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7133B -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7133B
CN112567133B CN201980052149.5A CN201980052149A CN112567133B CN 112567133 B CN112567133 B CN 112567133B CN 201980052149 A CN201980052149 A CN 201980052149A CN 112567133 B CN112567133 B CN 112567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aft
taper
bearing portion
tap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1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7133A (zh
Inventor
石田贵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09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crank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4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means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23Lubric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ressor type
    • F04B39/023Hermetic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006Crank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积存了冷冻机油的密闭容器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主轴和偏心轴的轴部、和作为主轴承和偏心轴承的轴承部的任一者设置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在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直径从曲轴的长边方向外侧向中央侧变化,由此,在轴部的轴线相对于轴承部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使轴部和轴承部线接触。轴部的直径D、与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余隙C的比率C/D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被设定为2.0×10‑3mm以上的值。对应的轴部和轴承部的组合的锥形深度dB的合计值和余隙C之和即最大间隙G、与所述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

Description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和空调机等中使用的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2的现有的制冷剂压缩机1的概略性的截面图所示,现有的制冷剂压缩机1具有如下结构,例如具有曲轴7和连接于曲轴7的偏心轴9的活塞15的压缩构件6、和具有使曲轴7旋转的定子3和转子4的电动构件5被收纳于密闭容器11。曲轴7的主轴8由主轴承14轴支承。向制冷剂压缩机1内的滑动部分供给冷冻机油2。
在驱动制冷剂压缩机1时,通过来自外部的供给电力,使曲轴7与电动构件5的转子4一起旋转,通过偏心轴9的偏心运动,经由连杆17和活塞销16,活塞15在缸腔12内进行往复运动。活塞15将经由吸入管20从外部供给至密闭容器11内的制冷剂气体在压缩室13内进行压缩。冷冻机油2随着曲轴7的旋转从供油泵10向各滑动部分供油,润滑各滑动部分,并且密封活塞15与缸腔12之间。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为了削减化石燃料使用量,制冷剂压缩机的高效率化不断进展。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开发有一种通过在曲轴等滑动部分的表面形成不溶性覆膜,而防止该滑动部分的磨损的制冷剂压缩机。
具体而言,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曲轴7以悬臂状态支承于主轴承14。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11内的吸入压缩工序中沿径向作用于曲轴7的载荷相对于最小值变动10倍以上。由于该载荷的变动,曲轴7在轴线相对于主轴承14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摆动,所以主轴承14的轴线方向两端的润滑状态变得比较严峻。因此,在曲轴7的主轴8的表面形成磷酸盐覆膜等不溶性覆膜,实现主轴8和主轴承14的直接的金属接触引起的异常磨损的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38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最近,期望制冷剂压缩机的进一步高效率化,例如,研究着制冷剂压缩机的旋转部分的可变速旋转区域的扩大、低粘度冷冻机油的采用、和滑动部分的面积降低等的设计变更。在进行了这种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在滑动部分的表面形成不溶性覆膜,特别是在润滑状态的维持严峻的曲轴的主轴的轴线方向两端等,该覆膜也会被削减,有可能导致滑动部分的磨损加重。由此,制冷剂压缩机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防止滑动部分的磨损,能够在防止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降低的同时,实现高效率化的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其包括:积存有冷冻机油的密闭容器;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由从外部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构件;和压缩构件,其被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且粘附有上述冷冻机油,由上述电动构件驱动,来压缩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气体,上述压缩构件具有:具有在长边方向排列配置的主轴和偏心轴的曲轴;轴支承上述主轴的主轴承;和轴支承上述偏心轴的偏心轴承,在上述主轴和上述偏心轴的至少一者的轴部和上述主轴承和上述偏心轴承的至少一者的轴承部的任一个设置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在上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者,直径随着从上述曲轴的长边方向外侧向中央侧去而变化,由此,在上述轴部的轴线相对于上述轴承部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使上述轴部与上述轴承部线接触,上述轴部的直径D与上述轴部和上述轴承部之间的余隙C的比率C/D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上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上述锥形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相当于与上述轴承部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的锥形深度dB被设定为2.0×10-3mm以上的值,最大间隙G与上述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其中,上述最大间隙G为对应的上述轴部和上述轴承部的组合的上述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的合计值与余隙C之和。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比率C/D、锥形深度dB、和比率G/D分别设定为所述范围的值,相对于轴部的直径D,能够适当地设定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的倾斜面的锥形部。由此,防止轴部和轴承部的局部的金属接触,能够促进在轴部和轴承部彼此的滑动部分之间形成油膜。因此,能够提供长期耐久性优异,且低输入并高效率的制冷剂压缩机。
