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5358B -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5358B
CN112745358B CN201911048975.0A CN201911048975A CN112745358B CN 112745358 B CN112745358 B CN 112745358B CN 201911048975 A CN201911048975 A CN 201911048975A CN 112745358 B CN112745358 B CN 112745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metal complex
diimine metal
formula iii
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8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5358A (zh
Inventor
高榕
郭子芳
周俊领
李昕阳
赖菁菁
林洁
顾元宁
傅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9110489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535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JP2022525763A priority patent/JP2022554342A/ja
Priority to CA3159655A priority patent/CA3159655A1/en
Priority to EP20882359.1A priority patent/EP4053139A4/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17501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92910A/ko
Priority to BR112022008180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08180A2/pt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399 priority patent/WO2021083350A1/zh
Priority to US17/755,554 priority patent/US2022028200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745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5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5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5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4Nickel compounds
    • C07F15/045Nickel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10/00Features related to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the catalyst use or to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 C08F2410/03Multinuclear procatalyst, i.e.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als, being different or no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配合物用于作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的主催化剂,能实现较高温度下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的支化聚乙烯。
Figure DDA0002254811070000011

Description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合成树脂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合成树脂进口国,目前聚烯烃产量所占比例已近60%,烯烃树脂与其它树脂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在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中被用于重点推广的材料,预计在2019年的我国聚烯烃的表观消费量为6777万吨;其中聚乙烯的消费量达到3459万吨。工业化的聚乙烯催化剂有Ziegler-Natta型催化剂(DE Pat 889229(1953);IT Pat 545332(1956)和IT Pat 536899(1955);Chem.Rev.,2000,100,1169及该特辑相关文献),Phillips型催化剂(Belg.Pat.530617(1955);Chem.Rev.1996,96,3327)和茂金属型催化剂(W.Kaminsky,Metalorganic Catalysts forSynthesis and Polymerization,Berlin:Springer,1999),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型的高效乙烯齐聚和聚合催化剂。例如1995年,Brookhart等报道了一类α-二亚胺Ni(II)的配合物,可以高活性的聚合乙烯。
由于α-二亚胺镍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和支化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控而倍受关注。Du Pont等公司申请了多个专利(WO 96/23010,WO 98/03521,WO 98/40374,WO 99/05189,WO 99/62968,WO 00/06620,US 6,103,658,US 6,660,677)。这类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或者烷基铝作用下,在常温或低温下能高活性的催化乙烯齐聚或聚合。但当升高反应温度高于50℃时,这类α-二亚胺镍催化剂活性迅速降低,所制备的聚乙烯的分子量随聚合温度提高而迅速下降。现有乙烯气相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85℃以上,乙烯溶液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130-250℃,原有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法满足现有气相、溶液法乙烯聚合装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能实现较高温度下催化乙烯聚合,制备高分子量的支化聚乙烯。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如式I所示: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21
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独立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烃基;R5-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R5-R8任选地相互成环;R1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1和R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和/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优选地,R1和/或R2为如式II所示的基团: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22
式II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R1-R5任选地相互成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II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M选自镍和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Y选自O和S。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优选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更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如式III所示: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31
式III中,R1-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
式III中的M、X、Y、R12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III中,R1-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R1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卤代的C1-C10烷氧基和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和卤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和卤代的C1-C10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和卤代的C1-C6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C1-C6烷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和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3-二甲基丁基。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C1-C6烷氧基选自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异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包括但不限于:
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1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1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使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与MXn和R12YH进行反应,生成所述式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71
式IV中的R1、R2、R5-R8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MXn中的M和X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n为满足M价态的X的个数,如1、2或3;
