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7262A -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7262A
CN106397262A CN201510462933.7A CN201510462933A CN106397262A CN 106397262 A CN106397262 A CN 106397262A CN 201510462933 A CN201510462933 A CN 201510462933A CN 106397262 A CN106397262 A CN 106397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ion compound
catalyst
compound
hydrogen
nick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2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7262B (zh
Inventor
高榕
刘东兵
周俊领
李岩
廖浩瀚
徐世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5104629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7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7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7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7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7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体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式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烃氧基和卤素。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配体化合物制备的镍配合物用于烯烃聚合,具有高的聚合活性,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Description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新型结构的二亚胺配体,以及该配体与镍形成的配合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合成树脂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合成树脂进口国,目前聚烯烃产量所占比例已近60%,烯烃树脂与其它树脂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在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中被用于重点推广的材料,在2003年的世界生产量就达到了8330万吨;其中聚乙烯是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用途极广的合成树脂,当年达到5110万吨。工业化的聚乙烯催化剂有Ziegler-Natta型催化剂(DE Pat889229(1953);IT Pat 545332(1956)和IT Pat 536899(1955);Chem.Rev.,2000,100,1169及该特辑相关文献),Phillips型催化剂(Belg.Pat.530617(1955);Chem.Rev.1996,96,3327)和茂金属型催化剂(W.Kaminsky,Metalorganic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and Polymerization,Berlin:Springer,1999),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后过渡金属金属配合物型的高效乙烯齐聚和聚合催化剂。例如1995年,Brookhart等报道了一类α-二亚胺Ni(II)的配合物,可以高活性的聚合乙烯。
由于α-二亚胺镍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和支化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控而倍受关注。Du Pont等公司申请了多个专利(WO 96/23010,WO 98/03521,WO 98/40374,WO 99/05189,WO 99/62968,WO 00/06620,US 6,103,658,US 6,660,677)。这类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或者烷基铝作用下,在常温或低温下能高活性的催化乙烯齐聚或聚合。但当升高反应温度高于50℃时,这类α-二亚胺镍催化剂活性迅速降低,所制备的聚乙烯的分子量随聚合温度提高而迅速下降。现有乙烯气相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85℃以上,乙烯溶液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150-250℃,原有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法满足现有气相、溶液法乙烯聚合装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α-二亚胺配体,该配体能够与镍形成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α-二亚胺镍配合。该配合物在助催化剂作用下(如在甲基铝氧烷或者烷基铝活化下),能实现较高温度下催化乙烯聚合,得到支化聚乙烯。同时,在较高温度下仍可保持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亚胺配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烃氧基和卤素。优选地,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C1-C10的烷氧基和卤素。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配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C1-C5的烷氧基和卤素,优选选自氢、甲基、乙基、乙烯基、异丙基、丙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氯和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配体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R7-R10均为氢,所述R1、R3、R4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氟、氯和溴,所述R2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烯基和溴。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二亚胺配体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A与苯胺或取代的苯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溶剂中进行回流,得到式I所示的配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化合物A与苯胺或取代的苯胺的摩尔比为1:2-1:10,优选1:2-1:3。所述溶剂选自甲苯、甲醇、乙醇和乙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选自对甲苯磺酸、乙酸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催化剂的量为化合物A量的0.01-20mol%。所述回流的温度为40-120℃,优选65-110℃。所述回流的时间为0.5-7天,优选1-2天。
其中,所述的取代的苯胺上的取代基的限定如同R1-R10,R1-R10不同时为氢,例如,所述取代的苯胺可以为2,6-甲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2,6-二异丙基苯胺、2,6-二甲基-4-溴-苯胺和/或2,6-二氟苯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的二亚胺配体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例如可以如下:
a)化合物A和取代的苯胺以乙酸为催化剂在乙醇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后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或
b)化合物A和取代的苯胺在甲苯中以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回流一天,反应液蒸干后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即α-二亚胺配体。上述合成的α-二亚胺配体可以通过核磁等进行证实。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配合物,具有下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R1-R10的限定同式I所示配体中所限定的,X为卤素。
根据本法所述的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可选自以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下配合物1-22中,R7-R10均为氢:
配合物1: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3: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5: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6: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7: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8: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9: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10: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11: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12: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13: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14: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15: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16: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17: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18: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19: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20: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21:R1=R3=R4=R6=Cl,R2=R5=H,X=Cl;以及