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包括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将所述制冷剂压缩机、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和对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利用配管连结成环状。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提供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通过包括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能够降低耗电量,能够实现节能化,并且能够提高长期可靠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防止滑动部分的磨损,能够在防止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降低的同时,实现高效率化的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往复运动式(往复式)的制冷剂压缩机的概略性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E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实施例和现有例的输入比的特性图。(b)是表示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实施例和现有例的COP比的特性图。
图5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压缩载荷的作用图。
图6是表示图1的主轴在主轴承内倾斜时的主轴承和主轴承的各接触状态和各接触状态下成立的关系式的相关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设定范围的曲线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旋转式)的制冷剂压缩机的概略性的截面图。
图9是图8的制冷剂压缩机的B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8的制冷剂压缩机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现有的制冷剂压缩机的概略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制冷剂压缩机]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往复运动式(往复式)的制冷剂压缩机100的概略性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制冷剂压缩机100包括密闭容器101、电动构件106、压缩构件107、和供油泵120。在密闭容器101内充填制冷剂气体(作为一例,R600a)。在密闭容器101的底部积存有冷冻机油103(作为一例,矿物油)。
电动构件106被收纳于密闭容器101且由来自外部的供给电力驱动。电动构件106具有定子104和转子105。压缩构件107被收纳于密闭容器101且被冷冻机油103粘附,由电动构件106驱动,来压缩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构件107具有:曲轴108、缸体112、活塞销115、连结部件117、活塞132、阀板139、和缸盖140。
曲轴108作为一例由铸铁构成。曲轴108配置为沿上下方向延伸。曲轴108具有在长边方向排列配置的主轴109和偏心轴110。在主轴109上压入固定转子105。作为一例,偏心轴110配置于主轴109的上方。偏心轴110相对于主轴109偏心地配置。
如后述,在制冷剂压缩机100中,主轴109由主轴承111进行轴支承,偏心轴110由偏心轴承119进行轴支承。在曲轴108的下侧设置有供油泵120,以供给冷冻机油103。
缸体112作为一例由铸铁构成。在缸体112的内部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的缸腔113。缸腔113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一端部被阀板139密封。缸体112具有轴支承主轴109的主轴承111。
活塞132在缸腔113内插入成往复可动。缸腔113中的活塞132与阀板139之间的内部空间成为压缩室134。在活塞132形成有活塞销孔116。活塞销115在活塞销孔116卡止成不能旋转。活塞销115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与偏心轴110平行地配置。
偏心轴110和活塞132由连结部件117连结。连结部件117为铝铸件,具有偏心轴承119。连结部件117经由活塞销115将偏心轴110和活塞132连结。
在阀板139的与缸腔113相反侧配置有缸盖140。缸盖140形成高压室(未图示),并固定于阀板139。
在密闭容器101中固定有吸入管(未图示)。吸入管与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制冷循环的低压侧(未图示)连接,将制冷剂气体引导于密闭容器101内。阀板139和缸盖140夹持吸入消音器142。
在驱动制冷剂压缩机100时,从外部供给的工频电源等的电力经由外部的逆变器驱动电路(未图示)供给至电动构件106。由此,电动构件106根据多个运转频率进行变频驱动。
利用电动构件106的转子105旋转曲轴108,偏心轴110进行偏心运动。连结部件117经由活塞销115使活塞132在缸腔113内进行往复运动。由此,通过吸入管导入密闭容器101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消音器142吸入压缩室134内,并在压缩室134内被压缩。
冷冻机油103随着曲轴108的旋转,从供油泵120向各滑动部分供油,而润滑滑动部分。另外,冷冻机油103密封活塞132和缸腔113之间。以下,对制冷剂压缩机100的轴部和轴承部的详细进行示例。
[轴部和轴承部]
制冷剂压缩机100包括作为主轴109和偏心轴110的至少一者的轴部和作为主轴承111和偏心轴承119的至少一者的轴承部。在该轴部和轴承部的任一项设置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在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者,直径从曲轴108的长边方向外侧向中央侧变化,由此,在轴部的轴线相对于轴承部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使轴部和轴承部线接触。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轴部的直径D与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余隙C的比率C/D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上的锥形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相当于与轴承部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的锥形深度dB被设定为2.0×10-3mm以上的值。