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7806A -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806A
CN102137806A CN200980133786.1A CN200980133786A CN102137806A CN 102137806 A CN102137806 A CN 102137806A CN 200980133786 A CN200980133786 A CN 200980133786A CN 102137806 A CN102137806 A CN 102137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t
car
shift assembly
move
receiv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7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芬.阿尔滕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ublication of CN10213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6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a single car or c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电梯轿厢(1c)的支承装置(1b),该支承装置(1b)能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B)、也就是所述轿厢(1c)在运行中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V)上移动,其中,所述轿厢(1c)可沿所述电梯竖井的所述纵向(B)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支承装置(1b)中的接收位置并且在所述接收位置与所述支承装置(1b)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支承装置(1b)一同沿至少一个方向(V)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移动轿厢的、可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的支承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轿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具有可在电梯竖井中移动的轿厢。若要提高电梯的容量并由此提高电梯的生产率,那么一般必须将多个电梯竖井并排地组合成一个电梯系统。除了这种为提高容量的模块化扩展外,还有在单个竖井中运行多个轿厢的方式,并因此进一步提高电梯系统的生产率。在此,为了防止共同使用的电梯竖井内的各个轿厢相互妨碍,轿厢例如可以如在自动电梯中一样,在各电梯竖井中的统一方向上移动。然而,为此要为向上和向下移动的轿厢分别设置一个单独的竖井。此外,需要一个装置,以使轿厢从一个电梯竖井运送到另一个电梯竖井或竖井中。
其它的电梯系统使用多个竖井,多个轿厢可以在这些竖井中彼此独立地在分别相同的竖井中上下移动。根据需要,在竖井的下端或上端将轿厢从一个竖井移动到相邻的竖井中,以便根据需要和各竖井的负荷程度为乘客提供相应的轿厢。
如果例如第一轿厢在第一竖井中在一定的延伸区段内向上行驶,而同时第二轿厢需要在该延伸区段上向下行驶,那么第二轿厢不能在第一竖井内与向上行驶的第一轿厢相对地使用。因此,通过一个用于在电梯竖井之间移动轿厢的装置将第二轿厢从第一竖井输送到第二竖井中,在该第二竖井中没有轿厢或至少只有这样的轿厢,所述轿厢没有碰撞危险地位于各自延伸区段中。
通过使各轿厢这样地调换或移动到相邻的电梯竖井中使得整个电梯系统非常灵活,并且可以针对相应的需求灵活并且有效地反应,并从而提高该电梯系统的效率。
专利文献US 5799755记载了用于将轿厢移动到另一个电梯竖井中的装置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据此,轿厢可以在两个电梯竖井之间移动,以便为高楼或较高的提升高度提供电梯系统。在此,轿厢在第一竖井内的电梯框架中的滚轮上移动。在第一竖井的端部上,轿厢从该框架中滚出,并且移动到可滚动的底座上。随后,轿厢被从这个可滚动的底座滚动到另一个电梯框架上,该电梯框架将所述轿厢在第二电梯竖井中又输送到所述高度。然而,通过所述电梯系统不能在同一个电梯竖井内运行多个轿厢。
发明内容
与此相对,按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可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也就是轿厢在运行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在此,轿厢可沿电梯竖井的纵向从运行位置运动到支承装置中的接收位置中。此外,轿厢在接收位置中与所述支承装置相连接并且可与支承装置一同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例如这样设计支承装置,使得该支承装置充分利用在轿厢和电梯竖井的竖井壁之间的自由空间。按照这种方式,除了用于使用支承装置的小壁龛外,电梯不需要比通常使用的电梯系统更大的横截面。
