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1671B -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1671B
CN112941671B CN202110087187.3A CN202110087187A CN112941671B CN 112941671 B CN112941671 B CN 112941671B CN 202110087187 A CN202110087187 A CN 202110087187A CN 112941671 B CN112941671 B CN 112941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gear
opening
fib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71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1671A (zh
Inventor
龚培强
彭志洪
王新盛
张正清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Unit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Unit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Unit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Unit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71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1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1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1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1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14Detail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 D01G9/16Feed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3/00Mixing, e.g. blending, fibres; Mixing non-fibrous materials with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1/00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e.g. for continuous proce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04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by means of beater arm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14Detail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 D01G9/22Dri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抓棉机构用以将纤维放置仓中的纤维进行抓取;开松打手转动数圈后,主驱动臂转动一圈致使下料板往复摆动一次,完成下料板的一次开闭运动;在输送通道上转动配合有双向切换阀板,转动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转动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本发明还公开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本发明具有根据纤维的实际需要灵活切换纤维开松模式而保证进入下道工序如凝棉装置之前纤维的开松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背景技术
纺织厂在对纤维进行梳理前通常要经过开清混联合处理,将从上游工厂购买的纤维包进行开松抓取、除杂以及将不同批次的纤维进行混合处理。
作为开清混联合处理的头道装置抓棉机,如专利申请201820385780.X公开的一种高效往复式抓棉机或者专利申请201921913812.X公开的一种用于纺织的圆盘式抓棉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抓棉打手或者抓棉罗拉将压紧的纤维块松解呈纤维束,并将其抓取。
抓取后的纤维需要经过凝棉装置进行尘纤分离,如专利申请201310015857.6公开的的棉纤维网和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对抓取的纯棉原料进行凝聚,并输出凝聚后的纯棉原料。又如专利申请201820251287.9公开的一种清梳联生产线,在抓棉机的后道设置凝棉器,对抓取的纤维束进行凝聚。
由于不同纤维之间的物性不同,如卷曲度、卷曲数、回潮率等不同,导致相互之间的抱合、纠缠程度不同。当对容易开松的纤维如芳纶、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开松时,利用抓棉打手或者抓棉罗拉的开松作用配合后道剥棉罗拉的进一步撕扯作用,基本能满足纤维在当前阶段的开松要求。但是,当纤维包中的纤维块压实度较高或者纤维之间的抱合度较大时,单纯通过抓棉打手或者抓棉罗拉的作用,纤维束的开松程度低,如此会导致后续凝棉装置的尘笼进行纤维凝棉吸附的均匀性差,从而直接影响后道剥棉罗拉的工作效率,也会由于开松度低而导致大量的杂质仍存续在纤维中,而降低尘笼的除尘效果。
另外,不同批次的纤维在混合阶段,需要将不同批次的纤维的配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满足后续条干均匀性、出纱强度的稳定。现有技术多采用称重配棉的方式,或人工承重或采用重力传感系统进行自动配重。采用人工的方式,无疑导致操控效率低,而采用重力传感系统进行自动配重,会导致机组投入成本高且不便于后续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如何根据纤维的实际需要灵活切换纤维开松模式而保证进入下道工序如凝棉装置之前纤维的开松度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于如何优化不同批次的纤维的混合方式,方便维护、低成本地保证不同批次的纤维自动配比在设定范围内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一种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包括抓棉机;所述抓棉机包括纤维放置仓、抓棉机构;所述抓棉机构用以将所述纤维放置仓中的纤维进行抓取;
在所述抓棉机的后道还设置有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用于对经所述抓棉机抓取后的纤维进行输送;
所述抓棉机还包括转塔、纤维预开松装置;所述转塔的转轴转动能带动所述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同步转动,所述纤维预开松装置用以对纤维放置仓中的纤维进行开松;
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下料板、开松打手、主驱动臂、间歇传动组件、传动臂;所述输送通道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第二输送喂入通道;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中转动配合有所述开松打手,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出料口转动配合有所述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能闭合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出料口上;
所述传动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板、所述主驱动臂一端铰接,所述主驱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开松打手之间通过间歇传动组件间歇传动;保证所述开松打手转动数圈后,所述主驱动臂转动一圈致使所述下料板往复摆动一次,完成所述下料板的一次开闭运动;
在所述输送通道上转动配合有双向切换阀板,转动所述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转动所述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所述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
优选地,所述间歇传动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不完全传动齿轮、过渡联合齿轮;所述小齿轮设置在所述开松打手的端部,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不完全传动齿轮同轴联动;所述不完全传动齿轮能与所述过渡联合齿轮啮合且所述过渡联合齿轮与所述主驱动臂同轴联动。
优选地,所述双向切换阀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通过切换阀板转轴与所述输送通道的进料端转动配合;在所述切换阀板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子锁止件,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当所述切换阀板转轴转动至所述双向切换阀板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或者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时,所述子锁止件能与所述第一母锁止件或者第二母锁止件相互锁紧。
