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4950A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44950A CN103444950A CN2013103444758A CN201310344475A CN103444950A CN 103444950 A CN103444950 A CN 103444950A CN 2013103444758 A CN2013103444758 A CN 2013103444758A CN 201310344475 A CN201310344475 A CN 201310344475A CN 103444950 A CN103444950 A CN 1034449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bag
- health
- particle
- tea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该袋泡茶是由小叶苦丁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成品小叶苦丁茶烘干后粉碎备用;生甘草片加炼蜜恒温干燥后粉碎备用;新鲜枸杞子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备用,将前述粉碎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分装,即得。本发明根据四季养生和五行养生原理,合理取材搭配,制得的养生袋泡茶具有颗粒均匀、营养滋补,口感清新自然,回味醇厚等特点,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利于改善易感冒、易中暑、易患肠道疾病以及经常感觉疲惫的情况,有一定的降脂、降压、降糖作用,适于用作夏季早晨和上午养生茶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背景技术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最快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蔬菜瓜果等。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含有菊花、薄荷等花草的养生茶饮。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因而可选用中药枸杞子、百合、桑葚等等。目前常见的夏季养生茶主要为花草茶类,具有一定的解渴、补益肠胃、清热解暑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季,早晨和上午饮用养生早茶可以起到养胃提神,预防中暑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针对夏季上午养生的保健茶,现有技术中的夏季保健茶多包含菊花、薄荷等花草原料,其防暑降温效果不够理想,且养胃提神效果不佳。如CN101361514A公开的防暑降温凉茶,由白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芦根、淡竹叶、甘草配伍组成,是将白菊花研成细末,过100目筛,备用;再将其他原料以40~60℃热浸渍法提取浸液,在40~60℃减压下浓缩成稠浸膏,取稠膏混入白菊花末,并配以辅料(麦芽糖)适量,混合制成软材,过12~14目筛,湿粒置60℃下干燥8~10小时,以14~16目筛整形,置30℃下烘干,包装成10g小袋装。该方案的养胃提神效果不够理想。
又如CN102405996B公开的一种降压保健绿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下述重量份的白茶、锌硒茶、绿茶、烘青或毛峰、苦丁茶、菊花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匀的茶叶与占茶叶重量20~30%的粉碎后的萝卜麻混合,混匀后存放30~60天,然后筛分过滤去掉萝卜麻,在150℃提香10~12分钟,110℃脱毫12~15分钟即得。该方案采用高温提香的方法,容易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
再如CN1899070A公开的一种夏季保健茶,其药物由菊花、甘草、滑石分别研成粉末后,颗粒度控制在90~110目之间,再将各粉末按比例混合,然后将所述混合物粉末置于封闭容器中,通过以蒸汽100~140分钟,控制蒸汽压力在950~1200KPa之间,温度控制在90~120℃之间,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将所有混合物粉末置于干燥,将处理后的混合物按计量5g装入小过滤袋中,用纸制或其他外袋通过真空后密封即得成品。该方案的保健茶养胃提神的效果不够理想。
上述保健或营养茶虽然公开了各自不同的保健作用,但均未明确提出对于不同季节或不同时辰,究竟哪一种茶和中药材或者食材的搭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适应于春夏秋冬四季里不同时辰的养生保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夏季养身早茶的不足,还提供了这种夏季养生早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该袋泡茶是由小叶苦丁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组成,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为: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4)按重量份配比将步骤(1)、(2)、(3)所得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140℃进行灭菌10~20s,过10~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1)、(2)、(3)中粉碎的粒度为1mm。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4)的混合物中,小叶苦丁茶颗粒为3重量份,甘草颗粒为1重量份,枸杞子颗粒为1重量份。
前述制作方法,步骤(4)中过20目筛整粒。
本发明的技术依据如下:
本发明所用的小叶苦丁茶由木樨科粗壮女贞植物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是一种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饮品。其色泽润绿,汤色碧绿,芽叶翠绿,外形紧细均匀,叶底鲜绿,清香四溢,饮之微苦,回味甘甜,耐冲泡。锌是上百种酶的活性中心,又为胰岛素成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硒是大脑神经的重要组成元素,经常补硒可以缓解大脑疲劳。在小叶苦丁茶中,锌的含量是绿茶的两倍多,硒的含量是绿茶的20多倍。黄酮具有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减低血管的脆性、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等作用。小叶苦丁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黄酮含量比绿茶含量多0.38%~1.74%。中医认为小叶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炎、消炎杀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积、提神醒脑、减肥抗癌和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将小叶苦丁茶应用于夏季养生早茶,是与夏季气候特点相适应的,其替代绿茶为人体提供丰富的锌、硒、黄铜等营养元素,增强了夏季养生茶饮的保健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甘草为补益、补气中药。从中医学来看,甘草可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久服可轻身延年。西医研究表明,甘草不仅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还具有“助溶作用”,可增强其他药在水中的溶解度;甘草素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由于甘草有抗炎作用,服用甘草还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的这些有益作用使得甘草适用于四季养生茶饮。加上甘草的甜度很高,可调和异味,保证了养生茶的口感。然而,甘草的用量是需要好好把握的,否则容易升高血压,导致水肿、低血钾等副作用。本发明中的原料配比合理,可充分发挥甘草的有益保健作用,而避免甘草过量带来的副作用。
本发明所用的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在中医上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有明目作用,被历代医家配合他药来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由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不仅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抵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原料中甘草的升血压作用。由以上有益作用可知,枸杞子适用于四季养身滋补茶饮。
根据人体在一天之中各个时段的需求不同,茶叶的选择也是有差异的,在早晨和上午饮用绿茶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在夏季的早晨和上午饮用小叶苦丁茶可以起到养胃提神,预防中暑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袋泡茶原料简单而不失营养,配比科学合理且天然健康的袋泡茶既能提神醒脑、预防中暑,又能在保证营养的同时避免营养过剩。小叶苦丁茶与红茶、白茶相比,更适于早上饮用。这是因为,小叶苦丁茶的锌含量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硒含量很高,可缓解大脑疲劳;黄铜含量高,可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提神醒脑效果更好,适于夏季早上饮用。而红茶是全发酵茶,茶黄素、茶红素较多,香气物质多于绿茶,滋味香醇而温和,其养胃健脾、助消化的效果更佳,非常适合人体在中午时段的需要,避免中午人体摄入较多食物而消化不良的情况。白茶为轻微发酵茶,保留了较多的茶多酚,其滋味清淡回甘,其抗疲劳作用更显著,且白茶具有退热降火的功效,适合下午饮用,能缓解下午人体易疲劳、烦热的情况。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以证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验例1配方筛选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小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市售;甘草片:中药材,市售;枸杞子:中药材,市售;食品袋泡茶专用包装纸:市售,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
GZX-9070型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3实验方法
1.3.1实验设计
将小叶苦丁茶、甘草片和枸杞子分别烘干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以表1所示的配比混合成不同配方的袋泡茶,每包袋泡茶的重量为5g,用250mL80~90℃的开水冲泡5~10min。分别取5g小叶苦丁茶、甘草片和枸杞子单独泡,观察其茶色,品尝其味道,综合评价其优势及缺点,确定试验因素最小范围。
表1袋泡茶配方
1.3.2感官评价
采用感官评定法,分别以滋味、香气、汤色、外观4个角度来评定袋泡茶的品质,总分100分,筛选出口感不错的配比方案。感官评价满分标准见表2。
表2感官凭评价满分标准
1.4结果与分析
1.4.1小叶苦丁茶、甘草、枸杞子配比初选结果
单独以5g小叶苦丁茶、甘草或枸杞子进行浸泡时,小叶苦丁茶浸泡液呈绿色,滋味鲜爽,清香四溢,回味甘甜,但苦涩味较重;甘草浸泡液呈淡黄色,有甘甜味,同时也有些许涩味,口感不够理想;枸杞子浸泡液呈淡橘黄色,滋味微甜,但甜味很淡。综合以上结果,可利用枸杞子和甘草的甜味来缓和小叶苦丁茶的苦涩味,因此感官评定可在表1所示的配比范围内确定。
1.4.2不同原料配比对袋泡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将小叶苦丁茶、甘草和枸杞子按初筛得到的8种不同配比组合,对浸泡后的茶水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小叶苦丁茶、甘草和枸杞子的配比对袋泡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当小叶苦丁茶、甘草和枸杞子的配比在3:1:1时,袋泡茶无论从滋味、香气、汤色还是外观方面,得分均比较高,且感官评价总分最高。当小叶苦丁茶与甘草/枸杞子的配比小于2:1或大于3:2时,滋味、香气、汤色和外观方面的得分较低,且感官评价总分较低。因此,小叶苦丁茶、甘草和枸杞子的配比范围在(2~3):(1~2):(1~2)时饮用效果最佳。
实验例2保健效果试验
2.1实验方法
将300位容易感冒、容易中暑、易患肠道疾病以及经常感觉疲惫的人以及部分三高患者,不分年龄、性别,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50人;选取二十四节气立春到立夏(春季)这段期间作为春季试用期限,以立夏到立秋期间作为夏季试用期限,以立秋到立冬期间为秋季试用期限,以立冬到立春期间为冬季试用期限;以早晨7点至11点为早茶时间,以中午10点到下午14点为中午茶时间,以下午14点到19点为下午茶时间。各组分别作以下处理:
