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0524A -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0524A
CN112540524A CN202010185549.8A CN202010185549A CN112540524A CN 112540524 A CN112540524 A CN 112540524A CN 202010185549 A CN202010185549 A CN 202010185549A CN 112540524 A CN112540524 A CN 112540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waste
waste powder
unit
collec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55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裕介
星野弘久
须藤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40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0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具备:回收容器,其具有搬入口,该回收容器用于收纳所述废弃粉体,该搬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单元排出的包含使用过的调色剂或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的废弃粉体;以及输送单元,其摆动自如地悬臂支承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具有在所述回收容器内以第1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1输送部和以输送力比所述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2输送部。

Description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废调色剂回收箱,所述废调色剂回收箱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回收并贮藏从该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包含使用完毕的调色剂或显影剂的某一种的废调色剂,其中,所述废调色剂回收箱由以下部分构成:箱主体,其形成有多个废调色剂的回收口,并且将从各回收口落入的废调色剂贮藏在内部空间中;和一对输送部件,它们沿着该箱主体中的废调色剂的收纳上限且沿着各回收口彼此平行地设置并被旋转驱动,通过旋转而将从各回收口落入的废调色剂在箱主体内进行输送,这一对输送部件使箱主体内的废调色剂的输送方向互不相同(日本国特开2008-112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内的废弃粉体堆积到回收容器的上表面,从而能够高效地在容器内堆积废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具备:
回收容器,其具有搬入口,该回收容器用于收纳所述废弃粉体,该搬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单元排出的包含使用过的调色剂或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的废弃粉体;以及
输送单元,其摆动自如地悬臂支承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具有在所述回收容器内以第1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1输送部和以输送力比所述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2输送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废调色剂回收装置,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具备:
回收容器,其具有搬入口,该回收容器用于收纳所述废弃粉体,该搬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单元排出的包含使用过的调色剂或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的废弃粉体;以及
输送单元,其摆动自如地悬臂支承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具有在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以第1输送力输送接收到的所述废弃粉体并以第1堆积轮廓进行堆积的第1输送部、和以输送力比所述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输送所述废弃粉体并以比所述第1堆积轮廓高的第2堆积轮廓进行堆积的第2输送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螺旋叶片,被旋转驱动而输送所述废弃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宽。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宽2倍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第1输送部形成在如下范围内,该范围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被悬臂支承的基端起的包含所述搬入口的下方的位置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轴体,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轴体以保持有间隙的方式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所述输送单元使用合成树脂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还具备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回收容器内以所述第2堆积轮廓堆积的所述废弃粉体是否达到预先规定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在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设在所述废弃粉体在所述回收容器内大致装满时该废弃粉体到达的高度,该高度是以所述第1堆积轮廓堆积的所述废弃粉体大致到达所述搬入口时该废弃粉体到达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1输送单元,其输送从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回收的废弃粉体;和第2输送单元,其输送所述废弃粉体使得所述废弃粉体朝向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中落下。
(效果)
根据所述第1、11方案,能够将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内的废弃粉体堆积到回收容器的上表面。
根据所述第2方案,能够将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内的废弃粉体堆积到除废弃粉体的搬入口以外的回收容器的上表面。
根据所述第3方案,能够高效率地输送废弃粉体。
根据所述第4方案,能够使回收容器内的废弃粉体的堆积轮廓平坦化。
根据所述第5方案,能够使回收容器内的废弃粉体的堆积轮廓平坦化。
根据所述第6方案,能够促进在搬入口附近的废弃粉体的堆积。
根据所述第7方案,能够使输送单元轻量化。
根据所述第8方案,能够使输送单元轻量化。
根据所述第9方案,能够检测以第2堆积轮廓堆积的废弃粉体的高度。
根据所述第10方案,能够防止以第1堆积轮廓堆积的废弃粉体堵塞搬入口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说明感光体单元和显影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清扫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废调色剂回收路径的图。