优选地,所述子锁止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切换阀板转轴的端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槽,两个开口槽的开口相背;在每一个开口槽上均螺纹配合有螺栓;所述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均包括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杆开设有内螺纹通孔;当所述切换阀板转轴转动至所述双向切换阀板闭合在对应的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时,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至对应的限位杆的局部限位至对应的开口槽中,通过拧动螺栓至与对应的限位杆的内螺纹通孔螺纹配合,紧固当前双向切换阀板的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底部开设有网孔。
优选地,所述纤维放置仓包括底盘、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围绕在所述底盘的外围;
所述抓棉机构包括安装罩、抓棉打手,所述安装罩的底部开设有进纤维口、联动口,所述进纤维口与所述纤维输送通道连通;所述进纤维口中转动配合有所述抓棉打手,所述联动口与所述进纤维口相互隔离,且所述抓棉打手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联动口中;
所述转塔包括转轴、环形安装仓,所述环形安装仓呈中空结构;所述转轴自上而下伸出所述环形安装仓的中心孔;
在所述环形安装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齿圈、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安装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在所述抓棉打手中伸入至所述联动口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同轴联动且所述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伸入至所述联动口中与所述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纤维预开松装置包括悬臂、预开松转轴、开棉杆;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预开松转轴与所述悬臂转动配合;所述开棉杆固定在所述预开松转轴上,用以对纤维放置仓中堆积的纤维进行预开松;在所述环形安装仓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在所述预开松转轴上设置有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轴联动且所述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啮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的:一种基于上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在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的后道还设置有凝棉装置、配棉装置、混棉装置;
所述凝棉装置用以对经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输送后的纤维进行纤尘分离,所述配棉装置用以对经过所述凝棉装置后的纤维进行配棉;所述混棉装置用以将从不同的配棉装置输送至其中的纤维进行混合。
优选地,所述配棉装置包括配棉仓,所述配棉仓其上端的进料口与所述凝棉装置其下端的出料口连通,所述配棉仓其下端的出料口与混棉装置的进料口连通;
在所述配棉仓的中段还转动配合有集料板,所述集料板用以对从凝棉装置的出料口落入其中的纤维进行暂存,并将暂存其中的纤维集中下料。
优选地,所述集料板的连接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同轴联动,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集料板齿轮同轴联动;所述集料板齿轮能与集料板不完全齿轮啮合,所述集料板不完全齿轮通过集料板电机驱动其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一,本发明通过在抓棉机中设置有纤维预开松装置,通过纤维预开松装置对纤维块进行预先开松,配合抓棉机构随后开松抓取,实际进行前后两次对纤维块的开松,提高了在抓棉阶段中对纤维的开松强度;其二,在抓棉机与下道工序如凝棉装置之间设置了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可以根据经抓棉机开松后的纤维束的实际开松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再次开松处理,当纤维束的开松满足实际需要时,通过转动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纤维束可以通过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直接喂入至下道工序中,无需进行当前阶段的二次开松;当纤维束的开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通过转动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中开松打手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开松,保证喂入至下道工序纤维束的开松度;如此,本发明能根据纤维的特性以及实际工况实时进行选择纤维的开松路径,操作灵活度高;其三,由于本发明保证开松打手转动数圈后,主驱动臂转动一圈致使下料板往复摆动一次,完成下料板的一次开闭运动,如此,能实现喂入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大部分纤维以集中的形式进行再次开松,在集中开松后再进行集中输出,一方面保证了喂入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大部分纤维能驻留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中进行充分开松,保证了每一批次纤维的再次开松时间;另一方面,将开松打手转动与下料板开闭进行间歇联动,装置协同、集成效果高,能实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纤维的分批次开松处理,工艺流水性强,方便操控。
进一步,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间歇传动组件,实现了下料板、开松打手之间的高度机械精密配合,通过转动开松打手即可实现下料板间歇开闭,实际生产时,易于操控。
进一步,由于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底部开设有矩阵分布的网孔,一方面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中开松出的杂质能通过网孔落下,实现了开松除杂同时进行的技术效果。同时,在下料板能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出料口的时间段,网孔的存在也能及时进行气流的排出。
进一步,采用本发明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利用各个配棉仓中的集料板的间歇下料且每次下料时间段相同,能致使每次集中在集料板的纤维量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各个集料板上暂存的纤维的集中下料,如此,各个配棉仓每次下料的纤维的量在设定的范围内。通过本发明分批下料配棉,每次下料的偏差可以落在设定的范围内,而多次下料后,各个配棉仓进入至混棉装置的纤维的总量的比例是一定的;分批下料,能进一步提高在混棉阶段不同批次纤维之间的混合均匀度。因此,相比人工称重或者定容的方式,本发明在配棉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相比采用重力探头自动监测的方式,不会出现因信号偏差或者探头灵敏度下降而导致配棉比例大幅度的偏差而不易于及时发现的技术问题,而本发明的故障集中在传动受阻时,容易即使发现,便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抓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输送喂入通道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输送喂入通道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转轴与抽风管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皮带轮传送装置联动转轴电机、转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换向锥形齿轮联动转轴电机、转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双向切换阀板在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双向切换阀板在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双向切换阀板在转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图9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中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安装罩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安装罩的侧方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转轴、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在联动下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转轴、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在联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图1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安装罩;连接在转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图2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中环形安装仓的底部固定在机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圆环盖板盖合在圆形通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圆形通槽在暴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各个行星齿轮在传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中各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中丝杆与连接块螺纹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中导向杆与连接块滑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中间歇传动装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中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中配棉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中图3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3为本发明中集料板在集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中集料板在下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包括抓棉机1,抓棉机1包括纤维放置仓11、抓棉机构12、抓棉机构12用以将纤维放置仓11中的纤维进行抓取。