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在轴部和轴承部的一者的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两侧设置有一对锥形部。在轴部设置锥形部的情况下,锥形部的外径从轴部的轴线方向一端向另一端变化。在轴承部设置锥形的情况下,锥形部的内径从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向另一端变化。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即锥形深度dBU、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锥形部的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宽度即锥形宽度WBU、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即锥形深度dBL、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锥形部的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宽度即锥形宽度WBL、轴承部的轴承长度B、余隙C满足式1和式2。
[式1]
dBU/WBU≤(C+dBU+dBL)/B
[式2]
dBL/WBL≤(C+dBU+dBL)/B
在此,(C+dBU+dBL)相当于作为余隙C、锥形深度dBU、锥形深度dBL的合计的最大间隙G。换言之,最大间隙G为对应的轴部和轴承部的组合中的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的合计值和余隙C之和。以下,也将(C+dBU+dBL)称为最大间隙G。
接着,对具有这种结构的制冷剂压缩机100进行详细地示例。图2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100的E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100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如图1~3所示,主轴109沿上下方向延伸。
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在轴部和轴承部中、与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锥形部的表面相对的对方侧的表面形成有第1滑动面。另外,在轴部和轴承部中、与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锥形部的表面相对的对方侧的表面形成有第2滑动面。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轴部和轴承部的至少一者在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两侧设置一对锥形部,并且具有直径比锥形部的最大直径小的小径部。
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机100中,主轴109具有第1滑动面151、小径部152、和第2滑动面153。第1滑动面151配置于主轴109的上部。第2滑动面153配置于主轴109的下部。小径部152配置于第1滑动面151和第2滑动面153之间。
小径部152的直径比第1滑动面151小。主轴109的配置有第2滑动面153的部分的直径DLO与主轴109的配置有第1滑动面151的部分的直径DUO相等(参照图5)。
轴支承主轴109的主轴承111配置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主轴承111的内周面的上端设置有锥形部170U。在主轴承111的内周面的下端设置有锥形部170L。即,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锥形部设置于轴承部。主轴承111的设置有锥形部170U、170L的以外的部分的内径为一定。
从与锥形部170U、170L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锥形部170U、170L具有直线状或连续的曲线状的表面。图2中,表示锥形部170U在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上的从内侧的一端171到外侧的另一端172之间具有直线状表面的结构,但锥形部170L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锥形部170U、170L遍及主轴承111的内周面的整周方向地形成。在此,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当于锥形部170U、170L的一端171和另一端172之间的与主轴承11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的锥形深度dB(dBU,dBL)被设定为μm级的值。
锥形部170U、170L的形成方法没有限定。本实施方式的锥形部170U、170L如下形成,使由内径12mm、外径16mm、和滚子直径2mm的径向滚针轴承和赋予了微小的梯度的旋转轴构成的试制工具一边旋转一边压入成为主轴承111的基底的轴承内,并使该轴承的端部变形。
在此,余隙C相当于没有锥形部的情况的轴承部的内径和与轴承部的内周面相对的轴部的部分的外径之差。在与轴承部的内周面相对的轴部的部分的外径在多个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余隙C相当于没有锥形部的情况的轴承部的内径和与轴承部的内周面相对的轴部的部分的最大外径之差。
具体而言,如上述,在轴部的直径DLO、DUO相等的情况下,余隙C相当于没有锥形部的情况的轴承部的内径和设置有轴部的滑动面151、153的部分的外径之差。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余隙C为主轴承111的除锥形部170U、170L之外的部分的内径DI和主轴109的设置有第1、第2滑动面151、153的部分的直径DLO、DUO之差。
另外,在轴部的直径DLO、DUO不同的情况下,余隙C能够设为没有锥形部的情况的主轴承111的内径和主轴109的直径DLO、DUO中任一项较大的一者的直径之差。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包含主轴承111的轴线111c的平面内的主轴承111的端部的截面,与主轴承111的轴线111c平行的方向的锥形部170U的锥形宽度WBU(换言之,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锥形部170U的作为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宽度的锥形宽度WBU)被设定为10mm,锥形深度dBU被设定为4.0×10-3mm。
另外,在包含主轴承111的轴线111c的平面内的主轴承111的端部的截面中,与主轴承111的轴线111c平行的方向的锥形部170L的锥形宽度WBL(换言之,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锥形部170L的作为主轴承111的轴线方向宽度的锥形宽度WBL)被设定为10mm,锥形深度dBL被设定为4.0×10-3mm。
另外,主轴承111的轴承长度B被设定为43.5mm。主轴承111的除锥形部170U、170L之外的部分的内径DI被设定为16.026mm。主轴109的形成有第1滑动面151的部分、和主轴109的形成有第2滑动面153的部分的各直径DO被设定为16.010mm。主轴109和主轴承111之间的余隙C被设定为1.6×10-2mm。
由此,dBU/WBU、和dBL/WBL均被设定为4.0×10-4。另外,(C+dBU+dBL)/B被设定为5.5×10-4。即,dBU/WBU、和dBL/WBL均满足比(C+dBU+dBL)/B小的关系,且余隙C和主轴109的直径DO的比率C/DO被设定为1.0×10-3
在此,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对应的轴部和轴承部的组合中的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的合计值(在此,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组合中的两个锥形部170U、170L的锥形深度的合计值dBU+dBL)和余隙C之和即最大间隙G(=C+dBU+dBL)、与轴部的直径D(上述例中,主轴109的直径DO)的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