图6是示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输送螺旋推运器的图。
图7是说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废调色剂输送作用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输送螺旋推运器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堆积轮廓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具有比较例1的输送螺旋推运器的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具有比较例2的输送螺旋推运器的回收容器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在以下举出实施方式和具体例并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和具体例。
此外,在使用了以下附图的说明中,应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情况不同,为了易于理解,适当省略了说明所需的部件以外的图示。
另外,为了易于理解以后的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动作
(1.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具备:图像形成部10;供纸装置20,其安装在图像形成部10的下方;以及排纸部30,其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的一端,用于排出打印后的纸张。
图像形成部10构成为具备系统控制装置(未图示)、曝光装置12、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体单元13和显影装置14、转印装置15、纸张输送装置16a、16b、16c以及定影装置17,在从供纸装置20送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供纸装置20对图像形成部10供给记录介质。即,构成为具备收纳种类(例如材质、厚度、纸张尺寸、纸张纹理)不同的记录介质的多个纸张装载部21、22,并对图像形成部10供给从这些多个纸张装载部21、22中的任意一个送出的记录介质。
排纸部30将由图像形成部10进行了图像输出的记录介质排出。为此,排纸部30具备供图像输出后的记录介质排出的排纸收纳部。另外,排纸部30也可以具有对从图像形成部10输出的纸堆进行裁剪或装订(钉装订)等后续处理的功能。
(1.2)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和动作
在这样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与图像形成的时刻对应地将从纸张装载部21、22中送出的记录介质送入图像形成部10,该纸张装载部21、22是指纸张装载部21、22中的在打印作业中针对要打印的每一张纸张而指定的纸张装载部21、22。
感光体单元13(Y、M、C、K:以下,在无需区别记载的情况下,简称作感光体单元13)具备被旋转驱动的感光鼓31,该感光鼓31分别排列设置在曝光装置12的下方。沿着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配置有带电器32、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辊52以及清洁装置33。
显影装置14具有显影壳体41,该显影壳体41在内部收纳有显影剂。在显影壳体41内配设有显影辊42,该显影辊42与感光鼓31对置配置。对显影辊42供给限制了层厚的显影剂,在感光鼓31上形成调色剂像。
各个显影装置14(Y、M、C、K:以下,在无需区别记载的情况下,简称作显影装置14)除收纳在显影壳体41中的显影剂外大致同样地构成,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
在显影装置14的上方安装有收纳显影剂(包含载体的调色剂)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T。配置有调色剂盒引导件(未图示),该调色剂盒引导件从各个调色剂盒T(Y、M、C、K、)向显影装置14供给显影剂。
旋转的感光鼓3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32而带电,通过从曝光装置12射出的潜像形成光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42显影为调色剂像。
转印装置15由被多重转印在各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鼓131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的作为像保持体的中间转印带51、将由各感光体单元13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一次转印辊52、以及将被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辊53构成。
形成在各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鼓3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通过被施加了规定的转印电压的一次转印辊52依次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由各色调色剂重叠而成的重叠调色剂像,该规定的转印电压是从系统控制装置所控制的电源装置等(未图示)施加的。
中间转印带51上的重叠调色剂像伴随着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R,在该二次转印部TR中,二次转印辊53隔着中间转印带51压接配置于支承辊65。
当重叠调色剂像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R时,与该时刻对应地,从供纸装置20向二次转印部TR供给纸张。然后,从由系统控制装置控制的电源装置对隔着中间转印带51与二次转印辊53对置的支承辊65施加预先确定的二次转印电压,将中间转印带51上的多重调色剂像一起转印到纸张上。
被转印多重调色剂像之后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残留调色剂被清扫装置70去除,并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中。
感光鼓3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被清洁装置33去除,并回收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中。感光鼓3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32而再次带电。
定影装置17具有:环状定影带17a,其向一个方向旋转;和加压辊17b,其与定影带17a的周面接触并向一个方向旋转,通过定影带17a和加压辊17b的压接而形成定影区域。
在转印装置15中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在调色剂像没有被定影的状态下经由纸张输送装置16a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7的定影区域。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7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像通过一对定影带17a和加压辊17b在加热和压接的作用下被定影。
完成了定影的记录介质经由纸张输送装置16b被送入排纸部30。
另外,在对记录介质的双面进行图像输出的情况下,通过纸张输送装置16c将该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反转,再次送入图像形成部10中的二次转印部TR。然后,在进行了调色剂像的转印以及转印像的定影之后,送入排纸部30。根据需要,送入排纸部30的记录介质在经过裁剪或装订(钉装订)等后续处理后,被排出至排纸收纳部。
(2)废调色剂回收路径
图2是说明感光体单元13和显影装置14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清扫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的废调色剂回收路径的图,图6是示出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废调色剂回收路径和废调色剂回收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2.1)废调色剂和废弃显影剂的排出
