动。辅助装置可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在井道的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其中,辅助装置具有耦合元件,该耦合元件被构造用于克服辅助装置和轿厢之间的距离并且使辅助装置与轿厢耦合,使得在辅助装置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移动时轿厢也移动。辅助装置有利地是根据上述方法的第一辅助装置,该第一辅助装置在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第二行驶路径可以平行于第一行驶路径。
在电梯设备的实施例中,耦合元件被设计为通过使其具有从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中选出的特征来克服辅助装置和轿厢之间的距离:枢转装置,伸缩臂,旋转装置,折叠机构。这些选项中的任一个都能够实现被限制到第二行驶路径的紧凑的耦合元件,其仅在需要时(即,用于拖动轿厢)被带入第一行驶路径中,以便在那里与轿厢连接。
在实施例中,耦合元件允许轿厢相对于辅助装置的相对运动,使得轿厢和辅助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变。轿厢和辅助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变化小于该距离的5%、2%或0.5%。在轿厢和辅助装置之间的距离能够视为水平方向的距离。在轿厢和辅助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变是有利的,由此在拖动时轿厢和(第一)辅助装置不会相互张紧,从而轿厢和/或辅助装置可能歪斜并且不再能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示出了: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图1a、图1b和图1c示出了电梯设备在用于控制电梯设备的方法运行时电梯设备可能处于的三种不同状态;
图2:以前视图示出了根据两个实施例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在此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该电梯设备的不同状态,其中图2a和图2b上部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下部分别示出了第二实施例;
图3:图1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替代的第一辅助装置,其也可应用于图2的实施例,以便将轿厢移动到转换区域中;
图4:图1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另一个替代的第一辅助装置,其也可以应用于图2的实施例,以便将轿厢移动到转换区域中;
图5:图3和图4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图5a、图5b、图5c和图5d分别示出了第一辅助装置的实施例,它们的区别在于能够将第一辅助装置与轿厢连接以便拖动轿厢的耦合元件;
图6:图1中的电梯设备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功能相同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对象和/或结构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得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的对这些元件的描述能够彼此互换或彼此应用。
图1示出了电梯设备100的示意图。电梯设备100在井道120中包括第一行驶轨道102V,所述第一行驶轨道在此沿竖直方向定向。在第一行驶轨道102V上或在井道120中,尤其多个轿厢、即多于两个轿厢可以同时移动。在此为第二行驶轨道102H的导向件14沿不同于第一行驶轨道102V的方向布置,在此沿水平方向、即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行驶轨道102V地布置。在转换区域105中,轿厢10a能够从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即转换到第二行驶轨道102H上。这里,转换单元12设置用于转移轿厢10a。转换单元12具有能运动的第三行驶轨道103,这里是能旋转的轨道段。轿厢10a能够行驶到该能旋转的轨道段103上。例如通过合适的车架(轿厢借助该车架能移动地布置在行驶轨道上),能旋转的轨道段103可以被旋转,而轿厢10a不会同样被旋转。当能旋转的轨道段103从竖直方向转到水平方向时,它与第二行驶轨道102H对准。此时,轿厢10a可以沿水平方向从第三行驶轨道驶下,以便到达第二行驶轨道102H上。这是常规运行。
现在,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发生轿厢10a不再能够自主地移动,即处于困境。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停止电梯运行,有利的是,将处于困境的轿厢10a尽可能快地从其他轿厢的行驶路径中移除,例如在该行驶路径中将处于困境的轿厢拖曳到停放区域中。如图1所示,这可以由随后的第二轿厢10b或(未示出)借助于在前行驶的轿厢来实现。为了从行驶路径中移除第一轿厢10a,随后的第二轿厢10b能够借助于耦合装置16与第一轿厢10a耦合,即至少机械连接,并且借助于第二轿厢10b的驱动装置移动。这在图1a中示出。这样的耦合装置16可以设置在每个轿厢上,以便每个处于困境的轿厢都可以由随后的或在前行驶的轿厢拖走。
如果在第二行驶轨道102H的端部上设置有停放区域,那么轿厢10a就从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到第二行驶轨道102H上。为此,第一轿厢10a能够由第二轿厢10b移动(或推动或拉动)到转换区域中,在此移动到转换单元中,即移动到能旋转的轨道段103上(参见图1b)。在将轿厢从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第二行驶轨道上之前或期间,也就是说,在轨道段103旋转之前或期间,第二轿厢10b能够与第一轿厢10a解耦。在实施例中,轿厢在解耦前被固定在转换区域中、即转换单元中。这可以借助于第一轿厢10a的制动器来实现。然而,因为轿厢10a已经处于困境,所以这同样可能有缺陷。因此,在实施例中,可以在转换区域105中、尤其在转换单元12上、例如在能旋转的轨道段103上设置有固定元件。借助于该固定元件,即使第二轿厢10b不再支撑或保持第一轿厢10a,也能防止轿厢10a发生不期望的移动或坠落。轨道段103的旋转借助于箭头18示出。将如下区域视为停放区域,在该区域中,处于困境的轿厢10a可以停放,而该轿厢不会干扰电梯设备100的运行。如果有人员在处于困境的轿厢中停留,则可以在适当的位置中断对处于困境的轿厢的拖动,以便在到达停放区域之前使人员可以在建筑物的对于开放交通可接近的区域中下电梯。在人员下电梯之后,处于困境的轿厢然后被拖至停放区域。
