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8098B -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8098B
CN112538098B CN202011424642.6A CN202011424642A CN112538098B CN 112538098 B CN112538098 B CN 112538098B CN 202011424642 A CN202011424642 A CN 202011424642A CN 112538098 B CN112538098 B CN 112538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alpha
diimine
sulfonic acid
m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46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8098A (zh
Inventor
高海洋
杜文博
钟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in Wal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246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8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8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15/04Nickel compounds
    • C07F15/045Nickel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8Bu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14Monomers containing fiv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3Crystalline forms, e.g. polymorph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其形成的催化剂体系中,能够作为主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催化剂不仅显示出优异的耐温性,能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布的聚合物,而且具有优异的极性单体耐受性,能够制备出极性基团含量较高的高分子量烯烃共聚物,从而制备得到高性能的聚烯烃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 合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催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催化烯烃聚合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聚烯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全球每年生产聚烯烃超过1亿吨,但是聚烯烃的非极性性质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聚烯烃链中引入极性基团,将会大大改善聚烯烃材料的附着性,可染性,以及相容性等性能。相比较后功能化而言,通过催化剂催化烯烃和极性单体直接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是一种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
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生产和研发的核心。从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到茂金属催化剂,再到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新型催化剂体系的研发以及聚烯烃催化剂技术的进步和更深入的认识,不断地将推动新型聚烯烃材料的开发。前过渡金属中心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通常得到的是线性结晶产物,并且由于其金属中心的亲电亲氧性强,共聚单体的极性基团容易使催化剂失活而难引入。后过渡金属镍钯催化剂由于弱的亲电性以及对极性基团好的容忍性,能够有效的催化烯烃和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性聚烯烃材料。
一类典型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为二亚胺型镍钯催化剂(ɑ-和β-二亚胺型)。通过增加金属中心的轴向位阻以及改变配体的电子效应,由于金属中心弱的亲点性,这类催化剂能够有效的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但是由于聚合过程中的链行走反应,得到的聚烯烃材料一般为支化的或高度支化的聚烯烃材料,并且极性基团一般都插入在支链末端,产品的力学性能强度不够高,无法实际应用。另外,这类催化剂体系的热稳定性比较差,一般在高于室温时,聚合活性衰减严重,得到的低分子量的支化聚合物,极性单体主要局限于酯类的单体,其他极性单体一般难以共聚。
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对极性基团有很好的容忍性,能够有效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虽然极性基团能够插入主链,但是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一般也比较低,聚合活性低,得到产物分子量很低。膦磺酸镍钯催化剂由于磺酸基的作用,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能够在100℃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并且这类催化剂对极性单体有着广谱的共聚性能,能够催化绝大多数的极性单体共聚,得到线性的共聚物,并且极性基团插入在主链。尽管膦磺酸镍钯催化剂显示出了优异的耐温性能以及广谱的共聚性能,但是其聚合活性太低,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量都很低,一般低于1万。
因而,开发出耐高温的、能够催化乙烯与大多数的极性单体共聚的、高活性的制备得到线性高分子量的共聚物的催化剂体系尽管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目前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二齿[N,N]二亚胺型镍钯催化剂热稳定性差、共聚活性衰减严重,得到的低分子量的支化聚合物,极性单体主要局限于酯类的单体,其他极性单体一般难以共聚;以及二齿[N,O]水杨醛亚胺镍催化剂热稳定性差,聚合活性低,共聚产物分子量很低;和二齿[P,O]膦磺酸镍钯催化剂聚合活性太低,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量都很低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三齿[N,N,O]α-磺酸 -β-二亚胺镍配合物。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可作为主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的活化下可在高温下催化乙烯和烯烃聚合,制备得到半结晶的聚烯烃材料;同时也可以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得到高分子量的功能化聚乙烯。整个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热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而没有严重衰减,并且能够制备极性基团插入主链的半结晶的高分子量的功能化聚乙烯,其研究有着明显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α-磺酸-β-二亚胺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镍基化合物形成的催化剂体系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31
式(Ⅰ)中,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或者2,6-二甲基苯基;X为氯元素或者溴元素。
本发明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可作为主催化剂,在助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烯烃聚合,制备高性能聚烯烃。
优选地,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
优选地,X为溴。
上述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依次为:
1)乙酰丙酮与取代苯胺进行酮胺缩合反应,得到β-二亚胺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32
2)β-二亚胺化合物与SO3.NMe3进行磺化反应,得到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33
3)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与镍盐反应,得到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34
本发明也提供这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包括催化乙烯和α-烯烃聚合以及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
优选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所形成的催化剂体系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主催化剂为上述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化合物或其组合物。
优选地,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00~5000。
优选地,烷基铝化合物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五氟苯)硼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聚合温度50-100℃。