在抓棉机1的后道还设置有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用于对经抓棉机1抓取后的纤维进行输送。
抓棉机1还包括转塔13、纤维预开松装置14,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均设置在转塔13上,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之间存在夹角。转塔13的转轴131转动能带动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同步转动,纤维预开松装置14用以对纤维放置仓11中的纤维进行开松。
如图3、4所示,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通道31、下料板32、开松打手33、主驱动臂34、间歇传动组件、传动臂36。输送通道31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转动配合有开松打手33,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转动配合有下料板32,下料板32能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上。
传动臂36的两端分别与下料板32、主驱动臂34一端铰接,主驱动臂34的另一端与开松打手33之间通过间歇传动组件间歇传动。保证开松打手33转动数圈后,主驱动臂34转动一圈致使下料板32往复摆动一次,完成下料板32的一次开闭运动。
如图5所示,在输送通道31上转动配合有双向切换阀板37,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开启。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开启。
当采用本发明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对纤维进行开松喂入时,将纤维包中的纤维堆积在纤维放置仓11中,纤维块的上层与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接触;启动转塔13,启动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以图2为视角,当转轴131在逆时针(正向)转动过程中,同步带动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绕着转轴131的中轴线转动,纤维预开松装置14转动对纤维块的上层进行预开松,抓棉机构12在后转至纤维预开松装置14在先转过的区域,抓棉机构12转动进一步对经纤维预开松装置14预开松后的纤维进行进一步开松抓取。抓取后的纤维束,被输送至输送通道31的进料口处,当此时的纤维束开松满足当前开松需要时,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开启,纤维束通过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后喂入至向下一道工序。具体,可以在连通输送通道31与抓棉机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观测窗口,通过观测窗口观测此时纤维束的开松程度。当此时的纤维束开松不能满足当前开松需要时,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开启,纤维束输送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在开松打手33的作用下,对纤维束进行进一步开松,由于开松打手33转动数圈后,主驱动臂34转动一圈致使下料板32往复摆动一次,完成下料板32的一次开闭运动,即当开松打手33转动数圈后,通过间歇传动组件传动主驱动臂34转动,主驱动臂34转动一圈的过程时,首先带动传动臂36传动致使下料板32摆动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开启,下料板32摆动至一侧的极限位置,经过开松打手33进一步开松后的纤维束从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喂入至向下一道工序,然后主驱动臂34转动至原点位置(初始转动的位置)时,带动传动臂36传动致使下料板32摆动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再次闭合,下料板32摆动至另一侧的极限位置,完成一次纤维束开松以及开松后的下料。
如图3、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间歇传动组件包括大齿轮351、小齿轮352、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过渡联合齿轮354。
小齿轮352固定在开松打手33的端部,大齿轮351与小齿轮352啮合且大齿轮351与不完全传动齿轮353均固定在第一转轴3551上,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能与过渡联合齿轮354啮合且过渡联合齿轮354与主驱动臂34均固定在第二转轴3552上。开松打手33的端部、第一转轴3551、第二转轴3552均与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转动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将开松打手电机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上,开松打手电机的输送轴端与开松打手33的端部连接。
本发明通过开松打手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开松打手33转动,开松打手33转动对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的纤维进行开松,同时,开松打手33转动带动小齿轮352转动,带动大齿轮351转动,带动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当小齿轮352转动数圈后,大齿轮351转动一圈,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一圈。在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的一圈过程中,首先,不完全传动齿轮353的非齿段与过渡联合齿轮354相对,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不带动过渡联合齿轮354转动,不完全传动齿轮353的非齿段即外凸弧段与过渡联合齿轮354其齿部的内凹弧配合,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而过渡联合齿轮354相对锁止。
当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至其齿段与过渡联合齿轮354相对时,不完全传动齿轮353与所述过渡联合齿轮354啮合,不完全传动齿轮353转动一个完整的齿段带动过渡联合齿轮354转动一圈,联动主驱动臂34转动一圈,进而实现下料板32往复摆动一次。即实现松打手转动数圈后,下料板32的完成一次开闭运动。
采用本发明结构的间歇传动组件,实现了下料板32、开松打手33之间的高度机械精密配合,通过转动开松打手33即可实现下料板32间歇开闭,实际生产时,易于操控。
在有些实施例中,开松打手33包括开松轴331以及固定在开松轴331上的角钉332。小齿轮352固定在开松轴331上。
开松轴331与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转动配合,开松打手电机的输出轴与开松轴331连接。
在有些实施例中,下料板32的上端固定在下料板转轴301上,下料板转轴301与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转动配合。
如图7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转轴131包括上段的中空管段1311、下端的转轴本体段1312。
转轴本体段1312的顶部伸入至中空管段1311的下端的内部腔体中且转轴本体段1312的顶部与中空管段1311的内部腔体连接。
或者,转轴131的上端开设有连通至其顶部的盲孔,转轴131的上端(含有盲孔)形成中空管段1311,转轴131的下端(不含盲孔)形成转轴本体段1312。
中空管段1311的上端与抽风管22的进料口连通。中空管段1311的上端与抽风管22的进料口连通。
在有些实施例中,转轴本体段1312的顶部的侧周面与中空管段1311的内部腔体的内周壁密封连接。
在有些实施例中,中空管段1311的上端与抽风管22之间通过轴承101转动配合。或者,抽风管22插入至中空管段1311中与中空管段1311间隙配合,在中空管段1311与抽风管2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发明中其他相互转动配合的元件之间也可以通过轴承实现相互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转轴电机驱动转轴131转动。具体地,转轴电机的固定端设置在抓棉机的机架上,转轴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皮带轮传送装置与转轴131联动。