上述的运行应理解为电梯有规律的运行,在这种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轿厢可以在电梯竖井中上下运动,并且轿厢的运动方向与电梯竖井的延伸方向或纵向一致。运行位置描述的是轿厢在电梯竖井以内的位置,该位置是一个初始位置,将轿厢被从该初始位置通过支承装置转移到一接收部中。如果将轿厢与支承装置连接并且准备与该支承装置一同移动或运动,那么轿厢位于所谓的接收位置中,并且可以与支承装置一起被移动。在此,将轿厢从原来的电梯竖井中移出并且将轿厢容纳到支承装置中。随后,轿厢可以与支承装置一同移动并且再次移回到一个(另一个,例如相邻的)电梯竖井中。
可以这样设计支承装置,使得轿厢能够借助支承装置的主驱动器从运行位置运动到接收位置和/或从接收位置运动到运行位置。
通过支承装置的主驱动器,该支承装置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例如可以这样构造支承装置的主驱动器,使得该主驱动器能够使轿厢容纳到支承装置中,并且实现一起移动以及随后将轿厢从支承装置中移出。例如可以将带驱动器、主轴驱动器、齿条驱动器、摩擦轮驱动器或直线驱动器用作主驱动器。也可以这样设计主驱动器,使得多个支承装置在同一电梯竖井中或同一轨迹中被驱动并且彼此独立地移动。按照例举的实施形式,主驱动器布置在支承装置的重心轴线上。该实施形式尤其可以设计用于使支承装置直线运动。同样也可以平行地布设两个或多个主驱动器。在此,所产生的驱动力再次在其重心上作用在支承装置上。
如果将带有绳索的绳索系统作为主驱动系统,如果主驱动器应被用来支承轿厢,那么需要恰当地使绳索转向以及恰当的措施,以便除了支承装置的运动以外还提供轿厢朝支承装置方向的运动。
支承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辅助驱动器,其中,轿厢可借助辅助驱动器从运行位置运动到接收位置中和/或从接收位置运动到运行位置。
这种辅助驱动器使轿厢运动到接收位置或者从接收位置运动出,而不使用主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轿厢可以与主驱动器无关地移动,因此不需要匹配主驱动器来移动轿厢。然而,当然也可以将辅助驱动器与相应设计的主驱动器组合,使得两个驱动器为承接轿厢共同作用。例如可以将固定在支承装置上的滚筒驱动器或绳索传动装置、剪式驱动器或剪式升降栅板、直线驱动器或其它合适的辅助驱动器设计为辅助驱动器。
此外,支承装置可以包括导轨元件,该导轨元件至少在轿厢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接收位置和/或从接收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的过程中至少局部导引轿厢。
导轨元件可以设计用于将轿厢导入支承装置中并且防止轿厢在移入或移出接收位置的运动中以及在与支承装置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不希望的运动或摆动。
此外,导轨元件可以在支承装置的装载位置齐平地与电梯的导轨连接,使得支承装置的导轨元件和电梯的导轨构成一个在支承装置中延伸的、用于轿厢的导向装置,由此,轿厢在支承装置的装载位置中可在运行位置和接收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这种设计结构中,轿厢决不会脱离导向装置或导轨元件,因为轿厢是支承装置的一部分并因此与整个支承装置一起更换电梯竖井或轨迹。
支承装置的装载位置应理解为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的那些位置,在所述位置中轿厢可运动到支承装置中。在此,导轨元件与电梯或电梯竖井的导轨齐平地成一条直线,并且形成一个连续的过渡部。因此,形成导轨在支承装置中的延长部,使得轿厢可以无阻碍地沿电梯竖井的纵向继续移动到支承装置中,并因此从电梯竖井中移出。与之类似,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实现移入电梯竖井。
导轨元件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轿厢能够移动经过支承装置。这意味着,导轨元件在支承装置的一侧与电梯的导轨齐平地成一条直线,并且在相对的一侧构造在设置在该此处的导轨的延长部上。以这种方式,轿厢不仅可以沿着导轨驶入支承装置中,而且也可以在相对的一侧沿着导轨再次离开支承装置。
此外,支承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装置,以便使轿厢在接收位置与支承装置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在支承装置中固定轿厢。根据设计结构,固定装置尤其可以设计用于在支承装置中固定轿厢和/或使轿厢可拆卸地与负责移动轿厢的主驱动器或辅助驱动器连接。固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轿厢和主驱动器和/或辅助驱动器之间的连接,使得轿厢可以借助辅助驱动装置移入支承装置或者从支承装置移出。固定装置例如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固定装置在没有电的状态中是有效的并因此即便在紧急情况或断电的情况下也能防止轿厢从支承装置脱离。为此,固定装置可以与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安全装置相应地设计以及包括锁止销、卡爪或制动器。
此外,可移动的支承装置可借助定位装置锁定在装载位置中。由此确保支承装置精确地位于预先给定的装载位置中,并且在轿厢移出时的接收或轿厢移入时的释放过程中保持同样精确地定位。因此,可以将轿厢精确地安置在电梯竖井的导轨中或必要时使支承装置的导轨元件与电梯竖井的导轨齐平地成一条直线。
定位装置例如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定位装置在没有电的状态下是有效的并且在紧急情况或断电时按这种方式防止支承装置离开装载位置。为此,可以使用锁止销、卡爪或制动器,并且该定位装置可以设计为安装装置。