如果能旋转的轨道段103到达其目标位置,那么其可以由第三轿厢10c从转换区域105沿着第二行驶轨道102H移动(参见图1c)。为此,第三轿厢10c能够借助于另外的耦合装置16′至少机械地与第一轿厢10a连接。另外的耦合装置16′可以如耦合装置16那样设计。然而,因为另外的耦合装置16′与耦合装置16相比承受更小的力,所以例如考虑到轿厢的总重需要保持得尽可能低,其也可以更简单地实施。有利地,所述另外的耦合装置设置在与设有进/出门的前轿厢壁相邻的侧面轿厢壁上。代替第三轿厢10c,也可使第二轿厢10b沿着第二行驶轨道移动第一轿厢10a。为此,第二轿厢10b能够通过由相互连接的行驶轨道组成的网络移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在图1c中布置了第三电梯轿厢,并且承担第三轿厢的任务。第二轿厢于是具有耦合装置16和另外的耦合装置16′。如果第一轿厢已被停放在停放区域中,则另外的耦合装置16′可以松开,并且第二或第三轿厢10b、10c可以继续其行驶路线。
在实施例中,可以这样选择停放区域和/或至停放区域的拖动路线,使得拖走轿厢的其他轿厢不需要或仅需要小的迂回行驶。这是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其他轿厢中行进的乘客在到达其目的地时仅有小的时间延迟。此外,不需要为了拖动另一轿厢而对轿厢进行撤离。
图2示出了一种替代的电梯设备100′,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该电梯设备。电梯设备100′包括(固定的)行驶轨道102a、102b,沿着所述行驶轨道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引导轿厢10a、10b、10c。在此,竖直的第一行驶轨道102a可以布置在第一井道120a中,而竖直的第二行驶轨道102b可以布置在第二井道120b中。电梯设备100′包括多个轿厢10a、10b、10c,其中在一个井道中尤其是可以同时移动多于两个轿厢。
例如,考虑在转换区域105中轿厢10a从第一井道120a到第二井道120b中或者到停放区域22中的转换过程。为此,(第一)轿厢10a借助于(第二)轿厢10b沿着竖直导轨102a竖直地驶入到转换区域105中。第二轿厢10b能够被视为第一辅助装置。在转换区域105中,转换框架12′能够容纳轿厢10a。现在,轿厢10a位于第一转换位置20a中。从该转换位置20a,轿厢10a一方面能够继续竖直移动到沿着竖直导轨102a的下一楼层。另一方面,轿厢10a还能够转移到第二转换位置20b中,在第二转换位置20b中,轿厢10a则被布置在第二井道120b中,并且在那里例如借助于(第三)轿厢10c移动。同样地,轿厢10也能够转移到停放位置22中。停放位置22可以在导向件14的延长部中邻接于第二井道120b。
为了转移轿厢10a,转换区域105具有转换框架12′,该转换框架同样位于第一转换位置20a中。可以将转换框架12′视作第二辅助装置。如果转换框架12′和轿厢10a都位于第一转换位置20a中,则转换框架12′可以容纳轿厢10a。
在此,竖直的行驶轨道102a的轨道区段102′可与其余的行驶轨道102a分开并且与转换框架12′(固定地)连接。通过驶入第一转换位置20a,轿厢10a此时到达轨道区段102′的引导区域中。如果现在水平地移动转换框架12′,则该轨道区段102′连同在轨道区段102′上引导的轿厢10a与转换框架12′共同移动。现在,转换框架12′沿着导向件14从第一转换位置20a移动到第二转换位置20b中。导向件14可以是水平轨道,在该水平轨道上引导转换框架12′。这种转换原理原则上在EP 3 318 526 A1中描述。
此外,轿厢10a还能够越过第二转换位置20b移动到停放区域22中。在那里,承载装置、例如起重机24可以容纳轿厢10a,以便使转换框架12′空出,以继续电梯设备100′的正常运行,即,能够自主移动的轿厢10从第一井道120a转移到第二井道120b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送带12"可以代替转换框架12′布置在转换区域105中,以便将轿厢10d从第一井道120a转移到第二井道120b中或者停放区域22中。借助于合适的停放装置,轿厢10d能够从导轨102a放置到传送带12"上。在那里,轿厢10d能够移动到第二转换位置20b中或此外移动到停放区域22中。在此,传送带12"可以视为导向件,从而导向件本身使轿厢沿着导向件移动。
图2a示出了在轿厢10a转移之前的电梯设备100′的状态,图2b示出了在将轿厢10b转移到第二井道120b或停放区域22期间的电梯设备100′的状态。在图2a或图2b的上部分中分别示出了具有转换框架12′的第一实施例,而在图2a或图2b的下部分中分别示出了具有作为转换单元的传送带的第二实施例。
图3和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具有不同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100。辅助装置尤其能够具有服务轿厢30。服务轿厢30使用与轿厢10不同的驱动单元,例如甚至是另一种驱动类型。在图3中,服务轿厢30借助于牵引机构32、例如绳索或皮带移动。在图4中,服务轿厢30沿分布式驱动单元34移动,例如线性驱动装置或齿轮驱动装置。有利地,驱动单元34的部件可以安装在井道壁上,其中设置有用于进出轿厢的门。在那里,驱动单元34不与水平延伸的导轨102H碰撞,轿箱10在导轨102H上移动。
服务轿厢30能够被实施为使得例如服务技术人员能够在轿厢中移动。然而,服务轿厢30还可以被设计为完全自主的轿厢,其不设置并且不能进行乘客运输。这样,服务轿厢30也可以明显更小并且因此也更轻。因此,对于服务轿厢的驱动也需要更少的能量。借助于耦合装置16′(例如梁),服务轿厢30能够与轿厢10连接。服务轿厢30可以自主移动或远程控制。这同样适用于耦合装置的操作。如果轿厢大到足以容纳人员,则该人员也可以手动控制轿厢。