R12YH中的Y和R12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所述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更优选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所述反应在15-40℃的温度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步骤2)使式V所示的二酮化合物与R1NH2和R2NH2发生反应,生成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72
其中,R1、R2、R5-R8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2)所述反应在烷基铝和非质子溶剂存在下,优选所述非质子溶剂为甲苯、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2)所述反应包括使R1NH2和R2NH2与烷基铝进行第一回流反应,以及使第一回流反应产物与式V所示的二酮化合物进行第二回流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烷基铝化合物为C1-C6烷基铝化合物,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等,优选三甲基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V所示的二酮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081
其中R6-R11的定义同式III。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烯烃包括乙烯和含有极性基团的ɑ-烯烃。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上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助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有机铝化合物和/或有机硼化合物;所述有机铝化合物选自烷基铝氧烷或通式为AlRnX1 3-n的有机铝化合物(烷基铝或烷基铝卤化物),通式AlRnX1 3-n中,R为H、C1-C20的烃基或C1-C20烃氧基,优选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C7-C20芳烷基或C6-C20芳基;X1为卤素,优选为氯或溴;0<n≤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有机铝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二氯乙基铝、甲基铝氧烷(MAO)和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优选地,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甲基铝氧烷(MAO)。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芳烃基硼和/或硼酸盐。所述芳烃基硼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硼,更优选为三(五氟苯基)硼。所述硼酸盐优选为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和/或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时,所述助催化剂中铝与所述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10-107):1,例如,10:1、20:1、50:1、100:1、200:1、300:1、500:1、700:1、800:1、1000:1、2000:1、3000:1、5000:1、10000:1、100000:1、1000000:1、10000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10-100000):1,更优选为(100-10000):1;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硼化合物时,所述助催化剂中硼与所述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0.1-1000):1,例如,0.1:1、0.2:1、0.5:1、1:1、2:1、3:1、5:1、8:1、10:1、20:1、50:1、100:1、200:1、300:1、500:1、700:1、800:1、1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0.1-500):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利用本发明的催化剂聚合的烯烃为C2-C16烯烃,优选地,所述烯烃为乙烯或具有3-16个碳原子的α-烯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还包括链转移剂,所述链转移剂选自烷基铝、烷基镁、烷基硼和烷基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链转移剂与所述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0.1-5000):1。
第五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包括在上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或上述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如均聚或共聚,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8℃~200℃,优选为-20℃~150℃;聚合压力为0.01~10.0MPa,优选0.01~2.0MPa。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烯烃包括C2-C16烯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烯烃包括C2-C16的α-烯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烯烃包括乙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烯烃包括乙烯和含有极性基团的ɑ-烯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的温度为-78℃-200℃,优选为-20℃-1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的压力0.01-10.0MPa,优选为0.01~2.0M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由烯烃单体在溶剂内进行,聚合用溶剂选自烷烃、芳香烃和卤代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聚合用溶剂选自己烷、戊烷、庚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和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己烷、甲苯和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中不同通式或结构式中使用的符号如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3、X、M、A、Y等,若无特别说明,则在各通式或结构式中具有相同定义。
本发明中,C1-C20烷基是指C1-C20的直链烷基或C3-C20的支链烷基,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和正癸基。
C3-C20环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4-乙基环己基、4-正丙基环己基和4-正丁基环己基。
C6-C20芳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乙烯基苯基。
C2-C20烯基是指C1-C20的直链烯基或C3-C20的支链烯基,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
C7-C20芳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和苯基叔丁基。
C7-C20烷芳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苯基、乙苯基、正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正丁基苯基和叔丁基苯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配合物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可由配体直接制得三核配合物。
2、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在有机铝或者有机硼助催化剂作用下,能高活性的催化乙烯聚合。特别可在较高聚合温度下(高于90度)仍保持较高的聚合活性。(以往文献或专利报道的二亚胺镍催化剂在50度以上活性即大幅度衰减,且分子量大幅度降低)。
3、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同α-烯烃或极性单体的共聚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镍配合物Ni1的结构单元图,为使图像清晰,其中氢原子、二氯甲烷溶剂分子和对称的原子未做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需要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的描述,而并不能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所有包含在本发明的发明宗旨范围内的合理的变换和组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分析表征仪器如下:
1、核磁共振仪:Bruker DMX 300(300MHz),以四甲基硅(TMS)为内标。
2、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PDI(PDI=Mw/Mn):采用PL-GPC220色谱仪,以三氯苯为溶剂,在150℃下测定(其中,标样:PS,流速:1.0mL/min,色谱柱:3×PLgel10um M1×ED-B 300×7.5nm)。
3、配合物结构分析:单晶测试分析,采用Rigaku RAXIS Rapid IP衍射仪。
4、活性测量方法:聚合物重量(g)/镍(mol)×2。
实施例中涉及的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11
实施例1