如上所述,这样构造这种例如可以用作固定装置和/或定位装置的安全装置,使得该安全装置在没有电的状态下是有效的。为此,安全装置包括一个吸持磁铁、弹簧和螺栓,该螺栓可嵌合到安全装置的配合件的衬套中。在没有电的状态中,吸持磁铁释放附着在吸持磁铁上的螺栓并且复位弹簧将螺栓推入到相应配合件的衬套中,使得螺栓嵌接在衬套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两个部件之间建立一个可拆卸的、在没有电的状态下有效的连接。
为了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用于移动轿厢的支承装置,支承装置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支承装置可借助导向装置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这种导向装置例如包括位置固定的、沿预定的行驶方向布置的导轨。当然,每个其它适合的轨道同样能作为导向装置,支承装置在该轨道上例如借助滚动导向装置、滑动导向装置、磁导向装置或空气导向装置移动。各导向装置可以附加地具有防止异物侵入的盖板和刮擦器。同样也可以设置附加的、防止离开预定的轨道的应急导向装置。
尤其考虑到导向装置的设计结构和支承装置在导向装置上的移动,也可以采用轻量化的方式构造支承装置。因此,产生了作用在导向装置上的、较小的重力以及支承结构较小的惯性力矩,由此可以更容易地移动该支承结构。
此外,支承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缓冲轿厢的缓冲器。该至少一个缓冲器设置用于限定轿厢在支承装置中行驶路径并且为轿厢的移动提供一个止挡。
此外,建议一种带有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用于移动轿厢的移位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装置可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也就是轿厢在运行中可沿着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轿厢本身可沿电梯竖井的纵向从运行位置移入到支承装置中的接收位置,其中,轿厢在接收位置中与支承装置连接并且可与支承装置一同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此外,移位装置包括一个导向装置,其中,支承装置可借助于导向装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
导向装置可以按前面所述地设计为导轨,并且电梯特别的结构设计和带有和不带支承器件的、用于电梯的移位装置可以相应地适配。按驱动器的种类,支承器件被用作辅助器件,以便将动能从驱动器传递到轿厢上。大多使用钢绳、链条、皮带或安全带作为支承器件。支承器件要么可以如在自动电梯中那样与移位装置一同运行,要么可以像在缆车中那样在移位装置之前与轿厢去耦连或分离。
此外,移位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例如可以设计用于在紧急状态下或在故障时沿导向装置移动支承装置。为此,复位装置例如可手动地或通过自有的驱动器操纵,因此,即便在支承装置的驱动器失效的情况下,也能够例如为了营救乘客使支承装置移动。复位装置在此根据所使用的主驱动器的类型不同地设计。如果主驱动器例如位置固定地位于电梯竖井中,那么在主驱动器上设置可手动运行的手柄就足够。反之,如果主驱动器位于支承装置上,那么例如可以借助软缆索去激活主驱动器,并且通过冗余的、位置固定的驱动器移动支承装置。为了使该驱动器不必永久地与支承装置一同移动或与该支承装置连接,该驱动器可以位于驻停位置,并且仅在需要的情况下向支承装置移动并且与支承装置对接,以拖走该支承装置。为此,必要时也必须去激活支承装置的制动器以及防坠位置。
移位装置可以包括一个这样设计的主驱动器,使得轿厢可借助支承装置的主驱动器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接收位置和/或从接收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
此外,移位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防坠位置。该防坠位置例如用于防止支承装置可能的坠落。此外,防坠位置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防坠位置能够制动并且停止或固定支承装置沿导向装置的行驶运动。防坠位置也可以这样设计,使得防坠位置在没有电的状态下与前述安全装置相应地起作用。
此外,移位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移位装置和/或支承装置的控制装置。
此外,移位装置可以配设有用于缓冲支承装置的缓冲器。为此,缓冲器例如设置在导向装置的端部区域内或设置在支承装置本身上,以便限定支承装置的行驶路径并且为此提供止挡。
移位装置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梯导轨确定的位置上,例如设置在导轨端部上的可调缓冲器,因此,该缓冲器在需要的情况下或紧急情况下可以被激活并且防止在导轨上导引的轿厢经过该相应的位置。如果轿厢应当不受控制地从支承结构中脱开,可调节的缓冲器可选择地设置在移位装置或支承装置的下方,并且按这种方式防止轿厢向下运动。为此,可调节的缓冲器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缓冲器例如在没有电的状态下与所述安全装置相应地起作用。
移位装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各电梯竖井的端部上。