优选地,极性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6-溴-1-己烯、 5-己烯-1-醇、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醋酸丙烯酯、丙烯氰、甲基乙烯基酮、氟化乙烯、乙烯基醚、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砜、5-降冰片烯-2- 甲酸、5-降冰片烯-2-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极性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6-溴-1-己烯、 5-己烯-1-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三齿[N,N,O]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由于三齿的螯合能力比二齿镍催化剂的结合力强,作为催化剂其耐温性明显提高,能够在100℃下催化烯烃聚合,达到目前工业气相聚合工艺的实际使用温度,具有产业化的前景。
(2)本发明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由于磺酸基的引入,成功的抑制住了乙烯聚合中的链行走过程,能够制备的聚乙烯为低支化的半结晶的聚乙烯,有着明显的熔融温度,作为塑料能够有着实际的使用用途。
(3)本发明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既保持了二亚胺镍催化剂的高活性高分子量产物的优点,也具有膦磺酸镍钯催化剂良好的极性基团容忍性特点,能够高活性催化乙烯和极性单体共聚,得到高插入率,高分子量的聚烯烃材料。
(4)本发明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极性单体广谱性,能够催化大多数的极性单体共聚,极性单体主要插入主链,得到半结晶的共聚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5提供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9提供的聚乙烯的GPC谱图;
图3是实施例9提供的聚乙烯的DSC谱图;
图4是实施例32提供的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核磁氢谱图;
图5是对比实施例1提供的β-二亚胺镍催化剂的结构式图;
图6是对比实施例2提供的膦磺酸镍催化剂的结构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各实施例中的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51
式(Ⅱ)中,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
L1,R为2,6-二异丙基;
L2,R为2,6-二甲基。
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52
式I中,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X可以为溴,氯;具体地:
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X为溴;
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X为氯;
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Ar为2,6-二甲基苯基,X为溴;
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Ar为2,6-二甲基苯基,X为氯;
各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通过如下反应过程制备得到: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061
以下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聚合物熔点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极性单体插入率是通过核磁氢谱图计算。
一、配体的制备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2,6-二异丙基苯基取代的β-二亚胺A1,其合成方法如下。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乙酰丙酮(4.1g,41mmol),2,6-二异丙基苯胺(15.1g,85.2mmol),乙醇(500mL)以及盐酸(12M,6mL)。体系油浴加热至100℃,反应72h。然后溶液冷却至室温,旋蒸去除溶剂,得到棕色固体。将得到的固体溶解于二氯甲烷(300mL)中,饱和NaHCO3溶液洗涤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过滤,收集滤液;然后旋转蒸发滤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产率87.3%。核磁氢谱如下:1H NMR(CDCl3, 400MHz)δ(ppm):12.11(s,1H,NH),7.13(m,6H,Ar-H),4.87(s,1H,Hβ),3.08(s, 4H,CHMe2),1.72(s,6H,CH3),1.21(d,12H,CH(CH3)2),1.11(d,12H,CH(CH3)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2,6-二甲基苯基取代的β-二亚胺A2,其合成方法如下。
按照实施例1的合成方法,将2,6-二甲基苯胺代替为2,6-二甲基苯胺,得到白色固体。产率为82.7%。核磁氢谱如下:1H NMR(CDCl3,400MHz)δ (ppm):12.17(s,1H,NH),7.05-6.92(m,6H,Ar-H),4.87(s,1H,Hβ),2.16(s, 12H,CH3),1.68(s,6H,α-CH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L1,其合成方法如下。
氮气氛围下,将β-二亚胺A1(3.86g,9.24mmol)溶解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 -78℃下缓慢滴加n-BuLi(4.3mL,10.75mmol),-78℃继续搅拌1h后,所得的体系缓慢升温到室温,继续搅拌30min。-78℃下,添加SO3.NMe3(0.84g,6.04 mmol),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24h。溶液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浓缩,-30℃冷冻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得到白色固体用正己烷洗涤两次,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产率为82.3%。核磁氢谱如下:1H NMR(MeOD,400MHz)δ(ppm):7.13-7.02 (m,6H,Ar-H),5.04(s,1H,Hβ),3.72(m,8H,THF),3.09(m,4H,CHMe2),2.09(s,6H,CH3),1.86(m,8H,THF),1.15(m,24H,CH(CH3)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锂盐化合物L2,其合成方法如下。
按照实施例3的合成方法,将β-二亚胺A1代替为β-二亚胺A2,得到白色固体。产率为73.7%。核磁氢谱如下:1H NMR(MeOD,400MHz)δ(ppm):7.04-6.87 (m,6H,Ar-H),5.04(s,1H,Hβ),3.72(m,8H,THF),3.17(m,4H,CHMe2),2.08(s, 6H,CH3),2.05(m,12H,CH(CH3)2),1.81(m,8H,THF)。
二、镍基配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其合成方法如下。
氮气氛围下,在带有支口Schlenk瓶中依次加入α-磺酸-β-二亚胺配体L1 (1.15g,1.77mmol),溴化镍(Ⅱ)三水合物(0.53g,1.95mmol)以及乙腈 (40mL),将体系置于-40℃搅拌30min后,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得到的滤液浓缩,析出沉淀;进一步过滤得到沉淀,用正己烷洗涤两次,真空干燥,得到绿色化合物。产率为79.5%。元素分析(C31H44N3O3SBrNi,%)理论值:C,55.03;H,6.51;N,6.21。实测值:C,54.78;H,6.58;N,6.19。IR(KBr,cm-1) υ:1014(m,υ(S-O));662(m,υ(C-S))。其单晶结构图如图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其合成方法如下。
将α-磺酸-β-二亚胺配体L1与氯化镍(Ⅱ)七水合物反应得到,具有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产率81.8%。元素分析(C31H44N3O3SClNi,%)理论值:C,58.90;H,6.96;N,6.65。实测值:C,58.78;H,6.98;N,6.56。IR(KBr,cm-1)υ:1015(m, υ(S-O)),662(m,υ(C-S))。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其合成方法如下。
将α-磺酸-β-二亚胺配体L2与溴化镍(Ⅱ)三水合物反应得到,具有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产率79.2%。元素分析(C23H28N3O3SBrNi,%)理论值:C,48.94; H,4.96;N,7.44。实测值:C,48.89;H,4.98;N,7.38。IR(KBr,cm-1)υ:1013(m, υ(S-O)),661(m,υ(C-S))。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其合成方法如下。
将α-磺酸-β-二亚胺配体L2与氯化镍(Ⅱ)七水合物反应得到,具有步骤与实施例5相同,产率72.8%。元素分析(C23H28N3O3SClNi,%)理论值:C,53.12;H,8.46;N,8.08。实测值:C,52.98;H,8.52;N,8.12。IR(KBr,cm-1)υ:1014(m, υ(S-O)),661(m,υ(C-S))。