图5示出了耦合装置16"的不同设计方案,其中,箭头示出了耦合装置的可能的运动方向。在图5a中,耦合装置16"能移动到轿厢10下方,即到轿厢10的行驶路径中。图5b示出了耦合装置16",其可以被枢转或旋转到轿厢10的行驶路径中。图5c示出了耦合装置16",其能够翻转到轿厢10的行驶路径中。上述实施例是有利的,因为服务轿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位于两个行驶路径之间并且能够在两个行驶路径上拖走处于困境的轿厢。为此,耦合装置可以设计为能在两个方向上移动、能枢转180°或能翻转180°。图5d示出了具有不同的能相对移动的元件的耦合装置16",这些元件可借助伸缩原理伸长且因此可被推入到轿厢10的行驶路径中。耦合装置可以如图所示从下方接收轿厢10。然而,耦合装置也可以从例如上方接收轿厢10。
特别地,借助于耦合元件实现的在轿厢10与服务轿厢30之间的连接能够与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无关地允许(小的)相对运动,使得轿厢10与服务轿厢30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这使得可以避免两个轿厢彼此之间的歪斜或相互张紧,尤其是当这些轿厢在相邻的导轨上移动时。
在图3、图4和图5中示出的辅助装置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图2的电梯设备100′中。这些辅助装置可用作第一辅助装置,以将轿厢10移动到转换区域105中。
图6示出了电梯设备100的一个实施例。电梯设备100包括多个行驶轨道102,沿这些行驶轨道可以例如借助背包支承装置引导多个轿厢10。竖直的行驶轨道102V竖直地定向在第一方向上,并且使得被引导的轿厢10能够在不同的楼层之间移动。在该竖直方向上,多个竖直的行驶轨道102V布置在相邻的井道120中。这些行驶轨道也可以称为导轨。
在两个竖直的行驶轨道102V之间布置有水平的行驶轨道102H,轿厢10能够借助背包支承装置沿着该水平的行驶轨道引导。该水平的行驶轨道102H在第二方向上水平地定向,并且能够使轿厢10能在一个楼层内移动。此外,水平行驶轨道102H将两个竖直的行驶轨道102V相互连接。因此,第二行驶轨道102H也用于在两个竖直的行驶轨道之间转移轿厢10,例如以便执行现代的链斗式升降机(Paternoster)运行。在电梯设备中可以设置多个未示出的这种水平的行驶轨道102H,这些行驶轨道将两个竖直的行驶轨道相互连接。通过具有可运动的、特别是可旋转的行驶轨道103的转换单元,轿厢110可以在竖直的行驶轨道102V和水平的行驶轨道102H之间转换。所有的行驶轨道102、103至少间接地安装在井道壁120中。这种电梯设备原则上在WO 2015/144781 A1以及DE10 2016 211 997A1和DE10 2015218 025 A1中描述。
尽管有些方面结合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不言而喻,这些方面也表示对相应的方法的描述,从而装置的局部或结构元件也可以理解为相应的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与此类似地,结合方法步骤或者作为方法步骤描述的方面也表示对相应装置的相应的局部或细节或特征的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布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对于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注意,本发明仅受限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不受限于根据说明书和对实施例的解释在此展示的特定细节。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轿厢
12 转换单元
14 导向件
16 耦合装置
18 用于展示第三行驶轨道的旋转的箭头
20 转换位置
22 停放区域
24 起重机
30 服务轿厢
32 牵引机构
34 驱动单元
100 电梯设备
102 行驶轨道
103 能旋转的轨道段(第三行驶轨道)
105 转换区域
120 井道
F 行驶方向

Claims (20)

1.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00、100′)、尤其借助线性电机运行的电梯设备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设备在井道(20)中具有
至少一个第一行驶轨道(102V),所述第一行驶轨道沿尤其竖直的第一方向(z)定向;
至少一个导向件(102H),所述导向件沿尤其水平的第二方向(y)定向;
至少一个轿厢(10)、尤其多个轿厢(10),其中,所述轿厢(10)能够沿着第一行驶轨道和导向件(102H)移动;
至少一个转换区域,用于将所述轿厢(10)从所述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到所述导向件(102H)上;和
第一辅助装置(10b、30),所述第一辅助装置构造用于与所述轿厢的驱动装置无关地移动所述轿厢;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借助所述第一辅助装置(10b、30)使轿厢(10)沿着第一行驶轨道(102V)移动到转换区域(105)中;
将轿厢(110)在转换区域(105)内从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到导向件(102H)上;
使轿厢(10)沿着导向件(102H)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设备在所述转换区域中具有能旋转的转换单元(12);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借助能旋转的转换单元将轿厢(110)从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到导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轿厢(10)沿着导向件(14)的移动借助于第一辅助装置或者借助于第二辅助装置或者借助于导向件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轿厢移动到转换区域中之后,将轿厢固定在转换区域(105)中、尤其固定在设置在转换区域中的转换单元(12)中;
