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02C -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02C
CN1124602C CN98125975A CN98125975A CN1124602C CN 1124602 C CN1124602 C CN 1124602C CN 98125975 A CN98125975 A CN 98125975A CN 98125975 A CN98125975 A CN 98125975A CN 1124602 C CN1124602 C CN 11246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data
video
storage device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5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2736A (zh
Inventor
胜木信二
川上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22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5/92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 H04N5/926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14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being an audi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72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ed signal including a vide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11B2020/00079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the compression ratio or quality level being adapted to circumstances, e.g. to the available recording 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5/92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 H04N5/926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5/926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它用于将输入的视频和声频数据暂时储存在一存储器中,再将该视频和声频数据从该存储器读出,并将该视频和声频数据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其中测出该存储器的储存量,并根据该储存量使储存在存储器中的视频数据细压缩,以便可将最小需求量的声频数据储存到存储器中,以防止无法保持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声频数据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视频信号数据和声频信号数据记录到一预定类型的记录媒体的一种记录装置、一种记录/复制装置和一种记录媒体,较适用于诸如视频摄像机之类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提式视频摄像机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其中,例如一摄像机的一图像拍摄装置、和一能记录和回放视频和声频数据的视频走带机构(deck)被合并为一单体。
一般而言,这种视频摄像机采用一种主要以一盒式录象带为代表的可拆卸的记录媒体。通常,当一安装在这种视频摄像机主体上的记录媒体的储存区域在由用户通过使用视频摄像机来进行记录期间几乎全部被用光时,暂停记录,取出安装在视频摄像机上的记录媒体,安装一预先准备的、代替已拆下的记录媒体的新的记录媒体,重新开始记录。
另外,例如,如上所述,当图像拍摄期间用另一记录媒体更换安装在视频摄像机上的记录媒体时,无法将数据录入记录媒体。也就是说,当使用多个记录媒体进行一段较长的时间的记录时,即丢失了在用另一记录媒体更换安装在视频摄像机上的记录媒体期间应当录入一记录媒体的信息。结果,严格说来,无法获得沿着介于两个记录媒体之间的时间轴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
尤其,近年来,正大力进行为增加记录光盘的记录密度的努力。在这些充当背景技术的促进下,可在一用于记录光盘的视频摄像机内使用一能记录和回放视频及声频数据的视频走带机构。倘若一记录光盘被用作为一记录媒体,可进行诸如随机存取之类的操作,以便在播放过程期间例如、诸如扫描、快进和重绕之类的操作可以更高速度地进行。
然而,按照当前的技术状况,一记录光盘与先前的带式记录媒体相比,一般具有较小的储存容量。尤其在视频摄像机的情况下,一运动图像的视频数据的数量较被记录的诸如声频数据之类的信息而言极大。因此,在采用一光盘作为一记录媒体的视频摄像机系统中,可预计到每个光盘的记录时间相对较短。结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即在进行一段较长时间的记录过程中,必须更频繁地更换该记录光盘,并因此增加了由于更换记录光盘所导致的丢失数据的时间与总的记录时间之比。
另外,如通常已知的那样,一种用于驱动记录光盘的记录/回放装置对振动和冲击比一种用于驱动带式记录媒体的驱动器通常更为敏感。
由于这个原因,当采用在一视频摄像机内、用于驱动使用在摄像机内作为一记录媒体的光盘的一驱动器的各种伺服系统由于诸如在用摄像机进行记录操作期间摄像机主体的振动或者施加在主体上的冲击的原因而失去控制时,数据记录即被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无疑地无法在概率范围之中更多地获得沿时间轴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维持尽可能多的介于记录媒体之间、沿时间轴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即由于例如在用摄像机记录期间,用另一记录媒体更换记录媒体而无法实际将数据录入到一使用在摄像机内的记录媒体中的情况下,仍能维持尽可能多的数据连续性来提供一种更便于用户的视频摄像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压缩输入视频数据的一视频压缩装置;用于压缩输入声频数据的一声频压缩装置;用于储存由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由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储存装置;用于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再从储存装置读出、然后将从储存装置读出的压缩的视频和声频数据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的一记录装置;用于测出储存装置的储存量的一储存量检测装置;以及用于根据由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储存装置的储存量将由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储存装置的压缩的声频数优先于由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储存装置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写入到储存装置中的一储存装置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和复制装置,包括:用于压缩输入视频数据的一视频压缩装置;用于压缩输入声频数据的一声频压缩装置;用于储存由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由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储存装置;用于测出储存装置的储存量的一储存量检测装置;用于根据由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储存装置的一储存量控制视频压缩装置,以使由此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细压缩,以便在储存装置内留出一大得足以储存由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储存装置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区域的一控制装置;用于产生一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标识符的一标识符发生装置;用于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压缩的声频数据和由标识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标识符再从储存装置读出,然后将从储存装置读出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压缩的声频数据和标识符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的一记录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复制压缩的视频数据、压缩的声频数据和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标识符的一复制装置;用于解压缩由复制装置所复制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的一视频解压缩装置;用于解压缩由复制装置所复制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声频解压缩装置;以及用于根据由复制装置所复制的标识符控制由视频解压缩装置所进行的解压缩的一视频解压缩装置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压缩输入的视频数据;压缩输入的声频数据;将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储存到一存储器中;测出存储器中的储存量;根据存储器的储存量将输送至存储器的压缩的声频数据优先于输送至存储器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写入到存储器中;以及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再从存储器读出,然后将从存储器读出的压缩的视频和声频数据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使用在本发明中的一光盘上的双螺旋磁道的一模型简图;
图2是示出了由图1中的虚线A所封闭的双螺旋磁道的放大部分的一模型简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一种格式规格与相关技术的格式规格的比较表;
图4A是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一种视频摄像机的外观的前视图的一简图;
图4B是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该视频摄像机的外观的后视图的一简图;
图4C是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该视频摄像机的外观的侧视图的一简图;
图5是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该视频摄像机的内部构造的一框图;
图6是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该视频摄像机中使用的一种记录装置的一详细框图;
图7是示出了位于采用本发明的该视频摄像机中的一串视频与声频数据的模型简图;
图8A是示出了以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标准模式储存在一缓冲存储器内的视频与声频数据的一种储存状态的模型简图;
图8B是示出了以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储存在该缓冲存储器内的视频与声频数据的一种储存状态的模型简图;
图8C是示出了以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静止图像模式储存在一缓冲存储器内的视频与声频数据的一种储存状态的模型简图;
图9所示为表示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理过程的一流程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一种记录媒体的模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阅图1至图10说明了由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提式视频摄像机,其中,一图像拍摄装置和一能记录和回放视频及声频数据的记录/复制装置被合并为一单体。该安装在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上的记录/复制装置被设计成可执行将数据记录到所谓的迷你光盘(Mini Disc(商标))上并从该迷你光盘回放的功能。
以下列顺序对该视频摄像机进行说明。
1.光盘格式
2.视频摄像机的构造
3.媒体驱动单元的构造
4.展宽(stretched)记录模式中的操作
4-1.将数据写入一缓冲存储器
4-2.附加信息的记录
5.处理操作
6.回放操作
1.光盘格式