如上所述,通过比率C/D,锥形深度dB(dBU,dBL)、和比率G/D分别被设定为上述范围的值,相对于轴部的直径D能够适当设定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的倾斜面的锥形部170U、170L。由此,防止轴部和轴承部的局部的金属接触,能够促进在轴部和轴承部彼此的滑动部分之间形成油膜。因此,能够提供长期耐久性优异且低输入并高效率的制冷剂压缩机100。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轴承部的轴承长度B和余隙C满足式1和式2的关系式。由此,锥形部170U、170L的倾斜的程度被调整,以适当变小,所以在驱动制冷剂压缩机200时,轴部摆动时,能够容易相互沿着锥形部170U、170的表面和于该表面相对的轴部的表面(参照图6)。因此,能够容易在锥形部170U、170的表面和与该表面相对的轴部的表面之间进一步促进油膜的形成。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作为一例,第1滑动面151与锥形部170U的表面相对,且第1滑动面151的滑动范围L1比锥形部170U的锥形宽度WBU变小,并且第2滑动面153与锥形部170L的表面相对,且第2滑动面153的滑动范围L2比锥形部170L的锥形宽度WBL变小。由此,有效地削减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粘性阻力。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100中,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由此,能够将最大间隙G和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适当化,所以能够防止在曲轴108的轴承部内的倾斜梯度过大且后述的一端接触增大。因此,例如,能够防止由于一端接触而在活塞132的前端产生磨损,制冷剂的泄漏量从磨损部位增大,制冷能力降低。
进而,制冷剂压缩机100的轴部具有形成于相对于轴承部滑动的表面的部分的覆膜。该覆膜具有与轴承部的相对的表面的硬度相等或比其高的硬度。本实施方式中,主轴109和偏心轴110中至少任一者(在此,两者)具有该覆膜。
覆膜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举出氧化覆膜。作为氧化覆膜,例如,可举出铁的氧化物的覆膜。例如,与磷酸盐覆膜相比,铁的氧化物的覆膜在化学上非常稳定,且具有较高的硬度。通过形成氧化覆膜,能够有效地防止磨损粉末的产生和磨损粉末向覆膜的附着等。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氧化覆膜本身的磨损量的增加,能够对覆膜赋予较高的耐磨损性。
另外,覆膜与氧化覆膜同样,只要是比对方材料硬的覆膜即可。另外,如果形成覆膜的轴部的部分的基材为铁类材料,则除了普通般的淬火之外,也可以通过使碳或氮等浸入轴部的表层而形成覆膜。另外,也可以通过水蒸气引起的氧化处理,或使材料浸渍于氢氧化钠等水溶液中的氧化处理形成覆膜。
另外,覆膜不限定于通过上述的氧化、渗碳、氮化、氧化处理等而形成的化合物层,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冷加工、加工固化、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分散强化、晶粒微细化等任一项,抑制错位的滑动,由此,实现了基材的强化的强度强化层。另外,覆膜也可以是通过镀敷、溶射、PVD、CVD等任一项的包覆法而形成的处理层。
[确认试验]
作为实施例制作了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机100。另外,除了未设置锥形部170U、170L以外,作为现有例制作了与制冷剂压缩机100同样的制冷剂压缩机。对于这些制冷剂压缩机,进行通过变频驱动进行低速运转(运转频率17Hz)的情况下的性能评价。
图4的(a)是表示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实施例和现有例的输入比的特性图。图4的(b)是表示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实施例和现有例的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Performance)比的特性图。
性能系数是作为冷冻冷藏设备等的能耗率的目标(指标)使用的系数,即制冷能力(W)除以施加输入(W)的值。图4(a)中,表示将现有例的施加输入值设为100时的比率(输入比)。图4(b)中,表示将现有例的COP值设为100时的各个比率(COP比)。
根据图4(a)、(b)所示的结果确认到,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锥形部170U、170L,输入比现有例变低,COP变高。
在此,图5是图1的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压缩载荷的作用图。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作用于制冷剂压缩机100的压缩载荷。对于实施例和现有例的确认试验结果,参照图5如下考察。
制冷剂压缩机100那样的往复运动(往复)式的制冷剂压缩机中,通常在形成于缸腔113和活塞132之间的压缩室134内,密闭容器101内的压力比缸腔113的筒轴方向上产生的压缩载荷P低。压缩载荷P作用于偏心轴110,另一方面,主轴109被单一的主轴承111悬臂支承。因此,在驱动该制冷剂压缩机时,如伊藤的文献(日本机械学会年度大会论文集Vol.5-1(2005)P.143)所示,曲轴108在由于压缩载荷P的影响而在主轴承111内倾斜的状态下摆动。
由此,压缩载荷P的分力P1作用于与主轴承111的上端部对应的主轴109的部分,并且压缩载荷P的分力P2作用于与主轴承111的下端部对应的主轴109的部分,由此,产生所谓的一端接触。现有的制冷剂压缩机中,当主轴109在主轴承111内倾斜时,产生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局部的接触,有时表面压力变高。当运转变得更低速时,形成于主轴109和主轴承111之间的油膜的厚度变薄,或油膜破裂。其结果,产生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固体接触,滑动损失增加。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实施例)中,配置为通过在主轴承111上设置锥形部170U、170L,即使主轴109在主轴承111内倾斜,从与主轴承11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相对面也相互并行。由此,防止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局部的金属接触。
另外,本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较大地确保余隙C、锥形深度dBU、锥形深度dBL的合计值即最大间隙G(=C+dBU+dBL)。由此,推测为降低冷冻机油103的粘性阻力,显著降低滑动损失,有效地降低制冷剂压缩机的输入。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在制冷剂压缩机的轴承部设置锥形部,防止轴承部和轴部的局部的金属接触,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并且实现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的提高。
[评价试验]
接着,根据上述确认试验的结果,进行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评价试验和可靠性评价试验,并进行能够提高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的各数值范围的明确化。性能评价试验中,作为参数使用了主轴和主轴承的余隙C、轴承长度B、主轴的直径DO、与余隙C的比率C/DO、锥形部170U、170L的锥形深度dBU、dBL、以和锥形宽度WBU、WBL。另外,性能评价试验中,通过变频驱动使制冷剂压缩机进行低速运转(运转频率17Hz)。