如图7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皮带轮传送装置包括固定在转轴电机的输出轴端的第一连接带轮103、固定在转轴131的第二连接带轮104以及套设在第一连接带轮、第二连接带轮上的皮带。
在有些实施例中,转轴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齿轮组与转轴131联动。
如图8所示,齿轮组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换向锥形齿轮105,两个换向锥形齿轮105分别固定在转轴电机的输出轴端、转轴131上。
如图9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底部开设有矩阵分布的网孔3121。
由于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底部开设有矩阵分布的网孔3121,一方面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开松出的杂质能通过网孔落下,实现了开松除杂同时进行的技术效果。同时,在下料板32能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出料口的时间段,网孔的存在也能及时进行气流的排出。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下料板32上开设有透气通孔(图中未画出)。
在有些实施例中,抽风管22设置有风机。抓棉机构12用以将纤维放置仓11中的纤维进行抓取,并通过风机将抓取的纤维输送至纤维抽风管22中。抽风管22的出料口与输送通道31的进料口连通。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其一,本发明通过在抓棉机1中设置有纤维预开松装置14,通过纤维预开松装置14对纤维块进行预先开松,配合抓棉机构12随后开松抓取,实际进行前后两次对纤维块的开松,提高了在抓棉阶段中对纤维的开松强度;其二,在抓棉机1与下道工序如凝棉装置之间设置了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可以根据经抓棉机1开松后的纤维束的实际开松情况选择性地进行再次开松处理,当纤维束的开松满足实际需要时,通过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开启,纤维束可以通过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直接喂入至下道工序中,无需进行当前阶段的二次开松;当纤维束的开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通过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开启,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开松打手33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开松,保证喂入至下道工序纤维束的开松度;如此,本发明能根据纤维的特性以及实际工况实时进行选择纤维的开松路径,操作灵活度高;其三,由于本发明保证开松打手33转动数圈后,主驱动臂34转动一圈致使下料板32往复摆动一次,完成下料板32的一次开闭运动,如此,能实现喂入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大部分纤维以集中的形式进行再次开松,在集中开松后再进行集中输出,一方面保证了喂入至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大部分纤维能驻留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中进行充分开松,保证了每一批次纤维的再次开松时间;另一方面,将开松打手33转动与下料板32开闭进行间歇联动,装置协同、集成效果高,能实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纤维的分批次开松处理,工艺流水性强,方便操控。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根据纤维的实际需要灵活切换纤维开松模式而保证进入下道工序之前纤维的开松度。
实施例2
如图9-1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双向切换阀板37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端固定在切换阀板转轴381上,切换阀板转轴381与输送通道31的进料端转动配合。在切换阀板转轴381的端部设置有子锁止件,在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的抓棉机的机架19上设置有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当切换阀板转轴381转动至双向切换阀板37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或者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时,子锁止件能与第一母锁止件或者第二母锁止件相互锁紧。
子锁止件包括固定杆382,固定杆382的一端固定在切换阀板转轴381的端部,如图9、12所示,固定杆382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槽3821,两个开口槽3821的开口相背。在每一个开口槽3821上均螺纹配合有螺栓383。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均包括限位杆384,如图13所示,在限位杆384开设有上下导通的内螺纹通孔3841。当切换阀板转轴381转动至双向切换阀板37闭合在对应的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时,固定杆382的另一端转动至对应的限位杆384的局部限位至对应的开口槽3821中,通过拧动螺栓383至与内螺纹通孔3841螺纹配合,紧固当前双向切换阀板37的位置。
在有些实施例中,内螺纹通孔3841也可以采用内壁不含内螺纹通孔的通孔代替,锁止时,螺栓383的端部自上而下贯穿通孔,螺栓383的外周壁与通孔的内周壁接触而非螺纹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套,螺栓383伸入至通孔的橡胶套后,螺栓383的外周壁挤压橡胶套的内周壁。
本发明以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上时,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开启为例进行锁止方式介绍,转动双向切换阀板37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的进料口上时,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的进料口开启的锁止方式同理做参照。
当需要第二输送喂入通道312开启、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关闭时,本发明通过向上转动固定杆382带动切换阀板转轴381转动直至双向切换阀板37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311,此时,位置在上的限位杆384的局部限位至固定杆382的对应的开口槽3821中,通过拧动螺栓383至与该限位杆384的内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进而实现固定杆382的锁止,进而实现双向切换阀板37的锁止。而需要双向切换阀板37解锁的方式,即将螺栓383松解至与该限位杆384的内螺纹通孔脱离即可。
由于双向切换阀板37的切换在实际生产工艺中,不需要频繁进行,对于一次生产往往仅需要调控一或二次即可。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式,具有锁止双向切换阀板37方便、快捷的技术效果;且容易操控、工艺实现成本低。
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在切换阀板转轴381上配置切换阀板电机,通过切换阀板电机转动带动切换阀板转轴381转动至闭合在对应的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
实施例3
如图2、15、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纤维放置仓11包括底盘111、外围板112,外围板112围绕在底盘111的外围。
抓棉机构12包括安装罩121、抓棉打手122,安装罩121的底部开设有进纤维口1211、联动口1212,进纤维口1211与输送通道31连通。进纤维口1211中转动配合有抓棉打手122,联动口1212与进纤维口1211相互隔离,且抓棉打手122的一端伸入至联动口1212中。
转塔13包括转轴131、环形安装仓132,环形安装仓132呈中空结构。转轴131自上而下伸出环形安装仓132的中心孔。底盘111、外围板112、环形安装仓132之间形成顶部开口的环形储棉仓,纤维堆积在环形储棉仓中。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转轴131与环形安装仓132的中心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图中未画出),密封圈可以固定套接在转轴131上。
如图17-21所示,在环形安装仓132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齿圈1331,齿圈1331与环形安装仓132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轴承与环形安装仓132的内壁之间转动配合。还包括第一行星齿轮1332、第一连接臂1333,第一连接臂1333的一端固定在转轴131上,第一连接臂1333的另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一连接转轴13341,第一行星齿轮1332固定在第一连接转轴13341上,第一行星齿轮1332与齿圈1331内啮合。安装罩121的一端固定在转轴131上。在抓棉打手122中伸入至联动口1212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1,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2固定在第一连接转轴13341上且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2伸入至联动口1212中与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1啮合。