配合物Ni1(结构式III中R1、R3为乙基,R2、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6-二乙基苯胺(2.0ml,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樟脑醌(0.831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1,产率为69.2%。1H-NMR(CDCl3):δ6.94-6.92(m,6H,CAr-CH3),2.56-2.51(m,4H,CAr-CH3),2.36-2.31(m,4H,CAr-CH3),1.82-1.78(m,4H,CH2),1.54(m,1H),1.24-1.18(m,12H),1.09(s,3H,CH3),0.94(m,6H,CH3)。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258g(0.6mmol)配体L1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1。产率:78.2%。元素分析(C64H90Br6N4Ni3O2):C,47.96;H,5.66;N,3.50;实验值(%):C,47.48;H,6.00;N,3.26。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0mg(2.5μmol)配合物Ni1。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0mg(2.5μmol)配合物Ni1。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10ml 1-己烯,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0mg(2.5μmol)配合物Ni1。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4.0mg(2.5μmol)配合物Ni1,6mL 10-十一烯-1-醇,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5.0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4.0mg(2.5μmol)配合物Ni1,5.52g 10-十一烯酸,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5.0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配合物Ni2(结构式III中R1、R3为异丙基,R2、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6-二异丙基苯胺(2.4ml,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樟脑醌(0.831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2,产率:41.3%。1H NMR(300MHz,CDCl3),δ(ppm):7.06-6.81(m,6H,Ar-H),2.88(m,4H,CH(CH3)2),2.36(m,1H),1.86(m,4H,CH2),1.24(d,24H,CH(CH3)2),0.96(s,6H,CH3 atcamphyl),0.77(s,3H,CH3)。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291g(0.6mmol)配体L2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2。产率为74.0%。元素分析(C72H106Br6N4Ni3O2):C,50.42;H,6.23;N,3.27;实验值(%):C,50.28;H,6.42;N,3.18。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3mg(2.5μmol)配合物Ni2。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3mg(2.5μmol)配合物Ni2。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10ml 1-己烯,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3mg(2.5μmol)配合物Ni2。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4.3mg(2.5μmol)配合物Ni2,6mL 10-十一烯-1-醇,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5.0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4.3mg(2.5μmol)配合物Ni2,5.52g 10-十一烯酸,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5.0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配合物Ni3(结构式III中R1、R3为异丙基,R2、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异丁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2-甲基-1-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291g(0.6mmol)配体L2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3。产率为74.0%。元素分析(C76H114Br6N4Ni3O2):C,51.54;H,6.49;N,3.16;实验值(%):C,51.28;H,6.82;N,3.19。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4mg(2.5μmol)配合物Ni3。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
配合物Ni4(结构式III中R1、R3为氟,R2、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6-二氟苯胺(1.3ml,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樟脑醌(0.831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3,产率:50.3%。1HNMR(CDCl3):δ[an isomer ratio of 1.2:1]:major isomer:6.83-6.74(m,6H,CAr-CH3),1.93-1.90(m,4H,CH2),1.55(m,1Hl),1.26(s,3H,CH3),1.06(s,6H,CH3),Minor isomer:6.91-6.84(m,6H,CAr-CH3),1.96-1.94(m,4H,CH2),1.55(m,1H,),1.26(s,3H,CH3),1.02(s,6H,CH3)。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233g(0.6mmol)配体L3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4。产率为74.3%。元素分析(C48H50Br6F8N4Ni3O2):C,37.87;H,3.31;N,3.68;实验值(%):C,37.78;H,3.62;N,3.28。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3.8mg(2.5μmol)配合物Ni4。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
配合物Ni5(结构式III中R1-R3为甲基,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4,6-三甲基苯胺(1.7ml,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樟脑醌(0.831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4,产率:62.5%。1HNMR(300MHz,CDCl3),δ(ppm)[an isomer ratio of 1.2:1]:major isomer:6.72(s,4H,Ar-H),2.26-2.13(m,12H,CAr-CH3),1.87(s,6H,CAr-CH3),1.79(m,4H,CH2),1.42(m,1H),1.26(s,3H,CH3),1.07(s,6H,CH3)。Minor isomer:6.67(s,4H,Ar-H),2.09-2.01(m,12H,CAr-CH3),1.85(s,6H,CAr-CH3),1.79(m,4H,CH2),1.40(m,1H),1.26(s,3H,CH3),0.94(s,6H,CH3)。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240g(0.6mmol)配体L4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5。产率为78.6%。元素分析(C60H82Br6N4Ni3O2):C,46.59;H,5.34;N,3.62;实验值(%):C,46.24;H,5.67;N,3.21。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3.9mg(2.5μmol)配合物Ni5。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4
配合物Ni6(结构式(III)中R1、R3为甲基,R2为溴,R4-R7、R10为氢,R8、R9和R11为甲基,R12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6-二甲基-4-溴-苯胺(2.45g,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樟脑醌(0.831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5,产率:60.7%。1HNMR(300MHz,CDCl3),δ(ppm)[an isomer ratio of1.1:1]:major isomer:7.05(s,4H,Ar-H),2.18(m,12H,CAr-CH3),1.85(m,4H,CH2),1.37(m,1H),1.26(s,3H,CH3),1.06(s,6H,CH3).Minor isomer:7.02(s,4H,Ar-H),2.04(m,12H,CAr-CH3),1.85(m,4H,CH2),1.37(m,1H),1.26(s,3H,CH3),0.96(s,6H,CH3)。
将含有0.278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318g(0.6mmol)配体L5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6。产率为74.1%。元素分析(C56H70Br10N4Ni3O2):C,37.24;H,3.91;N,3.10;实验值(%):C,37.38;H,4.30;N,3.03。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5mg(2.5μmol)配合物Ni6。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5
配合物Ni7(结构式(II)中R1、R3为异丙基,R2、R4-R7、R10为氢,R8、R9为甲基,R11为CH2Br,R12为乙基)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2,6-二异丙基-苯胺(2.30ml,12mmol)溶于20ml甲苯中,常温滴入三甲基铝12ml(1.0M,12mmol),反应回流2小时,体系降温至室温,加入二酮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71
(1.225g,5mmol),体系回流反应6h。反应产物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柱层析得黄色配体L6,产率:62.7%。1H NMR(300MHz,CDCl3),δ(ppm):7.05-6.83(m,6H,Ar-H),3.30(m,2H,CH2),2.80(m,4H,CH(CH3)2),1.55(m,1H),1.83(m,4H,CH2),1.26(d,24H,CH(CH3)2),0.99(s,6H,CH3)。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有0.338g(0.6mmol)配体L6的二氯甲烷(10ml)溶液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7。产率为80.2%。元素分析(C72H104Br8N4Ni3O2):C,46.17;H,5.60;N,2.99;实验值(%):C,46.24;H,5.80;N,3.13。