配合物22:R1=R3=R4=R6=Br,R2=R5=H,X=Cl。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式II所示的结构中,R7-R10均为氢,X为Cl或Br,R1、R3、R4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异丙基、氟、氯或溴,所述R2和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烯基或者溴。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的二亚胺配体与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进行配位反应,制得所述配合物。
根据上述方法的,所述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与所述配体的摩尔比为1:1-1.2:1。所述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选自NiBr2、NiCl2、(DME)NiBr2和(DME)NiCl2。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60℃,反应的时间为0.5-12h。所述的配位反应可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如惰性气氛下进行。
在所述配合物合成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的具体步骤可如下所述: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DME)NiCl2或(DME)NiBr2的二氯甲烷溶液按摩尔比(1:1~1:1.2)滴加到式I所示的二亚胺配体的溶液中,室温搅拌,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真空干燥便得到二亚胺镍配合物。配合物可通过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包括上述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助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烷基铝氧烷、烷基铝和芳烃基硼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助催化剂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戊基铝、三正辛基铝、氯化二乙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三五氟苯基硼和N,N-二甲基苯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主催化剂中的镍的摩尔比为(50-5000):1。所述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主催化剂中的镍的摩尔比为(1-50):1。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种烯烃聚合方法,包括所述烯烃在上述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可以用于烯烃的均聚合或共聚合反应,特别适用于乙烯均聚合或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合反应,其中α-烯烃选自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癸烯或4-甲基戊烯-1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8至200℃,优选为-20至150℃,进一步优选为60-120℃。聚合压力为0.01-10.0MPa,优选0.01-2.0MPa。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聚合在溶剂中进行。所使用的溶剂选自烷烃、芳香烃或卤代烃,优选选自己烷、戊烷、庚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优选为己烷、甲苯、庚烷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二亚胺配体化合物,其能够与镍形成金属配合物。所述的配合物可作为主催化剂,在助催化剂(如甲基铝氧烷或者烷基铝)作用下,能高活性的催化乙烯聚合。特别可在较高聚合温度下(120度)仍保持较高的聚合活性。(以往文献或专利报道的二亚胺镍催化剂在50度以上活性即大幅度衰减,且分子量大幅度降低)。同时,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乙烯与高级α-烯烃的共聚合反应的能力,共聚活性高。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配体化 合物、配合物及催化剂,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需要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的描述,而并不能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所有包含在本发明的发明宗旨范围内的合理的变换和组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分析表征仪器如下:
1、核磁共振仪:Bruker DMX 300(300MHz),四甲基硅(TMS)为内标
2.元素分析仪:意大利ThermoQuest公司EA1112全自动元素分析仪。
实施例中,所用的催化剂的量为化合物A量的5mol%。除配体外的其他化合物为商购。所用配合物的合成均在氮气气氛下进行。
实施例1
1)配体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异丙基,R7-R10、R2和R5均为氢):
化合物A(6.25g,9.0mmol)和2,6-二异丙基苯胺(4.0ml,19.7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产率为80%。1H NMR(CDCl3,δ,ppm):1.02(d,12H,J=7.0Hz),1.16(d,12H,J=7.0Hz),1.98(m,12H),2.52(m,4H),5.18(s,2H),7.02(22H),7.50(s,4H),7.70(s,4H)
2)配合物3的制备:将10ml(DME)NiBr2(506mg,1.6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上述配体(1621mg,1.6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88%。元素分析(C76H72Br2N2Ni):C,74.10;H,5.89;N,2.27;实验值(%):C,74.32;H,6.02;N,2.37。
3)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3mg(10μmol)配合物3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6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 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4.33×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3mg(10μmol)实施例1制备的配合物3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6.87×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1)配体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乙基,R7-R10、R2和R5均为氢):
化合物A(5.42g,7.8mmol)和2,6-二乙基苯胺(3.0ml,17.4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产率为76%。1H NMR(CDCl3,δ,ppm):1.06(t,12H,J=7.5Hz),1.98(m,12H),2.20(dd,8H,J=7.5Hz),5.18(s,2H),7.04(22H),7.49(s,4H),7.70(s,4H)。
2)配合物2的制备:将10ml(DME)NiBr2(155mg,0.5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上述配体(479mg,0.5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86%。元素分析(C72H64Br2N2Ni):C,73.55;H,5.49;N,2.38;实验值(%):C,73.72;H,5.56;N,2.48。
3)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小时,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1.8mg(10μmol)实施例3制备的配合物2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3.08×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1)配体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甲基,R7-R10、R2和R5均为氢):
化合物A(3.34g,4.8mmol)和2,6-甲基苯胺(1.3ml,10.4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产率为81%。1H NMR(CDCl3,δ,ppm):1.89(s,12H),1.98(m,12H),5.17(s,2H),7.02(22H),7.50(s,4H),7.69(s,4H)。
2)配合物1的制备:
将10ml(DME)NiBr2(277mg,0.9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上述配体(811mg,0.9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91%。元素分析(C68H56Br2N2Ni):C,72.94;H,5.04;N,2.50;实验值(%):C,72.58;H,5.22;N,2.81。
3)乙烯聚合: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1.2mg(10μmol)配合物1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7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2.08×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1)配体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甲基,R7-R10均为氢,R2和R5为溴):
化合物A(3.54g,5.1mmol)和2,6-二甲基-4-溴-苯胺(2.3g,11.3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产率为72%。1H NMR(CDCl3,δ,ppm):1.85(s,12H),1.99(m,12H),5.18(s,2H),7.02(20H),7.49(s,4H),7.69(s,4H)。
2)配合物5的制备:将10ml(DME)NiBr2(216mg,0.7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上述配体(741mg,0.7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82%。元 素分析(C68H54Br4N2Ni):C,63.93;H,4.26;N,2.19;实验值(%):C,64.12;H,4.68;N,2.31。
3)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8mg(10μmol)配合物5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2.33×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1)配体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氟,R7-R10、R2和R5均为氢):
