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5709A -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5709A
CN112715709A CN202011487231.1A CN202011487231A CN112715709A CN 112715709 A CN112715709 A CN 112715709A CN 202011487231 A CN202011487231 A CN 202011487231A CN 112715709 A CN112715709 A CN 112715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ilawood
weight
parts
compound tea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7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5709B (zh
Inventor
王曦
刘斌
应剑
陈则圆
王黎明
张君慧
牛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Linpe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Linpe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Linpe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Cofco Nutrition an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Linpe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72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5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沉香复配茶由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组成,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50‑10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整体口感更加柔和,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抗氧化性损失较小。

Description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和慢病越来越普遍,由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高发,各种慢性病人群已超过4亿。目前,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0.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9%。而且有1/3的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各种养生茶饮层出不穷,具有降糖降脂、提高免疫力的茶饮十分受欢迎。在大健康趋势下,此类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土沉香、青桂香等,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其老茎受伤后树脂沉积,形成沉香。沉香是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疏》记载其具有“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的功效。《中国药典》记录,沉香可以“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虛气逆喘急”。
沉香叶是沉香的副产品,产量大,易获取。现代研究表明,沉香叶具有多种功效。实验研究表明,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db/db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1]。白木香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并且对小鼠H22肝癌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白木香叶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白木香叶中分离出的黄酮类物质Aquisiflavoside能够抑制脂多糖引起的巨噬细胞系RAW 264.7的NO的产生且效果具有剂量依赖相关性[3]。白木香叶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实验显示,在低膳食纤维诱导的大鼠便秘模型中,每天服用一次白木香叶乙醇提取物EEA(150mg/kg),连续服用14天,可显著增加大便含水量。较高剂量的EEA(300和600mg/kg)可显著增加便秘大鼠大便的频率、重量和含水量,同时加速其对胭脂红色素的排泄[4]。安全性实验显示沉香叶未显示急性毒性以及亚慢性毒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食品原料。
然而沉香叶制茶常常面临口感苦涩,味道单一,香气丰度不够,抗氧化性损失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整体口感更加柔和,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抗氧化性损失较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沉香复配茶,该沉香复配茶含有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50-10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沉香叶通过将沉香鲜叶依次进行萎凋、揉捻、切条、初烘和干燥得到。
优选的,所述萎凋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65-75%,时间为30-36小时。
优选的,所述揉捻包括依次进行的空压、轻压、重压和松压;
所述空压的压力为4-6MPa,时间为4-6min;
所述轻压的压力为17-23MPa,时间为15-25min;
所述重压的压力为27-33MPa,时间为5-15min;
所述松压的压力为8-12MPa,时间为4-6min。
优选的,所述初烘的条件包括:温度110-150℃,时间为20-25min。
优选的,所述干燥为低温烘干或日晒干燥;所述低温干燥的条件包括:在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进行,温度为65-7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沉香复配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混合均匀,灭菌后得到所述沉香复配茶。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中,沉香叶、铁皮石斛、甘草和菊花四种原材料的香气相互融合,使得冲泡后的复配茶的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使得白木香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使得整体口感更佳柔和。