当转轴131转动带动安装罩121转动时,转轴131转动带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接臂1333转动,带动第一行星齿轮1332绕着齿圈1331的中轴线转动,且由于齿圈1331、第一行星齿轮1332相互啮合,第一行星齿轮1332在公转的同时自转,其自转带动第一连接转轴13341转动,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1、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2换向转动,带动抓棉打手122转动,抓棉打手122转动将与其下端接触的纤维块进行开松抓取,抓取的纤维束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进纤维口1211输送至输送通道31中。
如此,本发明实现了抓棉打手122绕着转轴131公转与其自身自转的机械协同,相比在抓棉打手122的端部连接电机,进一步节省了动力源,进一步提高整机的操控便捷性。
如图22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环形安装仓132固定在抓棉机的机架19上。
在有些实施例中,外围板11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圈环形轨道(图中未画出),抓棉机构12的端部固定有连接件(图中未画出),连接件的下端伸入至环形轨道中,与环形轨道滑动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滑轮(图中未画出),滑轮与环形轨道滚动接触。
如图20、21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抓棉打手122包括抓棉辊1221、抓角齿1222。抓棉辊1221包括抓棉辊本体12211、抓棉转轴12212,抓棉辊本体12211固定套接在抓棉转轴12212,抓角齿1222固定在抓棉辊本体12211,抓棉转轴12212的两端分别与进纤维口1211的两个对应的内壁转动配合,且抓棉转轴12212的一端伸入至联动口1212中,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351固定在抓棉转轴12212的端部。
如图2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环形安装仓13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环槽1321,第一圆环槽1321与环形安装仓132的内部腔体连通。第一圆环槽1321将环形安装仓132的分割为内环板1322、外环安装仓本体1323,内环板1322与转轴131固定,外环安装仓本体1323的底部固定在抓棉机的机架19上。第一连接转轴13341向上伸出第一圆环槽1321。在第一圆环槽1321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圈挡板1324。
本发明相比采用顶部开口的环形安装仓132结构,仅在环形安装仓132的顶部开设有一圈能供第一连接转轴13341转动的第一圆环槽1321,进一步提高了环形安装仓132的封闭性。由于在第一圆环槽1321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圈挡板1324,利用挡板1324的作用,能进一步防止抓棉机工作时产生的飞絮通过第一圆环槽1321落入至环形安装仓132内部的几率。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环形安装仓132的顶部具体在内环板1322上还设置有圆形通槽13221,圆形通槽13221中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第一托板13222、第二托板13223。在第一托板13222、第二托板13223之间存在一圈圆环清理通道。还包括圆环盖板1328,圆环盖板1328能盖合在圆形通槽13221中致使圆环盖板1328底部被支撑在第一托板13222、第二托板13223上。在第一托板13222、第二托板1322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224。
当需要对环形安装仓132的内部进行清理时,本发明通过开启圆环盖板1328,利用吸尘器或者其他清理装置通过圆环清理通道对安装仓的内部进行清理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将手臂伸入至圆环清理通道中进行人工清理。
实施例4
如图17-1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纤维预开松装置14包括悬臂141、预开松转轴142、开棉杆143。悬臂141的一端固定在转轴131上,预开松转轴142与悬臂141转动配合。开棉杆143固定在预开松转轴142上,用以对纤维放置仓11中堆积的纤维进行预开松。在环形安装仓132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第二行星齿轮13261、第二连接臂13262,第二连接臂13262的一端固定在转轴131上,第二连接臂13262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齿轮13261转动配合,第二行星齿轮13261与齿圈1331内啮合。在预开松转轴142上设置有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3,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4与第二行星齿轮13261同轴联动且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4与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3啮合。
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4与第二行星齿轮13261固定在第二连接转轴13265上,第二连接转轴13265与第二连接臂13262转动配合。
如图23所示,第二连接转轴13265向上伸出第一圆环槽1321。
现有技术的抓棉机1在抓棉过程中,多仅依赖于抓棉打手122的角齿进行纤维块的开松、抓取,当纤维块压实度较高时,对导致抓棉打手122开松抓取效率值下滑,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对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置了纤维预开松装置14。当转轴13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接臂13262转动,第二连接臂13262转动带动第二行星齿轮13261在绕着齿圈1331公转的同时自转,第二行星齿轮13261自转同时能带动第二连接转轴13265转动,通过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3、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13264换向传动,带动预开松转轴142转动,实现预开松转轴142上的开棉杆143转动,开棉杆143作用在对上层的纤维块上,对上层的纤维块进行预开松。
本发明通过纤维预开松装置14对上述的纤维块进行预先开松,从而能提高后续抓棉打手122开松抓棉的效率。
如此,本发明实现了纤维预开松装置绕着转轴131公转与其自身自转的机械协同,相比在纤维预开松装置的端部连接电机,进一步节省了动力源,进一步提高整机的操控便捷性。
在有些实施例中,开棉杆143可以是角钉或者条形杆。
在有些实施例中,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均设置在转轴本体段1312的上。具体地,安装罩121、悬臂141、第一连接臂13333、第二连接臂13262均固定在转轴本体段1312上。
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安装罩121、悬臂141、第一连接臂13333、第二连接臂13262均固定在中空管段1311上。或者,安装罩121、悬臂141均固定在中空管段1311上,第一连接臂13333、第二连接臂13262均固定在转轴本体段1312上。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安装罩121的进纤维口1211、悬臂141上还分别固定有磁块。本发明通过在安装罩121、悬臂141上还分别固定有磁块,实时吸附纤维块中的金属颗粒,进一步提高抓棉阶段的除杂程度。
如图25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抓棉转轴12212的转动速度,在第一连接臂13333上还转动配合有第一转动轴1001,在第一转动轴1001上固定有第一行星齿轮1332,即此时第一行星齿轮1332并不设置在第一连接转轴13341上,在第一转动轴1001上还固定有大带轮1002,在第一连接转轴13341上固定有小带轮1003,大带轮1002、小带轮1003之间套设有皮带。大带轮1002的外径大于小带轮1003的外径。
同理,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开松转轴142的转动速度,在第二连接臂13262上还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轴1004,在第二转动轴1004上固定有第二行星齿轮13261,即此时第二行星齿轮13261并不设置在第二连接转轴13265上,在第二转动轴1004上还固定有大联动带轮1005。在第二转轴13265上固定有小联动带轮1006,大联动带轮1005、小联动带轮1006之间套设有联动皮带。大联动带轮1005的外径大于小联动带轮1006的外径。
如图26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在转轴131的外围固定有太阳齿轮13301。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环形安装仓132的内部空腔固定有太阳齿轮13301,太阳齿轮13301的中轴线与转轴131的中轴线共线,转轴131间隙配合穿过太阳齿轮13301的中心孔。
第一行星齿轮1332、第二行星齿轮13261与太阳齿轮13301外啮合。采用太阳齿轮13301代替齿圈1331或者将太阳齿轮13301与齿圈1331同时与第一行星齿轮1332、第二行星齿轮13261配合,实现第一行星齿轮1332、第二行星齿轮13261的公转、自转。
实施例5
如图22、2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转塔13的转轴131转动能带动抓棉机构12转动且能带动高度调节装置中的高度调节件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来调节底盘111的高度。底盘111与转塔13、外围板112接触的区域能相对转塔13、外围板112上下滑动。