该安装在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上的记录/复制装置被设计成可执行将具有一种所谓的MD-数据格式的数据记录到一迷你光盘上、并将其从迷你光盘回放的功能。已开发了两种形式的MD-数据格式,即,MD-DATA1和MD-DATA2。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进行MD-DATA2格式中的记录和回放操作,该MD-DATA2格式允许在高于MD-DATA1的记录密度上进行记录操作。由于这个原因,首先说明MD-DATA2的光盘格式。
图1和图2是各自从概念上示出了位于具有MD-DATA2格式的一光盘上的一磁道的一种典型结构的简图。图2是示出了由图1中的虚线A所封闭的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的一模型简图。
如这些图中所示,在光盘的表面上,预先形成有两类沟槽,即,具有波纹的的波动型沟槽(WG)和不具有波纹的非波动型沟槽(NWG)。波动型沟槽WG和非波动型沟槽NWG形成光盘上的双螺线,其中夹有平地Ld。
在MD-DATA2格式中,平地Ld用作一磁道。由于平地Ld位于波动型沟槽WG与非波动型沟槽NWG之间,因此存在着两种磁道,即,磁道Tr·A和Tr·B。磁道Tr·A和Tr·B相互独立提供而形成双螺线。为详细地设置它,波动型沟槽WG设置在磁道Tr·A的光盘外圆周侧上,而非波动型沟槽NWG设置在磁道Tr·A的光盘内圆周侧上。另一方面,非波动型沟槽NWG设置在磁道Tr·B的光盘外圆周侧上,而波动型沟槽WG设置在磁道Tr·B的光盘内圆周侧上。也就是说,波纹仅仅提供在磁道Tr·A的光盘外圆周侧及磁道Tr·B的光盘内圆周侧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磁道间距是介于相互邻近的磁道Tr·A的中心与磁道Tr·B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该磁道间距的数值为0.95μm。
波动型沟槽WG上的波纹的形成是以一种经受光盘上的编码的物理地址的FM(调频)调制和双相调制的信号为基础的。由于这个原因,通过解调从提供在波动型沟槽WG上的波动所获得的复制信息,可抽取光盘上的一物理地址。
包含在波动型沟槽WG内的地址信息是为磁道Tr·A和Tr·B所共有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说,夹在波动型沟槽WG当中的位于波动型沟槽WG的光盘内圆周侧上的磁道Tr·A和位于波动型沟槽WG的光盘外圆周侧上的磁道Tr·B分享包含在提供于波动型沟槽WG上的波纹中的地址信息。应当注意的是,由该实施例所包含的这种寻址方式称之为交替寻址方式。通过采用该交替寻址方式,例如,可抑制介于相邻的波动型沟槽之间的串音现象,并可减小磁道间距。将一地址记录到形成在一沟槽上的波纹内的方式称之为ADIP(在预开的沟槽内定址(Address inPregroove))方式。
如上所述,磁道Tr·A和Tr·B分享相同的地址信息。下面将描述如何识别是跟踪哪一条磁道。
典型地,采用一种三射束方式。在该方式中,主射束用于跟踪一磁道、即平地Ld,剩下的两条侧射束跟踪位于磁道两侧的两条沟槽。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主射束点SPm跟踪磁道Tr·A。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光盘内圆周侧上的侧射束点SPs1跟踪磁道Tr·A的非波动型沟槽NWG,而位于光盘外圆周侧上的侧射束点SPs2跟踪磁道Tr·A的波动型沟槽WG。
在另一种跟踪状态中(图中未示出),当主射束点SPm跟踪磁道Tr·B时,侧射束点SPs1跟踪位于磁道Tr·B的光盘内圆周侧上的波动型沟槽WG,而侧射束点SPs2跟踪位于磁道Tr·B的光盘外圆周侧上的非波动型沟槽NWG。
如上所述,当主射束点SPm跟踪磁道Tr·A时分别由侧射束点SPs1和SPs2跟踪的沟槽NWG和WG与当主射束点跟踪磁道Tr·B时分别由侧射束点SPs1和SPs2跟踪的沟槽WG和NWG精确(deliberately)对换。
一检测从侧射束点SPs1或者SPs2反射的一射束的光检测器发出一具有不同波形的检测信号,表示该侧射束点是否正在跟踪波动型沟槽WG或者非波动型沟槽NWG,也就是说,该检测信号可用作一用于确定侧射束点SPs1或者SPs2是否正在跟踪波动型沟槽WG或者非波动型沟槽NWG的基础。结果,可识别出正在被主射束跟踪的是磁道Tr·A还是Tr·B。
图3是示出了具有上述磁道结构的MD-DATA2格式的主要规格与MD-DATA1格式规格的比较表。
在第一格中,根据MD-DATA1格式,磁道间距为1.6μm,位长为0.5μm/位,激光波长λ为780nm,并且光学头的数值孔径NA为0.45。
采用一种沟槽记录方式。在该沟槽记录方式中,数据被记录在一沟槽上并从该沟槽回放。
在一寻址方式中使用一波动型沟槽,其中一沟槽形成为一单螺线,并且包含地址信息的波纹形成在该沟槽的每一侧上。
采用一种EFM(八十四调制)方式作为用于调制要记录的数据的方式,并且采用一种ACIRC(Advanced Cross Interleave Reed-Solomon Code)(先进的交叉交错Reed-Solomon编码)方式作为纠错技术。在数据交错中采用一种卷积(convolution)型。因此,数据冗余度(redundancy)为46.3%。
在MD-DATA1格式中,采用一种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线速)技术作为光盘驱动方式。CLV技术中的线速度为1.2m/s。
记录和回放操作中标准的数据速率为133KB/s,并且储存容量为140MB。
另一方面,在MD-DATA2格式中,磁道间距为0.95μm,位长为0.39μm/位。无论是磁道间距还是位长都明显地小于MD-DATA1格式的磁道间距及位长。为了实现上述位长,激光波长λ设定为650nm,并且光学头的数值孔径NA设定为0.52。这样,减小了处于焦点位置上的射束点的直径,并加宽了光学系统的光带(band)。
如已结合图1和图2所描述的那样,采用平地记录方式和交替寻址方式。
采用一种适用于高密度记录的RLL(1,7)方式的作为用于调制要记录的数据的方式,其中RLL是Run Length Limited(游程长度限制)的缩写。采用一种RS-PC(Read Solomon Product Code)方式作为纠错方式,并采用一种分组闭合(block closed)型作为数据交错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的方式、技术和方法,结果可将数据冗余度压缩至19.7%。
在MD-DATA2格式中也采用一种CLV(恒线速)技术作为光盘驱动方式。CLV技术中的线速度为2.0m/s。记录和回放操作中标准的数据速率为589KB/s,并可获得650MB的储存容量。可实现与MD-DATA1格式的记录密度相比四倍之高的记录密度。
在一运动图像的数据经历操作中的一种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II)(运动图像编码专家组规范II)压缩/编码过程,以便根据MD-DATA2格式记录该运动图像的情况下,例如,在不考虑编码数据的位速率的情况下,可记录长达15至17分钟的运动图像。在一声频信号经历操作中的一种ATRAC2(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 2)(适应转换声音编码2)压缩过程,以便仅仅记录声频信号数据的情况下,可记录长达大约10小时的声频信号。与ATRAC1压缩相比,ATRAC2压缩增加了可压缩性,以便其位速率为ATRAC1位速率的1/2或者1/4。
2.视频摄像机的构造
图4A、4B和4C示出了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视频摄像机的一种典型外观的前、后及侧视图。
如图4A至4C所示,在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的主体200的前表面上,一具有用于图像拍摄的一图像摄像透镜和一光阑(diaphragm)的摄像机透镜201从前表面上伸出。一用于在图像拍摄期间采集来自外部声源的声音的话筒202一般设置在主体200的顶表面上。因此,该视频摄像机能够通过摄像机透镜201摄制视频记录图像,而通过话筒202采集声频记录的声音。
在主体200的后表面上具有一显示单元6A、一操作单元7和一扬声器SP。该显示单元6A用作为一用于输出并显示诸如拍摄的图像或者由一内置记录/复制装置回放的图像之类的信息的部件。应当注意的是,典型地采用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来作为显示装置、尤其用作为该显示单元6A,但并不受此类液晶显示装置的限制。该显示单元6A还用于显示依据特征和图案进行典型描述的信息,以便告诉用户在视频摄像机的操作中必要的信息。
操作单元7是具有一组由用户使用、用于执行各种操作的按键的一面板件。在这种视频摄像机的情况下,这些按键典型地包括一用于启动拍摄图像操作的视频记录启动键、一用于中断拍摄图像操作的视频记录停止键、以及用于执行回放记录在一光盘51上的数据操作的各种回放键,诸如一重放键、一搜寻键、一快进键和一重绕键之类。一扬声器SP用于复制/输出由内置记录/复制装置所记录的声音。该扬声器还发出诸如“嘟嘟”声之类的一种规定的声音信息。
在视频摄像机主体200的侧表面上具有一光盘槽203和一I/F(Interface)(接口)终端T3。一在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中用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插入到光盘槽203内或者通过该光盘槽从视频摄像机弹出。该I/F终端T3作为用于与典型的外置数据设备交换数据的一界面的一输入/输出终端。
应当注意的是,图4所示的视频摄像机的外观是至今最常见的。事实上,其外观可根据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所需的使用条件适当修改。
图5是示出了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的一种典型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在实际情况中,图中所示的透镜组1典型地包括一包含诸如一图像摄像透镜和一光阑的光学系统11。在图4的外观中所示的摄像机透镜201包含在该光学系统11中。透镜组1还具有用于借助一聚焦马达12进行光学系统11的自动聚焦操作的自动聚焦功能。
摄像机组2包括用于将主要由透镜组1所拍摄的一图像光线转换成一数字视频信号的电路。
具体地说,透过光学系统11的一拍摄对象的一光学图像输送至摄像机组2的一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21。在该CCD21中,该光学图像受到光电变换以产生输送至一取样保持/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路22的一图像拍摄信号。在该取样保持/AGC电路22中,由CCD21所提供的拍摄信号受到增益调节和取样保持处理以形成信号的波形。一由取样保持/AGC电路22所输出的信号输送至一用于将该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数字化数据的视频A/D转换器23。
由CCD 21、取样保持/AGC电路22和视频A/D转换器23所进行的分段信号处理的定时是通过由一定时发生器24所发出的定时信号来控制的。该定时发生器24输入一被用作为发出规定的定时信号的基础的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还用于由采用在一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内的一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所进行的信号处理中,该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因此,由摄像机组2所进行的分段信号处理的定时可与由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所进行的信号处理的定时同步进行。
一摄像机控制器25执行必要的控制以适当地操作采用在摄像机组2中的各种功能电路,并控制透镜组1的自动聚焦功能、自动曝光调节、光阑调节以及图像电子放大操作。例如,在自动聚焦控制中,摄像机控制器25根据按照一预定的自动聚焦控制系统所获得的聚焦控制信息控制聚焦马达12的旋转角。这样,可将图像摄像透镜驱动到一种恰如其分(just-pint)的状态。
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压缩由摄像机组2所输送的数字视频信号和从由话筒202所采集的声音所产生的数字声频信号,并当用户在记录操作中记录数据的最后阶段时将压缩所获得的数据输送至一媒体驱动单元4。另一方面,在回放操作中,从一光盘51所读出的压缩的视频信号数据和声频信号数据通过媒体驱动单元4输送至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即,解调压缩且编码的视频和声频信号数据以产生回放视频和声频信号。
应当注意的是,作为一种视频信号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方式,该实施例采用了用于运动图像的MPEG2(运动图像编码专家组规范II)技术和用于静止图像的JPEG(Joint 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编码专家小组规范)技术。作为用于声频信号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方式,则采用了ATRAC2(Adaptive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 2)技术。
用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主要控制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内的视频信号及声频信号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并执行将数据输入至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及将数据从该单元输出的处理。控制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的整个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的处理是由一视频控制器38来进行的,该视频控制器一般由一微型计算机来充当。用于摄像机组2内的摄像机控制器25能与用于一媒体驱动单元4内的一驱动器控制器46一般通过一总线(图中未示出)来进行通信,该驱动器控制器将在下文中加以描述。