二、沉香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消炎等多种功效,铁皮石斛花具有增强免疫等作用,甘草益气菊花清热,四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老少皆宜,使得复配茶的功效更全面,受众更广泛。
三、本发明,沉香叶、铁皮石斛、甘草和菊花四种原材料相互配合,还能够有效降低沉香叶的抗氧化作用损失。
四、本发明采用的沉香叶优选是轻发酵白茶工艺的沉香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的酶会进一步氧化,引起一些成分的结合转化,形成一些标志性成分,主要是由儿茶素(EGCG,ECG,EGC,EC等)与游离茶氨酸结合反应形成的,这些成分具有消炎抗菌等作用。用白茶工艺制作的沉香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中的活性物质以及香气成分也会发生转化,口感会更加柔和,同时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也会逐渐积累。且在储存的过程中,其他三种复配材料与沉香茶相互作用,作用时间不同口感也会有变化。大大增加了复配茶的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现有沉香制茶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外形大多为球状,缺乏美感,且不利于内容物的溶出,市面上沉香茶饮品相对较少,一直未能成为主流。本发明通过将沉香叶、铁皮石斛、甘草和菊花复配,冲泡后视觉美观,且优选各组分以独立分散的状态按重量分袋包装,冲泡后内容物易溶出,且每袋质量一定,容易定量饮用。此外,本发明的复配茶整体口感更佳柔和,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市场前景非常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香复配茶,该沉香复配茶含有或由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组成,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50-10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50-100重量份,例如,可以为50重量份、55重量份、60重量份、65重量份、70重量份、75重量份、80重量份、85重量份、90重量份、95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70-80重量份,例如,可以为70重量份、71重量份、72重量份、73重量份、74重量份、75重量份、76重量份、77重量份、78重量份、79重量份、80重量份。在该优选的情况下,各组分能够更好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冲泡后的复配茶的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白木香叶的苦涩味更进一步降低,使得整体口感更佳柔和,抗氧化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铁皮石斛花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其也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实验研究显示低、中、高三个剂量(0.50、1.50、4.50g/kg)铁皮石斛花水提物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且高剂量(4.50g/kg)铁皮石斛花的水提物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5]。铁皮石斛花多糖对DPPH、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6],其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还原能力高于铁皮石斛茎[7]。可见铁皮石斛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与铁皮石斛茎相比,铁皮石斛花价格低,产量相对高,加工工艺简单。是制作复配茶的理想原料之一。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甘草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例如,可以为12.5重量份、15重量份、17.5重量份、20重量份、22.5重量份、25重量份、27.5重量份、30重量份、32.5重量份、35重量份、37.5重量份、40重量份、42.5重量份、45重量份、47.5重量份、50重量份,优选为20-25重量份,例如,可以为20重量份、21重量份、22重量份、23重量份、24重量份、25重量份。在该优选的情况下,各组分能够更好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冲泡后的复配茶的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白木香叶的苦涩味更进一步降低,使得整体口感更佳柔和,抗氧化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甘草是豆科甘草属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材,《中国药典》记载其功效和作用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菊花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例如,可以为12.5重量份、15重量份、17.5重量份、20重量份、22.5重量份、25重量份、27.5重量份、30重量份、32.5重量份、35重量份、37.5重量份、40重量份、42.5重量份、45重量份、47.5重量份、50重量份,优选为30-40重量份,例如,可以为30重量份、31重量份、32重量份、33重量份、34重量份、35重量份、36重量份、37重量份、38重量份、39重量份、40重量份。在该优选的情况下,各组分能够更好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冲泡后的复配茶的香气更馥郁且富有层次,白木香叶的苦涩味更进一步降低,使得整体口感更佳柔和,抗氧化性进一步提高。
菊花是常见的食药同源的原料,在代用茶领域有广泛应用。中医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70-8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20-25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30-4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铁皮石斛花优选为干燥的铁皮石斛花,水含量低于8重量%。