在所述轿厢(110)从所述第一行驶轨道(102V)转移到所述导向件(102H)上之后,解除所述轿厢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轿厢固定在转换区域中之后将第一辅助装置从轿厢(10)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固定借助于固定元件实现,所述固定元件接合到所述固定元件的相应的配对件中,其中,所述配对件布置在所述轿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固定借助于固定元件实现,所述固定元件设置在所述转换区域中、尤其是设置在所述转换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转换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能移动的、尤其能旋转的第三行驶轨道(103);
其中,尤其所述第三行驶轨道(103)能够在第一位置、尤其沿所述第一方向(z)的定向与第二位置、尤其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定向之间转移。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装置具有另外的轿厢;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借助所述另外的轿厢移动轿厢之前,将所述另外的轿厢与所述轿厢耦合;
在轿厢从所述第一行驶轨道转移到所述导向件(14)上之前,解除所述耦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设备在井道(120)内具有竖直的第一行驶路径,轿厢能够在该第一形式路径中移动,并且具有与第一行驶路径不同的竖直的第二行驶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能够在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
其中,所述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使第一辅助装置在第二行驶路径中向轿厢移动
将所述第一辅助装置连接到所述轿厢;
使第一辅助装置在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以便将轿厢在第一行驶路径中沿着第一行驶轨道移动到转换区域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转换区域中解除第一辅助装置与轿厢的连接;和
借助于第二辅助装置或借助于导向件使轿厢沿导向件移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包括在所述轿厢沿所述第一行驶轨道移动之前,借助于所述第一辅助装置松开所述轿厢的制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二辅助装置包括另外的第二轿厢;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轿厢借助于所述另外的第二轿厢沿着所述导向件移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轿厢移动到停放区域中;
其中,用于停放所述轿厢的停放区域从多个停放区域中选择出,使得作为第一辅助装置的另外的轿厢和/或作为第二辅助装置的另外的第二轿厢相对于另外的轿厢或另外的第二轿厢的原始行驶路径的绕路最小化,尤其在考虑到直至所述轿厢到达所述停放区域之前的时长的情况下。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梯设备具有多个轿厢;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另外的轿厢至少从多个轿厢的分组控制的流程中排除,其中,所述流程包括将人员容纳入轿厢内。
16.具有以下特征的电梯设备:
至少一个行驶轨道(2),所述行驶轨道安装在井道(20)中,
至少一个轿厢(10)、尤其多个轿厢(10),其中,车架(6)能够借助第一驱动单元、尤其线性驱动装置在井道(20)的第一行驶路径中沿着行驶轨道(2)移动;
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能够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在井道(20)的第二行驶路径中移动,其中,所述辅助装置具有耦合元件,所述耦合元件构造用于,克服辅助装置和轿厢之间的距离并且使辅助装置与轿厢耦合,使得在辅助装置借助第二驱动单元移动时,轿厢也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耦合元件设计为通过使其具有从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选出的特征来克服所述辅助装置和所述轿厢之间的距离:枢转装置,伸缩臂,折叠机构,滑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耦合元件允许所述轿厢相对于所述辅助装置的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轿厢和所述辅助装置之间的距离可变。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电梯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行驶路径与所述第一行驶路径平行。
CN201980073678.3A 2018-11-09 2019-10-28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Pending CN1129553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9168.9 2018-11-09
DE102018219168.9A DE102018219168A1 (de) 2018-11-09 2018-11-09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Hilfseinrichtung
PCT/EP2019/079335 WO2020094437A1 (de) 2018-11-09 2019-10-28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hilf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397A true CN112955397A (zh) 2021-06-11

Family