另外,可靠性评价试验中,将制冷剂压缩机以高温和高负荷间歇运转模式运转160小时后,分解制冷剂压缩机,测定滑动部件(曲轴或活塞等)的磨损,由此,进行评价。
以后,在绘制了锥形部170U的锥形宽度WBU和锥形深度dBU、锥形部170L的锥形宽度WBL和锥形深度dBL、主轴承111的轴承长度B、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余隙C的关系的曲线图(参照图7)中,将满足上述的式1和式2的关系式的范围称为区域A1,将满足以下的式3和式4的关系式的范围称为区域A2。
[式3]
dBU/WBU>(C+dBU+dBL)/B
[式4]
dBL/WBL>(C+dBU+dBL)/B
另外,在进行该各试验时,将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余隙C设定为1.6×10-2mm,将主轴承111的轴承长度B设定为43.5mm。图6是表示图1的主轴109在主轴承111内倾斜时的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各接触状态、与在各接触状态下成立的关系式的相关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的设定范围的曲线图。表1表示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的性能评价试验和可靠性评价试验中的评价。
[表1]
Figure BDA0002935550120000121
图7的曲线图的下侧横轴表示锥形深度dBU、dBL,上侧横轴表示最大间隙G和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C+dBU+dBL)/D。图7的纵轴表示锥形宽度WBU、WBL。图7中所示的实线表示满足以下的式5和式6的关系式的位置。
[式5]
dBU/WBU=(C+dBU+dBL)/B
[式6]
dBL/WBL=(C+dBU+dBL)/B
图7所示的试验中,将在锥形深度dBU、dBL为2.0×10-3mm以上,且最大间隙G和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C+dBU+dBL)/D为4.0×10-3以下的区域中,以满足式1和式2的关系式方式设定的制冷剂压缩机100设为实施例1。另一方面,将在锥形深度dBU、dBL为2.0×10-3mm以上,且最大间隙G和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C+dBU+dBL)/D为4.0×10-3以下的区域中,以满足式3和式4的关系式的方式设定的制冷剂压缩机设为实施例2。
另外,将锥形深度dBU、dBL设定为低于2.0×10-3mm的值的制冷剂压缩机设为比较例1。另外,将最大间隙G和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C+dBU+dBL)/D被设定为超过4.0×10-3的值的制冷剂压缩机设为比较例2。
另外,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的轴部中,在相对于轴承部滑动的表面的部分形成覆膜。作为该覆膜,形成硬度比作为对方侧的主轴承的材质低的磷酸锰膜,或硬度比作为对方侧的主轴承的材质高的铁的氧化物膜。
在进行表1的评价时,以未设置锥形部的现有例的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中的磨损结果为基准进行评价。表1中的“A”表示特性比现有例显著提高即压缩机性能提高,并且最大缓和了轴部和轴承部的磨损的评价。“B”为接着“A”的评价,表示特性比现有例的制冷剂压缩机稍微提升的程度的评价。“C”为接着“B”的评价,表示与现有例的制冷剂压缩机相比,看不到特性的提高的评价。
如图7和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2中,与比较例1、2相比,性能和可靠性均提高。可知实施例1的性能和可靠性比实施例2提高,特别是作为轴部的覆膜,当形成硬度比作为对方侧的主轴承的材质高的覆膜时,得到优异的压缩机性能,并且高度缓和了轴部和轴承部的磨损,可靠性进一步变高。
另一方面,可知锥形深度dBU、dBL设定为低于2.0×10-3mm的值的比较例1不管区域A1、A2,与现有例相比,性能均未提高。作为其原因,认为比较例1中,例如锥形部的锥形深度过浅,所以得不到与实施例1、2的锥形部的形状的差异带来的效果。
另外,可知比率(C+dBU+dBL)/D被设定为超过4.0×10-3的值的比较例2不管区域A1、A2,与现有例相比,性能均未提高。作为其原因,例如认为在曲轴108的轴承部内的倾斜梯度过大,一端接触进行了表面化。即比较例2中,认为由于该一端接触的表面化,在活塞132的前端产生磨损,制冷剂的泄漏量从磨损部位增大,制冷能力降低,不能确认性能的提高。
另外,额外进行的压缩机可靠性试验中,在比较例2中,确认到在活塞的前端侧的端部显著产生认为由一端接触引起的磨损,该考察被证实。
此外,上述试验中,表示将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余隙C设定为1.6×10-2mm,且将主轴承111的轴承长度B设定为43.5mm的条件下的结果,但可知在将比率C/D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的情况下均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主轴109的直径DO可适当设定,例如,能够设定为10mm以上且28mm以下的范围的值。例如,优选根据设定的轴部的直径D,设定余隙C、锥形深度dBU、dBL、锥形宽度WBU、WBL,以使比率C/D和(C+dBU+dBL)/D分别成为适当范围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压缩机100中,在主轴承111的内周面设置有锥形部170U、170L,但即使在主轴109的外周面设置锥形部,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可以在偏心轴承119的内周面设置锥形部,也可以在偏心轴110的外周面设置锥形部。在这些情况下,在偏心轴110和偏心轴承119的组合中,将比率C/D、锥形深度、和比率G/D与上述的主轴109和主轴承111的组合相等地设定。即使是这种结构,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能够有助于制冷剂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制冷剂压缩机100进行低速运转(作为一例,运转频率17Hz)的情况下提高性能的效果,但以工频转速的速度的运转时和更大的转速的高速运转时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制冷剂压缩机的形式不限定于往复运动式(往复式),也可以是其它的形式,例如为旋转式或滚动式等。即,旋转式或滚动式等的制冷剂压缩机中,即使在由轴的外周面和轴承的内周面构成的滑动部(所谓的轴颈轴承滑动部)应用锥形部,也可得到同样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的效果。以下,对于其它的实施方式,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旋转式)的制冷剂压缩机200的概略性的截面图。图9是图8的制冷剂压缩机200的B部的放大截面图。图9相当于图8中由虚线的圆框包围的B部(主轴承209的下侧)的放大截面图。图10是图8的制冷剂压缩机200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如图8~10所示,制冷剂压缩机200包括密闭容器201、电动构件202、和压缩构件203。在密闭容器101的底部积存有冷冻机油220。电动构件202和压缩构件203被收纳于密闭容器201。电动构件202具有定子202a和转子202b。压缩构件203具有曲轴208、主轴承209、副轴承211、气缸210、和辊213。
曲轴208沿上下方向延伸,具有主轴206和配置于主轴206的中途的偏心轴212。主轴206在比偏心轴212靠上方,被主轴承209进行轴支承,在比偏心轴212靠下方,被副轴承211进行轴支承。主轴206中固定有电动构件202的转子202b。转子202b的外周被定子202a包围。