三、烯烃聚合反应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60mL),甲基铝氧烷(2.3mL,10 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1000:1。通入10atm 乙烯在50℃下进行乙烯聚合反应1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7.13×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5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7,熔融温度为118.2℃。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催化活性为2.88×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30.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熔融温度为101.9℃。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催化活性为3.87×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52.7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6,熔融温度为90.5℃。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催化活性为3.3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8.2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3,熔融温度为88.3℃。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0℃。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63×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3.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7,熔融温度为124.7℃。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25℃。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5.17×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41.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熔融温度为122.5℃。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80℃。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8.95×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42.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0,熔融温度为99.7℃。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100℃。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2.73×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3.4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12,熔融温度为108.3℃。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乙烯聚合压力为5atm。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93×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5.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8,熔融温度为101.3℃。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乙烯聚合压力为20atm。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52×105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46.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5,熔融温度为116.2℃。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助催化剂改性甲基铝氧烷代替甲基铝氧烷。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7.21×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9.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16,熔融温度为92.0℃。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助催化剂一氯二乙基铝代替甲基铝氧烷。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5.87×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1.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6,熔融温度为118.5℃。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助催化剂二氯乙基铝代替甲基铝氧烷。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27×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1.2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熔融温度为120.5℃。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助催化剂为三异丁基铝(10mmol)和三(五氟苯) 硼烷(12μmol)代替甲基铝氧烷。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01×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41.2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1,熔融温度为121.2℃。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甲基铝氧烷的用量为5m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 =500:1。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31×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43.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23,熔融温度为118.7/122.3℃。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甲基铝氧烷的用量为15m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 Ni=1500:1。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51×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3,熔融温度为99.8℃。
实施例2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均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9中的实验方法,甲基铝氧烷的用量为20m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 Ni=2000:1。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19×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4.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熔融温度为99.3℃。
实施例2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丙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60mL),甲基铝氧烷(2.3mL,10mmol) 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通入5atm 丙烯在50℃下进行丙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19×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94.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
实施例2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1-丁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1-丁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60mL),甲基铝氧烷(2.3mL,10 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通入5 atm 1-丁烯在50℃下进行1-丁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19×104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34.9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1。
实施例2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1-己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瓶连续抽真空并用红外灯烘烤干燥两个小时,自然冷却后,置换三次氮气至常压。向Schlenk瓶连中加入干燥甲苯(10mL),1- 己烯(4mL),甲基铝氧烷(2.3mL,10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50℃下进行1-己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8.19×103g polymer /(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4.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1。
实施例2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1-辛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瓶连续抽真空并用红外灯烘烤干燥两个小时,自然冷却后,置换三次氮气至常压。向Schlenk瓶连中加入干燥甲苯(10mL), 1-辛烯(4mL),甲基铝氧烷(2.3mL,10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50℃下进行1-辛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6.1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4.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