将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之后,图2所示的感光体单元13的清洁装置33对感光鼓31上的作为废弃粉体的回收物进行清扫。回收物包含残留显影剂(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以及从记录介质附着于感光鼓31的纸粉等异物等。
清洁刷33A在与感光鼓3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如图2中箭头B所示那样绕逆时针旋转(感光鼓31如图2中箭头A所示那样绕顺时针旋转),使感光鼓31上的回收物浮起,以便容易将其去除。
清洁刮板33B通过刮掉通过清洁刷33A而浮起的感光鼓31上的回收物而将其去除。
并且,调色剂回收螺旋推运器33C设置于清洁装置33的下方,通过旋转,沿着旋转轴朝向清洁装置33的外部(废调色剂输送部80,参照图4)输送被清洁刮板33B去除的调色剂和被掸动杆33Aa从清洁刷33A去除并收纳在清洁装置33内的调色剂。
在显影装置14中,供给到显影壳体41内的显影剂(包含载体的调色剂)被搅拌螺旋推运器43在显影壳体41内进行搅拌,并被供给螺旋推运器44输送至显影辊42。然后,一部分显影剂作为废弃粉体(以下,简称作显影剂)被最终排出至显影装置14的外部(废调色剂输送部80,参照图3)。
这样,通过向显影壳体41内供给新的显影剂并且排出剩余的显影剂,能够不持续使用包含劣化的载体的显影剂,而使用新供给的显影剂进行显影。
(2.2)从转印装置15回收废调色剂
在转印装置15的中间转印带51上,在二次转印部TR的靠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设有清扫装置70。
如图3所示,清扫装置70由壳体71、清洁刷72、清洁刮板73、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74以及薄膜75构成,从中间转印带51回收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没有被转印的调色剂。
清洁刷72在与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如图3中箭头B所示那样绕顺时针旋转(中间转印带51如图3中箭头A所示那样移动),使中间转印带51上的回收物(残留调色剂及纸粉等)浮起,以便容易将其去除。
清洁刮板73通过刮掉通过清洁刷72而浮起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回收物而将其去除。
在壳体71上形成有输送路径71a。输送路径71a形成为与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方向交叉,从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侧朝向背面侧(Y方向)延伸,在内部配置有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74。
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74朝向后述的废调色剂落下路径220输送通过清洁刷72和清洁刮板73从中间转印带51去除的回收物。
(2.3)废调色剂输送部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设有废调色剂输送部80,该废调色剂输送部80输送作为从感光体单元13和显影装置14回收的回收物的废调色剂和废弃显影剂(以下,记作废弃粉体)。
废调色剂输送部80配置成,沿着各感光体单元13(Y、M、C、K)和各显影装置14(Y、M、C、K)水平(在X方向上)地延伸,所述各感光体单元13(Y、M、C、K)和各显影装置14(Y、M、C、K)沿着中间转印带51配置。
废调色剂输送部80由以下部件构成:输送管81,其整体为中空,内部收纳有废弃粉体;和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82,其输送废弃粉体。
在输送管81上形成有接收口81a和接收口81b,其中,所述接收口81a接收从各感光体单元13(Y、M、C、K)的调色剂回收螺旋推运器33C(Y、M、C、K)分别排出的废调色剂,所述接收口81b接收各显影装置14(Y、M、C、K)的显影剂。
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82绕旋转轴形成有螺旋叶片,从驱动源(未图示)接收旋转力而沿着输送管81内的内壁旋转,由此在输送管81内输送从接收口81a和81b接收到的废弃粉体(图5中X方向:参照箭头R1)。
在输送管81内由废调色剂输送螺旋推运器82输送的废弃粉体在到达排出口81c时,向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掉落。
(2.4)废调色剂落下路径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设有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该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接收从废调色剂输送部80和清扫装置70排出的废弃粉体,朝向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Z方向)一边搅拌一边使其落下。
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由以下部件构成:管状部件91;振动器92,其在管状部件91的内部空间中以沿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进退,使得附着于内壁的废弃粉体被震碎;以及驱动源(未图示),其传递用于使振动器92进退的驱动力,该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相对于废调色剂输送部80的排出口81c以及清扫装置70的排出口71B配置于大致铅垂方向上。
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使从废调色剂输送部80和清扫装置70接收到的废弃粉体向着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一边被振动器92振动一边落下(图6中参照箭头R)。
(2.5)废调色剂回收装置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具有回收容器101,该回收容器101在内部设有用于收纳废显影剂及废调色剂等废弃粉体的空间。在该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突出形成有把手102,该把手102用于相对于装置主体(参照图1)装卸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的情况。此外,在回收容器101的中央部上侧形成有为了容易搬运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而设置的把手(凹陷)103。
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上部侧面设有插入口104,该插入口104能够供设置于装置主体的输送管93(参照图4)插入。在废调色剂落下路径90的输送管93内设有能够旋转的输送螺旋推运器94。并且,这些输送管93和输送螺旋推运器94用于输送从废调色剂落下路径径90落下的废弃粉体,在输送管93的端部侧下部设有排出口95,该排出口95用于排出输送来的废弃粉体。
在回收容器101的插入口104的内侧下部设有搬入口105,该搬入口105朝向上部开口,用于接收从输送管93的排出口95排出的废弃粉体。此外,在插入口104的内部设有闸门(未图示),该闸门在输送管93被插入插入口104中时使搬入口105打开,在输送管93被从插入口104拔出时(从装置主体卸下回收装置60时)使搬入口105关闭。闸门被螺旋弹簧(未图示)向背面侧(Y方向)施力,被输送管93压入从而使搬入口105开口。
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大致中央部侧面安装有旋转自如地设置的联轴器部件107,在联轴器部件107上安装有作为输送单元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该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在回收容器101内延伸。