移位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电梯竖井的任意位置上。然而,电梯竖井的这些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能被轿厢经过。这例如可以通过支承装置的相应结构设计实现,该相应的结构设计保证轿厢能如前述地移动经过支承装置。同样也可以移动支承装置并且将支承装置从电梯竖井中移出,以阻止障碍经过的轿厢。当然,为此导轨必须以恰当的方式设计。
借助所述的移位装置例如可以将各轿厢在电梯竖井的相应位置上从第一电梯竖井中移出并且移入另一个竖井中。这可以实现与整个电梯系统的已有要求的高度匹配性并且实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因此,轿厢不必强制运动到各电梯竖井的端部,以便在此借助支承装置移动,而是在位于端部之间的位置上就已经可以被移出或引入。当然,在电梯竖井中可以设置多个移位装置,例如将移位装置设置在电梯竖井的端部以及设置在电梯竖井的端部之间的任意位置上。由此可以实现效率和灵活性的进一步显著的提高。
为此,用于移位装置的支承装置如前所述地设计。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轿厢的、带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轿厢被移动到支承装置中,其中,支承装置位于第一装载位置并且轿厢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接收位置。此外,轿厢在接收位置中借助连接装置与支承装置连接。此外,该方法包括使支承装置与轿厢一同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也就是轿厢可在运行中沿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的步骤。
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使支承装置与轿厢一同移动到第二装载位置中,脱开连接并且将轿厢从接收位置移动到第二运行位置。
在此,借助移位装置的主驱动器和/或借助辅助驱动器可以实施轿厢到接收位置和/或到第一或第二运行位置的移动。
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借助定位装置将支承装置锁定在至少第一或第二装载位置和脱开所述定位装置,以移动支承装置。
该方法的所述流程基本上涉及将轿厢移动到支承装置或将轿厢从电梯竖井中移出。在此,按相反的顺序实现轿厢到电梯竖井的移入或引入。
该方法详细的流程以下再次通过备选和补充的、用于将轿厢移入电梯竖井的过程的步骤描述并且当然而可以按相反的顺序同样用于移出轿厢。
轿厢首先位于支承装置中的接收位置并且通过定位装置固定。支承装置被移动到在电梯竖井上方的装载位置(该位置相应地也用于卸载)。用于锁定支承装置的定位装置检测是否到达装载位置,并且锁定支承装置。因此,防止了支承装置未经许可离开装载位置。随后,定位装置被松开,必要时打开电梯竖井的导轨区域内的可调缓冲器,并且使轿厢从支承装置中的接收位置移动到运行位置。现在,轿厢与电梯的导轨连接或被引入到电梯竖井中并且可以开始其沿导轨的运行。在轿厢引入并从支承装置中分离之后,可以松开支承装置的定位装置并且激活可调节的缓冲器,用于限定电梯竖井的导轨的边界。现在,支承装置再次等待使用并且可以沿着导向装置移动。
此外,该方法的流程可以这样设计,使得在该方法中可以在移位装置(1a)内彼此独立地移动多个支承装置(1b)。
由说明书和附图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设计方案。当然,前述和后面进一步阐述的特征不仅可以应用在分别给出的组合中,而且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应用,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中示意示出的各种实施形式并且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轿厢在相邻电梯竖井之间可能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2是移位装置示意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互关联并且相互包括地描述各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轿厢在相邻的电梯竖井之间可能的移动路径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在此,图1示出三个成一排布置的电梯竖井A、B、C。此外,示出了轿厢的重心SP以及所属的重心轴线S,该重心轴线同时是驱动器的轨迹。例如可以借助于移位装置将轿厢从电梯竖井A移出,并且移入电梯竖井B或C中。当然同样可以实现三个所示电梯竖井A、B、C之间其它各种调换可能。三个电梯竖井A、B、C的数目只是例举,因此可以任意改变。
图1b示出了轿厢在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梯竖井A和B之间借助旋转运动的调换。在此,从第一电梯竖井A和第二电梯竖井B中移出分别一个轿厢,并且以不同的路径分别移动至分别另一个电梯竖井A或B中。这例如可以通过恰当地设计用于支承装置的导向装置来实现。按该示意示出的实施形式,导向装置具有一个用于支承装置的圆形导向件或一个可转动的盘形件,在该可转动的盘形件上设有多个支承装置,并且该盘形件可以使支承装置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中。当然,在此也不限制电梯竖井的数目,而是可以呈圆形地布置任意数目的电梯竖井并且轿厢在环形的导向件或借助可转动的盘形件在这些电梯竖井之间调换。
按照图1c可以提供两列平行布置的电梯竖井A、B、C、D。当然,每列可以与图1a相同地设计,并且包括任意数目的电梯竖井,其中,轿厢按图1a所示地在所示的电梯竖井A、B或C、D列的内部进行移动。此外,附加地通过这两列之间的调换可能性联接所示的两列,因此,轿厢也可以在第一列A、B和第二列C、D(参照图1b中的移位装置)之间调换。