根据本发明,甘草优选为干燥的甘草,水含量低于12重量%。
根据本发明,菊花优选为菊花,水含量低于15重量%。
尽管本发明将如上的四种原料进行配合使用即可有效消除沉香叶的苦涩味,使得香气馥郁且富有层次,降低沉香叶品的抗氧化性损失,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采用将沉香鲜叶依次进行萎凋、揉捻、切条、初烘和干燥的方法得到的沉香叶进行复配,能够进一步提高如上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萎凋的方法可以参照常规的茶叶制备过程中的萎凋方法,但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所述萎凋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5℃(例如,可以为25℃、26℃、27℃、28℃、29℃、30℃、32℃、32℃、33℃、34℃、35℃,优选25-28℃,更优选为26-27.5℃),相对湿度为65-75%(例如,可以为65%、66%、67%、68%、69%、70%、71%、72%、73%、74%、75%)。
根据本发明,所述萎凋优选以叶片变软,嫩梗具有韧性,叶片失去光泽,青草味消失作为结束的标志,通常时间为24-36h(例如,可以为24h、26h、28h、30h、30.5h、31h、31.5h、32h、33h、34h、35h、36h)。
本发明中,如室内温度高于35℃,优选高于30℃时,可使用鼓风机辅助叶层间热空气流动散热,以降低叶面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所制备的沉香叶的品质,所述萎凋在阴凉通风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为了更为有效地萎凋,萎凋过程中摊叶厚度为1-3cm,例如,1cm、1.5cm、2cm、2.5cm、3cm。
根据本发明,在萎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萎凋的情况,进行并堆处理,例如,12-18小时并堆1次,可并堆1-2次。
根据本发明,在对所述白木香叶进行萎凋前,优选先剔除采摘叶中的残叶、病叶、非沉香叶夹杂物,采用清洁、无污染、通透性好的盛具装运鲜叶,以不影响鲜叶品质为宜。必要时对整理后的鲜叶进行摊晾,摊凉厚度优选≤2cm,翻拌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促成氧化。
根据本发明,所述白木香的鲜叶可以通过对白木香树的成熟叶进行采摘获得。
根据本发明,所述揉捻可以采用茶叶制备过程中常规的揉捻工艺,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所制备的复配茶的品质,所述揉捻包括依次进行的空压、轻压、重压和松压。由于成熟的白木香叶纤维多,叶质粗硬,揉捻不易成条,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为“空压、轻压、重压和松压”,以“茶汁附着于茶条表面,叶张不成碎末”为揉捻适度的标志。具体的,所述空压的压力为4-6MPa(例如,可以为4MPa、4.5MPa、5MPa、5.5MPa、6MPa),时间为4-6min(例如,可以为4min、4.5min、5min、5.5min、6min);所述轻压的压力为17-23MPa(17MPa、18MPa、19MPa、20MPa、21MPa、22MPa、23MPa),时间为15-25min(例如,可以为15min、16min、17min、18min、19min、20min、21min、22min、23min、24min、25min);所述重压的压力为27-33MPa(27MPa、28MPa、29MPa、30MPa、31MPa、32MPa、33MPa),时间为5-15min(例如,可以为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所述松压的压力为8-12MPa(8MPa、9MPa、10MPa、11MPa、12MPa),时间为4-6min(例如,可以为4min、4.5min、5min、5.5min、6min)。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揉捻后沉香叶切割成1-2cm宽度的长条,这可以通过齿切机完成。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初烘前,仅包括白木香的鲜叶依次进行萎凋、揉捻和切条三个步骤,大大简化了制备工艺,还可有效地消除沉香茶青草气苦涩味,提高其抗氧化性,还降低了后续初烘和干燥的温度(在低于150℃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高温对沉香气味的损失和抗氧化性的损失。
在本发明的方法下,在如上工序后,可以使用温度不超过150℃的初烘工序进行初步烘干,从而可降低产品特有的沉香气味损失。
根据本发明,所述初烘在温度优选为110-150℃,例如,110℃、113℃、115℃、117℃、120℃、123℃、125℃、127℃、130℃、133℃、135℃、140℃、145℃、150℃的条件下进行。
所述初烘的时间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优选为12-25min,例如,12min、15min、20min、21min、22min、23min、24min、25min。
根据本发明,所述干燥可以为常规的干燥,例如,可以为日晒干燥,也可以为低温干燥,例如,在提香机中进行烘干。
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条件使得干燥后的茶叶的含水量≤12重量%。
优选的,所述低温干燥的条件包括:在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进行,温度为65-70℃(例如,可以为65℃、66℃、67℃、68℃、69℃、7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除杂精制,得到所述沉香叶。
其中,所述除杂精制可以包括:筛分、风选、拣剔、金属探测器等精制工序。
如上所述的,现有沉香茶制茶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外形大多为球状,缺乏美感,且不利于内容物的溶出。而在生效的DBS44/011-2018《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白木香叶》中,要求每人每天摄入量≤3g。日常饮用时,圆粒型难以计算重量。基于此,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沉香复配茶以独立包装的形式存在,每个独立包装中可以含有预定量的所述复配茶,容易定量饮用。
本发明通过将沉香叶、铁皮石斛、甘草和菊花复配,冲泡后视觉美观。
此外,在每个独立包装中,优选各组分以独立分散的状态存在,如此,冲泡后内容物易溶出,利用价值更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沉香复配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混合均匀,灭菌后得到所述沉香复配茶。
所述灭菌的方法可以为常规的方法,例如,辐射灭菌等。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铁皮石斛花含水量5.6重量%;