实施例3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1-癸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瓶连续抽真空并用红外灯烘烤干燥两个小时,自然冷却后,置换三次氮气至常压。向Schlenk瓶连中加入干燥甲苯(10mL),1- 癸烯(4mL),甲基铝氧烷(2.3mL,10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50℃下进行1-癸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1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8.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21。
实施例3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1-十二烯均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瓶连续抽真空并用红外灯烘烤干燥两个小时,自然冷却后,置换三次氮气至常压。向Schlenk瓶连中加入干燥甲苯(10mL),1- 十二烯(4mL),甲基铝氧烷(2.3mL,10mmol)和催化剂Ni-1(6.76mg,10μmol),铝镍的摩尔比为Al:Ni=1000:1。50℃下进行1-十二烯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 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2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8.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3。
实施例3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40mL),丙烯酸甲酯(0.72mL,8 mmol),甲基铝氧烷(10mL,45mmol)和催化剂Ni-1(20.5mg,30μmol),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0.2mol/L,铝镍的摩尔比为1500:1,极性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66:1。通入5atm乙烯50℃下进行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5.09×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1.9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9,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81mol%,熔融温度为98.5℃。其共聚物核磁氢谱图如图4。
实施例3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2催化活性为4.95×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9.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2,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71mol%,熔融温度为99.1℃。
实施例3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3催化活性为1.75×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1.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2,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62mol%,熔融温度为99.9℃。
实施例3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4催化活性为1.35×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9.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2,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67mol%,熔融温度为99.4℃。
实施例3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0.4mol/L,极性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533:1。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为3.5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8.6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5,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2.91mol%,熔融温度为92.3℃。
实施例3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0.8mol/L,极性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66:1。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为2.62×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2.9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19,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11.27mol%,熔融温度为91.9℃。
实施例3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0℃。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2.3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2.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7,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11mol%,熔融温度为111.3℃。
实施例3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25℃。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5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3.5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7,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31mol%,熔融温度为109.5℃。
实施例4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聚合温度为80℃。
本实施例中Ni-1催化活性为1.80×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3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5,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1.22mol%,熔融温度为85.7/108.8℃。
实施例4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8.19×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2.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27,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为0.18mol%,熔融温度为100.3℃。
实施例4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酸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0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2.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丙烯酸的插入率为0.42mol%,熔融温度为95.3℃。
实施例4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6-溴-1-己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8.6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1.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6-溴-1-己烯的插入率为0.16mol%,熔融温度为101.3℃。
实施例4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5-己烯-1-醇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9.12×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3.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9,5-己烯-1-醇的插入率为0.32mol%,熔融温度为103.3℃。
实施例4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0.2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95.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三甲氧基硅烷的插入率为0.78mol%,熔融温度为98.2℃。
实施例4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2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6.18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7,醋酸乙烯酯的插入率为0.08mol%,熔融温度为108.2℃。
实施例4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醋酸丙烯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5.0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5.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7,醋酸丙烯酯的插入率为0.61mol%,熔融温度为92.2℃。