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7mg(2.5μmol)配合物Ni7。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10atm乙烯: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8mg(7.5μmol)对比催化剂A(其结构见式(A))。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72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81
对比例2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8mg(7.5μmol)对比催化剂A。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3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10ml的1-己烯,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8mg(7.5μmol)对比催化剂A。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4
10atm乙烯: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5.0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加入4.7mg(7.5μmol)对比催化剂B(其结构见式(B))。在9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0.02×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82
表1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83
Figure GDA0003468134160000191
由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和2的配合物,使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使用时,在高温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要高很多,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对比例所得聚合物,且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对比例所得聚合物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如式III所示:
Figure FDA0003792379570000011
式III中,R1-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
式III中,R1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Y选自O和S;M选自镍和钯;X选自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R1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R1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R1-R1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和卤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R1-R1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和卤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和卤代的C1-C10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6烷基和卤代的C1-C6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1-C6烷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和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3-二甲基丁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如下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R12=甲基,M=Ni,Y=O,X=Br;
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1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1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3)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4)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R11=甲基,R12=异丁基,M=Ni,Y=O,X=Br;
25)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6)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乙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7)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异丙基,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8)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29)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甲基,R2=Br,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0)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F,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1)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Cl,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32)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其中R1=R3=Br,R2=R4-R7=R10=H,R8=R9=甲基,R11=溴代甲基,R12=乙基,M=Ni,Y=O,X=Br。
11.一种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使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与MXn和R12YH进行反应,生成所述式III所示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
Figure FDA0003792379570000041
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的制备包括步骤2)使式V所示的二酮化合物与R1NH2和R2NH2发生反应,生成所述式IV所示的二亚胺化合物,
Figure FDA0003792379570000051
R1-R11如权利要求1定义所述;
MXn中的M和X如权利要求1定义所述,n为满足M价态的X的个数;
R12YH中的Y和R12如权利要求1定义所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1、2或3。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
步骤2)所述反应在烷基铝和非质子溶剂存在下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质子溶剂为甲苯、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铝为C1-C6烷基铝化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铝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铝为三甲基铝。
20.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21.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和/或链转移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有机铝化合物和/或有机硼化合物。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铝化合物选自烷基铝氧烷、烷基铝和烷基铝卤化物的一种或多种。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芳烃基硼和/或硼酸盐。
25.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亚胺金属配合物或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烯烃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8℃~200℃;聚合压力为0.01~10.0MPa。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烯烃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0℃~150℃;聚合压力为0.01~2.0MPa。
CN201911048975.0A 2019-10-31 2019-10-31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745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975.0A CN11274535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A3159655A CA3159655A1 (en) 2019-10-31 2020-10-30 Diimine metal complex,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EP20882359.1A EP4053139A4 (en) 2019-10-31 2020-10-30 DIIMIN METAL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1020227017501A KR20220092910A (ko) 2019-10-31 2020-10-30 디이민 금속 착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의 용도