ID=6842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678.3A Pending CN112955397A (zh) 2018-11-09 2019-10-28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77310A1 (zh)
CN (1) CN112955397A (zh)
DE (1) DE102018219168A1 (zh)
WO (1) WO20200944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5803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深圳市宇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垂直升降机构的天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5998A1 (de) 2020-06-17 2021-12-23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Aufzugsanlage
DE102021122757A1 (de) 2021-09-02 2023-03-02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Aufzugsystem mit Wartungsgarage und Abbergevorrichtung zum Abbergen einer Aufzugskabine aus einem Aufzugschacht in die Wartungsgarage sowie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JP7257004B1 (ja) 2022-01-25 2023-04-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運行システム
DE102022110255A1 (de) 2022-04-27 2023-11-02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Rettung von Passagieren aus einer defekten Aufzugskabine oder Aufzuganlage
DE102022110202A1 (de) 2022-04-27 2023-11-02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Aufzug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Aufzugsystems
DE102023101780A1 (de) 2023-01-25 2024-01-04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Selbstevakuation von Passagieren aus einer defekten Aufzugskabine oder Aufzugsanlag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1642A (ja) * 1992-01-29 1993-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ロープレスリニアモータエレベーター
JP2004250186A (ja) * 2003-02-20 200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故障時運転方法
CN102137806A (zh) * 2008-09-01 2011-07-27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US20120037462A1 (en) * 2009-02-20 2012-02-16 Andreas Urb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a multi-deck vehicle
WO2015144781A1 (de) * 2014-03-28 2015-10-0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system
US20160244299A1 (en) * 2013-09-30 2016-08-2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WO2017167707A1 (de) * 2016-03-30 2017-10-0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zuganlage sowie zur aus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usgebildete aufzuganlage
CN107381287A (zh) * 2017-07-03 2017-11-24 周金林 一种可串联和水平移动的轿厢电梯
CN107922158A (zh) * 2015-08-03 2018-04-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中间转运站
WO2018177828A1 (de) * 2017-03-29 2018-10-04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mit mehreren eine kennung aufweisenden aufzugkabin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aufzug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8025B4 (de) 2015-09-18 2019-12-12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DE102016211997A1 (de) 2016-07-01 2018-01-04 Thyssenkrupp Ag Aufzugsanlage
CN108059062B (zh) 2016-11-07 2020-05-26 奥的斯电梯公司 模块化调转站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1642A (ja) * 1992-01-29 1993-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ロープレスリニアモータエレベーター