图2示出了用于不带支承器件的电梯的移位装置1a的示意性侧视图,该移位装置带有导向装置6和支承装置1b。在此,支承装置1b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沿导向装置6(双箭头V的方向)移动。此外,示出了由竖井壁18限定的电梯竖井和用于使轿厢1c能够沿导轨17在双箭头B的方向上垂直移动的导轨17。为了借助移位装置1a移动轿厢1c,支承装置1b被移动到装载位置(如图2所示)。在此,支承装置1b设置在电梯竖井之上,以便支承装置1b的导轨元件与电梯竖井的导轨17齐平地成一条直线,并且为轿厢1c提供连续的导引。在装载位置中,支承装置1b借助定位装置4锁定在相应的位置上。轿厢1c从运行位置(在所述运行位置上,轿厢1c位于电梯竖井的导轨17区域内)沿导轨17和支承装置1b的、与导轨相连接的导轨元件移动到支承装置1b中。为此,直至轿厢1c位于所谓的接收位置,使用一个借助定位装置3锁在轿厢1c上并且将轿厢1c拉到支承装置1b中的辅助驱动器2。在此,通过控制装置16实现辅助驱动器2的控制。此外,该控制装置16还控制整个移位装置1a或支承装置1b。
为了避免轿厢1c撞在支承装置1b上,在支承装置1b上设置有作为轿厢1c的止挡的缓冲器11,该缓冲器11防止轿厢1c沿垂直的移动方向B继续运动。若轿厢1c位于支承装置中的接收位置,则可以松开定位装置4。现在,支承装置1b可沿导向装置6移动。
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导向装置6包括借助竖井装备14固定在环绕壁上并且通过滑轮或轮子沿导轨导引支承装置1b的导轨。由此,支承装置1b可在双箭头V的方向上水平地移动。为了限定支承装置1b的水平移动,在导向装置6的端部在在竖井壁18上设置缓冲器10。此外,移位装置1a包括可调节的缓冲器12,如果支承装置1b不在电梯竖井上方的装载位置并且已经用于承载轿厢1c,该可调的缓冲器在电梯正常运行中防止防止轿厢1c脱离电梯竖井的导轨17。
除了用于控制支承结构1b的控制装置16外,移位装置1a包括复位装置13,以便支承装置1b即便在紧急情况下或在技术损坏或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移动并且可能释放封闭的乘客。此外,设置一个用于驱动支承装置1b的主驱动器7。此外,主驱动器7包括一制动器8和一用于监测支承装置1b的位置和速度的装置15。制动器8例如可以制动并且固定主驱动器,并且这样设计,使得该制动器8尤其在没有电的状态下起作用或有效。
根据示意图,移位装置设计成,使得除了壁龛外不需要比各电梯本身更大的竖井横截面来使用该移位装置。

Claims (27)

1.一种用于移动电梯的轿厢(1c)的支承装置(1b),该支承装置(1b)能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B)、也就是所述轿厢(1c)在运行中沿着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V)移动,其中,所述轿厢(1c)可沿所述电梯竖井的所述纵向(B)上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支承装置(1b)中的接收位置,并且在所述接收位置与所述支承装置(1b)连接并且能与所述支承装置(1b)一同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V)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支承装置(1b),使得所述轿厢(1c)能够借助所述支承装置(1b)的主驱动器(7)从所述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接收位置和/或从所述接收位置移动到所述运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装置包括一辅助驱动器(2),其中,所述轿厢(1c)能借助该辅助驱动器(2)从所述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接收位置和/或从所述接收位置中移动到所述运行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b)包括导轨元件,所述导轨元件至少在从所述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接收位置和/或从所述接收位置移动到所述运行位置的过程中至少局部区段地导引所述轿厢(1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元件在所述支承装置(1b)的装载位置中齐平地与所述电梯的所述导轨(17)连接,使得所述导轨元件和所述电梯的所述导轨(17)形成延伸到所述支承装置(1b)中的、用于所述轿厢(1c)的导向装置,由此,所述轿厢(1c)在所述支承装置(1b)的所述装载位置能在所述运行位置和所述接收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导轨元件,使得所述轿厢(1c)能移动经过所述支承装置(1b)。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位装置(3),用于将所述轿厢(1c)在所述接收位置与所述支承装置(1b)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支承装置(1b)能借助定位装置(4)锁定在所述装载位置中。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b)能借助导向装置(6)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V)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b)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缓冲所述轿厢(1c)的缓冲器(11)。