在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的基本记录操作中,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接收由用于摄像机组2内的A/D转换器23所输送的视频信号数据。在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中,输入的视频信号数据一般输送至一运动检测电路35以经受诸如运动补偿之类的一般使用一存储器36作为工作区域的图像处理。然后,在运动检测电路35中完成了图像处理的视频信号数据输送至一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
在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中,根据一种MPEG2格式,一般通过用作为工作区域的存储器34来压缩输送到那里的视频信号数据,以便产生运动图像的压缩数据的位流、严格地说是一种MPEG2位流。另外,在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中,从运动图像的视频信号数据中分离出静止图像的数据,并压缩该数据以形成具有JPEG格式的静止图像的压缩数据。应当注意的是,包含在压缩视频数据内、具有MPEG2格式的I(内部)图像的规则的视频数据可作为静止图像的数据来处理,而不必进行此项压缩至JPEG格式的压缩处理。
通过由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所进行的压缩及编码处理所获得的压缩的视频信号数据一般以一种预定的数据传送速率写入一缓冲存储器32中,以便暂时储存于其中。
MPEG2格式支持作为众所周知的对位速率或者数据速率编码的CBR(ConstantBit Rate)(恒定位速率)和VBR(Variable Bit Rate)(可变位速率)。尤其在该实施例中,至少在展宽记录模式中,以VBR、即以一种根据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进行改变的位速率对视频信号数据进行压缩并编码,这在下文中将作描述。
通过一用于一显示/视频/声频I/O(输入和输出)单元6中的一A/D转换器64将由话筒202所一般采集的声音转换成数字声频信号数据,然后,将该数据输送至一声音压缩编码器/译码器37。
通过声音压缩编码器/译码器37,根据先前提到的ATRAC2格式来压缩该数字声频信号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将该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以一种预定的数据传送速率写入到缓冲存储器32中,以便暂时储存于其中。
如上所述,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被储存到了缓冲存储器32中。该缓冲存储器32主要起到吸收介于两个数据传送之间、即、介于摄像机组2或者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与缓冲存储器32之间的数据传送速率、以及介于缓冲存储器32与媒体驱动单元4之间的数据传送速率中的差异的作用。
在记录操作中,以上述方式累积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被以预定定时顺序地读出,并传送至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一MD-DATA2编码器/译码器41。应当注意的是,在回放操作中,例如,从缓冲存储器32读出累积在该缓冲存储器32中的数据的操作开始一直到借助媒体驱动单元4将从缓冲存储器32读出的数据记录到安装在走带单元5上的光盘51中的操作为止的记录操作顺序必然是断续地进行的。
这些将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32以及从该缓冲存储器读出数据的操作一般是由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控制的。
由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进行的回放操作将在下文中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说明。
在回放操作中,从光盘51读出的编码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是由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MD-DATA2编码器/译码器41来进行译码的,以便产生译码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然后,将该数据输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
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一般将这些被输送到该电路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暂时储存到缓冲存储器32中。然后,该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以适当的定时并以适当的数据传送速率再从缓冲存储器32读出,以便获得沿着回放时间轴的匹配。然后,将该再从缓冲存储器32读出的压缩的视频数据输送至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同时,将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输送至声音压缩编码器/译码器37。
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解压缩输送到该电路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并将通过解压缩所获得的解压缩的视频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该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将解压缩的视频信号数据输送至用于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中的一视频D/A转换器61。
另一方面,在声音压缩编码器/译码器37中,输送到那里的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被解压缩,然后被输送至用于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中的一D/A转换器65。
在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中,视频D/A转换器61将输送到该转换器的视频信号数据转换成一种模拟视频信号,该信号然后被分离,并被输送至一显示控制器62和一复合信号处理电路63。
显示控制器62根据输送到显示控制器62的视频信号驱动显示单元6A。结果,一回放图像出现在显示单元6A上。在显示单元6A上,不仅能显示从光盘51回放的图像,而且能输出并显示通过一具有透镜组1和摄像机组2的摄像机部件以除了实时方式之外的所有方式进行图像拍摄而获得的图像。
除了从光盘51回放的图像以及通过摄像机部件进行图像拍摄而获得的图像之外,该显示单元6A还能显示如先前所述的依据字符和图案进行典型描述的信息,以便告诉用户在视频摄像机的操作状态中必要的信息。显示此类信息的操作一般由视频控制器38控制,以便将诸如构成该信息的字符及状态之类所需的元素显示在想要的位置上。具体地说,诸如构成该信息的字符及图案之类所需的元素的视频信号数据以这样一种方式、即元素显示在想要的位置上的方式与由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输出至视频D/A转换器61的视频信号数据相混合。
复合信号处理电路63通过视频D/A转换器61将输送到该电路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输出至一视频输出终端T1的复合信号。一般,通过将诸如监控器之类的外部设备与该视频输出终端T1相连,可将由视频摄像机回放的图像显示在该外部监控器上。
另一方面,在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中,由声音压缩编码器/译码器37输送至D/A转换器65的声频信号数据由该D/A转换器65转换成用于输出至一耳机/线路终端T2的一模拟声频信号。将该由D/A转换器65输出的模拟声频信号分离,并借助一放大器66输出至扬声器SP。结果,该扬声器SP发出一诸如回放声音之类的输出。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对A/D转换器64的说明包含在对记录操作所作的描述中,因此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下面将介绍媒体驱动单元4的主要功能。在记录操作中,用MD-DATA2格式所记录的用户数据被编成一种适用于光盘记录的代码,并被输送至走带单元5。另一方面,在回放操作中,从安装在走带单元5上的光盘51读出的数据被译码,以便形成回放的用户数据,然后,将该数据输送至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
在记录操作中,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MD-DATA2编码器/译码器41接收从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所记录的记录数据,并根据MD-DATA2格式在包含有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的记录数据上进行预定的编码处理。然后,将该编码数据暂时储存在一缓冲存储器42中,以便后面当将该数据以适当定时输送至走带单元5时,从该缓冲存储器中读出。
另一方面,在回放操作中,MD-DATA2编码器/译码器41借助一RF(射频)-信号处理电路44和一二进制转换电路43输入一从光盘51读出并输送到那里的数字回放信号,根据MD-DATA2格式对该数字回放信号译码。通过译码所获得的回放的用户数据被输送至用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
应当注意的是,还是在回放操作中,回放的用户数据一旦被储存在缓冲存储器42中,倘若必要的话,则再以适当定时读出,并输送至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将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42以及从缓冲存储器读出该数据的操作是由驱动器控制器46控制的。
毫无价值的是,当进行从光盘51回放数据的操作期间,伺服系统或者其它机构可能因外界干扰而失去控制,从而使它无法再从光盘51读出一个信号。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中,只要将要读出的数据仍然储存在缓冲存储器42中,即可支持沿时间轴回放数据的连续性,可将从光盘51回放数据恢复到一种正常状态的操作。
RF信号处理电路44对从光盘51读出的一信号作必要的处理以发出例如一回放数据信号作为一RF信号及各种用于控制光盘51的伺服系统的伺服系统控制信号,例如一聚焦误差信号和一跟踪误差信号。通过一二进制转换电路43将该RF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将该数据作为数字信号数据输送至MD-DATA2编码器/译码器41。
由RF信号处理电路44所发出的上述各种伺服系统控制信号被输送至一用于根据被输送到那里的伺服系统控制信号来在走带单元5中执行必要的伺服系统控制的伺服系统电路45。
应当注意的是,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伺服系统电路45具有用作为MD-DATA1格式的一编码器/译码器的一功能电路。该功能电路能根据MD-DATA1格式对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输送到该电路的用户记录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对预先以MD-DATA1格式进行编码的、从光盘51读出并将输送至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的数据进行译码。也就是说,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被设计成具有介于MD-DATA2格式与MD-DATA1格式之间的兼容性。
一驱动器控制器46用作为用于总体上控制媒体驱动单元4的一功能电路。
走带单元5具有一用于驱动光盘51的机构。更具体地说,该走带单元5包括一机构,即,允许用于该走带单元5的光盘51安装到走带单元5上以及从该单元取下的图4中所示的光盘槽203。由此,该光盘槽203(图5中未示出)允许用户用另一张光盘更换所安装的光盘51。该光盘51被假设为一种符合MD-DATA1或者MD-DATA2格式的光磁盘。
在走带单元5中,通过一主轴马达52将安装着的光盘51以CLV旋转。在记录或者回放操作期间,一光学头53向光盘51射出一激光束。
在记录操作中,该光学头53产生一足以将光盘51上的记录磁道加热至居里(Curie)温度的高能级的激光输出。另一方面。在回放操作中,该光学头53产生一用于通过一种磁克耳(Kerr)效应来检测来自一由光盘51反射的光线的数据的能级相对较低的激光输出。光学头53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元件(图5中未详细绘出)。这些安装的元件为一光学系统,包括一激光二极管、一极化(polarization)射束分裂器和一物镜、以及一用于检测反射光线的检测器。安装在光学头53上的物镜由一双轴机构以这样一种方式加以固定、而使该物镜可在光盘51的径向方向以及离开或者接近该光盘51的一方向上移位。
一磁头54相对于光学头53安装在光盘51的另一侧上的一与光学头5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该磁头54向光盘51施加一由记录数据所调制的磁场。
走带单元5还具有由一拖动(sled)马达55所驱动的拖动机构。但是该拖动机构本身并未在图5中示出。通过驱动该拖动机构,整个的光学头53和磁头54可在光盘51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如先前通过参阅图4所作的说明那样,操作单元7具有一组由用户使用、用于执行各种操作的用户用的按键。
