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8939A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88939A CN103988939A CN201410185899.9A CN201410185899A CN103988939A CN 103988939 A CN103988939 A CN 103988939A CN 201410185899 A CN201410185899 A CN 201410185899A CN 103988939 A CN103988939 A CN 1039889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leaf
- eaglewood
- green
- comp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及其制造方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茶的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绿茶60~90份,沉香叶5~15份,洋甘菊10~20份。制造方法为将绿茶和沉香叶分别摊青后混合均匀,然后经过杀青、揉捻再与洋甘菊混合,最后经过烘焙造香得到复合茶成品。本发明的复合茶能克服现有绿茶易刺激胃部、引起失眠从而诱发身体虚弱等问题,同时能保持茶叶原有醇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及其制造方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茶的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茶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还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除此,茶多酚还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量为2~5%,每杯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40毫克左右咖啡碱,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具有使人提神和保持耐力的作用。虽然常喝绿茶能给人体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大多数绿茶却由于容易刺激胃部,引起失眠等状况因而不适合失眠或者是老人饮用。
授权公告号为CN196169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茶叶,是将茶叶粉、熟大黄粉、焙烤榛子粉按一定重量份数比混合而得。但这种茶叶在磨成细粉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冲泡后的香味也无法与叶状的茶叶相比,缺少茶香茶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保持茶叶原有醇香的同时,能克服现有绿茶易刺激胃部、引起失眠从而诱发身体虚弱等问题的复合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茶,制成复合茶的原料中含有绿茶、沉香叶、洋甘菊,以上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绿茶60~90份,沉香叶5~15份,洋甘菊10~20份。
其中,所述绿茶为桂平西山茶、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径山茶、竹叶青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沉香叶包括嫩叶和老青叶,所述嫩叶和老青叶的重量份数比为4: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准备材料:(1)绿茶:将春季绿茶嫩叶在摊青机内在18~20℃的温度下摊青5~15小时,使其含水率减为60~70%;(2)沉香叶:将沉香叶摊在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3cm,摊放时间6~12小时,摊放时每小时翻叶一次,使其含水率减为60~70%;(3)洋甘菊:选取含水率10%~15%的洋甘菊干花;
(二)杀青处理:将摊青后的绿茶和沉香叶按重量份数比混匀,投入铁锅内,在160~180℃的锅温下翻炒5~10分钟,再将锅温将至90~100℃翻炒,使含水率减为30~45%;
(三)揉捻成型:对经过翻动炒青处理的混合叶进行揉捻成型处理,将叶片揉成条索状;
(四)烘焙造香:将洋甘菊与揉捻后的绿茶、沉香叶混匀。初烘,将混合叶薄摊在纱布上置于烘炉内进行第一次烘焙,烘焙温度为90~120℃,烘焙时间为6~10分钟,完成第一次烘焙后摊凉;摊凉,将经第一次烘焙的混合叶摊凉1小时;复烘,将经第一次烘焙并摊凉的混合叶进行第二次烘焙,烘焙温度60~80℃,使混合叶含水率少于3%。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出售前对复合茶进行复炒用以提香,所述复炒是指在锅温为45~55℃时炒制3~5分钟。
为了保证本复合茶的品质,本发明选用品质较高的春季绿茶嫩叶,其叶片长度为2~4cm,所选沉香叶片的长度为2~8cm,制作时,所选取的绿茶嫩叶大小尽量与鲜沉香叶接近,使制作出的沉香茶中沉香叶与茶叶形状较为均一,品相更好。
本发明所述“沉香叶”,是指拉丁学名为Aquilariaagallocha(Lour.)Roxb的,属药瑞香科的,主要分布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区的植物中的叶片。《本草纲目》记载沉香性微温,味辛、苦,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能入药,是上等药材极品,可用于治疗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等病症。土沉香含挥发油及树脂,挥发油中含沉香螺醇(Agarospirol),具有镇静作用,它能和胃气,升脾气,性温而不燥,善行而不泄。除此,沉香还是老年人的健康福星,老年人容易便秘,但长期服用沉香可以得以避免。如果感到头晕耳鸣,彻夜难眠的话,沉香也可以帮助香甜入睡。
中医对沉香的论述:
《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本发明所述洋甘菊味微苦、甘香,内含丰富的氨基酸、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镁、钙、铁、锌等有益成分,洋甘菊能镇定精神、舒缓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其安抚效果绝佳,可让心灵平静,对失眠很有帮助。洋甘菊还有止痛的功能,可缓和肌肉疼痛,尤其是因神经紧张引起的疼痛。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摊青后的绿茶嫩叶与沉香叶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杀青、揉捻处理,使沉香叶与绿茶茶叶气味互相渗透,然后将洋甘菊、绿茶、沉香叶一起经历烘干提香的过程,从而使三者的香味和功效互相融合。沉香叶与茶叶起中和作用,其中绿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消食、美容、消除疲劳等功效,且香味醇厚;沉香叶具有理胃气、润肠通便、安神助眠、益气益精等保健功能,并可减弱茶叶伤胃的缺点;洋甘菊具有镇静精神、舒缓情绪、帮助睡眠的功效,制作出的复合茶兼具绿茶和沉香叶的优点,属缓释型的保健饮品,既能消食又不伤胃,且不会影响睡眠,同时香味醇厚持久,冲泡出的茶水色、香、味俱佳。而且,由于沉香叶与绿茶充分地互相渗透、融合,使得复合茶中每一片叶都有绿茶的清香和沉香的醇厚,因此每次冲泡出的茶水品质能够较好的保持一致性。另外,沉香叶与茶叶一同经过揉捻成型等工序,加工后沉香叶与茶叶形状较一致,品相美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通过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在绿茶中加入沉香叶,洋甘菊,将它们按比例混合并经过制茶的工艺制成一种复合茶。沉香为我国传统中药,其味辛、苦,性微温,沉香叶具有理胃气、润肠通便、安神助眠、益气益精等保健功能,洋甘菊具有镇静精神、舒缓情绪、帮助睡眠的功效;沉香叶和洋甘菊的加入可以克服绿茶刺激胃部、引起失眠等问题,同时绿茶与沉香叶的香味相互融合,使泡制的茶味道更加醇厚,芳香浓郁、持久。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复合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桂平西山茶60份,沉香叶5份,洋甘菊10份。所述沉香叶包括嫩叶和老青叶,所述嫩叶和老青叶的重量份数比为4:1。其中嫩叶采自树龄5年以上的沉香植物,所述的老青叶采自树龄30年以上的沉香植物。
复合茶的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1)绿茶:选取叶片长度为2~4cm春季桂平西山茶嫩叶在摊青机内在18~20℃的温度下摊青5~15小时左右,使其含水率减为60%;(2)沉香叶:选取叶片的长度为2~8cm沉香叶摊在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3cm,雨水叶、露水叶和清晨叶宜薄摊,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6小时,摊放时每小时翻叶一次,使其含水率减为60%;(3)洋甘菊:
选取含水率10%左右的洋甘菊干花;
(二)杀青处理:将摊青后的绿茶和沉香叶按重量份数比混匀,投入铁锅中在160~180℃的锅温下翻炒5分钟,再将锅温将至90~100℃翻炒,使含水率减为30%。
(三)揉捻成型:对经过翻动炒青处理的混合叶进行揉捻成型处理,将叶片揉成条索状;茶叶内部的水分、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均匀分布,揉捻使细胞内的成分渗透到叶表面,有利于成条,揉捻结束后手摸茶叶,有润湿粘手的感觉。
(四)烘焙造香:将洋甘菊与揉捻后的绿茶、沉香叶混匀。初烘,将混合
叶薄摊在纱布上置于烘炉内进行第一次烘焙,烘焙温度为90~120℃,优选为100℃,烘焙时间为6分钟,完成第一次烘焙后摊凉;摊凉,将经第一次烘焙的混合茶叶摊凉1小时;复烘,将经第一次烘焙并摊凉的混合茶叶进行第二次烘焙,烘焙温度60~80℃,优选为60℃,使混合叶含水率少于3%。
优选地,还可以在复合茶出售前,对其进行复炒,所述复炒是指在锅温45~55℃时炒制3~5分钟,从而达到对复合茶提香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复合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信阳毛尖70份,沉香叶9份,洋甘菊14份。所述沉香叶包括嫩叶和老青叶,所述嫩叶和老青叶的重量份数比为,4:1。其中嫩叶采自树龄5年以上的沉香植物,所述的老青叶采自树龄30年以上的沉香植物。
复合茶的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1)绿茶:(1)绿茶:选取叶片长度为2~4cm春季信阳毛尖嫩叶在摊青机内在18~20℃的温度下摊青5~12小时左右,使其含水率减为60%;(2)沉香叶:选取叶片的长度为2~8cm沉香叶摊在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3cm,雨水叶、露水叶和清晨叶宜薄摊,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8小时,摊放时每小时翻叶一次,使其含水率减为65%;(3)洋甘菊:选取含水率13%左右的洋甘菊干花;
(二)杀青处理:将摊青后的绿茶和沉香叶按重量份数比混匀,投入铁锅中在160~180℃的锅温下翻炒5分钟,再将锅温将至90~100℃翻炒,使含水率减为38%。
(三)揉捻成型:对经过翻动炒青处理的混合叶进行揉捻成型处理,将叶片揉成条索状;茶叶内部的水分、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均匀分布,揉捻使细胞内的成分渗透到叶表面,有利于成条,揉捻结束后手摸茶叶,有润湿粘手的感觉。
(四)烘焙造香:将洋甘菊与揉捻后的绿茶、沉香叶混匀。初烘,将混合
叶薄摊在纱布上置于烘炉内进行第一次烘焙,烘焙温度为90~120℃,优选为90℃,烘焙时间为6分钟,完成第一次烘焙后摊凉;摊凉,将经第一次烘焙的混合茶叶摊凉1小时;复烘,将经第一次烘焙并摊凉的混合茶叶进行第二次烘焙,烘焙温度60~80℃,优选为70℃,使混合叶含水率少于3%。
优选地,还可以在复合茶出售前,对其进行复炒,所述复炒是指在锅温45~55℃时炒制3~5分钟,从而达到对复合茶提香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复合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径山茶90份,沉香叶15份,洋甘菊20份。所述沉香叶包括嫩叶和老青叶,所述嫩叶和老青叶的重量份数比为,4:1。其中嫩叶采自树龄5年以上的沉香植物,所述的老青叶采自树龄30年以上的沉香植物。