偏心轴212配置于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气缸210的内部。辊213形成为筒状,配置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气缸210的内部,主轴206和偏心轴212插通于辊213。偏心轴212经由辊213支承于气缸210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中,辊213相当于偏心轴212的偏心轴承。在驱动制冷剂压缩机200时,辊213绕曲轴208的主轴206的轴进行行星运动。
在气缸210中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贯通槽222。在贯通槽222中插入有轴状的叶片214。叶片214的长边方向一端(前端)通过弹簧215和背压(排出压),按压于辊213的周面231。由此,气缸210和辊213之间的空间被分隔成从外部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吸入室216和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217。
在气缸210中还设置有吸入孔205。在吸入孔205中插入有吸入管204的一端。制冷剂压缩机200经由吸入管204与蓄液器(未图示)连接。在气缸210的内周面设置有排出切口219。
在驱动制冷剂压缩机200时,曲轴208利用电动构件202绕主轴206的轴旋转,辊213进行行星运动(图10中,左旋转)。由此,经由吸入管204和吸入孔205,从外部向吸入室216吸入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室217的内压上升而被压缩,并经由排出切口219,从未图示的排出孔排出至密闭容器201内。
在此,将吸入室216和压缩室217隔开的叶片214的长边方向一端通过弹簧215和背压被按压于辊213的周面231。由此,叶片214一边在与辊213的周面231的接点滑动一边运动。通过该运动,曲轴208从与其主轴206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受到压力而产生挠曲。其结果,曲轴208以在主轴承209和副轴承211的各余隙间摆动的方式旋转。
通过该摆动,有时曲轴208在主轴承209的上端(图8中,电动构件202侧的端部)、主轴承209的下端(图8中,辊213侧的端部)、副轴承211的上端(图8中,辊213侧的端部)和副轴承211的下端(图8中,设置于曲轴208的下端的供油部221侧的端部)的至少任一者产生一端接触。由于该一端接触,可能在滑动面产生伤痕,或由于微小的磨损粉末,滑动面被切削而产生磨损的凝着磨损。
因此,制冷剂压缩机200中,在轴支承曲轴208的主轴承209的上端设置锥形部270U,并且在主轴承209的下端设置有锥形部270L。在副轴承211的上端还设置锥形部280U,并且在副轴承211的下端设置有锥形部280L。锥形部270U、280U相当于锥形部170U,锥形部270L、280L相当于锥形部170L。此外,图9中,各锥形部中仅图示有锥形部270L。
锥形部270U、270L遍及主轴承209的内周面的整周方向地形成。在此,主轴承209的轴线方向上的锥形部270U、270L的一端271和另一端272之间的相当于与主轴承209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的锥形深度dB(dBU,dBL)被设定为μm级的值。
另外,如图8和9所示,曲轴208(主轴206)的直径D、与曲轴208(主轴206)和轴承部(主轴承209)的余隙C的比率C/D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另外,对应的轴部和轴承部的组合(在此,主轴206和主轴承209的组合)中的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曲轴208(主轴206)的直径D、与曲轴208(主轴206)和轴承部(副轴承211)的余隙C的比率C/D也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
另外,锥形部270U、280U的锥形深度dBU(未图示)、和锥形部270L、280L的锥形深度dBL中至少任一者(在此,两者)被设定为2.0×10-3mm以上的范围的值。另外,曲轴208具有形成于相对于主轴承209和副轴承211滑动的表面的部分的覆膜。该覆膜与第1实施方式的覆膜同样。
通过进行这种设定,假设即使曲轴208摆动且产生了上述一端接触,从与曲轴208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主轴206和主轴承209的相对面、和主轴206和副轴承211的相对面各自以相互并行的方式配置。由此,防止主轴206和主轴承209之间、和主轴206和副轴承211的局部的金属接触。因此,制冷剂压缩机200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和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图9所示的锥形部270L从与其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被形成为具有连续的曲线状的表面的曲线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具有直线状的表面。另外,在设置多个锥形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形状的锥形部。另外,制冷剂压缩机200具有4个锥形部270U、270L、280U、280L,但只要具有其中至少一个锥形部即可。
另外,形成上述的覆膜的对象不限定于曲轴208。上述的覆膜也可以设置于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的构成要素中任一(例如除了部件、设备之外,泵和电动机等单元)滑动部分。接着,示例使用了制冷剂压缩机100、200的制冷装置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300的示意图。以下,说明制冷装置300的基本结构的概略。如图11所示,制冷装置300包括主体301、分隔壁307、和制冷剂回路309。
主体301具有形成有连通于内部的开口的隔热性的箱体和开闭箱体的开口的门。另外,主体301具有贮藏物品的贮藏空间303、配置冷却贮藏空间303内的制冷剂回路309的机械室305。贮藏空间303和机械室305被分隔壁307分隔。在贮藏空间303中配置有风机(未图示)。图11中,将箱体的一部分切口并表示主体301的内部。
制冷剂回路309具有:制冷剂压缩机100、200任一者、散热器313、减压装置315、和吸热器317。制冷剂压缩机100、200任一者、散热器313、减压装置315、和吸热器317利用配管连接成环状。
散热器313使制冷剂散热。减压装置315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吸热器317对制冷剂进行吸热。吸热器317配置于贮藏空间303内并产生冷却热。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吸热器317的冷却热利用风机在贮藏空间303内循环。由此,贮藏空间303内的空气被搅拌,冷却贮藏空间303内。
具有以上结构的制冷装置300在制冷剂压缩机100、200任一者中,得到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较高的耐磨损性,并且促进轴部和轴承部之间的油膜形成,由此,能够防止轴部和轴承部的局部的金属接触,可得到较高的可靠性和压缩机性能。由此,制冷装置300中,通过包括制冷剂压缩机100、200,能够降低耗电量,能够实现节能化,并且能够提高长期可靠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对其结构进行变更、追加、或删除。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任意地组合,例如,也可以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结构应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另外,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能够提供通过防止滑动部分的磨损,能够在防止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降低的同时,实现高效率化的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因此,将本发明广泛应用于能够发挥该效果意义的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时是有益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 制冷剂压缩机