甘草含水量10.2重量%;
菊花含水量13.4重量%。
实施例1-3
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1)鲜叶萎凋:鲜叶采摘之后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如表1,萎凋摊叶要求薄摊2厘米左右,相对湿度如表1,萎凋时间如表1,中间在10小时和20小时的时候分别并堆一次,直至叶片变软,嫩梗具有韧性,叶片失去光泽,青草味消失。
(2)揉捻:揉捻投叶量不宜过少,加压步骤:空压→轻压→重压→松压,如表1。
(3)切条:使用切条机将揉捻后的茶叶切成1厘米的条茶。
(4)初烘:初烘温度和时间如表1。
(5)干燥:采用室内提香机干燥,保证相对湿度如表1,温度如表1,时间如表1。检测制得毛茶的含水量小于12%。
(6)精制:分别过筛分、风选设备、拣剔装置、金属探测器等精制工序。完成沉香白茶的制作。
(7)复配: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菊花,按照表1用量配比,各原料洗净去杂质,之后混匀、灭菌,包装。
表1
Figure BDA0002839679680000101
Figure BDA0002839679680000111
实施例4
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所述沉香鲜叶不经萎凋、揉捻、切条、初烘的工序,而是直接干燥至相同的水含量。
实施例5
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揉捻的过程中不包括空压的步骤。
实施例6
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萎凋步骤中,将白木香鲜叶置于室内萎凋一晚上,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18℃,湿度为64%。
实施例7
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萎凋步骤中,将白木香鲜叶置于室内萎凋一晚上,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18℃,湿度为64%,初烘的温度为17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不包括步骤(7)的复配,而是直接将步骤(6)的沉香茶灭菌,包装。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铁皮石斛花。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甘草。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不使用菊花。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沉香复配茶的制备,不同的是,将菊花替换为等量的茉莉花。
测试例1
沉香复配茶体外抗氧化作用(ORAC实验)
样品制备: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茶各5g分别加入200mL沸水,100℃水浴30min,之后用纱布进行过滤,备用。
实验方法:22mgFL用75mM pH=7.5的PBS缓冲液,定容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于冰箱中避光保存。实验前取167μL FL储备液用75mM pH=7.5的PBS缓冲液定容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配置成为7.8μm FL反应液。实验前取600mg AAPH用75mM pH=7.5的PBS缓冲液定容至10mL,配制成221mM AAPH反应液。取25mg Trolox用无水甲醇溶液定容至50mL棕色容量瓶,于-20℃冰箱中避光保存,配置成2mM Trolox储备液。实验样品稀释100倍。反应体系为:20μL100倍稀释的样品+100μL FL反应液(7.8μmol/L)+100μL 221mmol/L AAPH,37℃反应90min,每隔1.5min测定荧光强度(Ex:485nm;Em:528nm)。绘制荧光衰减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到AUC样品、AUC空白和AUC对照。ORAC值以Trolox当量(μmol TE/mL)表示。结果如表2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表2:实施例体外抗氧化活性ORAC(μmol TE/g)
Figure BDA0002839679680000131
测试例2
根据GB/T 23776-2018对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茶进行检测,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沉香复配茶的外形以及口感
Figure BDA0002839679680000141
测试例3
将如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沉香复配茶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储藏,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萎凋、揉捻、切条、初烘的工序制备的茶,香气成分也会发生转化,口感会更加柔和,以实施例1-3,特别是实施例1最佳。且在储存的过程中,相比于对比例,其他三种复配材料与沉香茶相互作用,作用时间不同口感也会有变化。大大增加了复配茶的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Jiang S,Jiang Y,Guan Y F,et al.Effect of 95%ethanol extract ofAquilaria sinensis leaves on hyperglycemia in diabetic db/db mice[J].Journal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1,20(06):609-614.
[2]王红刚,周敏华,路晶晶,等.沉香叶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02):1-5.
[3]Yang XB,Feng J,Yang XW,et al.Aquisiflavoside,a new nitric oxideproduction inhibitor from the leaves of Aquilaria sinensis[J].J Asian NatProd Res.2012,14(9):867-72.
[4]Kakino M,Tazawa S,Maruyama H,et al.Laxative effects of agarwood onlow-fiber diet-induced constipation in rats[J].BMC Complement AlternMed.2010,15;10:68.
[5]何晓艳,吴人照,龙华晴,等.铁皮石斛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4):1836-1840.
[6]缪园欣,廖明星,孙爱红,等.铁皮石斛花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02):52-56.