11.一种用于移动轿厢(1c)的移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装置(1b)和一导向装置(6),其中,所述支承装置(1b)能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B),也就是轿厢(1c)在运行中可沿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V)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轿厢(1c)能沿所述电梯竖井的纵向(B)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支承装置(1b)中的接收位置,其中,所述轿厢(1c)在所述接收位置与所述支承装置(1b)连接并且能与所述支承装置(1b)一同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V)移动,并且其中,所述支承装置(1b)能借助所述导向装置(6)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V)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包括复位装置(13)。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用于驱动所述支承装置(1b)的主驱动器(7),其中,所述主驱动器(7)这样设计,使得所述轿厢(1c)能借助所述支承装置(1b)的所述主驱动器(7)从所述运行位置移动到所述接收位置和/或从所述接收位置移动到所述运行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包括至少一个防坠位置(9)。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所述移位装置(1a)和/或所述支承装置(1b)的控制装置(16)。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包括用于缓冲所述支承装置(1b)的缓冲器(10)。
17.如权利要求11至16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包括可调节的缓冲器(12)。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设置在所述电梯竖井的至少一个端部上。
19.如权利要求11至18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1a)设置在所述电梯竖井的任意位置上。
20.如权利要求11至19之一所述的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1b)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地构造。
21.一种用于移动轿厢(1c)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轿厢(1c)移动到支承装置(1b)中,其中,所述支承装置(1b)位于第一装载位置,将所述轿厢(1c)从运行位置移动到接收位置,并且将所述轿厢(1c)在所述接收位置借助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承装置(1b)连接,并且使所述支承装置(1b)与所述轿厢(1c)一同沿至少一个与电梯竖井的纵向(B)、也就是所述轿厢(1c)在运行中能沿其移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V)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支承装置(1b)与所述轿厢(1c)一同移动到第二装载位置,脱开连接并且将所述轿厢(1c)从所述接收位置移动到第二运行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电梯的主驱动器(7)和/或借助辅助驱动器(2)将所述轿厢(1c)移动到所述接收位置和/或所述第一或第二运行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1至2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借助定位装置(4)将所述支承装置(1b)至少锁定在所述第一或第二装载位置,并且松开所述定位装置(4),以移动所述支承装置(1b)。
25.如权利要求21至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地构造所述支承装置(1b)。
26.如权利要求21至2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11至20之一所述地构造所述移位装置(1a)。
27.如权利要求21至2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支承装置(1b)能在移位装置(1a)内彼此独立地移动。
CN200980133786.1A 2008-09-01 2009-08-24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Pending CN102137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015375.2 2008-09-01
EP08015375A EP2161233B1 (de) 2008-09-01 2008-09-01 Tragvorrichtung zum Umsetzen eines Fahrkorbs eines Aufzugs
