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3123A -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3123A
CN112913123A CN201880098227.0A CN201880098227A CN112913123A CN 112913123 A CN112913123 A CN 112913123A CN 201880098227 A CN201880098227 A CN 201880098227A CN 112913123 A CN112913123 A CN 112913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tator
phase
stator core
wi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冈笃
矢部浩二
荒井利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13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3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85Prime m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10Stators
    • F04C2240/102Stators 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condensate or liquid separated from the gas pump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Abstract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槽,并具有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面;以及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所述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以分布卷绕卷绕于定子铁芯,绕组系数为1。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均具有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具有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插入到多个槽中的一个槽中,且在端面从一个槽向周向的两侧延伸。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在定子铁芯的端面,呈环状地配置于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的定子中的线圈的卷绕方法有集中卷绕和分布卷绕。分布绕组具有容易抑制噪音及振动这样的优点,例如广泛地用于压缩机用的电动机。在专利文献1~7中公开了使用分布绕组的各种定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08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94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156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09527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2-23034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实开昭62-178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186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用分布绕组的以往的定子中,线圈端部变大,因此,制造成本倾向于变高。另外,当减小线圈端部时,绕组系数变小,电动机效率下降。因此,要求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电动机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电动机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槽,并具有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面;以及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所述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以分布卷绕卷绕于定子铁芯,绕组系数为1。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均具有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具有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插入到多个槽中的一个槽中,且在端面从一个槽向周向的两侧延伸。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在定子铁芯的端面,呈环状地配置于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插入到一个槽中,且在定子铁芯的端面从该槽向周向的两侧延伸,所以能够在周向上分散地配置各线圈,且减小比定子铁芯向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由此,能够缩短各线圈的周长,另外,使绕组系数成为1,能够提高电动机效率。另外,由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呈环状地配置在相互不同的径向位置,所以各线圈向定子铁芯的卷绕较容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和线圈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线圈及绝缘膜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U相线圈的第一绕组部的立体图(A)、示出第二绕组部的立体图(B)及示出它们的组合的立体图(C)。
图7是示出将U相线圈安装于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U相线圈卷绕于实施方式1的定子铁芯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的接线状态的示意图(A)及示出U相线圈的各绕组部的接线状态的示意图(B)。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的卷绕工序的示意图(A)~(F)。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比较例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比较例2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比较例3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U相线圈的第一绕组部的立体图(A)、示出第二绕组部的立体图(B)及示出它们的组合的立体图(C)。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U相线圈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线圈段(coil segments)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A)~(C)。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能够应用实施方式1~3的电动机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具备图22的压缩机的空调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动机的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剖视图。该电动机100是同步电动机,例如用于后述的压缩机300(图22)。另外,电动机100是向转子5埋入永久磁铁55的永久磁铁埋入型的电动机。
电动机100具有定子1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定子1的内侧的转子5。在定子1与转子5之间设置有气隙。
转子5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50和安装于转子铁芯50的永久磁铁55。转子铁芯50例如是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层叠厚度为0.1~0.7mm的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而成的部件。转子铁芯50具有圆筒形状,并在其旋转轴的方向上的两端具有端面15、16(在图7中示出端面16)。
在转子铁芯50的径向上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轴孔53。作为旋转轴的轴56通过压入固定于轴孔53。作为轴56的中心轴的轴线C1成为转子5的旋转轴。
以下,将轴56的轴线C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以轴线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在图1等中用箭头R1示出)称为“周向”。将以轴线C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
沿着转子铁芯50的外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磁铁插入孔51。在此,磁铁插入孔51的数量为6个。磁铁插入孔51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50。另外,磁铁插入孔51沿着转子铁芯50的外周面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磁铁插入孔51的内部配置有永久磁铁55。永久磁铁55是平板状的构件,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永久磁铁55在周向上具有宽度,并在径向上具有厚度。在一个磁铁插入孔51配置有一个永久磁铁55。但是,也可以在一个磁铁插入孔51配置多个永久磁铁55。
转子5的极数为磁铁插入孔51的数量,在此为6。但是,转子5的极数不限定于6,至少为2以上即可。
磁铁插入孔51的周向上的中心成为极中心。在此,磁铁插入孔51在与通过极中心的径向上的直线(也称为磁极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相邻的磁铁插入孔51之间为极间。