101、201 密闭容器
103、220 冷冻机油
106、202 电动构件
107、203 压缩构件
108、208 曲轴
109、206 主轴(轴部)
110、212 偏心轴(轴部)
111、209 主轴承(轴承部)
111c 主轴承的轴线
119 偏心轴承(轴承部)
151 第1滑动面
152 小径部
153 第2滑动面
170U、170L、270U、270L、280U、280L 锥形部
211 副轴承(轴承部)
300 制冷装置
309 制冷剂回路
313 散热器
315 减压装置
317 吸热器
B 轴承宽度
C 余隙
D 轴部的直径
DO 主轴的直径
DI 主轴承的直径(内径)
dB、dBU、dBL 锥形深度
L1 第1滑动面的滑动范围
L2 第2滑动面的滑动范围
WBU、WBL 锥形宽度。

Claims (8)

1.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积存有冷冻机油的密闭容器;
收纳于所述密闭容器,由从外部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构件;和
压缩构件,其被收纳于所述密闭容器且粘附有所述冷冻机油,由所述电动构件驱动,来压缩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气体,
所述压缩构件具有:
具有在长边方向排列配置的主轴和偏心轴的曲轴;
轴支承所述主轴的主轴承;和
轴支承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轴承,
在所述主轴和所述偏心轴的至少一者的轴部和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的至少一者的轴承部的任一个设置有锥形部,该锥形部在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者,直径随着从所述曲轴的长边方向外侧向中央侧去而变化,由此,在所述轴部的轴线相对于所述轴承部的轴线倾斜的状态下,使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线接触,
所述轴部的直径D与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之间的余隙C的比率C/D被设定为4.0×10-4以上且3.0×10-3以下的范围的值,
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锥形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相当于与所述轴承部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的锥形深度dB被设定为2.0×10-3mm以上的值,
最大间隙G与所述轴部的直径D的比率G/D被设定为4.0×10-3以下的值,其中,所述最大间隙G为对应的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的组合的所述锥形部的锥形深度dB的合计值与余隙C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的一者的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两侧设置一对所述锥形部,
锥形深度dBU、锥形宽度WBU、锥形深度dBL、锥形宽度WBL、所述轴承部的轴承长度B和所述余隙C满足式1和式2:
[式1]
dBU/WBU≤(C+dBU+dBL)/B
[式2]
dBL/WBL≤(C+dBU+dBL)/B
其中,所述锥形深度dBU为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所述锥形部的所述锥形深度dB,所述锥形宽度WBU为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所述锥形部的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宽度,
所述锥形深度dBL为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锥形部的所述锥形深度dB,所述锥形宽度WBL为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锥形部的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中的、与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所述锥形部的表面相对的对方侧的表面形成有第1滑动面,
在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中的、与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所述锥形部的表面相对的对方侧的表面形成有第2滑动面,
从与所述对方侧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第1滑动面的相对于所述锥形部的表面的滑动范围L1比所述锥形宽度WBU小,且所述第2滑动面的相对于所述锥形部的表面的滑动范围L2比所述锥形宽度WBL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和所述轴承部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轴承部的轴线方向两侧设置一对所述锥形部,并且具有直径比所述锥形部的最大直径小的小径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锥形部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所述锥形部具有直线状、或连续的曲线状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具有形成于相对于所述轴承部能够滑动的表面的部分的覆膜,所述覆膜具有与所述轴承部的相对的表面的硬度相同或比其高的硬度。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构件根据多个运转频率进行变频驱动。
8.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使制冷剂散热的散热器、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和对制冷剂吸热的吸热器利用配管连结成环状。
CN201980052149.5A 2018-11-08 2019-11-05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Active CN112567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882 2018-11-08
JP2018-210882 2018-11-08
PCT/JP2019/043312 WO2020095903A1 (ja) 2018-11-08 2019-11-05 冷媒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133A CN112567133A (zh) 2021-03-26
CN112567133B true CN11256713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061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149.5A Active CN112567133B (zh) 2018-11-08 2019-11-05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40967A1 (zh)