组1:让受试对象在夏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养生茶作为饮用茶浸泡,日常饮用,每日上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2:让受试对象在夏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中午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中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3:让受试对象在夏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下午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下午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4:让受试对象在春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5:让受试对象在秋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组6:让受试对象在冬季试用期限里每日的早茶时间将本发明浸泡饮用,每日早上一袋,观察受试对象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
各组试用期限结束后,以基本无改善、略有改善、改善、明显改善为4级评价标准,对各组受试对象的身体健康变化作统计,通过有效率=(略有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明显改善例数)/总例数,结果见表4。
2.2实验结果
表4受试对象身体健康变化结果
组别 | 基本无改善 | 略有改善 | 改善 | 明显改善 | 有效率 |
1 | 2 | 5 | 20 | 23 | 96% |
2 | 8 | 20 | 15 | 7 | 84% |
3 | 14 | 16 | 17 | 3 | 72% |
4 | 18 | 16 | 14 | 2 | 64% |
5 | 24 | 17 | 6 | 3 | 52% |
6 | 30 | 16 | 2 | 2 | 40% |
由以上结果可知,组1的受试对象身体健康变化结果最明显,受试对象饮用本发明后,均能感觉到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所增强,饮用本发明后容易感冒的受试人群对感冒的免疫力明显提高,容易中暑的受试人群在高温环境下的中暑概率明显降低,易患肠道疾病的受试人群对肠道疾病的抵抗力明显增强,还有部分人能感觉到疲惫的症状也随之消失,三高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未出现升高现象,反而有所降低。组2、组3为将本发明用于夏季中午养生和春季下午养生的实验结果,组4、组5、组6分别为将本发明用于春季、秋季、冬季早上养生的实验结果,由以上结果统计和有效率可看出,本发明适用于夏季早上的养生。
实验例3工艺研究试验
3.1粉碎工艺试验
3.1.1试验方法
随机称取500g小叶苦丁茶,将其平均分为5份,每份100g,分别编号为1~5组,将1~5号小叶苦丁茶分别粉碎为粒径为0.4、0.5、1.0、2.0、2.2mm的小叶苦丁茶颗粒,过20目筛,得到小叶苦丁茶颗粒试样,通过感官审评来选出品质较好的小叶苦丁茶颗粒试样,从而得到优选的粉碎粒径范围。
3.1.2试验结果
小叶苦丁茶颗粒感官审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小叶苦丁茶颗粒感官审评结果
由表5可知,粉碎粒径范围在0.5~2.0mm之间的小叶苦丁茶试样,其品质总体表现明显优于粒径0.4mm(低于0.5mm)或者2.2mm(高于2.0mm)的小叶苦丁茶试样。其中,粒径为1mm的小叶苦丁茶试样品质最好。
3.2甘草加工工艺试验
3.2.1试验方法
取生甘草片,随机分为三组,以下列三种加工方法处理甘草,得到三种试样,再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所记载的相关方法测定三种试样的甘草酸含量、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外观评价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对蜜炙甘草的相关性状要求,客观评价饮片色泽是否均匀,有无光泽,粘手程度如何,有无焦斑;质量稳定性(贮存时间)将4种方法炮制饮片分别放入密封袋密封保存,每隔10日观察质量情况。综合以上测定结果得到最佳的甘草加工工艺条件。
组1:采用传统加工法,即按《中国药典》2010版甘草蜜炙方法制备。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到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
组2:采用恒温干燥加工法,即将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单层铺于托盘上,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取出,晾凉。
组3:采用微波干燥法,即将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单层铺于微波炉专用托盘上,置于微波炉,在中低火力下干燥5.5min,取出,晾凉。
3.2.2试验结果
经试验测定,与组1(采用传统加工法)制得的甘草片相比,组2、组3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含量均增加、水分含量均减少。其中,组2(采用恒温干燥加工法)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增加最明显,组3(采用微波干燥法)所制甘草片的甘草酸含量略有增加,但与传统加工法比较差异不大。另外,组2、组3所制的甘草片水分均明显降低。
从外观上评价,组1制得的甘草片色泽不均匀,有光泽但有焦斑,不粘手;组2、组3制得的甘草片色泽均匀,有光泽而无焦斑,不粘手。
从质量稳定性评价,通过每10日1次,共计9次的观察发现,组1制得的甘草片在30日时出现粘手现象,在40日时出现霉变,60日时出现虫蛀;组2、组3制得的甘草片未发现霉变和虫蛀。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出组2(采用恒温干燥法)制得的甘草片品质最佳。
3.3枸杞子加工工艺试验
3.3.1试验方法
取新鲜枸杞子,随机分为三组,进行以下三种加工处理,得到三种试样,并比较三种枸杞子试样的品质,从而选出最优的加工方法。
组1:采用自然晾晒法,即选择空旷通风之处,将鲜枸杞子平摊晾晒4~9天,厚度2cm,待枸杞子干透后收回。
组2:采用热风干燥法,即以热风炉加热空气,用风机将热风送入烘箱,与新鲜枸杞子接触实现加热干燥,先用温度40℃~45℃、0.15m/s的热风干燥6h左右,再用温度60℃、风速0.15~0.25m/s的热风干燥20h左右,最后用温度65℃、风速0.15~0.25m/s的热风干燥20h左右处理,待枸杞子干透后收回。
组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先将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最后密封保存。