一外部界面单元8允许数据在该视频摄像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作交换。该外部界面单元8一般设置在一I/F终端T3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之间,如图所示。该外部界面单元8一般被设计成符合IEEE1394标准,但是该外部界面单元8并不一定受此标准的限制。
例如,假设一外部数字电视装置通过I/F终端T3与由该实施例所实现的视频摄像机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由视频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以及/或者声音记录在该外部数字电视装置内。另外,可将由外部数字电视装置所回放的例如视频和声频数据的一信号借助于外部界面单元8输送至视频摄像机,以便根据MD-DATA2或者MD-DATA1格式记录到光盘51内。
一电源组9以适当的电压值向各种功能电路提供由一嵌入式电池所产生的、或者从工业用交流电源所产生的直流电。
3.媒体驱动单元的构造
图6是示出了用于图5所示的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MD-DATA2功能电路的详细构造的框图。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图6与媒体驱动单元4一道还示出了走带单元5,但由于走带单元5的内部构造已在上文中结合图5作了说明,因此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其内部构造了。在图6中,走带单元5的元件由用于图5中的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同样,与图5中所示的元件相一致的图6所示的媒体驱动单元4的元件由用于图5中的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当光学头53将光线照射到光盘51上时,通过检测反射的激光束而由用于光学头53中的光检测器所获得的光电流被输送至RF放大器101。
该RF放大器101从输送到那里的所检测的信息发出代表一回放信号的一回放RF信号,然后将该回放RF信号输出至二进制转换电路102,也就是图5中所示的二进制转换电路43。该二进制转换电路43将该回放RF信号转换至一二进制RF信号或者一数字回放RF信号。
该二进制RF信号在输送至一均衡器/PLL(锁相环路)电路104之前,在一AGC/钳位电路103中受到诸如增益调节和钳位处理之类的处理。
该均衡器/PLL电路104对输送至该电路的二进制RF信号进行一种均衡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输出至一维特比(Viterbi)译码器105。另外,通过将完成均衡处理的二进制RF信号输送至一PLL电路,可获得与该二进制RF信号(一RLL(1,7)代码串)同步的时钟信号CLK。
该时钟信号CLK的频率代表光盘51当前的旋转速度。因此,一CLV处理器111输入来自均衡器/PLL电路104的时钟信号CLK,并将该时钟信号CLK的频率与代表图3的表格中所示的一预定CLV的一参考值相比较以产生误差信息,该CLV处理器被用作于发出一主轴误差信号SPE的一信号元件。另外,该时钟信号CLK还被用作于由诸如一RLL(1,7)解调电路106之类的各种信号处理电路所进行的处理的时钟信号。
维特比译码器105采用一种所谓的维特比译码方式对从均衡器/PLL电路104输送至该译码器的二进制RF信号进行译码,以便产生一代表回放数据的RLL(1,7)(游程长度限制)代码串。
该回放数据被输送至用于进行RLL(1,7)解调的RLL(1,7)解调电路106以产生一数据流。
通过由RLL(1,7)解调电路106所进行的解调而获得的数据流通过一数据总线114写入缓冲存储器42,以便在该存储器42中展开。
展开在缓冲存储器42中的数据流在一非扰频(descramble)/EDC译码电路117中经受非扰频处理和EDC译码处理(误差检测代码:一种误差检测处理)之前,受到由采用RS-PC技术的、位于纠错组单元中的一ECC(检错与纠错)处理电路116所进行的纠错处理。到目前为止已进行的处理所产生的结果是用户回放数据DATAp。例如,以由一传送时钟发生电路121所发出的一传送时钟信号所确定的一数据传送速率,将该用户回放数据DATAp从非扰频/EDC译码电路117传送至用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
该传送时钟发生电路121采用一用于以适于例如媒体驱动单元4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之间、以及位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诸功能电路之间的数据传送的频率发出一传送时钟信号的石英系统的时钟。
由光学头53从光盘51读出的所检测的信息、即光电流还被输送至一矩阵放大器107。
被输送至矩阵放大器107的所检测的信息受到由该矩阵放大器所进行的必要处理,以便抽取一跟踪误差信号TE、一聚焦误差信号FE和沟槽信息GFM、即记录在光盘51上作为波动型沟槽WG的波纹的一绝对地址信息。该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被输送至一伺服系统处理器112,同时该沟槽信息GFM被输送至一ADIP带通滤波器108。
在经历了ADIP带通滤波器108中的带滤波之后,具有带区限制的沟槽信息GFM输送至一A/B磁道检测电路109、一ADIP译码器110和CLV处理器111。
该A/B磁道检测电路109判断目前被跟踪的磁道是磁道Tr·A还是Tr·B。此项判断是通过典型地采用以输送至A/B磁道检测电路109的沟槽信息为基础的技术进行的,如先前通过参阅图2所作的说明。表示目前被跟踪的磁道的判断结果被输送至驱动器控制器46。ADIP译码器110对输送到该译码器的沟槽信息GFM进行译码,以便抽取一表示位于光盘51上的一绝对地址的信息的ADIP信号。该ADIP信号也被输送至驱动器控制器46。该驱动器控制器46根据该ADIP信号以及表示目前被作为上述使用的磁道的信息执行必要的控制。
CLV处理器111接收来自均衡器/PLL电路104的时钟信号CLK以及来自ADIP带通滤波器108的沟槽信息GFM。该CLV处理器111发出一用于通过一般作为沟槽信息GFM与时钟信号CLK之间的相位误差的综合所获得的误差信号控制CLV伺服系统的主轴误差信号SPE。该主轴误差信号SPE被输送至伺服系统处理器112。应当注意的是,由CLV处理器111所进行的必要的操作是由驱动器控制器46控制的。
伺服系统处理器112除了根据诸命令,例如从驱动器控制器46接收的磁道跳变命令和存取命令之外,还根据上述被输送至该伺服系统处理器的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和主轴误差信号SPE向伺服系统驱动器113输出各种伺服系统控制信号,例如跟踪控制信号、聚焦控制信号、拖动控制信号和主轴控制信号。
接着,该伺服系统驱动器113根据由伺服系统处理器112输送至该驱动器的伺服系统控制信号发出必要的伺服系统驱动信号。这些伺服系统驱动信号是:一用于将双轴机构在聚焦方向上驱动的双轴驱动信号、一用于在跟踪方向上驱动该双轴机构的双轴驱动信号、一用于驱动拖动机构的拖动马达驱动信号、以及一用于驱动主轴马达52的主轴马达驱动信号。
这些伺服系统驱动信号被输送至走带单元5,以便对光盘51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及对主轴马达52进行CLV控制。
在将用户记录数据DATAr记录到光盘51中的操作中,例如,通过用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数据处理/系统控制电路31将该DATAr输送至一扰频/EDC编码电路115,一般与由传送时钟发生电路121所发出的传送时钟信号同步。
在扰频/EDC编码电路115中,用户记录数据DATAr写入到缓冲存储器42中并在其中展开,以便经受数据扰频处理和EDC编码处理,即,采用预定技术所进行的误差检测代码的附加处理。在进行了这些处理之后,一ECC处理电路116一般根据RS-PC技术将一纠错代码加入到在缓冲存储器42中展开的用户记录数据DATAr中。
将到目前为止完成这些处理的用户记录数据DATAr再从缓冲存储器42读出,并通过一数据总线114输送至一RLL(1,7)调制电路118。
在该RLL(1,7)调制电路118中,输送到该电路中的用户记录数据DATAr经受RLL(1,7)调制处理以产生一RLL(1,7)代码串,该代码串作为记录数据被输出至一磁头驱动电路119。
另外,在MD-DATA2格式的情况下,采用一所谓的激光选通(strobe)磁场调制方式作为用于将数据记录在一光盘上的记录方式。在采用这种激光选通磁场调制方式的情况下,一由正在记录的数据所调制的磁场被施加至光盘的记录表面,与此同时,一激光束射向该光盘作为与所记录的数据同步的脉冲。在采用这种激光选通磁场调制方式的情况下,形成记录在光盘上的坑边的过程是由与诸如磁场的反向速度之类的瞬时特征无关的激光脉冲的照射定时所决定的。
结果,在采用这种激光选通磁场调制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与一种简单的磁场调制方式相比可将记录坑的抖动次数减小到一极小值,在该简单的磁场调制方式中,激光束是以一种稳定状态射向光盘的,并且与此同时,将一由正在记录的数据所调制的磁场施加至该光盘的记录表面上。也就是说,激光选通磁场调制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增加记录密度的方式。
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磁头驱动电路119驱动磁头54,以便向光盘施加一由正在记录的数据所调制的磁场。另外,RLL(1,7)调制电路118还向激光驱动器120输出一与正在记录的数据同步的时钟信号。根据该时钟信号,激光驱动器120驱动一用于光学头53中的激光二极管,以便与正在记录的数据同步的、由磁头54发出的作为磁场的激光脉冲射向光盘51。与此同时,由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激光脉冲具有记录所需的适当的功率。这样,媒体驱动单元4通过采用上述激光选通磁场调制方式可进行将数据记录到光盘51中的操作。
4.展宽记录模式中的操作
4-1.将数据写入一缓冲存储器
下面,是通过在以一种展宽记录模式中所进行的记录操作来说明成为实施例的特征的一种典型的记录模式。首先说明将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32中的操作。
图7是从概念上示出了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所进行的图像拍摄/记录操作中数据流动的简图。
通过借助于摄像机单元、即、透镜组1和摄像机组2所进行的图像拍摄而获得的图像拍摄信号数据或者视频数据、以及由话筒202所采集的声音的声频信号数据被压缩,并接着通过分别根据MPEG2和ATRAC2格式的写操作被暂时储存到缓冲存储器32中,这在先前通过结合图5所作的说明中一目了然。过后,将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再从缓冲存储器32读出,并传送至包括媒体驱动单元4和走带单元5的驱动单元,以便记录到光盘51上。
如上所述,缓冲存储器32主要起到吸收介于两个数据传送之间、即、介于包括透镜组1和摄像机组2或者传声(mike)单元、即、显示/视频/声频I/O单元6的摄像机单元与缓冲存储器32之间的数据传送、以及介于缓冲存储器32与包括媒体驱动单元4和走带单元5之间的数据传送之间的数据传送速率中的差异的作用。
这里,假设诸如振动或者冲击之类的外界干扰施加到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视频摄像机上,则该视频摄像机无法再在驱动单元中进行将数据记录到光盘51上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减小从缓冲存储器32传送至驱动单元的数据传送速率,结果,从摄像机单元或者传声单元传送至缓冲存储器32的数据传送速率与前者的数据传送相比相对较高。倘若从摄像机单元或者传声单元传送至缓冲存储器32的信息量由于某些原因而变小,则从缓冲存储器32传送至驱动单元的数据传送速率与从摄像机单元或者传声单元传送至缓冲存储器32的数据传送速率相比变得相对较高。结果,储存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数据量变小。
假设上述介于数据传送速度之间的关系,考虑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展宽记录模式中的操作。
展宽记录操作发生在由于光盘51中的记录区几乎被占满而当前的视频记录仍在进行、因此将要用下一张光盘来更换该光盘51之时。当用下一张光盘更换光盘51时,暂停当前的记录,以便在更换完光盘之后再重新开始记录。然而,当用下一张光盘更换光盘51时,图像拍摄实际上仍在进行,以便可在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连续地进行视频数据和声频信号数据的信号处理。在展宽记录操作中,当用下一张光盘更换光盘51时,通过由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进行信号处理所获得的视频数据和声频信号数据被储存在缓冲存储器32中。然后,通过在光盘更换完毕之后重新开始记录操作,可防止丢失在暂停数据记录以更换光盘51到光盘更换完毕之后恢复记录的这段时间内所获得的视频数据和声频数据。因此,记录在下一张光盘内的数据沿时间轴连续地接在记录在上一张光盘内的数据后面,而不会漏记任何信息。
然而,在上述展宽记录操作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由于缓冲存储器32的储存容量被大大限制而处于视频摄像机需要展宽记录的时间点上时,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
