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801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801A
CN112768801A CN202011531551.2A CN202011531551A CN112768801A CN 112768801 A CN112768801 A CN 112768801A CN 202011531551 A CN202011531551 A CN 202011531551A CN 112768801 A CN112768801 A CN 11276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hell
plate
new energy
battery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1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玉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5315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8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8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安装壳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侧板的一侧开有连接孔,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散热机构一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储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储液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散热机构一包括有散热壳一,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能够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提高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中国专利号CN110034355A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的铝制散热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边顶部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顶壁中部放置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左右两侧均接触有限位组件,所述电池组外壁箍有抱箍,本发明通过侧板的通风口和防尘组件的配合,能够对壳体内腔进行散热的同时,减少尘埃进入壳体内腔,从而减轻尘埃吸附在电池组表面的情况,有利于电池组热量向外发散,防尘滤网的设置,在防尘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溅作用,减少洗车时水液意外溅入壳体内腔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对电池组进行防溅保护。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不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导致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电池本体位于安装壳内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电池本体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环境相对较差,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所述安装壳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一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所述储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所述储液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散热机构一包括有散热壳一,所述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所述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安装有马达一,所述马达一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所述安装壳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螺丝杆,所述螺丝杆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所述螺丝杆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内部开有转动槽,所述螺丝杆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有转动槽,所述挤压板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所述散热机构二包括有散热壳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安装有马达二,所述马达二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所述储液箱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回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固定有滤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导液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防护壳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能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提高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一侧开有卡接槽,所述侧板的一侧焊接有卡接杆,且卡接杆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一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顶部开有螺纹孔,所述螺丝杆螺纹在螺纹孔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一侧开有螺纹槽,所述侧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固定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二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一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二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输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制冷板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一、输液泵、冷却管、回流管和制冷板,散热机构一内的马达一带动扇叶一,扇叶一转动能够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输液泵能够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输入到冷却管的内部,冷却管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在充电时的温度,之后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和蛇形管回流到储液箱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制冷板能够对储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2)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二、散热板、散热片和蛇形管,散热机构二内的马达二带动扇叶二转动,扇叶二转动能够对散热板、散热片和蛇形管进行散热,散热片增加散热板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采用蛇形管也能够增加散热的面积;(3)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转动固定机构上的转动盘,转动盘带动螺丝杆螺纹在螺纹孔的内部,螺纹杆能够带动挤压板进行升降,挤压板下降时能够对电池本体起到挤压作用,提高电池本体位于安装壳内的稳定性;(4)通过设置的侧板,侧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的一侧,侧板的内部安装的一阶过滤网和二阶过滤网能对进入到安装壳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的内部,过滤棉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侧板和安装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储液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控制器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安装壳、2-散热机构一、3-储液箱、4-控制器、5-侧板、6-连接孔、7-固定机构、8-固定板、9-固定孔、10-防护网一、11-液位计、12-散热机构二、13-安装板、14-安装孔、15-螺纹盖、16-电池本体、17-隔离板、18-螺纹槽、19-卡接槽、20-卡接杆、21-散热壳一、22-固定架一、23-螺纹孔、24-马达一、25-扇叶一、26-缓冲板一、27-温度传感器一、28-输入管、29-冷却管、30-回流管、31-螺丝杆、32-转动盘、33-挤压板、34-转动槽、35-转动板、36-缓冲垫、37-一阶过滤网、38-二阶过滤网、39-过滤棉、40-缓冲板二、41-散热壳二、42-固定架二、43-马达二、44-扇叶二、45-防护网二、46-散热板、47-散热片、48-蛇形管、49-隔板、50-制冷板、51-螺纹管、52-防护壳、53-输液泵、54-导液管、55-滤管、56-温度传感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2,安装壳1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3,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4,控制器4用于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收集处理,同时控制散热结构的马达和泵体,安装壳1的一侧设置有侧板5,侧板5的一侧开有连接孔6,安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7,散热机构一2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10,储液箱3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11,液位计11便于观察储液箱3内部的冷却液量,储液箱3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12,安装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16,电池本体16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17,隔离板17能够避免电池本体16的底部与安装壳1的内壁接触,实现电池本体16的底部空气流通,散热机构一2包括有散热壳一21,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22,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22安装有马达一24,马达一24带动扇叶一25,马达一24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25,扇叶一25转动能够对安装壳1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安装壳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26,安装壳1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27,安装壳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29,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的温度,冷却管29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28,冷却管29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0,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30和蛇形管48回流到储液箱3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固定机构7包括有螺丝杆31,螺丝杆31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32,转动转动盘32,转动盘32带动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螺纹杆31能够带动挤压板33进行升降,螺丝杆31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33,挤压板33下降时能够对电池本体16起到挤压作用,提高电池本体16位于安装壳1内的稳定性,挤压板33的内部开有转动槽34,螺丝杆31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35,转动板35转动连接有转动槽34,挤压板33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36,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37,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38,一阶过滤网37和二阶过滤网38能对进入到安装壳1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39,过滤棉39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16安装在安装壳1内的环境,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40,散热机构二12包括有散热壳二41,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42,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42安装有马达二43,马达二43带动扇叶二44转动,马达二43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44,扇叶二44转动能够对散热板46、散热片47和蛇形管48进行散热,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45,储液箱3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46,散热板46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47,散热片47增加散热板46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