实施例4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腈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1.0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18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4,丙烯腈的插入率为0.03mol%,熔融温度为107.2℃。
实施例4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甲基乙烯基酮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6.0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3.8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04,甲基乙烯基酮的插入率为0.12mol%,熔融温度为105.2℃。
实施例5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氟化乙烯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5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4.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94,氟化乙烯的插入率为0.38mol%,熔融温度为110.2℃。
实施例5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乙烯基醚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5.4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8.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64,乙烯基醚的插入率为0.12mol%,熔融温度为102.2℃。
实施例5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丙烯酰胺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2.41×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1.8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1,丙烯酰胺的插入率为0.25mol%,熔融温度为112.2℃。
实施例5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3.4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6.1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81,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插入率为0.53mol%,熔融温度为92.2℃。
实施例5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乙烯基砜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2.6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3.8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1,乙烯基砜的插入率为0.43mol%,熔融温度为102.2℃。
实施例5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5-降冰片烯-2- 甲酸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4.23×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3.2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1,5-降冰片烯-2-甲酸的插入率为0.41mol%,熔融温度为112.2℃。
实施例5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乙烯与5-降冰片烯-2- 甲醇共聚的方法。按照实施例32中的实验方法。
本实施例中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催化活性为6.98×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6.2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4,5-降冰片烯-2-甲醇的插入率为0.57mol%,熔融温度为108.2℃。
为了更清楚的表明本发明专利催化剂的有益效果,用β-二亚胺镍和膦磺酸镍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和共聚作为对比实施例。
对比实施例1
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一种β-二亚胺镍催化乙烯聚合,其聚合方法如下。其结构图如附图5。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60mL),甲基铝氧烷(2.3mL,10 mmol)和β-二亚胺镍催化剂(10μmol,6.37mg),铝镍的摩尔比为1000:1。通入 10atm乙烯在80℃下进行乙烯聚合反应1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对比实施例中β-二亚胺镍的催化活性为5.13×103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89.0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77,熔融温度为93.2℃。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一种膦磺酸镍催化乙烯聚合,其聚合方法如下。其结构图如附图6。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60mL),膦磺酸镍催化剂(8.4mg,10 μmol)。通入10atm乙烯在80℃下进行乙烯聚合反应1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过滤得到聚合物,并用乙醇洗涤三次,50℃真空干燥至恒重。
本对比实施例中膦磺酸型镍的催化活性为1.8×105g polymer/(mol Ni·h)。制备得到的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45k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6,熔融温度为76.5℃。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一种β-二亚胺镍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40mL),丙烯酸甲酯(0.72mL,8 mmol),甲基铝氧烷(10mL,45mmol)和β-二亚胺镍催化剂(19.2mg,30μmol),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0.2mol/L,铝镍的摩尔比为1500:1。通入5atm乙烯50℃下进行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聚合没有得到固体聚合物。本对比实施例中β-二亚胺镍共聚活性为零。
对比实施例4
本对比实施例提供一种膦磺酸镍催化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如下。
将高压釜加热到150℃并抽真空2h,在抽真空状态下冷却至室温后,反复置换乙烯三次。向高压釜中加入干燥甲苯(40mL),丙烯酸甲酯(0.72mL,8 mmol),甲基铝氧烷(10mL,45mmol)和膦磺酸镍催化剂(25.2mg,30μmol),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0.2mol/L,铝镍的摩尔比为1500:1。通入5atm乙烯50℃下进行聚合反应4h,反应体系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乙醇溶液终止。聚合没有得到固体聚合物。本对比实施例中膦磺酸镍共聚活性为零。
表1对比实施例的乙烯均聚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专利制备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相比β-二亚胺镍催化剂而言,聚合活性,重均分子量,熔融温度有显著的提高;相对膦磺酸镍催化剂而言,重均分子量,熔融温度也有显著的提高,显示出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表2对比实施例的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专利制备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相比β-二亚胺镍催化剂,膦磺酸镍催化剂而言,能够有效与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得到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高达104g/mol以上,丙烯酸甲酯的插入率高达0.6 mol%以上,能够制备出极性基团含量较高的高分子量共聚物。体现出α-磺酸-β- 二亚胺镍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极性单体耐受性。因而显示出本发明专利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表1不同催化剂体系乙烯均聚结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221
表2不同催化剂体系乙烯与MA共聚结果对比
Figure RE-GDA0002920862670000222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7)

1.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烯烃均聚方面的应用、在催化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方面的应用;
所述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I):
Figure FDA0003300911560000011