该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例如由POM等合成树脂制成,在轴体111上,螺旋叶片112与轴体111以保持着间隙的方式一体形成,该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与金属制相比而轻量化。这样形成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伴随着通过装置主体的驱动系统(未图示)而被旋转驱动的联轴器部件107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延伸到回收容器101内的大致中央部,未安装于联轴器部件107的一方的端部成为自由端。即,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以头部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悬臂支承。
此外,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螺旋叶片112具有以第1输送力进行输送的第1输送部112A和以输送力比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进行输送的第2输送部112B。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1输送部112A的螺旋叶片112的间距(参照图6中P1、P2)比第2输送部112B的螺旋叶片112的间距宽。更具体来说,第1输送部112A的间距P1与第2输送部112B的间距P2相比,螺旋叶片112的间距形成为宽2倍以上。对于该第1输送部112A和第2输送部112B的作用,将在后面叙述。
在与回收容器101的侧面对应的装置主体上,安装有作为检测单元的装满检测传感器SNR(未图示),该装满检测传感器SNR用于检测收纳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是否达到预先确定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装满检测传感器SNR是能够直接地检测堆积量的光传感器,在回收容器101中设有供光检测传感器SNR检测堆积量的检测窗108。作为装满检测传感器SNR,不限于光传感器,还可以使用利用废显影剂中包含的载体的磁性进行水平检测的磁导率传感器。
(3)废弃粉体的回收动作
图7是用于说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废调色剂输送作用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与收纳在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堆积轮廓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图13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之间的位置的关系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具有比较例1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收纳在具有比较例2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量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中的废弃粉体的回收进行说明。
(3.1)输送螺旋推运器的输送作用
如图7的(a)、(b)所示,已知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螺旋叶片112根据其间距P的不同,轴向上的输送力F1和径向上的排出力F2的大小发生变化。例如,如图7的(a)所示,在螺旋叶片的间距P1较宽的情况下,由于螺旋叶片的面112Aa相对于轴向趋向于锐角(图7的(b)中为θ1),因此输送力F1较小,与螺旋叶片的相对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排出力F2变大。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在螺旋叶片的间距P2较窄的情况下,由于螺旋叶片的面112Ba相对于轴向趋向于钝角(图7的(a)中为θ2),因此输送力F1较大,与螺旋叶片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排出力F2变小。
并且,如图8所示,在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中,螺旋叶片的间距P1较宽的第1输送部112A设置在包含搬入口105的下方的位置的范围内(图8中由W表示),螺旋叶片的间距P2较窄的第2输送部112B接着第1输送部112A设置在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末端侧。
其结果,螺旋叶片的间距P1较宽的第1输送部112A的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排出废弃粉体的作用更大,从而使废弃粉体堆积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螺旋叶片的间距P2较窄的第2输送部112B向轴向输送废弃粉体的作用更大,从而将废弃粉体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并使其堆积。
由此,如图8中示意性地所示,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第1输送部112A将从搬入口105下落的废弃粉体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以第1堆积轮廓(图8中由单点划线表示)堆积。此外,第2输送部112B将从搬入口105落下的废弃粉体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并以第2堆积轮廓(图8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堆积。
这样,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具有将从搬入口105接收到的废弃粉体以第1堆积轮廓堆积的第1输送部112A和将从搬入口105接收到的废弃粉体以第2堆积轮廓堆积的第2输送部112B,通过适当变更第1输送部112A和第2输送部112B各自的间距P1、P2,能够将第1堆积轮廓和第2堆积轮廓进行组合,从而使回收容器101的收纳量最大化。
(3.2)废弃粉体的回收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9~图15,对废调色剂回收装置100中的废弃粉体的回收动作进行说明。
图14表示具有比较例1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收纳状态。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螺旋叶片112从基端部到自由端部以相同间距形成。具体而言,具有从基端部到末端部与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第1输送部112A同样的为较宽间距P1的螺旋叶片。
在将废弃粉体从搬入口105搬入具备这样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回收容器101的情况下,废弃粉体首先堆积在搬入口105正下方的回收容器101的底部(背面侧底部)。然后,当在回收容器101内堆积了一定程度的废弃粉体时,其上部侧的废弃粉体通过旋转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从而也堆积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前表面侧(-Y方向)。
然后,由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受到来自堆积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的压力,因此,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以相对于联轴器部件107而安装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被抬起,向上侧移动到图14所示的位置,一边将废弃粉体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一边使其在回收容器101内堆积。
这里,输送螺旋推运器110A的螺旋叶片112从基端部到自由端部以同样的较宽的间距P1形成,因此,轴向上的输送力F1相对于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排出力F2而言相对较小。并且,废弃粉体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作为第1堆积轮廓堆积到回收容器101的上表面,但在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作为第2堆积轮廓则没有充分地堆积,导致回收容器101的废弃粉体的收纳量不能最大化。