PCT/EP2009/006125 WO2010022907A1 (de) 2008-09-01 2009-08-24 Tragvorrichtung zum umsetzen eines fahrkorbs eines aufzug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806A true CN102137806A (zh) 2011-07-27

Family

ID=4022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786.1A Pending CN102137806A (zh) 2008-09-01 2009-08-24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016438B2 (zh)
EP (1) EP2161233B1 (zh)
JP (1) JP2012501282A (zh)
KR (1) KR20110053468A (zh)
CN (1) CN102137806A (zh)
AT (1) ATE543768T1 (zh)
BR (1) BRPI0918270A2 (zh)
ES (1) ES2381602T3 (zh)
WO (1) WO201002290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8163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具有子部件和驻停区的冗余的传送站
CN109476443A (zh) * 2016-05-23 2019-03-15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的井道变换组件
CN110293979A (zh) * 2019-07-30 2019-10-01 黄韩华 一种跨路车系统
CN112955397A (zh) * 2018-11-09 2021-06-11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17796A (ja) * 2011-05-11 2014-07-24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循環式搬送装置
JP5738740B2 (ja) * 2011-10-28 2015-06-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2733106B1 (en) * 2012-11-20 2016-02-24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with a buffer with adjustable length.
DE102014104458A1 (de) * 2014-03-28 2015-10-0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system
DE102014117373A1 (de) * 2014-11-26 2016-06-02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WO2016109511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nsfer station and car disengagement mechanism for a ropeless elevator system
DE102015103012A1 (de) * 2015-03-03 2016-09-08 Thyssenkrupp Ag Brem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r Aufzugsanlage
SE538943C2 (en) * 2015-07-10 2017-02-28 Articulated Funiculator Ab Elevator carriage handling arrangement
US10370222B2 (en) * 2015-07-16 2019-08-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Ropeless elevator system and a transfer system for a ropeless elevator system
CN108137281B (zh) * 2015-08-12 2020-04-2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缆电梯井道的运输系统和方法
US10486940B2 (en) * 2015-08-25 2019-11-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Alignment system for an elevator car
DE102015218025B4 (de) * 2015-09-18 2019-12-12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US20180170714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car movement into a transfer spac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vertical pathways
EP3931141B1 (de) * 2019-02-28 2023-02-15 Inventio Ag Aufzug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215A (en) * 1897-11-20 1899-09-19 Niels Poulson Elevator.