永久磁铁55由包含钕(Nd)、铁(Fe)及硼(B)的稀土类烧结磁铁构成。但是,永久磁铁55不限于稀土类磁铁,例如也可以是铁氧体磁铁。
永久磁铁55以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具有相反的磁极的方式被磁化。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永久磁铁55将相互相反的磁极朝向外周侧。永久磁铁55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弧状。
在磁铁插入孔5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磁通壁垒52。磁通壁垒52是用于抑制相邻的磁极间的漏磁通(即通过极间并流动的磁通)的空隙。
<定子的结构>
图2是示出定子1的剖视图。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0和以波状卷绕卷绕于定子铁芯10的线圈2。定子铁芯10例如是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1~0.7mm的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而成的部件。
图3是示出定子铁芯10的俯视图。定子铁芯10具有环状的磁轭部11和从磁轭部1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1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齿12的数量为18。齿12在其径向内侧具有与转子5的外周面相向的前端部12a。
在周向上相邻的齿12之间形成有槽13。槽13是收容卷绕于齿12的线圈2的部分。槽13的数量(即槽数)与齿12的数量相同,在此为18。此外,在槽13与线圈2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绝缘部。
返回到图2,卷绕于定子铁芯10的线圈2具有作为第一线圈的U相线圈21、作为第二线圈的V相线圈22及作为第三线圈的W相线圈23。
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均配置成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另外,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的径向位置相互不同。更具体而言,U相线圈21位于径向最外侧,V相线圈22位于U相线圈21的径向内侧,W相线圈23位于径向最内侧。
U相线圈21在周向上具有6个U相绕组部21A、21B、21C、21D、21E、21F。V相线圈22在周向上具有6个V相绕组部22A、22B、22C、22D、22E、22F。W相线圈23在周向上具有6个W相绕组部23A、23B、23C、23D、23E、23F。
此外,“绕组部”是指具有插入槽13的两个槽插入部(例如后述的直线部211、212)和至少一个线圈端部(例如后述的线圈端部213)的部分。
每个相的绕组部的数量,即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中的每一个的绕组部的数量相当于定子1的极数。定子1的极数是线圈21、22、23各自生成的磁场的数量。在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转子5的极数与定子1的极数相同。在此,定子1的极数为6。
将槽数除以极数与相数之积得到的值称为每极每相槽数。在槽数为18,极数为6,总数为3的情况下,每极每相槽数为1。
图4是示出定子铁芯10和线圈2(即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的俯视图。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配置U相绕组部21A~21F。另外,U相绕组部21A~21F均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
更具体而言,U相绕组部21A具有插入到某槽13中的直线部(即槽插入部)21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绕图中顺时针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即槽插入部)212。
U相绕组部21B具有插入到与供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1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绕图中顺时针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12。
U相绕组部21C具有插入到与供U相绕组部21B的直线部21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1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绕图中顺时针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12。
U相绕组部21D、21E、21F也同样地配置。因此,U相绕组部21F的直线部212插入到与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1相同的槽13中。
另外,这些U相绕组部21A~21F中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第一绕组部)位于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第二绕组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配置V相绕组部22A~22F。另外,V相绕组部22A~22F均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
更具体而言,V相绕组部22A具有插入到与供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1插入的槽13绕图中逆时针相邻的槽13中的直线部22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绕图中顺时针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22。
V相绕组部22B具有插入到与供V相绕组部22A的直线部22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2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22。
V相绕组部22C具有插入到与供V相绕组部22B的直线部22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2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22。
V相绕组部22D、22E、22F也同样地配置。因此,V相绕组部22F的直线部222插入到与V相绕组部22A的直线部221相同的槽13中。
另外,这些V相绕组部22A~22F中的V相绕组部22A、22C、22E(第一绕组部)位于比V相绕组部22B、22D、22F(第二绕组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配置W相绕组部23A~23F。另外,W相绕组部23A~23F均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
更具体而言,W相绕组部23A具有插入到与供V相绕组部22A的直线部221插入的槽13绕图中逆时针相邻的槽13中的直线部23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绕图中顺时针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32。
W相绕组部23B具有插入到与供W相绕组部23A的直线部23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3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32。
W相绕组部23C具有插入到与供W相绕组部23B的直线部232插入的槽13相同的槽13中的直线部231和插入到从该槽13起第三个槽13中的直线部232。
W相绕组部23D、23E、23F也同样地配置。因此,W相绕组部23F的直线部232插入到与W相绕组部23A的直线部231相同的槽13中。
另外,这些W相绕组部23A~23F中的W相绕组部23A、23C、23E(第一绕组部)位于比W相绕组部23B、23D、23F(第二绕组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图5是示出定子铁芯10、线圈2及绝缘膜41、42的俯视图。在U相线圈21与V相线圈22之间配置有用于使它们电绝缘的绝缘膜41。另外,在V相线圈22与W相线圈23之间配置有用于使它们电绝缘的绝缘膜42。
绝缘膜41、42均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另外,绝缘膜41、42是在轴向上具有宽度的带状膜,配置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15上。
绝缘膜41在径向上位于U相线圈21与V相线圈22之间,并配置成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绝缘膜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411与另一端部412相互重合地固定。
绝缘膜42在径向上位于V相线圈22与W相线圈23之间,并配置成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绝缘膜4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421与另一端部422相互重合地固定。
此外,在图5中,示出定子铁芯10的一方的端面15上的绝缘膜41、42,但在定子铁芯10的另一方的端面16(图7)上也配置有同样的绝缘膜41、42。即,能够利用合计4块绝缘膜41、42使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相互电绝缘。
图6(A)是示出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立体图。图6(C)是示出U相绕组部21A~21F的立体图。
如图6(A)所示,U相绕组部21A、21C、21E相对于轴线C1间隔120度地配置。U相绕组部21A、21C、21E均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直线部211、212、将直线部211、212的一端(图中上端)彼此连接的线圈端部213及将直线部211、212的另一端(图中下端)彼此连接的线圈端部214。此外,直线部211、212及线圈端部213、214均由铜线束构成。
如图6(B)所示,U相绕组部21B、21D、21F在周向上间隔120度地配置。U相绕组部21B、21D、21F均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直线部211、212、将直线部211、212的一端(图中上端)彼此连接的线圈端部213及将直线部211、212的另一端(图中下端)彼此连接的线圈端部214。此外,直线部211、212及线圈端部213、214均由铜线束构成。