散热片47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48,采用蛇形管48也能够增加散热的面积,蛇形管48的一端与回流管30的一端连通,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49,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50,制冷板50能够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16充电时的降温效果,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52,防护壳5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53,输液泵53能够将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8输入到冷却管29的内部,输液泵53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54,导液管54的一端固定有滤管48,输入管28的一端与导液管54的输出端连通,防护壳5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56,温度传感器二56进行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一2、输液泵53、冷却管29、回流管30和制冷板50,散热机构一2内的马达一24带动扇叶一25,扇叶一25转动能够对安装壳1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输液泵53能够将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8输入到冷却管29的内部,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的温度,之后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30和蛇形管48回流到储液箱3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制冷板50能够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16充电时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卡接槽19,侧板5的一侧焊接有卡接杆20,且卡接杆20卡接在卡接槽19的内部,便于侧板5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
进一步地,散热壳一21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散热壳一21通过固定板8和螺栓安装到安装壳1的顶部,固定板8的顶部开有固定孔9。
进一步地,安装壳1的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安装板13,安装壳1通过安装板13和螺栓安装到指定位置,安装板13的顶部开有安装孔14。
进一步地,安装壳1的顶部开有螺纹孔23,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螺丝杆31转动在螺纹孔23的内部带动挤压板33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螺纹槽18,侧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
进一步地,储液箱3的顶部固定有螺纹管51,螺纹管5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5,螺纹盖15能够对螺纹管51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到储液箱3的内部。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一27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二56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一2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二4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输液泵5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制冷板50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的侧板5,侧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侧板5的内部安装的一阶过滤网37和二阶过滤网38能对进入到安装壳1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过滤棉39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16安装在安装壳1内的环境。
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实施例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2,安装壳1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3,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4,控制器4用于对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收集处理,同时控制散热结构的马达和泵体,安装壳1的一侧设置有侧板5,侧板5的一侧开有连接孔6,安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7,散热机构一2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10,储液箱3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11,液位计11便于观察储液箱3内部的冷却液量,储液箱3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12,安装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16,电池本体16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17,隔离板17能够避免电池本体16的底部与安装壳1的内壁接触,实现电池本体16的底部空气流通,散热机构一2包括有散热壳一21,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22,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22安装有马达一24,马达一24带动扇叶一25,马达一24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25,扇叶一25转动能够对安装壳1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安装壳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26,安装壳1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27,安装壳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29,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的温度,冷却管29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28,冷却管29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0,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30和蛇形管48回流到储液箱3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固定机构7包括有螺丝杆31,螺丝杆31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32,转动转动盘32,转动盘32带动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螺纹杆31能够带动挤压板33进行升降,螺丝杆31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33,挤压板33下降时能够对电池本体16起到挤压作用,提高电池本体16位于安装壳1内的稳定性,挤压板33的内部开有转动槽34,螺丝杆31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35,转动板35转动连接有转动槽34,挤压板33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36,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37,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38,一阶过滤网37和二阶过滤网38能对进入到安装壳1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39,过滤棉39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16安装在安装壳1内的环境,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40,散热机构二12包括有散热壳二41,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42,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42安装有马达二43,马达二43带动扇叶二44转动,马达二43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44,扇叶二44转动能够对散热板46、散热片47和蛇形管48进行散热,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45,储液箱3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46,散热板46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47,散热片47增加散热板46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散热片47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48,采用蛇形管48也能够增加散热的面积,蛇形管48的一端与回流管30的一端连通,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49,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50,制冷板50能够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16充电时的降温效果,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52,防护壳5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53,输液泵53能够将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8输入到冷却管29的内部,输液泵53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54,导液管54的一端固定有滤管48,输入管28的一端与导液管54的输出端连通,防护壳5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56,温度传感器二56进行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
其中,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卡接槽19,侧板5的一侧焊接有卡接杆20,且卡接杆20卡接在卡接槽19的内部,便于侧板5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散热壳一21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散热壳一21通过固定板8和螺栓安装到安装壳1的顶部,固定板8的顶部开有固定孔9;安装壳1的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安装板13,安装壳1通过安装板13和螺栓安装到指定位置,安装板13的顶部开有安装孔14;安装壳1的顶部开有螺纹孔23,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螺丝杆31转动在螺纹孔23的内部带动挤压板33上下移动;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螺纹槽18,侧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储液箱3的顶部固定有螺纹管51,螺纹管5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5,螺纹盖15能够对螺纹管51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到储液箱3的内部;温度传感器一27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二56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一2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二4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输液泵5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制冷板50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具体的,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将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安装壳1通过安装板13和螺栓固定安装到指定位置,将电池本体16安装到安装壳1的内部,转动固定机构7上的转动盘32,转动盘32带动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螺纹杆31能够带动挤压板33进行升降,挤压板33下降时能够对电池本体16起到挤压作用,提高电池本体16位于安装壳1内的稳定性,之后将侧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侧板5的内部安装的一阶过滤网37和二阶过滤网38能对进入到安装壳1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过滤棉39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1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16安装在安装壳1内的环境,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时,通过温度传感器一27进行对安装壳1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当安装壳1内的温度高于25时,控制器4控制启动马达一24,马达一24带动扇叶一25,扇叶一25转动能够对安装壳1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输液泵53能够将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28输入到冷却管29的内部,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16在充电时的温度,之后冷却管29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30和蛇形管48回流到储液箱3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通过温度传感器二56进行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4,当冷却液内的温度高于20时,启动制冷板50和马达二43,制冷板50能够对储液箱3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16充电时的降温效果,马达二43带动扇叶二44转动,扇叶二44转动能够对散热板46、散热片47和蛇形管48进行散热,散热片47增加散热板46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采用蛇形管48也能够增加散热的面积。