JP2004250186A (ja) * 2003-02-20 200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故障時運転方法
CN102137806A (zh) * 2008-09-01 2011-07-27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US20120037462A1 (en) * 2009-02-20 2012-02-16 Andreas Urb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a multi-deck vehicle
US20160244299A1 (en) * 2013-09-30 2016-08-2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WO2015144781A1 (de) * 2014-03-28 2015-10-0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system
CN107922158A (zh) * 2015-08-03 2018-04-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中间转运站
WO2017167707A1 (de) * 2016-03-30 2017-10-0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zuganlage sowie zur aus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usgebildete aufzuganlage
WO2018177828A1 (de) * 2017-03-29 2018-10-04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mit mehreren eine kennung aufweisenden aufzugkabin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aufzuganlage
CN107381287A (zh) * 2017-07-03 2017-11-24 周金林 一种可串联和水平移动的轿厢电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5803A (zh) * 2022-06-07 2022-08-30 深圳市宇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有垂直升降机构的天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9168A1 (de) 2020-05-14
WO2020094437A1 (de) 2020-05-14
EP3877310A1 (de)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5397A (zh)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US9016438B2 (en) Carrying device for relocating a car of an elevator
CN110914183B (zh) 电梯系统
KR102079885B1 (ko) 수직 및 수평 이동식 엘리베이터 캐빈
KR102094579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07000991B (zh) 使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在至少一个井道中独立移动的装置和方法
CN107922158B (zh) 中间转运站
CN108137281B (zh) 用于无缆电梯井道的运输系统和方法
CN105384039B (zh)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CN108883894B (zh)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和设计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梯系统
JP2009532268A (ja) 自動ケーブルカー設備
JP2009067599A (ja) 輸送機を移動させるための二つの手段を持つ、輸送機内に乗り込んだ乗客を移送するための設備
CN101918299A (zh) 具有双轿厢和单对重的电梯的操作方法
US20180086604A1 (en) Elevator car wall for access to hoistway
US20090081010A1 (en) Inclined Conveyance for Multi-storied Automotive Parking
RU2718858C1 (ru) Вертикальный магнитолевитационный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путь
KR20210011893A (ko) 2개의 케이블 루프 간의 릴레이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웨이 설비
JP4637603B2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
CN113272239A (zh) 电梯系统
CN114194982B (zh) 多轿厢电梯
JP2012254845A (ja) エレベータ
EP3974368A1 (en) Elevato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EP2431319B1 (en) Accessible transport system for moving passengers and/or goods
WO2010020831A1 (en) Inclined conveyance for multi-storied parking
JPH11263558A (ja) かごが垂直移動しながら昇降路を変更す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