如图6(C)所示,U相绕组部21A~21F在周向上间隔60度地配置,U相绕组部21A、21C、21E位于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直线部211、212位于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直线部221、2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轴向上的长度(即直线部211、212的长度)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长。换句话说,U相绕组部21B、21D、21F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向轴向两侧突出。
图7是示出U相绕组部21A~21F卷绕于定子铁芯10的状态的立体图。U相绕组部21A~21F预先卷绕成图6(A)及(B)所示的形状,并利用公知的嵌线器(inserter)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
嵌线器是具有与槽13相同数量的爪的自动绕线装置,通过使架设有线圈的绕组部的爪以沿着齿12的前端部12a的方式从轴向上的一侧移动,从而将绕组部收容在槽13内。
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直线部211、212在槽13内配置于径向外侧。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直线部211、212在槽13内配置于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直线部211、2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U相绕组部21A~21F的线圈端部213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15沿周向延伸,U相绕组部21A~21F的线圈端部214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16沿周向延伸。
由于U相绕组部21A、21C、21E位于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先将U相绕组部21A、21C、21E插入槽13,然后将U相绕组部21B、21D、21F插入槽13。
在此,由于相邻的两个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21B)插入同一槽13内,所以当将U相绕组部21A~21F同时插入槽13时,同一槽13内的绕组部彼此有可能干涉。通过先将U相绕组部21A、21C、21E插入槽13,然后将U相绕组部21B、21D、21F插入槽13,从而能够避免同一槽13中的绕组部彼此的干涉。
此外,插入到同一槽13中的两个直线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2和U相绕组部21B的直线部211)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周向位置相互相同,也可以如图4、5所示那样周向位置错开。
图8是示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使U相绕组部21A~21F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的状态的俯视图。如上所述,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轴向长度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轴向长度长。
因此,当使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时,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线圈端部213的径向位置变得与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线圈端部213的径向位置相同。换句话说,U相绕组部21A~21F的6个线圈端部213整齐排列成环状。
此外,在图8中示出了定子铁芯10的一方的端面15上的线圈端部213,可以说另一方的端面16上的线圈端部214(图7)也同样如此。
由于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轴向长度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轴向长度长,所以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平均周长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平均周长长。
在该情况下,当将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截面积设为与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截面积相等时,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电阻与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电阻不同。
因此,在此,使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截面积S1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截面积S2小。电阻与周长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因此,通过使平均周长较短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截面积S1比平均周长较长的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截面积S2小,从而能够使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电阻接近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电阻。
此外,由于绕组部21A~21F均为铜线束,所以截面积S1、S2均为槽13内的铜线束的截面积的合计。上述截面积S1、S2的关系(S1<S2)能够改称为槽13中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各自的占空系数小于槽13中的U相绕组部21B、21D、21F各自的占空系数。
此外,在图6(A)~图8中示出了U相绕组部21A~21F,V相绕组部22A~22F及W相绕组部23A~23F也同样地配置。另外,在上述图1及图2中,示出各线圈21、22、23的线圈端部213中的截面。
图9(A)是示出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V相线圈23的接线状态的图。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V相线圈23利用Y接线相互连接。
即,U相线圈21的一方的端子205与配线202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中性点208连接。V相线圈22的一方的端子206与配线203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中性点208连接。W相线圈23的一方的端子207与配线204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中性点208连接。配线202、203、204与驱动电动机100的逆变器201连接。
图9(B)是示出U相绕组部21A~21F的接线状态的例子的图。在该例子中,使将U相绕组部21A、21B串联连接而成的组、将U相绕组部21C、21D串联连接而成的组以及将U相绕组部21E、21F串联连接而成的组并联连接。
此外,图9(B)所示的例子仅为一例,例如,可以使将U相绕组部21A、21C、21E串联连接而成的组、将U相绕组部21B、21D、21F串联连接而成的组并联连接。
<定子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定子1的制造方法。图10是示出定子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另外,图11是示出线圈2的卷绕工序的每个工序的俯视图。首先,在轴向上层叠多块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得到图3所示的定子铁芯10(步骤S101)。
接着,利用嵌线器将U相绕组部21A、21C、21E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2)。如图11(A)所示,U相绕组部21A、21C、21E被插入到槽13的径向最外侧(深处)。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U相绕组部21B、21D、21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3)。如图11(B)所示,U相绕组部21B、21D、21F被插入到槽13内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径向内侧(近前侧)。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U相绕组部21A~21F的径向内侧配置图5所示的绝缘膜41。
接着,将V相绕组部22A、22C、22E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4)。如图11(C)所示,V相绕组部22A、22C、22E被插入到与供U相绕组部21A~21F插入的槽13绕逆时针方向相邻的槽13中。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V相绕组部22A、22C、22E的线圈端部223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V相绕组部22B、22D、22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5)。如图11(D)所示,V相绕组部22B、22D、22F被插入到槽13内的V相绕组部22A、22C、22E的径向内侧(近前侧)。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V相绕组部22B、22D、22F的线圈端部223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V相绕组部22A~22F的径向内侧配置图5所示的绝缘膜42。