其中,Ar为2,6-二异丙基苯基或者2,6-二甲基苯基;X为氯元素或者溴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所形成的催化剂体系由主催化剂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和助催化剂组配而成,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200~5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助催剂为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五氟苯)硼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单体为乙烯、丙烯、丁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催化烯烃均聚合的温度范围为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6-溴-1-己烯、5-己烯-1-醇、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醋酸丙烯酯、丙烯氰、甲基乙烯基酮、氟化乙烯、乙烯基醚、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砜、5-降冰片烯-2-甲酸、5-降冰片烯-2-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在催化烯烃聚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催化烯烃和极性单体共聚合的温度范围为0-80℃,催化剂与极性单体的摩尔比为1:100。
CN202011424642.6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Active CN112538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642.6A CN11253809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4642.6A CN11253809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098A CN112538098A (zh) 2021-03-23
CN112538098B true CN112538098B (zh) 2021-11-26

Family

ID=7501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4642.6A Active CN11253809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8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0327B (zh) * 2022-11-28 2023-11-14 中山大学 一种支化乙烯-极性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72529A1 (en) * 2002-02-22 2003-09-04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Selective coupling of terminal olefins with ethylene to manufacture linear alpha-olefins
CN101010351A (zh) * 2004-07-09 2007-08-01 纳幕尔杜邦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或低聚的催化剂
CN105229018A (zh) * 2013-04-17 2016-01-06 瑞来斯实业公司 一种新型过渡金属主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294778A (zh) * 2015-10-14 2016-02-03 中山大学 一种镍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130103A1 (en) * 2016-01-25 2017-08-03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transition metal-schiff base imine ligand complex
CN111527129A (zh) * 2017-10-24 2020-08-11 艾柯尼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和高分子量聚醚碳酸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72529A1 (en) * 2002-02-22 2003-09-04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Selective coupling of terminal olefins with ethylene to manufacture linear alpha-olefins
CN101010351A (zh) * 2004-07-09 2007-08-01 纳幕尔杜邦公司 用于烯烃聚合或低聚的催化剂
CN105229018A (zh) * 2013-04-17 2016-01-06 瑞来斯实业公司 一种新型过渡金属主催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294778A (zh) * 2015-10-14 2016-02-03 中山大学 一种镍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130103A1 (en) * 2016-01-25 2017-08-03 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transition metal-schiff base imine ligand complex
CN111527129A (zh) * 2017-10-24 2020-08-11 艾柯尼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聚碳酸酯醚多元醇和高分子量聚醚碳酸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of a sulfonate substituted b-diketimine ligand and its complexes of Co(II), Ni(II), Zn(II) and Pd(II);N.M. Rajendran等,;《Polyhedron》;20140129;第72卷;参见第30页方案3化合物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098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6861B2 (en)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Yang et al. Homo-and copolymerization of norbornene with tridentate nickel complexes bearing o-aryloxide-N-heterocyclic carbene ligands
US6339161B1 (en) Group 8, 9 or 10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N111909196B (zh) 一类含ivb族双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1438343A2 (en) Copolymers of ethylene with various norbornene derivatives
CN112538098B (zh) 一种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11943973A (zh) 一类苯氧基亚胺配体骨架的双金属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116783A (zh) 一种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6412B (zh) 胺基亚胺配体、胺基亚胺配合物及其应用
US20040044149A1 (en) Cr complexes and their use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alpha-olefins
CN109400777B (zh) 基于苊醌双亚胺配体的钒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53239A (zh) 一种二胺基镍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56980B (zh) 亚乙基苊不对称α-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56979B (zh) 耐热不对称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358B (zh) 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57051B (zh) 亚乙烯基苊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45363A (zh) 胺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16790A (zh) 一种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8236907B2 (en) Neutral bimetallic transition metal phenoxyiminato catalysts and related polymerization methods
CN111592562B (zh) 一种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ivb族金属配体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CN111848840A (zh) 一种硅胶负载型锆钒双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60365B (zh) 支化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659099A (zh) α-羧基-β-二亚胺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1848662B (zh) 一种含ivb族金属的配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60368B (zh) 一种乙烯-内烯烃-二烯烃共聚物的聚合方法及其所得共聚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Address after: 511466 2210, 2213, Floor 2, Building 1 (Building 1), No. 6, Nanjiang Second Road, the Pearl River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Chain walk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5, Xingang West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 YAT-S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