US1859483A (en) * 1929-08-23 1932-05-24 Lenna R Winslow Elevator
US3317005A (en) 1965-04-21 1967-05-02 Arthur H Kehoe Elevator system
DE2154923A1 (de) * 1971-11-04 1973-05-10 Adolf H Borst Personenaufzug
DE2203864A1 (de) * 1972-01-27 1973-08-02 Adolf H Borst Foerdereinrichtung mit haengebahnkabinen
DE2555310C2 (de) * 1975-12-09 1978-01-26 Mannesmann AG, 4000 Düsseldorf Vertikal fördernde Umsetzeinrichtung für Laufwagen einer mehretagigen Hängebahnanlage
US4946006A (en) 1988-04-13 1990-08-07 T. K. M.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a sectored vertical shaft and a turntable for transfering elevator cage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sectors
JPH0717333B2 (ja) * 1990-08-07 1995-03-01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エレベータ
JPH0815993B2 (ja) * 1991-04-16 1996-02-21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追越し機能付リニアモータ駆動エレベータ
JPH0514071U (ja) * 1991-08-06 1993-02-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ケージ型リニアエレベータ用横移動装置
US5799755A (en) * 1996-11-14 1998-09-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Linear motor transfer of cab horizontally between elevator and bogey platforms
JP2001097648A (ja) * 1999-09-28 2001-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方法
US6354404B1 (en) 2000-05-16 2002-03-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Rotatable elevator system
DE20206290U1 (de) 2002-04-20 2002-08-22 Mueller Wolfgang T Mehrfachschacht mit Umset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Liftmobile
DE202004009022U1 (de) 2004-06-07 2004-09-09 Müller, Wolfgang T. Aufzugsschacht für selbstfahrende Kabinen
EP2070860A1 (de) 2007-12-11 2009-06-17 Inventio Ag Aufzugssystem mit vertikal und horizontal verfahrbaren Aufzugkabinen
JP2014517796A (ja) * 2011-05-11 2014-07-24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循環式搬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8163A (zh) * 2014-12-30 2017-08-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无绳电梯系统的具有子部件和驻停区的冗余的传送站
CN109476443A (zh) * 2016-05-23 2019-03-15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的井道变换组件
CN112955397A (zh) * 2018-11-09 2021-06-11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CN110293979A (zh) * 2019-07-30 2019-10-01 黄韩华 一种跨路车系统
CN110293979B (zh) * 2019-07-30 2024-04-30 黄韩华 一种跨路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1233A1 (de) 2010-03-10
WO2010022907A1 (de) 2010-03-04
BRPI0918270A2 (pt) 2015-12-15
ES2381602T3 (es) 2012-05-29
ATE543768T1 (de) 2012-02-15
JP2012501282A (ja) 2012-01-19
US9016438B2 (en) 2015-04-28
EP2161233B1 (de) 2012-02-01
KR20110053468A (ko) 2011-05-23
US20110132693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7806A (zh) 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支承装置
US10865072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station
US8967050B2 (en) Train platform safety device
US7389888B2 (en) Mobile crane with ballasting
EP2558393B1 (en) Retractable stop for low overhead elevators
CN110914183B (zh) 电梯系统
CN112955397A (zh) 电梯设备以及具有辅助装置的电梯设备的运行方法
EP2763927B1 (en) Elevator braking system
CN101855157A (zh) 用于制动轿箱的制动设备
CN108137281B (zh) 用于无缆电梯井道的运输系统和方法
CN106395568B (zh) 电梯恢复轿厢
CN101641224B (zh) 电梯及用于松开其上固定点的方法
KR101547650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08137063B (zh) 缆索运输设施
CN107445013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制动系统
US20220089407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13272239A (zh) 电梯系统
EP1571113B1 (en) Elevator equipment
JP6251367B1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非常用駆動装置および非常用駆動方法
EP3945053A1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motorized module
EP1398290B1 (en) Elevator device
KR102464079B1 (ko) 건물용 운반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974368A1 (en) Elevato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US20220324677A1 (en) Clamping device and elevator system
CN115697878A (zh) 电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