接着,将W相绕组部23A、23C、23E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6)。如图11(E)所示,W相绕组部23A、23C、23E被插入到与供V相绕组部22A~22F插入的槽13绕逆时针方向相邻的槽13中。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W相绕组部23A、23C、23E的线圈端部234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W相绕组部23B、23D、23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07)。如图11(F)所示,W相绕组部23B、23D、23F被插入到槽13内的W相绕组部23A、23C、23E的径向内侧(近前侧)。另外,如图中用阴影线示出的那样,使W相绕组部23B、23D、23F的线圈端部234向径向外侧变形。
以上,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向定子铁芯10的槽13的插入完成。
然后,进行调整线圈21、22、23的线圈端部213、223、233的形状的处理(即整形)(步骤S108)。接着,如图9(A)、(B)所示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接线(步骤S109)。由此,定子1的制造完成。
此外,在此说明了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分别分为两个阶段地插入槽13的工序,但当在槽13内难以产生绕组部彼此的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分别在一个阶段中插入槽13。
图12是示出定子1的制造方法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首先,与图10的步骤S101同样地,在轴向上层叠多块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得到定子铁芯10(步骤S111)。
接着,将U相绕组部21A~21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12)。另外,使U相绕组部21A~21F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U相绕组部21A~21F的径向内侧配置图5所示的绝缘膜41。
接着,将V相绕组部22A~22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13)。另外,使V相绕组部22A~22F的线圈端部223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V相绕组部22A~22F的径向内侧配置图5所示的绝缘膜42。
接着,将W相绕组部23A~23F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14)。另外,使V相绕组部22A~22F的线圈端部223向径向外侧变形。由此,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向定子铁芯10的槽13的插入完成。
然后,与图10的步骤S108、S109同样地,对线圈端部213、223、233进行整形(步骤S115),并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接线(步骤S116)。由此,定子1的制造完成。
<作用>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1的作用。首先,参照图13~图15说明与实施方式1进行对比的比较例1~3。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一些比较例的构成元件标注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3是示出比较例1的电动机的图。比较例1的电动机具有定子1A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定子1A的内侧的转子5A。
转子5A具有转子铁芯50。转子铁芯50沿着其外周具有6个磁铁插入孔51A,在各磁铁插入孔51A的周向两侧具有磁通壁垒52,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轴孔53。各磁铁插入孔51A具有周向中心向径向内侧突出的V字形,并配置有两个永久磁铁55。在比转子铁芯50的磁铁插入孔51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多个缝隙54。在轴孔53固定有轴56。
定子1A具有定子铁芯10A和卷绕于定子铁芯10A的U相绕组部71(U相线圈)、V相绕组部72(U相线圈)及W相绕组部73(W相线圈)。定子铁芯10A在周向上具有18个齿12,并具有18个槽13。
U相绕组部71在周向上每6个槽地排列有3个。各U相绕组部71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W相绕组部73位于比U相绕组部7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在周向上每6个槽地排列有3个。各W相绕组部72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
V相绕组部72在周向上每6个槽地排列有3个。各V相绕组部72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另外,各V相绕组部72从U相绕组部71的径向内侧向W相绕组部73的径向外侧延伸。
在该比较例1中,槽数为18,极数为6,相数为3。因此,每极每相槽数成为1。然而,由于相对于相数3,绕组部71~73的数量为9,每一个相的绕组部的数量少至3,所以各绕组部的线圈端部变大。因此,各绕组部的周长变长,电阻(即损失)变大,电动机效率下降。
图14是示出比较例2的电动机的图。比较例2的电动机具有定子1B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定子1B的内侧的转子5A。转子5A的结构与图13所示的比较例1相同。
定子1B具有定子铁芯10B和卷绕于定子铁芯10B的U相绕组部81(U相线圈)、V相绕组部82(V相线圈)及W相绕组部83(V相线圈)。定子铁芯10B在周向上具有36个齿12,并具有36个槽13。
U相绕组部81在周向上每6个槽地排列有6个。各U相绕组部81跨越5个齿12,线圈间距为5个槽。V相绕组部82配置在比U相绕组部8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W相绕组部83配置在比V相绕组部8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均与U相绕组部81同样地卷绕。
在该比较例2中,由于槽数为36,极数为6,相数为3,所以每极每相槽数为2。由于每一个相的绕组部的数量多达12,所以能够减小线圈端部。然而,每一个极的槽数为6,与此相对,绕组部81~83的线圈间距为5个槽,所以绕组系数Kw小于1。当绕组系数Kw小于1时,转子5的永久磁铁55的磁通的利用效率下降。
图15是示出比较例3的电动机的定子1C的图。比较例3的定子1C具有定子铁芯10C和卷绕于定子铁芯10C的U相绕组部91(即U相线圈)、V相绕组部92(即V相线圈)及W相绕组部93(即W相线圈)。定子铁芯10C在周向上具有24个齿12,并具有24个槽13。
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插入U相绕组部91。同样地,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插入V相绕组部92,也在周向上每3个槽地插入W相绕组部93。
U相绕组部91、V相绕组部92及W相绕组部93以重叠卷绕进行卷绕。更具体而言,U相绕组部91以通过槽13内的径向内侧和从该槽13起第三个槽13内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卷绕成旋涡状。V相绕组部92及W相绕组部93也同样地卷绕成旋涡状。
在该比较例3中,由于槽数为24,极数为8,相数为3,所以每极每相槽数为1。由于每一个相的绕组部的数量多达12,所以能够减小线圈端部。另外,绕组系数Kw为1。然而,由于绕组部91~93均卷绕成旋涡状,所以需要设置多个用于使绕组部91~93相互绝缘的绝缘膜。另外,将绕组部91~93卷绕成旋涡状的作业较复杂,制造成本增加。
与这些比较例1~3进行对比,说明该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的作用。在上述比较例1(图13)中,每一个相的绕组部的数量较少,线圈端部变大。与此相对,在该实施方式1中,线圈21、22、23均具有与极数相同数量的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21F),并在周向上分散地配置。因此,能够减小线圈端部,能够降低铜线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通过减小线圈端部,从而能够缩短线圈21、22、23各自的周长,所以电阻变小,损失降低。由此,能够提高电动机效率。
另外,在上述比较例2(图14)中,由于绕组系数Kw小于1,所以无法高效地利用转子5的永久磁铁55的磁通。在此,绕组系数Kw用短节距绕组(short-pitch winding)系数Kp与分布绕组系数Kd之积(即Kw=Kp×Kd)表示。短节距绕组系数Kp基于极数P、槽数S及线圈节距(coil throw)T(绕组部跨越的齿数),用以下的式(1)表示。
Kp=sin{180×(P/S)×(T/2)}…(1)
另外,分布绕组系数Kd基于绕组间的相位差α,用以下的式(2)表示。
Kd=cos(α/2)…(2)
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极数P为3,槽数S为18,线圈节距T为3,所以根据式(1),短节距绕组系数Kp成为1。另外,由于绕组间的相位差α为0,所以根据式(2),分布绕组系数Kd成为1。因此,作为Kp与Kd之积的绕组系数Kw成为1。
即,在该实施方式1中,通过不仅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配置在不同的径向位置,而且将同一相的相邻的绕组部(例如相邻的U相绕组部21A、21B)插入到一个槽13中,从而实现Kw=1。通过按这种方式使绕组系数Kw成为1,从而能够高效地利用转子5的永久磁铁55的磁通。
另外,在上述比较例3(图15)中,由于绕组部91、92、93卷绕成涡旋状,所以需要复杂的卷绕作业,另外,需要多个绝缘膜。与此相对,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线圈21、22、23在不同的径向位置均呈环状地配置,所以能够使用嵌线器将线圈21、22、23插入到槽13中。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线圈21、22、23在不同的径向位置均呈环状地配置,所以如果在U相线圈21与V相线圈22之间及V相线圈22与W相线圈23之间配置绝缘膜41、42(图5),则能够使线圈21、22、23相互绝缘。即,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1中,线圈21、22、23以分布卷绕卷绕于定子铁芯10,绕组系数Kw为1。另外,线圈21、22、23均具有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21F)。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及第二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B)插入到一个槽13中,并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15、16从该槽13向周向的两侧延伸。另外,线圈21、22、23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分别呈环状地配置在相互不同的径向位置。