化合物A(3.54g,5.1mmol)和2,6-二氟苯胺(1.3ml,11.3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过碱性氧化铝柱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淋洗,第二流分为产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固体,产率为40%。1H NMR(CDCl3,δ,ppm):1.99(m,12H),5.19(s,2H),7.04(22H),7.49(s,4H),7.70(s,4H)。
2)配合物9的制备:将10ml(DME)NiBr2(216mg,0.7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上述配体(642mg,0.7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深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88%。元素分析(C64H44Br2F4N2Ni):C,67.69;H,3.91;N,2.47;实验值(%):C,67.82;H,4.27;N,2.60。
3)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1.3mg(10μmol)配合物9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0.44×106g·mol-1(Ni)·h-1
实施例7
1)配合物14的制备:(结构式(I)中R1、R3、R4和R6为异丙基,R7-R10、R2和R5均为氢):
将10ml(DME)NiCl2(352mg,1.6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10ml实施例4中配体(1621mg,1.6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室温搅拌6小时,析出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后干燥得到橙红色粉末固体,产率为88%。元素分析(C76H72Cl2N2Ni):C,79.86;H,6.35;N,2.45;实验值(%):C,80.12;H,6.42;N,2.73。
2)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1.4mg(10μmol)配合物14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6.54×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10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3mg(10μmol)实施例1中制备的配合物3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1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2.14×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15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3mg(10μmol)实施例1中制备的配合物3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20℃下,保持15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3.27×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15atm乙烯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1.4mg(10μmol)实施例7中制备的配合物14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在120℃下,保持15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 烯,聚合活性为2.72×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10atm乙烯共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2.3mg(10μmol)实施例4中制备的配合物3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1-己烯10ml。在10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7.64×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10atm乙烯: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7.2mg(10μmol)对比催化剂B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10ml己烯。在9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0.08×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15atm乙烯: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7.2mg(10μmol)对比催化剂A(其结构见式(II))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10ml己烯。在120℃下,保持15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无聚合物生成。
对比例3
10atm乙烯: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6.2mg(10μmol)对比催化剂C然后再抽真空并用乙烯置换3次。注入500ml的己烷,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MAO)(1.53 mol/l的甲苯溶液),使Al/Ni=1000,10ml己烯。在9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5%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乙烯,聚合活性为0.02×106g·mol-1(Ni)·h-1,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d加入10ml的1-己烯
由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和2的配合物,使用本发明的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使用时,在高温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要高很多,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对比例所得聚合物,且分子量分布仍然较窄。

Claims (13)

1.一种二亚胺配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饱和或不饱和烃基、烃氧基和卤素,优选自氢、C1-C10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C1-C10的烷氧基和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C1-C5的烷氧基和卤素,优选选自氢、甲基、乙基、乙烯基、异丙基、丙烯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氟、氯和溴。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二亚胺配体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A与苯胺或取代的苯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溶剂中进行回流,得到式I所示的配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与苯胺或取代的苯胺的摩尔比为1:2-1:10,优选1:2-1:3;和/或,
所述溶剂选自甲苯、甲醇、乙醇和乙腈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催化剂选自对甲苯磺酸、乙酸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所述催化剂的量为化合物A量的0.01-20mol%;和/或,
所述回流的温度为40-120℃,优选65-110℃;和/或,所述回流的时间为0.5-7天,优选1-2天。
5.一种配合物,具有下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R1-R10的限定同权利要求1或2,X为卤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可选自以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下配合物1-22中,R7-R10均为氢:
配合物1: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3: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5: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6: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7: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8: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9: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10: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11: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12: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13: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14: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15: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16: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17: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18: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19: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20: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21:R1=R3=R4=R6=Cl,R2=R5=H,X=Cl;以及
配合物22:R1=R3=R4=R6=Br,R2=R5=H,X=Cl。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配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亚胺配体与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进行配位反应,制得所述配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与所述配体的摩尔比为1:1-1.2:1;和/或,
所述卤化镍或卤化镍衍生物选自NiBr2、NiCl2、(DME)NiBr2和(DME)NiCl2;和/或,
所述反应的温度为0-60℃;和/或,反应的时间为0.5-12h。
9.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配合物为主催化剂,优选所述催化剂中包括助催化剂,进一步优选所述助催化剂选自烷基铝氧烷、烷基铝和芳烃基硼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戊基铝、三正辛基铝、氯化二乙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三五氟苯基硼和N,N-二甲基苯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主催化剂中的镍的摩尔比为(50-5000):1,或所述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主催化剂中的镍的摩尔比为(1-50):1。