复合茶的制作方法:
(一)准备材料:(1)绿茶:(1)绿茶:选取叶片长度为2~4cm春季径山茶嫩叶在摊青机内在18~20℃的温度下摊青6~15小时左右,使其含水率减为70%;(2)沉香叶:选取叶片的长度为2~8cm沉香叶摊在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3cm,雨水叶、露水叶和清晨叶宜薄摊,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摊放时间12小时,摊放时每小时翻叶一次,使其含水率减为70%;(3)洋甘菊:选取含水率15%左右的洋甘菊干花;
(二)杀青处理:将摊青后的绿茶和沉香叶按重量份数比混匀,投入铁锅中在160~180℃的锅温下翻炒5分钟,再将锅温将至90~100℃翻炒,使含水率减为45%。
(三)揉捻成型:对经过翻动炒青处理的混合叶进行揉捻成型处理,将叶片揉成条索状;茶叶内部的水分、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均匀分布,揉捻使细胞内的成分渗透到叶表面,有利于成条,揉捻结束后手摸茶叶,有润湿粘手的感觉。
(四)烘焙造香:将洋甘菊与揉捻后的绿茶、沉香叶混匀。初烘,将混合
叶薄摊在纱布上置于烘炉内进行第一次烘焙,烘焙温度为90~120℃,优选为120℃,烘焙时间为6分钟,完成第一次烘焙后摊凉;摊凉,将经第一次烘焙的混合茶叶摊凉1小时;复烘,将经第一次烘焙并摊凉的混合茶叶进行第二次烘焙,烘焙温度60~80℃,优选为80℃,使混合叶含水率少于3%。
优选地,还可以在复合茶出售前,对其进行复炒,所述复炒是指在锅温45~55℃时炒制3~5分钟,从而达到对复合茶提香的目的。
实施例4对比试验
选40名被试对本发明复合茶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40名试验对象中,男20名,女20名,其中20人是胃寒的体质,平时饮用绿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痛、腹泻的症状,将此20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其中一组饮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复合茶,另一组只饮用绿茶(信仰毛尖)。另外20人有饮用绿茶后失眠的历史,将此20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其中一组饮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复合茶,另一组饮用绿茶(信阳毛尖)。上述4个试验组冲泡茶叶均采用相同的冲泡剂量:取5g茶叶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所有被试于21:00饮用茶叶,于次日早上7:00统计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下:
胃寒体质的20人中,10个饮用本发明复合茶的被试均没有任何胃痛、腹泻的症状,且均表示没有出现大脑兴奋、失眠的情况;而10个饮用信阳毛尖的人中,有5个人有轻微的胃部不适感觉,3个人明显胃痛,2个人出现腹泻。
饮用绿茶后容易失眠的20人中,10个饮用本发明复合茶的被试均没有出现睡眠障碍的症状,且其中3人反映当晚睡眠格外香甜;10个饮用信阳毛尖的人中,有7人反映当晚难以入睡,躺下到入睡的时间比平时晚了1-2小时,另外有3人失眠严重,躺下到入睡的时间比平时晚了3-4小时。
上述对比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复合茶能克服现有绿茶易刺激胃部、引起失眠等问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饮用。
Claims (7)
1.一种复合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茶的原料中含有绿茶、沉香叶、洋甘菊,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绿茶60~90份,沉香叶5~15份,洋甘菊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为桂平西山茶、信阳毛尖、径山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香叶包括嫩叶和老青叶,所述嫩叶和老青叶的重量份数比为4:1。
4.一种复合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准备材料:(1)绿茶:将春季绿茶嫩叶在摊青机内在18~20℃的温度下摊青5~15小时,使其含水率减为60~70%;(2)沉香叶:将沉香叶摊在干净的篾垫上,摊叶厚度3cm,摊放时间6~12小时,摊放时每小时翻叶一次,使其含水率减为60~70%;(3)洋甘菊:选取含水率10%~15%的洋甘菊干花;
(二)杀青处理:将摊青后的绿茶和沉香叶按重量份数比混匀,投入铁锅内,在160~180℃的锅温下翻炒5~10分钟,再将锅温将至90~100℃翻炒,使含水率减为30~45%;
(三)揉捻成型:对经过翻动炒青处理的混合叶进行揉捻成型处理,将叶片揉成条索状;
(四)烘焙造香:将洋甘菊与揉捻后的绿茶、沉香叶混匀。初烘,将混合叶薄摊在纱布上置于烘炉内进行第一次烘焙,烘焙温度为90~120℃,烘焙时间为6~10分钟,完成第一次烘焙后摊凉;摊凉,将经第一次烘焙的混合叶摊凉1小时;复烘,将经第一次烘焙并摊凉的混合叶进行第二次烘焙,烘焙温度60~80℃,使混合叶含水率少于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出售前的复合茶进行复炒的步骤,所述复炒是指在锅温45~55℃时炒制3~5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复合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春季绿茶嫩叶的叶片长度为2~4cm。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复合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香叶片的长度为2~8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5899.9A CN103988939A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5899.9A CN103988939A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8939A true CN103988939A (zh) | 2014-08-20 |