这样,通过分散配置线圈21、22、23,从而能够减小线圈端部,由此,能够降低铜线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减小线圈端部,从而能够实现电动机100的轻量化及小型化。另外,能够抑制电阻而降低损失,并提高电动机效率。而且,通过使绕组系数Kw成为1,从而能够高效地利用转子5的永久磁铁55的磁通,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机效率。而且,能够简单地进行线圈21、22、23向槽13的插入,另外,由于绝缘膜41、42的安装位置也较少,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第一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21C、21E)配置在比第二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B、21D、21F)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先将第一绕组部插入到槽13中,然后插入第二绕组部,能够避免槽13内的绕组部彼此的干涉。
另外,由于U相绕组部21B、21D、21F(第二绕组部)的平均周长比U相绕组部21A、21C、21E(第一绕组部)的平均周长长,所以当使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向径向外侧变形时,能够使它们的线圈端部整齐排列成环状。
另外,由于第一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槽13中的占有率小于第二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槽13中的占有率,所以能够使平均周长不同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的电阻接近。
另外,由于在定子铁芯10的端面15、16,在U相线圈21与V相线圈22之间配置有绝缘膜41,在V相线圈22与W相线圈23之间配置有绝缘膜42,所以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使线圈21、22、23相互绝缘。
另外,在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有时在未磁化的状态下将永久磁铁55安装于定子铁芯10,使来自定子1的磁场起作用而将永久磁铁55磁化。通过分散地配置线圈21、22、23,从而能够减小在永久磁铁55磁化时作用于线圈21、22、23的彼此间的电磁力,由此,能够抑制线圈端部的损坏(变形等)。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图16(A)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立体图,图16(B)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立体图。图6(C)是示出U相绕组部21A~21F的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2中,如图16(A)所示,U相绕组部21A、21C、21E均具有直线部211、212及线圈端部213,且没有线圈端部214(图6(A))。
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C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图中下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同样地,U相绕组部21C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E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而且,U相绕组部21E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
即,U相绕组部21A、21C、21E呈波状串联连接,构成作为第一段的线圈段31。换句话说,线圈段31是将极数的一半数量的绕组部(即U相绕组部21A、21C、21E)呈波状连接而成的部件。
另外,如图16(B)所示,U相绕组部21B、21D、21F均具有直线部211、212及线圈端部213,且没有线圈端部214(图6(B))。
U相绕组部21B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D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图中下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同样地,U相绕组部21D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F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而且,U相绕组部21F的直线部212与U相绕组部21B的直线部211在与线圈端部21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利用线圈端部215连接。
即,U相绕组部21B、21D、21F呈波状串联连接,构成作为第二段的线圈段32。换句话说,线圈段32是将极数的一半数量的绕组部(即U相绕组部21B、21D、21F)呈波状连接而成的部件。
通过将图16(A)所示的线圈段31与图16(B)所示的线圈段32组合,从而能够得到图16(C)所示的U相线圈21。在U相线圈21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U相绕组部21A~21F在周向上间隔60度地配置。
图17是示出由此得到的U相线圈21的立体图。在该U相线圈21中,线圈段31(即U相绕组部21A、21C、21E)位于线圈段32(即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径向外侧。
U相绕组部21F、21B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A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同样地,U相绕组部21A、21C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B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U相绕组部21B、21D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C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U相绕组部21C、21E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D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U相绕组部21D、21F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E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U相绕组部21E、21A之间的线圈端部215与U相绕组部21F的线圈端部213在轴向上相向。
当将该U相线圈21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时,成为上述图4所示的状态。即,在周向上每三个槽地配置U相线圈21的U相绕组部21A~21F。另外,U相绕组部21A~21F均以跨越三个齿12的方式卷绕,线圈间距为60度(机械角)即3个槽。
另外,在周向上相邻的U相绕组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及U相绕组部21B)各自的直线部(例如U相绕组部21A的直线部212和U相绕组部21B的直线部211)插入到相同的槽13中,且各自的线圈端部213从该槽13向周向两侧延伸。
在图16(A)~(C)及图17中示出了U相线圈21,但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也同样地由两个线圈段31、32构成。另外,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V相线圈22配置在U相线圈21的径向内侧,W相线圈23配置在V相线圈22的径向内侧。每极每相槽数及绕组系数Kw均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在该实施方式2中,由于线圈21、22、23均由两个线圈段31、32构成,所以在将线圈21、22、23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时,与单独地处理线圈21、22、23各自的6个绕组部的情况相比,作业变简单。
图18(A)~(C)是示出线圈段31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8(A)所示,将环状线圈200张设于三个框部501、502、503,所述环状线圈200是成为线圈段31的铜线束,所述三个框部501、502、503配置在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当的位置。
以与框部501、502之间的环状线圈200相向的方式配置有推压部504。同样地,以与框部502、503之间的环状线圈200相向的方式配置推压部505,以与框部503、501之间的环状线圈200相向的方式配置推压部506。
推压部504、505、506的环状线圈200侧的面(称为前端面)均成为圆弧状的凹面。另外,推压部504、505、506构成为能够朝向以框部501、502、503为三个顶点的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移动。
如图18(B)所示,当使推压部504、505、506朝向该三角形的中心移动时,环状线圈200由推压部504、505、506推压而向内周侧凹陷,并成形为星形。
即,环状线圈200成形为由保持于框部501、502、503的三个外周部、推压于推压部504、505、506的三个内周部及位于这些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六个直线部构成的星形。
然后,当使推压部504、505、506从环状线圈200分离,并从框部501、502、503拆下环状线圈200时,如图18(C)所示,能够得到具有三个外周部(即线圈端部213)、三个内周部(即线圈端部215)及它们之间的六个直线部(即直线部211、212)的星形线圈。
当以内周部(即线圈端部215)成为底部的方式将该星形线圈的直线部(即直线部211、212)折弯时,能够得到图16(A)所示的线圈段31。图16(B)所示的线圈段32也用同样的方法形成。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制造方法。由于实施方式2的定子1除了线圈2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同,所以根据需要参照实施方式1的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定子1的组装工序的流程图。首先,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在轴向上层叠多块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得到定子铁芯10(步骤S121)。