3.3.2试验结果
经试验测定,组1(采用自然晾晒法)所制得的枸杞子干燥时间最长,有效成分损失较大,遇到阴雨天气易霉烂变质。组2(采用热风干燥法)所制得的枸杞子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品质较差。组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制得的枸杞子色泽鲜红,营养损失少,干燥质量高,含水量≤3%,易于保存。因此,枸杞子的加工方法优选真空冷冻干燥法。
本发明结合了优选的小叶苦丁茶粉碎工艺、甘草加工方法和枸杞子加工方法,科学合理,工艺可靠,所制袋泡茶产品具有滋味清爽,茶香怡人的特点,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四季养生和五行养生原理,合理取材搭配,制得的养生袋泡茶具有颗粒均匀、营养滋补,口感清新自然,回味醇厚等特点,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利于改善易感冒、易中暑、易患肠道疾病以及经常感觉疲惫的情况,有一定的降脂、降压、降糖作用,适于用作夏季早晨和上午养生茶饮。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干燥工艺,将各原料分别干燥、粉碎后再混合的方式,不仅保留了原料的天然原味,也简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成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晾晒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4)取步骤(1)、(2)、(3)所得的小叶苦丁茶颗粒3kg,甘草颗粒1kg,枸杞子颗粒1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5℃进行灭菌15s,过2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夏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2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晾晒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mm的颗粒,备用;
(4)取步骤(1)、(2)、(3)所得的小叶苦丁茶颗粒2kg,甘草颗粒2kg,枸杞子颗粒1kg,经高温灭菌烘箱130℃进行灭菌10s,过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夏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3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晾晒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2mm的颗粒,备用;
(4)取步骤(1)、(2)、(3)所得的小叶苦丁茶颗粒3kg,甘草颗粒2kg,枸杞子颗粒1kg,经高温灭菌烘箱140℃进行灭菌20s,过10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夏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4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晾晒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1mm的颗粒,备用;
(4)取步骤(1)、(2)、(3)所得的小叶苦丁茶颗粒3kg,甘草颗粒2kg,枸杞子颗粒2kg,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5℃进行灭菌15s,过10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袋,夏季每日早晨或上午1次。
实施例5~8
按照表6中的配方,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法进行实施例5~8的袋泡茶的制作:
表6实施例5~8配方
实施例 | 小叶苦丁茶颗粒(kg) | 甘草颗粒(kg) | 枸杞子颗粒(kg) |
5 | 3 | 1 | 2 |
6 | 2 | 1 | 2 |
7 | 2 | 1 | 1 |
8 | 2 | 2 | 2 |
Claims (4)
1.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是由小叶苦丁茶颗粒2~3重量份、甘草颗粒1~2重量份、枸杞子颗粒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
(1)取成品小叶苦丁茶,以茶叶烘干机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炼蜜,闷润透心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烘箱,在60℃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3)取新鲜枸杞子,以真空冷冻干燥机速冻至-30℃,再减压至30Pa,再升温至60℃,恒压保持20h,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至干燥度≥85%,以中药粉碎机粉碎为粒度为0.5~2mm的颗粒,备用;
(4)按重量份配比将步骤(1)、(2)、(3)所得物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灭菌烘箱130~140℃进行灭菌10~20s,过10~35目筛整粒,分装成每袋5g的袋泡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3)中颗粒粉碎的粒度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混合物中,小叶苦丁茶颗粒为3重量份,甘草颗粒为1重量份,枸杞子颗粒为1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过20目筛整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4475.8A CN103444950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4475.8A CN103444950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4950A true CN103444950A (zh) | 2013-12-18 |
CN103444950B CN103444950B (zh) | 2015-04-29 |
Family