Family
ID=5130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5899.9A Pending CN103988939A (zh) | 2014-05-05 | 2014-05-05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8893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6751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高深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1976A (zh) * | 2015-08-25 | 2016-01-06 | 石东秀 | 一种玫瑰茶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61169A (zh) * | 2017-08-21 | 2017-11-21 | 紫云自治县红花茶业种植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7467292A (zh) * | 2017-08-08 | 2017-12-15 | 河源市河绿沉香种植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沉香树叶茶制作方法 |
CN112715709A (zh) * | 2020-12-16 | 2021-04-30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5-05 CN CN201410185899.9A patent/CN10398893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6751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高深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1976A (zh) * | 2015-08-25 | 2016-01-06 | 石东秀 | 一种玫瑰茶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467292A (zh) * | 2017-08-08 | 2017-12-15 | 河源市河绿沉香种植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沉香树叶茶制作方法 |
CN107361169A (zh) * | 2017-08-21 | 2017-11-21 | 紫云自治县红花茶业种植有限公司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12715709A (zh) * | 2020-12-16 | 2021-04-30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15709B (zh) * | 2020-12-16 | 2022-05-24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沉香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8830B (zh) | 一种暖茶饮料 | |
CN104957298A (zh) | 养生茉莉花茶 | |
CN107495282B (zh) | 火锅底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5815502A (zh) | 一种减肥凉茶饮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3988939A (zh) | 一种复合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689513A (zh) | 一种保健烹调料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75923A (zh) | 一种荷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3828954A (zh) | 一种减肥茶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160013227A (ko) | 녹용차 제조방법 | |
CN105031523A (zh) | 一种祛风除湿、健脾温肾药酒基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31701A (zh) | 巧克力鲜花糕点的制作方法 | |
CN103444931B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50A (zh)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3478325A (zh) | 解郁安神保健养生茶及制备方法 | |
KR20170064671A (ko) | 허브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293143B1 (ko) | 기능성 김 제조방법 | |
KR20170064672A (ko) | 허브 찜질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170067273A (ko) | 허브 진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170067275A (ko) | 허브 농축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4664505A (zh) | 一种改善睡眠的饮料 | |
CN104509621A (zh) | 一种暖胃润肺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707253A (zh) | 一种南烛子强筋明目奶茶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3981059A (zh) | 一种山竹保健酒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444929A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KR101293141B1 (ko) | 기능성 김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