接着,将具有U相绕组部21A、21C、21E(第一绕组部)的线圈段31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2)。另外,使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具有U相绕组部21B、21D、21F(第二绕组部)的线圈段32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3)。另外,使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线圈端部213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U相绕组部21A~21F的径向内侧配置绝缘膜41(图1)。
接着,将具有V相绕组部22A、22C、22E(第一绕组部)的线圈段31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4)。另外,使V相绕组部22A、22C、22E的线圈端部223(参照图11(C))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具有V相绕组部22B、22D、22F(第一绕组部)的线圈段32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5)。另外,使V相绕组部22B、22D、22F的线圈端部223(参照图11(D))向径向外侧变形。然后,在V相绕组部22A~22F的径向内侧配置绝缘膜42(图5)。
接着,将具有W相绕组部23A、23C、23E(第一绕组部)的线圈段31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6)。另外,使W相绕组部23A、23C、23E的线圈端部234(参照图11(E))向径向外侧变形。
接着,将具有W相绕组部23B、23D、23F的线圈段32(第二绕组部)插入到定子铁芯10的槽13中(步骤S127)。另外,使W相绕组部23B、23D、23F的线圈端部234(参照图11(F))向径向外侧变形。以上,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向定子铁芯10的槽13的插入完成。
然后,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对线圈21、22、23的线圈端部213、223、233的形状进行整形(步骤S128),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电接线(步骤S129)。由此,定子1的组装完成。
此外,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除了线圈21、22、23的结构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00同样地构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2中,U相线圈21具有将极数的一半数量的U相绕组部21A、21C、21E呈波状连接而成的线圈段31和将U相绕组部21B、21D、21F呈波状连接而成的线圈段32,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也同样地构成。因此,将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插入到槽13中的作业变简单,能够缩短作业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图16(A)~(C)及图17中,U相绕组部21A、21C、21E(线圈段31)的各平均周长与U相绕组部21B、21D、21F(线圈段31)的各平均周长相同,但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U相绕组部21A、21C、21E的各平均周长可以比U相绕组部21B、21D、21F的各平均周长长。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1的剖视图。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1是感应电动机,转子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1的定子1与实施方式1的定子1相同。
转子6具有具备多个槽61的转子铁芯60、作为旋转轴的轴66以及插入到转子铁芯60的各槽61中的转子条62。
转子铁芯60例如是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1~0.7mm的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等一体地固定而成的部件。在转子铁芯60的径向上的中心形成有轴孔63,在轴孔63固定有轴66。作为轴66的中心轴的轴线C1成为转子6的旋转轴。
转子铁芯60形成为以轴线C1为中心的环状。沿着转子铁芯60的外周,多个槽61(也称为转子槽)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在此,槽61的数量为24个,但并不限定于此。槽61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60。
图21是示出转子6的立体图。转子6在转子铁芯60的轴向两端具有一对端环65。端环65与转子条62的轴向两端连结,并与转子条62一体地形成。转子条62及端环65构成鼠笼型(squirrel cage)二次导体。
构成鼠笼型二次导体的转子条62及端环65由具有非磁性且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铝构成。通过在转子铁芯60的两端及槽61内铸入铝,从而形成转子条62及端环65。此外,也可以使用铜代替铝。此外,在图21中,用虚线仅示出一根转子条62。
当定子1的磁通与转子6的转子条62交链时,在转子条62中产生二次电流。利用该二次电流和定子1的磁通,产生使转子6旋转的转矩。
由于定子1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且线圈端部较小,所以能够降低电动机101的制造成本。另外,通过线圈端部较小,从而能够抑制电阻而降低损失,并提高电动机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电动机101的轻量化及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在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101中应用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线圈21、22、23(线圈段31、3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3中,通过将实施方式1或2的定子1用于作为感应电动机的电动机101,从而能够降低电动机101的制造成本,并提高电动机效率,并且实现电动机101的轻量化及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U相线圈21位于径向最外侧,W相线圈23位于最内侧(参照图4),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具有U相线圈21、V相线圈22及W相线圈23的三相的线圈,但线圈不限于三相,例如也可以是二相。
<压缩机>
接着,说明能够应用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的压缩机300。图22是示出压缩机300的剖视图。压缩机300是涡旋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307、配设在密闭容器307内的压缩机构305、驱动压缩机构305的电动机100、将压缩机构305与电动机100连结的轴56以及支承轴56的下端部(即与压缩机构30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副框架308。
压缩机构305具备具有涡旋部分的固定涡旋件301、具有在与固定涡旋件301的涡旋部分之间形成压缩室的涡旋部分的摆动涡旋件302、保持轴56的上端部的可塑性框架303以及固定于密闭容器307并保持可塑性框架303的引导框架304。
在固定涡旋件301中压入有贯通密闭容器307的吸入管310。另外,在密闭容器307设置有将从固定涡旋件30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管311。该排出管311与设置于密闭容器307的压缩机构305与电动机100之间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连通。
电动机100通过将定子1嵌入密闭容器307而固定于密闭容器307。电动机100的结构如上所述。向电动机100供给电力的玻璃端子309通过焊接固定于密闭容器307。
当电动机100旋转时,该旋转传递到摆动涡旋件302,摆动涡旋件302摆动。当摆动涡旋件302摆动时,由摆动涡旋件302的涡旋部分和固定涡旋件301的涡旋部分形成的压缩室的容积变化。然后,从吸入管310吸入制冷剂气体,压缩并从排出管311排出。
压缩机300具有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100。因此,能够降低压缩机300的制造成本,另外,提高运转效率。
另外,由于电动机100的定子1的槽13由线圈21、22、23紧密地填埋,在制冷剂及冷冻机油的流路中凹凸较少,所以制冷剂及冷冻机油的流动变顺畅,压缩机300的运转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压缩机300中,也可以使用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电动机101代替电动机100。另外,也可以应用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线圈21、22、23(线圈段31、32)。
在此,作为压缩机的一例,说明了涡旋压缩机,但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也可以应用于涡旋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
<空调装置>
接着,说明能够应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的空调装置400。图23是示出空调装置400(制冷循环装置)的图。空调装置400具备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减压装置)403及蒸发器404。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403及蒸发器404利用制冷剂配管407连结而构成制冷循环。即,制冷剂按压缩机401、冷凝器402、节流装置403及蒸发器404的顺序循环。
压缩机401、冷凝器402及节流装置403设置于室外机410。压缩机401由图22所示的压缩机300构成。在室外机410设置有向冷凝器402供给室外的空气的室外侧送风机405。蒸发器404设置于室内机420。在该室内机420设置有向蒸发器404供给室内的空气的室内侧送风机406。