具体地说,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即储存数据用的剩余容量根据处于视频摄像机需要展宽记录的时间点处的该视频摄像机的操作条件而改变。倘若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大得足以保证沿时间轴的数据连续性、即大得足以储存在通常更换光盘1的时间段内由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所输出的数据,则将毫无问题。倘若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不足以储存在通常更换光盘1的时间段内由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所输出的数据,然而,当更换光盘1时,该缓冲存储器32还将变满、即空闲区将被全部用上,则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再将数据储存到缓冲存储器32内。结果,将会丢失某些将被记录到光盘51中去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展宽记录模式中,进行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信号处理和记录操作,以便在不考虑剩余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的情况下,确保沿时间轴记录在展宽在多个光盘上的一储存区域内的数据的尽可能多的连续性。
图8A是从概念上示出了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信号数据的简图。应当注意的是,该缓冲存储器单元32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假定可任意地改变分配给压缩的视频数据的区域面积与分配给声频数据的区域面积之比来执行的。
下列两个等式成立:
Maudio=Taudio×Raudio            (1)
Mmovie=Tmovie×Rmovie            (2)
其中
符号Raudio表示声频数据速率,即声频数据传送至缓冲存储器单元32的速率;
符号Taudio表示声音持续时间,即将声频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32内所持续的时间;
符号Maudio表示声音缓冲量,即储存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声频数据量;
符号Rmovie表示运动图像数据速率,即运动图像数据的传送速率、或者更具体地说是根据MPEG2格式压缩的视频数据传送至缓冲存储器32的速率;
符号Tmovie表示运动图像持续时间,即将视频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32内所持续的时间;以及
符号Mmovie表示运动图像缓冲量,即储存在缓冲存储器32中的视频数据量。
图8A是示出了代表等式(1)和(2)的四边形的简图。更具体地说,右侧四边形水平边的长度与垂直边的长度分别代表等式(1)的声频数据速率Raudio和声音持续时间Taudio。因此,该四边形的面积表示声音缓冲量Maudio。同样,左侧四边形水平边的长度与垂直边的长度分别代表等式(2)的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和运动图像持续时间Tmovie。因此,该四边形的面积表示运动图像缓冲量Mmovie。
于是,缓冲总量M、即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区域32中的数据总量由下列等式表示:
M=Maudio+Mmovie         (3)
也就是说,该缓冲总量M是图8A中所示的两个四边形的面积总和。
一般地,该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约为4Mbps(每秒兆位)(根据一种完全规范(full specification)),而声频数据速率Raudio约为0.1Mbps。因此,缓冲存储器单元32用于储存运动图像数据的面积要比用于储存声频数据的面积大得多。
由于上述原因,当在缓冲存储器区域32内仅剩有一较小的空闲区时,声频数据优先于视频数据储存在该缓冲存储器区域32内。根据下文所作的理论性描述,首先减小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即每单位时间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运动图像数据量,以便减少每单位时间储存在该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运动图像数据量。
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一般通过在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操作中维持声音持续时间Taudio与运动图像持续时间Tmovie相等予以减小,如下所示:
Taudio=Tmovie      (4)
另一方面,在更换光盘1期间所储存的数据量为Tchange×(Rmovie+Raudio),其中符号Tchange表示该时间段的长度。为了保证将压缩的视频数据与压缩的声频数据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操作的连续性,在更换光盘1期间所储存的数据量不应超过缓冲总量M,如下列关系式所示:
M>Tchange×(Rmovie+Raudio)       (5)
由于可将缓冲总量M解释为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并可估计更换光盘所需的时间(Tchange),因此可从式(5)中得出总和(Rmovie+Raudio)。通过连续地将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按该比例储存,可最高效地利用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其大小有限的空闲区。
通过上述的理论性描述,视频摄像机根据所检测到的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从标准记录模式切换到该实施例的展宽记录模式。
更具体地说,当处于剩余在光盘51中的空闲区的大小等于或者小于一预定值的时间点上时,该视频摄像机从标准记录模式切换到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展宽记录模式。
在展宽记录模式中,首先,必须判断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Mrem是否满足下列关系式:
Mrem>Tchange×(Rmovie+Raudio)         (6)
其中,符号Rmovie表示由一种完全规范所决定的最大速度。倘若满足关系式(6),则当更换光盘1时,缓冲存储器单元32几乎不可能变满,因此就不会中断沿时间轴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视频摄像机保持在展宽记录模式的一种标准模式中。
图8A的简图对应于标准模式。
如上所述,MPEG2解压缩/编码方式支持一种用于改变运动图像数据压缩和编码时的数据速率的技术。在展宽记录模式中,采用该VBR方式。在标准模式中,以与完全规范中所规定的一最大速率、即VBR方式的可变数据速率的最大值相对应的一数据速率对运动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然后,将该压缩和编码的运动图像数据以与该数据速率相对应的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
另一方面,将根据ATRAC2格式进行压缩的声频数据在任何模式中以一固定的声频数据速率Raudio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这在下文中将作介绍。
在标准模式中,数据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方式与在展宽记录模式之前的标准记录模式一般是相同的。在标准记录模式中,运动图像数据一般以与完全规范中所规定的一最大速率、即CBR方式的恒定数据速率相对应的一数据速率Rmovie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
另一方面,倘若不满足关系式(6),则视频摄像机处于一种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中。在该模式中,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被减小至满足关系式(6)的一数值Rmovie2。于是,将运动图像数据以该减小的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2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
图8B示出了处于该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中的缓冲存储器单元32的状态。
如图8B所示,通过将运动图像数据以该减小的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2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还减小了运动图像缓冲量Mmovie、即每单位时间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运动图像数据量。图8A与图8B中所示状态的比较表明,对于由等式(3)所表达的相同的缓冲总量M而言,在图8B中所示的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中的声音持续时间Taudio与运动图像持续时间Tmovie、即四边形垂直边的长度明显地比图8A中所示的垂直边的长度要来得长。
应当注意的是,运动图像数据的数据速率越低,则图像的质量就越差,而且图像的尺寸就越小。然而,从沿时间轴记录到在两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存储区域中的数据的流动中至少完全没有丢失任何信息。
在即使由展宽记录模式中的VBR方式中的可变速率范围中的一最小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2不能满足关系式(6)的情况下,视频摄像机被切换到展宽记录模式的一种静止图像模式中。
在静止图像模式中,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将通过从输送到该处理电路的运动图像数据以适当定时以帧(frame)或者字段(field)单位抽取的视频数据的JPEG压缩所获得的静止图像数据段Mpic(或者通过MPEG2编码处理所获得的I图像的视频数据)顺序地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
与静止图像模式中的运动图像缓冲量Mmovie相对应的、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数据量由下列等式(7)给出,其中在静止图像模式中,静止图像数据段Mpic被顺序地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
Mmovie=Mpic×n           (7)
其中,符号Mmovie表示与静止图像模式中的运动图像缓冲量Mmovie相对应的、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数据量,符号Mpic表示静止图像数据量,标号n表示静止图像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声音缓冲量Maudio由下列等式(8)来表达:
Maudio=Tchange×Randio       (8)
由于声频信号数据优先于静止图像数据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因此静止图像数据储存在其大小等于(Mrem-Maudio)的缓冲存储器单元32的剩余的空闲区内。因此,静止图像的数量(n)由下列等式给出:
n=(Mrem-Maudio)/Mpic        (9)
静止图像数据从运动图像数据中抽取所用的定时,即静止图像数据从运动图像数据中抽取的时间间隔(Tsti1)一般根据下列等式(10)来设定:
Tstil=Tchange/n                (10)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定时,在可容纳静止图像的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内可以获得几乎等间隔的静止图像。
图8C是示出了在静止图像模式中进行的一典型操作的简图。因为压缩的视频数据将要被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所以不将运动图像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取而代之的是,将静止图像Mpic(i),…,Mpic(n-1)和Mpic(n)按照上述规则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与由等式(7)所给出的运动图像缓冲量Mmovie相对应的所储存的静止图像Mpic(i),…,Mpic(n-1)和Mpic(n)的量变得很小。因此,显而易见,与图8B中所示的Taudio相比,声频数据的持续时间Taudio变得很长,其增量与Mmovie中的减量相等。然而,在静止图像模式中,记录和复制的视频数据是断续的,而不是沿时间轴连续的。至于声频数据,则可确保其沿时间轴的连续性。
另外,即使以静止图像模式写入静止图像,当转换到展宽记录模式之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Mrem不能保证由等式(8)所表达的声音缓冲量Maudio时,设置展宽记录模式的声音模式(图中未示出)。
在声音模式中,将静止图像数据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作为压缩的视频数据的操作被暂停。也就是说,仅仅将声频数据储存在存储器单元32中。
在这种情况下,可确保由下列等式所表达的光盘更换时间Tchange。
Tchange=Taudio=Mrem/Raudio
由于在光盘更换时间Tchange内不记录视频信息,因此可确保声频数据沿时间轴的连续性。
应当注意的是,在具有可变数据速率的声音压缩方式中,例如在声音模式中,由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空闲区的大小Mrem减小,因此增加了可压缩性。由此,极可能的是,必须以低于一完全规格值的一声频数据速率Raudio将声频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