本发明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丝杆151、连接块152,连接块152即高度调节件,连接块152固定在底盘111的底部,丝杆151竖直设置在底盘111的下方且与连接块152螺纹配合。转塔13的转轴131向下伸出底盘111的一段上固定有主齿轮153,在丝杆151上固定有辅齿轮154,主齿轮153与辅齿轮154啮合。
本发明通过转轴131转动带动主齿轮153转动,主齿轮153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辅齿轮154转动,辅齿轮154转动带动丝杆151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块152沿着丝杆151的轴向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底盘111上下升降运动,底盘111上下升降运动带动底盘111同步上下升降运动,进而实现底盘111高度的调节。
由于本发明转轴131转动能带动抓棉机构12转动且能带动高度调节装置中的高度调节件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来调节底盘111的高度,如此,本发明将转塔13与高度调节装置联动,通过转塔13的转轴131转动进行高度调节装置中的高度调节件的同步运动,例如,转塔13的转轴131逆时针(正向)转动,高度调节件上升运动,转塔13的转轴131顺时针(反向)转动,高度调节件下降运动,当转塔13的转轴131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抓棉机构12逆时针转动对上层的棉纤维块进行开松抓取的同时,高度调节件上升带动底盘111出现上升运动,进而满足对当前处于环形储棉仓中上层的纤维块始终能被抓棉机构12开松抓取纤维束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转塔13与高度调节装置联动协同方式,摒弃了现有技术采用抓棉机构12升降活动的方式进行抓棉机构12高度的降低来满足与上层的纤维块接触的方式,无需配置接近开关,不存在仅信号的误差而导致的协同不及时的技术缺陷;当需要根据纤维块的压实程度而调整抓棉机构12旋转的速率时,本发明仅需要调节转轴131的转动速率,即可联动高度调节件的上升速率,无需如现有技术同时调节实现抓棉机构12转动的动力源以及实现抓棉机构12升降运动的动力源的工作参数,提高了操控的便捷性。相比现有技术仅通过弹簧支撑在底盘111的下方,利用纤维重力的改变,改变压缩弹簧的形变量,使得所需打理的纤维能够自动升降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不存在弹簧持续受压,反复形变会影响其弹性系数变化,导致回弹准确性低的技术缺陷以及因弹簧的可形变支撑而导致的底盘111的上升运动以及非运动状态下的平稳性的技术问题。
当开包后的纤维块压实度较大时,通过调慢转轴131的转速来提高抓棉机构12对单位区域的纤维块的开松时间时,会联动丝杆151的转速同步减慢,降低底盘111上升的速率。当开包后的纤维块压实度较小需要加速转轴131的转速时,同理,能联动联动丝杆151的转速同步提升,进而实现仅需要调节转轴131的转动速率,即可联动高度调节件的上升速率。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塔13的转轴131与抓棉机的机架19转动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丝杆151的下端与抓棉机的机架19转动配合,提高丝杆151的支撑性。
在有些实施例中,丝杆151为多根,每一根丝杆151与一块对应的连接块152螺纹配合。本发明通过多根丝杆151共同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底盘111运动的平稳性。
如图28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抓棉机的机架19上还竖直固定有导向杆169,导向杆169的轴向与丝杆151的轴向平行,连接块152与导向杆169在其轴向上滑动配合。
本发明角齿1222转动至抓棉辊1221的下方、开棉杆143转动至预开松转轴142的下方时,该角齿1222、开棉杆143均伸入至环形储棉仓中,即当在环形储棉仓堆积纤维块后,该角齿1222、开棉杆143均与纤维块的上层接触,以保证在本发明工作的初始阶段能进行开松、抓棉。相比采用在转轴131上固定两个气缸的缸体端,两个气缸的活塞杆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连接臂13262、安装罩121上,通过气缸运动带动角齿1222、开棉杆143升降运动的方式,无需在工作过程中时刻调节气缸的高度,且能实现第二连接臂13262与转轴、安装罩121与转轴的固定,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若配置气缸带动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升降运动时,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均与转轴13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而非固定连接。即第二连接臂13262、安装罩121均与转轴13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
若配置气缸带动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升降运动时,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均与转轴13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而非固定连接。即第二连接臂13262、安装罩121均与转轴13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配合。且不能采用本发明转轴131、抓棉机构12、纤维预开松装置14的联动结构,只能在预开松转轴142、抓棉转轴12212上分别配置电机,通过各个电机转动单独带动预开松转轴、抓棉转轴转动。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在安装罩121的进纤维口1211与中空管段1311的内部腔体之间通过软管102连通。软管102优选现有技术能弯曲、形变的橡胶软管或者塑料软管。
如图29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主齿轮153与辅齿轮154之间通过间歇传动装置传动。间歇传动装置包括过渡齿轮1561、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过渡齿轮1561、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均固定在过渡转轴1563上,过渡转轴1563与抓棉机的机架19转动配合。过渡齿轮1561与主齿轮153啮合,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能与辅齿轮154啮合。
本发明以转轴131转动一圈带动过渡齿轮1561转动一圈致使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完成与辅齿轮154一次啮合致使辅齿轮154转动数圈为例的情况进行介绍。
当然,本发明通过改变各个齿轮的外径来实现转轴131转动多圈带动过渡齿轮1561转动一圈致使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完成与辅齿轮154一次啮合致使辅齿轮154转动数圈。
转轴131逆时针转动一圈的过程中,抓棉机构12完成绕环形储棉仓的中轴线旋转一圈,完成对环形储棉仓中上层的纤维块的一圈开松抓棉。在此过程的初始阶段,转轴131转动带动主齿轮153转动,主齿轮153转动带动过渡齿轮1561转动,通过过渡转轴1563转动带动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转动,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的有齿段不与辅齿轮154啮合,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的非齿段即外凸弧段与辅齿轮154其齿部的内凹弧配合,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转动而辅齿轮154相对锁止,当主齿轮153转动至接近一圈具体如270°~350°时,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转动至与辅齿轮154啮合,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转动一段完整的有齿段完成辅齿轮154转动数圈,带动连接块152完成一次上升运动。
如此,本发明实现了抓棉机构12转动开松抓棉与底盘111上升的间歇调整,即底盘111上升的每次上升的时间段可以集中在抓棉机构12每转动至设定的时间段内,保证底盘111上的纤维块在忽略抖动带来高度浮动的因素之外,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其高度保持不变。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底盘111的下方支撑有弹簧如压簧(图中未画出)。压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盘111的底部、机架相接。通过压簧复位辅助进行高度提升调节。
进一步,当转轴131转动一圈带动过渡齿轮1561转动一圈致使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完成与辅齿轮154一次啮合致使辅齿轮154转动数圈时,为了保持预开松、开松抓取的有效率,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之间存在夹角尽可能的小,可以控制在5~30°,保证每次纤维预开松装置预开松后,抓棉机构能及时对预开松后的纤维进行进一步开松抓取。如,纤维预开松装置对某一区域在先预开松后,抓棉机构接着转动5~30°即可对该区域进行抓取。
当转轴131转动多圈带动过渡齿轮1561转动一圈致使不完全过渡齿轮1562完成与辅齿轮154一次啮合致使辅齿轮154转动数圈,即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转动多圈后,底盘111进行一次上运动,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之间存在夹角可以适当大一些,如60~180°。