空调装置400的动作如下。压缩机40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送出。冷凝器402进行从压缩机401流入的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并液化,并向制冷剂配管407送出。室外侧送风机405向冷凝器402供给室外的空气。节流装置403通过使开度变化,从而调整在制冷剂配管407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等。
蒸发器404进行利用节流装置403设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而蒸发(气化),并向制冷剂配管407送出。室内侧送风机406向蒸发器404供给室内的空气。由此,在蒸发器404中被夺取热的冷风供给到室内。
通过压缩机401(即压缩机300)使用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电动机100或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电动机101,从而能够降低空调装置400的制造成本,并提高运转效率。
以上,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1C定子,2线圈,5、5A、6转子,10、10A、10B、1C定子铁芯,11磁轭部,12齿,13槽,15、16端面,21 U相线圈,21A、21C、21E U相绕组部(第一绕组部),21B、21D、21F U相绕组部(第二绕组部),211、212直线部(槽插入部),213、214线圈端部,22A、22C、22E V相绕组部(第一绕组部),22B、22D、22F V相绕组部(第二绕组部),221、222直线部(槽插入部),223、224线圈端部,23A、23C、23E W相绕组部(第一绕组部),23B、23D、23F W相绕组部(第二绕组部),231、232直线部(槽插入部),233、234线圈端部,31线圈段(第一线圈段),32线圈段(第二线圈段),41、42绝缘膜,50转子铁芯,51、51A磁铁插入孔,52磁通壁垒,53轴孔,55永久磁铁,56轴,60转子铁芯,61槽,62条,63轴孔,65端环,66轴,100、101电动机,200金属丝,211、212直线部(槽插入部),213、214线圈端部,215线圈端部,221、222直线部,223、224线圈端部,231、232直线部,233、234线圈端部,300压缩机,305压缩机构,307密闭容器,400空调装置,401压缩机,402冷凝器,403节流装置,404蒸发器,407制冷剂配管,410室外机,420室内机。

Claims (18)

1.一种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槽,并具有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面;及
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所述不同相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以分布卷绕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
绕组系数为1,
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均具有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绕组部,
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所述绕组部具有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
所述第一绕组部及所述第二绕组部插入到所述多个槽中的一个槽中,且在所述端面从所述一个槽向所述周向的两侧延伸,
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端面,呈环状地配置于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绕组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绕组部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绕组部的平均周长比所述第一绕组部的平均周长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绕组部的所述槽中的占有率小于所述第二绕组部的所述槽中的占空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与极数相当的数量的所述绕组部均具有将所述极数的一半数量的绕组部呈波状连接而成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第一段包括所述第一绕组部,所述第二段包括所述第二绕组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段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段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端面,在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配置有绝缘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绝缘膜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中的所述槽的数量除以所述极数与所述相的数量之积得到的值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不同相的第三线圈。
11.一种电动机,其中,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及
转子,所述转子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是同步电动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是感应电动机。
14.一种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具备:
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及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由所述电动机驱动。
15.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其中,
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压缩机构,
所述电动机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及
转子,所述转子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
16.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准备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槽并具有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面的定子铁芯的工序;
以第一线圈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插入到所述多个槽中的一个槽中且在所述端面从所述一个槽向所述周向的两侧延伸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及
以第二线圈的第一绕组部及第二绕组部插入到所述多个槽中的与所述一个槽不同的槽中且在所述端面从所述不同的槽向所述周向的两侧延伸的方式将与所述第一线圈不同相的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
在将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中,将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比所述第一线圈靠内侧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所述第一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具有:
将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及
将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组部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第一绕组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具有:
将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及
将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绕组部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第一绕组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所述第一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具有:
将第一段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该第一段通过将所述第一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一绕组部呈波状连接而成;及
将第二段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径向的内侧的工序,该第二段通过将所述第一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二绕组部呈波状连接而成,
将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具有:
将第一段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工序,该第一段通过将所述第二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一绕组部呈波状连接而成;及
将第二段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中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径向的内侧的工序,该第二段通过将所述第二线圈的多个所述第二绕组部呈波状连接而成。
CN201880098227.0A 2018-10-30 2018-10-30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9131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0240 WO2020089994A1 (ja) 2018-10-30 2018-10-30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3123A true CN112913123A (zh) 2021-06-04