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1,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2,所述安装壳1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3,所述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安装壳1的一侧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一侧开有连接孔6,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散热机构一2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10,所述储液箱3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11,所述储液箱3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12,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16,所述电池本体16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17,所述散热机构一2包括有散热壳一21,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22,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22安装有马达一24,所述马达一24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25,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26,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27,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29,所述冷却管29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28,所述冷却管29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0,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有螺丝杆31,所述螺丝杆31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32,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33,所述挤压板33的内部开有转动槽34,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35,所述转动板35转动连接有转动槽34,所述挤压板33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36,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37,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38,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39,所述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40,所述散热机构二12包括有散热壳二41,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42,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42安装有马达二43,所述马达二43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44,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45,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46,所述散热板46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47,所述散热片47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48,所述蛇形管48的一端与回流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49,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50,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52,所述防护壳5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53,所述输液泵53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54,所述导液管54的一端固定有滤管48,所述输入管28的一端与导液管5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防护壳5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卡接槽19,所述侧板5的一侧焊接有卡接杆20,且卡接杆20卡接在卡接槽19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一21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开有固定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开有安装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开有螺纹孔23,所述螺丝杆31螺纹在螺纹孔2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一侧开有螺纹槽18,所述侧板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3的顶部固定有螺纹管51,所述螺纹管51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一27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二56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一24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二4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输液泵53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制冷板50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CN202011531551.2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Withdrawn CN112768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1551.2A CN112768801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1551.2A CN112768801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801A true CN112768801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1551.2A Withdrawn CN112768801A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88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1852A (zh) * 2022-08-03 2022-09-23 深圳市埃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储能电池高效储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3269A1 (fr) * 2013-11-18 2015-05-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des batteries d'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108615844A (zh) * 2018-05-10 2018-10-02 芜湖金钥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的加大冷热空气流动的散热装置
CN108922996A (zh) * 2018-06-01 2018-11-30 佛山鑫达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8690458U (zh) * 2018-09-08 2019-04-02 新乡市鸿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游览观光车的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08806288U (zh) * 2018-10-29 2019-04-30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010815A (zh) * 2019-04-15 2019-07-12 余登峰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保护仓
CN110289380A (zh) * 2019-07-01 2019-09-27 武汉艾森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防护箱的冷却装置
CN212211792U (zh) * 2020-06-22 2020-12-22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电设备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3269A1 (fr) * 2013-11-18 2015-05-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des batteries d'un vehicu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CN108615844A (zh) * 2018-05-10 2018-10-02 芜湖金钥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的加大冷热空气流动的散热装置
CN108922996A (zh) * 2018-06-01 2018-11-30 佛山鑫达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8690458U (zh) * 2018-09-08 2019-04-02 新乡市鸿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游览观光车的锂电池散热装置
CN208806288U (zh) * 2018-10-29 2019-04-30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010815A (zh) * 2019-04-15 2019-07-12 余登峰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保护仓
CN110289380A (zh) * 2019-07-01 2019-09-27 武汉艾森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防护箱的冷却装置
CN212211792U (zh) * 2020-06-22 2020-12-22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电设备冷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1852A (zh) * 2022-08-03 2022-09-23 深圳市埃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储能电池高效储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15101852B (zh) * 2022-08-03 2023-02-14 深圳市埃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储能电池高效储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66667U (zh) 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1129655A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071165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5705632U (zh) 一种车辆地板和电池包的集成装置及车辆
CN11276880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CN211152533U (zh) 一种汽车高压集成控制器
WO2022156502A1 (zh) 双电机逆变器及汽车
CN2147539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快速散热组件
CN108583217A (zh) 一种带等电位设计的汽车空调高压加热水ptc总成
CN208134020U (zh) 一种带等电位设计的汽车空调高压加热水ptc总成
CN212277300U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05681760U (zh) 一种带有增程功能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CN211980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1173113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缆接线端冷却结构
CN211376773U (zh) 一种车辆动力装置支撑散热装置
CN21240096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桩
CN21897556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
CN206490570U (zh) 一种电力转换器用散热装置
CN114312264A (zh)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1980832U (zh) 一种带减震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1758912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
CN219226391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舱冷却装置
CN219499800U (zh) 多合一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21324360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
CN21592186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安装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