假定,根据如上所述的在转换至展宽记录模式之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来选择标准模式、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静止图像模式和声音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所选模式将要记录的数据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确保了可将在与光盘更换时间Tchange相对应的那段时间中的数据储存在该空闲区内。然后,在展宽记录模式期间,首先,视频记录被继续,直到用于视频记录的当前盘51变满。因为该当前盘51变满,所以用户用一张替换盘在所估计的光盘更换时间Tchange中的一段充分的时间内更换该当前盘51,然后重新开始视频记录。应当注意的是,当用户用一张替换盘更换当前盘51并而后重新开始视频记录之后,视频摄像机从展宽记录模式切换到标准记录模式。在标准记录模式中,以与先前通过结合图8A所说明的标准模式相同的记录操作将数据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由于展宽记录模式,倘若满足标准模式、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和静止图像模式的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则确保了沿时间轴从更换之前的光盘51到一替换盘的视频和声频的连续性。即使如果情况坏到了极点,即倘若仅仅满足声音模式的条件,则至少确保了沿时间轴记录的声频数据的连续性。
4-2.附加信息的记录
下面将介绍与包含在展宽记录模式中进行的、以便将视频记录数据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记录操作中的多个光盘相关的附加信息。附加信息是一种除被记录作为上述用户数据的视频数据和声频数据之外的控制信息,例如介于两个光盘之间的一连接和各个光盘的一标识上的信息。
图10是示出了从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盘51的最内侧圆周延伸至其最外侧圆周的一区域的一种典型结构的简图。
在用作为光盘51的一光磁盘上,位于最内侧圆周上的区域被用作为一坑区,其中形成通过一凸坑专用于回放操作的数据。在该坑区中,记录着一P-TOC(预原版制作的(premaster)TOC)。位于该坑区外侧上的一区域是一光磁区,即数据可记录到该区域内并从该区域回放。该光磁区包括先前通过结合图1和图2已作描述的用作为记录磁道Tr·A和Tr·B的平地Ld、波动型沟槽WG和非波动型沟槽NW6。
位于光磁区的最内侧圆周上的具有一预定尺寸的一分段被用作为一控制区。建立在光磁区的外侧圆周上的是用于记录一实际程序、例如一音乐片断的程序区。主要记录在该控制区上的是必要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将一文件记录到一U-TOC(用户TOC)光盘以及从该光盘回放该文件的操作。在该实施例中,将附加信息根据一种预定结构写入到该控制区的一预定区域内。一位于程序区的外侧圆周上的区域被用作为一引出区。
在该实施例中,写入到上述控制区上的附加信息一般包括下列1至7的数据段:
1.一连续记录光盘号:指定给包含在用于将数据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中的视频记录中的多个光盘中的各个光盘的一顺序号。该顺序号表示光盘的顺序,数据就按照该顺序记录在诸光盘上。例如,当将数据记录在第一到第N光盘上时,连续记录的光盘号#1、#2、#3、…,#N分别指定第一、第二、第三、…、第N光盘。
2.后接光盘连接号:指定给包含在用于将数据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中的视频记录中的多个光盘中的各个光盘的、并用作为与下一光盘的一连接的一号码。一后接光盘连接号一般由一以光盘的更换时间和日期为基础的唯一的号码来表示。
3.前接光盘连接号:指定给包含在用于将数据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中的视频记录中的多个光盘中的各个光盘的、并用作为与上一光盘的一连接的一号码。一前接光盘连接号是上述后接光盘连接号的对应号。
4.前接光盘ID(标识符):与该包含在用于将数据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中的视频记录中的光盘相连接的多个光盘的一前接光盘的名字。一唯一的ID指定给各个光盘。例如,在第二光盘的情况下,该前接光盘ID是指定给第一光盘的唯一的ID。在第三或者一后接光盘的情况下,该前接光盘ID是指定给第二光盘或者一后接光盘的唯一的ID,依此类推。应当注意的是,不管是否进行展宽记录模式中数据的视频记录,指定给各光盘的一唯一的ID被记录在光盘的控制区内。
5.展宽记录模式属性信息:包括表明被选作为展宽记录模式的一种模式的标准模式、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静止图像模式或者声音模式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以展宽记录模式记录的一区域的信息。倘若例如选用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则该展宽记录模式属性信息还包括以该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设定的一数据速率。倘若选用静止图像模式,则该展宽记录模式属性信息包括要记录的静止图像的数量。
6.光盘名:自动地指定给包含在用于将数据以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记录中的多个光盘中的每一个光盘的名字。光盘名是一般根据字符可很容易地显示的一光盘的标识。例如,指定给第一、第二和第三光盘并依此类推的可能的光盘名分别为“★★★★”、“★★★★2”、和“★★★★3”等。一光盘名可从光盘读出并显示在显示单元6A上。
7.文件名:自动地指定给包含在用于将数据以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相同的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记录中的多个光盘中的每一个包含着所收集的数据的文件的名字。例如,在包含在用于将数据以沿时间轴连续地记录在两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展宽记录模式记录中的两个光盘的情况下,必须把记录在这两个光盘上展宽的区域内的数据当作一个文件来处理。
存在着多种可用于指定一文件名的方法。一般是使文件名与上述的光盘名相一致。例如,倘若指定给位于第一光盘上的一文件的文件名为“★-★-”,则分别指定给位于连续的第二和第三光盘等上的相同文件的文件名为“★-★-2”、“★-★-3”,依此类推。一文件名可从光盘读出并显示在显示单元6A上。
一般地,在下文将作描述的处理期间,将1至7的附加信息段在预定的时刻写入到光盘51的控制区内。通过将附加信息以展宽记录模式记录在光盘51上,可在回放操作中当必要地输出至显示单元6A时复制该信息。结果,可很容易地控制包含在展宽记录中的一多个光盘库。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的附加信息到底不过是例子而已。也就是说,可以想到其它类型的附加信息。另外,还可根据如何控制光盘而仅仅使用某些附加信息。
5.处理操作
下面通过参阅图9中所示的一流程图来描述用于执行到目前为止所说明的展宽记录模式的处理操作。应当注意的是,由该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是主要由视频控制器38连同驱动器控制器46来进行的。
由该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处理是从以标准记录模式所进行的一种记录操作状态开始的。
如该附图中的流程图所示,该处理从步骤S101开始,在该步骤上检测剩余在当前盘51中的用于记录视频数据和声频数据的一空闲记录区的大小,以判断所检测的大小是否等于或者小于用作于一决定从标准记录模式切换至展宽记录模式的判断标准的一预定值。此项判断可根据一目前由驱动器控制器46进行记录操作的地址、或者到目前为止已用作记录的区域大小来进行判断。
倘若在步骤S101上所进行判断的结果表明剩余在当前盘51内的一空闲记录区的大小等于或者小于一预定值,则该处理进入步骤S102,在该步骤上,视频控制器38将记录模式切换至展宽记录模式。然后,该处理进入步骤S103,作为展宽记录模式中的第一处理,在该步骤上估量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从而判断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是否落在一预定范围Mrem1、Mrem2、Mrem3或者Mrem4之中。
范围Mrem4是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允许以先前通过结合图8A所说明的标准模式记录数据的一Mrem范围。范围Mrem3是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允许以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记录数据的一Mrem范围。范围Mrem2是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允许以静止图像模式记录数据的一Mrem范围。范围Mrem1是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允许以声音模式记录数据的一Mrem范围。预定范围Mrem1、Mrem2、Mrem3和Mrem4因此满足下列关系式:
0≤Mrem1<Mrem2<Mrem3<Mrem4≤M
其中,符号M表示整个缓冲存储器单元32的大小。
倘若步骤S103的估量结果表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落在范围Mrem4内,则处理进入步骤S104,在该步骤上视频控制器38进行以标准模式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处理。在步骤S104上所进行的该项处理在上文中已结合图8A作了说明。
倘若步骤S103的估量结果表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落在范围Mrem3内,则处理进入步骤S105,在该步骤上设置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然后,该处理开始进入步骤S106,在该步骤上,一运动图像的数据被以一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该运动图像数据速率Rmovie是通过以与落在范围Mrem3中的Mrem的大小相称的一数值控制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来确定的。
倘若步骤S103的估量结果表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落在范围Mrem2内,则处理进入步骤S107,在该步骤上设置静止图像模式。然后,该处理开始进入步骤S108,在该步骤上大量的静止图像的数据被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静止图像的数量是通过以与落在范围Mrem2中的Mrem的大小相称的一数值控制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来设定的。由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输出的静止图像被以适当定时与声频数据一道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
倘若步骤S103的估量结果表明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落在范围Mrem1内,则处理进入步骤S109,在该步骤上设置声音模式。然后,该处理开始进入步骤S110,在该步骤上仅仅将声频数据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也就是说,没有将压缩的视频数据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内。
接着,该项处理继续从步骤S104、S106、S108或者S110进入步骤S111以判断剩余在光盘51内的记录区的大小是否已变为0。也就是说,步骤S111是一种等待光盘51的记录区变满而无法再将数据记录到其中的状态。当光盘51的记录区变满时,处理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上,被用于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记录的光盘51所需的附加信息形成并记录在光盘51的控制区内。光盘51所需的某些或者所有的附加信息段1到7被记录。一般,步骤S112的处理是由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中的驱动器控制器46来进行的。
当步骤S112上进行的处理完成时,处理即进入步骤S113,在该步骤上,视频控制器38一般进行控制,以便在显示单元6A上显示敦促用户更换光盘51的一条信息、或者输出通知用户更换光盘51的一声频信号。输出的信息或者声频信号使用户意识到记录时间或者剩余的记录区快要用完了。结果,不会超出更换光盘51的时刻。与此同时,视频控制器38能够计算出光盘更换时间Tchange,即介于光盘更换的起始点与缓冲存储器单元32被写入到该存储器中的数据以展宽记录模式全部填满的时刻点之间的一段时间的允许的最大长度。为了使视频摄像机更能以一种为用户所想的方式进行操作,较理想地是同时显示Tchange,即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变满之前提供给用户更换光盘51的一段时间。
在完成步骤S113上进行的处理之后,处理继续进入步骤S114以判断由用户进行的更换光盘51的人工操作是否已完成。一般,走带单元5具有能检测安装着光盘51的状态和已取下光盘51的状态并区分这两种状态的一机械开关或者一光检测器。此项判断是由驱动器控制器46根据由机械开关或者光检测器所产生的一检测信号形成的,以表明已新装了一光盘51。当步骤S114上所进行的判断的结果表明由用户进行的更换光盘51的人工操作已完成时,处理进入步骤S115,在该步骤上,驱动器控制器46一般将附加信息记录到替换盘51的控制区内。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16,在该步骤上,中止展宽记录模式,而重新建立标准记录模式,以便重新开始将这个时刻的运动图像数据和声频数据记录在替换盘51上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图像数据的速率是完全规格的最大值。