Family

ID=70463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227.0A Pending CN112913123A (zh) 2018-10-30 2018-10-30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8370B2 (zh)
EP (1) EP3876396A4 (zh)
JP (1) JP7086212B2 (zh)
KR (1) KR102565493B1 (zh)
CN (1) CN112913123A (zh)
WO (1) WO2020089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3783A (zh) * 2021-04-12 2023-11-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压缩机、制冷循环装置、磁化方法以及磁化装置
CN114795658B (zh) * 2022-03-11 2023-05-16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一种带有负压装置的vsd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5055U (zh) * 1988-11-04 1990-05-16
JP2012210094A (ja) * 2011-03-30 2012-10-25 Nippon Soken Inc 三相交流回転電機
CN104467231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式压缩机的电动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5099031A (zh) * 2015-09-11 2015-11-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相电动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JP2015223028A (ja) * 2014-05-22 2015-12-1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のステータ
FR3061815A1 (fr) * 2017-01-06 2018-07-13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bobin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498B2 (ja) 1986-01-30 1995-02-15 防衛庁技術研究本部長 ラムロケツトのガス発生器
JPH0799923B2 (ja) 1986-03-28 1995-10-2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ブラシレスモ−タの巻線方法
JPS62178757U (zh) 1986-05-02 1987-11-13
JPH0757077B2 (ja) 1990-10-17 1995-06-14 株式会社東芝 三相電機子巻線
KR940001176B1 (ko) 1990-07-19 1994-02-16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3상 전기자 권선
JP3005730B2 (ja) 1991-10-01 2000-02-07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論理和回路
JP3419755B2 (ja) 2000-11-10 2003-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3484407B2 (ja) 2000-11-24 2004-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683235B2 (ja) 2002-07-03 2005-08-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JP2004194435A (ja) 2002-12-11 2004-07-08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鉄心の巻線装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モータ
JP2005124362A (ja) * 2003-10-20 2005-05-1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巻き線用ケーブル及び電機子
JP5095276B2 (ja) 2007-06-27 2012-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巻線方法
JP2009112094A (ja) 2007-10-29 2009-05-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相間絶縁シート及び電動圧縮機
JP5924703B2 (ja) 2014-10-22 2016-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7200410A (ja) * 2016-04-28 2017-11-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イル
JP2017201845A (ja) 2016-05-02 2017-11-0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同期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空調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5055U (zh) * 1988-11-04 1990-05-16
JP2012210094A (ja) * 2011-03-30 2012-10-25 Nippon Soken Inc 三相交流回転電機
JP2015223028A (ja) * 2014-05-22 2015-12-1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のステータ
CN104467231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旋转式压缩机的电动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5099031A (zh) * 2015-09-11 2015-11-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三相电动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FR3061815A1 (fr) * 2017-01-06 2018-07-13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bobin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6212B2 (ja) 2022-06-17
US11888370B2 (en) 2024-01-30
KR20210046778A (ko) 2021-04-28
EP3876396A1 (en) 2021-09-08
EP3876396A4 (en) 2021-11-10
JPWO2020089994A1 (ja) 2021-04-30
WO2020089994A1 (ja) 2020-05-07
US20210320546A1 (en) 2021-10-14
KR102565493B1 (ko)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6144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10622394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CN109565191B (zh) 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8886276B (zh) 电动机、送风机、压缩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US11863020B2 (en) Motor,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19215865A1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64859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KR102565493B1 (ko) 고정자, 전동기, 압축기,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고정자의 제조 방법
JP7237178B2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7325650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7361806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20230291263A1 (en) Stator,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tator
WO2023032134A1 (ja) 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353508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233629A1 (ja)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4004202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113346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286019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181238A1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949291B2 (en) Motor having rotor with different core regions,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motor
CN110366809B (zh) 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5706466A (zh) 具有径向嵌入式永磁体转子的电机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