12.一种烯烃聚合方法,包括所述烯烃在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8至200℃,优选为-20至150℃,进一步优选为60至120℃;聚合压力为0.01-10.0MPa,优选0.01-2.0MPa。
CN201510462933.7A 2015-07-31 2015-07-31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6397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2933.7A CN106397262B (zh) 2015-07-31 2015-07-31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2933.7A CN106397262B (zh) 2015-07-31 2015-07-31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7262A true CN106397262A (zh) 2017-02-15
CN106397262B CN106397262B (zh) 2018-06-12

Family

ID=5800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2933.7A Active CN106397262B (zh) 2015-07-31 2015-07-31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72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4344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2745358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427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314A (zh) * 2004-11-03 2006-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与ω-甲苯基-α-烯烃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01412771A (zh) * 2008-11-25 2009-04-22 中山大学 一种吡啶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531725A (zh) * 2009-04-08 2009-09-16 中山大学 α-二亚胺镍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1812145A (zh) * 2009-04-08 2010-08-25 中山大学 α-二亚胺镍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2093425A (zh) * 2010-12-04 2011-06-15 西北师范大学 含有tert-butyl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及其制备
CN102399323A (zh) * 2011-10-09 2012-04-04 南昌大学 一种立体结构n,o-单配体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360517A (zh) * 2012-04-05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高支化油状烷烃聚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EP2711356A1 (en) * 2011-05-16 2014-03-26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talytic system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branched alkane from olefin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314A (zh) * 2004-11-03 2006-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与ω-甲苯基-α-烯烃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01412771A (zh) * 2008-11-25 2009-04-22 中山大学 一种吡啶二亚胺铁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531725A (zh) * 2009-04-08 2009-09-16 中山大学 α-二亚胺镍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1812145A (zh) * 2009-04-08 2010-08-25 中山大学 α-二亚胺镍配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2093425A (zh) * 2010-12-04 2011-06-15 西北师范大学 含有tert-butyl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及其制备
EP2711356A1 (en) * 2011-05-16 2014-03-26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talytic system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branched alkane from olefins
CN102399323A (zh) * 2011-10-09 2012-04-04 南昌大学 一种立体结构n,o-单配体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360517A (zh) * 2012-04-05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高支化油状烷烃聚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ING HUO ETAL: "Norbornene/n-But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ization over a-Diimine Nickel and Palladiu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
PING HUO ETAL: "Substituent effect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norborn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zed by three threedimensional complexes", 《POLYM. CHEM》 *
PING HUO: "Nickel(II) Complex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α Diimine Ligands: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Co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ORGANOMETALLICCS》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4344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08864344B (zh) * 2017-05-12 2020-1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2745358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427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CN112745427B (zh) * 2019-10-31 2022-05-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CN112745358B (zh) * 2019-10-31 2022-10-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7262B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7264A (zh)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61A (zh)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配合物及应用
CN106397259B (zh) 一种二亚胺配体、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应用
CN105482000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6397260B (zh) 一种二亚胺配体化合物、镍配合物及应用
CN105481998B (zh)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11116806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6397263B (zh) 配体化合物、其制备及含所述配体化合物的配合物
CN106397262B (zh) 二亚胺配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116412B (zh) 胺基亚胺配体、胺基亚胺配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68480B (zh) 一种配位型催化剂及使用该催化剂的乙烯齐聚联产1‑己烯与1‑辛烯的方法
CN112745358B (zh)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12196B (zh) 2-[(2-羟基)-苄亚胺基]甲基苯酚配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745363A (zh) 胺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96824B (zh) 一种蒽骨架磷氮配位双金属化合物的制备及其乙烯选择性齐聚催化
CN104415788A (zh) 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230702A (zh) 一种萘氧基骨架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116787B (zh) 二胺配体、二胺配合物、包含该二胺配合物的催化剂
EP4053138A1 (en) Amino-imine metal complex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2745361A (zh) 一种二亚胺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4332129A1 (en) Branched olefin polym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11116786B (zh) 二胺配体、二胺配合物以及包含该二胺配合物的催化剂
CN111116408B (zh) 胺基亚胺配体、胺基亚胺配合物及其应用
US1089484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ligomer and catalyst
CN117820383A (zh) 一种含胺基的不对称苊基α-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