在标准记录操作中,冲击或者外界干扰某些时候可能会施加到视频摄像机的主体上,使它无法将数据记录在光盘51上。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持续下降。倘若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则剩余在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Mrem会变得不够。
因此,除了上述光盘更换之外,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无法再确保沿时间轴记录在光盘51上的数据的视频记录的连续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连同其它因素一道来考虑一用来恢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51上的操作的假定时间来确定范围Mrem1、Mrem2、Mrem3和Mrem4。当然可想到执行以范围Mrem1、Mrem2、Mrem3和Mrem4为基础的图9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103至S110的处理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正在以标准模式、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静止图像模式或者声音模式将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时,驱动器控制器46处于一种等待将要恢复的将数据记录在光盘51上的操作的状态中。一旦恢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51上的操作,即以适当定时重新开始标准记录模式。
6.回放操作
下面将简要地说明将记录在光盘51上的数据以先前描述过的展宽记录模式回放的操作。
在回放操作中,首先,从安装在视频摄像机的走带单元5上的一光盘51的控制区读出信息。与此同时,还读出与先前描述过的展宽记录模式相关的附加信息段1到7。将从光盘51的控制区读出的附加信息储存到缓冲存储器单元42的一预定区域中。当然,驱动器控制器46适当地利用储存在缓冲存储器单元42中的用于媒体驱动单元4的必要控制的附加信息,并将该附加信息传送到视频控制器38。该视频控制器38因此能通过使用附加信息对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进行必要的控制。
在作为从光盘51回放数据的操作的回放以展宽记录模式所记录的数据的部分操作中,视频控制器38一般根据附加信息对用于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各种功能电路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便设置与被选作为展宽记录模式的一种模式的标准模式、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静止图像模式或者声音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回放模式,从而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单元32中。尤其,在回放以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所记录的数据的操作中,该视频控制器38一般对这些功能电路、例如主要是MPEG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33进行控制,以便对以可变运动图像数据速率模式设定的运动图像的数据速率进行必要的信号处理,主要是译码处理。
另外,在以静止图像模式回放数据的操作中,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一般根据JPEG格式或者MPEG2 I图像格式解压缩从光盘51回放的静止图像的数据。视频控制器38控制该视频信号处理单元3,以便顺序地输出静止图像,并对应于静止图像模式中所采用的定时作定时显示。一般,静止图像以由等式(10)所表达的间隔输出和显示。
另外,在以声音模式回放数据的操作中,仅仅回放从光盘51读出的声频数据,并作为一声频信号输出。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此时一般采用一种蓝色背景(blue-back)技术显示一图像作为一种可能的操作。该蓝色背景技术保持一种将在声音模式之前所获得的记录数据中的最后的视频数据显示在一静止图像屏幕上的状态。
假定在以展宽记录模式回放记录在光盘51上的数据的操作中,需对一跟随该记录的光盘51进行所谓的展宽回放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视频控制器38进行控制以产生以附加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并输出至显示单元6A或者一外部监控器单元,以便使用户能够识别维持回放的后接盘。用户看到该信息之后能识别出包含着当前正被回放的光盘51的后续数据的后接盘。因此,用户可预先准备下一个回放操作。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包括该实施例的各种变型。例如,在由该实施例所实现的视频摄像机中是采用一种建立在MD-DATA2格式基础上的光盘记录/复制装置作为一视频记录/回放器件。然而,考虑到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展宽记录操作中无法保持视频记录数据沿时间轴的连续性,所以各具有一不同于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构造的一用于除光盘外的其它记录媒体的记录/复制装置也可被用作为一视频记录/回放器件。这种其它的记录媒体中的一种便是磁带。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MPEG2方式一般被用作为一种用于如上所述地压缩视频数据的技术。然而,毫无价值的是,压缩方式并不受该特定的MPEG2方式的限制而可包含任何视频压缩方式,只要该方式支持经受压缩与编码处理的视频数据的可变数据速率。此外,压缩静止图像的数据和声频数据的技术不一定必须分别为该特定实施例中所采用的JPEG和ATRAC2方式。
如上所述,在可保持标准记录操作期间数据被沿时间轴记录在光盘上的连续性的条件下,由该实施例所提供的记录装置测量剩余在一用于暂时储存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的储存装置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然后,该记录装置将标准记录操作切换至展宽记录操作中的一种,其中压缩的声频数据优先于压缩的视频数据。根据空闲区的大小所选的展宽记录操作是一种减小被写入到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速率的操作、一种将压缩的静止图像数据代替视频数据写入到该储存装置中的操作、或者一种除去视频数据而仅将压缩的声频数据写入到该储存装置中的操作。可在最坏的条件下保持被记录在光盘上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连续性。倘若在一视频摄像机内采用这种记录装置,例如,可获得沿时间轴记录在多个光盘上展宽的一区域内的数据的连续性,从而更便于用户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操作该视频摄像机。

Claims (15)

1.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用于压缩输入视频数据的一视频压缩装置;
用于压缩输入声频数据的一声频压缩装置;
用于储存由所述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由所述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储存装置;
用于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再从所述储存装置读出、然后将从所述储存装置读出的所述压缩的视频和声频数据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的一记录装置;
用于测出所述储存装置的储存量的一储存量检测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由所述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所述储存装置的储存量将由所述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声频数优先于由所述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写入到所述储存装置中的一储存装置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所述储存量是剩余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一空闲区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所述储存量是在所述储存装置中已用于储存数据的一区域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以改变由所述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的可压缩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控制装置仅仅将由所述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的静止图像储存到所述储存装置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控制装置仅仅将由所述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声频数据储存到所述储存装置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容纳多个记录媒体,并可用在所述记录媒体中所选的另一记录媒体更换所述记录媒体中的一个记录媒体,其中,所述储存装置补偿用于记录在更换所述记录媒体期间所产生的中断的所述记录媒体中记录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
8.一种记录和复制装置,包括:
用于压缩输入视频数据的一视频压缩装置;
用于压缩输入声频数据的一声频压缩装置;
用于储存由所述视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由所述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储存装置;
用于测出所述储存装置的储存量的一储存量检测装置;
用于根据由所述储存量检测装置所测出的所述储存装置的一储存量控制所述视频压缩装置,以使由此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细压缩,以便在所述储存装置内留出一大得足以储存由所述声频压缩装置所产生的、将要输送至所述储存装置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区域的一控制装置;
用于产生一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标识符的一标识符发生装置;
用于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压缩的声频数据和由所述标识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所述标识符再从所述储存装置读出,然后将从所述储存装置读出的所述压缩的视频数据、所述压缩的声频数据和所述标识符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的一记录装置;
用于从所述记录媒体复制压缩的视频数据、压缩的声频数据和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所述标识符的一复制装置;
用于解压缩由所述复制装置所复制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的一视频解压缩装置;
用于解压缩由所述复制装置所复制的压缩的声频数据的一声频解压缩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由所述复制装置所复制的所述标识符控制由所述视频解压缩装置所进行的解压缩的一视频解压缩装置控制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标识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所述标识符显示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的可压缩性是可变的;以及
所述视频解压缩装置以与由从所述记录媒体复制的所述标识符所表明的所述压缩的视频数据的所述可压缩性相对应的一可解压缩性解压缩压缩的视频数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标识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所述标识符显示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仅为静止图像的数据;以及
所述视频解压缩装置根据从所述记录媒体复制的所述标识符解压缩所述静止图像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标识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为了判别是否存在待沿着时间轴连续复制的另一记录媒体的所述标识符显示仅有压缩的声频数据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以及