图15示出比较例2的具有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回收容器101中的废弃粉体的收纳状态。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螺旋叶片112从基端部到自由端部以相同间距形成。具体而言,具有从基端部到末端部与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第2输送部112B同样为较窄的间距P2的螺旋叶片。
在将废弃粉体从搬入口105搬入具备这样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回收容器101的情况下,废弃粉体首先堆积在搬入口105正下方的回收容器101的底部(背面侧底部)。然后,当在回收容器101内堆积了一定程度的废弃粉体时,其上部侧的废弃粉体通过旋转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从而也堆积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前表面侧(-Y方向)。
输送螺旋推运器110B的螺旋叶片112从基端部到自由端部以同样的为较窄的间距P2形成,因此,轴向上的输送力F1比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排出力F2大。然后,废弃粉体在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上作为第2堆积轮廓充分地堆积,但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上,作为第1堆积轮廓则没有充分地堆积到回收容器101的上表面,导致废弃粉体的收纳量不能最大化。
图9示出在初始阶段、即在回收容器101内开始回收废弃粉体的状态。这时,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由于其自重而末端部(自由端侧)向下部垂下,附着在回收容器101的底部。从搬入口105搬入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首先堆积在搬入口105正下方的回收容器101的底部(背面侧底部)。
然后,当在回收容器101内堆积了一定程度的废弃粉体时,其上部侧的废弃粉体通过进行旋转的输送螺旋推运器110朝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图10示出了这时的状态。根据图10,通过用输送螺旋推运器110输送废弃粉体,在回收容器101内使废弃粉体的高度均匀。此外,通过在回收容器101内输送废弃粉体,还能够提高废弃粉体的堆积密度。
并且,由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受到来自堆积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的压力,因此,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以相对于联轴器部件107安装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被抬起,从图9所示的位置移动至上侧。具体而言,通过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摆动,使得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处于成为与堆积在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角度的位置。
图11示出废弃粉体被进一步搬入回收容器101内的状态。这时,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移动到堆积的废弃粉体的上表面,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在回收容器101内,废弃粉体开始以第2堆积轮廓堆积。
图12示出废弃粉体被进一步搬入回收容器101内、回收容器101大致装满的状态。这时,由于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移动到堆积的废弃粉体的上表面,因此自由端部侧比联轴器部件107侧高,在回收容器101内,废弃粉体在回收容器101的背面侧(Y方向)以第1堆积轮廓堆积。然后,废弃粉体被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第2输送部112B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以第2堆积轮廓堆积。
图13示出废弃粉体被进一步搬入回收容器101内并且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自由端部侧摆动到与回收容器101的上表面接触的位置的状态。当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自由端部侧与回收容器101的上表面接触时,输送螺旋推运器110在自由端部侧与安装于联轴器部件107的基端侧之间成为双支承状态,第2输送部112B的螺旋叶片的输送力增大。其结果,在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废弃粉体进一步堆积,成为填充在检测窗108内的状态。由此,废弃粉体从背面侧(Y方向)到前表面侧(-Y方向)大致均匀地收纳至回收容器101的上表面,检测到装满。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送螺旋推运器11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联轴器部件107,该联轴器部件10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回收容器101。由此,输送螺旋推运器110能够根据回收容器101内的废弃粉体的堆积高度而追随着移动到与废弃粉体的堆积高度相同的高度或稍高的高度。
并且,输送螺旋推运器110的螺旋叶片具有以第1输送力进行输送的第1输送部112A和以输送力比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进行输送的第2输送部112B。因此,第1输送部112A使从搬入口105接收到的废弃粉体以第1堆积轮廓堆积,第2输送部112B一边将废弃粉体向回收容器101的前表面侧(-Y方向)输送一边以第2堆积轮廓进行堆积,从而能够使回收容器101的废弃粉体的收纳量最大化。

Claims (11)

1.一种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具备:
回收容器,其具有搬入口,该回收容器用于收纳废弃粉体,该搬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单元排出的包含使用过的调色剂和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废弃粉体;以及
输送单元,其摆动自如地悬臂支承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具有在所述回收容器内以第1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1输送部、和以输送力比所述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输送从所述搬入口搬入的所述废弃粉体的第2输送部。
2.一种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具备:
回收容器,其具有搬入口,该回收容器用于收纳废弃粉体,该搬入口接收从图像形成单元排出的包含使用过的调色剂和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废弃粉体;以及