EP (1) EP3879101A4 (zh)
JP (1) JP7142100B2 (zh)
CN (1) CN112567133B (zh)
WO (1) WO2020095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1379A1 (de) 2022-05-06 2023-11-09 OET GmbH Verdrängermaschine nach dem Spiralprinzip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55A (ja) * 1993-06-17 1995-01-10 Hitachi Ltd 密閉形圧縮機
JP2010007483A (ja) * 2008-06-24 2010-01-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レシプロ式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97766A (ja) * 2011-03-23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
CN106062363A (zh) * 2014-02-25 2016-10-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JP2016205134A (ja) * 2015-04-15 2016-12-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WO2018092853A1 (ja) * 2016-11-18 2018-05-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6747A (en) * 1972-01-06 1973-10-23 Lennox Ind Inc Liquid sensor for reciprocating refrigerant compressor
JPS6085278A (ja) * 1983-10-14 1985-05-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H0294451U (zh) * 1989-01-13 1990-07-26
JP3473776B2 (ja) 1994-02-28 2003-12-0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形コンプレッサ
US6168403B1 (en) * 1999-05-10 2001-01-02 Carrier Corporation Rotating compressor bearing with dual taper
JP2003003959A (ja) * 2001-06-20 2003-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
JP4894750B2 (ja) * 2007-12-25 2012-03-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圧縮機
JP5385873B2 (ja) * 2010-08-11 2014-01-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
CN102200114A (zh) 2011-06-17 2011-09-28 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锥孔轴承结构的超高效单支承压缩机
EP2851563B1 (en) * 2012-04-12 2021-03-10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55A (ja) * 1993-06-17 1995-01-10 Hitachi Ltd 密閉形圧縮機
JP2010007483A (ja) * 2008-06-24 2010-01-1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レシプロ式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97766A (ja) * 2011-03-23 2012-10-18 Panason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
CN106062363A (zh) * 2014-02-25 2016-10-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JP2016205134A (ja) * 2015-04-15 2016-12-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WO2018092853A1 (ja) * 2016-11-18 2018-05-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2100B2 (ja) 2022-09-26
CN112567133A (zh) 2021-03-26
US20210340967A1 (en) 2021-11-04
JPWO2020095903A1 (ja) 2021-09-02
EP3879101A1 (en) 2021-09-15
EP3879101A4 (en) 2021-12-29
WO2020095903A1 (ja)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2688B1 (ko) 유체기계
US20090136375A1 (en)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ooling system and refrigerator
CN112567133B (zh) 制冷剂压缩机和使用了其的制冷装置
EP3546749B1 (en)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freezer including same
CN109964034B (zh) 制冷剂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US11959670B2 (en)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freezer including same
US2005020792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09996901B (zh) 氧化覆膜、形成有其的滑动构件和具有该滑动构件的设备
WO2018092854A1 (ja) 冷媒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JP6041177B1 (ja) 冷媒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H11294353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WO2004029461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2202073A (ja) 揺動ピストン型圧縮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媒圧縮機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CN108026914B (zh) 冷媒压缩机和使用该冷媒压缩机的冷冻装置
JP2020012374A (ja) 冷媒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2002227776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7053341A (ja) 冷媒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2009138585A (ja) 摺動部材および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DEVICES SINGAPOR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