所述视频解压缩装置根据从所述记录媒体所复制的所述标识符暂停对压缩的视频数据的解压缩。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视频压缩装置以使由此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细压缩是由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改变所述压缩的视频数据的所述可压缩性来进行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视频压缩装置以使由此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细压缩是由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仅仅将静止图像的视频数据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来进行的。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视频压缩装置以使由此产生的压缩的视频数据细压缩是由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仅仅将声频数据储存在所述储存装置中来进行的。
15.一种记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压缩输入的视频数据;压缩输入的声频数据;
将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储存到一存储器中;
测出所述存储器中的储存量;
根据所述存储器的所述储存量将输送至所述存储器的压缩的声频数据优先于输送至所述存储器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以及
以预定定时将暂时储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压缩的视频数据和压缩的声频数据再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然后将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所述压缩的视频和声频数据记录到一记录媒体中。
CN98125975A 1997-12-26 1998-12-28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46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011197A JP3903561B2 (ja) 1997-12-26 1997-12-26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360111/97 1997-12-26
JP360111/1997 1997-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2736A CN1222736A (zh) 1999-07-14
CN1124602C true CN1124602C (zh) 2003-10-15

Family

ID=1846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59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4602C (zh) 1997-12-26 1998-12-28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259859B1 (zh)
EP (1) EP0926904B1 (zh)
JP (1) JP3903561B2 (zh)
KR (1) KR100596105B1 (zh)
CN (1) CN11246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3062A (ja) * 1999-02-17 2000-09-08 Sony Corp 映像記録装置および映像記録方法、ならびに集中監視記録システム。
TW501354B (en) * 1999-05-25 2002-09-01 Sony Cor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KR100521937B1 (ko) 2000-02-11 200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기록 가능 기록매체에의 오디오 데이터 기록방법
JP3992419B2 (ja) * 2000-03-27 2007-10-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
US7050190B2 (en) * 2000-05-22 2006-05-2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processing method
KR20030013854A (ko) * 2001-08-09 2003-02-15 유수근 광 기록 매체에 기록된 데이터의 저장 방법
JP4027172B2 (ja) * 2001-08-24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278908B2 (ja) * 2002-03-08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録画装置
JP2005537608A (ja) * 2002-09-02 2005-12-0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光情報保存媒体、光情報保存媒体に及び/または光情報保存媒体から情報を記録及び/または再生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305055B2 (ja) * 2003-05-22 2009-07-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記録装置
KR100565307B1 (ko) * 2003-11-24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스트리밍 콘텐츠 저장 방법
KR100955023B1 (ko) * 2003-12-01 2010-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복합 녹화기에서의 데이터 연속 기록방법
JP4306525B2 (ja) 2004-04-16 2009-08-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764184B2 (ja) * 2006-01-20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EP2059928A1 (en) * 2006-07-25 2009-05-20 Robert Bosch GmbH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torage medium exchange during recording
JP2010183370A (ja) * 2009-02-05 2010-08-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再生装置
KR101911347B1 (ko) * 2012-09-26 2018-10-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영상 캡처 방법과 그 동영상 재생 장치
CN103780990A (zh) * 2014-01-23 2014-05-0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备显示功能的耳机和显示方法
CN105430477B (zh) * 2015-11-25 2018-08-14 北京华夏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的实时刻录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3522A (ja) * 1990-09-03 1992-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940000471B1 (ko) * 1990-09-19 1994-01-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처리를 위한 피일드 보간회로 및 방식
JP2766919B2 (ja) * 1991-06-07 199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再生装置、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装置、ディジタル信号再生装置
EP0595225B1 (en) * 1992-10-26 1999-02-03 Sony Corporation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JPH0778412A (ja) * 1993-07-13 1995-03-20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3173942B2 (ja) * 1994-02-23 2001-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信号蓄積方法及び装置
JPH08115567A (ja) * 1994-08-26 1996-05-07 Toko Inc 画像送信装置
US5629740A (en) * 1994-08-26 1997-05-13 Toko, Inc. Video transmitter for effecting after-recording
US5999697A (en) * 1995-07-21 1999-12-0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still images
TW303570B (zh) * 1995-09-29 1997-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JPH09191443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03561B2 (ja) 2007-04-11
US6259859B1 (en) 2001-07-10
EP0926904A2 (en) 1999-06-30
EP0926904B1 (en) 2012-04-11
CN1222736A (zh) 1999-07-14
KR100596105B1 (ko) 2006-11-30
EP0926904A3 (en) 2007-02-28
JPH11196372A (ja) 1999-07-21
KR19990063506A (ko) 199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602C (zh)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74385C (zh) 重现装置和重现方法
CN1150543C (zh) 数据编码/译码方法和设备及编码数据的记录介质
CN1165165C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25902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222177C (zh) 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288655C (zh) 数据再生装置
CN1161779C (zh)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用于上述的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
CN1237822C (zh)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70524C (zh) 视盘重放设备
CN1110195C (zh) 提高进行交互式再生性能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方法
CN1294751C (zh) 传输流记录和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232251A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1244106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706185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321316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编辑方法
CN1627419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875624A (zh) 文件记录设备和视频效果编辑方法
CN1768529A (zh) 音频/视频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再现方法、再现程序和记录程序
CN1918909A (zh) 文件记录设备、文件记录方法、文件记录过程的程序、其中存储文件记录过程的程序的存储媒体、文件重放设备、文件重放方法、文件重放过程的程序、以及其中存储文件重放过程的程序的存储媒体
CN1187750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784736A (zh) 内容记录再生装置及方法
CN1173021A (zh) 组合系统
CN1750627A (zh) 盘介质和在其上记录和重放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04743C (zh) 光盘、光盘的记录再生装置及记录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