输送单元,其摆动自如地悬臂支承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具有在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以第1输送力输送接收到的所述废弃粉体并以第1堆积轮廓进行堆积的第1输送部、和以输送力比所述第1输送力小的第2输送力输送所述废弃粉体并以比所述第1堆积轮廓高的第2堆积轮廓进行堆积的第2输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螺旋叶片,通过被旋转驱动而输送所述废弃粉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比所述第2输送部的所述螺旋叶片的间距宽2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送部形成在如下范围内,该范围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被悬臂支承的基端起的包含所述搬入口的下方的位置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轴体,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轴体以保持有间隙的方式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单元使用合成树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还具备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回收容器内以所述第2堆积轮廓堆积的所述废弃粉体是否达到预先规定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设在所述废弃粉体在所述回收容器内大致装满时该废弃粉体到达的高度,该高度是以所述第1堆积轮廓堆积的所述废弃粉体大致到达所述搬入口时该废弃粉体到达的高度。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第1输送单元,其输送从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回收的废弃粉体;以及
第2输送单元,其输送所述废弃粉体使得所述废弃粉体朝向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中落下。
CN202010185549.8A 2019-09-20 2020-03-17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25405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1265A JP7322627B2 (ja) 2019-09-20 2019-09-20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1265 2019-09-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0524A true CN112540524A (zh) 2021-03-23

Family

ID=7487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5549.8A Pending CN112540524A (zh) 2019-09-20 2020-03-17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3126B2 (zh)
JP (1) JP7322627B2 (zh)
CN (1) CN11254052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4729B2 (ja) 2003-06-02 2010-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7286322A (ja) 2006-04-17 2007-11-01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13407B2 (en) 2006-05-15 2009-11-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loads associated with one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driven by a shared motor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69747B2 (en) * 2007-11-27 2011-01-11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filling the same
JP4544310B2 (ja) 2008-01-23 2010-09-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廃トナー回収ボックス
JP4702433B2 (ja) 2008-11-0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45159B2 (ja) 2012-02-29 2015-07-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396B2 (ja) * 2012-07-04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980B2 (ja) 2012-10-29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部材及び現像剤収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03126B2 (en) 2021-05-11
US20210088961A1 (en) 2021-03-25
JP2021047361A (ja) 2021-03-25
JP7322627B2 (ja)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8836B2 (en) Developer hold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2970B2 (ja) 現像装置
JP2013195855A (ja) 廃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
JP3938779B2 (ja) トナー収容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26133B1 (en) Powder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6467B2 (ja) 現像剤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7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8040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41A (zh) 显影剂供给装置
JP2008083626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CN112540524A (zh) 废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889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44040B2 (ja) 現像剤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1913B2 (ja) 粉粒物回収装置
JP2012237917A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容器及び装置
JP2010224284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78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6178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03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3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944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14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00115188A (ko) 클리닝 유닛, 카트리지 및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2078734A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771A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