[7]龚庆芳,何金祥,黄宁珍,等.铁皮石斛花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4,39(12):106-11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沉香复配茶,其特征在于,该沉香复配茶含有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50-10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12.5-5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的含量为70-80重量份,甘草的含量为20-25重量份,菊花的含量为30-4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沉香叶通过将沉香鲜叶依次进行萎凋、揉捻、切条、初烘和干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萎凋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65-75%,时间为24-36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切条步骤所得叶条的宽度为1-2cm。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揉捻包括依次进行的空压、轻压、重压和松压;
所述空压的压力为4-6MPa,时间为4-6min;
所述轻压的压力为17-23MPa,时间为15-25min;
所述重压的压力为27-33MPa,时间为5-15min;
所述松压的压力为8-12MPa,时间为4-6min。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初烘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10-150℃,时间为20-25min。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干燥的条件使得物料的含水量不高于12重量%;
优选的,所述干燥为低温烘干或日晒干燥;
所述低温干燥的条件包括:在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进行,温度为65-70℃。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香复配茶,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除杂精制。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沉香复配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沉香叶、铁皮石斛花、甘草和菊花混合均匀,灭菌后得到所述沉香复配茶。
CN202011487231.1A 2020-12-16 2020-12-16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715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7231.1A CN112715709B (zh) 2020-12-16 2020-12-16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7231.1A CN112715709B (zh) 2020-12-16 2020-12-16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5709A true CN112715709A (zh) 2021-04-30
CN112715709B CN112715709B (zh) 2022-05-24

Family

ID=7560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7231.1A Active CN112715709B (zh) 2020-12-16 2020-12-16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57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1655A (zh) * 2021-03-26 2021-06-11 海南林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沉香茶饼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0998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88939A (zh) * 2014-05-05 2014-08-20 梁树钦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8958A (zh) * 2016-01-06 2016-06-08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
CN105918539A (zh) * 2016-05-21 2016-09-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沉香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764A (zh) * 2016-06-27 2016-10-1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255A (zh) * 2016-09-26 2017-05-10 周开启 信阳白茶及白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093295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烘干沉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0015515A (zh) * 2018-01-08 2019-07-16 卢向阳 一种茶包及其茶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0998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88939A (zh) * 2014-05-05 2014-08-20 梁树钦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8958A (zh) * 2016-01-06 2016-06-08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
CN105918539A (zh) * 2016-05-21 2016-09-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沉香叶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764A (zh) * 2016-06-27 2016-10-1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255A (zh) * 2016-09-26 2017-05-10 周开启 信阳白茶及白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10015515A (zh) * 2018-01-08 2019-07-16 卢向阳 一种茶包及其茶杯
CN109329510A (zh) * 2018-11-13 2019-02-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烘干沉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国坤等: "《茶韵品鉴》", 30 April 2018,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1655A (zh) * 2021-03-26 2021-06-11 海南林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沉香茶饼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5709B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4538B1 (ko) 천년초 선인장을 이용한 식품용 분말의 제조방법
CN106923123A (zh) 一种五仁玫瑰通便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097961A (ko) 숙취해소 음료
KR20100026487A (ko) 대추를 이용한 숙취해소음료 및 이 제조방법
CN112715709B (zh)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020048212A (ko) 숙취해소용 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61356B1 (ko) 엉겅퀴 엑기스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485016B1 (ko) 기능성 침출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948021B (zh) 一种滁菊明目保健颗粒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10353146A (zh) 一种糖尿病人专用桑叶复合降糖固体饮料的配方
CN105105315A (zh) 一种清咽利嗓型烟草粉末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196B (zh) 解毒的药物组合物和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8759B (zh) 一种木鱼石多功能保健茶
CN113383834A (zh) 一种含小黄姜及甘草的保健黑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669775B (zh) 一种炮制枳壳的新方法
JP2009518055A (ja) アレルギーに対する治療効果を有する機能性食品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天然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142343A (zh) 一种桂花白茶饮品
KR101724825B1 (ko) 치커리와 가공 부자가 함유된 금연보조제
KR100610327B1 (ko) 인스턴트 보이차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485019B1 (ko) 기능성 침출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20064877A (ko) 다이어트 매실정과의 제조방법
CN104824222A (zh) 桑菊竹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CN105394263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1631A (zh) 一种藿香姜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2607A (zh) 一种无姜辣味的美容养颜代用茶及其制备和饮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