ID=4972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447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4950B (zh) | 2013-08-08 | 2013-08-08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4495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2368A (zh) * | 2017-06-29 | 2017-10-10 | 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9007152A (zh) * | 2018-07-25 | 2018-12-18 | 兴义市绿缘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小叶苦丁袋泡茶的加工方法 |
CN114870024A (zh) * | 2022-04-24 | 2022-08-09 | 杨效莲 | 一种新型中药饮片制作工艺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75A (zh) * | 1993-04-17 | 1994-10-26 | 王跃华 | 苦丁茶系列饮料 |
CN1413483A (zh) * | 2002-12-13 | 2003-04-30 | 吴巍 | 枸杞苦丁茶的制作方法 |
JP2009235049A (ja) * | 2008-03-25 | 2009-10-15 | Yanagi Tomotama | 植物病害虫防除組成物 |
-
2013
- 2013-08-08 CN CN201310344475.8A patent/CN1034449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75A (zh) * | 1993-04-17 | 1994-10-26 | 王跃华 | 苦丁茶系列饮料 |
CN1413483A (zh) * | 2002-12-13 | 2003-04-30 | 吴巍 | 枸杞苦丁茶的制作方法 |
JP2009235049A (ja) * | 2008-03-25 | 2009-10-15 | Yanagi Tomotama | 植物病害虫防除組成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杨远庆: "贵州苦丁茶、杜仲叶、银杏叶、甘草复合保健茶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 |
江云,等: "《现代中药炮制研究》", 30 April 2010, 科学出版社 * |
章中: "枸杞保藏加工技术现状", 《中国食物与营养》 * |
霍建聪: "苦丁茶允许添加物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对产品贮藏期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2368A (zh) * | 2017-06-29 | 2017-10-10 | 黔西南州天麒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小叶苦丁茶泡袋茶及其加工方法 |
CN109007152A (zh) * | 2018-07-25 | 2018-12-18 | 兴义市绿缘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一种小叶苦丁袋泡茶的加工方法 |
CN114870024A (zh) * | 2022-04-24 | 2022-08-09 | 杨效莲 | 一种新型中药饮片制作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44950B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5977B (zh) | 调味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3444928B (zh) | 一种春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2551014A (zh) | 一种调味料 | |
CN106889233A (zh) | 一种袋泡参苓白术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78359A (zh) | 一种美颜塑身花草茶 | |
CN106256258A (zh) | 芝麻酱 | |
CN105558147A (zh) | 一种姜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05444A (zh) | 一种降三高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44935B (zh) | 一种秋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50B (zh) | 一种夏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1B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61565B (zh) | 一种冬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6262756A (zh) | 干菜花生米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6262A (zh) | 一种滋补安神山药南瓜脯的加工方法 | |
CN103444937B (zh) | 一种秋季养身早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3B (zh) | 一种夏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29B (zh) | 一种春季养身中午茶袋泡茶 | |
CN108783228A (zh) | 铁皮石斛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44930B (zh) | 一种秋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3444932B (zh) | 一种冬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CN104000134A (zh) | 一种健脑益智蓝莓果味粉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7047877A (zh) | 一种复方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70904A (zh) | 一种枇杷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44936B (zh) | 一种夏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 |
KR101293141B1 (ko) | 기능성 김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