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纤维预开松装置可以是多个,多个纤维预开松装置以转轴131为中心等距环绕。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抓棉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纤维预开松装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上述实施例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在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的后道还设置有凝棉装置、配棉装置、混棉装置。
凝棉装置用以对经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3输送后的纤维进行纤尘分离,配棉装置用以对经过凝棉装置后的纤维进行配棉。混棉装置用以将从不同的配棉装置输送至其中的纤维进行混合。
如图30所示,配棉装置包括配棉仓51,配棉仓51其上端的进料口与凝棉装置其下端的出料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23连通,配棉仓51其下端的出料口与混棉装置的进料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24连通。
在有些实施例中,配棉仓51其下端的出料口与储棉仓8顶部的进料口连通,储棉仓8下端的出料口与混棉装置的混棉仓61之间通过第二管路24连通。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管路23、第二管路24上均设置有风机25。
如图31-33所示,在配棉仓51的中段转动配合有集料板转轴521,集料板转轴521上固定有集料板522,集料板522用以对从凝棉装置的出料口落入其中的纤维进行暂存,并将暂存其中的纤维集中下料。第一连杆531的一端固定在集料板转轴521上。第二连杆5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531的另一端、第三连杆533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533的另一端与集料板齿轮54固定在第三转轴561上,第三转轴561与配棉仓51外侧的机架转动配合。集料板齿轮54能与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啮合,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固定在第四转轴上,第四转轴与配棉仓51外侧的机架转动配合。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通过集料板电机驱动其转动。
如图1、29、30本发明从双向切换输送装置输送后的纤维落入至凝棉装置中,首先在尘笼41的转动作用下,纤维吸附在尘笼41的表面,而纤维中的杂质、灰尘通过尘笼41表面的网孔落入至尘笼41中并在抽风机的作用下从尘笼41中排出。尘笼41上的纤维随后在剥棉罗拉42的作用下剥离尘笼41,并向下落,从凝棉装置其下端的出料口落入至第一管路23中,并喂入至配棉仓51中,在集料时段,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的非齿段与集料板齿轮54相对,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的非齿段即外凸弧段相对集料板齿轮54其齿部的内凹槽滑动,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随集料板电机转动而转动,集料板齿轮54相对锁止,集料板522处于水平集料位置,纤维集中在集料板522上。当集料板电机转动至集料板不完全齿轮55与集料板齿轮54啮合时,集料板齿轮54转动带动第三连杆533转动,第三连杆533转动一圈,实现第一连杆531往复摆动一次,实现集料板522先向下摆动至将暂存其中的纤维下料,再向上摆动复位至重新暂存纤维的位置。从各个配棉仓51的集料板522落下的纤维通过第二管路24输入至混棉装置中,在混棉装置中进行混棉。
采用本发明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利用各个配棉仓51中的集料板522的间歇下料且每次下料时间段相同,能致使每次集中在集料板522的纤维量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各个集料板522上暂存的纤维的集中下料,如此,各个配棉仓51每次下料的纤维的量在设定的范围内。通过本发明分批下料配棉,每次下料的偏差可以落在设定的范围内,而多次下料后,各个配棉仓51进入至混棉装置的纤维的总量的比例是一定的;分批下料,能进一步提高在混棉阶段不同批次纤维之间的混合均匀度。因此,相比人工称重或者定容的方式,本发明在配棉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相比采用重力探头自动监测的方式,不会出现因信号偏差或者探头灵敏度下降而导致配棉比例大幅度的偏差而不易于及时发现的技术问题,而本发明的故障集中在传动受阻时,容易即使发现,便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本发明的混棉装置、凝棉装置均可为现有技术。
在有些实施例中,混棉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混棉仓61的下段,在混棉仓61的顶部或者上端开设有出气口,在出气口上设置有抽气机26。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混棉仓61的出气口的下方还设置有过滤网62。通过过滤网62能防止纤维堵塞出气口。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包括抓棉机;所述抓棉机包括纤维放置仓、抓棉机构;所述抓棉机构用以将所述纤维放置仓中的纤维进行抓取;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抓棉机的后道还设置有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用于对经所述抓棉机抓取后的纤维进行输送;
所述抓棉机还包括转塔、纤维预开松装置;所述转塔的转轴转动能带动所述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同步转动,所述纤维预开松装置用以对纤维放置仓中的纤维进行开松;
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下料板、开松打手、主驱动臂、间歇传动组件、传动臂;所述输送通道被分隔板分割为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第二输送喂入通道;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中转动配合有所述开松打手,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出料口转动配合有所述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能闭合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出料口上;
所述传动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板、所述主驱动臂一端铰接,所述主驱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开松打手之间通过间歇传动组件间歇传动;保证所述开松打手转动数圈后,所述主驱动臂转动一圈致使所述下料板往复摆动一次,完成所述下料板的一次开闭运动;
在所述输送通道上转动配合有双向切换阀板,转动所述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转动所述双向切换阀板至其闭合在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上时,所述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开启;
所述抓棉机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转塔的转轴转动能带动抓棉机构转动且能带动高度调节装置中的高度调节件在竖直方向上线性运动来调节底盘的高度;底盘与转塔、外围板接触的区域能相对转塔、外围板上下滑动;
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丝杆、连接块,连接块固定在底盘的底部,丝杆竖直设置在底盘的下方且与连接块螺纹配合;转塔的转轴向下伸出底盘的一段上固定有主齿轮,在丝杆上固定有辅齿轮,主齿轮与辅齿轮啮合;
所述纤维放置仓包括底盘、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围绕在所述底盘的外围;
所述抓棉机构包括安装罩、抓棉打手,所述安装罩的底部开设有进纤维口、联动口,所述进纤维口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进纤维口中转动配合有所述抓棉打手,所述联动口与所述进纤维口相互隔离,且所述抓棉打手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联动口中;
所述转塔包括转轴、环形安装仓,所述环形安装仓呈中空结构;所述转轴自上而下伸出所述环形安装仓的中心孔;
在所述环形安装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齿圈、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安装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在所述抓棉打手中伸入至所述联动口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同轴联动且所述第二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伸入至所述联动口中与所述第一抓棉打手锥形齿轮啮合;
所述纤维预开松装置包括悬臂、预开松转轴、开棉杆;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预开松转轴与所述悬臂转动配合;所述开棉杆固定在所述预开松转轴上,用以对纤维放置仓中堆积的纤维进行预开松;在所述环形安装仓的内部空腔中还设置有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在所述预开松转轴上设置有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同轴联动且所述第四抓棉打手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抓棉打手锥形齿轮啮合;
抓棉机构、纤维预开松装置之间存在夹角在5~30º;
所述环形安装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环槽,第一圆环槽与环形安装仓的内部腔体连通;第一圆环槽将环形安装仓的分割为内环板、外环安装仓本体,内环板与转轴固定,外环安装仓本体的底部固定在抓棉机的机架上;第一连接转轴向上伸出第一圆环槽;在第一圆环槽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圈挡板;