JP2022525763A JP2022554342A (ja) 2019-10-31 2020-10-30 ジイミン金属錯体、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BR112022008180A BR112022008180A2 (pt) 2019-10-31 2020-10-30 Complexo de metal diimina, método para preparar o complexo de metal diimina, uso do complexo de metal diimina e catalisador para polimerização de olefinas
PCT/CN2020/125399 WO2021083350A1 (zh) 2019-10-31 2020-10-30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7/755,554 US20220282005A1 (en) 2019-10-31 2020-10-30 Diimine metal complex,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975.0A CN11274535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5358A CN112745358A (zh) 2021-05-04
CN112745358B true CN112745358B (zh) 2022-10-21

Family

ID=7564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8975.0A Active CN11274535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53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216837A1 (en) * 2021-04-28 2022-11-03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mer, and obtained polymer
CN116023537B (zh) * 2021-10-26 202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183A (zh) * 2000-12-25 2002-07-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多核α-双亚胺镍烯烃聚合催化剂
MXPA02007950A (es) * 2001-08-16 2005-09-08 Bayer Ag Catalizadores para la polimerizacion de olefina.
CN1672793A (zh) * 2005-01-07 2005-09-28 吉林大学 β-二亚胺镍类化合物/烷基铝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US7129304B1 (en) * 2005-07-21 2006-10-31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Dimine metal complexes, methods of synthesis, and methods of using in oligomer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EP1893654A1 (en) * 2005-06-01 2008-03-05 Cranfield University Preparation of soluble and colloid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y living polymerization
CN10639726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397260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镍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61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5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应用
WO2018077158A1 (zh) * 2016-10-27 2018-05-03 浙江大学 亚乙烯基苊(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377827A (zh) * 2018-12-29 2020-07-07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α-二亚胺类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聚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0926B2 (en) * 2003-12-30 2008-08-12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ing a supported, treated catalys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183A (zh) * 2000-12-25 2002-07-3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多核α-双亚胺镍烯烃聚合催化剂
MXPA02007950A (es) * 2001-08-16 2005-09-08 Bayer Ag Catalizadores para la polimerizacion de olefina.
CN1672793A (zh) * 2005-01-07 2005-09-28 吉林大学 β-二亚胺镍类化合物/烷基铝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EP1893654A1 (en) * 2005-06-01 2008-03-05 Cranfield University Preparation of soluble and colloid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by living polymerization
US7129304B1 (en) * 2005-07-21 2006-10-31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p Dimine metal complexes, methods of synthesis, and methods of using in oligomer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CN10639726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397260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镍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61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5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配体、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应用
WO2018077158A1 (zh) * 2016-10-27 2018-05-03 浙江大学 亚乙烯基苊(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377827A (zh) * 2018-12-29 2020-07-07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α-二亚胺类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聚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5358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6806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45358B (zh)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3500504A (ja) オレフィン-極性モノマーコポリマーの調製方法
CN111116412B (zh) 胺基亚胺配体、胺基亚胺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1116801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45363B (zh) 胺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359B (zh) 一种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361B (zh) 一种二亚胺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362B (zh)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429B (zh) 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
CN112745423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及其应用
CN112745430B (zh) 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45424B (zh)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
WO2021083330A1 (zh) 胺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4812A (zh)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RU2827476C1 (ru) Амино-иминный металлокомплекс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12745360B (zh) 一种胺基亚胺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0363B (zh) 一种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15260365B (zh) 支化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16408B (zh) 胺基亚胺配体、胺基亚胺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12745425B (zh) 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CN113754815B (zh) 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WO2021083350A1 (zh)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4818B (zh)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CN111116786B (zh) 二胺配体、二胺配合物以及包含该二胺配合物的催化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