在内环板上还设置有圆形通槽,圆形通槽中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在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之间存在一圈圆环清理通道;还包括圆环盖板,圆环盖板能盖合在圆形通槽中致使圆环盖板底部被支撑在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上;在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传动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不完全传动齿轮、过渡联合齿轮;所述小齿轮设置在所述开松打手的端部,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且所述大齿轮与所述不完全传动齿轮同轴联动;所述不完全传动齿轮能与所述过渡联合齿轮啮合且所述过渡联合齿轮与所述主驱动臂同轴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切换阀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通过切换阀板转轴与所述输送通道的进料端转动配合;在所述切换阀板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子锁止件,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当所述切换阀板转轴转动至所述双向切换阀板闭合在第一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或者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时,所述子锁止件能与所述第一母锁止件或者第二母锁止件相互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锁止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切换阀板转轴的端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槽,两个开口槽的开口相背;在每一个开口槽上均螺纹配合有螺栓;所述第一母锁止件、第二母锁止件均包括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杆开设有内螺纹通孔;当所述切换阀板转轴转动至所述双向切换阀板闭合在对应的输送喂入通道的进料口时,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至对应的限位杆的局部限位至对应的开口槽中,通过拧动螺栓至与对应的限位杆的内螺纹通孔螺纹配合,紧固当前双向切换阀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喂入通道的底部开设有网孔。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纺织面料生产用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的后道还设置有凝棉装置、配棉装置、混棉装置;
所述凝棉装置用以对经所述纤维双向切换输送装置输送后的纤维进行纤尘分离,所述配棉装置用以对经过所述凝棉装置后的纤维进行配棉;所述混棉装置用以将从不同的配棉装置输送至其中的纤维进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棉装置包括配棉仓,所述配棉仓其上端的进料口与所述凝棉装置其下端的出料口连通,所述配棉仓其下端的出料口与混棉装置的进料口连通;
在所述配棉仓的中段还转动配合有集料板,所述集料板用以对从凝棉装置的出料口落入其中的纤维进行暂存,并将暂存其中的纤维集中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板的连接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同轴联动,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集料板齿轮同轴联动;所述集料板齿轮能与集料板不完全齿轮啮合,所述集料板不完全齿轮通过集料板电机驱动其转动。
CN202110087187.3A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Active CN112941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7187.3A CN112941671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7187.3A CN112941671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1671A CN112941671A (zh) 2021-06-11
CN112941671B true CN112941671B (zh) 2023-03-21

Family

ID=76235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7187.3A Active CN112941671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1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467B (zh) * 2021-12-28 2022-12-13 宿松县鑫晟辉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清棉机
CN114606606B (zh) * 2022-02-28 2023-08-08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用纤维开松设备及其开松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4737B (zh) * 2013-01-16 2015-09-09 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 棉纤维网和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103556331B (zh) * 2013-10-28 2016-03-30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兔毛风格的涡流纺纱线制备方法
CN103541082B (zh) * 2013-10-28 2016-05-04 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涡流纺有色空心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06167928B (zh) * 2016-08-25 2018-06-19 湖北双迅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能交替生产两种产品的清梳联
CN206266919U (zh) * 2016-11-19 2017-06-20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风能旋转式晾衣架
CN107385574A (zh) * 2017-09-01 2017-11-24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喂料的毛纺梳理系统
CN107699995A (zh) * 2017-10-25 2018-02-16 李先登 小订单色纺品种单位定量化清梳生产工艺流程
CN108950747A (zh) * 2018-09-04 2018-12-07 苏州蓝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抓棉设备
CN110102468A (zh) * 2019-05-06 2019-08-09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道路施工用沙子筛选设备
CN110438595B (zh) * 2019-09-06 2024-02-02 浙江湖州威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抓棉混色设备及其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1671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1671B (zh) 一种纤维开松喂入装置、纺织用开棉分散混合机构
CN102861740B (zh) 用于收集和回收络纱废料的系统
CN212611040U (zh) 一种多级处理自动开棉机
CN208912776U (zh) 纺织厂用除尘装置
CN110306262A (zh) 一种防卡死的具有除杂功能的纺织用梳棉装置
KR101270128B1 (ko) 섬유원단 건조기의 집진장치
CN110056993A (zh) 一种具有静电除尘和加湿功能的新风设备
WO2021169312A1 (zh) 一种具有气流输送器和过滤装置的纺织机
CN108930066A (zh) 一种用于纺织加工的弹棉设备
CN107761199B (zh) 一种开松机
CN112899827B (zh) 一种面料织造用纤维开包后抓取除杂装置
CN107497234A (zh) 一种纺织车间的除尘设备及除尘方法
CN204898158U (zh) 一种纺织废料处理装置
CN110485007A (zh) 一种纺织用纺织机灰尘收集装置
CN110344142A (zh)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安全性高的梳棉机
DE3540259A1 (de) Vorrichtung zum abscheiden von aus spinnereimaschinen, insbesondere putzereimaschinen und karden, abgesaugtem faserabfall u. dgl. verunreinigungen
CN105040176A (zh) 一种纺织废料处理装置
CN212418724U (zh) 一种粮食清选装置
CN211771663U (zh) 一种棉纱生产用籽棉清理装置
CN114293285A (zh) 棉纱加工用快速打散清花设备
CN208701291U (zh) 一种新型气流纺纱全自动落纱装置
CN102953160A (zh) 新型凝棉装置
CN202913113U (zh) 新型凝棉装置
CN209393538U (zh) 一种高效的农产品分级筛选设备
CN215481470U (zh) 一种用于纺织的开松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